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收稿日期:2016-03-10

作者简介:季淑妍(1981-),女,本科,辽宁彰武人,兽医师,研究方向:家畜疫病防治。

季淑妍

(黑龙江省九三管理局七星泡农场畜牧科,黑龙江黑河161435)

口蹄疫是奶牛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广泛的流行于世界各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给奶牛养殖产业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

1、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病毒中心为一条单链的正链RNA。该病毒共有7个血清型,每种血清型还包括多种亚型,目前已鉴定的有65个亚型,不同血清型之间不产生交叉免疫性,同一血清型内不同亚型之间产生部分交叉免疫性。该病毒不耐受高温,不耐酸碱,一般消毒剂都能将其杀死。

2、流行病学

口蹄疫病毒对三十多种动物易感,绝大多数为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尤其是奶牛的发病率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和发生,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患病牛和耐过康复牛为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和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进行感染,健康牛可通过直接接触病牛而被感染,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圈舍、水源、器械、饲料及其他非易感的动物、人员等媒介被感染。空气传播是病毒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能随风散播到50~100km以外的区域,病毒在风、沉降或大雨等作用下污染到传播媒介物上,继而引起奶牛感染。

3、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部分病例数周后出现症状,患牛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萎顿,食欲下降,脉搏和呼吸加快,大量流涎呈泡沫状,采食和咀嚼困难。病牛的口腔黏膜、鼻、蹄部、乳房等处皮肤上出现水疱和溃烂,随着病程发展,水疱破溃形成糜烂面,如果没有发生继发感染,糜烂面会很快恢复,长出新皮。蹄部发生病变的患牛,蹄壳边缘溃裂,严重者蹄壳脱落,病牛跛行,不愿站立行走,最终卧地不起衰弱而死;乳房发生病变的患牛,病初皮肤发红肿胀,后出现水疱,最终破溃,形成溃烂面,挤乳时奶牛疼痛不安,挤出乳汁异常,泌乳量急剧下降,甚至停乳,最终失去饲养价值;哺乳犊牛患病时,一般见不到明显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最后因心肌麻痹死亡,病死率很高,可达90%以上。剖检可见心肌发生病变,心包膜弥漫性出血或点状出血,心肌松弛,心肌切面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条纹,似如虎皮,因此故称“虎斑心”。

4、预防措施

外来的车辆和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场区,必须进入时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定期用2%的苛性钠对牛舍、围栏、场地、器具及生产设施等进行消毒,消毒要彻底,不能留死角。保持牛舍、运动场、挤奶厅等区域的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及污染的垫草。科学合理配制日粮,满足奶牛生长的营养需求,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每年春秋季对全群进行集中免疫,接种前要制定详细的免疫计划,严格按照免疫规程操作。通过牛群整体免疫水平的提高预防口蹄疫的感染和流行,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抗体水平≥1∶64为合格。附近地区发生口蹄疫时,可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更改免疫计划,进行加强免疫,同时给牛口服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具有增强抗病毒的能力。

做到不从疫区引购牛只,新购进牛只必须经隔离观察后,经检疫合格方可入场饲养;定期对全群进行检疫,对检疫结果为阳性的牛,进行隔离治疗,治愈后经检疫合格,可混群饲养。

5、治疗

口蹄疫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细菌的继发感染,如果未发生继发感染,经过治疗,一般经过2~3周即可痊愈,如果出现心肌炎症状,一般死亡率较高,应放弃治疗。口腔病变可用清水、食盐水或0.1%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1%~2%明矾溶液或碘甘油于口腔病变处。蹄部病变可先用3%来苏儿进行清洗,在患处涂擦鱼石脂软膏、碘甘油、青霉素软膏等,并用绷带进行包扎。乳房病变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进行清洗,然后涂以抗生素软膏,乳房内的乳汁要挤干净,防止乳房炎的发生。病情较重的恶性口蹄疫患牛,在局部用药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抗生素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参考文献:

张润祥,高明春,刘慧环等.规模化奶牛场口蹄疫O-Asia1型二价灭活苗不同免疫程序免疫抗体水平分析.中国兽医杂志,2011,(7):37-38.

