猪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来源,猪支原体肺炎的感染途径

猪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猪支原体性肺炎又称猪喘病,是猪特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呼吸道飞沫传染,多为慢性经过。虽然该病死亡率不高,但由于流行的广泛性、长期性和消耗性,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仍然巨大。本调查研究通过对该病的易感性、传播性与感染途径进行详细调查,为规模化猪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猪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来源,猪支原体肺炎的感染途径。

1、易感动物

猪支原体肺炎的自然病例仅见于猪,其他种类的家畜和人未见此病,用人工方法接种其他动物,除仓鼠、乳兔、绵羊和山羊可传代而无症状和病变外,都不能传代。

不同年龄的猪对该病虽然有易感性,但乳猪和断乳仔猪一般比成年猪易感性要高一些,断乳仔猪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其次为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而成年育肥猪发病较少,病情也较轻。通常土种猪发病率高,病情重,病死率越高;其次为杂种猪。而外来的纯种猪,如长白猪、克夏、约克夏、苏联白猪和朝鲜白猪则发病较轻。

2、传染来源

根据各地的报道,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在很多地区和猪场,当追溯其发病率史时,都可查出由于引进猪种不慎而购入带菌病猪,未经严格检疫就混进健康群,从而引起该病的暴发。在老的疫区中,患病母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来源,因为这些患病母猪在一定时间内,能带菌、排菌,因此产生的后代大多数都发病。据报道,在一个猪场中对发病已有3~6个月的5头母猪所做的观察,结果其后代在70日龄以前全部发病,这说明在病猪场中,带菌猪起着主要的传染作用。

该病的症状消失并不等于病理损害同时消退,更不等于病原学上的痊愈。对自然痊愈猪进行的带菌和排菌实验,以及土霉素治疗后的测定表明,自然痊愈的猪还有带菌的可能。据报道,人工感染自然病愈猪24头,病愈后9个月对健康猪仍有感染性,21个月的血清中仍可检出凝集素,其中14头能从肺脏中分离到病原菌。另有实验结果表明,自然康复已痊愈6个月,病灶已吸收消失后,肺组织中没有病原菌存在,但土霉素治愈猪,肺病灶没有完全吸收的病肺组织是带菌的。尽管遗留的病灶轻微,治疗后时间相当长,仍能引起健康猪发病。实验结果表明:无论自然康复或土霉素治疗后康复的猪,只要肺炎组织完全消失,即为不带菌和排菌;自然康复,未彻底及土霉素治疗后未完全康复的(尚有残存病灶或X线透视为可疑阴影的),仍能带菌和排菌;土霉素治疗后的猪,多数表现为病原于肺炎未消失前就消失。有人曾对125头患病的后备母猪进行了土霉素治愈,后经两年多的临床观察和X射线检查,结果只发现其中一头能在半年之内带菌并排菌,其余124头都是健康的。为了明确痊愈康复母猪是否能做留作种用,有人曾观察47头康复母猪的后代,在60天哺乳期的观察中,未见有喘病症状,生长发育正常,在剖检的10头仔猪中,有7头肉眼可见病变,3头肺部有炎症病灶;以2头肺部病变部分,制成1∶2的悬浮液接种健康猪4头,经50天临床观察,亦未见有喘病症状,剖检肺脏除1头可疑外,无肉眼可见病变。上述实验表明,患有该病的猪,只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使用药物,使其彻底治愈,就不会成为隐性的传染来源。

3、感染途径

关于该病的感染途径,各地报道一致认为是呼吸道的飞沫传染,即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时,前者有咳嗽和气喘使病原体随呼吸道分泌物大量的以飞沫形式排出于体外,健康猪因吸入这种含病原体的飞沫而感染。大量的实验材料表明,以病猪肺的悬浮液或支原体培养物通过呼吸道的方法,包括喷雾、滴鼻和气管注射等,均能引起典型病变,而其他途径则很少致病。

从下列情况看,通过胎盘传染的可能性是极少的,首先病原体主要存在于肺组织中。另外,根据一般胎盘感染的发生机制,是需要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的,但实验中只有在大量静脉注射猪肺炎支原体时,才有可能引起发病;第三在国外通过对发病母猪剖腹取胎、人工哺乳,在国内通过病母猪自然分娩、人工哺乳等方法已经从病猪群中培育了大批的健康猪群,这都说明胎盘感染是不存在的。

