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鸡怎么养

鸡肉味道鲜美且有营养,我们都知道放养的比圈养的肉质要更加鲜美,放牧是提高肉鸡肉质的重要措施之一。那么,放养鸡怎么养?

一、放养鸡怎么养?

选好鸡种后,在交通便利、光照充足的地方建好鸡舍。各种林地、灌木草场、草山草坡、山坡果园等都可作为放养地。对雏鸡加强管理,进行条件反射的练习,比如觅食、喝水、自我防护能力的训练等。投喂混合饲料为主,可以将玉米、南瓜、红薯、稻谷、木薯等结合起来撒向放养地。另外,还要做好防疫工作。

二、鸡的营养价值

1.鸡肉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易被人体吸收入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此外,鸡肉还含有脂肪、钙、磷、铁、镁、钾、钠、维生素A、B1、B2、C、E和烟酸等成分。

2.鸡肉钾硫酸氨基酸的含量也很丰富,因此可弥补牛及猪肉的不足。

3.鸡肉比其他肉类的维生素A含量多,而在量方面虽比蔬菜或肝脏差,但和牛肉和猪肉相比,其维生素A的含量却高出许多。

三、吃鸡肉的好处

1.鸡肉中的高蛋白可以帮助肌肉增长,对于在健身想锻炼肌肉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营养补充。

2.高蛋白,低脂肪,鸡肉还是减肥和健身人士很好的一种食物。

3.可以降低胆固醇,为高胆固醇患者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保驾护航。鸡肉,特别是鸡脯肉中的脂肪含量非常低,维生素比较高,非常有利于降低胆固醇。

