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在北方的养殖方法

在北方养殖茶花,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阳光尽量散射,有肥沃疏松的酸性土壤。茶花最好的生长温度是20度左右,保持土壤的湿润,夏季浇水要频繁一些,给足养分,这样才能让其健康生长。

茶花在北方的养殖方法

1、首先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茶花的生活习性,它一般分布于我国南方,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阳光要散射,需要肥沃、疏松的酸性土壤。

2、接下来要跟大家说的就是光照方面,这里要注意千万杜绝阳光直接照射,避免阳光太过强烈,尽量营造一种散射的环境。

3、然后要跟大家说的是土壤方面的问题,土壤是茶花生长的基础,因为茶花喜欢酸性土壤,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注意PH在6左右,一定要是酸性的,还有就是保证土质疏松,有较好的通气性。

4、再接下来要跟大家说的是温度湿度方面的问题,茶花喜温暖,注意温度尽量维持在20度左右,湿度方面的话尽量一天浇一次水,夏天可以两次,早晚各一次。

5、最后要跟大家说的是茶花生长还需要充足的养分,所以平时要注意多给茶花施肥,需要较大的施肥量,保证营养的充足。

编辑推荐

四季茶花的养殖方法


四季茶花是茶花中比较珍贵的一个品种,全世界目前剩下的数量都非常少。那么四季茶花的养殖方法您清楚吗?一起来看看吧!

四季茶花的养殖方法

1、土壤

四季茶花可以选择用含腐殖质土壤栽培,搭配一些山泥土、木屑综合一下,这样营养更充足。

2、光照

四季茶花对于强光照射不太适应,但是要保持好通风环境的舒适度。夏季一定要避开被阳光直射,只要被强光照射太久就很容易死亡。

3、温度

四季茶花不耐寒也不耐暑,其最适宜的温度为18~25度,所以要求环境温度不能太高和太低,不然都会影响其生长,冬季室内温度必须在3度以上,如果低于0度就会冻伤。

4、浇水

四季茶花喜欢湿润的环境,不能太干,不能太湿,也不能时干时湿,春季可以多浇水,夏季要早晚两次均浇水,秋季和春季一样,冬季最好是在植物前后浇水。

想要养殖四季茶花,最好是有一定的养殖经验,不然养不活自己也会心疼。

茶花鸡养殖技术


在选购茶花鸡苗的时候,最好选择比较靠谱的商家,因为茶花鸡存在许多不纯的品种,并且一定要购买做了疫苗的鸡苗。不要给茶花鸡苗喂食太粗的饲料,并且保证茶花鸡苗的环境干燥保暖。由于茶花鸡属于野鸡品种,所以适当喂养一些活虫,但是不建议在室外放养,很容易乱跑不见。

1、茶花鸡苗:茶花鸡最早是属于野生品种,一般茶花鸡苗的价格在5~8元之间,如果太过便宜的鸡苗很可能是不纯的品种,因此购买茶花鸡苗的时候,最好去经营时间比较久和信誉度比较高的商家购买,记得一定要购买打过疫苗的鸡苗,这样存活率才会比较高。

2、茶花鸡苗饲养:茶花鸡苗最好采用是比较小颗粒的饲料,最好是购买比较营养的鸡苗饲料喂养,为了茶花鸡苗在比较温暖的环境生长,注意添加的保暖草屑应该尽量干燥一些,太过潮湿很可能导致鸡苗患病。

3、茶花鸡的管理:在饲料方面最好多添加一些肉蛆或者蚯蚓等小昆虫,因为茶花鸡保留着许多野鸡的特征,特别喜欢吃活饲料,但是养殖茶花鸡最好采用室内养殖方式,因为茶花鸡太过于活泼好动很不容易管理,户外很容易跑走。

北方河蟹养殖管理的经验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可观,养殖前景广阔。但是我们都知道北方的天气到了冬天会比南方要冷很多,那么北方养螃蟹怎么养呢?

北方河蟹养殖管理的经验

一、苗种选购:目前在我国以长江水系的河蟹苗种为好,辽河水系和浙江水系的河蟹苗种不宜引进养殖。另外,苗种必须经过严格检疫,不能引进患病河蟹苗种养殖。

二、养殖方法:目前河蟹养殖主要采取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方法。

1、池塘精养

①池塘的选择和改造:河蟹养殖水域要求水源水质清新,水位稳定,无污染,透明度和溶解氧高,排灌方便,富含水草和螺类贝类等水生动物。

②放养:池塘清塘消毒15天后,选择阴雨天或每天早晨或傍晚气温低时放苗。放养密度:投放2龄幼蟹(个体重5克),每667平方米(1亩)投放2000~3000只;放养蟹苗,每667平方米投放0.8~1公斤。可同时放养适量的鲢鳙鱼。

③饲养管理: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目前各地多采用粗蛋白含量在35%以上的专用配合饲料,也可投喂鱼类、蚕蛹、蚯蚓、螺蚌肉、屠宰场下脚料或其他动物尸体等动物饲料。适当投喂水草、菜类、谷粒、米糠、麦麸等植物性饲料。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不霉变,营养平衡。投喂时,把饲料投在接近水位线的坡上或浅水处,每667平方米设3~5个投饲点,每天傍晚投饲一次,投喂量为体重的3%~5%。视上一天的摄食情况调节投饲量。

2、稻田养蟹

①田块选择:选择水源充足且水质好、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强的田块。水稻种植要求:选用米质优良、叶片开张角度小、茎秆坚硬、耐肥力强、抗倒伏、抗病害的品种。

②蟹苗放养:放养前15天,清除淤泥和杂物,用生石灰加茶麸消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克和茶麸50克,先泼生石灰,第二天再泼洒经过24小时浸泡的茶麸。

③饲养管理:蟹苗下田后即要投喂饲料。用小鱼或螺蚌肉加豆饼、麦麸拌后投喂,也可以投喂配合饲料或屠宰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日投饲量视摄食情况而定,一般为总体重的3%,每天投饲一次,在傍晚时进行。一般情况下,养蟹稻田保持水深30厘米以上,高温季节宜加深水位;每15~20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经常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防逃防盗防敌害等工作。

螃蟹养殖的注意事项

1、选购优质的蟹苗

蟹苗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最后成蟹的品质。切忌从不正当渠道收购廉价蟹苗进行养殖!要知道,这样做最终受害的是养蟹人本身!