至于该病能否通过被污染的食槽、栏舍、排泄物和垫草等的接触而感染的问题,从一些试验材料来看,这种间接接触感染是极不容易发生的。有报道称,患病猪的粪便、尿、血液中不含病原,病原仅能从呼吸道中排出,排出体外36h后,即失去毒力。用人工感染的具有典型症状并经X线透视阳性的病猪5头,饲养在水泥圈内(室温为7~10℃),经7个昼夜后将这批病猪移走,圈内粪便、垫草和食槽均不清除,立即放进健康断奶仔猪5头,每天清扫1次,直至观察47天未见发病。第二次重复试验观察32天也未感染。另据报道,有人曾作过人工污染圈和自然污染圈舍对健康猪的感染试验:用1%病肺悬液按70~15mL/m3喷洒圈舍地面、垫草、运动场,于喷洒后15min、2h和2d各放入健康仔猪3头,观察2个月未见发病,剖检也未见病变。又在病猪(发病35天)污染的圈,于病猪赶走后的15min和2h,分别放入3头健康猪,观察143天,进行X线透视检查和病理组织观察,全部试验猪均未发生感染。从上述几篇报道的试验结果来看,该病是不存在间接传染的。

相关阅读

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策略


猪支原体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猪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和喘气,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或猪喘气病,该病呈接触性传染,多为慢性经过,地方猪种易感性高于外来猪种。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同群中发病率可达100%,除发生死亡外,由于肺脏心叶、尖叶等部发生肉变或肝变损伤造成病猪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成为僵猪或继发感染死亡;母猪感染后,常影响后代的健康,不能作种用。随着我国的养猪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猪支原体肺炎随着猪群的规模扩大,污染面大,净化与保持净化都相当困难,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成为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顽症之一。

一、病原

该病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革兰氏阴性,但着色不佳,瑞氏或姬姆萨染色良好,由于该病原没有细胞壁而成多形性,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肺脏和肺门淋巴结中。该菌兼性厌氧,生长需求极为苛刻,分离培养困难,对外界抵抗力低,易灭活。

二、流行病学

该病一年四季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冬春寒冷、雨雪、潮湿季节多发,秋季次之,夏季较少发病。猪和野猪易感,其他家畜和人未见该病。病猪和隐性病猪是该病的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当病猪咳嗽和打喷嚏时,随飞沫及分泌物排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健康猪只吸入则可感染,但感染后不一定发病,在饲养管理差、气候骤变或应激等不良因素导致猪的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病,仔猪并群饲养时易暴发该病,病猪治愈后可持续带毒而成为传染源。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1-16d左右,短则5-7d,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以咳嗽和喘气为特征性症状,根据发病经过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隐性型三种类型。急性型一般表现为突然发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咳嗽、喘气,严重者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口鼻流沫,咳嗽少而低沉,有喘鸣声。多发于怀孕、哺乳母猪及仔猪。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归,病程较长,长期咳嗽,早晚进食后或运动时咳嗽明显,由轻到重,严重的发生连续的痉挛性咳嗽,病猪叉腿站直,拱背伸颈垂头,直至分泌物咳出、咽下为止。该型常发于育肥猪,后备母猪。隐性型常称无症状带菌猪,平时不发病,但可以作为病原储存库,成为传染本病的潜在危险。

四、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征明显,结合流行病学即可作出诊断,如需确诊可由实验室进行检测,但要注意与肺丝虫病和蛔虫病的鉴别诊断。

五、防治策略

科学的饲养管理、适当的药物治疗、做好免疫预防是对该病进行防治的有效手段。

1.坚持自繁、自养、自育的原则,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引进猪群应严格调查来源地流行病学状况,科学评估,引入后及时隔离,确认无支原体肺炎后方可混养。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配比饲料,减少应激。

2.猪肺炎支原体对很多药物都敏感,一般都继发感染有其它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可用泰乐菌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金霉素及喹诺酮类药,效果明显。如泰乐菌素肌肉注射8-10mg/kg肌注,1次/d,连用3-5d,与土霉素或金霉素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林可霉素50mL/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用5d;卡那霉素4万国际单位/kg,肌肉注射,1次/d,连用5d等。如有基础还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3.在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发生前免疫气喘病疫苗,效果明显,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支原体肺炎,因此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对应免猪只做好切实可靠的疫苗免疫也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有效手段。

