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怎么繁殖?

蛇也称别称小龙、虵,是当今自然界最成功的食肉动物群之一,全球都有分布。那它是怎么繁殖的?

一、蛇是怎么繁殖的?

大部分的蛇是通过卵生的方式进行繁殖的,但像剑纹带蛇等少部分蛇是直接产下小蛇。另外,蛇一般在春季初夏交配,夏季产卵孵化。

二、蛇的种类介绍!

1.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其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

2.乌梢蛇

乌梢蛇别称乌蛇、乌风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剑脊乌梢蛇、南蛇,在民间或医药领域,乌梢蛇的应用价值非常的大,无论是泡酒饮用或用于制药行业,其用量和市场价值都是非常喜人。

3.银环蛇

银环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其为卵生,卵常在11月中旬开始入蛰,至翌年5月上旬出蛰,多于6月间产卵,每次产312枚,孵化期需要4556天。幼蛇三年后性成熟。

4.赤练蛇

赤练蛇别称火赤链,红斑蛇,桑根蛇等,身上散发腐鱼腥臭味。

5.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别称黑树眼镜蛇,黑曼巴蛇的毒液为神经毒,毒性极强。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击性最强的蛇类。其短距离的移动时速可达16-20公里,拥有惊人的闪电般的速度。

6.黄金蟒

黄金蟒别称缅甸蟒蛇、印度蟒蛇,是缅甸蟒蛇的白化突变种,是一种十分稀少的变异品种。

相关知识

蛇怎么过冬天?


蛇这种生物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大家看到它的反应肯定是吓得尖叫,生怕被它咬,其实,蛇是很有用处的。那么,蛇怎么过冬天?

一、蛇怎么过冬天?

蛇在冬天是会冬眠的。蛇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的变温动物,当气温降到约13℃以下,就会冬眠。冬眠的时间为南方3个月,北方4-6个月,长白山蝮蛇7个月,华南地区几乎所有蛇类都不冬眠。蛇在冬眠前会积累足够的脂肪,冬眠时会找个地下洞穴。蛇时常聚群冬眠,而且可以各种蛇共眠。

二、蛇是卵生还是胎生?

蛇既有卵生,也有卵胎生。比如蟒蚺科蛇类,蚺亚科(有7属27种)、沙蟒亚科(有4属14种)为卵胎生,蟒亚科(有8属33种)为卵生。比如岛蚺科蛇类,仅2属2种,都为卵生。比如林蚺科蛇类,有4属24种,为卵胎生。比如闪鳞蛇科蛇类,仅1属2种,为卵生,产卵6-17枚。比如瘰鳞蛇科蛇类,有1属2种,为卵胎生,每次产27仔左右。比如亚洲筒蛇科蛇类,有1属8种,为卵胎生,产仔蛇3-13条。

三、哪些蛇是毒蛇?

毒蛇是指能分泌特殊毒液的蛇类,咬人或动物时,毒液从毒牙流出使被咬的人或动物中毒。中国的毒蛇有40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其中,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白花蛇等主要含神经毒。蝰蛇、尖吻腹、竹叶青等主要含血循毒。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主要含混合毒。

蛇是怎么准备过冬的?


蛇是一种冷血动物,所以在冬季需要进行冬眠,那么蛇是怎么准备过冬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蛇的生活习性

蛇是爬行纲动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蛇体形细长,无四肢,也绝无前肢带。

射手蛇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的变温动物,它本身是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的。

对蛇来说,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20~30℃,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蛇的生长发育。

蛇一般在春季初夏交配,夏季产卵孵化,否则幼蛇没有足够时间积累足够的脂肪度过冬眠。9月以后出生的幼蛇,死亡率高达50%。

二、蛇是怎么准备过冬的?

蛇在秋季会储存足够的营养在体内,在初冬时就会不吃不喝,开始冬眠,一般时间为3个月左右,直到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蛇才会重新开始活动。

野生蛇在秋末气温降到约13℃以下时就必须找地下各种洞穴去冬眠,因为地下的温度变化比较小,适合蛇冬眠。

而人工养殖的蛇,最好是准备一个蛇冬眠的恒温养殖场所,这样蛇才能顺利过冬。

蛇的种类也很多,有的有剧毒,有的无毒,在野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去过深的草丛,以免踩倒蛇被咬,如果不幸被咬一定要及时就医。

眼镜蛇怎么养


随着对蛇毒的开发利用,市场上对蛇毒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而作为蛇类中毒性较强的眼镜蛇成了新兴养殖项目。下面就来介绍下眼镜蛇怎么养?

眼镜蛇怎么养?