2、预防河蟹性早熟

河蟹性早熟会导致成蟹的品质降低,收益下降。引起河蟹性早熟的原因主要是蟹苗质量差,投饵过度,水质不好。预防措施是:

①控制投饲量和投饲质量。

②控制放养密度。

③控制水质水温。

3、注意水质的调节,减少河蟹穴居

选择安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透明度30~40厘米、没有污染、水温适宜的地方进行养殖。养蟹水体要求由深、浅两部分组成,水中种植水生植物。注意饲料营养,青、粗、精饲结合。

4、防病防天敌

定期泼洒生石灰,大约每20天一次。河蟹对农药和化肥敏感,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农药(如乐果、敌百虫等),稻田养蟹也要少用化肥,以免造成损失。

河蟹遭天敌的侵害一般包括鼠害、蛙害、鸟害等,应采取得力的保护措施,使河蟹远离天敌威胁。

螃蟹的防逃与收获捕捞

防逃是养蟹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防逃设施以玻璃钢瓦或钙塑板为好。用塑料薄膜虽然经济,但易老化,牢固性差,易破损。且漏洞不易发现,易造成逃蟹。经常巡塘,多一份细心便多一份收获。每天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经常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情况,定期检查防逃情况,特别是在下雨、起风前要做好检查工作,发现破洞及时修补。及时清除残饵及死蟹。

捕捞应该适时进行(9月中旬左右,傍晚捡拾)。

捕捞方法多样,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投陷阱诱捕(利用河蟹的趋光特点)。

2、蟹笼捕捞。

3、放水捕捞(河蟹喜欢水流,适合扣蟹收捕)。

4、撒网捕捞或直接人工徒手捕捞。

综上所述,在这样的放养模式下,若管理得当,秋后成熟的河蟹规格可达100-180克,回捕率也很高,按规格等级标准将商品蟹养至小围网或暂养箱内暂养,适时上市,其经济效益是很可观的!

北方养殖台湾泥鳅的技术要点


【常见问题】北方养殖台湾泥鳅的技术要点

【专家解答】

1、池塘及苗种投放

养殖台湾泥鳅的池塘一般选择浅水地带,宽度在20-30m左右,长度可在100m左右,及选择长大于宽的浅水池塘。注水深度在1m左右为宜,池塘水草所占比例不要太高,没有则更好,这样可以减少泥鳅敌害。台湾泥鳅善于逃跑,因此在鱼池的进出水口需要设置过滤网,还要建立围网,以免泥鳅逃逸。

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彻底清塘后方可放入苗种,主要方法操作与养殖其他鱼类一样。一般在清塘后15天左右可放苗,放养密度需科学合理安排,建议每亩投放规格3cm左右泥鳅苗种2万尾左右,挑选活力好且规格一致的苗种,同时可套养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利用生物调节水质,防止藻类爆发。

2、养殖水质的管理

台湾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并不是十分苛刻,化学品或其他污染物不超标的水均可养殖。台湾泥鳅耐受低氧及高氨氮环境的能力较强,适合在肥水中养殖,因此可施放一定量的有机肥料,池水透明度维持在25cm左右即可。定期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监测,定时换水消毒,改良底质。

3、饵料饲喂

泥鳅食性较贪,且泥鳅为兼肠道呼吸,因此在饲料投喂方面切不可量大,以免泥鳅由于过食造成肠道损伤诱发肠炎。建议在放苗前一个月可投喂粉碎料,一个月后投喂小粒径饲料。饲料质量要求蛋白优质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台湾泥鳅属底层鱼类,喜静,则投放饵料时间选择在早晨和傍晚为佳,水温控制在25摄氏度为宜。

台湾泥鳅养殖成败的关键更在于日常管理,按时巡塘,注意观察泥鳅活动及摄食状况,及时检查活力不佳的泥鳅,捡出死泥鳅以免病菌较差感染。随时监测水质状况,尤其养殖泥鳅的水体较肥,更容易引起鱼类缺氧浮头,及时注入新水,避免泛池。防逃逸及防天敌,也是养殖泥鳅的关键,大雨或者暴雨使得水体升高,极其容易造成泥鳅逃逸,平时应该多检查防逃设备是否完好;同时为防止泥鳅天敌,还应在池塘上方搭建天网,四周进行围网,以免水蜈蚣、青蛙、老鼠及鸟类等侵害泥鳅。

【小编总结】

台湾泥鳅相对本地泥鳅,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明显。台湾泥鳅主要是南方地区养殖,第一农经小编在本文给大家介绍了《北方养殖台湾泥鳅的技术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北方养殖水蛭怎么养


说到水蛭也许大家对它的印象并不是特别的好,因为它是会吸血的生物,但是水蛭还是有很多作用的,它在有些方面有非常好的药用功效,因此现在有不少人都在养殖水蛭。

水蛭生态习性

1、生活习性:水蛭属冷血软体动物,在我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2、繁殖习性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生活史中有性逆转现象,存在着性别角色交换,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约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养殖池的建造

水蛭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它适温性广,耐饥耐旱,可生活在各种水域中。一般性的湖场、渔塘、涝洼地、稻田、河沟、房前屋后闲地,皆可因地制宜,建池养殖。规模养殖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避免逃跑的地方建池,也可选择各种渔塘或涝洼地改造利用。为管理方便,池塘面积不易过大,水深一般1米左右,在池的对角处各设一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投放部分石块,瓦片或树枝,供其栖息用。在生产中,我们利用废弃的河沟,挖掘隔断,建成大小不一的串联性池塘,每2-3池为一组,将二池共用池埂挖断,留出进排水通道,既可活跃水体利于交换,又便于管理和收获,收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苗种来源