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介绍


猪支原体肺炎(MPS)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hp)引起猪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该病病程较慢,但传播速度很快。目前是全世界流行最广,最难净化,被认为是威胁全球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最主要的手段,弱毒活疫苗弊端过多,灭活疫苗相对稳定,基因工程疫苗成本低则成为未来的趋势。下面一起来看看: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研究进展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介绍。

1、弱毒活疫苗

1.1猪肺炎支原体乳兔继代弱毒株活疫苗

该疫苗所用毒株为猪肺炎支原体乳兔继代弱毒株(LMP),是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于1985年培养完成,使用688-843代弱毒进行接种、收获、冻干,制备出了世界第一个能够安全有效预防猪喘气病的弱毒活疫苗,即猪气喘病乳兔继代弱毒株鸡胚冻干苗。该疫苗免疫效果好,不会引起猪发生融合性肺炎,能使平均70%的免疫猪在强毒攻击后不引起同圈未接种猪的同居感染,肺组织不出现任何病变。但该疫苗存在一定的缺陷,该种疫苗制造方法属于组织活疫苗制造方法之一,通过接种健康大兔胸腔或鸡胚卵黄囊内,经过培育,4天后采集兔肺或鸡胚卵黄囊,进行加工后,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冻干保护剂制成冻干活疫苗,该菌株长期在乳兔体内传代,基本失去了在培养基中生长的能力,无法适合工厂化条件的规模化大生产,造成了其产量低,各种成本居高,阻碍该疫苗的发展空间,并且由于其采用胸腔注射的免疫途径,会造成机体反应较大,并且使用者操作难度较大,不易被接受,因此在推广应用上受到限制。

1.2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

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于1986年,制备江苏2号培养基,然后接种猪肺炎支原体安宁系168等菌株,经3次克隆化培养,无细胞培养340代次,人工致弱的弱毒菌株,接种于Friis培养基、改良的Switzer培养基(KM2)制作成弱毒疫苗,Mhpl68株弱毒疫苗可以升高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与了干扰素的浓度,减少肺部炎症反应程度,疫苗通过肺内注射免疫后,能够附着在支气管纤毛表面,体现优势占位效应,能防止野毒的感染和排毒,诱导的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免疫后,免疫猪的肺病变与非免疫组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免疫猪和同群感染猪均未观察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连续5代返强试验,试验猪均未观察到典型的病变和临床病症,表明该疫苗株无返强现象。单剂量、重叠单剂量和大剂量接种检验均未出现不良情况,这表明被检批次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的安全性良好。但单一的免疫途径是其弊端,只能通过免疫刺激较弱的肌肉注射进行接种,无法有效刺激机体及时达到保护效果,不能实现简便的肌肉注射免疫,只能肺内免疫。因此,不易于操作,这就限制了市场推广。对杂交猪安全,对地方猪仍不够安全。

1.3猪支原体肺炎微胶囊口服疫苗

1990年,台湾猪科学研究所相关专家利用同步喷雾干燥的方式研制出MPS微胶囊口服疫苗。接种SPF猪进行疫苗效力检验,在产生抗体及耐受强毒攻毒方面与对照组有极明显的差异(P0.01)。认为此微胶囊生产方法简单快捷还具有生产规模;而且所使用的胶囊包覆材料不仅可以保护抗原不受胃酸破坏还可有效控制抗原得释放。

1.4猪肺炎支原体活疫苗(RM48株)

2006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通过Lps培养基,培养猪肺炎支原体RM48株加入冻干保护剂经真空冷冻干燥制成活疫苗,既可以用胸腔注射,也可用鼻腔喷雾接种法免疫猪。黏膜免疫在猪支原体肺炎免疫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所以,通过喷雾或口服来加强免疫应答效果,成为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研究的热点。但是喷雾的压力增大时,切面对疫苗造成摩擦,会降低疫苗的活力,免疫效果就会下降,所以口服共同干燥后的微球疫苗更为稳定。

2、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颈部肌肉注射即可,注射后无全身不良反应。生物安全性好,不污染,免疫期长,免疫原性好,在佐剂的作用下更容易吸收,可保护猪到出栏。