1.养殖场所

可以用水泥结构房室做养殖房,也可以干松木板制作小木箱进行养殖。饲养要控制好密度,一般30-50米的蛇园可饲养250-300条成蛇。

2.喂食

用小木箱高密度养殖眼镜蛇时不喂活体动物,只喂死的泽蛙、鱼等动物饲料。用木箱养殖眼镜蛇一定要有充足的饲料,定时、定量饲喂,要使蛇能吃饱、吃好;防病力强,才能有高产值。人工饲养下成蛇可投喂白老鼠、蟾蜍、青蛙、幼蛇吃泥鳅、乳鼠、小蜥蜴。食物种类和大小关乎蛇的个体大小而定,出蛰不久的眼镜蛇未完全恢复主动捕食状态,应该喂一些营养高,易消化的食物,所以春末、夏初时期适合投喂蟾蜍、蜥蜴、乳鼠;夏秋两季活动频繁,而且要吸收大量营养准备越冬,在这段时期应多喂营养丰富的老鼠。

3.环境

饲养箱的温度宜保持在25-30℃之间,闷热天气,夜间则须降低3-5度左右。眼镜蛇的越冬温度为10~14℃,相对湿度为90%左右。

4.卫生

眼镜蛇的食量较大,消化力也强,进食后排便多,每天应及时打扫蛇场和蛇窝的卫生。水沟或水池内最好每周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予以消毒,并保持水体中含有一定量的高锰酸钾,保证蛇入水游泳时清洁皮肤,预防细菌感染。

另外,眼镜蛇毒性强、具有攻击性,所以饲养人员在日常管理时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措施。

蛇是怎么过冬的


冬季气温较低,蛇一般就在干燥向阳的洞穴、树洞或岩石缝隙中冬眠。在冬眠期,蛇类在会一个布置好的栖身之处成群的蜷缩着身子,把自己盘成盘,头在中间,尾巴在外圈。冬眠期间蛇不吃不动,仅依靠消耗体内越冬前储备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需要。

自然条件下,除了那些生活在热带地区的蛇类,大多数蛇都要经过自然冬眠,才能熬过恶劣的寒冬。将近30%-50%的个体不能等到春天来临时苏醒过来,尤其是那些蛇类老弱幼个体,如果上一年没能捕获足够的食物,身体储备的营养不足,很难活过冬。为此人工养时,越冬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保证食物供给,使蛇能具备一个健康强壮的体格。入冬前不能积极摄食的个体要及时处理,如果是不能适应人工饲养环境而不是健康问题,应尽早放生淘汰。如果体质虽弱,但能积极进食,可以考虑加温饲养,延缓冬眠或不冬眠。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野生个体,特别是成体或老年个体,由于受到生物节律的影响,到了冬眠期,即使加温,也会拒食。因此蛇类越冬前的营养储备至关重要。

生活在热带地区蛇类,如大多数蟒蛇类不需要冬眠,但保持适当的温度才能使他们正常生活。即使短时间的低温,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要选择适当的加热器材,如加热垫,聚热灯泡等。蛇类喜欢在狭小空间掩体内躲藏,长时间不动,皮肤对高温不甚敏感,加热石和加热躲藏穴的加热面积太小,局部温度过高而加热不均匀,容易发生温控器的故障而又不易被及时发现,故不适合给蛇类加温。聚热灯安装在饲养箱的一侧,要用隔热网隔开灯和蛇的活动空间,尤其对于那些善于攀爬的种类,如树栖的绿树蟒,以防止意外烫伤和触电。加热垫最好安装在饲养箱外侧,根据季节外界温度不同,可以选择安装在饲养箱侧面或底面。如果不能安装在外面,安装在内侧时也要用隔热绝缘的材料隔开,并要将导线安置好。无论如何安装,都要留出低温的区域,供蛇自由选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体型较大的成年蟒蛇类,加热灯泡或一般小型的加热垫可能出现加热不均匀的情况,会引起蛇的疾病。此时最好能保证房间的温度,或选择较大型的加热设备,并安装温控装置。如考虑使用家用加热毯,电暖气等,但一定要保证安全。

蛇鮈


中文名称 蛇鮈
拉丁名称 Saurogobio dabryi Bleeker
英文名称 Chinese lizard gudgeon
地方名称 船钉子、打船钉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蛇鮈属
拉丁属名 Saurogobio Bleeker,1870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8;臀鳍条3,6;侧线鳞48~50;下咽齿1行,5一5或4~5;鳃耙外侧14~15;脊椎骨40。体长为体高的5.2~6.3倍,为头长的4.7~5.8倍,为尾柄长的6.3~7.2倍,为尾柄高的15.4~18.2倍。头长为吻长的1.8~2.3倍,为眼径的3.9~4.3倍,为眼间距的4.3。5.7倍。体较长,略呈圆筒状,腹部较平,尾柄细长。头较钝。两鼻孔间隔处凹陷。吻突出。口下位,略呈马蹄形。上下唇沟相通,上唇沟较深。唇厚,唇上有许多乳头状突起。口角有一对短须。胸部无鳞。背鳍无硬刺,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转至尾鳍基部为近。臀鳍短,起点至腹鳍基部的距离远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肛门靠近腹鳍基部之后。侧线完全且直。鳔2室,前室包在圆形骨囊中,后室小,露于囊外。腹腔膜浅灰色。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为黄绿色,腹部银白色。体侧中轴有一条没黑色的纵带,上有10~11个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偶鳍及鳃盖边缘为黄色,其它各鳍灰白色。
生活习性 喜欢栖息于水体的底层,主要摄食水生昆虫,水蚯蚓及桡足类,端足类,肠道的食物园中也杂有植物碎片。长江蛇鮈的食性分析,以甲壳动物为主,其次为昆虫幼虫,同时也食少量的水草,藻类及腐植碎屑。

