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啄肛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饲养鸡的都知道,鸡啄肛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一旦发生,鸡的死亡率就会上升,那么鸡啄肛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是什么呢?

一、鸡啄肛的原因

1、鸡的性成熟早晚与啄肛有关,性成熟过早导致出产双黄蛋较多,池殖腔翻出状态维持时间较长,使鸡啄食机会增加;

2、鸡群过密、过散都易产生啄肛,鸡群过密容易让鸡烦躁不安,易产生啄肛现象。鸡群比较分散,活动范围大,容易让鸡互相发现肛门并啄食;

3、光照强度也有影响,晴天的上午9点至下午1点,啄肛几率较高;

4、湿度太大,通风不良,也会导致鸡受惊易恐,从而引起啄肛;

5、鸡开始产蛋后,如果不能保证其生长发育和生产需要的营养,也会导致鸡啄肛。

二、鸡啄肛的防治方法:

限制饲养鸡的体重,使养殖的所有鸡保持同样的体重,同时控制鸡的性成熟;

采用30cm深的浅鸡笼也可降低啄肛的发生率;

在合适的时期(第四周和第十八周)给鸡断喙,也可有效抑制鸡啄肛的现象。

小编推荐

养殖白羽肉鸡患鸡新城疫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鸡新城疫又叫亚洲鸡瘟。鸡新城疫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鸡新城疫的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主要侵袭鸡和火鸡,其他禽类也可感染。

1.病原本病的病原是新城疫病毒,是一种副黏液病毒。它对热抵抗力比较强,通常100℃1分钟、50℃56分钟、37℃数小时至几天,仍具有感染性、免疫原性和对红血球的凝集性。对酸碱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210范围内均有感染性。同时还耐低温,温度越低,生存的时间越长。对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弱,感染尿囊液的病毒,遇到2%福尔马林或3%来苏儿,可在几分钟内丧失感染性。

2.流行特点鸡、火鸡,鹌鹑、野鸡等禽类对本病都有易感性,其中以鸡最为敏感,其次是野鸡,来航鸡比本地鸡敏感,老鸡敏感性低。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死鸡以及带毒鸡。某些鸟类可传播此病。病鸡从口鼻分泌物和粪便排出病毒。疫病流行过后的带毒鸡,呈慢性经过,是造成鸡新城疫流行的原因之一,新城疫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鸡蛋也可带毒。野禽、外寄生虫、人畜均可机械地传播病原。病鸡的分泌物及排泄物、血、肉、内脏、鸡毛和消化道内容物等,是主要的传染源。

3.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5天。根据病毒毒力的强弱和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或慢性三种类型。

(1)最急性型病鸡常常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2)急性型病鸡体温升高到4312,采食减少或根本不吃。精神不好,离群呆立,缩颈闭眼、鸡冠、肉髯呈紫红色或紫黑色。呼吸困难,伸脖张口,甩头,发出咕咕声或咯咯声,有时打喷嚏。倒提鸡时从口内流出大量淡白色液体。嗦囊内充满液体或气体,拉稀,有时带血。蛋鸡产蛋减少或停止。病鸡一般在l一2天或35天内死亡。

(3)亚急性或慢性多由急性转来,病鸡初期症状同急性型,表现为明显的呼吸症状,病程稍长的则出现神经症状,跛行,一肢或两肢瘫痪。两翅下垂,转圈,后退,头后仰或向一侧扭曲。病程10天左右,少数病鸡可自愈。成年鸡发病,除较轻的一般症状外,主要表现为产蛋急剧下降,软蛋较平时明显增多,或有拉稀症状。

4.病理变化嗉囊中充满带气泡的酸性液体;腺胃黏膜水肿,乳头顶端或乳头之间出血,有的在肌胃角膜层下有出血斑点;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小肠黏膜有枣核样纤维素性坏死灶;直肠黏膜出血。

