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教你减少养猪的损失

第一招:淘汰劣质低产母猪。依目前市场行情看,适当减少养殖规模,淘汰那些繁殖性能差、体弱多病不能适时配种的母猪,无疑是规避风险、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损失的良策。

第二招:提高产仔率。减少种公猪的饲养数量,采取人工授精和促进母猪排卵技术。既可节省饲料,降低成本,又可防止疫病传播,提高受胎率。第三招:适时出栏销售。肥猪出栏时间对养猪效益影响较大。一般品种猪体重达到90--100公斤时就要及时出栏。这是肥猪最佳出栏时间,可缩短饲养周期,省料省工省时。第四招:改善饲养环境。猪舍要保证冬暖夏凉,空气流畅,每天定时清理粪便,保持猪舍清洁卫生,防止呼吸道病发生。内环境每周带猪消毒1-2次;外环境每周消毒1次。第五招:科学免疫。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对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伪狂犬及圆环病毒等疫病要及时按程序免疫。同时要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延伸阅读

养猪“富”教你打造洁净猪舍(绝对省力)


国外不少朋友喜欢在自己家养猪,影响种的家庭宠物香猪是非常干净的。不过去过养猪场的朋友可能就会知道大部分养猪场并不是想一些朋友想想种的那样干净。长久以来,当地村民多靠粗放的传统养殖方式饲养家畜,猪圈不仅脏乱臭而且对周边环境也造成污染。2010年村里来了一位名叫陈琳的人带来了科学先进的发酵床养猪法,一改传统猪圈脏乱臭现象。此法养猪,猪舍没一点臭味,干净整洁。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陈琳的这种养猪法吧。

懒汉养猪法

我这种养猪方法,只要按要求掌握好发酵床的温度,一周打扫两次猪舍,其他的就可以不管。5月25日,在渠县李渡乡狮牌村四组,陈琳打趣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年少时就外出广东打工的陈琳,在2000年准备回乡养猪之前一直从事建筑行业,而且已成了一名老板,身家过百万。或许是厌倦了常年在外漂泊的生活,四十有余的他选择了回乡创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发酵床养猪法。他对这种被称为懒汉养猪的方法,立即来了兴趣。我们这些常年在外打拼的人,既厌烦了那种漂泊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能够回家乡做点事。所以,我就选择了回乡养猪创业。陈琳说。

2001年,他便四处了解发酵床养猪法的详细内容、注意事项,以及猪舍修建要点等。2010年,经过多方走访和当地畜牧局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扶持下,陈琳掌握了发酵床养猪法的详细操作,投入200万元,在渠县李渡乡狮牌村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其实,这种养猪法,关键就是对发酵床的发酵温度控制。必须要非常细心才行,要不是县畜牧局的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我,我还真拿不准。如今,说起这种方法,陈琳头头是道。温度必须达到70度以上,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尝试这种方法会失败的原因。只有当发酵床的温度达到70度以上,才能将垫料里的细菌全部杀死。

据他介绍,发酵床养猪法,又称零排放生态养猪法。就是在传统猪舍的地面上铺垫上一层按比例配好,由糠壳、锯木粉和发酵除臭剂组成的生物活性垫料。猪在发酵床上活动时,生物活性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会对猪排放的粪便进行分解,并迅速形成菌丝蛋白,而成为猪的上等饲料。采用这种方法养猪,除了圈舍内冬暖夏凉保持恒温外,还具有省水、省工、省料,提高猪肉质量和抗病力,实现无粪尿渗漏、无环境污染等特点。

养殖成本低

从经济角度来说,使用这种方法养猪,尤其是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养殖成本明显降低,效益比传统方式高得多。或许是当惯了老板,陈琳对于投入与产出比很是看重,首先,使用发酵床养猪,不打扫、不冲水,人工这一块最少就能节省50%;其次还能至少节省5%的饲料成本,就这两项一年下来就能节省数万元左右的生猪饲养成本。

随后,陈琳以自身实际情况举例说明,目前自己饲养商品猪400头,传统方式至少需要5名工人照料猪舍,而使用发酵床只需2名工人。按照目前情况,一名工人一年工资10000元计算,一年下来传统方式人工费为50000元,发酵床则只有20000元。

你算算,虽然使用发酵床一平米的造价要200多元,比传统方式贵点,但算上节省下来的人工、饲料、水费、电费等费用,使用发酵床是不是比传统养殖方式划算得多。陈琳笑着说。

不仅如此,据他介绍,使用发酵床养猪法还有一个优点,发酵床的垫料越久越好。一般来说,垫料使用到3到5年后,便可以更换,但实际上这种老料富含丰富的菌丝蛋白和有机物,对于生猪、农作物生长帮助很大。目前不少公司还专门回收这种老料,转手就能当成有机肥出售,一吨售价高达2000元。

今年,陈琳的养猪场预计出栏商品猪3000头,销售额达450万元。按照目前行情一头猪利润200元计算,陈琳今年利润可达60万元。同时,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已经有19名农户加入,今年合作社预计出栏商品猪6000头,销售额900万元。