王力.奶牛口蹄疫的预防措施.中国乳业,2011,(5):50-51.

郭日东,宋丽华,韩吉雨等.奶牛口蹄疫免疫程序的研究.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5):100-102.

相关阅读

奶牛卵泡囊肿的病因 奶牛卵泡囊肿的临床症状及防治


卵巢囊肿是引起奶牛不孕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卵巢囊肿的定义是卵巢上持续存在不排卵的卵泡或较大的囊腔,一般直径多大于2.5cm,多表现为持续发情,严重成为慕雄狂。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卵泡囊肿对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患卵泡囊肿的奶牛一般表现发情异常,发情周期紊乱,发情期延长,严重阶段或为“慕雄狂”。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卵泡囊肿的病因奶牛卵泡囊肿的临床症状及防治。

1、病因分析

营养不当。奶牛长时间饲喂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的日粮,主要是由于矿物质中钙、磷、硒、锌、铜、锰以及维生素A、B、E、D等不足而引起;或者饲喂大量能量饲料;或者在卵泡没有成熟时,饲喂大量含有高水平植物性雌激素的饲草,如甜菜、白菜、三叶草等,以上因素都会导致机体正常的排卵机制被破坏,从而发生该病。

缺乏运动。黑龙江省晚春、夏季、秋季的气温比较适宜,此时奶牛每天能够进行6-8h的自由运动,但在气候寒冷的冬季和早春,由于温度明显降低,一般可以达到4-30℃,往往采取圈舍内饲养,此时每头奶牛往往只能够在小于6mz的面积内活动,导致运动量明显减少,促使脑垂体以及其他性腺机能异常,从而容易发生卵泡囊肿。

光照不足。奶牛每天适宜进行16h的光照,8h的黑暗。如果缺乏光照,就会阻碍机体合成和转化营养,从而间接导致卵巢的生理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进而容易发生该病。

温度过低。一般来说,成年奶牛适宜生活在12-14℃的环境中,而妊娠和泌乳奶牛适宜生活在16-20℃的环境中。

但如果牛舍温度在一段时间内低于4℃,加之牛床过于潮湿,草料中混杂雪和冰,饮用凉水;或者温度长时间超过30℃,导致机体容易发生热应激,都会造成机体性腺以及卵巢机能减退,从而引起卵泡囊肿。

滥用激素。奶牛滥用生殖激素,如在饲料中添加、肌肉注射以及宫内灌注,特别是大量使用雌激素,会导致机体正常的生殖生理被破坏,影响卵巢功能,从而发生该病。

疾病继发。奶牛患有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以及其他子宫疾病都会发生卵巢炎,扰乱机体排卵而发生该病。另外,如果卵巢感染细菌,导致卵子发生死亡,也会导致正常的排卵机制紊乱,从而引起卵泡囊肿。

2、临床症状

病牛表现出发情不正常,性周期异常,频繁发情,且持续较长时间,性欲旺盛,食欲不振。频繁爬跨或者追逐其他牛,导致牛群发生骚乱。病牛长时间患病,会导致机体消瘦,被毛粗乱且失去光泽。颈部肌肉不断增厚,目光怒视,如果独自在某一处栓系会明显烦躁不安,大声哞叫,并不断用前蹄刨地,呈现雄相,也就是公牛化。乳房萎缩,产奶量急剧降低,尾根翘起,阴部松弛,轻度肿胀。进行直肠检查,发现卵巢两侧或者一侧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卵泡,卵囊有所增大,部分达到鸡蛋或者拳头大小。另外,由于病牛持续较长时间发情,会导致子宫壁肿胀、松弛、增厚,且子宫角无法收缩。