1、捕获天然种蛭自繁。在水蛭活跃频繁出现的7-10月份,从天然水域中捕取成蛭作为种蛭,放入一定水体中保种越冬,次年水蛭即可自行繁殖。体长6cm以上的成蛭条件适宜,可年繁三次左右,自繁自育是便捷省力途径和发展方向。繁殖时可一次投入相当数量的螺蛳,一般每亩25-30kg,并调配控制好水质。孵幼期每5-7天投喂一次,开始时饵料用熟蛋黄揉碎泼洒,中后期用动物血拌麸皮、花生壳粉或鸡猪饲料投喂,其技术简单易行。

2、购种。到人工养殖场选择大小整齐、活跃有力,伸曲有度的幼蛭作苗种。

3、放苗。根据不同的养殖条件,可选择不同的放苗密度,条件好的小水泥池精养最高可放1000-1500条/平方米。根据经验,0.3-2亩左右的池塘养殖,每池可一次性投足100-300条种蛭即可自行繁殖。幼蛭一般120-150天即可达到性腺成熟,北方地区当年投苗当年可繁殖第二代,种蛭亲体年繁2-3次,个体产卵300粒左右。

投饵及管理

1、投饵。天然饵料种类以淡水螺类、蚯蚓及部分昆虫为主,规模养殖辅投各种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池塘养殖可投放一定数量的野生螺蛳或福寿螺,量一般为0.05-0.1kg/平方米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与水蛭共生共长,供其摄食。放螺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与主养品种争夺生存空间,主客易势。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投喂时,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清除剩饵,天热时更要注意,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影响水蛭生长。

2、日常管理。水蛭病害极少,以调节水质为主,水蛭虽然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但水环境变化过大或变坏,则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养殖过程中,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之间,过肥过污的养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一般水体中溶解氧应大于0.7mg/L,出现缺氧,小水体可通过人工淋水解决,较大的水体要及时注入新水或换水,在夏季高温季节保持较为清新的水质十分重要。

温室越冬

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捕捞及加工

1、捕捞方法:水蛭的收获捕捞办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定置网捕捞;(2)拉网捕捞;(3)排水捕捞;(4)机械捕捞。

2、加工方法:(1)石灰掩埋法:石灰混匀蛭体,埋20分钟左右,晒或烘干,筛去残粉。(2)水烫法:将刚烧开的沸水倒入集中放置水蛭的容器中,加盖密闭30分钟后,捞出水洗晾晒。(3)碱烧法:将食用碱粉搅拌水蛭,或用手翻动揉搓,使其收缩致死后用水冲洗后晒干。(4)生晒法:用细铁丝横穿水蛭,在阳光下直晒至干。

水蛭作为一种名特优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易推广、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且一次引种,多年受益,适合城乡各种规模和方式进行养殖。在目前天然水蛭极度短缺和市场需求猛增的情况下,发展人工养殖势在必行,效益明显,是广大城乡人民的一条快速致富之路,极具养殖前景和发展空间。

北方肉鸽养殖的前提条件【肉鸽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北方肉鸽养殖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专家解答】 基础养殖,技术是关键。

据各养殖企业(户)反映,虽然从事鸽业养殖多年,但是一直没有一套较规范、系统、科学的养殖技术,仍然存在诸多疑问。北方的封闭式饲养管理,导致了慢性疾病多发,50%鸽场发病率高,特别是营养达不到需求,导致了小鸽子死亡率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治,不要以为种鸽能够生产,就听之任之,否则容易导致品种退化、质量低。有关专家建议,北方养肉鸽可实行半开放式管理。

经营管理,科学态度第一位。

1.建立一个鸽场要有准确的定位。无论是建立一个种鸽场、商品鸽场还是一个人工孵化场,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建立种鸽场取决是否有技术队伍,有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商品鸽场,要考虑周边的饮食文化,消费市场等条件。一个良好的定位,决定了鸽场以后的发展。

2.鸽场品种的选择要慎重。淘汰种鸽大概需要5年的时间,而淘汰是需要很大的代价,所以一定要慎重,要根据地域、习惯,做好安排规划。

3.经营鸽场要有科学的管理。技术无止境,要科学的对待管理,要有客观性,不能看表面,否则影响后代繁育,不可粗放式管理。

提高效益,拓宽销路是保障。如何解决销路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当前受经济危机影响,饲养成本的增加、销售价格的滑坡直接带来的利润空间的缩小。中小养殖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联合起来,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对销售模式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应该在乳鸽的烹饪技术上加以引导和推广,改变原有的宣传模式,使乳鸽饮食更大众化、普遍化。而且,从长期发展来看,应该动员整个行业去做,政府、协会要有组织地去影响公众关注度、通过多渠道宣传和引导掀起消费热潮,从而拉动市场需求。就短期经济效益来讲,应该注重后期的产品加工,特别是在下半年,可以和食品加工厂合作,制成冷冻品或真空包装食品。这样,既避免资源浪费,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专家认为,北方还是有很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的,只是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延伸,不能仅停留在基础养殖环节,一直走养殖在农村,销售在城市的经营模式,建议大家一定要把养殖、餐饮一体化,形成连锁销售。总之,如何拓宽销售渠道,重视市场大流通,树立竞争、质量和效益观念,是我们最应该深思的问题。为了让更多养信鸽子的朋友知道北方肉鸽养殖的必备条件,小编汤姆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北方肉鸽养殖的前提条件【肉鸽养殖技术】》。

养蜂谨防蜜蜂茶花蜜中毒


1.病因

试验分析查明,茶花蜜中除含有微量的咖啡因和甙外,主要是含有较高的多糖成分。毒性实验表明,茶花蜜并非有毒,引起蜜蜂中毒的原因是蜜蜂不能消化利用茶花蜜中的低聚糖成分,特别是不能利用结合的半乳糖成分,引起生理障碍。

2.症状

茶花蜜中毒主要引起蜜蜂幼虫死亡。死虫无一定形状,也无臭味,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幼虫死亡症状明显不同。