养猪能省钱的五个点


一个养猪场的环境好坏不仅影响到猪只的正常生长发育,但发酵床养猪却是自动清洁的好帮手,而且与动物疫病的控制工作都息息相关。关于如何做好养猪的管理,金宝贝技术人员提示,要重点抓好以下五点:

一、净化猪群

积极采用新技术,如:早期隔离断奶法、净空14日法、统进统出、分段隔离饲养法等等,趁此机会执行,创造更好饲养环境,从而实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养殖效益。

二、扑杀病猪

将健康状况欠佳的猪只尽快处理掉。

三、改善设备

不当的猪舍设计,如排污设计不良、通风不好、无法做隔离或统进统出的猪舍,在不需大量资金支出的前提下,应择机进行修整,使其成为好管理、易消毒和病原易控制的良好猪场。

四、降低密度

降低饲养密度,不但可以减少支出,而且可以改善饲养成绩,成本自然降低。

五、避免污染

猪场应谢绝外来人士进入,注意人员和车辆的消毒工作,以规范猪场管理。

教你猪舍防寒保暖10招,不怕弱猪、病猪被冻死!


这几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这让不少的生猪养殖户有些措手不及,在这里要给广大的规模猪场提个醒,虽然猪脂肪厚,但是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决不能放松。如果饲养管理不善,会造成弱猪、病猪被冻死,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下面就教你猪舍防寒保暖10招,广大生猪养殖户可得看仔细啦!

1、保持猪舍的干燥。

猪舍潮湿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影响,一是猪舍湿度大,猪感觉寒冷会扎堆,导致挤伤、压伤现象;二是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容易引发疫病,常见的有皮肤病、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等。为防止猪舍潮湿做到四要:一要防漏雨;二要勤垫勤换干草;三要训练猪定点排粪排尿;四要定时清除猪粪、猪尿,消除猪舍潮湿根源。

2、排除有害气体。

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猪体抗病和御寒能力会明显降低,因此,每天利用中午高温时段,打开门窗通风,排除有害气体,换入新鲜空气,以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3、垫锯末。

在猪圈内铺上厚度为10厘米左右的锯末,可明显提高猪舍温度。

4、垫草。

在猪床上加铺软干草、软秸秆等厚度20厘米左右,可以起到吸湿、除潮、保暖等作用,但是垫草要勤换,防止潮湿、霉烂产生氨气,对猪造成健康危害。

5、添加能量饲料。

在配制猪的日粮时,应适当增加玉米、麦麸等能量饲料的比例,饮用温水。饲料供给充足,增加饲喂次数,猪食要干一些,可以增强抗寒和抗病能力,促进体重快速增长。

6、饲料中添加祛风散寒中药。

饲料中添加祛风散寒、活血祛瘀、健脾燥湿的中药,既能促进猪的快速育肥,又能抗寒防病。比如:山楂、神曲、川芎、茯苓、防风、枳实、羌活、柴胡、苍术、槟榔、甘草各20克,拌于饲料中,每周喂两次。

7、猪舍内添加热源。

用人工方法,在猪舍内添加热源,提高猪舍内温度,可采用热风炉、暖风机、煤炉等设备提供热源。对仔猪用仔猪电热板、红外线灯泡等加热设备为仔猪保育箱提供额外热源。在使用以煤炭作燃料的供暖设备时,应注意烟道通畅,避免一氧化碳滞留舍内而导致猪一氧化碳中毒。

8、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将分散饲养的猪合群饲养,适当增加饲养密度,自然可以提高舍温,同时猪紧挨着睡,既可互相取暖,也可提高整个猪舍温度。

9、多晒太阳。

选择晴暖天气的下午1-3点钟,把猪赶到外面晒晒太阳,适当加强户外运动,提高猪对寒冷天气的抵抗力。

10、防风。

初春冷风侵入猪舍,袭击猪体会引起猪感冒、肺炎等疾病的发生,用木板、草帘或塑料薄膜等把猪舍漏风的地方堵严,防止冷风侵入。

还有,猪体重60千克以前16~22℃;60~90千克14~20℃;90千克以上12~16℃,一般舍内相对湿度以50%~75%为宜。

要记得保持猪舍的干燥,及时的换草和清理猪的粪便。

五段饲养法教你养好狐狸


科学养狐,要以饲养优良品种为基础,繁殖力的高低和日常饲养管理的好坏是养殖效益大小的关键环节。下面介绍五段饲养法,供养狐户参考。

在选择优良的狐狸品种的前提下,应注意正确识别雌狐、雄狐的发情特点,搞好配种,提高受胎率,以尽可能地提高其繁殖力,并使所产仔狐全活全壮。

配种前的饲养管理目前养狐户大多以饲养银狐和蓝狐为主。银狐在12月至来年1月进入配种准备期,蓝狐的配种准备期可延至2月份。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增加日粮中蛋白质比例,以使种狐配种前达到中等偏上的体况。对过肥过瘦的种狐要实行不同的营养标准,使其配种前达到5到6公斤。同时要逐步增加光照,以刺激其性腺发育,可把种狐放在朝阳的地方。