4.可以帮助排出身体内的毒素,还有抗氧化的功效。

5.对于身体虚弱的人,可以补充很好的营养,还可以缓解头晕等症状。

6.鸡汤非常有利于女人补充肝血,提供营养。

7.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和减少感冒等疾病。

尤其放养鸡在雏鸡时候比较脆弱,最好放在鸡舍中喂养,可以先锻炼它的采食能力。

相关阅读

川西林地养鸡放养密度筛选报告


川西拥有大量的林地,近年来林下养鸡产业得到较好发展。林下养鸡既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草、虫等资源,产出的鸡品质、风味较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行情较好,同时鸡粪作为优质肥料可促进林木生长。但在实际生产中,林下养鸡放养密度较难把握,有的密度过大严重破坏植被,甚至土壤无法消纳粪污导致环境污染;有的密度过小浪费林地资源,单位养殖效益较低。本试验选取川西林地中比例较大的竹林地进行鸡放养密度筛选,通过测定放养期育成情况、生长情况以及观察放养后场地植被恢复情况,综合判断较为适宜的放养密度,供林下养鸡场(户)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点
在川西山地典型区域的雅安市行政辖区内选择4块竹林地(林地的海拔、水源、林下植被、通风、光照等自然条件相近,坡度均为15左右)。
2.试验时间
2010~2011年,每年两批次进行鸡放养工作,放养时间均为3个月,第一批次鸡从4月放养到7月结束;第二批次鸡从8月放养到11月结束。每块竹林地分为6个轮牧小区,每个轮牧小区放养15天。
3.放养鸡种与群体数量
选择草科鸡(雅安地方优良鸡品种)作为放养鸡种,每个试验鸡群数量控制在500只左右(公、母各占50%),每块林地按放养密度20~25只/亩、50~55只/亩、80~85只/亩设置3个处理组。
4.饲养管理
试验鸡先行育雏,25~30日龄脱温,转入放养鸡舍进行适应性饲养15~20天,45日龄开始进行林下放养,并进行必要的放养调教、补水、补料等饲养管理工作。育雏期和放养期采用的配合饲料均为同一厂家生产。
5.观察和测定指标
①鸡生产性能的测定。记录试验鸡群林下放养期间死亡只数,计算育成率;测定试验鸡只放养开始和结束时的体重,计算放养期间的体增重;记录放养期间补料的数量,结合鸡体增重计算料重比。
②植被恢复情况。轮牧小区放养后30天,对地面植被高度和草地覆盖面积进行测定,评估生态修复情况。
二、试验结果
鸡放养密度对育成率的影响见表1,可知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和50~55只/亩的鸡群育成率分别达到98.76%和98.54%,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密度为80~85只/亩的鸡群育成率降低到97.46%,与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和50~55只/亩的鸡群育成率相比显著降低了1.30%(P0.05)和1.08%(P0.05)。
鸡群放养密度对放养期间鸡体增重和料重比影响见表2,可知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50~55只/亩和80~85只/亩的鸡群放养初始体重、放养结束体重以及放养期间鸡体增重差异都不显著(P0.05)。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和50~55只/亩的鸡群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放养密度为80~85只/亩的鸡群料重比相比分别显著降低3.23%(P0.05)和3.56%(P0.05),表明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和50~55只/亩的鸡群能在林下采食到更多的草料、昆虫等,相应料重比降低。
由表3可知,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的轮牧小区草地覆盖率放养后30天有所提高,鸡粪作为优质有机肥对植被生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整体植被恢复情况良好。放养密度为50~55只/亩的轮牧小区植被高度上限和草地覆盖率在放养后30天略有降低,整体植被基本恢复。()放养密度为80~85只/亩的轮牧小区植被高度和草地覆盖率在放养后30天下降幅度较大,表明植被尚未完全恢复,轻度破坏。
三、讨论和小结
罗艺等(2012)选用重庆本地杂交土鸡在果园放养结合种草(苇状羊茅、白三叶),采取轮牧放养方式,轮牧15~20天转入另一个小区,通过测定放养前后轮牧区域植被产草量、植被高度和草地覆盖率,得出10只/亩对植被轻微破坏,但是未测定轮空时间植被生态恢复情况。章学东等(2009)在冬闲田种植牧草、放养优质鸡,放养期73天,与舍饲饲养模式相比,放养模式随着鸡放养密度的增加和时间推移,放养鸡的耗草范围扩大,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在放养密度为50只/亩、100只/亩、150只/亩、200只/亩的放养组中,150只/亩组的只均耗草量最高,只均增重最低,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最高;200只/亩组的只均耗草量最低;100只/亩组的只均增重最高,料肉比表现最好,鸡胸肉剪切力值最低,肌苷酸含量最高,由此可知冬闲田种草养鸡能提高土壤肥力,降低饲料成本,改善肉质,增加经济效益,以放养密度为100只/亩的综合表现较好,但是该试验主要从提高鸡生产性能等指标考察,未能考察对放养场所植被影响的相关指标。本试验通过考察轮牧区域放养后30天植被恢复情况,放养育成率、增重和料重比等指标,表明放养密度为50~55只/亩的鸡能表现较好生长性能并对轮空30天放养区植被修复基本无影响。杨玉等(2014)考察蛋鸡放养密度和补饲量对生产性能和植被影响,表明补饲量70%下,放养密度为100只/亩对牧草的破坏性小于250只/亩和400只/亩,结合产蛋性能、蛋黄胆固醇含量以及草地保护,以70%补饲量+100只/亩组养殖模式效果较佳,但该试验考察的放养密度相对都较大,在试验中最小放养密度(100只/亩)为相对适宜密度。黄碧能等(2014)在梨园中建植人工混播草地放养绿壳蛋鸡,试验结果表明,与40只/亩、80只/亩和100只/亩组相比,放养密度为60只/亩组生产指标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显著,为最适放养密度,与本试验结果较为一致。乔海云等(2013)在冀南林地放养鸡得出最适放养密度也与本试验结果相似。
本试验在川西竹林地放养当地品种鸡,放养密度为50~55只/亩的育成率98.54%、料重比2.98都显著优于80~85只/亩的,与20~25只/亩的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放养后30天场地的植被高度和草地覆盖率基本恢复,综合考虑经济和生态效益可知,最佳放养密度为50~55只/亩。