5.防治措施通过卫生管理和疫苗接种综合措施来预防新城疫的发生。卫生管理主要是控制病原体侵入鸡群。外来人员不得进入鸡场,并防止飞鸟和野生动物的侵人。严格市场检疫,禁止出售病死鸡。鸡场一旦发生新城疫时,要求严格的封锁、隔离、消毒、扑杀病鸡和紧急预防接种等综合措施迅速扑灭疫情。根据抗体监测的结果来指导免疫,是防止鸡新城疫最有效的手段。有条件的鸡场,最好能根据对鸡群抗体监测的结果,确定鸡群免疫的最佳时间。目前我国生产的鸡新城疫疫苗有工,Ⅱ、Ⅲ、Ⅳ等4个品系。工系疫苗(又称为印度系)为中等毒力疫苗,其他三种疫苗为弱毒疫苗。在弱毒疫苗中,Ⅳ系(Lasota)疫苗毒力较强,Ⅱ系次之,脚系最弱。弱毒疫苗适用于雏鸡及成鸡,一般接种后不会引起严重反应。工系疫苗只供两个月以上的鸡使用,接种后有时个别鸡发生明显反应,然而免疫后产生抗体快,免疫力强,适合疫病严重流行地区使用。

不过为安全起见,在使用工系苗之前,要用弱毒苗进行基础免疫。油乳剂灭活苗产生抗体慢,但产生的抗体高而整齐,持续时间长,与弱毒苗联合使用对于一些被新城疫病毒严重污染的鸡场,可以起到明显效果一般在10日龄前用弱毒苗通过滴鼻、点眼或大雾滴气雾免疫,10日龄用半个剂量油乳剂灭活苗注射免疫。以后,每隔1520天进行一次抗体监测,当鸡群中有20%的鸡抗体滴度在4Lg2以下,就用弱毒苗进行气雾免疫。在1820周龄时,对白羽肉鸡注射一次油乳剂灭活苗。以后应坚持每月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当鸡群中有20%的鸡抗体滴度在8Lg2以下时,用Ⅳ系苗气雾免疫,或用Ⅳ系苗气雾免疫同时注射油乳剂灭活苗,使鸡群的抗体水平始终保持在8Lg2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使鸡群的产蛋水平保持稳定。一旦发生疫情,可及时注射鸡新城疫高免蛋黄抗体,或用4倍剂量Ⅳ系苗紧急注射。

养殖肉鸡啄毛的原因


农户养殖肉鸡时,常会发现有啄毛现象,原因有以下几种:

1、感染寄生虫。如果养鸡,垫料比较潮湿,甚至肉眼就能见到垫料中的各种寄生虫。鸡群易感染寄生虫虱子,势必造成叮痒和啄毛。

2、料桶和饮水器不够。有一养鸡户饲养1500只25日龄以上的肉鸡,鸡舍内仅有11只料桶和8只饮水器;鸡只采食拥挤和饮水不及时,也易造成啄毛。

3、饲养密度大。有一养鸡户,地面平养30日龄左右的肉鸡1400多羽,仅占用鸡舍面积7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超过20只鸡;密度过大,鸡只活动受到限制,空气污浊,温度增加,致使40%的鸡出现啄毛。

4、饲料营养失衡。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许多养鸡户为了节省饲养成本,在全价饲料中加入玉米后养鸡,而且掺进的比例又不小,甚至超过50%。这样一来,日粮就失去了全价性,家禽必需有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配比就不再合理了,因为这个原因引起啄毛的养鸡户约占80%以上。