配种期的饲养管理银狐的配种期在2到3月份,蓝狐的配种期在3?4月份。此期要供给种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适当增加饲料中微量元素和多维素的比例。可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20到30毫克,葱或蒜4到5克和微量元素1到1.5克。在管理方面,应注意正确识别种狐的发情特点,并注意观察,以防漏配。一般雌狐进入发情期后,阴门肿胀,阴蒂增大;以后阴门由长形变为圆形;再以后,阴门外翻,富有弹性,流出少量分泌物,此为盛情期,可持续3到5天。雄狐的外生殖器随雌狐的发情年节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雌狐非发情期,雄狐睾丸很小。8到9月份开始发育,11月份充分发育,至雌狐发情期雄狐睾丸发育完备,富有弹性,阴囊明显下垂,具有配种能力。雌狐盛情期是配种受胎的黄金时期,应适时进行配种。交配活动应选择在双方性欲最旺盛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把雌狐放入雄狐笼内,严防外界干扰。配种员应在暗处监视,一般半小时至45分钟即可达成交配,当发现1小时仍未达成交配,要立即更换雄狐。若使用人工受精,要注意狐狸是子宫内射精的动物,精液要准确地输入子宫内,并且每次输入的有效精子数不少于1亿。为确保受胎,提高准胎率,不管是本交还是人工受精,都要在第二天再配1次。

怀孕期的饲养管理母狐在怀孕期对营养的需求特别旺盛,要注意供给营养全面、品质优良的饲料,切忌饲喂霉烂变质和冰冻饲料,以防造成流产。同时还要搞好狐舍的卫生和消毒,保持狐舍的安静,尽量减少惊吓等强应激因素的发生。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母狐产仔初期食欲较差,最好是少喂勤添,3天后日喂3次,定时定量。仔狐长到25日龄就应进行补饲,一般每日补饲2次,这样一是可以减轻母狐的哺乳负担,二是可以满足仔狐生长发育的需要。补饲时可将新鲜的鱼、肝、蛋、乳等调成糊状,让仔狐采食,补饲后放回原窝。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仔狐一般在45?50日龄就可断奶分窝,生产中可根据仔狐的生长发育情况灵活掌握,身体强壮的、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应早分窝;身体较弱的应推迟分窝时间。仔狐分窝后进入育成期,由于该阶段仔狐生长发育较快,后期毛绒生长迅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生产中应尽量让仔狐吃好吃饱,以保证仔狐的正常生长发育。

教你从五个方面掌握河蟹大水面养殖技术


河蟹又称毛蟹、螃蟹,学名中华绒鳌蟹,其常栖居在水质清新、水草丰富的水域中,具有昼伏夜出的特点,一般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每年的6――9月份为河蟹活动摄食的盛期。大水面养殖河蟹具有水活流畅,受风面大,溶氧充足,天然饵料较丰富的资源优势,因而利用大水面养殖河蟹,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现结合我镇多年养殖经验,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1水域的选择根据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应选择水质清新、阳光充足、水草丰富(最好是沉水植物中的苦草、轮叶黑藻等,挺水植物中的芦苇、蒲草),螺蚬较多的水域(螺蚬不足可以进行人工放养)。这样,河蟹可以获得充足的动、植物饵料,有利于满足和促进河蟹的生长。水草不多的地方可以采取人工种植部分水草的方法予以弥补。1.2防逃设施的建立采用网片和树桩(竹桩)将养殖水域圈围起来。拦网宜采用聚乙稀网片,网目大小以不逃蟹为宜,最好采用双层围网。拦网的高度应在高出常年平均水位1米以上。网脚以石笼作沉子沉入底泥中,并用倒刺桩将网片插入泥土中,在内层网衣上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做成倒檐,以防河蟹从网上翻出外逃。每隔一定距离用树(竹)桩插入泥土中0.5――1.0米,以加固拦网,防止风浪冲击。1.3清野幼蟹放养前,应预先采用各种方法清除水域的野杂鱼类,减少河蟹的天敌,为河蟹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2蟹种放养2.1严把蟹种质量关养殖效益的好坏,苗种至关重要,选购苗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2.1.1选购的幼蟹(蟹种)应当规格要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这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条件。2.1.2在江淮地区及长江流域,长江蟹是优先选购蟹种,其生长速度及回捕率要优于其它蟹种。在同等条件下,辽河蟹性成熟比长江蟹早,个体的平均规格自然要小得多。2.1.3内陆纯淡水培育的蟹种要优于沿海地区培宜的蟹种。一般来说,沿海地区培育用水有一定的盐度,培育出来的蟹苗不适应内陆水域,易早熟,生长速度不很理想,所以有条件的话最好自己培育幼蟹。2.1.4从多年养殖结果看,生态式土池育苗比工厂化水泥池育苗来得好,前者培育的苗种更加适应自然放养,特别是大水面放养。2.2适时确立放养时间大水面放养应以冬放和春放为主,每年的12月和翌年的3――4月份为最佳的放养季节,寒冷的冬季和结冰时一般不宜放养,以免冻伤蟹种,影响成活率。2.3确定合理放养量放养量的确定应根据水域中的天然饵料及自身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以200――300只/千克的蟹种按400――600只/667平方米的密度放养。面积大、饵料足、水质好,资金有保障的也可适当地增加投放量,但不能超过该水域的自然供饵能力。2.4采用科学的放养方法放养前,将蟹种装在船上,尽可能地放均匀一些,范围放大一些。如果是外地采购的蟹种,因历经长途运输,脱水时间较长,则不宜直接投放,而应先将幼蟹进行缓苗处理,即连同网袋一起放入水中浸泡1――2分钟,取出放置3――5分钟,如此反复2――3次,待幼蟹充分吸水,适应水域环境后再按上述方法放养。3饲养管理3.1饵料投喂大水域中水草一般较丰富,在前期一般无需投喂,7――9月份是河蟹生长旺盛期,为了有效地保护好水草免遭大量破坏,此时应及时投喂部分人工饵料,如螺蛳、河蚬、鱼虾肉等,植物性饵料中的谷类、豆类、南瓜丝、山芋丝等,以更好地促进河蟹快速生长。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和下午17――18时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应按河蟹体重的5%――7%。上午宜投喂在水草的深水区,下午应投喂在水草的浅水区。3.2水质管理大水域一般水体畅通,水质不易变坏,但在水草被河蟹咬断漂浮水面时应及时捞出,以免在高温季节腐烂败坏水质。同时禁止有机磷类及菊酯类药物污染水质。另外,每隔15天用生石灰按25――30千克/667平方米化水全池泼洒,以改良水质。3.3日常管理首先要加强拦网管理,及时检查围栏的网片有无漏洞,如发现漏洞,应及时补修,特别是在洪水季节,河蟹很容易随水的流动逃逸。另外,在河蟹生长期间禁止打捞水草,禁止放鸭,禁止用渔具进行水下作业,因为这样都很容易造成河蟹伤亡,特别是河蟹蜕壳高峰期,其危害性更大。4病害防治4.1水域清塘消毒应尽可能进行。4.2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快,尽量不要使蟹体受伤。4.3采用定期泼洒生石灰与拌饵投喂内服药相结合,尽可能减少病害发生。常用的内服药有氟哌酸、益肝素、FRC等。5成蟹捕捞大水面养殖河蟹不同于池塘养蟹,应适时进行捕捞。9月中旬开始,有相当一部分河蟹企图向网围外攀逃,因而适时确定捕捞时间,对提高回捕率,减少河蟹逃逸很重要。所以大水面拦网养蟹,必须提前开捕,一般选择在9月上旬,赶在成蟹自然生殖洄游前集中力量组织捕捞,通常用地笼和蟹簖(迷魂阵)进行定置张捕,捕捞效果较好。

