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犊牛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其中西药治疗

1病原

大肠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体呈短粗的小杆状,生有鞭毛,能够自行运动,但不会形成芽抱,经过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该病菌是动物以及人类的肠道中常在菌,正常情况下能够促进糖类分解,并产生适量的酸,从而能够阻碍其他细菌生长,并能够合成B族维生素,是一种有益菌。但是在大肠杆菌“0”群的某些菌体具有致病性,尤其是078对犊牛具有较轻的致病性。该菌具有较差的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如在50℃温度下作用30min就可被杀死,在60℃温度下只需要15min就能够被杀死,其大多数消毒药物都容易将其杀死。致病性病菌能够分泌产生两种肠毒素,即内毒素和肠毒素,其中内毒素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在超过60℃温度下需要较长时间才会被破坏,即使在100℃高温下也需要30min左右,且没有抗原性;外毒素具有不耐热的特性,在60℃温度下只需要10min左右就会被破坏,且具有抗原性。

2.临床症状

败血型。急性型,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心跳加快,虚弱无力,严重脱水。犊牛往往在小于7日龄,甚至刚产出后的24h就出现发病。吸吮反射严重减弱,甚至完全消失,黏膜严重充血。亚急性型,病牛体内特定的易感组织发生感染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犊牛往往小于14日龄发生,表现出明显发热,腹泻,脐部发生明显肿胀,骨骼端或者关节发热、肿胀,还会出现神经症状。

产肠毒素型。该类型在临床上会出现波动非常大的症状。病牛发病前通常能够正常吮乳,具有健康的外观。病牛症状较轻时会表现出轻微腹泻,很快就能够自行康复。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最急性症状,尤其是严重腹泻、脱水,往往在4~12h内出现休克。但其排出的粪便会具有明显不同的性状、颜色,通常发生水样腹泻,排出绿色、白色或者黄色粪便。犊牛一般在1~7日龄出现发病,如果混合感染其他肠道病原就会导致发病日龄延迟到21日龄。病牛呈最急性经过时,会在发病经过数小时就出现脱水,肌肉无力,甚至陷入昏迷。后期可视黏膜干凉而较黏,吸吮反应减弱或者完全消失。如果病牛出现休克样症状,但没有发生腹泻,还会表现出腹腔部明显臌胀。通过冲击触诊和听诊,发现病牛右下腹部存在大量的液体。部分病牛还会由于高血钾或者低血糖而导致心律失常,且心搏缓慢,部分还会由于血钾过高而导致心房停止跳动。病牛呈急性经过,也会出现明显的水样腹泻,机体逐渐发生脱水,12~48h出现肌肉无力的现象,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略有升高,整体状况减弱,吸吮反应逐渐消失,且由于长时间腹泻而引起脱水,导致机体缺乏电解质,体重显著降低。

其他类型。病变往往会出现腹泻、脱水,精神萎靡。如果发生结肠炎,还会引起便血或者痢疾,且呈里急后重。通常是4~28日龄的犊牛容易发生该病,但在发病率、死亡率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3防治措施

抗菌消炎。病牛按每千克体重内服或者肌肉注射2.5~5mg痢菌净,每天1~2次;或者喂服由0.5g氟哌酸、30g鞣酸蛋白组成的混合药物,每天2~3次。病牛也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1.Smg庆大霉素进行治疗;或者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0~15mg卡那霉素,每天2次。另外,病牛可灌服适量由4~8g高锰酸钾配制成的0.5%溶液,每天2~3次,连续使用5天,具有较好的效果。

补充液体。病牛静脉点滴由200~300mL25%葡萄糖液、1000~2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5mL10%安钠咖、100~150mL5%碳酸氢钠液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3次,同时配合皮下注射5~lOmL维生素C。病牛还可每次口服5mL鱼石脂乳酸液(由90mL水、20g鱼石脂、2g乳酸组成),每天2~3次,用于保护胃肠黏膜,改善胃肠功能。

中药治疗。取5g广皮、25g秦皮、oOg甘草、50g黄柏、lOOg白头翁、lOg木香、25g炒黄芩,加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分成2~3次给病牛口服。如果病牛湿热严重,可再添加25g冬瓜子、50g蒲公英或者25g红藤、15g连翘、15g炒栀子;如果口赤脱水,可再添加25g生地、50g元参;如果严重水泻,可再添加50g山楂炭、15g葛根、40g地榆炭、75g生地炭、15g炒乌梅;如果出现下脓血痢,可再添加50g生地榆、25g赤芍。

