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鸡有什么特色?茶花鸡的介绍

品种介绍:茶花鸡个体寻常略大,是家鸡的野生祖先。雄鸟上体具金属光泽的金黄、橙黄或橙红色,并具褐色羽干纹。脸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红色,且大而显著。雌鸟上体大部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胸部棕色,往后渐变为棕灰色。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竹、树叶、各种野花瓣为食,也吃白蚁、白蚁卵、蠕虫、幼蛾等。雄鸟独处,或与众雌鸟配偶,或其他雄鸟群栖。取食于地面但飞行能力强,夜栖树上。分布范围包括印度次大陆北部、东北部及东部,中国南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及爪哇。引种至其他地区。现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原鸡是喜欢结群生活的鸟类,除繁殖期外,大多结成7~8只以上的群体,最多可达20多只。性情机警,受惊后便迅速奔入树林、灌丛中,或飞到山坡之下。夜间栖息于树上,清晨即下到地面活动。杂食性,主要以植物叶、花、幼芽、嫩枝、幼嫩竹笋、草莓、榕果、草子、浆果和种子为食,有时也到耕地啄食谷粒,甚至到村落附近的耕地上与家鸡混群觅食。觅食方式也和家鸡相似,用爪刨和用嘴啄,常常边走边觅食,尤其早晨和傍晚觅食活动最为频繁。除植物性食物外,原鸡也吃各种昆虫和昆虫幼虫等动物性食物。

国内分布:分布于云南的潞西、永德、镇康、耿马、双江、西盟、景洪、勐海、勐腊、思茅、景东、绿春、金平、河口与富宁,广西的靖西、百色、那坡、巴马、崇左、龙州、宁明、凭祥、大新、天等、防城、上思、武鸣、邕宁、上林、膝县、岑溪、马山、田林以及博白、红水河等地,广东的徐闻,海南的霸王岭、吊罗山、文昌、琼海、白沙、万宁、乐东、琼中、鹦哥岭、尖峰岭、东方、保亭和陵水,均为留鸟。

国内分布:繁殖期2~5月。进入繁殖期后雄鸟叫声频繁,常常发出近似遏遏-遏遏的啼叫,其声有似茶花两朵,故中国云南许多地方称原鸡为茶花鸡。主要营巢于林下灌木发达、干扰较小的茂密森林中,也有在村落附近的小片树林内营巢的。巢多置于树脚旁边或灌丛与草丛中地上,巢甚简陋,通常为地面的一小凹坑,或由亲鸟在地面稍微挖掘一浅坑,内再垫以树叶和羽毛即成,有时直接产卵于灌丛中地上。每窝产卵6-8枚,偶尔少至4枚和多至12枚。卵浅棕白色或土黄色、光滑无斑,椭圆形,大小为42-48mm31-36mm。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卵化期19-21天。雏鸟早成性,孵出不久即能随雌鸟活动。

饲养建议:该鸡采食量较少,有着天生非常强厚的适应能力,能很快的适应我国各地的环境及季节气温,且种蛋受精率成活率高达90%-95%,回报利润相比一般的家鸡较为理想,缺点市场销价,对市场营销和批发要求较高,因而有销路条件的养鸡户可以考虑饲养。

种蛋饲养:种鸡必须选择个体健康、品种特别突出、体形强健的鸡只,并在百日龄后限量饲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鸡料只喂一次,至5月龄进入产蛋期时逐步改用种鸡料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每隔3天添加适量的多维,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胆硷、矿物质等,多喂青饲料。调整密度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并逐步补充人工光照,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光照时数为16~18小时。

延伸阅读

茶花鸡要怎么养?茶花鸡养殖技术


茶花鸡也叫红原鸡、原鸡等,茶花鸡属于野鸡的一种。茶花鸡的营养价值高且肉质细嫩,是很多鸡养殖户首选的一种养殖鸡品种之一。茶花鸡的养殖十分讲究,那如何高效的管理且饲养好茶花鸡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茶花鸡养殖特点:

1、适应性强:茶花鸡不仅适应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饲养繁衍,而且对高寒地区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全年各个季节全国各地均可饲养。

2、饲养粗放:茶花鸡抗病能力强,病害少,对1月龄以上的原鸡即可散放在田边田角,让其自由觅食。对外界环境要求不高,各种粮食类作物均可饲喂,并可配以青绿植物。

3、采食量少:茶花鸡体重轻小,采食量少,从初生到2月龄,平均每只日采食量不足30克,肉料比为1:2.5。

4、成活率高:茶花鸡种蛋受精率为89~95%,受精蛋孵化率为90%,种蛋孵化期21天,育雏成活率在98%左右。

茶花鸡雏鸡管理:

1、温度:第1~3天育雏室温度为33~34℃,以后逐日下降,每周下降1~2℃,以雏鸡均匀分布不堆迭为宜。温度过低,鸡则堆迭于热源边,造成压死,温度太高,鸡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出汗。保温热源可用红外线灯、电热管等。

2、饲喂:开食前先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饮水。2~3小时再投喂全价小鸡料,敞开投料,供足清水,让其自由采食饮水。

3、密度:按每平方米60只,随著日龄的增加逐步降低。如垫料潮湿,则要及时更换。

4、防病:主要预防白痢和球虫,可用千分之二的土霉素拌料或每只2000单位的青霉素和链霉素饮水,3天一交换。

茶花鸡中成鸡管理:

1、圈养:圈养即利用鸡舍配以运动场饲养,喂以饲料并配以青绿植物。因原鸡仍保留野生原鸡喜欢上树的习惯,故应在鸡舍及运动场上搭建一些栖架供鸡只跳跃栖息。

2、散养:利用果园、树林地将鸡放养其中,适当搭建一些简易棚,供鸡只避风挡雨,遮荫避寒。采用这种方法,鸡只除适当补饲外,让其在内觅食昆虫、野草,将大大提高商品鸡的品质和销售价,同时可大大减少果林地的病虫病,鸡粪又成了林地很好的有机肥料。

茶花鸡种鸡管理:

1、饲喂:种鸡必须选择个体健康、品种特别突出、体形强健的鸡只,并在百日龄后限量饲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鸡料只喂一次,至5月龄进入产蛋期时逐步改用种鸡料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每隔3天添加适量的蛋鸡多维,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胆碱、矿物质等,多喂青饲料。

2、密度:茶花鸡种鸡养殖管理时要调整密度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并逐步补充人工光照,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光照时数为16~18小时。

以上就是有关茶花鸡养殖技术的介绍。茶花鸡养殖户需要学习好养殖茶花鸡的各种技术,才可以提高茶花鸡的经济效益。茶花鸡主要通过植物的果实、种子、嫩竹、树叶、各种野花瓣为食,也吃白蚁、白蚁卵、蠕虫、幼蛾等,养殖方式一般主要是通过散养来进行。

观赏鸡:矮脚茶花鸡


矮脚茶花鸡,又叫珑玲鸡、年画鸡、矮脚鸡,是最可爱、体型最小的一种观赏鸡、宠物鸡。是西双版纯种野生矮脚茶花鸡品种最好看的一种。体型小,公鸡体重约在500至600克,母鸡体重约在350至500克,甚至更小,是一种适合在阳台以及庭院饲养的小型宠物鸡。矮脚茶花鸡体态优美,挺胸翘尾。颜色艳丽,有白色,黑色,灰麻,棕麻,黑银,三彩,桂种,大红,盖沙等等。矮脚茶花鸡不仅体型小,颜色艳丽,而且与人接触亲密,可以在手上肩上与人玩耍,深受各个年龄段人的喜爱。这种鸡因为纯野种,抗病力极强。是馈赠佳品。