3、防治措施

激素疗法。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次使用1万~2万IU,添加在10mL生理盐水中,完全溶解后进行肌肉注射,通常经过2-4天,病牛外表症状就会逐渐消退,经过7天进行直肠检查,可见囊肿卵泡发生程度不同的缩小和吸收,部分甚至可能发生破裂而完全消失,大约再经过20天就能够出现发情。如果在直肠检查时发现囊肿卵泡依旧维持原状,没有缩小或者发生破裂,就可再次使用该激素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康复奶牛出现正常发情后,要在配种前取50u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添加在5mL生理盐水中,充分溶解后进行肌肉注射,刺激卵泡成熟并排卵。也可使用促黄体生成素,病牛每次肌肉注射200万IU,进行1周的观察,如果疗效不明显要再次用药,直到囊肿卵泡发生萎缩且不再出现。

中药疗法。取60g菟丝子、80g益母草、45g当归、45g桃仁、60g阳起石、45g川芎、45g淫羊藿、60g金锁阳、45g红花、60g破故纸,加水煎煮后弃去药渣,在药液中再添加750mL黄酒、250g红糖,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治疗效果较好。也可取60g益母草、60g鸡血腾、40g白芍、40g菟丝子、40g牛夕、40g赤芍等,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服,连续使用4天。

穿刺疗法。取5-6号注射用针头,先进行严格消毒,接着将其夹在手指间,通过直肠触摸到发生囊肿的卵泡后,并对其进行固定,然后在其上用针头快速刺2-3下,注意操作轻柔,但要确保刺破卵泡壁。之后用手指对囊肿卵泡轻轻挤压,促使大部分泡内液体能够排出,但注意不能够完全排净,防止出血。最后根据病牛体重肌肉注射50-100mg黄体酮,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

针灸疗法。病牛呈站立姿势保定,同时或者先后在交巢、百会穴进针,一般百会穴适宜采取垂直进针,深度控制在7.5cm即可,而交巢穴荐椎适宜采取平行进针,深度控制在22-25cm。进针后,通过交替使用提插、摇拨、捻转三种方式进行刺激穴位,一般每种针法要进行2min的刺激以及3min留针,每穴一共进行15min刺激。另外,交巢穴可通过大幅度的提插、摇拨进行刺激,但要确保病牛能够耐受。病牛一般每间隔大约10天进行1次针刺,最多可进行4次。

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围产期(又称过渡期)奶牛阅历怀胎一临蓐一泌乳的一系列心理更改。特别是高产奶牛在怀胎前期和泌乳早期能量需乞降心理更改加倍激烈,一旦机体因为心理或病感性身分没法实时做出顺应性调剂,便有能够激发酮病、脂肪肝和低钙血症等临盆性疾病。跟着奶牛泌乳量的年夜幅增长和养殖业集约化水平的赓续进步,使得酮病和亚临床低钙血症等疾病的产生常常具有群发性特点,该类疾病不只能惹起奶产量降低,并且酮病和亚临床低钙血症也增长了奶牛对其它疾病的易理性,对奶牛业影响很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1、发病机理

1.1钙消耗量增加

处于非泌乳阶段的奶牛,日常补充可吸收钙按体重计算0.0154gJkg,即可满足其生理活动的需要。泌乳阶段的奶牛,对可吸收钙的需求量要稍高些,即在此基础上增加至0.031gjkg;由于母牛妊娠期间,随着母牛妊娠月龄的增加,胎儿不断发育,骨骼开始钙化,特别是临产前,对可吸收钙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由于不同品种、阶段的奶牛产乳量有一定的差异,以致于所产的牛乳钙含量也有不同,通常奶牛产1kg牛乳,荷斯坦牛需要钙1.22g,娟姗牛需要钙1.45g,因此在奶牛泌乳期对钙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1.2影响钙的吸收

奶牛在临近分娩的前几日,由于胎儿发育已接近完全,在胎体个体增大,自身激素分泌等因素引起,母牛的采食量突然下降,由于母牛妊娠后期对钙有很大的需求量,在实际饲养过程中,母牛每天的钙摄入量并不能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为了维持细胞外液的正常浓度,骨钙就会被动员起来,如果饲粮钙长期摄入不足,就会导致奶牛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甚至引发骨折。另外,可利用钙的吸收率会随奶牛不同生理状态及年龄而改变,钙的吸收率在奶牛处于妊娠末期时,对钙的吸收率为22%,产犊后泌乳第8天钙的吸收率增加至36%,且此后钙吸收率处于稳定。青年母牛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很强,老龄母牛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弱,这是由于小肠中维生素D的受体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从而引起1,25二羟维生素D产生量也随之下降。

