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鱼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泥鳅鱼养殖技术有什么基础知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吗?

【专家解答】泥鳅鱼养殖目前比较流行的就是庭院养殖法。所谓庭院泥鳅养殖法,就是农家庭院可因地制宜地进行泥鳅养殖,是农家致富的一条良好途径。庭院所用的养鳅池,可用水泥砂浆砖石砌成,面积视庭院大小,以50~100m?2为宜。水深保持在50cm左右,池底铺以20cm厚的肥泥,以保泥鳅钻泥栖息。池子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并施用粪肥。一般在生石灰毒性消失后(约7天),可投放鳅种。家庭养鳅最好投放规格较大的鳅种3cm左右,无病无伤,健壮活泼。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泡10分钟。放养时间一般为春季的晴朗天气。除在池中施肥培养天然的饵料生物供泥鳅食用外,还应补充投喂一些人工饵料,如米糠、麦夫皮、豆饼、菜叶等。投饵量一般掌握在泥鳅总体重的5-10%,可视季节、水温、天气及泥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在秋末冬初,泥鳅进入冬眠期,可向池中施些基肥,以保温越冬。庭院养鳅因池子较小,要保持良好水质,经常换水。特别是在夏季闷热天气要及时加注新水。家庭养鳅一般5个月可长到10cm以上。100m?2水面可产200kg泥鳅。

【小编点评】《泥鳅鱼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中麦克以简短明了的回答为咨询泥鳅鱼养殖技术的国内朋友们提供了清楚的答案,目前在许多水产品价格稳中有降的情况下,泥鳅一直处于畅销状态且价格较好,日本市场的需求量几乎接近名贵鳗鱼。泥鳅对水体的适应性强,繁殖较易,养殖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大,所以在农村发展泥鳅养殖是生产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必将成为一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致富产业。

扩展阅读

台湾泥鳅的养殖技术大全


台湾泥鳅是指台湾本土泥鳅与大陆泥鳅混合杂交的品种,相比于普通的泥鳅,台湾泥鳅生长速度明显要快上许多,从3至5厘米的寸鱼到可上架出售的成鱼只需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再加上泥鳅本身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养殖户热情高涨。目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带以及广东省东部地区的揭阳、汕头、汕尾等地区进行规模养殖。

由于台湾泥鳅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个水产养殖品种,部分养殖户对台湾泥鳅生活习性、饲养环境以及病害防控不是十分了解,在养殖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最终导致亏损严重。本文将通过对台湾泥鳅的生长特性、养殖模式以及病害防治等多方面展开介绍,希望能对养殖户提供一些技术性的参考。

一、生长特性

1.底栖性

台湾泥鳅属于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池塘四周的浅水区域,或是腐植质多的淤泥表层,或在杂草多的地方活动。

2.喜温性

泥鳅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5-27℃,当夏天水温超过30℃、冬天水温低于10℃时,台湾泥鳅的摄食会明显下降。

3.耐低氧

台湾泥鳅的耐低氧能力远胜于其它养殖鱼类,这主要跟台湾泥鳅特殊的呼吸方式有关。台湾泥鳅除了鳃呼吸以外,还能通过皮肤、肠道进行呼吸,在池塘精养的其它养殖鱼类因缺氧而发生死亡时,台湾泥鳅仍能正常活动。

4.善逃逸

台湾泥鳅很善于逃跑。春、夏季节雨水较多,当池水涨满或者池壁被水冲出缝隙时,泥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或钻进池塘壁缝里,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会从进出水口逃走。因此,务必加强防逃管理。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池塘壁是否有缝隙,要及时排水,防止泥鳅逃逸。

5.食性

台湾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常摄食水蚤、蚯蚓、水草以及底泥中的微小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堆放鸡粪和牛、猪粪等方法(需要进行生物发酵),繁殖生物饵料,投喂商品饲料可以加快其生长速度,提高养殖效益。但台湾泥鳅特别贪食,建议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以免泥鳅因吃得过饱而妨碍肠的正常呼吸,最后导致消化不良。

6.养殖周期

台湾泥鳅与普通泥鳅相比,最大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在正常水温下,台湾泥鳅从寸苗养至成鳅的时间一般在120天左右,具体情况还应结合苗种质量、饲料营养水平以及池塘日常管理而定。

二、养殖技术

1.水质选择

台湾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地下水、自来水都能适应,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和生长不利。

除水质外,土质对泥鳅质量也有较大影响。在以沙土为底质的水域中养出来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较差;在黏土底质的水域中养出的泥鳅则体黄色,脂肪多,骨骼软,味鲜美。所以,最好应选择含丰富腐殖质的黏土底质的地方进行泥鳅养殖。

2.池塘选择

养殖台湾泥鳅,池塘不宜过大,以5亩以内为宜。池塘需整修池埂、田埂,加设防逃设施。要求池埂高出水面30厘米,水深1.5-2.5米,池边无杂草,做成斜坡状,四周池壁无缝隙。池塘内可配2台叶轮式增氧机(一台备用),一台水车式增氧机。等泥鳅长大至100头/斤左右规格后,可在池塘中种植水葫芦、空心菜等漂浮性水生植物,占池面10%左右,起到遮阳、吸收水中过剩养分的作用,吸引水生昆虫作为泥鳅活饵料。水生植物的嫩根、嫩芽也可被泥鳅摄食,以增加营养供给。

3.放养密度

建议台湾泥鳅苗放养密度在3-5万尾/亩,选择大小均匀、饱满有活力的泥鳅苗,可套养鳙鱼10-20尾/亩、白鲢15-30尾/亩,用以调节水质,防止蓝藻爆发。

4.投喂管理

由于台湾泥鳅的惰性以及喜游边性,为保持台湾泥鳅长势均匀,饲料沿池塘四周进行投喂。建议放苗后的前一个月投喂粉料和小破碎饲料,一个月后可饲喂小粒径浮水料,预防泥鳅翻肚及肠道疾病。

在饲料选择方面,由于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营养需求高,更需选择营养均衡、蛋白优质的配合饲料,选择大厂家口碑好的配合饲料。不建议使用草鱼料、罗非鱼料等其它鱼类配合饲料饲料,由于食性和品种差异,没有针对性,不利于泥鳅的营养均衡与健康快速生长。

注意事项:每天实际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温度、水质等情况做出调整,为了及时了解台湾泥鳅喂料量,建议在池塘四周设置4-6个喂食观察盆(如图3),以30分钟左右吃完为宜。在7-9月高温季节,建议每半个月停料一天,以调节泥鳅肠道健康,降低肝胆负荷,预防肠炎以及肝胆疾病等。此外,建议每10天拌EM菌投喂一次,以增强台湾泥鳅免疫能力。

三、病害防治

台湾泥鳅抗逆性强,病害较少,但由于在养殖过程中投料量大,粪便、残饵多,尤其到了高温季节,水质容易败坏,引发各种疾病。台湾泥鳅常见病害有:鳅苗气泡病、白嘴白尾病、烂皮烂身病、肠炎等。