目前市场上用于预防猪肺炎支原体的灭活疫苗主要以代理商代理国外各大品牌为主,包括美国硕腾动保(原美国辉瑞公司)的产品瑞富特一旺、瑞富特,全球首个喘气病疫苗;美国普泰克公司的产品喘泰克;法国梅里亚公司的产品猪克喘;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的产品因格发;德国默沙东公司的产品安百克;西班牙海博莱公司的产品喜宜丰,国内由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于2010年收购了美国辉瑞的瑞倍适和瑞倍适一旺并进行了产品转化,打破了国内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被国外疫苗生产公司垄断的局面。

3、基因工程疫苗

未来动物疫苗的发展方向更倾向于基因工程疫苗,该类疫苗有着免疫途径多样化,制造成本低,毒力稳定,易于储存和运输的优点。所以表达Mhp的保护性抗原,应用分子克隆或基因工程的技术来制造均一、稳定的疫苗就成为了新方向。已报道的Mhp基因工程疫苗包括核苷酸还原酶R2亚基重组疫苗、黏附因子疫苗、肽疫苗、表达质粒文库疫苗、核酸疫苗。

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介绍

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

主要组成成分:含灭活的猪肺炎支原体,灭活前至少为50AMU/头份。性状略带粉红色的均匀悬液

适应症:用于预防猪支原体肺炎(喘气病)规格10头份/瓶

贮藏:2~8℃保存有效期18(月)

【用法与用量】

颈部肌肉注射。7~10日龄以上的所有年龄、体重和性别的猪均接种1头份(2ml)。

喘气病高发猪场:7~10日龄免疫接种1头份(2ml)疫苗,15~21天后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

喘气病低发猪场:5周龄时免疫接种1头份(2ml)疫苗。

【不良反应】个别猪接种后可能会产生过敏现象,应立即使用抗组胺药脱敏治疗。

【注意事项】(1)仅用于接种健康猪。(2)注射前应将疫苗恢复至室温。(3)疫苗应避光保存,切勿冻结。(4)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猪支原体肺炎疫苗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

主要成分及含量:本品系由猪肺炎支原体兔化弱毒株接种鸡胚,繁殖并收获卵黄囊制成乳剂,加入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

物理性状:本品为淡黄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为均匀混悬液。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

用法与用量:右胸腔注射

1、稀释:按瓶签注明头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使每头份为5.0毫升(含1头份)。

2、注射方法:从猪右侧胸腔肩胛骨后下缘沿猪体中轴线向后3~6厘米之间进针。如碰到肋骨,可将针头稍微向前或向后移动,一旦刺透胸腔壁即可注射。疫苗注入肌肉会导致免疫失败。

3、注射剂量:不论猪大小,一律5.0毫升/头份。

不良反应:一般无可见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本品系活毒疫苗,应置低温条件下贮藏和运输,稀释的疫苗应置冰浴中,疫苗启封稀释后须一次用完;

2、疫苗须在无任何传染病发生的健康猪群使用;

3、注射疫苗前3天和注射后30天内应禁止使用土霉素、卡那霉素和对猪肺炎支原体有抑制性的药物;

4、应选用合适的针头,种猪应用长约10厘米的12号针头,仔猪应用8号或9号针头;

5、注射部位必须用5﹪碘酊彻底消毒,注射后针孔处须再涂碘酒消毒。一头猪用一个针头;

6、对无临床症状的种猪(包括轻胎、空怀母猪、种公猪、后备猪)最好每年接种1~2次,努力建立有免疫力的健康种猪;

7、如个别种猪或个别窝仔猪在注射疫苗30分钟内出现呼吸急促或呕吐等过敏反应,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每头1毫升;

8、带菌母猪是哺乳仔猪的主要传染源,应淘汰或隔离治疗有临床症状的种猪,以减少传染病;
9、用过的疫苗瓶、器具和未用完的疫苗等进行消毒处理。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 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支原体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一种慢性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长期以来,本病一直被认为是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最常发生、流行最广最难净化的重要疫病之一。本病虽为老病,但近年来由于经常和PRRS、圆环病毒等其它病原混合感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突显出了其重要性。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和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1、症状