消除病因。妊娠奶牛、分娩奶牛必须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含有丰富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饲料,从而确保泌乳充足。分娩奶牛每天都要对乳头进行擦洗,防止犊牛吮乳时侵入病菌。牛舍尤其是产房保持环境卫生良好,确保安静舒适,干燥清洁,并保持适当通风,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同时,牛舍以及周围环境要定期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严格消毒,将病原菌彻底消灭。新生犊牛要加强护理,确保产出后及早吮食初乳,从而及时得到足够的母源抗体,增强自身免疫力。

相关推荐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症临床状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鉴别和防控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大肠杆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动物出生后很短时间即可随乳汁或其他食物进入胃肠道,成为正常菌。新生犊牛当其抵抗力降低或发生消化障碍时,均可引起发病。传染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也有发生。本病多发生于二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犊牛大肠杆菌病的症临床状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鉴别和防控。

1、病因分析

新生犊牛在发生消化障碍或者抵抗力减弱时,都能够出现发病。在各种病因中,主要是没有或者少量哺喂初乳,或者没有及时哺喂,以及品质较差等。这是由于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其中一部分为抗大肠杆菌抗体。另外,哺乳母牛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环境卫生较差、运动不足、过于拥挤以及气候多变等因素,都能够促使该病发生。年龄不同的犊牛由于具有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使其对该病的易感性也有所不同。通常是没有哺喂初乳的小于1周龄的新生犊牛容易发生,而吮食初乳以及大于1周龄的犊牛基本不会发病。该病主要经由消化道进行传播。

2、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非常短的潜伏期,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病牛主要是表现出腹泻、急性败血症以及肠毒血症等症状。败血症型,一般是没有吮食母乳的小于7日龄的犊牛容易发生,大多数病犊体温明显上升,精神比较沉郁,部分出现腹泻,部分甚至没有出现腹泻,但在表现出症状后通常在1天以内突然发生死亡。病犊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时,最终都会由于继发引起胸膜炎、关节炎而发生死亡。肠毒血症型,一般是吮吸过母乳的小于7日龄的犊牛容易发生,大多数犊牛会突然出现发病并发生死亡,且临死前往往会表现出比较严重的腹泻。病犊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时,会表现出比较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如萎靡、昏迷。腹泻型,病犊在发病初期就会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大约40℃,且经过大约几个小时就会出现腹泻,往往排出泡沫粥样或者水样粪便,呈黄色或者灰白色,同时会混杂没有完全消化的凝乳块、凝血块,一般由于酸中毒和严重脱水而发生死亡。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犊非常容易发生肺炎、关节炎等。如果病犊能够及时进行治疗,往往能够治愈,但愈后会存在发育不良的现象。

3、类症鉴别

牛沙门氏菌病,也叫做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于感染沙门氏菌而导致的一种传染病,一般是1~2月龄犊牛容易发病。病犊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下痢、发热,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并散发恶臭味,且胃肠黏膜和浆膜上存在出血斑。

牛球虫病,是一种肠道原虫病,多种球虫都能够引起发病。病牛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血痢,排出恶臭粪便,直肠、盲肠或者大肠黏膜发生出血性炎症,并形成溃疡、坏死。取粪便和直肠黏膜刮取物进行涂片镜检,能够看到大量的球虫卵囊。

牛冬痢,是由于感染空肠弯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通常在秋冬季节进行舍饲时暴发,有时还会混合感染冠状病毒。任何年龄的牛都能够感染,其中成年牛症状比较严重。临床上主要特征是发生出血性下痢,排出棕色的水样稀便,但表现出轻微的全身症状,基本不会发生死亡。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妊娠母牛在产前4~10周,可免疫接种大肠杆菌苗K99,能够使其分泌的初乳中含有高水平的抗体,从而使后代犊牛获得被动免疫。如果牛场条件允许,可使用由当地流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制成的菌苗给妊娠母牛接种,预防效果更好。