1.3体内钙的调节机制

奶牛因泌乳导致血钙的流失,然后通过日粮钙的摄入、骨钙的转移、肾小球对钙的重吸收等来补充血钙。奶牛机体具有一定的自身调节机制,可将血钙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调节机制主要有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两种生理功能恰恰相反。当奶牛颈动脉的血钙浓度下降时,可刺激甲状旁腺素的分泌,甲状旁腺素具有促进骨钙分解、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等作用,当某种原因引起奶牛机体对甲状旁腺素的刺激反应降低时,甲状旁腺素会降低钙由骨组织转移到血液中的能力,引起小肠黏膜对日粮中钙的吸收能力下降,引起血钙平衡紊乱。

2、临床症状

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按症状的轻重程度,一般分为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两类。

典型症状一般多见于发病突然,且症状较为严重的病例,常发生在产后12-72h内,病程初期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反刍、排粪、排尿等生理活动停止,泌乳量下降,病牛目光凝视,狂躁不安,站立困难,肌肉震颤。随着病情发展,病牛趴卧不能站立,头颈失衡弯向后方,即使将头扶持拉直,松开后仍恢复原状,病牛眼睑反射轻微甚至消失,对光和疼痛刺激等没有反应。出现意识模糊和知觉丧失的特征症状。随病情的继续发展,病牛体表、耳尖、四肢末梢等处温度下降,病牛出现呼吸缓慢,心动过快,部分病牛由于喉头、舌麻痹,出现吞咽障碍,肛门也出现松弛的现象。多数病牛死前出现昏睡现象,病程进展较快,若不给予及时的治疗,通常在12-48h内死亡,死亡率可达50%-60%。

非典型症状多发生在分娩前或分娩后较长时间,可见病牛站立困难,步态蹒跚.左右摇晃,趴卧时头颈僵直,且呈S形弯曲,病牛食欲下降甚至废绝,体温正常或稍低,病牛精神状态不佳,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能力下降。

3、防治方法

目前在奶牛生产过程中预防低钙血症的方法不多。可通过在产前饲喂低钙高磷日粮,使日粮中钙含量处于低水平,奶牛处于钙的负平衡状态,甲状旁腺的功能提前被激活,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明显提高,这样可以预防母牛产后低血钙的发生。还可在产前饲喂阴离子型日粮,通过促进奶牛机体与钙代谢调节有关的组织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应答反应,并且促进骨钙动员,从而升高血钙的浓度,降低奶牛围产期低钙血症的发病率。

治疗上可采用直接注射钙制剂的疗法,当奶牛发生低血钙时,可用氯化钙或者葡萄糖酸钙溶液,给病牛进行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D,这种治疗方法对病程较短的轻度患牛,治疗效果较好。对症状较为严重的病牛能起到暂时性缓解病情的作用。还可通过进行乳房送风法,通过刺激乳腺末梢神经,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解除其因分娩而产生的抑制状态,减少乳房血流量,制止血钙继续减少,从而能够有效的治疗产后低血钙,打气量要适当,打气量少不起作用,量多则会造成乳腺泡破裂,损害母牛产乳性能。

奶牛中暑的临床症状 奶牛中暑的综合防治


奶牛经曝晒、厩舍闷热或在烈日下急剧运动,容易发生中暑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高热、出汗、平衡失调、气喘、心循环机能障碍及神经机能障碍等。根据上述症状,采取正确的抢救、治疗措施,使病牛的体温迅速降至正常温度,同时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及合理的调养和护理,即可恢复健康。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中暑的临床症状奶牛中暑的综合防治。