1.气泡病

症状:气泡病主要发生在鳅苗阶段,由于水中溶氧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易导致气泡病。病鳅肠中充气,腹部鼓起,浮于水面。

防治措施:发病重池,可用食盐水全池泼洒,浓度1g/L,或加入新鲜水体。平时投饵要注意少食多餐,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2.白嘴白尾病

症状:病鳅从吻部到眼前的一段皮肤呈现乳白色,唇肿胀,嘴部周围的皮肤腐烂,可看到有絮状物粘附在嘴部,病鳅成团聚集在池边。

防治措施:外泼聚维酮碘溶液,连用2-3天,同时配合内服氟苯尼考、黄连解毒散与黄芪多糖、多维等,要连喂3-5天。平时的管理中要定期使用增氧改底药物及EM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水质,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定期使用消毒剂给水体消毒,定期内服黄芪多糖、多维之类的保健药品。

3.烂皮烂身病

症状:泥鳅身体两测,腹部,尾部,鳍根部,肛门等部位的皮肤发炎,水肿,表皮脱落,出血,皮肤溃疡、腐烂,严重的肌肉腐烂。溃疡灶容易感染车轮虫等寄生虫。有的泥鳅并发肠炎病,肛门红肿。病鳅食量减少,消瘦,出现死亡。防治措施:内服氟苯尼考、肝胆康与三黄散,连用3-5天,外用戊二醛,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等,任选一种,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泼3次。可适度换水,改善水质。加强管理,降低养殖密度。

总之,台湾泥鳅病害防治的原则是以防为主,治疗为辅,以减少经济损失。

四、日常管理

1.要防止泥鳅浮头和泛池,特别在气压低、久雨不停或天气闷热时,如水质过肥则极易浮头泛池,应及时更换新水。

2.巡塘管理:平时要坚持早、晚巡塘,主要查验水质,看水色,观察泥鳅活动及摄食情况等,发现活动能力差或死鳅应及时带鳅检查。

3.水深管理:寸苗养殖第1个月水深控制在0.8-1米,中苗养殖第2-3个月水深控制在1-1.5米,成鳅养殖第4个月水深控制在1.5-2米。水温低于10℃,可将水深加到2.5米进行越冬,且保持增氧。水温高于30℃,可抽井水进行降温。

4.防逃管理:泥鳅逃逸能力很强,尤其在暴雨、连日大雨时应加强防范。平时应注意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整,塘埂是否渗漏等。

5.天敌防御:台湾泥鳅养殖能否成功、能否获利,天敌防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天敌主要包括水蜈蚣、蝌蚪、青蛙、老鼠、水蛇以及鸟类。

水花培育阶段:放苗前彻底清塘,使用50-100公斤/亩的生石灰全塘消毒,进水后使用40-50公斤/(亩·米)的茶籽饼杀死野杂鱼、水蜈蚣以及蝌蚪等。进水管需装滤网,防止野杂鱼随水进入池塘。

成鳅养殖阶段:建议在离岸30cm的四周进行围网,如图4所示,使泥鳅不靠近池壁,以此来预防老鼠和蛇,也可以使用蛇笼进行捕捉。此外,在池塘上方搭建天网,防止鸟类对泥鳅的攻击。

五、捕捞

普通泥鳅由于爱钻泥,只能靠地笼经行捕捞,捕捞工作强度大,而且捕捞率低,严重制约了泥鳅的人工养殖发展。而台湾泥鳅与土鳅习性不一致,喜游水面,不钻泥,可采取拉网式进行捕捞,地龙式适用于存塘量少的池塘。采用拉网式捕捞时,网具最好采用尼龙材质,防止泥鳅拉伤。一次拉网后可泼洒高锰酸钾使泥鳅浮头进行再次拉网,如此操作可提高起捕率。

笋壳鱼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笋壳鱼养殖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泰国有一种鱼非常稀有的鱼种叫笋壳鱼,肉质非常鲜美,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不过由於牠是外来品种,养殖不易,一两要价65元,业者现在费尽心思改进养殖技术,要让更多人吃到美味又便宜的笋壳鱼!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可适应酸碱度为5的酸性水体及盐度为15的咸淡水。泰国笋壳鱼为暖水性鱼类,适温范围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水温10℃以下或36℃以上开始死亡。

养殖方法

鱼塘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普通鱼塘都可开展笋壳鱼的养殖,一般要求鱼塘能够保持1.5~1.8米的水深,面积3~5亩较为理想;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1.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1.5~1.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

水质要求。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不能太高,保持在25~30厘米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以pH值在6~7较为理想,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pH值过高会引起鱼体表黏液脱落而造成死亡。

放苗前的鱼塘处理。放苗前10天回水20~30厘米,用茶麸加生石灰全塘泼洒,杀死塘中的的杂鱼和寄生虫。

放苗。从周边地区目前的养殖情况看,放苗的成活率大约在60%~80%。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较大,规格为3~5厘米,放苗量以4000~4500尾,亩为宜;规格为5~7厘米,放苗量以3500~4000尾,亩为宜;规格7厘米以上,放苗量为3000~3500尾,亩。购本地繁育的鱼苗,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

饲料的投喂。泰国笋壳鱼可用鲜活鱼或冰鲜鱼投喂,由于用冰鲜鱼投喂,冰质容易恶化,成功的少,目前在三水区一般采用鲜活鱼投喂的方式来养殖。养殖实践证明,笋壳鱼苗在12厘米之前。投喂足量、适口的活饵料有利于促进生长,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活饵料有红虫和鲮鱼水花,投喂水花的方法是;投放笋壳鱼苗前一个星期,先放1000万~2000万尾土鲮或麦鲮水花。这样笋壳鱼苗下塘后就有大量适口的饲料鱼供其摄食;放养笋壳鱼苗10天左右再投放1000万~2000万尾的鲮鱼水花。

分级养殖。大部分种苗达到12厘米左右时,应进行一次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差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如果只有一口鱼塘,在未放苗前将鱼塘分成两份,把笋壳鱼苗先放在一边培育,养殖至12厘米左右时,再把大规格(或小规格)的鱼苗分到另一边放养。这样有利于促进鱼苗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越冬。笋壳鱼养殖周期一般都超过12~15个月,当年苗不能达到上市规格(400克/尾),这样在冬天水温降至10℃以下时,笋壳鱼就会被冻死,因此养殖至10月下旬必须搭保温棚,覆盖整个鱼塘,使鱼塘水温保持在15℃以上,笋壳鱼才能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笋壳鱼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耐低氧能力很强,很少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但适当开增氧机,保持溶氧充足,对促进其生长有利。笋壳鱼对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保持良好的水质,维持鱼塘水环境相对稳定,对促进笋壳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有重要作用。