蛋鸡拉稀的原因及防治


蛋鸡,指饲养起来专门生蛋以供应蛋只的鸡。鸡蛋是饲养蛋鸡的主要收入来源。跟肉用鸡不同,人们饲养蛋鸡的主要课题是提高鸡蛋质量和保持或提高产蛋量,而并非提高鸡肉品质。蛋鸡拉稀对蛋鸡养殖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影响,那么蛋鸡拉稀的原因及怎么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拉稀是机(鸡)体消化机能改变表现的临床症状,当机(鸡)体肠粘膜炎症,粗劣的饲料,尤以难消化的粗纤维、发酵腐败的产物、细菌及其毒素、组织胺、5羟色胺等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引起肠粘膜的分泌机能加强,肠液大量分泌,肠腔内水分及粘液增多,形成稀薄或水样的肠内容物,同时,由于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肠的蠕动加强。肠内容物在肠内通过加快,停留时间过短,不能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发生拉稀。拉稀在某些情况下能排出消化道内的有害物质,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但长时间拉稀,造成水及电解质大量丧失,可引起机体脱水和酸中毒。拉稀的原因和机理是复杂的,多方面的,随原因机理、病程长短不同,其症状、病变及诊治措施也不一样。只有正确诊断,科学合理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蛋鸡拉稀,除疾病因素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且拉稀的症状和程度也不尽相同。

一是生理因素鸡的泌尿系统由肾脏和输尿管构成,且与直肠直接相通,开口于泄殖腔,鸡体内的多余水分与粪便一起排出,所以蛋鸡粪便与其他家禽粪便相比较稀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气候原因外界温度高时,饮水降温是蛋鸡维持体温恒定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生理因素,饮水经血液循环后大部分只能从泄殖腔排出,这样就造成了粪便稀薄。

三是饲料因素有的养鸡户为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强鸡的食欲和补充体内盐分,常在蛋鸡的日粮中提高盐分的含量,加上有时饲料本身的含盐量较高,鸡采食后饮水量猛增都会导致其粪便稀薄。另外,饲料中磷酸氢钙和石粉中镁的含量偏高也会导致其粪便稀薄,这种情况在蛋鸡换料前很少发生,大多都发生在换料以后。

防治办法是:

1.口服补液盐。将口服补液盐按说明配成溶液,任鸡饮用。这对于补充鸡体内因拉稀流失的水分,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降低死亡率等均为有效。

2.饲料中加入适量炭末。如木炭末,馒头焦炭,可以有效地缓解拉稀症状。添加量占日粮百分之二到三为宜。

3.喂给适量大蒜。

4.选用适当抗菌药物。以上措施,对于不明原因的蛋鸡拉稀和投喂抗菌药物效果不明显的拉稀症状,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养殖画眉啄毛症的防治


所谓画眉啄毛症,是指少数画眉鸟在平时饲养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鸟将自己的部分尾羽或翅羽、背羽等一匹一匹的咬掉(有的称为自咬病),致使尾羽有时被扯得光秃稀少,翻卷不齐,很不美观。但经观察,犯此种毛病的画眉鸟,身体各个部位都很正常,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疾病,而且大多不影响鸟的鸣斗。根据一些行家的分析,造成这种不良的现象,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可能是鸟长期没有洗澡而造成羽毛和身体各部已被鸟的粪便污染而使鸟体发痒很不舒服而啄毛,或者是画眉鸟的身体上已有螨虫、鸟虱等寄生虫的感染而引起啄毛。(2)可能是在鸟的饲料中缺少某种元素,如钙、磷、钾、氨基酸、食盐和维生素等。此外,有的画眉鸟在笼中常发生断尾现象(有的称为脆尾雀),这种情况主要是画眉鸟在笼中生活时喜爱跳跃而发生尾羽与鸟笼和器具等物碰撞所造成的折断现象。画眉啄毛症的防治方法是一是多让画眉气洗澡,把鸟身上的粪便污物彻底清除;二是用杀虫药剂将鸟身上的寄生虫进行杀灭,彻底打扫鸟笼器件,进行消毒处理和暴晒。此外,在配制鸟饲料时,要按科学比例调配,营养要全面,特别是微量元素不可缺少。

养殖白羽肉鸡传染性喉气管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咯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和糜烂,发病早期,患部细胞可形成核内包涵体。本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危害养鸡业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地区已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