1、病因分析

气候炎热的夏季,如果奶牛长时间在舍外进行放牧或者运动,导致头部直接在阳光进行长时间曝晒,使脑部发生充血,引起血管、呼吸以及运动中枢神经失调,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倒地陷入昏迷的现象,从而发生中暑。夏季舍内温度过高,过于闷热,通风不良或者不能及时散热,过于拥挤,饲养密度过大,导致体内热量大量蓄积而不能够及时散发,从而发生中暑。另外,奶牛如果饲养管理不当,长时间放牧或者大量运动,体质虚弱,大量出汗,但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盐分和饮水,严重时就会发生中暑,并导致机体虚脱。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牛脑功能快速减退,体质衰弱,精神沉郁,行走摇晃,脉搏弱且快,张口伸舌,呼吸加速。病程快速进展,严重时会大量出汗,并存在虚脱、陷入昏迷的趋势。发病后期,病牛心跳微弱且明显加快,呼吸急促,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2~43℃,并处于兴奋状态,甚至会发生狂暴或者明显的神经性抽搐。黏膜开始呈潮红色,接着逐渐变成蓝紫色,舌面和口腔干燥。随后会由于体质虚脱而卧地不起,并陷入昏迷状态,呼吸非常困难,最后由于心肌麻痹及肺水肿而发生死亡

如果高温持续较长时间,会严重损害病牛体温调节中枢,此时会表现出食欲稍微不振,反应略微迟钝,经过检查通常没有其他明显的临床症状,但由于处于衰竭状态会使其由于呼吸突然停止或者心肌麻痹而倒地死亡。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奶牛发生中暑要立即采取迅速降温、加速散热、加强护理,以及镇静安神、强心利尿、避免酸中毒等措施。病牛要立即转移到阴凉、安静、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在头部放置冷水湿布或者冰袋,并配合对体表浇泼冷水,但要注意避开心脏部位,还要使用凉水灌肠,大量灌服冷盐水。如果病牛昏迷倒地不起,要采取静脉放血1000~2000mL,接着再静脉注射1000~2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10~20mL2.5%盐酸氯丙嗪注射液、10~20mL20%安钠咖注射液。如果病牛心跳过快,烦躁不安,可使用25~35g水合氯醛进行灌肠,或者静脉注射100mL安溴注射液。如果病牛发生酸中毒,可静脉注射500~10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如果病牛脑内压明显升高,可静脉注射500~1000mL25%山梨醇液或者20%甘露醇液;如果伴有食欲不振,可灌服适量的健胃剂,如人工盐、大黄酊、龙胆酊等。

中药治疗。取3g广藿香,3g香薷,3g白茯苓,3g金银花,3g生山桅,9g生石膏,3g枯黄芩,3g麦门冬,6g滑石粉,6g生地黄,lg生甘草,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添加12g白糖、6g朱砂面、5个鸡蛋清为引,混合均匀后给病牛灌服。方中香薷具有解暑的作用,广藿香具有正气的作用,配合使用生地黄能够起凉血、清热解毒之效,从而能够降低血热;生山桅、枯黄芩能够泻心肺之火,减轻胸中烦热;滑石粉能够利六腑之闭塞,配合生甘草、金银花则能够清热解毒;生石膏能够泻胃火;白糖、鸡蛋清、麦门冬能够生津止渴;朱砂面、白茯苓能够清热解毒、除湿利水、养血安神。如果病牛无汗,可增加香蕾的用量,即添加6g,具有清热解暑之效。如果病牛喘粗气,可添加3g葶苈子、3g杏仁、3g枇杷叶、3g白药子,具有化痰定喘、润肺泻火之效。如果病牛精神减退,可添加3g清半夏、3g石菖蒲、3g远志肉,具有祛痰、开心窍及强心之效。如果病牛低头且经常咬齿,可添加3g天竹黄、3g川黄连,具有清热化痰、消痛解毒、安神镇静之效。