越冬期的管理。鱼塘覆盖后,鱼塘内湿度较大,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真菌,引起水霉或烂鳃而造成死亡,也有可能亚硝酸盐过高引起中毒死亡。可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鱼塘水质。保持透明度在20~30厘米。越冬期间应减少饲料的投喂,防止大量的粪便及食物残渣产生过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越冬期过后不宜太早拆除越冬棚,防止倒春寒,或温度较低的雨水直接入塘。导致鱼塘水温急降而冻伤,发生这种情况没有药物可控制,笋壳鱼会长时间慢慢死亡,一般到4月下旬拆除越冬棚才会比较安全。

养殖该品种的农户应具备资金基础。笋壳鱼的养殖一般需15个月左右才能达到上市规格,养殖周期较长,资金周转较慢,而且投入资金数量较大,目前每千克鱼的成本大约需40~60元,以每亩产出商品鱼1500千克计,每亩需投放资金6~9万元,需要投入比较大的资金,这对养殖户是一大考验。

【小编点评】《笋壳鱼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饲养笋壳鱼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在育苗池塘直接养成商品鱼。笋壳鱼有穴居的习性,在池塘中需放置管状人工鱼巢,有效扩大笋壳鱼穴居性的养殖生态面积。当鱼苗规格达到体重30~50克、全长12~14厘米时,要及时开展饵料驯化,驯化期需要1~2周。为适应泰国笋壳鱼不喜游动的特性,每亩需分布10~16个饵料吊篮,要防止塘底淤泥对饵料污染,吊篮应距离池底约20厘米。经加工后清洁的冰鲜鱼肉碎块,每日黄昏时投喂,次日早晨检查摄食情况并清洗吊篮,根据摄食量,酌情增减投喂饲料量。

驯化吃食人工合成粉状饲料,可采用鱼糜与人工合成饲料混合加工成块状投喂,并逐步过渡到全部用人工合成饲料,人工合成饲料蛋白含量不低于38%,可使用甲鱼、鳗鱼、河鲀鱼饲料。投喂冰鲜鱼块饵料系数:6~8,投喂人工合成饲料饵料系数:2~2.5左右,在温度适宜条件下,6~7个月可达到商品规格。初次养殖笋壳鱼,选一次养成方式为宜,但养殖鱼的规格差异性较大。

从育苗池选择30~50克以上不同规格的鱼种,分规格在池塘中养殖,可避免因规格差异造成的自相残食。选择池塘面积3亩为宜,通常不大于6~8亩,水深1.5米,淤泥少,水源良好。

放苗前要进行清塘消毒,除去杂鱼类,塘底要布设人工鱼巢,可采用直径11厘米、长35厘米的塑料管,用两根2米长木条,将9个塑料管扎成排,视养殖密度每亩约60排,人工鱼巢管要离开塘底20厘米,用桩架固定,并稍倾斜,避免管内积聚泥土、鱼粪。人工鱼巢是增加养殖密度,提高产量的重要方式。养殖密度:每亩放养笋壳鱼大规格苗种3000~3500尾,同时放养白鲢50尾及青虾20千克。白鲢、虾与笋壳鱼的混养,构成了良好的食物链,虾不仅是笋壳鱼的最佳饵料,同时也有效地起到清理剩余饵料,保持水质稳定的作用。这种养殖商品鱼的方式,规格差异性比一次直接养成要好。喂养方式与前同。

金昌鱼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金昌鱼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鱼种的放养

养殖金鲳,放苗时间在每年的4-5月份,放养规格为2-3厘米,当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为鱼种的适宜投放时间。一般来说,如果要早日收获,体长10厘米左右的鱼苗,可放为40尾/立方米~50尾/立方米水体,如果不急于收获,可适当加大养殖密度。 饲料投喂

卵形鲳鲹是肉食性的鱼类,过去主要使用绞碎的鲜杂鱼进行投喂,但是也可以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而有较好的养殖效果。目前在网箱养殖中普遍使用高档海水鱼膨化配合饲料进行养殖。

金鲳鱼食量大,消化快。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饲食后停留不长的时间,若再投喂其爱吃的食物,仍然凶猛争抢。因此,在水温适宜其生长的6、7、8月份日投饵量可以控制在鱼体重的20%以上,而在水温较低的其他月份可以适当降低投饵量。

【小编点评】小编汤姆为探索草金昌鱼养殖技术的你整理了《金昌鱼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使用网箱养殖金昌鱼,要注意的定期清理或更换网箱子,一般1~2个季度更换一次。因为水中的网箱在在一段时间后会多少附着些贝类和藻类,堵塞网箱、影响水体交流,同时加重网箱。清理是可考虑使用高压水枪或者暴晒的方式。

大黄瓜鱼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大黄瓜鱼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大黄鱼曾是我国重要经济鱼之一,为中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广泛分布于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洲半岛以东。该鱼属暖温性集群泅游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近海中下层。大黄鱼生殖季节有春、秋两季,生殖期时,鱼群分批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产卵后幼鱼在近海长大,分散索饵。随着水温下降,部分鱼群游向60米等深线暖水处越冬。作为名贵经济鱼类,大黄鱼长期来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因过度捕捞,资源破坏严重。

经过多年研究,1990年开始批量育苗,商品鱼养殖从1992年开始不断扩大规模,产量逐年增加。养殖省份从福建开始,并向浙江、广东,海南等省辐射。养殖方式从网箱养殖向池塘养殖拓展。放养的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计划当年达到400克以上商品规格的,放养的鱼种规格要在100克左右。养成阶段的饵料一般以冰冻上层鱼为主,并辅以粉状配合饵料。上层鱼用刀切成适口的鱼肉块,加工方便,不易散失,或把鱼绞成肉糜,拌成枯性强的团状饵料,用手挤压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物来投喂。鱼肉糜较鱼块具较多优点:可混入部分粉状配合饵料或其他饵料,也可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及药物,营养全面。

【小编点评】《大黄瓜鱼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饲养大黄瓜鱼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值得注意的是,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同真鲷、妒鱼等相比,大黄鱼具有摄食缓慢且量少等特点。因此投饵要慢。高温期间生长最快。为保持商品鱼金黄色的天然体色。养殖后期需在网箱上加盖遮阴物控制光线。最佳生长水温22~26℃。盐度1.8%~2.5%,溶氧5毫升/升以上,pH8.0。

蓝子鱼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蓝子鱼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蓝子鱼,是沿海常见的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多产于我国南海和东海南部,在沿海海区中较为常见。沿海捕捞的渔获中亦经常可见各种蓝子鱼身影,由于其肉质鲜甜,价格也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由于市场需求远大于捕捞量,目前福建、广东、海南等区域海域均有利用池塘、网箱搭配养殖蓝子鱼。