1.病原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渗出物中。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加热55C存活1015分钟,37C存活2224小时,水煮沸后立即死亡。用3%来苏尔或1%苛性钠消毒液消毒,1分钟可以杀死。

2.流行特点在自然条件下,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主要侵害鸡,而且各种年龄及品种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症状最有特征。病鸡及康复后的带毒鸣是主要传染来源,一般经呼吸道及眼内传染。被呼吸器官及鼻腔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及用具,可成为传染媒介。人及野生动物的活动,也可机械地传播。种蛋也可能传播。有少部分的康复鸡,带毒时间可长达两年。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好、缺乏维生素和寄生虫感染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病一旦传人鸡群,则迅速传开,感染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因饲养条件和鸡群状况不同而异,低的5%左右,高的可达50%一70%。

3.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612天,人工气管接种24天。病白羽肉鸡初期有鼻液,呈半透明状,眼流泪,伴有结膜炎,其后表现为特征性的呼吸道症状,即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咳嗽,有喘鸣音。病鸡蹲伏地面或栖架上。每次吸气时头和颈向前、向上、张口,呈尽力吸气的姿势,有喘呜叫声。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可咯出带血的黏液。若分泌物不能咯出而堵住气管时,可窒息死亡。病鸡食欲减少或消失,迅速消瘦,鸡冠发紫,有时还排出绿色稀粪,最后多因衰竭死亡。产蛋鸡的产蛋量迅速减少或停止,康复后l一2个月才能恢复。病程510天或更长,不死者多经810天恢复,有的可成为带毒鸡。

4.病理变化主要病变在气管和喉部。病初黏膜充血、肿胀,有黏液。进而黏液发生变性、出血和坏死,管腔变窄。病程23天后,有黄白色纤维性干酪样伪膜。由于剧烈地咳嗽和痉挛性呼吸,咯出的分泌物中混有血凝块以及脱落的上皮组织。严重时炎症也可波及到支气管、肺和气囊等部位,甚至上行至眶下窦。

5.诊断本病常突然发生,传播快,成年鸡发生最多。发病率高,死亡率因条件不同差别较大。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张口呼吸,喘气有罗音,咳嗽时可咯出带血的黏液。气管呈现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病变。症状不典型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

6.防治措施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发病时,可对症治疗,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要进行消毒。病愈鸡不可与易感鸡混群饲养。在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流行地区,可通过点眼、滴鼻接种弱毒疫苗免疫鸡群。第一次免疫时间为4周龄左右,6周后进行第二次免疫。

养殖肉鸭啄羽如何防治


肉鸭啄羽是指肉鸭在饲养过程中,群体中一只或多只鸭自啄或啄击其他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啄击部位多为背部及翅尖,常造成羽毛稀疏残缺,毛囊出血,甚至皮肤撕裂,羽毛被连根啄出后常被吃掉。啄羽行为的发生,使鸭群变得骚动、食欲减退,严重影响了鸭的正常生长。

一、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减少饲养密度,改善通风与光照强度。笼养时笼具高度应为100~120厘米,以便打扫。满足肉鸭不同日龄鸭所要求的温度,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通风良好,光线不太强,保持鸭舍清洁、干燥。

二、初生雏鸭及时断喙。初生雏鸭8~10日龄断缘,即可彻底避免啄癖的发生。

三、科学配制全价饲料。要投喂高品质的全价配合饲料,以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并定时饲喂。对因蛋白质、钙、磷不足导致的啄羽,可添加5%的豆饼或3%的鱼粉、2%~4%骨粉或贝壳粉。对因缺盐引起的啄羽,可在饲料中添加1%~2%的食盐,连喂2~3天。对因缺硫引起的啄羽,可补硫酸锌或硫酸钙,每只每天1~4克。适当添加青绿饲料或增喂啄羽灵、羽毛粉都能防止啄羽。也可以饲喂一些青菜或青草,提高胃肠道内粗纤维的含量,防止鸭因缺少饱腹感而引起啄羽。