3.解救措施

采用分区饲养管理结合药物解毒,使蜂群既可充分利用茶花蜜源,又尽可能少取食茶花蜜,以减轻中毒程度。分区管理根据蜂群的强弱,分为继箱分区管理和单箱分区管理两种方法。

①继箱分区管理

该措施适用于群势较强的蜂群(6框足蜂以上)。具体做法是,先用隔离板将巢箱分隔成两个区,将蜜脾、粉脾和适量的空脾连同蜂王带蜂提到巢箱的任一区内,组成繁殖区,然后将剩下的脾连同蜜蜂提到巢的另一区和继箱内,组成生产区(取蜜和取浆在此区进行)。继箱和巢箱用隔王板隔开,使蜂王不能通过,而工蜂可自由进出。此外,在繁殖区除了靠近生产区的边脾外,还应分别加一蜜粉脾和一框式饲喂器,以便人工补充饲喂并阻止蜜蜂把茶花蜜搬进繁殖区。巢门开在生产区,繁殖区一侧的巢门则装上铁纱巢门控制器,使蜜蜂只能出不能进。

②单箱分区管理

将巢箱用铁纱隔离板隔成两个区,然后将蜜脾、粉脾和适量的空脾及封盖子脾同蜂王带蜂提到任一区内,组成繁殖区。另一区组成生产区。上面盖纱盖,注意在隔离板和纱盖之间应留出O.5~0.6厘米的空隙,使蜜蜂自由通过,而蜂王不能通过。在繁殖区除在靠近生产区的边框加一蜜粉脾外,还在靠近隔板处加一框式饲喂器,以便用作人工补充饲喂和阻止蜜蜂将茶花蜜搬入繁殖区,但在远高生产区的一侧框梁上仍留出蜂路,以便蜜蜂能自由出入。巢门开在生产区,将繁殖区一侧的巢门装上铁纱巢门控制器,使蜜蜂只能出不能进,而出来的采集蜂只能进生产区,这样就避免繁殖区的幼虫中毒死亡,达到解救的目的。

③喂药与饲养管理相结合

第一,繁殖区每天傍晚用含少量糖浆的解毒药物(0.1%的多酶片、1%乙醇以及0.1大黄苏打)喷洒或浇灌;隔天饲喂1:1的糖浆或蜜水,并注意补充适量的花粉。第二,采蜜区要注意适时取蜜。在茶花流蜜盛期,一般3~4天取蜜1次,若蜂群群势较强,可生产王浆或采用处女王取蜜。每隔3~4夭用解毒药物糖浆喷喂1次。

南北方农村养殖的蜜蜂应该怎样安全过冬


蜜蜂越冬是每个蜂场和养蜂人必须面对的,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的收成。千万不可马虎。下面小编具体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南北方农村养殖的蜜蜂应该怎样安全过冬?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南北方农村养殖的蜜蜂应该怎样安全过冬?

1、室外越冬法(此法适宜于南方)。

蜂群如在室外越冬,可用稻草包装蜂箱。包装方法有两种:一是单群包装法。先用一块草帘把蜂箱前壁、后壁、箱盖围起,再用一块草帘把箱盖、箱底、两侧壁围起,留出巢门,然后加塑料薄膜包扎防雨。二是连合包装法。先在地上铺好砖块或石头,再排好一排空蜂箱,箱盖上再铺一层10厘米厚的稻草,然后将蜂箱以3~5群为一组,一组最多不要超过7群,排放在稻草上。各箱间隙用稻草填满,同时前后左右及上面用草帘围起,最后加塑料薄膜包扎防雨。巢门一律留10毫米高,宽以4框足蜂留20毫米为度。蜂群箱外包装,应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即行着手,而且要一次包扎完毕,以防老鼠钻入危害蜜蜂,造成经济损失。

2、窖内越冬法(此法适宜于北方)。

天气转冷以后,也就是在立冬前,要把蜂窖挖好。挖窖时要选择地势高、水位低、土质硬、向阳背风的地方。大地封冻时,蜜蜂即可入窖。入窖时,除去大盖,将巢门堵住,抬入窖内放在蜂架上。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温、防光、防潮。并要做到安静。在抽查蜂群时,不要惊扰靠近蜂群。越冬初期和末期,窖温变化大,要经常(最好每天一次)进窖查看窖温和其他情况,以防蜂群发生意外。在查看时,如果蜂群发出吡吡啦啦的声音,说明窖温偏低;如果蜂群发出均匀的声调,说明适宜不冷不热,要根据蜂群发出的不同声音,采取升、降窖温的措施,以保证蜜蜂的健康,安全越冬。

二、需要注意些什么?

1.注意蜂箱的位置

一般应放在背风向阳干燥暖和的地方,这样可使蜂群不受寒潮和冷空气的袭击。蜂箱应放置在离地面10厘米~15厘米、坐北朝南的屋檐下为最好,也可放在干燥的山洞内藏蜂越冬。因为山洞里冬暖夏凉,蜂箱的出入孔要朝向洞内。

2.注意巢门的调节

巢门高度一般为7毫米,宽度为60毫米~70毫米。在严寒到来之前巢门要适当遮荫,减少阳光直接射入蜂巢内,促使蜂群团聚保温。蜂箱固定后,不能随意搬迁和挪动,以免惊扰蜜蜂,使巢内蜜蜂因骚动而消耗热量。

3.注意备足冬蜜

入冬前要细心检查蜂巢内蜂蜜的库存情况,虽然蜜蜂在越冬期间是处于半休眠状态,可是饥饿仍是蜜蜂冬季死亡的原因之一。要确保蜜蜂有足够的食物越冬,每箱应备足1.5公斤~2.5公斤蜂蜜,蜂蜜不足的可以用熟蜜1份、白糖4份拌和揉成药丸添入脾饲喂,这样不会出现春衰。添加蜜脾时,最好在晴天中午进行。

4.注意合并弱群

通常是在蜂王停止产卵时,就把淘汰的老蜂王去掉,将其蜜蜂和子脾合并到其他的蜂群。

5.注意覆盖.保温

根据弱群厚,骚群薄的原则,在蜂箱上覆盖3层~5层厚纸或草帘,冬至以后在蜂箱顶上用麻袋遮盖,但必须在蜂箱前留下出巢门。

三、蜜蜂越冬还有十防:

1、防热。蜜蜂越冬的适宜温度是-2-8℃。这时蜜蜂在蜂箱内团结靠食蜜糖维持生命,处于休眠状态。但整个越冬期气温在8℃以上的天数较多,蜜蜂活动量大,饲料消耗多,工蜂老化快,不易春繁,会推迟生产期。防热的方法可用通风、洒水、或用电风扇降温。

2、防寒。越冬的蜜蜂处在-2℃以下气温中活动量也会加大。它主要是加大食量,不停地摆腹,靠活动产生热能,抵御严寒。这样既消耗大量饲料,又使工蜂老化缩短寿命。防寒的方法是:小群蜂应在白天多晒太阳,夜晚尽量把桌门关小,填补箱缝和孔洞。

3、防干燥。在长期无雪雨的干燥冬季,要防止蜜蜂口渴干燥,在蜂场内适当喷水、增加湿度,防止蜜蜂燥渴。

4、防潮湿。冬季蜂箱内湿度在70%-80%为最佳,80%以上饲料易变稀、变质,蜜蜂食后易患大肚病和拉痢。如果湿度较大,蜂箱下应放一层塑料薄膜,或在蜂箱周围撒生石灰和干炉渣。在10℃以上的晴朗天气中,可有计划地让蜜蜂进行排泄、爽飞。

5、防闷。蜜蜂在箱内时刻离不开新鲜空气。要防止尸体、杂物堵塞巢门,闷死蜂群。大雪天,更要防止雪将巢门封闭。

6、防病害。蜂箱要保持清洁卫生,注意消毒。冬季老鼠会啃箱吃蜂毁脾。在蜂场如发现老鼠活动,要利用毒饵、器械捕杀。

7、防震。蜜蜂喜欢安静、怕震动。尤其在越冬后期,蜜蜂体质很弱,腹内积粪难以忍受,若受震动往往落脾冻僵死亡。因此,在蜂场内严禁敲击剧烈发声的器械和放鞭炮。

8、防饥饿。整个越冬期的饲料是否优质量足,是越冬成败的基础。优质饲料蜜蜂食后大部分被消化,蜂群安静稳定,寿命长,春繁迅速,不春衰。劣质饲料蜜蜂食后,消化少,剩下渣子多,粪便在肠内容纳不下,易形成大肚病,下痢严重,轻者部分病死,重者全群死亡。优质饲料应在秋末提取封盖时蜜脾。如流蜜过后,应早喂优质糖浆,让蜜蜂充分酿造。

9、防光照。蜜蜂具有趋光性。冬季蜂场如在室外,要予以遮盖避光,尽量减少蜜蜂空飞。

10、防饲料结晶。蜜蜂没有牙齿,饲料结晶蜜蜂无法食用。防结晶的方法:一是用优质蜜作饲料,如槐花蜜,枣花蜜;二是用白糖液作饲料。蜂场过于干燥时要洒水,保持适宜的湿度,蜂箱位置不可随意移动。

北方蓝鳍金枪鱼的资料


【常见问题】有什么关于北方蓝鳍金枪鱼的相关资料呢?

【专家解答】北方蓝鳍金枪鱼(Thunnusthynnus),光念出来就会有一种铿锵而华丽的韵味,颜确切的称呼是北方蓝鳍金枪鱼,别名黑鲔。

世界上最大的金枪鱼,成年鱼体长超过2米,重350公斤,有4.5米长,重680公斤的记录。游动迅速的掠食者,游泳速度可达每小时72公里,能在60天内横渡大西洋。为了适应高速运动,体内拥有产热的肌肉,可以说是热血的鱼。

虽然有滥情之嫌,但我还是很愿意发一下这段描写,运动控,掠食者控,兄贵控(啥),老人与海控都不会错过的萌物啊~~

因为肉质多脂,是制作刺身的高级食材,被大量捕捞,现在数量已不足50年前的1/4。人工繁殖在2009年首次成功,但现在仍要依靠捕捞,蓝鳍金枪鱼的生长期很长。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极危级别(Criticallyendangered,缩写为CR)的物种,比大熊猫的濒危(Endangered,EN)高一个等级。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认为,若不改变现时的捕捉速度,地中海的北方蓝鳍金枪鱼将会在2012年绝种。

虽然现在也有保护活动,国际大西洋金枪鱼保护委员会宣布,将捕捞量降至2011年的二万吨以下,并缩短捕捞季节至四个月,但仍被批评措施力度不足。

保护它的意义:1、再吃下去将来就没得吃了。2、这种食物链顶级的捕食者对环境影响较大。

想吃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些家伙的濒危程度,都是跟熊猫犀牛一个级别的。

北方蓝鳍金枪鱼是世界上体型最大,速度最快,颜色最显眼的鱼类之一。鱼雷状的流线型身体使它们速度与耐力兼备。它们的颜色背部呈金属蓝色,腹部呈银白色使它们无论从上方还是下方都可以将自己隐蔽起来。它们食量巨大,食物多样,体长可达6.5英尺(2米),重达550磅(250公斤),但比这更大的也并不少见。

然而不幸的是,蓝鳍金枪鱼以肉质十分鲜美著称,对生鱼片爱好者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于是在整个分布海域内,过度捕捞造成蓝鳍金枪鱼数量锐减,逼近濒危的边缘。

北方蓝鳍金枪鱼属于温血动物,这在鱼类中十分罕见,无论是纽芬兰和冰岛的寒冷海域,还是墨西哥湾和地中海的热带海域(也是它们每年的产卵地),它们都能够惬意地生存。它们是世界上迁徙距离最长的鱼类之一,曾有人追踪到被标记的北方蓝鳍金枪鱼每年几次往返于北美和欧洲海域之间。

惊人的速度和殊死抵抗的坚韧使它们成为游钓者眼中的珍宝。它们借助强有力的新月形尾鳍,在水中的时速可达43英里(70公里)。它们可以将背鳍和胸鳍收进裂隙中,从而减小阻力。科学家甚至认为鱼尾处的一系列小鳍被用来减小海洋湍流的影响。