蓝子鱼属鲈形目,刺尾鱼亚目,篮子鱼科,蓝子鱼属,南方多俗称蓝子鱼为黎猛、泥猛。据不完全统计,蓝子鱼科约有20多种,目前约10种在不同地区被养殖食用。目前,在我国池塘中以蓝子鱼为主养品种较为少见,主要作为网箱和池塘中的混养品种,所以产量较低。其中,我国东南沿海养殖较多的为褐蓝子鱼、黄斑蓝子鱼和点蓝子鱼。

种苗基本捕捞为主

蓝子鱼喜栖息于岩礁、珊瑚丛和红树林沼泽的河海交界处,多习惯群体活动、栖息和觅食。由于其食性杂,可摄食网箱及池塘中藻类和附着物,具有清洁水体功能且经济价值高,不少沿海养殖户常从渔民手中收购蓝子鱼苗,混养在自身池塘或网箱中。

这边很多养殖户,都会在网箱中混养部分蓝子鱼来增加收益,惠东金鲳养殖户梁华明介绍,因为蓝子鱼食性较杂,所以很多养殖户主养金鲳鱼时,会少量投放蓝子鱼苗进行搭配养殖。甚至一些养殖户在起捕网箱养殖的金鲳、石斑等时,都能收获到不少外部跑进的蓝子鱼。

据了解,目前人工养殖蓝子鱼的种苗基本靠天然捕捞,由于小苗阶段的开口饵料等问题尚未解决,人工繁育苗种技术还有待突破。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曾开展过大水体水泥池点蓝子鱼人工育苗试验,获得平均体长3.84cm的蓝子鱼鱼苗8.2万尾,育苗成活率为23.5%。有望在进一步研究后,实现蓝子鱼种苗的批量人工繁育。

由于捕捞蓝子鱼苗不多,虽然很多养殖户都有放养,但整体的养殖量不算很大,梁华明透露,沿海捕捞的蓝子鱼苗数量虽然并不固定,但基本常年都有渔民捕获,所以全年均有人放养。而渔民捕获的小蓝子鱼,区域市场价格不一,行情也波动较大。像2013年500尾/斤的规格小鱼苗,粤东价格多在10-15元/斤左右,而湛江等地则需15-40元/斤。梁华明建议,最好就近从附近渔民手中收购刚打获的蓝子鱼苗,因为鱼苗经运输时间越长,成活率就越低。

温度过高容易引发批量死亡

目前,华南地区养殖的蓝子鱼多为褐蓝子鱼,而海南万宁、三亚等一些局部区域,则养殖个体较大的点蓝子鱼。由于这两年行情不景气和病害频发,不少海南、广东及福建的金鲳养殖户都尝试加大蓝子鱼的养殖密度,部分养殖户甚至利用网箱精养蓝子鱼。

目前国内对各种蓝子鱼系统性养殖、营养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尚少,养殖的很多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但蓝子鱼耗氧量大,是蓝子鱼公认的一大特性,一般要求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达5mg/L以上。这种鱼,必须像宝贝一样养着,湛江南三岛养殖户叶老板由于今年金鲳病害较多,开始尝试精养俗称海南泥猛的点蓝子鱼。其介绍,虽然褐蓝子鱼价格要高于点蓝子鱼10元/斤左右,但由于褐蓝子鱼种苗供应有限,所以自己投放当时供应较多的点蓝子鱼苗。

蓝子鱼适宜的生长水温是22-29℃,但其对环境适应性较弱,水温太高时,容易出现死亡。蓝子鱼在惠州以下的地区养殖,可能成活率都会低一点,有生产蓝子鱼专用饲料的福建漳州上一饲料有限公司经理宋宏根介绍,水温高于一定程度,会引起蓝子鱼黑身病和缺氧死亡。

叶老板最大的感觉,就是蓝子鱼不大好养。气温高了会出现死亡,环境变化大会出现死亡,叶老板表示,蓝子鱼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甚至有时清洗一下挂网,或者把网箱小范围移动,都会导致蓝子鱼的批量死亡。

蓝子鱼属群体活动鱼种,根据其特点,可判断鱼是否患病,当有个别离开群体自己活动时,就可以充分说明其已患病。最先出现死亡的,一般都是个体较大,且吃食较多的蓝子鱼,梁华明估计,蓝子鱼耗氧高,除了要注意放养密度不能过高外,也要注意投喂量及水体溶氧的监控。梁建议,养殖蓝子鱼最好选择在水质好,有一定水流且养殖过程中要保持生长环境的稳定。

混养成活率较精养高

蓝子鱼属广盐度鱼类,其生长较佳盐度为22左右。但不少养殖户经验总结得出,盐度较高条件下蓝子鱼成活率较高。像湛江调顺岛一些养殖户在尝试淡水和低盐度条件养殖,成功率都较低。

蓝子鱼食性杂,可直接投喂人工合成饲料。像在主养南美白对虾、金鲳等的池塘中,可直接投喂主养品种饲料。但在投苗下塘的早期,应以藻类食物为主,可少量投喂甚至不投喂。随着鱼体的增大,在驯化成功后则可以配合饲料为主。福建等地一些厂家也专门开发有蓝子鱼专用饲料,但由于养殖户养殖数量不多,且多为搭配养殖,所以目前蓝子鱼养殖多用其它品种饲料。

虽然宋宏根透露,在福建等一些水温适宜地区,蓝子鱼的养殖成活率可达9成,但在水温较高的广东及海南地区,成功率则较低。我精养的成活率,还不到5成,梁华明去年曾尝试在网箱中精养蓝子鱼,但成活率较低,虽然种苗成本不高,但产量太低,所以今年全部采取金鲳搭配蓝子鱼的模式养殖。混养蓝子鱼,投喂的时候蓝子鱼抢食比其它鱼都要凶猛,梁华明经自己试验总结出,蓝子鱼抢食凶猛,代谢快速所以耗氧高,混养其它品种能减少其低氧死亡危险,所以混养成功率一般情况下要比单养要高。

蓝子鱼较为常见的病害为孢子虫、诺卡氏菌病及线虫病等,一般采用改善水质环境、药物治疗及加强管理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但很多时候批量死亡,都是由于高温天气下缺氧导致。所以养殖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水深和密切关注溶氧变化十分重要。

目前,蓝子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海区网箱和沿海池塘精养、混养,混养的品种包括黄鳍鲷、金鲳、对虾、石斑鱼、金线鱼等。一般精养密度为每立方水体300尾左右,混养则视主养品种密度而定。精养情况下,福建一些养殖户的饵料系数可以达到1宋宏根表示,目前国内38个蛋白的蓝子鱼人工饲料约9000元/吨左右,如果成活率较高,蓝子鱼的养殖效益可观。