该病最早发于2~3周龄仔猪,6~9周龄仔猪多发,病猪与抵抗力差的猪接触,潜伏期10天以上或更长。初期症状为咳嗽,体温升高40—42℃,无精神,无食欲,不愿站立,眼结膜充血,呼吸困难、咳嗽、喘气,呈犬坐姿势,夜里常听到哮喘声。仔猪可因窒息而死亡。

2、病理变化

解剖后发现,病猪肺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肉样变化或胰样变化,肺脏肿大,肝脏有轻微界限不分明的坏死斑,心包液中出现大量絮状物,肺脏和胸腔有轻微黏连。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在增加,并分布在血管周围、支气管周边以及微支气管周边的组织上,并侵占气管的黏膜层。笔者经诊断认为是猪支原体肺炎。

3、治疗

病猪体温正常,干咳、气喘,每天上午用龙胆泻肝散拌料配合阿奇菌素饮水,下午用龙胆泻肝散拌料,连用5天。

体温升高的猪,每天上午用黄芪多糖配合泰妙菌素饮水,下午用小柴胡散拌料配合恩诺沙星饮水,连用5天。电话回访,咳喘症状明显改善,采食量恢复正常,体温正常。

4、预防措施

4.1饲养管理

在没有发生支原体病的养猪场,要认真贯彻自繁自养原则,防止从外单位买进病猪,这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3]。积极推进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建场初引入无支原体肺炎的健康后备猪,隔离饲养,不同用途的猪应隔离饲养。注意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突然变换饲料,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猪圈保持清洁、干燥,避免过于拥挤。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4.2发病时的控制措施

早发现,早治疗,严格隔离。中西医结合,淘汰病猪,更新猪群。

5、诊疗体会

由于养殖户用药的盲目性,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给以后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养殖户大量使用抗生索,不使用中药,认为中药药效慢,却不知对长期发病的猪和抵抗力差的仔猪,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中药虽然药效慢,但却治标治本,加快疾病的恢复。中药安全、副作用小,西药见效快,这样中西医结合,猪支原体肺炎很快就能治愈。

慢性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程都较长,需要坚持2~3周才可以对疗效进行有效巩固。通过实践发现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猪支原体肺炎上有着相当好的效果,治愈率相当高,并且能够对疗程进行有效的缩小,能够节省一定的医药费,可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养猪生产活动中,要想有效防止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就必须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如果是外地引进的必须要及时进行检疫,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

猪肺炎支原体为本病病原,猪肺炎支原体生长需求极为苛刻,分离相当困难,其在基本肉汤培养物中生长缓慢,经3~30天,培养物才产生轻微的混浊,并产酸使颜色发生变化。Ross和Whittlestone(1983)综述了分离猪肺炎支原体的各种培养基和方法,以及猪肺炎支原体有关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性及特定的鉴别方法。

支原体的一个与潜在的致病性和控制有关的很重要的特征是其具有明显改变表面抗原的倾向,Artiushin和Minion(1996)提供了一些猪肺炎支原体分离物中存在异源性抗原的证据。

发病的特点

本病我国地方猪种明显较引入品种易感,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是经气雾或与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传播的,其经母猪传给仔猪使本病在猪群中持久存在,其严重程度常因管理水平、季节、通风条件、猪的密度以及其它环境因素改变而有很大差异。

最早可能发生于2~3周龄(地方品种有9日龄的)的仔猪,但一般传播缓慢,在6~10周龄感染较普遍,许多猪直到3~6月龄时才出现明显症状。

易感猪与带菌猪接触后,发病的潜伏期大的为十天或更长时间,并且所有自然发生的病例均为混合感染,包括支原体、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

猪呼吸道复合征(PRDC)便是猪肺炎支原体与环境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病原微生物可以有猪瘟(HC),猪流感(SI)、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克雷伯氏杆菌、副嗜血杆菌(HPS)、猪圆环病毒(PCV)、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T)、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其也可以和萎缩性鼻炎(AR)、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等互作,从而使猪只6~10周龄、12~15周龄、18~22周龄问题发生率明显上升。

近两年,由于PCV引起的PMWS和间质性坏死性肺炎(PNDS)以及PRRS与MPS的互作使猪只免疫功能受损,易导致猪瘟免疫失败,链球菌、弓形体病等感染率升高,多种因素的互作已对当前的养猪业提出了严重挑战。