养鸡散养户应该怎么做


有人说散养户要不行了,不上规模要走不下去了,这个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散养户的场舍和人工费用都是大规模养殖场没法比的。他们在这方面比大养殖场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养殖数量多,并不一定有竞争力,因此,散养户提高专业水准才是我们要迈进的方向。

其实,所谓的散养户,就是规模小的代名词,也是不专业的群体,为什么不专业,大部分都是想养着看看,没有打算全部靠养殖发家,还有别的项目可以赚钱,见机行事的多。所以,这样的养殖户,没有决心要把鸡养好,自然一碰到风吹草动,就撤出了。

还有一部分养鸡的,他们就觉得养鸡是一种人生,慢悠悠的养吧。不管行情和疾病的打击,我就是坚持一直养下去,这种也不是专业的体现,应该属于执着和依赖。因为在农村没有别的可干,养鸡是一个门路,要不然只能出去打工。

那么,什么才是专业养殖户呢?专业养殖户,其实就是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钻一行。喜欢养鸡,就要去钻研,要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而不是完全听从鸡头、经销商,厂家业务员的指路,自己要有明确的目标。

箱养鳙的放养密度和日常管理


鳙属滤食性鱼类,主要依靠水域中的浮游动物为饵料,不用再投喂商品饵料。在一般营养型水域,每立方米放养13-15 cm规格鱼种20尾左右。

日常管理

(1)防逃逃鱼是造成重大损失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应经常检查箱体有无破损等,一旦发现要及时修补、加固。

(2)网箱迁移由于其属滤食性鱼类,主要依靠水域中的天然生物饵料,为使鳙获得充足而优质的饵料,要根据水域中饵料生物在不同区域变动的情况,及时将网箱移到饵料丰富的区域,以保证鳙的快速生长。在移箱过程中,要慢慢拖行,防止拉破网箱,造成逃鱼带来损失。

(3)投饵及施肥由于其为被动性摄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效果较差,一般不用投喂。在静水水域或交换量不大的水域内,可通过施肥肥水,繁殖水中生物,用天然饵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施肥方法:将化肥先在容器中用水溶化开,在网箱周围均匀泼洒。每次每亩3-5 kg,水温在20-25度时,每10^-15天施1次;水温在25-30度时,每7-10天施1次。要注意掌握水质氮磷的比例,一般为6:7.1。

(4)网箱的清洗为保证网箱水体的充分交换,为其提供充足的饵料和溶氧水平,防止杂藻堵塞网眼,影响水体交换,故要经常清洗网衣。

清洗网衣有3种方法:一是在水中用刷子刷洗;二是在船上将网箱一面吊起,用高压水枪冲洗;三是定期更换箱体。

养鸡怎么使用维生素


育雏前期,即开食到1周龄期间,应加倍添加维生素,以增强机体机能。维生索C具有抗过敏、解毒功能,并能提高免疫力,育雏前期添加维个素C是极为有益的。

雏鸡2~6周龄期间最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除按标准添加复合维生索外,还需补充维生素B,可定期在饮水中补给。

开产蛋鸡对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3的需要量大,为了保证高产,必须予以补充。

当鸡群发生疾病时,添加维生素作为治疗的辅助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K。长期应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磺胺类药物时,应注意维生素B1和维生素K的补给,因为磺胺类药物会抑制合成维生素B1和维生素K,引起机体缺乏。当使用棉籽饼配制饲料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A,因棉籽饼可影响畜禽对维生素A的吸收和利用。但是,当使用氨丙啉类药物防治鸡球虫病时,由于它是硫胺素(维生素B1)的拮抗剂,因而必须减少饲料中维生素B1的含量,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夏季鸡舍温度超过30℃时,应补允2~3倍量的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可缓解热应激,抑制体温升高,增强机体抵抗力。