由于肉质鲜美,蓝子鱼在很多地方都十分畅销。很多消费者觉得该鱼个体较小时肉质最为鲜甜,所以一般1-3两/尾规格的蓝子鱼价格最好。近年,各种蓝子鱼的市场价格都较为稳定,像褐蓝子鱼塘边收购价常年稳定在20-25元/斤,而个体较大的点蓝子鱼则在15-18元/斤左右。目前,缺乏系统性的养殖研究及低成本的人工饲料,种苗人工批量繁育技术有待突破都是限制蓝子鱼规模化养殖的主要因素。小编汤姆为探索蓝子鱼的养殖技术的你整理了《蓝子鱼养殖技术大全》一文,

厦门文昌鱼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厦门文昌鱼养殖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藻类的培养

文昌鱼的饵料主要为扁藻和金藻,养殖过程中,需要足够的饵料来保证其食物来源。

将20升左右的海水烧开冷却后,然后加入已配置好的营养盐母液各10ml,三种营养盐母液浓度分别为:柠檬酸铁0.3ppm、尿素60ppm、磷酸二氢钾3ppm。倒入已培养的藻液,让其扩增,进行一级接种培养,一级培养的扁藻易粘壁,金藻易沉底,发现粘壁或沉底现象应积极摇晃藻液,使藻体均匀分布。摇晃藻液时注意用力不可过大,以防藻液溅出,每次摇晃约半分钟,良好的藻液颜色鲜艳,有生气,且呈现云雾状悬浮。

为了获得更多的扁藻和金藻,将原一级培养的藻液倒入已消毒的50L的白色塑料桶进行二级培养,每天加入原藻体1/4体积的过滤海水,加入适量营养盐,每天至少4-5次搅动水体以使藻体均匀分布。

养殖池的清洗和换水

文昌鱼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养殖池子要求水质清澈,海水透明度较高,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主要看水质和沙堆的杂物量,水质较差或沙堆杂物较多都需换水,正常情况下,通常2~3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总水体的1/3,换水一般结合养殖池子的清洗和污物清理。

饵料的投喂

进水口投喂,将经过一级培养或二级培养的藻液从进水口倒入,让其随水流扩散至整个养成池;也可利用泼洒法进行,一般选择为沙堆上方,将藻液均匀泼洒。

日常巡护

观察天气变化、检测光照强度、水温、盐度、pH值等理化指标,鱼群吃食情况变化,每天观察水体清洁程度。为避免早期水质恶化,可将沙滤过的海水再行过滤,尽量去除杂质,加强鱼病的预防措施,并做好养殖日志,发现情况异常及时应对,在文昌鱼仔鱼培育中需进行遮光处理,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造成大面积的死亡,提高养殖成活率,为防止后期水质恶化引起文昌鱼大规模死亡,要每天观察水质变化情况,饵料投喂不可过量,一旦发现文昌鱼数量减少,要立即换水,避免大规模死亡发生。

【小编点评】《厦门文昌鱼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饲养厦门文昌鱼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文昌鱼生活在浅海沙地,为了让它能正常生长和发育,需要营造一个与海区自然环境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海沙、浅水、食物等。这里用了两个大圆水泥池和一个W型的循环水槽,W型水槽用一水泵进行水循环。日常管理包括饵料(藻类)的培养、养殖池的清洗和换水、投饵、日常巡护等工作。

恐龙王鱼饲养技术大全


根据自己一个半月的饲养,一点心得,在学习别人的文章合成了这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恐龙鱼是热带淡水鱼,属古代鱼类。饲养恐龙鱼的鱼缸最好在100公分以上。因恐龙鱼喜欢挖掘沙子,所以鱼缸底部最好铺上4~6公分的沙子。恐龙鱼体格强壮,但如果水中硝酸盐浓度增加,抵抗力就会减弱,所以一定要持续地进行部分换水的工作。

恐龙鱼的适应力较强,但水质急剧变化,会影响食欲,因此,部份换水时,一定要加入中性的新水才行。适合成鱼的水温是20~25℃,如果水温慢慢降低至20℃对恐龙鱼也不会造成伤害。幼鱼时期的水温应保持在25~26℃,或稍高温比较适宜生长。恐龙鱼不太挑食,幼鱼时可喂食红虫、蚯蚓等,稍大后再喂食鳞虾、颗粒状食物,或鱼肉、鱼肠及鱼肝等;长成成鱼后,可喂食金鱼、鲫鱼、小大头虾或鱼片。为了方便饲养,除了喂食生饵外,最好喂食部分人工饲料。

恐龙鱼食量非常大,一旦喂食的鱼饵不够吃时,就会加害其它的鱼,所以在混合饲养时,最好采取分散喂食的方法。大型的脂鲤科鱼、慈鲷科鱼、鲶科鱼等类鱼都可与恐龙鱼混合饲养,但是要注意,古代鱼中的「肺鱼」不可以和恐龙鱼混养。

恐龙饲养的注意事项:

缸:恐龙身体的结构比较柔软,因此对生活环境的大小要求不那么苛刻,对于30厘米左右的小型品种,60厘米的缸就可以了,但为了其良好的生长水体越大越好,对于恐龙王、大花恐龙这类大型品种,就得用大型水族箱饲养了,要想其能生长到50厘米以上,最好准备一米五以上的缸。有条件的话可以在鱼缸中给它们造景,铺点底沙,放块沉木之类的(沉木是个好东西,据说能在水里放出的使鱼心情稳定的化学物质,其本身也可以给鱼提供藏身之处),也可以放些PVC的空心管供其躲藏。

水:恐龙一般生活在弱酸至中性的水中,但其对水质要求十分低,饲养的时候不必太在意什么PH软硬度之类的问题,一般的自来水困上几天就可以用了,换水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换自来水(呵呵,慎重起见还是用困过的水吧)。至于水温,听有的鱼友说恐龙可以适应很低的水温,我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想养好一种鱼就要尽量给予其最好的生活条件,温度应最好在25以上,呵呵,温度低了小心官府告你虐待动物。

食物:恐龙是肉食性的鱼类,对饲料接受能力强,什么小鱼、面包虫、红虫、动物内脏、鸡肉之类的照单全收,但内脏、鸡肉之类的混水,首选应该是小鱼。恐龙捕食的方式一般为守株待兔,当小鱼游到嘴边时迅速咬住,然后象蛇一样吞掉,在饥饿的时候也会主动出击。有的鱼友说恐龙主要靠嗅觉找寻食物,视力很差,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一般的视力差的鱼的眼球都会退化的很小,比如尼罗河魔鬼,有的鱼比如鲤科的盲鱼甚至眼睛退化,但恐龙可不是这样,都长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我也多次看到恐龙对较远地方的小鱼主动出击。虽然有时候恐龙在寻找食物的时候会低头在缸底游动,就象寻找猎物的猎犬一样,似乎是靠嗅觉在觅食,但我认为它的视力比想象的要好很多。