发病机理

3.1肺炎支原体感染

感染初期,支原体聚集并粘连在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气管上皮细胞上;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表面寄生。在深处的细小微支气管和肺泡处,几乎找不到支原体。肺炎支原体首先附着在纤毛上皮细胞上,然后逐渐引起感染细胞发生病变、死亡,导致部分纤毛功能受损或脱落;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纤毛变短变少,纤毛正常的摆动功能显著的下降,以致无法排除肺泡分泌液、空气源性的微细粉尘和各种致病原,为继发性感染大开方便之门。

3.2感染肺部组织病理变化

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通常会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在腔体、气管周围以及肺泡中;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在增加,它们分布在血管周围、支气管周边以及微支气管周边的组织上,并侵占气管的粘膜固有层。大约经过二十天后,在气管附近会出现套袖现象,白细胞聚集;同时也出现支气管附近淋巴组织增生,从而使肺泡之间的间隙增厚;这种增生的淋巴小结常常会压迫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扩张困难,每次呼吸时,有效的气体交换就减少,从而迫使猪增加呼吸频率,病情严重的猪就会出现喘气现象。即使当肺部病变缓解后,仍能看到失去功能的肺泡和大量增生的淋巴小结。对不是非常严重,但非常典型的肺部病变的组织学研究表明:喘气病的主要病变是肺部出现实变性病变,主要集中在肺尖叶和心叶,且病灶与非病变区有明显的界限,颜色通常为紫红到黄褐色。感染后10~12周,若无继发感染,肺部病变组织会逐渐自我康复,但仍会留下永久性的组织伤痕,也可看到明显的肺泡萎缩。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时,常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病变,甚至出现明显的环死灶。

3.3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有资料表明:猪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导致支气管淋巴结和血液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反应;有学者把这种现象看作是支原体的致病机制之一。另外还证实从被支原体感染的猪身上取出的淋巴细胞对非相关抗原产生抗体的能力显著下降;再者猪的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比如巨噬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而T抑制细胞的活动增强。事实上,一旦发生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则继发感染几乎不能避免;继发性感染会和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抑制反应共同作用,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4猪肺炎支原体毒性致病因素

对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理及引起的症状病变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对其分泌的毒素尚未做深入的研究。业已证实附着粘连是猪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的必要条件和致病关键。支原体会首先附着在纤毛的上端,然后往深部侵入;使细胞发生病变和死亡,并导致纤毛萎缩,通过摆动清除异物的功能受损;接着支原体还会进一步破坏粘膜层,导致其他病原菌易于侵入而引起继发感染。目前还不了解猪肺炎支原体表面粘连结构的实质,体外模型试验表明支原体表面会散发出丝状体,这些丝状体(本质上可能是蛋白质)具有粘连附着功能。多种迹象表明猪肺炎支原体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多面性的感染和复杂的感染过程。

肺炎支原体的免疫防御机制

4.1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

免疫按性质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被动免疫是指仔猪从母乳中获得针对性的抗体。如母猪曾接种过疫苗或自然感染过,则它的初乳中就含有特定抗体,仔猪只需吃奶就能获得母源抗体;但母源抗体的保护是短暂的,并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稳定性,同时也不能保证新生仔猪免受感染。指望依靠母猪源抗体来给仔猪提供全面保护是危险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接种疫苗来刺激机体产生主动免疫。当然猪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也能够产生免疫,但由于支原体的免疫原性较差,要想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感染获得免疫的办法,经常见效太慢,来不及保护肥育猪免受MPS的侵害;不过,自然感染后可有效减少母猪排毒,降低感染压力,反复进行天然攻毒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研究还发现:猪群中初产母猪比例越高,发生喘气病的机会就越大。由于经多次诱发的自然免疫,或许能保护较长一段时间;大概是这个原因,经常暴露在猪肺炎支原体下的猪,哪怕是长期感染的猪群,也不会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感染过的母猪,即使是生过二至四胎后仍可能携带猪肺炎支原体,但只有初产母猪才是喘气病的主要传染源。