加强饲养管理。母牛分娩前要使用消毒液对外阴、后躯以及乳房进行清洗,同时对产房进行彻底消毒。犊牛出生后要及时进行断脐,最好在断端涂抹适量的5%的碘酊或者采取浸泡处理,避免经由脐带断端感染发病。犊牛出生后要尽快吮食初乳,至少哺喂3~5天。健壮犊牛初次适宜哺喂大约2kg,体弱犊牛适宜哺喂0.75~1kg,每天2~3次。犊牛采取人工哺乳时,最好使用带奶嘴的容器,不要选择使用奶桶或者奶盆。这是由于使用奶嘴能够使犊牛在吸吮乳汁时形成完全的食管沟反射,导致食管沟闭合,从而使乳汁都进入皱胃,但使用桶或者盆则容易导致乳汁溢入前胃,容易出现异常发酵而引起发病。

西药治疗。病牛可按体重使用0.1~0.3g/kg磺胺脒,每天分成2~3次内服,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投给30~40mg/kg复方敌菌净片,注意首次用量加倍,每天2次;还可服用100~150mLO.1%高锰酸钾溶液。如果病犊体温升高,也可使用安乃近进行解热。如果病犊发生脱水,要及时静脉输入适量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为避免发生酸中毒,可在其中添加适量的乳酸钠或者碳酸氢钠注射液。

中药治疗。取黄连、陈皮、薏仁、煨豆蔻、白扁豆、桔梗、木香、砂仁、甘草各5g,炒山药、煨诃子各15g,白术、茯苓、党参各10g,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分别在早晚灌服1次,也可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2~3天。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
一是犊牛出生后不喂初乳或初乳喂量不足。母牛体弱,营养不良,矿物质、维生素不足与缺乏。
二是犊牛舍狭窄,牛只密度过大,牛舍阴暗潮湿,阳光不足,防寒条件差,犊牛受寒感冒,以及断脐消毒不严等。
诊断技术
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情况、饲养状况及剖检变化等综合分析判定。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败血型:也称脓毒型。潜伏期很短,仅数小时。主要发生于产后3天内的犊车;大肠杆菌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引起急性败血症。发病急,病在短。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吃奶,多数有腹泻,粪似蛋自汤样,淡灰白色。四肢无力,卧地不起。多发生于吃不到初乳的犊牛。败血型发展很快,常于病后1天内死亡。
(2)中毒型:也称肠毒血型,此型比较少见。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致。急性者未出现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
先不安,兴奋,后沉郁,直至昏迷,、进而死亡。
(3)肠炎型:也称肠型,体温稍有升高,主要表现腹泻。病初排出的粪便呈淡黄色,粥样,有恶臭,继则呈水样,淡灰白色,混有凝血块、血丝和气泡。严重者出现脱水现象,卧地不起,全身衰弱。如不及时治疗,常因虚脱或继发肺炎而死亡。个别病例也会自愈、但以后发育迟缓。
剖检主要呈现胃肠炎变化
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1)抗菌:可用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或新霉素。内服的初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0~50毫克。12小时后剂量可减半,连服3~5天。或以每公斤体重10~30毫克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2次。
(2)补液:将补液的药液加温,便之接近体温。补液量以脱水程度而定,原则上失多少水补多少水。当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用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处方:氯化钠1.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粉20克,温水1000毫升。不能自吮时,可用
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1000~1500毫升,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可用
5%碳酸氢钠液80~100毫升。注射时速度宜慢。
如能配合适量母牛血液更好,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一次150~200毫升,可增强抗病能力。
(3)调节胃肠机能:可用乳酸2克、鱼石脂20克、加水90毫升调匀,每次灌服5毫升,每天2~3次。也可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次硝酸铋5~10克、白陶土50~100克、活性炭10~20克等,以保护肠粘膜,减少毒素吸收,促进早日康复。有的用复方新诺明,每公斤体重氏0.06克,乳酸菌素片5~10片、食母生5~10片,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2~3天,疗效良好。
(4)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停止应用抗菌药,内服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态制剂。例如,促菌生6~12片,配合乳酶生5~10片,每天2次;或健复生1~2包,每天2次;或其他乳杆菌制剂。使肠道正常菌群早日恢复其生态平衡,有利于早日康复。
预防措施
(1)养好妊娠母牛:改善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产后能分泌良好的乳汁,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
(2)及时饲喂初乳:为使犊牛尽早获得抗病的母源抗体,在产后30分钟内(至少不迟于1小时)喂上初乳,第一次喂量应稍大些,在常发病的牛场,凡出生犊牛在饲喂初乳前,皮下注时母牛血液30~50毫升,并及早喂上初乳,对预防犊牛大肠杆菌是重要的一环。
(3)保持清洁卫生:产房要彻底消毒,接产时,母畜外阴部及助产人员手臂用1~2来苏儿液清洗消毒。严格处理脐带,应距腹壁5厘米处剪断,断端用10%碘酚浸泡1分钟或灌注,防止因脐带感染而发生败血症。要经常擦洗母牛乳头。