四、夏季对鸭舍要定期杀灭蚊蝇,但应注意用药浓度及使用方法,以免鸭中毒;在饮水或饲料中适当加喂维生素B12或复合维生素B,可预防脱羽症诱发的啄癖。

五、及时治疗。对有啄癖的肉鸭及时隔离,避免啄击行为进一步扩散;对有损伤的肉鸭,可在损伤部位涂青霉素粉,或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患部。让鸭适当运动,并在其饲料中加入适量的0.2%~0.3%的天然石膏粉,每只鸭每天喂1~4克,也会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池塘倒藻原因及处理方法


内容提要: 水产养殖的朋友常常会遇到池塘倒藻现象,这一现象往往会让很多的养殖户朋友损失惨重,尤其是在高温及时,降雨较多,极易引起水体分层和盐度

水产养殖的朋友常常会遇到池塘倒藻现象,这一现象往往会让很多的养殖户朋友损失惨重,尤其是在高温及时,降雨较多,极易引起水体分层和盐度骤变等,从而引发藻类大量死亡,引起养殖的水产大量死亡。那么池塘倒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该怎么处理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一、池塘倒藻危害

池塘发生倒藻是,水面上漂浮一次死藻,一般称黄色漂浮物,也会部分在池塘下风口形成一层油膜,往往会导致水体粘稠度增大、泡沫多,有些泡沫呈比较脏的土黄色。当藻类大量死亡后,二氧化碳无法被吸收,在水中溶解后生成碳酸造成池塘PH过低,而死亡的藻类被分解后还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加剧池塘缺氧,后面还会产生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等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养殖虾蟹急性中毒死亡。二、池塘倒藻原因

1、气候骤变

天气骤变会使得水质有所改变,池塘中养殖的水产会产生应激反应,尤其是在连续暴雨后,池塘的水温和pH值变化都会导致藻类大量死亡。

2、缺氧

池塘水体缺氧会造成所有的生物急性死亡,这其中不仅仅是藻类,养殖的水产品也会在短时间内死亡,这种情况大多大蒜在夏季闷热天气中。

3、用药不当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消毒杀菌类、杀虫剂、重金属盐类产品,这些都会影响到藻类的生长繁殖,从而造成倒藻。

4、大量换水

池塘大量换水,造成水体应激,尤其是在水质较差的情况下,倒藻发生可能性较大。三、处理方法

如果出现倒藻现象时,有增氧机的情况下要及时打开池塘增氧设备,进行紧急增氧,然后进行大量换水,一般白天向外排水,傍晚向内加水。施用超浓有机酸、纳维素,进行解毒抗应激,使用过硫酸氢钾改底化,改良底部环境。池塘处于低氧环境,厌氧细菌繁殖数量增多,应适当做一次消毒工作,可使用碘制剂或蛭弧菌。在饲料中加入纳维素、甘力健等营养品,能祛除水产品体内的有毒物质,调理肠胃。

以上是池塘倒藻原因及处理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鱼塘倒藻原因及防止方法


在养鱼过程中时,春季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这时温度逐渐回升,加上连续的阴雨天气,极易发生水体倒藻现象,这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鱼塘倒藻是什么原因呢?如何防止呢?一起来看看吧。

1、倒藻原因

倒藻的原因比较多,一是气温突变,连续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会到导致水体分层,盐度骤变,水体溶氧较低,从而导致大量的藻类死亡;二是人为管理难度,施肥时间把握不当,池塘换水和加上时间以及水量不足,或者消毒时间和方法不当,都会导致藻类死亡;三是营养元素缺乏是,导致藻类的繁殖速度下降,水体逐渐老化,新生藻类跟不上,机会造成大量藻类死亡。

2、倒藻危害

大量的藻类死亡,会使得水体的溶氧度降低,而且藻类的死亡还会加快水体含氧的消化,从而导致鱼类缺氧窒息。藻类充足是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死亡后不仅不仅不能吸收,而且还会分解释放大量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会导致鱼群中毒而亡。倒藻发生后水体的各种指标会发生变化,pH值降低,水体死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水色变红火变清,水体浑浊。