调整日粮组成。气候炎热的季节,奶牛往往会表现出食欲降低的现象,此时可适当提高日粮中的总可消化养分值。例如,饲喂日粮中大部分为玉米青贮时,要确保日粮干物质中的蛋白质水平达到16%~17%,并饲喂品质优良的过瘤胃蛋白饲料,如白酒糟、啤酒糟等。另外,在日粮中加入脂肪酸钙200g,能够使日粮能量浓度明显提高,从而增强泌乳性能。为避免奶牛发生厌食,可添加适量的糖蜜饲料,并注意补充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特别是将维生素A用量由每头每天5万IU增加到15万IU。

药物预防。在奶牛日粮中按每头每天添加300g乙酸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环境温度过高而对产奶性能的抑制作用,并刺激泌乳量增加,且乳脂总量明显提高。另外,奶牛在高温季节由于饮水量、皮肤蒸发量以及排尿量都明显增加,往往会导致损失更多的钾,为此要适当提高日粮中的钾含量,可按每头每天使用180g氯化钾,分成3次添加在饲料中混饲。如果增加精料的喂量,要注意同时增加碳酸氢钠的用量,建议每头每天使用150~200g。在发生热应激的情况下,可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酵母培养物、瘤胃素、复合酶制剂等,都能够有效减轻应激。

奶牛中暑的治疗与预防

病因在炎热季节,日光强度大,气温高,湿度大,空气流通不充分,造成奶牛长时间处于热应激状态,机体失去代偿能力而引起中暑。

病机1、热衰竭。热衰竭多发生在体质虚弱、过度疲劳、有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奶牛,其发病机理是由于热应激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循环血量大部分分布到外周,静脉回流血量显着减少,脑组织供血不足和心脏缺血,导致循环性休克而发病。2、热射病。由于奶牛长时间处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外界大量的热传入机体,同时在热应激作用下奶牛代谢产热量增高,奶牛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致使体内积热,体温升高达40℃以上,发展为热射病。3、日射病。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而发病。4、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汗液中损失了机体不能缺少的无机盐离子,是热痉挛的主要发病机理。大量出汗时,血液和组织液中氯化钠、钙离子、镁离子的大量损失可能与发生热痉挛有关。

症状突然发病,奶牛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站立不稳,张口呼吸,结膜潮红,鼻孔出现泡沫样鼻液,全身出汗,皮肤滚烫,体温在39.5-42℃之间,食欲废绝,产奶停止,尿少或无尿。有的奶牛高度兴奋,眼球突出,狂躁不安,向前冲撞,到后期转为高度沉郁,口吐白沫,肌肉震颤,继而倒地昏迷,此时意识和反射消失,眼结膜发绀,全身痉挛,四肢抽搐,如不及早进行诊治,奶牛将迅速死亡。

诊断根据中暑临床症状,结合天气炎热、湿度较高等现实情况,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治疗立即将病畜转移到阴凉宽敞的地方,先用大功率风扇保持通风,然后用大量井水淋头或冰袋冷敷,再肌注2.5%盐酸氯丙嗪溶液10-20ml;颈静脉放血1000-2000ml;20%安钠咖10-20ml、复方氯化钠1000-2000ml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250-500ml静脉注射。

预防中暑是热应激条件下,机体失去代偿能力后出现的一种重剧性疾病。在预防奶牛中暑的工作中,我们一方面通过防暑降温工作降低天气对奶牛的影响,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来提高奶牛对热应激的代偿能力。提高代偿能力的具体方法如下:1、可适当提高日粮精料比例,减少粗粮喂量,以此减少日粮在消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2、使钾、钠、镁在日粮干物质中含量分别达到1.50%、0.50%和0.3-0.35%,以弥补因排汗增加所导致的矿物质流失;3、提高维生素A添加量,在炎热季节应补给较平时高1倍的维生素A,并可能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如胡萝卜),以满足热应激条件下机体对维生素A的需要;4、使用瘤胃缓冲剂,即在全混合日粮干物质中添加0.75-1.5%的碳酸氢钠或0.35-0.4%的氧化镁等,使瘤胃pH值在应激条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保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52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