4.2免疫预防接种控制猪气喘病

为了保护猪群不受喘气病的侵害,需要及早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在仔猪感染支原体前就要进行免疫,这时诱发的免疫保护效果会很好,而且保护时间会很长。由于无法预测仔猪在何时会受到感染,所以仔猪一出生,就应尽早进行预防接种。另外早期免疫接种要考虑到母源抗体会不会对疫苗产生不良影响。当然选择高质量的疫苗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如一、三周龄进行两次肌肉注射)对免疫效果也至关重要。由于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常易继发其他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因此,预防接种不仅可以保护猪免受肺炎支原体的侵害,同时还可以防止其它继发病原体的感染,为猪提供更广泛的保护。


猪肺炎支原防治措施

5.1加强饲养管理

尽可能自繁自养,自育及全进全出;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减少尘埃,人工清除干粪降低舍内氨气浓度;断奶后10~15天内仔猪环境温度应为28~30℃,保育阶段温度应在20℃以上,最少不低于16℃。保育、产房还要注意减少温差,同时注意防止猪群过度拥挤,使用良好的地板隔离,对猪群进行定期驱虫;尽量减少迁移,降低混群应激;避免饲料突然更换,定期消毒,彻底消毒空舍等。

5.2药物控制

脉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缓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类、泰乐菌素、林肯霉素、氯甲砜霉素、泰妙灵、螺旋霉素、奎诺酮类(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但总的来说,使用抗生素不会阻止感染发生,且一旦停止用药,疾病很快就会复发。另外在生产实践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也会出现瓶颈现象,由于是防御性措施,通常使用的抗生素浓度较低,这易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以后再用类似药物效果就不好。发生喘气病后,再想彻底杀灭病原体,是十分困难的,对呼吸道感染而言尤为如此,因为抗生素很难渗入到肺部粘膜表面而发挥作用;同时抗生素治疗也无法修复已造成的病变损伤。如果停止治疗,病原又会逸出、种种症状又会重新出现。除此之外,使用抗生素疗法可能带来的弊病还包括肉质会发生改变(由于持续用药会有药物残留),而且人工费和成本费也随之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Ⅱ,磺胺二甲氧嘧啶,红霉素,竹桃霉素和多粘菌素都有抗菌性。

5.3综合防治措施

因此应针对该病应考虑使用综合防治措施:许多国家曾大力推进根除猪肺炎支原体的计划,丹麦、英国和美国都有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SPF猪群;但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很难彼此隔离阻断;所以猪肺炎支原体通常是这类SPF猪群最先感染的病原;对于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猪群来说,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可能性很大,如距离感染猪群较近、猪群过大、当地生物饲养密度过大、离生猪贩运的主干道太近,这些都极易导致支原体传播与感染。采取根除MPS措施时,会发现要启动并维护无支原体感染状态的花费很大,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因为还必须对进入猪场的猪进行限制,控制它们携带的病原)。由于猪肺炎支原体是靠空气传播的,这也给保护未感染猪群带来难度。在猪密度过高的地区,问题犹为棘手,未感染猪群很可能会出现持续反复的感染。以上几种措施,无论是加强饲养环境管理、使用抗生素、还是采取根除措施,都不是防治喘气病的理想方案,它们都无法给猪整个生长周期的提供全程保护,使猪免受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5.3.1有条件的猪场应尽可能实施多点隔离式生产(SEW)技术,也可考虑利用康复母猪基本不带菌,不排菌的原理,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使病猪康复,然后将康复母猪单个隔离饲养、人工授精,使用药物培育健康群。

5.3.2使用药物和疫苗培育健康群

怀孕母猪分娩前14~20天以支原净、利高霉素或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氟甲砜霉素等投药7天。

仔猪1日龄口服0.5ml庆大霉素,5~7日龄、21日龄2次免疫喘气病灭活苗。

仔猪15日龄、25日龄注射恩诺沙星一次,有腹泻或PRDC严重的猪场断奶前后定期用药,可选用支原净、利高霉素、泰乐菌素、土霉素、氟甲砜霉复方。

保育猪、育肥猪、怀孕母猪脉冲用药,可选用1000mg/kg土霉素,110mg/kg克林霉素。

另外根据猪群背景要求加强对HC、AR、PR、链球菌、弓形体的免疫与控制。

总之,在搞好全进全出,加强管理与卫生消毒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加对怀孕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的药物控制,加强仔猪特别是初产母猪的仔猪的早期免疫,及时检疫,立即隔离发病猪,根据猪群具体情总采取定期用药,预防用药策略等措施是控制场内MPS危害的关键。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防治