3、预防措施

要加强日常巡查,随着观察水体变化以及水质的各种指标。对于天气预报要时刻观察,谨防连续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当水体透明度变差,开始浑浊时,这时出现倒藻的前奏,这时可以加注新水,或者使用净水药剂调节,配合改底剂进行地质改良,避免倒藻。可以多开增氧机,当出现水层分离和溶氧不足时,可以提供充足的供氧。

4、处理方法

发生倒藻后,不仅要注意解毒调水,还要关注地质的改良,首先用解毒药剂全池泼洒进行抗应激出栏,同时为了避免水体缺氧,多开增氧机,配合氧多等化学增氧剂,避免鱼群缺氧。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技术加注干净新生,并重新培育藻类。

以上是鱼塘倒藻原因及防止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冬季鱼塘泛底原因及防治措施


内容提要: 在立冬过后,我们明显的感觉到气温逐渐转凉,这时也是冷空气频发的季节,而对于水产养殖的朋友而言,这时也是极为头疼的一个时期,如果防寒

在立冬过后,我们明显的感觉到气温逐渐转凉,这时也是冷空气频发的季节,而对于水产养殖的朋友而言,这时也是极为头疼的一个时期,如果防寒工作做得不到位,极有可能会出现泛底情况,造成大面积鱼虾死亡。那么该怎么预防鱼塘泛底呢?一起来看看吧。1、泛底产生原因

一是池塘底部淤泥太多,因为池塘里的鱼虾密度过高,产生了大量的粪便,或者投喂量过多,造成饲料大量沉积于池地,粪便和饲料长时间的堆积,最后池地会产生大量的淤泥。二就是冷空气影响,造成上下层水体的温度差异过大,引起水体强对流,从而吧淤泥搅动起来,这就是泛底。另外有机物和水体中的物质会产生反应而形成有毒物质,危害到鱼虾的健康。2、预防措施

泛底造成的危害就是鱼虾窒息而亡,所以养殖户需要在投喂上下点功夫,在冷空气侵袭的时间段内要适当减少投喂量,不要鱼虾吃的过饱,避免在吃食和消化的过程中消耗过多的氧气。这样就算出现泛底的现象,那么也有足够的氧气供鱼虾生存,有足够的时间供养殖户处理。同时要注意天气预报,提前做好池地改造,可以使用底质改良剂,不仅能吸附和降解一些有害物质,还能促进淤泥里有机肥的分解。3、应对措施

即使在做好了全面的预防工作,但是遇极端天气的时,还是有可能出现泛底现象,而在发生泛底情况时,养殖户第一时间要增加水体内氧气含量,让鱼虾缓过来,再进行解毒。需要注意的时,这个过程的动静不要过大,以免造成应激反应。

以上是冬季鱼塘泛底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雏鹅互相啄毛怎么办 雏鹅啄背毛解决方法


养鹅的朋友都知道鹅在生长到一定时期的时候会相互啄毛,弱小一点的鹅甚至会被同伴啄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鹅得了什么病呢?是不是鹅体内缺少什么呢?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预防和治理呢?是药物治疗好?还是食疗好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雏鹅互相啄毛怎么办

预防雏鹅啄毛要从1日龄开水和开料做起。

雏鹅啄背毛解决方法

1、雏鹅出壳后16-18小时就表现张嘴伸颈,啄食垫草或互相啄咬,此时要给予温水补水,而后便可开食。开食时宜用配合颗粒料,并加入适量切细的鲜嫩青绿饲料,撒在饲料盘中或雏鹅身上,引诱啄食。