重量:公鸡600克以下,母鸡500克以下

具体分数:体型25气质15尾巴20翅膀10体重5腿5羽毛质量5

矮脚鸡主要养殖分布:贵州兴义

养殖指数:43.65%

茶花鸡杂交:

体躯匀称,羽毛松软紧贴矮。公鸡为红黄色羽毛,主副翼羽和腹、尾羽为黑翠绿色。单冠,虹彩橘黄色,喙短,背宽平,尾翘。母鸡以黄麻色为主,白色、黑麻色次之。喙、胫、爪为黑色,少数杂有黄色。胫短,整个体躯似匍匐地面。公鸡胫长6。5cm,母鸡5。9cm。"招财鸡"原产于泰国和东南亚一带,是最可爱、体型最小的一种观赏鸡、宠物鸡。公鸡体重约在400至600克,母鸡体重约在300至500克,甚至更小。招财鸡体态优美,挺胸翘尾。后来被带人带进云南与云南本土的茶花鸡杂交,经过多年的发展型成了中国版的茶花观赏鸡,由于本地人不知"招财鸡"的叫法,只知杂交出来的鸡,相比云南茶花鸡,脚矮了很多就把它称之为"矮脚鸡"。有人又说是泰语的(译音)。目前"招财鸡"分为国内"招财鸡"和纯进口品种的"招财鸡"。

茶花鸡(非矮脚)

品种介绍:茶花鸡个体寻常略大,是家鸡的野生祖先。雄鸟上体具金属光泽的金黄、橙黄或橙红色,并具褐色羽干纹。脸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红色,且大而显着。雌鸟上体大部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胸部棕色,往后渐变为棕灰色。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竹、树叶、各种野花瓣为食,也吃白蚁、白蚁卵、蠕虫、幼蛾等。雄鸟独处,或与众雌鸟配偶,或其他雄鸟群栖。取食于地面但飞行能力强,夜栖树上。分布范围包括印度次大陆北部、东北部及东部,中国南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及爪哇。引种至其他地区。现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原鸡是喜欢结群生活的鸟类,除繁殖期外,大多结成7~8只以上的群体,最多可达20多只。性情机警,受惊后便迅速奔入树林、灌丛中,或飞到山坡之下。夜间栖息于树上,清晨即下到地面活动。杂食性,主要以植物叶、花、幼芽、嫩枝、幼嫩竹笋、草莓、榕果、草子、浆果和种子为食,有时也到耕地啄食谷粒,甚至到村落附近的耕地上与家鸡混群觅食。觅食方式也和家鸡相似,用爪刨和用嘴啄,常常边走边觅食,尤其早晨和傍晚觅食活动最为频繁。除植物性食物外,原鸡也吃各种昆虫和昆虫幼虫等动物性食物。

国内分布:分布于云南的潞西、永德、镇康、耿马、双江、西盟、景洪、勐海、勐腊、思茅、景东、绿春、金平、河口与富宁,广西的靖西、百色、那坡、巴马、崇左、龙州、宁明、凭祥、大新、天等、防城、上思、武鸣、邕宁、上林、膝县、岑溪、马山、田林以及博白、红水河等地,广东的徐闻,海南的霸王岭、吊罗山、文昌、琼海、白沙、万宁、乐东、琼中、鹦哥岭、尖峰岭、东方、保亭和陵水,均为留鸟。

国内分布:繁殖期2~5月。进入繁殖期后雄鸟叫声频繁,常常发出近似遏遏-遏遏的啼叫,其声有似茶花两朵,故中国云南许多地方称原鸡为茶花鸡。主要营巢于林下灌木发达、干扰较小的茂密森林中,也有在村落附近的小片树林内营巢的。巢多置于树脚旁边或灌丛与草丛中地上,巢甚简陋,通常为地面的一小凹坑,或由亲鸟在地面稍微挖掘一浅坑,内再垫以树叶和羽毛即成,有时直接产卵于灌丛中地上。每窝产卵6-8枚,偶尔少至4枚和多至12枚。卵浅棕白色或土黄色、光滑无斑,椭圆形,大小为42-48mm31-36mm。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卵化期19-21天。雏鸟早成性,孵出不久即能随雌鸟活动。