单养转笼养,应将维生素的用量提高40%~50%。

对转群、断喙、免疫接种、长途运输的鸡群,为了减少应激反应,应在饲料中添加倍量的维生素,或在饮水中添加苏威电解多维、速补18等,连用3~5天。断喙再加维生素K。

日粮中蛋白质过低时,对维生素A、维生素E的需求增加1倍;而能量水平低时对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需求增加20%~40%,同时对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胆碱的需求也增加;如日粮中缺硒时,要增补维生素E。

许多维生素都是不稳定的物质,配入饲料后,由于接触空气、光线、微量元素及酸碱物质等,很容易失效,即使当天配当天用。也不能完全尤损失。另外,维生素的质量不易检验,伪劣问题也就在所难免//致富经//。因此,添加维生素时一定要选用优质产品,注意批号、有效期,现配现用,并通过增加用量来弥补质量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为满足动物机体的需要,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是必需的,但是维生素的供给量已满足需要时,超量使用维生素只能造成生产成本的上升,甚至走向反面,导致维生素过多症或毒性反应。例如,产蛋鸡每公斤饲料中维生素A如超过5万单位,也就是超过需要量的10倍,蛋黄颜色会变淡;如超过10万~15万单位,则血斑蛋增多,产蛋量下降。

维生素不能与其他药物任意配伍,需注意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例如,维生素与碳酸钠,维生素B1与青霉素、氯霉素等就不能混合使用。

亲鳅的放养


(1)亲鳅池的清整亲鳅放养前10-15d(天),要把池水 放干进行清整,包括检查进、排水渠道是否畅通,防逃网是否完好无损,并施放生石灰杀灭敌害生物,改良底质。按每平方米用 100 - 200 g,将生石灰在盛水的铁桶中化开,拌匀后全池泼洒。若底质有机物过多有臭味,应全部清除掉,更换新底泥,并施少量有机粪肥,然后注水至50 cm.

(2)亲鳅的放养密度。为保证性腺发育良好,亲鳅的放养密度不可过大,以每平方米放10、20尾较好,总重量在300 g左右,雌雄比例掌握在1:2左右(雄多雌少)。由于泥鳅个体小,食性杂,常见养殖鱼类危害泥鳅,或与泥鳅争食,因而亲鳅不要与其它鱼类混养。

黄鳝苗种放养技术



刚孵出的鳝苗与其他鱼苗一样,不能摄食,主要靠吸收卵黄囊作为营养,卵黄囊消失后便可主动取食,这时应以煮熟的鸡蛋或鸭蛋蛋黄投喂。投喂时用纱布将蛋黄包好后浸在水中轻轻搓揉,让鳝苗取食流出的蛋黄液,2~3天后再移入苗池培育。

在鳝苗下塘前必须用生石灰严格清池。方法是: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50克,将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菌等致病生物和敌害生物。清池3天后,注入新水,并施基肥培养浮游生物,作为鳝苗入池后的基础饵料,基肥用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施用量为每平方米0.5千克左右。基肥的施用时间应掌握在鳝苗入池前1周左右,施肥过早,适口的浮游生物繁殖高峰已过;而施肥过晚,适口的浮游生物繁殖高峰尚未到来,均对鳝苗入池不好。

鳝苗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0~450尾。鳝苗入池前必须试水,确认清池的生石灰毒性已完全消失后方可入池。试水方法是用盆取池中半盆水,放入鳝苗10~20尾,暂养半天,发现鳝苗体色、活动均正常时,表明生石灰的毒性已完全消失,可以放苗入池,否则不能入池。鳝苗入池时,盛苗容器的水温与育苗池水温的温差应小于±2℃,以免发生死苗等意外事故。放苗时间应避开阳光强烈的中午时分,以8~9时或16~17时入池为佳。