2、第一周,每次饲喂时要少给勤添,一般白天喂6-8次,夜间加喂2-3次,配合精料每天每只20-40克,青料喂量为5克;第二周喂全价料每天每只50-70克,青料50克。其次是饲养密度不要过大,密度过大易发生啄癖和环境条件恶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鹅群生长期不断出现大小不均匀的个体等。一般雏鹅正常饲养密度每平方米第一周为25只,

3、第二周为20只。在正常饲养密度情况下,由于温度过低,湿度过大,易造成雏鹅打堆,也会出现啄癖。正常温度和相对湿度一周龄分别为28-30℃和65-70%。

4、第二周分别为25-28℃和65%。在饲养管理中,饲养者要经常检查鹅群,发现有啄癖和被啄伤的病鹅,要及时尽快地挑出,隔离饲养和治疗。检查日粮配方缺少什么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特别在青绿饲料缺少情况下,会出现维生素缺乏,引起鹅啄羽癖。

5、冬季可补充青料汁或复合维生素B,按每公斤料加2-5毫克。若一时弄不清啄羽原因,可在饲料中加入1-2%的石膏粉,同时改善饲料管理,消除各种不良因素或应激原的刺激,如疏散密度,防止拥挤;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注意通风;防止强光长时间照射;育雏期可适量加入青粗料,以增加雏鹅饱腹感。如将青绿料扎成小捆,挂在一定高度,分散雏鹅注意力,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

雏鹅的养殖方法

1、坚持室内温度在31-32度,湿度在60%之内,依照1m3养殖25-30只,不能超越30只,可以避免鹅在扎堆时窒息或死亡;

2、在孵化出注射小鹅瘟疫苗。初次饮水用5%的葡萄糖水(不超越二非常钟),饮水温度在15-20度,假如运用饮水器,则需将饮水器底部垫高,保证饮水器有5-6cm的高度;

3、为避免糊肛可以用水泡软的小米或碎玉米,100只鹅用0.5kg,可以撒在报纸或塑料布上诱为数亿中文用户免费提供海量、全面、及时的百科信息,并通过全新的维基平台不断改善用户对信息的创作、获取和共享方式。惑雏鹅啄食;

4、保证24小光阴照,不要随便挪动食槽和饮水器。保证雏鹅的休息和睡眠,不要频繁驱逐雏鹅。依据雏鹅形态及时调整室内温度及湿度。

怎样挑选雏鹅

1、了解雏鹅种蛋的来源,雏鹅最好是2~3年龄优良品种鹅所产,因为2~3年鹅正值壮龄,所产鹅的种质比较健壮。上年新鹅和过老的鹅质量就差-些。

2、看出壳时间,鹅蛋的孵化时间通常为31天。

3、观察雏鹅的绒毛、体态和活力,绒毛整洁,富有光泽,毛干后即能站立,体态匀称,躯干结实,眼睛明亮有神,性情活泼,反应灵敏的,多是强雏。

4、感触脐部、腹部,脐部愈合良好,干燥,其上覆盖绒毛,腹部不大而柔软,蛋黄吸收良好,抓到手里挣扎有力的是强雏。孵化发育不良者表现大肚腹、钉脐(脐部向外突起),并有血污,头部水肿,周身瘦弱、松软。

5、听其叫声,叫声宏亮而脆的,多是强雏。叫声嘶哑或鸣叫不休的,多是弱雏。

6、将雏鹅仰翻放置,如很快翻身站起者是强雏;软软地迟迟地不能翻身站起的是弱雏。

鹅出现互啄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管理失当和营养缺乏引起代谢功能紊乱及味觉异常。育雏期可适量加入青粗料,以增加雏鹅饱腹感。注意室内的温度,以及经常观察鹅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河蟹池水体浑浊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有哪些?


【养鱼100问】河蟹池水体浑浊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有哪些?