猪支原体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猪气喘病。该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的猪都有易感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该病潜伏期长、病程长,病原体在猪体内存在时间长,患猪在耐过或治愈后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仍可带菌、排菌。因此,猪场发病后如果净化不彻底,又会造成新进猪只感染,再次发生猪气喘病。
一、典型病例
2014年5月,唐山市滦县某育肥猪场,存栏60~70日龄猪只180头,其中几个圈舍内猪只在清晨和傍晚采食时或采食后出现咳嗽、打喷嚏症状,有的张口呼吸。畜主以为猪只患感冒,投喂抗感冒药物,效果不佳,且有的症状加剧,截至笔者接诊已死亡3头。
二、临床症状
经笔者询问和临床观察发现,该猪场5个圈舍内共有35头猪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症状。症状主要表现为:被毛粗乱,食欲减退,生长发育减慢;干咳,打喷嚏,时间集中于早晨和傍晚采食前后;驱赶、惊吓等刺激后,咳嗽加剧,喘气;发病较轻猪只体温一般正常,个别严重病例精神沉郁、不食、体温升高、()呼吸急促有力、张口喘气、腹式呼吸或呈犬坐姿势;个别猪只时而连续剧咳,耳、皮肤发绀,生长发育不良、消瘦。
三、病理变化
笔者对3头死亡猪进行了剖检,发现病变主要集中在肺部,肺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肺尖叶、心叶、中间叶下垂部和膈叶前缘出现了淡褐色或红紫色肉样病变,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质硬,呈灰色,切面湿润,淋巴组织弥漫性增生,气管和支气管弹性降低,心脏右心室略有膨大。其中1头患猪,体形瘦弱,肺脏与胸腔已发生粘连,分离困难,其他脏器和肠道无明显病变。
四、诊断
经了解,该猪场为畜主新承包的一老养猪场,此批猪是刚购入的。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主诉情况,笔者分析认为该猪场可能发生过猪支原体肺炎,畜主接手后消毒净化不彻底,遂造成猪感染发病。笔者随即采集病料和发病猪只的血液样本,送唐山市兽医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猪支原体肺炎。
五、猪场处理与治疗方案
1.发病猪舍每天消毒两次(早、晚各1次),未发病猪舍和周围环境每天消毒1次。猪粪尿随时清理,并及时冲洗圈舍。
2.全场猪只混饲投喂药物进行预防,可采用盐酸土霉素按1千克/吨饲料的量添加,连用5~7天,然后休药7天后重复用药,为防止产生耐药性可改用其他广谱抗生素,如用泰乐菌素按100毫克/千克体重的量混饲投喂2周。
3.治疗。发病猪在混饲给药的同时,采用以下方案进行治疗。方案一:25%土霉素油剂按0.1~0.2毫升/千克体重的量肌内注射,隔2天注射1次,连用3~4次。方案二:泰乐菌素(2~10毫克/千克体重)+鱼腥草注射液(5~10毫升/头,每10毫升相当于原生药20克),肌内注射,每天两次,连用7天。对于重症病例结合实际情况,配合使用安乃近、阿托品、氨茶碱等进行退热、解痉和镇咳处理。
7天后回访,猪群病情得到控制,发病较轻猪只已经痊愈,个别重症病例也有好转,继续进行药物治疗。
六、注意事项
1.该病发病率较高,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所以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保持圈舍清洁,减少应激。
2.猪群采用土霉素、泰乐菌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以饮水或拌料方式进行预防,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3.患猪按方案二进行治疗时,混饲抗生素不休药、交替用药,肌内注射土霉素时混饲投喂泰乐菌素,肌内注射泰乐菌素时混饲投喂土霉素。待病情得到控制、症状消除后,再连续混饲投喂抗生素两周,以防复发。
4.规模育肥猪场,最好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特别是对于新接手的一些饲养较长时间的老猪场,要了解猪场的发病史,这样便于进行疫病的净化处理。
5.蛔虫幼虫等经肺移行会加重病情,所以做好驱虫工作对于控制猪支原体肺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畜牧水产局邮编:0637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53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