鹅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鹅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4日龄以内的雏鹅多发,呈败血性传染。成鹅是由一些致病性血清大肠杆菌,引起母鹅产蛋期间性生殖器官发病,疾病的发生随着产蛋开始,产蛋率下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明显下降,所产种蛋在孵化期间常出现大批臭蛋,致产蛋终止而停止流行。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鹅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鹅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

鹅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体为大肠埃希氏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的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长2~3μm,宽0.6μm,无芽孢、不形成荚膜,具有鞭毛,大多数具有运动性。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37℃的条件下,培养24h可形成圆形、隆起、光滑、半透明、乳白色,边缘整齐,直径大小2~3mm的菌落,大肠杆菌在肉汤中生长良好·呈均匀混浊。该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5℃经30min、60℃经1jmin加热即可将其杀灭,常用的消毒剂在短时间内可将其杀灭。大肠杆菌对药物的选择很敏感,易产生耐药性,并可通过菌毛将耐药质粒传递给其他大肠杆菌,因而给大肠杆菌病的免疫预防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流行特点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在产蛋高峰期及寒冷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流行范围广泛,只要有养鹅的地方就有该病的发生,不同品种、年龄的鹅均易感。患病鹅和带菌鹅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鹅通过接触病死鹅的尸体以及被污染饲料、饮水、饲养环境等被感染。致病大肠杆菌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一般情况下不会立即发病,但当机体自身免疫水平下降,或感染其他疾病时,体内具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会随血液流入全身各脏器,引发败血症以及其他病症。该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天气寒冷、气温骤变、青饲料不足、鹅群过度拥挤、长途运输等因素,均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3、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

鹅大肠杆菌性急性败血症多发生于7-45日龄的幼鹅。患病鹅精神萎靡,羽毛凌乱无光泽,怕冷,常挤在一起,体温升高.发生腹泻,粪便中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粪便恶臭。肛门及周围羽毛沾满粪便,干固后影响排便。随着病情发展,病鹅食欲废绝,渴欲增加,不愿走动,最后卧地不起,最后呼吸困难、衰竭、窒息而死亡,死后剖检可见,心包内有含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的积液,心包膜增厚、浑浊、呈灰白色;气囊膜增厚,表面附着纤维素性或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肝脏肿大,且表面有暗灰白色、不突出的坏死点,肝被膜表面有有纤维素性薄膜覆盖,薄膜易剥离。

母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症俗称鹅蛋子瘟,急性型病症通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慢性型症状主要变现为产蛋期母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不喜走动,常独自漂浮于水面。患病鹅腹部膨大,伴有腹泻,排出黄白色稀粪,粪中含有蛋清、凝固蛋白,小块蛋黄样物质,肛门及周围污秽不洁。病程后期,病鹅严重脱水,眼球下陷,脚蹼干燥,消瘦,最后衰竭而死。即便耐过自然康复,也失去产蛋功能,失去饲养价值。剖检可见,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腥臭味的油脂样卵黄液和凝固的卵黄块;腹腔内各脏器表面可见卵黄黏连;肠系膜和肠浆膜有针尖状出血点;输卵管内卵黄变质变性,呈煮熟蛋黄样,切面为成层结构,可以剥下。

公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的病症除阴茎出现红肿、溃疡或结节等生殖器官症状外,无其他明显症状,其精神、食欲、体重等均表现为正常状态。病程初期,阴茎充血、肿大,不能看清阴茎的螺旋状精沟,阴茎表面布满芝麻或黄豆大小的黄色干酪样结节,肛门周围也有许多相似的结节。病情严重的公鹅,阴茎肿大3-0倍,表面有黑色结痂,剥除结痂可见出血的溃疡面,病鹅的阴茎无法缩回体内,患病公鹅一般不致死亡,只是丧失了繁殖能力。