减少石斑鱼养殖病害的经验


如果动物健康生存环境得不到基本保障,过高密度饲养,活动受限,环境变得极其恶劣,都将造成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为疫病的流行和传播创造条件。

随着石斑鱼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的突破,石斑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近年来更是成为北方石斑鱼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石斑鱼病害的规模化暴发也成为严重阻碍石斑鱼工厂化养殖发展的重大障碍。目前较为有效的降低工厂化石斑鱼病害暴发的措施就是从受精卵消毒、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养殖水环境监控、养殖管理、日常操作等几个方面全面加强对于神经坏死病毒、寄生虫和细菌的防控。除此之外,尚无有效的药物和其他手段能够从根本上治愈病毒性神经坏死症。当前在石斑鱼工厂化养殖中出现的病害暴发的现象其实在畜禽养殖业中也普遍存在,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与畜禽病害的持续斗争已经使人们认识到如果动物健康生存环境得不到基本保障,过高密度饲养,动物活动受限,环境变得极其恶劣,都将造成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为疫病的流行和传播创造条件。因此,顺应现代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动物福利的概念应运而生,动物福利直译自animalwelfare一词,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针对集约化生产中出现的如疾病增多、机体损伤加剧、死亡率上升、异常行为增多等问题而提出的,旨在呼吁保证畜禽正常生产的同时应充分重视畜禽的福利状况,提高畜禽生产过程中的福利水平。为了定义理想的动物福利状态,世界养殖动物福利协会(FAWC)建立了五个免于(自由)的标准框架,分别为:免于饥饿和口渴,免于不适,免于痛苦、伤害和疾病,免于恐惧和悲伤,以及自由表达正常的行为。近年来,石斑鱼工厂化养殖中出现了病害暴发、鱼苗残食严重、苗种畸形率高、苗种发育缓慢、商品鱼体色异常等严重阻碍产业健康发展的现象,其根源与养殖密度过大、营养缺乏、水质恶化和操作不当等引起的养殖鱼的免疫力降低、行为异常、胁迫刺激等关系石斑鱼动物福利水平的因素密切相关。养殖水环境中的氨氮、pH、溶氧、温度、盐度、流速、流态等条件的改变(恶化)所导致的石斑鱼福利水平下降往往会表现为石斑鱼运动能力减弱、体表特征残缺、体色黯淡、生长缓慢、摄食不积极、成活率降低等。近几年,一批石斑鱼工厂化养殖成功的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为石斑鱼提供稳定的养殖水环境的重要性,纷纷通过在石斑鱼工厂化养殖车间中引入循环水设备、水质监控设备、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和设施设备来保障适宜的生长环境,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养殖管理中的养殖密度也是一个关系到石斑鱼动物福利的重要因素,养殖密度过高将影响石斑鱼的正常生长,增加残食发生的几率以及病害暴发和生产操作的风险;而养殖密度过低,既降低了资源利用率也不利于石斑鱼群体行为的形成。只有适当的养殖密度才能减少石斑鱼由于身体接触造成的伤害,降低采食时的相互干扰和争抢的几率并且减少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疾病的传播机会。除此之外,日常操作中如分苗、分池、投喂中的人为惊扰应激和操作方式等也会降低石斑鱼福利水平,导致苗种免疫力下降、发育畸形、体色异常甚至大批致死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从业人员技能和素质、灌输善待养殖对象的福利养殖理念并制定和严格执行合理的养殖规程。不适的捕捞、运输和加工的操作方式、方法以及保障条件等也会影响石斑鱼的体表特征、体色、肉质乃至存活率等动物福利状况,在石斑鱼养殖业下游中如何根据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采取有利于提高养殖鱼类福利和产品质量的措施和技术手段,以实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蛋白质的目标将是今后石斑鱼养殖业迈向高端的重要标志。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石斑鱼养殖正在由粗放型小作坊式的养殖模式向集约化工业式养殖模式转变,无论从设施装备方面,还是从水质监控、养殖管理、饲料与营养、操作规范等方面都具备了实施福利养殖的条件,许多在粗放和半粗放养殖条件下,由于动物福利水平降低所造成的诸如烂鳍、咬伤、体色异常、生长缓慢、发育畸形和胀鳔等影响养殖石斑鱼产量和品质的问题,通过养殖模式的升级也具备了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今后如何在石斑鱼工厂化养殖中提升福利养殖的水平还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涉及到鱼类生物学、鱼类养殖学、环境生态、系统工程和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相信在产、学、研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一个能够保障动物福利以及产品品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石斑鱼养殖业在不久的未来终将实现。