日常管理: 恐龙差不多是最好养的热带鱼了。

第一,它不怕缺氧,恐龙的鳔已经进化成为辅助的呼吸器官(这种现象在古代鱼中很常见,例如海象、弓鳍鱼、刀类、尼罗河魔鬼、鳄类、肺鱼等都有这个特征),所以它在水中氧气不够的时候就干脆呼吸上几口空气,大家可以经常看到恐龙游到水面上呼吸空气。

第二,恐龙的体表覆盖有菱形硬鳞,形成了一层保护层,因此恐龙可以忍受恶劣的水质,也有不错的抗药性,很少生病。但这样并不是说明恐龙百毒不侵,要想养好恐龙还是要给予其良好的环境,虽然其适应力超强,但超出了其忍受的限度照样挂掉,对小恐龙更要注意,幼小的恐龙抗药性抗盐性都较差。

混养: 恐龙是下层鱼,因此混养时可以混养一些中上层的鱼,但要注意大小不要相差悬殊,因为恐龙也不是什么善良之辈,饥饿时可以吃掉很大的鱼只。另外也要小心恐龙被别的鱼挂掉,所以建议不要和红尾猫、虎皮鸭嘴之类的混养。另外注意:恐龙绝对不能和肺鱼混养,肺鱼会疯狂地攻击恐龙,虽然恐龙有硬鳞保护,但也敌不过肺鱼的大牙。哎,也不知道这哥俩有什么民族仇阶级恨,反正一见面就死磕,大概是肺鱼觉得恐龙比它稍微英俊那么一点点,有点嫉妒地说。

繁殖: 什么?恐龙也可以人工繁殖?有的鱼友一定会惊奇的问。没错,恐龙的确可以人工繁殖(但大多数种类还需要在野外采集幼体),金恐龙和青恐龙的繁殖比较容易(具体方法不详,以后找到会发上来),据说大花也可以人工繁殖,我甚至看到过外国高人繁殖虎纹恐龙王的资料。恐龙的雌雄分辨比较容易,方法是看臀鳍,雌性恐龙的臀鳍比较小,是棒状的,不能活动,而雄性臀鳍要大上许多,是扇状的,而且可以向侧面伸展成一个碗的形状,在繁殖的时候卵就产在这个碗里,并受精,然后被放置到水草上,等待孵化。金恐龙的数目较多,价格也非常便宜,据说一年多就性成熟,因此有这个意向的鱼友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希望可以早日看到国产的小恐龙。

1水族箱恐龙王和虎纹恐龙王等大型鱼需要90-120公分的水族箱;大花恐龙、刚果恐龙王等中型鱼需要90公分以上的水族箱,而黄花恐龙、金恐龙等小型鱼需要60公分以上的水族箱。当然,不管是哪一型鱼,从幼鱼时期起,就得准备适合它们的水族箱。

2过滤系统大型鱼都有挖掘底砂的习性,因而最好舍弃底部式过滤器而装置沉水式过滤器,若为小型鱼则采取底部式过滤器即可,但别忘了时常清洗底砂,以保持水质清洁,恐龙鱼是强壮的鱼类,可是一旦水中硝酸盐浓度增加,它的抵抗力就会减弱,所以如果使用底部式过滤器,一定要持续的进行部分换水的工作

3水质恐龙鱼的适应力颇佳,但换水或搬动鱼群时所产生的急剧性水质变化,会影响到它们的食欲,因此,部分换水时,一定要加入中性的新水才行。

4水温适合成鱼的水温是20-25摄氏度,但恐龙鱼的适应力极强,即使水温慢慢降低至20亦无妨,而幼鱼时期,水温在25-26,或稍高温较佳。

5水族箱的布置饲养恐龙鱼的水族箱,可依饲养者的喜好自行布置,只需把握下列几个要点即可:(1)恐龙鱼除了摄食外,都在水底生活,因此沉木、岩石不要放置太多,预留些空间,让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2)小型鱼是日间性动物,但大型鱼属夜行性,所以在布置时,尽量避免妨碍它们的活动,而且它们会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水面不宜过高。选择会附着于岩石上生长水草,如水榕或蕨类,如果无法购得上述两种水草,则可至园艺电购买纸莎草充当一下。

6混合饲养基本上只要是与恐龙鱼同类、同种、同大小的即可混养。恐龙鱼类以外的鱼,如大型的慈鲷、鲶鱼等都可与恐龙鱼混合饲养,但要避免它们被恐龙鱼咬,尤其是日间性活动的鱼类,一旦被恐龙鱼弄得疲乏,很可能会被恐龙鱼咬上一口。与鲶鱼混养时,会把恐龙鱼吸附的种类要避免,同样的,与琵琶鼠混养时也要注意这点。另外,古代鱼中的肺鱼也不可以和恐龙鱼混养。恐龙鱼若能单独饲养,一定更能体会它的优点,不妨考虑。

7鱼饵恐龙鱼不太会挑食,几乎什么都吃。10公分以下的幼鱼,可喂食红虫、蚯蚓、微生物等,等习惯后,再喂食虾、颗粒状食物,或合于嘴巴大小的鱼肉、鱼板、鱼肠及鱼肝等;长成成鱼后,可喂食金鱼、鲫鱼或鱼片。但是要让它们在嗜食生饵外,也能习惯人工饲料也好。恐龙鱼是个大老饕,食量非常大,一旦喂食的鱼饵不够它们吃时,就会加害其他的鱼,所以在混合饲养时,最好分散喂食。

8繁殖古代鱼的热带鱼中,恐龙是所有家庭式水族饲养里,最容易繁殖的品种,而且经过这么多年,还能够一直繁殖生存,的确是颇具价值的鱼类。繁殖用水族箱比饲养用水族箱小,建议选择小型鱼来繁殖,约使用90公分的水族箱即可。一般幼鱼在出生2-3年后即可成成鱼。

雌、雄鱼分辨方法如下。(1)虽然年龄一样,但雌鱼体型向来比雄鱼大些。(2)雌鱼的尾鳍较大,雄鱼的尾鳍前端较尖,且雄鱼的尾鳍常会有扩大的动作出现。(3)成熟的雌鱼腹部较雄鱼膨胀。(4)雄鱼的体表较粗糙。在混养水族箱内,一旦发情的雄鱼追逐雌鱼时,就需将这对鱼移至繁殖用水族箱,水族箱内放置沉水式过滤器,并准备水质佳的水或新水。值得注意的是亲鱼会吞食鱼卵,最好种些生长茂盛的水草,水温也要比平常稍高些。通常,亲鱼移至繁殖用的水族箱内一周至两周后,即可产下数百个鱼卵,用吸水管将鱼卵移至小水族箱,而这个小水族箱内要放些亚甲基蓝,并加以充氧,3天后即可孵化成幼鱼,状似蝌蚪,约一周后会自行吸收卵黄囊的营养,此时,可以利用吸水管将食物,如丰年虾,撒至幼鱼嘴边。随着成长阶段,再给予微生物、线虫、红虫等大型生饵。由于幼鱼会争食,最好一个小容器内只放一尾鱼。