蓝鳍金枪鱼体型庞大,因为它们几乎不断吞食小型鱼类,甲壳类,鱿鱼和鳗鱼。它们也滤食浮游动物和其他小型海洋生物,甚至是海带。体型最大的金枪鱼纪录保持者是一条在新斯科舍省捕获的北方蓝鳍金枪鱼,重达1,496磅(679千克)。

【小编点评】小编汤姆为探索北方蓝鳍金枪鱼的你整理了《北方蓝鳍金枪鱼的资料》一文。人类食用蓝鳍金枪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个世纪以前,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日本,对大型蓝鳍金枪鱼的需求猛增,价格也水涨船高,商业捕鱼公司开发出新的方法捕获这一行动敏捷的巨型鱼类。蓝鳍金枪鱼的数量因而骤降,尤其是正值产卵期,体型较大的蓝鳍金枪鱼,国际保护行动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捕鱼的大举扩张。然而至少一个组织声称欧洲的非法捕鱼导致北方蓝鳍金枪鱼在欧洲濒临绝迹。

稻田养蟹技术 北方稻田如何养蟹?


【常见问题】北方稻田如何养蟹?

【专家解答】北方稻区养蟹时,因为春季水温低,水稻的生育期短,河蟹的生长期受到限制,河蟹长得小,其商品价值低。而且养殖技术要求高,养殖环境的设施要求严格,成本增加。具体做法如下:

一、养蟹稻田的工程建设

养蟹稻田的工程建设有两项,一是放蟹到稻田前暂养的暂养池工程,二是稻田的田间工程。

1.暂养池工程。为了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从外地购来的扣蟹先进行暂养。一般准备的暂养池面积是养蟹水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暂养池可利用稻田边沟、小池坑塘等地。暂养池要平整,池深1.5米,保持30~50厘米水位,以便扣蟹栖息和活动。暂养池最好700平方米为一格,进排水要自成体系。

2.稻田田间工程。田间整地时,要挖环形、田字或井字形沟。一般在离稻田埂1米处,挖0.5米深、0.5~1米宽的环形沟,环沟面积占整个水稻面积的5%~10%。挖环沟的土方叠在埂上形成坝埂,并夯实。田间工程的目的是增加水深和水量,调节水温,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设置防逃避墙、防涝、巡池、投饵和河蟹栖息,便于回捕。

3.防逃设施工程。防逃是稻田养蟹的关键环节之一。坝埂要坚实,高0.7~0.8米、顶宽0.5米、坡度1︰1.25。不能过陡,否则容易造成河蟹上下爬行困难,形成懒蟹。防逃墙是在养蟹稻田的周围,用90厘米宽塑料薄膜,埋入地下30厘米,压实,剩余60厘米,在上面用绳往田外方向卷,并每隔1米插入木桩固定,防逃墙拐角处要建成弧形,以防河蟹攀爬。防逃墙一定要牢固,向内侧稍有倾斜。每个进排水口内外两侧,都用铁丝网和直径20厘米塑料管设置防逃网。

二、扣蟹的养殖技术

1.扣蟹放入暂养池前的预备工作。由于是在每年4月购扣蟹,而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放入稻田的时间,因此这段时间需要扣蟹暂养。蟹暂养池不能施用除草剂,禁用刺激性、挥发性化肥等物。放蟹前20天,施正常施肥量一半量的有机肥或鸡粪等农家肥或尿素。在放蟹前15天,每1000平方米暂养池用225公斤生石灰对水泼浇消毒,杀灭病菌和寄生虫。一般每公顷投放扣蟹2万只以内,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应多选择雌性蟹。扣蟹入池前用4%食盐水或每公斤15毫克高锰酸钾溶液浸泡8~10分钟。长途运输购回的扣蟹,不能马上放入暂养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3分钟,提出水面10分钟,如此反复3次,再放入暂养池中。

2.扣蟹暂养期管理。扣蟹暂养期间,应每天傍晚投小杂鱼1次,日投饵量占蟹重的2%~3%,根据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饵量的多少。在暂养期间,特别是扣蟹刚入池的3~5天,摄食量很大,超过理论推算量几倍,原因是越冬期间河蟹肠胃内无物。在接下来几天,摄食量明显减少,这都是正常现象。暂养池内缺水则需补水。

3.放养后的饲养管理。放扣蟹时要将河蟹均匀分散到整个稻池。同一稻池放养河蟹,尽量1次放足,不能补放。

北方养蛋鸭圈养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圈舍基本要求

北方地区季节明显,年温差及日温差大,特别是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与北方相比,南方地区暖热、湿润,温差相对小。因此,在圈舍建筑上南方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透气,北方建筑要求最好坐北朝南,密闭程度高,既要注重通风透气,又要便于采取增温保温措施。

二、做好育雏前期温度、湿度调节

1.雏鸭气管黏膜生长和卵黄吸收特点。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依靠黏膜纤毛的摆动和附着的水份,有湿润、清洁进入肺空气的作用,又是通过蒸发散热调节体温的重要部位。刚出壳的雏鸭,其气管表面黏膜发育不全,纤毛稀少,保湿能力弱,清洁、排除空气中异物的能力低,水分易散失。随着生长发育,到第2周黏膜纤毛逐渐布满表面,功能才逐步趋于完善。出壳后的雏鸭腹内卵黄囊中还残留部分卵黄,消化吸收需3~5天,可为育雏初期的雏鸭提供营养,在出壳后24小时内不需喂食。鸭只的正常体温是41.5~42.5℃,雏鸭羽毛稀短,单位体表面积大,初生雏鸭体温比成鸭低2℃左右,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抗寒防热的能力较差,要到15日龄后才能调节自身体温。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饮水,可促进卵黄的吸收,增强雏鸭体质和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

2.育雏期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根据雏鸭的生理特点,北方地区育雏第1周,舍内要创造稳定适宜的温湿度,鸭背高处的温度一般为:

(1)1~7日龄。34~32℃,相对湿度为65%~75%,若舍内湿度达不到,应保证充足的饮水。温度调节要以鸭试温,以雏鸭不打堆,休息时分布均匀为准。若舍内温度低或温度变化幅度大,会使卵黄吸收不良,降低雏鸭抵抗力,易引发细菌性疾病。较高的湿度,可保持雏鸭气管黏膜湿润,维持黏膜的正常发育,同时可避免室内粉尘飞扬。若舍内湿度低,则雏鸭易脱水,表现为鸭喙、脚趾干瘪,影响生长;过分干燥,雏鸭气管黏膜水分蒸发快,粘膜干燥,影响纤毛发育,且舍内尘埃易飞扬,刺激雏鸭呼吸道,诱发呼吸道疾病。但是,育雏温湿度不可太高,过高则育雏取暖费用高,雏鸭散热困难,采食下降,影响生长,严重的体温升高可引起中暑死亡。因此,北方地区蛋鸭育雏第1周要注重保温保湿工作,特别在冬季,育雏舍要封闭,防贼风。育雏前期雏鸭虽然呼吸代谢强度大,由于吃料少,排泄量不多,有害气体产生少,管理上要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多采取定时短时间通风换气,保持舍内温湿度稳定。

(2)第二周及以后.应逐步降低温湿度,舍内鸭背高处的温度一般为:8~14日龄31℃~29℃,以后每周降低2~3℃,舍内相对湿度降为55%~65%。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加,雏鸭体温调节机能逐步完善,气管黏膜的保护功能逐渐增强。这一阶段,雏鸭体重增长迅速,呼吸量加大,排泄量增加,粉尘增多,舍内粪污发酵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大,不及时排除会刺激眼、鼻和呼吸道,诱发生呼吸道病。在通风与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上,逐步转变为以通风为主、保温为辅,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三、确保5周龄体重达标

蛋鸭早期生长速度快,5周末的体重约为出生重的12倍。5周龄体重与产蛋期各主要性能指标呈正相关,即5周龄体重越高,各产蛋性能指标越高,北方地区最好达到标准体重的110%为佳。这一阶段蛋鸭对饲料蛋白质具有较高的需求和较好的利用效率,所以在饲料配合时应给予较高蛋白质水平,提供全价配合饲料。在进雏时,将强弱雏分开饲养,对于病弱雏要及时淘汰,提高鸭群的整齐度。同时,要做好光照、采食、饮水管理,以确保达到目标体重。

四、注重产蛋前期管理

产蛋前期蛋鸭身体承担产蛋和生长双重任务,到35周龄时身体才发育成熟,体重基本达到顶点。产蛋前期的重点是密切关注产蛋率、蛋重上升趋势,适时调整饲喂量或饲料质量,促进产蛋率快速升到高峰,蛋重达到标准。

1.合理确定蛋白能量比。蛋鸭以能为食,并对能量保持相对稳定的需要量。能量的需要主要取决于体重的大小、环境温度的高低、产蛋率的高低及蛋重大小,蛋白质等营养元素相对能量的需要量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小。北方地区不同季节气温相差很大,同一固定配方的日粮不同季节采食量变化大,会出现其他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或过量的问题,从而影响产蛋性能和经济效益。因此,不同季节就需要对饲料配方进行调整,根据环境温度不同调整蛋白能量比,保持为蛋鸭提供充足、全面和平衡的营养。成年鸭适宜的环境温度为5~27℃,产蛋鸭最适宜的温度是13~20℃,此时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最好,适宜的蛋能比为15~17克/兆焦,北方地区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蛋鸭具有很强的耐粗饲能力,对日粮中能量水平有较大的适应范围。南北方饲料原料供应情况不同,北方地区自配料养殖户应根据条件就近选择饲料原料,降低养殖成本,不可沿用南方的饲料配方。正常情况下,产蛋上升阶段,蛋鸭体重应维持不变或落有增加,体重出现较大幅度地增加或下降,说明饲料有问题。体重增加过多,可维持当前饲喂量或稍微降低能量水平,随着产蛋率的升高,体重达到正常后,再适当调整营养水平。这一阶段绝不可使体重下降,若体重下降,应及时分析原因,增加能量,否则,蛋鸭会产蛋疲乏、体质下降,引起产蛋率上升缓慢或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等问题。

2.科学调整饲料能量水平。据报道禽类的产蛋率受代谢能的影响不大,平均蛋重随代谢能的提高而显著增加。而在实际生产中,产蛋初期随着能量饲料的增加,蛋重呈增加趋势,蛋壳质量也好转,产蛋率增加更为明显,低能量水平日粮增加能量饲料,产蛋率增加效果更为显著。当能量饲料添加到一定量后,产蛋率增加的趋势逐步减弱。能量决定产蛋率,产蛋期饲料能量水平一般为11.30~10.88兆焦/千克,如果产蛋率高低波动,甚至出现下降,应首先想到饲料能量供应是否存在问题,查看饲料配方是否稳定或饲料原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及时调整,适当补充油脂如鱼肝油,恢复效果很好。

3.科学调整饲料蛋白水平。当日粮能量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鸭群就能维持一定的产蛋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提高,蛋重逐渐增大,而鸭群产蛋率上升不明显。蛋白决定蛋重,产蛋期适宜的日粮蛋白质水平约为17%~19%,若蛋重增势慢、蛋重波动或蛋内容物稀薄,说明饲料蛋白质水平低,应提高蛋白饲料用量或使用优质蛋白。在提高蛋白质水平时,要进行成本核算,过高则盈利减少。

4.严格控制产蛋期光照。初产期光照时间应逐渐增加,人工补充光照应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每次增加0.5~1小时,每隔7天增加1次,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补光采用每天早晚2次进行,一般早晨5点开灯至日出熄灯,傍晚日落开灯至21点熄灯。有条件的养鸭户可安装自动控制仪器,做到自动开关灯。光照时间稳定后,不得随意增减,阴雨天气,白天也要开灯,这是保证达到高产稳产的主要措施。照明用25瓦或40瓦一盏的灯泡较好,高度离地2米,均匀分布,每平方米鸭舍2瓦,以便使光线照射均匀。灯泡最好安装灯罩,应经常擦拭,保持光照强度。这一点在北方养殖蛋鸭多数被忽视。如果夜晚通宵弱光照明,应备好应激灯照明灯。夜晚突然停电和其他小动物窜入鸭舍,都会惊扰鸭群,导致相互践踏损伤,引发卵黄腹膜炎。