怎样减少养殖石斑鱼的病害


随着石斑鱼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的突破,石斑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近年来更是成为北方石斑鱼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石斑鱼病害的规模化暴发也成为严重阻碍石斑鱼工厂化养殖发展的重大障碍。目前较为有效的降低工厂化石斑鱼病害暴发的措施就是从受精卵消毒、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养殖水环境监控、养殖管理、日常操作等几个方面全面加强对于神经坏死病毒、寄生虫和细菌的防控。除此之外,尚无有效的药物和其他手段能够从根本上治愈病毒性神经坏死症。

当前在石斑鱼工厂化养殖中出现的病害暴发的现象其实在畜禽养殖业中也普遍存在,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与畜禽病害的持续斗争已经使人们认识到如果动物健康生存环境得不到基本保障,过高密度饲养,动物活动受限,环境变得极其恶劣,都将造成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为疫病的流行和传播创造条件。因此,顺应现代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动物福利的概念应运而生,动物福利直译自animalwelfare一词,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针对集约化生产中出现的如疾病增多、机体损伤加剧、死亡率上升、异常行为增多等问题而提出的,旨在呼吁保证畜禽正常生产的同时应充分重视畜禽的福利状况,提高畜禽生产过程中的福利水平。为了定义理想的动物福利状态,世界养殖动物福利协会(FAWC)建立了五个免于(自由)的标准框架,分别为:免于饥饿和口渴,免于不适,免于痛苦、伤害和疾病,免于恐惧和悲伤,以及自由表达正常的行为。关注鱼类福利状态鱼类属于水产动物中相对高等的脊椎动物,已有研究证明其对外部不适环境具有感知、应对和记忆的能力,但是由于科学界对于鱼类及其它水产养殖动物是否有能力体验到疼痛、恐惧和悲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目前对于水产养殖动物福利评价还主要集中在养殖动物生理健康指标上。就养殖鱼类而言,表观特征、生长状况、死亡率、健康状态、应激反应、行为等通用的鱼类生物学特征均可反映鱼类的福利状态。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养殖鱼类福利在受到环境、生物等胁迫压力影响时,鱼体的生理性反应会经历三级阶段。一级阶段:是嗜铬组织释放儿茶酚胺以及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轴(HPI)被激活,刺激其分泌类固醇皮质激素并释放入血液循环系统。二级阶段:是由一级阶段中产生的各种激素所介导的生理和生化水平上的一系列变化,涉及呼吸、代谢、酸碱和渗透压平衡、免疫活性和细胞反应等几乎所有与鱼类生命活动相关的生理功能调节。三级阶段:是在二级阶段的生理、生化变化的基础上,养殖鱼类由于无法适应环境或其他压力所导致的生长缓慢、抗病能力下降、繁殖力差、行动力低甚至形态特征发生变化。近年来,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家对虹鳟、鲷科、鲆鲽类等鱼类的养殖福利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发现不同水交换率、不同放养密度、不同臭氧浓度等养殖条件对养殖鱼类的表观性状(主要是体表和鱼鳍损伤)、畸形率、死亡率、行为特征(主要是游泳、摄食、竞争等)、血液指标(主要是皮质醇和免疫力因子)、神经内分泌(主要是生长激素、神经递质等)均有所影响,于是研究学者和养殖业界逐渐将这些相关指标用于衡量鱼类福利水平。患病的老虎斑在鱼类养殖业中,目前普遍认为能够影响动物福利的环节包括环境因素如设施设备、养殖水体和生物因素如日常操作管理、捕捞运输、饵料供给等。因此,如何从环境、生物的源头上避免由于长期、反复胁迫压力带来的不良的后果就成为了鱼类养殖福利追求的中心目标,具体表现在人为为养殖鱼类提供一个基本符合其生物习性和减少胁迫的养殖环境,保障充足的营养饲料,以及在病害防治、养殖管理、捕捞、运输和加工等过程中采取有利于鱼类自身福利的措施,以达到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水产品的目的。提升福利养殖水平近年来,石斑鱼工厂化养殖中出现了病害爆发、鱼苗残食严重、苗种畸形率高、苗种发育缓慢、商品鱼体色异常等严重阻碍产业健康发展的现象,其根源与养殖密度过大、营养缺乏、水质恶化和操作不当等引起的养殖鱼的免疫力降低、行为异常、胁迫刺激等关系石斑鱼动物福利水平的因素密切相关。养殖水环境中的氨氮、pH、溶氧、温度、盐度、流速、流态等条件的改变(恶化)所导致的石斑鱼福利水平下降往往会表现为石斑鱼运动能力减弱、体表特征残缺、体色黯淡、生长缓慢、摄食不积极、成活率降低等。