其他注意事项刚进口的恐龙鱼常常会有寄生虫附着在鱼体表面,这是恐龙鱼类中,常见的线状吸虫。恐龙一旦得到此种病,就会将身体摩擦着沙砾或岩石,甚至会分泌粘液,虽然吸虫不至于危害生命,但吸虫会一直繁殖它们的幼虫。若确定鱼儿已经得病了,可用250ppm的福尔马林(1比250)进行30分钟的药浴,重复进行几次;或者30ppm的福尔马林浸泡一整天;或者用0.1ppm的福尔马林在饲养水族箱内周期地使用。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仔细的观察鱼类的行动。

泥鳅养殖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泥鳅体内还含有丰富的核苷,,能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同时泥鳅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泥鳅的味道也很鲜美,所以很多养殖户都开始养殖泥鳅,那么泥鳅怎么养殖呢?接下来就由第一农经小编来说说泥鳅的养殖技术。

鳅池条件

泥鳅以单养为好,应选择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面积约100平方米为宜。深度80厘米。池壁泥土应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或用厚质塑料薄膜围造。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逃。池沿要设泻水口。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因此鳅池的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千万不要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应有面积为4平方米、深为50厘米的土坑作为鱼溜(在排水口下设1个,池内均匀排布3~4个),以利泥鳅在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放厚约15厘米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池水深度春秋为30厘米,夏季为40厘米。

培育肥泥肥水

放鳅前20~30天,每100平方米用石灰3公斤消毒后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施干质鸡粪30公斤,均匀撒在池内,或用大量猪、牛、羊粪肥集中堆放在鱼池内,让其发酵腐化。以后视水质肥瘦适当施肥。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水层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放养规格

选用3厘米以上的泥鳅作种苗,每100平方米放养15~30公斤。如以小泥鳅作种苗,以每100平方米放养25~35公斤为宜。如有流水条件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

投喂饲料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平时应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精饲料。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20℃以下,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动物性食料可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及屠宰场下脚料等。每天投喂一般为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2%~15%。投喂时间可在下午一次投入,也可分早晚2次投喂,以次日晨不见剩食或略见剩食为度。夏末初秋,应注意高蛋白饲料的配比,促使泥鳅快长速肥。

日常管理

勤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勤检查堤坝,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鳅;经常使用有机肥,保持活爽的肥水;防止鸭、黄鳝、蛇等进入池内伤害泥鳅;夏季在鱼池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过冬。

以上就是养殖泥鳅常见的养殖技术了,如果在养殖的时候能够按照科学的方式养殖的话就一定更能够更好的养殖泥鳅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泥鳅养殖 泥鳅生态养生技术


原始的泥鳅就输生长在田里的,如今养殖业大规模的兴起,所以恩多养殖户都在养殖泥鳅,实际上,在现代的养殖技术当中,养殖泥鳅还是可以回归稻田中养殖的,那么这种生态养殖的泥鳅应该要怎么养殖呢?

1.精整田块

养鳅田块要水源充足。放鳅之前,要将田埂筑好夯实,加宽田埂,田块四周插上木板或塑料板(入泥30cm)以防逃。养殖田沿田埂开一条围沟,在田中心开纵横厢沟,围沟与厢沟相通,沟宽50cm、深25~30cm,使养殖田块分成4小块,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拦挡,防鳅逃逸。

2.施足基肥

泥鳅在水田中主要捕食水蚤、丝蚯蚓、摇蚊幼虫等。因此在水田中施肥,促使饵料生物的生长,较之人工投饵更为经济有效,但施肥要适度。施肥方法:先将田水放干,让太阳晒3~4天,再按每亩撒米糠130kg。次日,每亩施发酵畜肥200~300kg,再在阳光下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让土壤吸收,然后蓄水。

3.苗种放养

水田插秧后及时放养鳅种。选用3cm左右的泥鳅,一般每亩放鳅种2~2.5万尾。如有流水条件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养一点。

4.强化投喂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及屠宰下脚料等,和植物性饲料,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要定时、定量、定位投喂。泥鳅食欲与水温有关。20℃以下,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放了泥鳅的水田,放种后第1个月应投喂蚕蛹和炒米糠各半的混合饵料。投饵时间在每天下午1次投入,也可分早晚2次投喂,以次日早晨不见剩食或略有剩食为度,每次投饵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5%,水温高时,可增至85~100%。放养一个月后,每隔15天追施发酵的有机肥,猪、牛、羊粪等,每次追施量为15kg/100亩。同时投喂蚕蛹、米糠、豆饼、菜籽饼、动物下脚料等饵料,后期最好在集鱼坑或溜内施肥投饵,这样有利于集中起捕。

5.日常管理

要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排水口防逃设施,发现漏洞及时修补,以免泥鳅逃逸。水田养殖水位应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并兼顾泥鳅的生活习性,从农作物插秧栽植到分蘖发棵,要浅灌水,以促进农作物生根分蘖发棵,生长期应适当加深水位(保持10~15cm),这样既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又适应泥鳅生长。露田期间围沟和厢沟中水深约15cm。泥鳅生长旺季要经常更换新水,及时捞除残食剩渣,以免污染水质。同时还要捕捉敌害,如老鼠、水蛇等,严禁鸭子进入水田。

6.疾病预防

生态养鳅要保持水质肥而不腐,活而不淡。鳅种放养前,须经过检疫或采用鳅种消毒等预防措施,这样泥鳅较少发病。如要施农药,则要首先把泥鳅诱至沟内安全水域,其次加深水位分批施药,并尽量减轻施药浓度,喷药后要及时换水,绝对禁止采用呋喃丹、五氯酚钠、毒杀酚等剧毒农药。由于泥鳅的病害治疗较为困难,应采取以防为主的原则,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10kg进行泼洒,可起着施肥增钙、消毒防病作用。

生态养殖泥鳅的有很多,既可实现泥鳅的养殖,还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如果能够加上科学的方法养殖的话,那么生态养殖泥鳅的系哦啊亿一定不会差的。

泥鳅无土养殖技术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鱼类品种,目前在我国分布的范围也是很广泛的。泥鳅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口感都是非常好的,很受人们的喜欢。现在很多人都想通过养殖它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不过在养殖之前,需要对它的各种养殖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泥鳅无土养殖技术

1、饵料选择: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水中的小型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其喜欢吃的食物。人工养殖可直接投喂水生昆虫、黄粉虫、蚯蚓、蛆虫、河蚌、螺蛳、鱼粉、野杂鱼肉及畜禽下脚料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2、饵料投喂:泥鳅投饵要坚持四定原则,阴雨、闷热天气适当减少投饵量,每天要坚持巡田一周,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例如田埂有漏洞、漏水、死鱼等都应快速处理,并保持池水嫩绿色。每隔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液消毒一次。藕田的施肥以多基肥为准,少用化肥,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的产品,而且对泥鳅无害。定期换水,每次换换水20~30%即可。