蛇首眼球贝


[学名]: Erosaria(Ravitrona) caputserpentis
[资源名称]: 蛇首眼球贝
[外文名]: Serpent's -head cowrie
 
[形态特征]:
 
壳呈椭圆形,螺旋部被滑层所覆盖,体螺层背部中央隆起,状似蛇首。壳面背部为黄褐色,有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点,两侧呈紫褐色,两端为淡褐色。壳基部中凹,两侧微膨胀。壳口狭长,内外唇齿粗短。
 
[原产地区]: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  
[地理分布]:中国、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区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低潮区附近岩礁间。

光唇蛇鮈


中文名称 光唇蛇鮈
拉丁名称 Saurogobio gymnocheilus Lo,Yao et Chen
英文名称 smoothlip longnose gudgeon
地方名称 船钉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蛇鮈属
拉丁属名 Saurogobio Bleeker,1870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6;侧线鳞42~48;下咽齿1行,5~5,顶端呈钩状,鳃把不发达,呈乳头状突,内侧14~16;脊椎骨37。体长为体高的5.0~6.5倍,为头长的4.8~5.4倍,为尾柄长的6.2~7.6倍,为见柄高的12.6~15.4倍。头长为吻长的2.5~3.0倍,为眼径的3.7~4.0倍,为眼间距的3.9~4.9倍,为尾柄长的1.2~1.5倍,为尾柄高的2.4~2.9倍。体细长,略呈圆筒形,腹部画而稍外突。头长一般大于体高。口下位,略呈马蹄形。唇薄,上下唇无明显的乳头状突起,下唇沟中断。吻圆钝。两鼻孔间隔处无凹陷。目须1对,长度略小于眼径。眼中等大。背鳍无硬刺,起点至吻端距离比至尾鳍基为近。胸鳍不达腹鳍,后缘较整齐。臀鳍短,起点至肛门的距离与至尾鳍基的距离约相等。胸部无鳞。侧线直。鳔2室,前室包于圆形骨囊内,后室小,露于囊外。腹腔膜灰白色。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中轴从鳃盖后缘至尾鳍基部有一黑色纵带,并有不清晰的黑色斑点。各鳍为灰白色。

纺锤蛇鲭


[学名]: Promethichthys prometheus
[资源名称]: 纺锤蛇鲭
[外文名]: Roudi escolar、Purple snake mackerel、black tuna kamasu
 
[形态特征]:
 
背鳍ⅩⅧ,I-19,小鳍2;臀鳍Ⅰ-15,小鳍2;胸鳍13;腹鳍I。鳃耙5+1+7。 体长约为体高5.8倍,约为头长3.4倍。头长约为吻长2.4倍,约为上颌长2.0倍,约为眼径5.2倍,约为眼间距4.7倍。 体延长,侧扁,呈纺锤形。头大,背缘几呈直线状。吻钝尖。眼大,侧上位;眼间隔浅凹。鼻孔2个,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裂缝状,位于眼前方,口大,斜裂,上颌骨后端伸达瞳孔下方,下颌较上颌略突出。两颌具长三角形牙1列,排列较稀疏;上颌前端具2对犬牙;下颌前 端具1对小犬牙,均稍倒向后方。犁骨无牙,腭骨具l列小牙。鳃耙细尖而短小。 头、体被微小圆鳞。极易脱落。侧线在背鳍第四鳍棘下方急转向下,沿体近中轴处延伸至尾端,呈微波曲状。 背鳍2个,第一背鳍始于鳃孔上角上方,第二背鳍与臀鳍相对,同形,等大。胸鳍小,末端伸达背鳍第七鳍棘下方。腹鳍退化,仅留1对鳞状小棘,位于胸鳍基底前下方。尾鳍叉形。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中国(西沙群岛海鱼、东海),日本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温热带海域。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近海大洋性中底层洄游鱼种,一般栖息深度在300-400公尺以上之大陆棚陡坡。独游性。具有于夜间迁移至中层水域之习性。以甲壳类、头足类及各种鱼类等为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40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