鲢苗种的放养


因鲢鱼的繁殖工作较繁杂,需要有专门场所和设施,故在发展稻田养鱼的地区,可从苗种场直接购进鲢鱼苗(水花),利用稻田自己培育鱼种。

(1)稻田直接放养水花每亩放水花2000-3000尾,不需投喂,但要做好防逃工作,加强稻鱼饲养管理。一般经过一季稻时间的饲养,鱼种可达10 cm左右。如是用早稻田培育,可供中、晚稻田插秧后放养培育大规格鱼种。

(2)放养水花需要注意①放养前用密眼网将消毒后培育池中滋生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等拉干净。且必须在消毒药物的药效消失后方可放养。②水花要选择晴天入培育池,有利于正常生长。③装鱼苗容器的水温与培育池水温的温差不能超过2C,否则要调节容器水温与培育池水温接近一致后才能放入培育池。如是尼龙袋充氧运输来的鱼苗,要特别注意袋中水温与培育池水温的差别。

合理放养螃蟹蟹种


放养品种
人工繁殖正宗长江绒毛蟹一龄蟹种,饲养生长期长,上市规格大,回捕率高,养殖效果好。迈蟹等蟹种生长期短,回捕率较低。
二龄蟹种、性成熟蟹种、小老蟹等,生长季节不能正常脱壳生长,会大量死亡,无饲养价值。放养方法:蟹种经长途运输到达池口后,先将蟹种放入池水中浸泡2-3分钟,再放在岸边20-30分钟,反复2-3次,让蟹种慢慢吸足水,再放入池中。这样可以避免蟹种因突然吸水过多而“胀死”。大水面放养,最好围出1-2亩水面进行短时间暂养,待蟹种适应新水体后,再放入大水体中,以防其逃逸。放养规格和密度:一般每亩放养规格为每公斤1000-1400只的蟹种800-1200只。大水面养蟹敌害生物多、管理难度大,应适当稀放,提高成蟹上市规格。一般每亩放养规格为每公斤160-200只的蟹种600-800只。消毒入池:放养前抽干池水,清除杂草,挖去过多淤泥,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彻底清塘消毒。蟹种放养时用15ppm福尔马林浸洗15分钟后再放入池中。

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


1、放养密度与产量

按拟定的产量指标,推荐以斑点叉尾鮰为主,适度搭配滤食性鱼类的模式,不仅符合该鱼的特性,也和当前国家正在推广的“80:20”养殖模式(所谓80:20,即收获时80%产量由摄食颗粒饲料的“高值”鱼组成;20%的产量是以滤食性、“服务性”或肉食性鱼类组成)。以斑点叉尾鮰为主的放养密度和产量关系的详情参考如下:

(1)斑点叉尾鮰的放养规格为30~50克,密度为800~1000尾/亩;预期成鱼规格为500~750克/亩,其产量为400±50千克/亩。

(2)鲢鱼的放养规格为50~100克,密度为100~150尾/亩;预期成鱼规格为600~700克/亩,其产量为60~80千克/亩。

(3)鳙鱼的放养规格为50~100克,密度为30~40尾/亩;预期成鱼规格为800~1000克/亩,其产量为25~35千克/亩。

合计结果:放养密度为930~1190尾/亩,其产量为485~565千克/亩。

上述放养模式是依长江流域气候条件设计;而在华南一带,由于平均温高、生长期长,放养10~20厘米的鮰鱼种800~1000尾/亩,搭配鲢、鳙250~300尾,鳊40~50尾,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当年年底或次年5月体重可达750~1000克,单产可达600~800千克/亩以上。

2、放养时间

鱼种可在一年的任何时间放养。但从运输伤害和鱼的驯饵考虑,以2~3月,水温15℃以下为最佳,这时几乎不会引起损伤、疾病和死亡。

养鸡场怎么提高养殖效益?