3、水质调控: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以20~30厘米为宜。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每次亩施有机肥20千克,增加池塘中的桡租类、枝角类等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透明度小于20厘米,应停止或减少追肥。高温季节经常注入新水,更换部分老水,定期开启增氧机。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1、施肥。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浮游生物不断,必须及时、少量、均匀地追施有机肥。每隔10-15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用肥150公斤。另外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亩施1.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5公斤碳酸氢氨,以保持水体呈黄绿色。

2、投饵。由于田中泥鳅的密度较高,应投喂人工饲料,如豆饼、蚕蛹粉、蝇蛆、蚯蚓、螺、蚌、屠宰场下脚料、米糠、豆渣、菜籽饼、麸皮等,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7-8月是泥鳅生长的旺季,要求蚕蛹粉达15%、肉骨粉10%、豆饼25%的配比,日投饵2次,投饵率为10%。9-10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米糠等为主,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2%-4%。早春和秋末2%左右。具体根据泥鳅取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饵后,1-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

3、水位控制。水位控制极为重要。田面以上实际水位一般控制在5厘米以上。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度应适当加深水位。

泥鳅的放养模式

1、放养准备:在放养鳅苗前20天对池塘进行清整、改造、消毒。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用铁丝网防逃。在排水口处开挖一个面积约占全池面积的1/3~1/5,深30~50厘米的鱼溜,在池底铺一层腐质较多粘土。放养前7天用生石灰清塘,每亩池塘水深10厘米用生石灰75千克化成浆全池泼洒。清塘5天后注水25厘米,每亩施有机肥150~250千克,用于培肥水质。

2、苗种放养:泥鳅苗种选用人工培育苗或野生苗,但都要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动敏捷,一次放足。放苗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份,平均水温15℃以上,每亩放养规格为80尾/千克的苗种1100千克,最好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苗种放养前用8~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进行浸洗消毒,浸洗消毒时间为20~30分钟。

泥鳅常见的疾病及防治

1、水霉病:病菌是通过伤口侵入后发病的,故在捕捞和运鳅时要慎重操作,尽量不要使鳅体损伤。

防治:鳅苗种及卵子可采用浓度为4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15分钟,成鳅和亲鳅患病,可采用医用碘酒或1%浓度的高锰酸钾涂擦伤口,有一定效果。

2、赤鳍病:主要是由池水恶化、营养不当及鱼体受伤引起。

防治:可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或0.3毫克/公斤的强氯精全田泼洒,24小时重复1次即可,以后每隔半月泼洒一次可进行预防。

泥鳅无土养殖的技巧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做好水质的调控。稻田养殖的时候需要提前做好施肥的工作,然后控制好水位。喂食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般以蚯蚓、昆虫等食物来喂养,喂养的次数也需要把握好。

蛤蚧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蛤蚧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必须知道的吗?

【专家解答】

饲养器皿:

这要根据你所要饲养的蜥蜴的体形大小来决定。饲养小型蜥蜴,准备80*50大小的饲养箱即可,而大型的比如绿鬣蜥,长鬣蜥等品种,你至少要准备一个足够它们活动的空间。通常人们使用的器皿以玻璃缸居多,我的建议是定做一个木质的宠物箱为最理想的选择。无论是结实程度、透气性以及搬运的方便性,均以木质为理想。

饲养用具:

水盆、食盒、攀爬物是必不可少的。方便的话再放置一个供蜥蜴躲藏、休息的窝,就再好不过了。灯具也是不能缺少的,绝大多数蜥蜴需要较多的阳光照射以便辅助自身吸收钙质和消化食物。所以如果你不能满足自然光照的话就必须购置UVB、UVA灯具来补充光源。对于需要加温的品种,你还要加置增温和控温器材。现在较为常用的加温工具主要有加温灯泡,加热垫(毯),加热石等等。其中带有温度控制器的当然是首选。如果你还能拥有一个湿度控制装置的话那将是锦上添花的举措。 饲养喂食: 蛤蚧专吃活的动物,食物几乎全部是昆虫,昆虫中除大型而体硬的及体小如浮尘子、飞虱等外,其他蛤蚧都能吃。在饲养条件下,蛤蚧一次可吃7.6g重,6cm长的炸蜢。食物的消化由吃入至排出约需12小时以上。蛤蚧在缺食的情况下能耐饿较长时间而不死,耐饥长达二百多天。

【小编点评】《蛤蚧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投资蛤蚧养殖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当前国内大壁虎的数量已急剧减少,几近枯竭。常成对出售,用量甚大。活体还被加工为各种中成药,如蛤蚧酒、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定喘丸等销售国内外。因此,每年仅广西一地收购量即达数十万对之多,由于大量捕捉,产量剧减,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刺激群众捕猎,以至陷于枯竭状况。

鹌鹑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鹌鹑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能量的需要鹌鹑在整个生命活动中,每天需从体表散发的热量约为62.7666.94千焦。新陈代谢和采食、运动等需要消耗能量;生长和产蛋需要消耗能量。所有这些能量都来源于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部分蛋白质。但饲料中所含能量并不能全部被利用,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一部分随体表散失。因而能量需不断地得到补充。

蛋白质的需要鹌鹑蛋中含蛋白质12.3%,肉中含蛋白质22.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基础,是生长、繁殖和组织更新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组成抗体的主要成分。

产蛋鹌鹑每天需要蛋白质5克左右,或日粮中需含蛋白质24%左右,生长鹌鹑的饲料应含蛋白质20%24%,肉用鹌鹑的饲料应含蛋白质24%25%。

无机盐的需要无机盐在动物机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骨骼、组织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无机盐,同时它能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据分析,鹌鹑体内含有18种元素,其中常量元素(体内含量大于0.01%)有钙、磷、钾、钠、氯、硫、镁;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小于0.01%)有铁、铜、锌、锰、碘、钴、硒、氟、铬、钼、硅。

维生素的需要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机体生长、生产、繁殖及健康所必需的。在鹌鹑体内脂溶性维生素一般不缺少,水溶性维生素体内很少贮存,必须在日粮中供给。

水的需要鹌鹑整个机体含水量为70%以上,又是蛋、体液、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鹌鹑的消化吸收、排泄、调节体温、呼吸等均离不开水。如果缺水,新陈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水分丧失10%就会引起死亡,因而饮水必须保证。冬季应饮温水,以防鹌鹑肠胃受寒。

【小编点评】《鹌鹑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饲养鹌鹑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众所周知,鹌鹑体温高、呼吸心跳快,生长迅速,性早熟,产蛋多,因而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需求高,但由于身体小,消化道不长,消化能力不及其他禽类,因而在饲养过程还必须注意把好饲养关。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泥鳅鱼养殖技术大全》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养牛技术大全”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55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