应激后的石斑鱼发生胀气现象浮在水面近几年,一批石斑鱼工厂化养殖成功的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为石斑鱼提供稳定的养殖水环境的重要性,纷纷通过在石斑鱼工厂化养殖车间中引入循环水设备、水质监控设备、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和设施设备来保障适宜的生长环境,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养殖管理中的养殖密度也是一个关系到石斑鱼动物福利的重要因素,养殖密度过高将影响石斑鱼的正常生长,增加残食发生的几率以及病害暴发和生产操作的风险;而养殖密度过低,既降低了资源利用率也不利于石斑鱼群体行为的形成。只有适当的养殖密度才能减少石斑鱼由于身体接触造成的伤害,降低采食时的相互干扰和争抢的几率并且减少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疾病的传播机会。除此之外,日常操作中如分苗、分池、投喂中的人为惊扰应激和操作方式等也会降低石斑鱼福利水平,导致苗种免疫力下降、发育畸形、体色异常甚至大批致死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从业人员技能和素质、灌输善待养殖对象的福利养殖理念并制定和严格执行合理的养殖规程。不适的捕捞、运输和加工的操作方式、方法以及保障条件等也会影响石斑鱼的体表特征、体色、肉质乃至存活率等动物福利状况,在石斑鱼养殖业下游中如何根据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采取有利于提高养殖鱼类福利和产品质量的措施和技术手段,以实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蛋白质的目标将是今后石斑鱼养殖业迈向高端的重要标志。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石斑鱼养殖正在由粗放型小作坊式的养殖模式向集约化工业式养殖模式转变,无论从设施装备方面,还是从水质监控、养殖管理、饲料与营养、操作规范等方面都具备了实施福利养殖的条件,许多在粗放和半粗放养殖条件下,由于动物福利水平降低所造成的诸如烂鳍、咬伤、体色异常、生长缓慢、发育畸形和胀鳔等影响养殖石斑鱼产量和品质的问题,通过养殖模式的升级也具备了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今后如何在石斑鱼工厂化养殖中提升福利养殖的水平还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涉及到鱼类生物学、鱼类养殖学、环境生态、系统工程和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相信在产、学、研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一个能够保障动物福利以及产品品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石斑鱼养殖业在不久的未来终将实现。

如何减少鸭饲料浪费?


【常见问题】如何减少鸭饲料浪费?

【专家解答】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降低鸭子饲料浪费的方法,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及时出栏:饲养的肉鸭一般在40-48天出栏较合适。因为,这时肉鸭的增重和饲料报酬已达高峰。50日龄后的肉鸭增重下降,饲料报酬降低。因此,及时出栏也是节省饲养肉鸭饲料的一个有效措施。

2、控制温度:肉鸭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在12-24C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可有效地利用饲料。因此,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如采取冬季温棚饲养,夏季搭棚遮阴等措施,以保温和降温来提高饲料报酬。

3、饲料新鲜:一是饲料要新鲜。二是饲料配好后要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与地面之间要置放一层防潮材料。配合料要尽快用完,做到勤配勤喂,防止板结、霉变。霉变饲料容易引起肉鸭中毒、拉痢等,从而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4、合理使用添加剂: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性添加剂是必需的,其它非营养性添加剂对提高肉鸭的生长速度及饲料利用率也有帮助,如土霉素等抑菌促长剂对提高肉鸭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有明显效果。因此,适量饲喂添加剂,既可提高肉鸭增重速度,又可节省一定的饲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5、平衡日粮:肉鸭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比例要平衡,饲料中能值要适当,能值过高时,饲料消耗增加,会造成某些营养成分的浪费。

6、选用良种:品种优良的肉鸭,其生产性能的遗传潜力较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对饲料的利用率高。同样的日龄,消耗同样多的饲料,其增重速度比其它品种的肉鸭要快得多。小编汤姆为探索如何减少鸭饲料浪费的你整理了《如何减少鸭饲料浪费?》一文。