1.基础设施建设和选址

为就近供应鲜蛋和活禽,不少家禽场建在大城市附近。但城市与家禽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干扰,城市的废气、废水、废弃物会对家禽造成危害,家禽场的三废也会形成公害招致社会的反对。因此,家禽场应尽量选在远离城郊,靠近农田、菜地的地方,与附近的居民点、铁路、公路、运输河道等要有相当的距离,尽量做到既方便运输,又能防止环境污染、病原感染与噪音干扰等。

2.卫生防疫设施

禽场门口应建有长5~6m的消毒池,用于进出车辆和人员消毒,做到消毒药物常年不断且经常更换。禽舍之间间隔至少15m以上,并有隔离沟或其他天然隔离物。生产区入口处建有车辆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消毒更衣室必须具有初步消毒更衣再消毒的配套设施。专业养殖户至少应有更衣和消毒设施1套。鸡舍入口处应设消毒更衣室,一般包括脚踏式消毒池、洗手池、更衣更鞋间等。

3.生态环境

3.1最佳温度

以目前养鸡场普遍采用的保温形式,要达到所要求的育雏温度比较容易,但在冬天要做好保温与通风之间的协调。可通过观察鸡群进行判断,如果鸡群自然散开,活动、采食、叫声都很平和,说明温度符合鸡群需要;如果鸡群扎堆,说明温度不够;鸡群张口呼吸,远离热源,说明温度偏高。至于通风是否适度,以人进入育雏舍感到舒适为准。

3.2湿度舒适范围

最理想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65%,最大范围为40%~72%。在温度达32.2℃时,相对湿度超过55%,家禽体温开始上升,对保健不利。在高湿条件下,尤其在相对湿度70%以上条件,能促进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的发育,家禽机体的抵抗力减弱,易患疥癣、湿疹等皮肤病。高温高湿时,饲料、垫料等易于霉败,可使雏鸡群暴发曲霉菌病,造成重大损失;高湿还利于球虫病的传播。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家禽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感冒性疾病,如风湿症、关节炎、神经痛等。湿度低则会引起啄肛、啄癖等疾病,羽毛生长不良。

3.3注意通风换气

在保持恒温前提下,要多通风换气,以使空气新鲜。在通风时,要注意不能使舍内温度忽高忽低,否则会造成鸡的应激反应而影响生长,甚至发生疾病,通风口最好在鸡舍上部。寒冷的冬季,在禽舍内生火取暖时(尤其是在夜间),要防止舍内因通风换气不良而可能产生的CO中毒。由于家禽呼出的CO2是舍内浓度最高的废气,因此要求把CO2浓度控制在0.2%以内,以确保达到安全标准。

3.4物质基础

饲料和饮水是家禽的物质基础,其卫生指标对家禽健康非常重要。在当前的家禽生产中,饲料来源复杂,现有的加工、运输和贮存条件很难保证饲料卫生,有些饲料出现严重的霉变,致使家禽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和霉菌性肺炎。

4.注意疾病的传播和预防措施

4.1消毒清洗鸡舍内材料是消毒作业的前期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使用2种作用不同的消毒剂或采取2种不同的消毒方法进行交替消毒。对于一般的病原菌和病毒,可用苛性碱进行消毒;对于特殊的病原菌(如芽孢菌等),要用氯系列消毒剂;对于球虫类卵囊,则用杀卵囊药剂。饲养人员进出禽舍要更衣消毒,同时也要进行用具消毒,这些措施能有效地切断病原的传播。

4.2药物治疗养鸡场只重视人工主动免疫,不重视提高抗病力,有的滥用药物而破坏正常肠道菌落的微生态,使感染门户洞开,从而形成用药不断、发病不断的恶性循环。因此,制定适当的药物防治程序,以保持家禽体内正常环境的相对稳定是必要的。

4.3消灭易感个体每个养鸡场都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制定出合适的免疫程序。现有疫病中,绝大多数已有疫苗控制,疫苗使用后应及时作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下一步免疫计划,不断调整、完善,这样才能保证传染病的发生能有效地控制。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424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