5.预防产蛋鸭湿毛症。冬季由于北方地区寒冷,鸭舍都进行了封闭。由于鸭舍内外温、湿度差大,舍内湿气极易侵入鸭羽毛深处,舍顶部的冷凝水也会滴到鸭身上,不易蒸发,多雾天气更不易及时晾干,出现湿毛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体质弱、营养不良的鸭群。湿毛鸭羽毛油性丧失,保温能力差,身体湿冷,能量消耗大,体质迅速下降,2天后开始减产。在放鸭活动时,不愿下水,下水后水易浸湿羽毛,严重的出现沉水现象。北方建设鸭舍时,舍顶内壁应铺设一层无滴膜,防止水雾凝结。冬季管理要通风、保温兼顾,保持垫料干爽,每天定时在舍内轻赶鸭群作转圈运动,进行噪鸭,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提高鸭只的御寒能力。在放鸭出圈活动时,要把门窗或鸭舍四周圈围的塑料布全部打开,排除舍内湿浊空气。发生湿毛情况,应停止放鸭洗浴,及时加喂鱼肝油、电解多维及预防性药物。加强鸭舍通风,更换垫料,保持鸭体清洁,多放少关,防止贼风,等毛片晾干疏匀后再下水洗浴。

北方养蛋鸭的注意事项:

雏鸭的培育

温度1日龄鸭,温度36℃;2~7日龄,温度36~28℃;8~14日龄,温度28~21℃;15~30日龄,温度21~16℃。

温度育雏温度不宜过大,第1周相对温度70%~75%,以后平均保持在55%~60%。

空气在保证室温的基础上,尽量扩大通风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光照第1周内,24h光照;第2周后,逐步降低光照强度和时间;第3周起,采用自然光照。夜间采用弱光通宵照明。

密度1周龄,35~25只/m2;2~4周龄,25~20只/m2;5~8周龄,20~15只/m2;9~16周龄,8~5只/m2;产蛋鸭,8~5只/m2。

饲喂出壳后24h左右给水,水中可加入适量红糖。给水后即可开食,采用夹生米饭作饲料。10日龄内雏鸭,喂食6次/d;11~20日龄,4~5次/d。

青年蛋鸭的饲养管理

管理要点适当加强运动,促进发育,防止过肥;多与鸭群接触,提高其胆量,防止惊群;舍内通宵弱光照明;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建立稳定的作息制度,每天有固定的管理程序。

饲喂青年蛋鸭生长速度快,采食量大,对青粗饲料利用能力较强。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

品种因素产蛋率高低、产蛋周期、持续时间长短及蛋重大小均与品种有直接关系。因此,选养优良及蛋鸭是取得高产的前提。

营养因素产蛋鸭对营养的需求比以前各阶段都高,因此,在日粮中必须提供足够量的营养物质。

环境因素产蛋期鸭舍光照为1.5瓦/m2,高度2m,灯泡一般选用60瓦以下为宜。成年鸭适宜的环境温度为5~27℃,产蛋鸭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3~20℃。

鸡的养殖方法


选种建舍:一般以养殖土鸡为主,鸡舍可建设在背风、光照充足、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的地方,鸡舍内要准备好食槽、水槽、温度调控设施等。雏鸡饲养:要根据雏鸡的日龄调控温度。青年鸡饲养:要将公母分开饲养,并根据日龄控制好每日的投喂量。防治疾病:及时清理鸡舍粪便,并做好滴虫病、大肠杆菌病等防治工作。

一、选种建舍

1、选择品种通常以土鸡为主,因为土鸡的市场需求大、生长能力强、抗病能力高,选好品种后就开始建设鸡舍,鸡舍可选择建设在交通便利、背风、光照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

2、条件良好的地方不仅有利于鸡的生长,还方便后期饲养管理,鸡舍要搭建好休息室,准备好食槽、水槽、温度调控设施,有利于促进鸡的健壮生长。

二、雏鸡饲养

1、出壳后60天内是鸡的雏鸡期,这个时期的鸡体质比较弱,并且前10天内的成活率也较低,雏鸡对温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首先要调控好温度,一般雏鸡对温度的需求,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2、在前3天的时候,需要将温度控制在35℃左右,然后每隔3天降低1℃左右,直到30天左右时,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然后加强对雏鸡的管理,根据日龄规划好养殖密度,并且30天内要保持日夜光照,30天后可适当降低每日的光照时间。

三、青年鸡饲养

1、青年时期是属于鸡生长速度比较快的阶段,这个时期在育雏期过后的90天内,一般120天的时候,其体型就能逐渐接近成年鸡了,青年鸡需要在鸡舍内饲喂饲料,这时鸡舍内要准备好水食槽,然后在舍顶做好斜顶,避免下雨漏水。

2、在饲喂青年鸡时,要将公母分开进行饲养,避免出现弱肉强食的现象,并根据日龄掌握好每天的投喂量,通常60-90天的鸡每天需投喂3次左右,然后90天后可减少1次投喂量,假如是种鸡的话,那么每次投喂量不宜过多,以免吃的太饱,使产蛋期延迟,影响产蛋率。

四、防治疾病

1、土鸡常见的疾病主要有滴虫病、大肠杆菌病等,这些病对鸡的生长危害比较大,都会使鸡的成活率降低,影响养殖利润,因此在养殖时要做好鸡舍的卫生工作,每日及时清理鸡粪。

2、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将鸡舍消毒,并做好通风工作,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不可饲喂变质的饲料和饮用水,养殖时要规划好养殖密度,还需经常观察鸡的生长情况,当发现有异样的,要及时进行隔离,然后检查具体情况,再对症进行治疗。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茶花在北方的养殖方法》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茶枯养鸭”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1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