【专家解答】河蟹池水体浑浊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虫体过多

水体中枝角类、桡足类过多,使水体浑浊,水色呈乳白色。

解决方法:①利用虫体的趋弱光性,在夜晚用灯光在池塘一角照射,等大量虫体聚集在水体表面时,用抄网捞除。

②晴好天气的清晨在下风处虫体多的水面定点杀虫,中午开增氧机并对水体解毒,隔2-3小时后施用含有益藻种的生物肥。

注意:如果水底水蚯蚓过多,要先进行改底再杀虫、解毒、肥水。

二、天气剧变

连续晴天,突然降温降雨,使池水上下对流或池边泥水流入池中;或水位过浅,河蟹活动量增大引发的池水浑浊,水色呈泥浆水。

解决方法:晴天全池泼洒净水剂或生物絮凝剂。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尽量保持水体稳定。

三、水质老化

由于不合理地使用无机肥料或没有及时追肥,导致水体藻相不均衡且藻类老化死亡,水中悬浮物增多造成水体浑浊。

解决方法:先抽掉部分底层水,换入部分新鲜水,再进行改底,用微生物制剂和含藻源的生物肥肥水和调水,多开增氧机,保持水体含氧丰富。

四、其它原因:

1、饵料不足

河蟹因觅食而增加活动量,使水底泥水泛起造成水质浑浊。

解决方法:根据摄食情况逐步增加投饵量。

2、水草过少

池中水草过少,水体的自净能力差,易引起水浑。

解决方法:适当补种水草,改良底质后施长根肥料,使水草保持一定的覆盖率。

3、原虫寄生

由于河蟹鳃上寄生纤毛虫后频繁活动,导致水体浑浊。

解决方法:先杀灭纤毛虫,再消毒、解毒,添加部分新水后重新肥水。

【小编结语】虫体过多、天气巨变、水质老化、饵料不足、水草太少、原虫寄生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河蟹池水体浑浊,具体的解决方法上文第一农经小编已经为您做了介绍,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雏鸭脱腱症的发生原因、病情症状及防治技术


雏鸭脱腱症又称锰缺乏症、屈腱症、骨粗短症、滑腱症、膝关节病、腿畸形衰弱等,是幼鸭的一种变形弱腿病,病鸭以腿部骨骼生长畸形为特征。重型品种的鸡较轻型品种更易发生。本病常易与佝偻病浊淆,但本病骨骼钙化正常,骨质坚硬,和佝偻病的骨骼钙化不全,骨持变软不同。

雏鸭脱腱症是育雏期易发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因饲料营养不良或饲养管理方法不当所致,以及由舍内温度偏低、湿度偏大等引起。10日龄以上的雏鸭易发病。

症状发病初期,雏鸭会出现行走不便,立足颤动,跗关节向内弯曲,时有爬行等姿势,但食欲尚好。随着病情的加重,病鸭完全不能站立,移动时用跗关节触地,甚至两翼支撑着地面,由此造成肢体磨烂发炎,关节肿大、变形,呈现O字或X字形。病鸭吃食困难,逐渐消瘦乃至死亡,到21日龄时,发病率上升到50%,死亡率可在10%以上。

防治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需要:供给雏鸭所需营养成分是防治该病的重要一环。育雏期每公斤饲料中能量要达到2900千卡,粗蛋白质含量为22.00%,粗纤维含量为3.5%,并含钙1.28%、磷0.71%、赖氨酸1.05%、蛋氨酸加胱氨酸0.73%,每公斤饲料中含复合维生素0.2克,并需补充适量的锰和锌。控制温度湿度,降低饲养密度:鸭舍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65%~70%,每平方米养雏鸭7~10只。隔离治疗饲养,补充饲料营养:一旦雏鸭发病,应立即分群治疗,同时以小圈分散饲养,让每只病鸭都能饮水、吃食。同时,应针对病鸭所缺营养成分,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在雏鸭患病时,在每公斤饲料中增加锰50毫克,并按每只鸭饲喂维生素D、维生素、维生素B2各5毫克,连喂7天后减量。此外,应在其饲料中适当补充青饲料和鱼产品饲料。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鸡啄肛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竹鼠的繁殖能力及养殖方法”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580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