养貂增效有七招


一、选好种貂。要选养皮毛光亮,背腹毛色一致,针毛较短,毛峰、绒毛齐平,密度大、分布匀、毛柔软、强性好、针毛略长于绒毛,紫貂无白针毛、白斑。这样的貂皮毛质量好,商品价值高。

二、搞好配种期的饲养管理。水貂每年繁殖一次,每年2月至3月发情、配种。因此,种公貂1月下旬就要进入配种预备期饲养。配种期种公貂要保证供给优质精饲料,新鲜血、蛋、奶、肝、鱼等动物性饲料占80%以上,同时增加滋阴壮阳药物-六味地黄丸、淫羊藿和维生素e、b、c等。要杜绝近亲交配,防止水貂退化。种母貂在妊娠后期,要保证供给优质饲料,宰杀动物喂养时,要摘除肾上腺、脑垂体等含有性激素的器官,以免母貂食后造成死胎或流产。

三、注意保温,提高仔貂成活率。仔貂出生后要在产仔箱上下和两侧放上热水袋保温,以提高仔貂成活率。

四、预防疾病。一般在幼貂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7、8月份),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饲料易变质,水貂极易感染消化道疾病。应采挖新鲜的马齿苋、败浆草、车前子、紫花地丁、蒲公英等中草药加入饲料中。这样,既可降低饲料成本,又可防暑和预防肠炎、痢疾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在6、7月份就要接种犬瘟热、副伤寒和巴氏杆菌等疫苗,防止发生传染。接种疫苗注射部位在后大腿内侧。

五、采用代食品。为了降低成本,可采用大豆粉、花生饼代替部分肉食,用地瓜秧代替部分蔬菜,搭配新鲜猪血、蛋、奶拌和,以增强适口性。

六、换毛期加强营养。秋分时节,水貂进入换毛期,这时是提高毛皮质量的关键时期,除应喂优质精饲料外,还要在饲料中加入植物油(豆油或花生油等)和维生素b2,每只貂每日10毫克。

七、成熟取皮。水貂换毛后即可宰杀取皮。取皮时成熟一只取一只,决不可成批一次性取皮。宰杀时要注意皮毛的完整,切不可把毛皮割破,否则就会降低毛皮等级。

养黄鳝密招大公开


网箱饲养黄鳝是比较经济、效益最好的养殖方式。四川内江市中区科技特派员任超,介绍了网箱养殖黄鳝的四个窍门

幼鳝挑选观察体表。黄鳝体表有红色带血块腐烂,为腐皮病;尾部发白呈絮状绒毛,为水霉病;头大体细,甚至呈僵硬状卷曲、颤抖,为体内寄生虫病;肛门红肿发炎突出,为肠炎病。另外,身体无力,黏液少,有浮头现象的幼鳝都是不良鳝种,应予剔除。

池塘消毒

下苗前,要对水池进行充分消毒。水泥池用生石灰水浸泡3~7天以后,再加清水浸泡15~30天,让池底长出青苔为好。消毒以后,在池里放入泥鳅进行消毒探测,泥鳅如在1~4个小时出现浮头,在水中疯狂游动,或者死亡,说明水泥池消毒还没达到效果。应加长消毒浸泡时间。

投网植草

网箱养鳝离不开水草。水草具有遮阴和让黄鳝依附的功能。品种一般选水葫芦和过江藤。黄鳝的粪便正好是水草的肥料。水草一般占据网箱或者水泥池的70%~80%左右。

下苗驯食

下苗的窍门在于看天气。应提前5~7天关注天气变化,保证下苗为晴天;水温稳定在摄氏25度左右;昼夜温差不超过5度;最高水温不超过35度;撇开黄鳝怀卵和产卵期。达到这些条件都可下苗。

大小苗种分级下

驯食对于黄鳝以后的成长和存活很关键。下苗3~5天,对不开口吃食或者开口量不大的幼鳝及时处理。驯食鳝苗可在苗下池前两到三天不给饵料,后期再给予饵料投喂。饵料可采用蛆虫、蚯蚓、螺肉等加饲料组成。

在驯食过程中,最好能做到三点:一听,听黄鳝吃食是否均匀;二看,看开口吃食的黄鳝多和少;三观察,观察次日早上剩余饵料的多少、黄鳝是否有不正常情况以及黄鳝在白天是否离开水草出来活动。

养殖白羽肉鸡减少雏鸡死亡的有效措施


雏鸡在04周龄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营养的要求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常常因发生各类疾病而死亡,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死亡,提高育雏成活率。

(1)预防雏鸡白痢病:雏鸡死亡原因分析表明,在种鸡未经鸡白痢病检疫的情况下,雏鸡感染鸡白痢病的死亡率占雏鸡死亡总数的50%以上,而死于雏鸡白痢病的雏鸡中,有87.9%是在育雏第一周死亡。因为在孵化期间,如果各个环节消毒不严,在种蛋或鸡胚阶段就可感染此病。预防鸡白痢病的方法,除定期对种鸡进行白痢检疫,严格淘汰阳性鸡,对种蛋和雏鸡进行熏蒸消毒外,同时必须在3周龄前的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药物参考。①氯苯胍0.0033%拌料,或痢特灵0.02%拌料预防。②发病后将痢特灵增加至0,04%,连喂7天,能显著减少病雏死亡率。③土霉素、金霉素或四环素按0.02%拌入饲料,连喂7天。④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基嘧啶按0。05%拌入料中,连用35天。