4、防治措施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可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经细菌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实验、溶血实验、小动物实验对该病进一步确诊,以及药敏实验对该病进行预防和治疗。该病的预防应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饲养密度,改善通风,降低灰尘,减少舍内氨气及细菌的含量。坚持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对病、弱、残等状态的鹅应适时淘汰,防止传播该病。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可选择多价油乳剂灭火苗,7-10日龄颈部皮下注射0.5mL,2月龄时进行二免,剂量1mL/只,产蛋前15~20天进行三免,剂量1.5ml_/只,以后每隔半年免疫1次,剂量1ml_/只。

鹅大肠杆菌病的症状及防治
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鹅的急性传染病。2周龄以内鹅多发,呈急性败血症;成鹅也可感染,为卵黄性腹膜炎,并且较强的传染性,产蛋停止,流行才告终。
一、病原
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热和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都能很快使之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点
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健康鹅的肠道中,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0—15%,在鹅抵抗力正常的情况下不能发病。当外环境突变或饲养管理不当与生病等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感染发病。病鹅和带菌鹅是主要传染源,粪便污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和孵化用具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种蛋的污染主要被带菌母鹅或产蛋箱、孵化器污染。雏鹅的发病与饲养管理不良、天气不好、VA缺乏等密切相关。成年母鹅的发病与产蛋期相关,往往产蛋初期零星发生,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产蛋停止本病也停止发生。产蛋母鹅的病死率可达100%。公鹅的感染与配种有关,鹅群的发病数越高,公鹅的感染率也越高,说明交配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

三、症状与病变
症状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为败血型,发生在雏鹅及部分母鹅。病雏表现精神不振,缩颈,呆立,排青白色稀便,食欲减少,饮欲增加,干脚。特征性症状是结膜发炎,眼肿流泪,上下眼睑粘连,严重者见头部、眼睑、下颌部水肿,尤以下颌部明显,触之有波动感。多数患鹅当天死亡,有的达5—6天死亡。成鹅表现为体温升高1—2℃,食欲废绝,渴欲增加,迅速死亡。慢性型病程一般3—5天,有的长达10余天。病母鹅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喜卧,常在水面漂浮或离群独处。气喘,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嘴触地,腹部膨大。排黄白色稀便,肛门周围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患鹅脱水,眼球下陷,喙、蹼干燥,发绀,最后因衰竭死亡。耐过者不能恢复产蛋。公鹅主要表现生殖器症状,阴茎红肿、溃疡或结节。病情严重者,阴茎表面布满绿豆大小坏死灶,剥去痂块露出下面的溃疡灶,阴茎无法收回,丧失交配能力。
雏鹅肿头症是特征性病变,可见头部、下颌部的皮下组织水肿坏死,似胶冻状,并有多量的黄色液体浸润;眼结膜充血、出血,眼睑肿胀粘连;脑、肺、肠粘膜充血、出血,肝、脾肿大;个别见气囊炎和心包炎。成年母鹅特征性病变是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腥臭的混浊液体,常混有破损的卵黄,各脏器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系膜互相粘连,肠浆膜上有出血小点,卵巢变形萎缩,呈灰色、褐色或酱色等。卵黄在腹腔内积留时间较长者,可凝固成硬块。输卵管发炎,内有小出血点和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着,管腔内含有破碎的小块蛋白、蛋黄等。病鹅尸体消瘦,气管内有黄白色泡沫样渗出物,肝肿大质脆、瘀血,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及灰黄色坏死点。公鹅病变局限于外生殖器部分,可见肿胀、坏死、溃疡等。
四、诊断
成鹅发病根据特征性病变及流行特点即可确诊,但雏鹅毛发病常缺少特征性病变,需做病原分离鉴定方能确诊。
五、防治
1、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如保持清洁卫生、良好通风、适当饲养密度及适宜温度,饲料饮水质好充足等。2、鹅舍定期消毒,种蛋、孵化器切实消毒。
3、公鹅在本传播上起重要作用,在配种前应逐只检查,凡外生殖器有病变的一律淘
汰,不能种用。如确需使用的,应每日用消毒药清洗创面,同时全身使用抗菌素,治愈后再用。
4、有条件的,可用发病场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制成多价灭活苗,对母鹅进行免疫;或对病鹅群免疫,以及早控制疫情。
5、发病鹅应立即隔离,用药物治疗。可用:氯霉素按40毫克/千克体重混饲,连喂4天;或肌注,按60—80毫克/次,日2次,连用3—4天;土霉素35毫克/千克体重,混饲,连用5天;环丙沙星,按0.05%混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74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