(2)严格消毒,防止脐部感染:如果对孵化器、育雏室以及各种用具等消毒不严,存在各种细菌,比如大肠杆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可能因脐孔闭合不好而侵入卵黄囊,造成感染发炎,即发生脐炎。表现为腹部膨大,脐部肿胀潮湿,有难闻的气味,可因毒血症而死亡。剖检可见未吸收的卵黄及卵黄囊扩大,卵黄呈水样或棕色水样,卵黄囊易破裂。防止此病发生的措施为对育雏室及用具严格消毒,工作人员进入孵化室、育雏室以及在作业前都要作消毒处理,并采取严格隔离措施,保证育雏温度正常,卵黄被正常吸收后,则可大大减少感染机会,亦可防止人为交互感染,发病率、死亡率大大下降。

(3)加强防疫制度:雏鸡最易感染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等急性传染病,一旦传播开来,很难控制,有可能全军覆灭,因而要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订防疫制度、免疫程序,并一丝不苟地执行。

(4)提早饮水,防止脱水:在雏鸡死亡中,有9.93%死于脱水,其原因多数为注射疫苗、运输以及一些准备工作,造成出雏至开饮的时间过长,鸡体过分失水,再加上喂水时雏鸡不会饮水,或饮水不及时,体弱者就瘫软倒毙。在第一周因脱水死亡的雏鸡,可占脱水死亡总数的64.9%。因此要尽早开饮。为了保证雏鸡饮水,13日龄的雏鸡必须有2324小时的光照时间,光照强度达到15勒克斯,要使雏鸡尽早熟悉饮水器位置,还要做到先饮水、后开食。平时不能间断饮水,尤其在2周龄以内,更为重要。

(5)保持育雏舍温度平稳,湿度适宜:要想提高育雏成活率,必须给雏鸡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适宜的温度,并且保持干稳,温度变化不大,用煤炉供温的,夜间室温很重要。避免热死、冻死、压死雏鸡的现象发生。

(6)严防中毒死亡:用各种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时,要正确计算用药剂量,以免剂量过大,造成药物中毒。在做大群治疗寸,药物与饲料必须搅拌均匀,应先以少量粉料拌匀,再按1:10的比例逐步扩大到规定含量。在饮水中投药时,必须先将药片充分磨碎、磨细,再溶解在水中,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造成摄入过量。

教你家养鸵鸟场址的选择与条件


(一)场址的选择条件

一个鸵鸟场的设计和建设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经费可能,力求实用、科学、低成本、便于发展和调整。一些不顾实际条件和可能而故弄玄虚的教条方法是不可取的。本章仅对鸵鸟场选址、布局及建设中应注意的一些基本要求作一简要介绍。

在确定新鸵鸟场的投资、建设规模和项目目标后,要以实际情况和可能性出发,科学选定场址,周密设计建场方案,为今后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场址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基本条件并尽可能择优选定:1.气候条件。

非洲鸵鸟适宜在干旱或半干地区生长繁殖。虽然其适应性很强,但过度潮湿多雨或酷暑严寒都会影响鸵鸟的生产水平,降低种蛋产量和孵化率及育雏成活率,也增大建设费用和生产成本。因此,鸵鸟场最好能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便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全年气温在-15℃~+40℃(最好-5℃~+30℃),没有或较少雷雨天气的地区。应尽量避开雷区、雹灾多发区和风暴多发区。空气湿度越干燥越好。

2.场地条件。

鸵鸟场的建设应尽量利用贫瘠的非耕地,沙荒地或缓坡地(坡向以坐北朝南为宜),这一方面可少占耕地,且减少耕地中积存的腐殖质及化学农药等可能带来的病害影响。以松软、渗透性好的沙土或沙壤土为佳。与周边环境相对封闭隔离为好,特别不要在其他家禽饲养场或人畜密集的村镇近邻建场,以防病疫的交叉感染和传播。3.水、电条件。应有能满足场内鸵鸟饮用及生产生活用水的水质良好,不易污染的水源。电力供应充足稳定并最好备有适当功率(一般规模的鸵鸟场备30~50千伏足矣)的备用发电机,以在出现公共电路中断时及时为孵化、雏鸟保温、水泵、办公照明等必须用电的设备临时供电。4.周围环境条件。鸵鸟极易产生应激,严重应激会影响正常生长繁殖,特别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停产甚至死亡。因此,鸵鸟场周围环境应尽量安静,远离居民区、飞机场、铁路、码头、繁忙的公路等大嘈杂喧闹地区及空气、水源、土壤易被污染的地区。鸵鸟场内及周边应植树绿化(应选无毒、抗虫害、不产生大量花粉或飘絮的树种),冬季可遮挡大风,夏季可遮荫避暑(一般每个栏内应种几棵干高2米以上的树木),并可净化空气,使饲养区更贴近自然环境。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五招教你减少养猪的损失》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五黑色土鸡的养殖”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40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