饲养建议:该鸡采食量较少,有着天生非常强厚的适应能力,能很快的适应我国各地的环境及季节气温,且种蛋受精率成活率高达90%-95%,回报利润相比一般的家鸡较为理想,缺点市场销价,对市场营销和批发要求较高,因而有销路条件的养鸡户可以考虑饲养。

种蛋饲养:种鸡必须选择个体健康、品种特别突出、体形强健的鸡只,并在百日龄后限量饲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鸡料只喂一次,至5月龄进入产蛋期时逐步改用种鸡料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每隔3天添加适量的蛋鸡多维,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胆硷、矿物质等,多喂青饲料。调整密度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并逐步补充人工光照,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光照时数为16~18小时。

茶花鸡养殖技术重点:茶花鸡三个生长阶段科学饲养管理的技巧


成功进行富含营养价值且肉质细嫩的茶花鸡养殖十分讲究,为了高效进行茶花鸡饲养管理工作,养殖户需学习茶花鸡相关的养殖技术知识,这可以帮助养殖户少走弯路,从而提高养殖户成功养殖茶花鸡的几率,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茶花鸡养殖技术的重点知识,也就是茶花鸡三个生长阶段科学饲养管理的技巧。

一、茶花鸡雏鸡饲养管理

1、温度:第1~3天育雏室温度为33~34℃,以后逐日下降,每周下降1~2℃,以雏鸡均匀分布不堆迭为宜。温度过低,鸡则堆迭于热源边,造成压死,温度太高,鸡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出汗。保温热源可用红外线灯、电热管等。

2、饲喂:开食前先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饮水。2~3小时再投喂全价小鸡料,敞开投料,供足清水,让其自由采食饮水。

3、密度:按每平方米60只,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步降低。如垫料潮湿,则要及时更换。

4、防病:主要预防白痢和球虫,可用千分之二的土霉素拌料或每只2000单位的青霉素和链霉素饮水,3天一交换。

二、茶花鸡中成鸡饲养管理

1、圈养:圈养即利用鸡舍配以运动场饲养,喂以饲料并配以青绿植物。因原鸡仍保留野生原鸡喜欢上树的习惯,故应在鸡舍及运动场上搭建一些栖架供鸡只跳跃栖息。

2、散养:利用果园、树林地将鸡放养其中,适当搭建一些简易棚,供鸡只避风挡雨,遮荫避寒。采用这种方法,鸡只除适当补饲外,让其在内觅食昆虫、野草,将大大提高商品鸡的品质和销售价,同时可大大减少果林地的病虫病,鸡粪又成了林地很好的有机肥料。

三、茶花鸡种鸡饲养管理

1、饲喂:种鸡必须选择个体健康、品种特别突出、体形强健的鸡只,并在百日龄后限量饲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鸡料只喂一次,至5月龄进入产蛋期时逐步改用种鸡料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每隔3天添加适量的蛋鸡多维,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胆碱、矿物质等,多喂青饲料。

2、密度:茶花鸡种鸡养殖管理时要调整密度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并逐步补充人工光照,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光照时数为16~18小时。

养鸡原本就是一个技术活,而茶花鸡养殖更加讲究方法技巧,养殖户要把握好茶花鸡养殖技术知识,文中已经详细介绍了茶花鸡各个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技巧,这是茶花鸡养殖技术的关键点,养殖户要善于运用,从而高效进行茶花鸡的饲养管理工作,以便最终实现茶花鸡养殖效益

科学养鸡:茶花鸡养殖技术


茶花鸡是家鸡的野生祖先,别称红原鸡、原鸡等,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竹、树叶、各种野花瓣为食,也吃白蚁、白蚁卵、蠕虫、幼蛾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茶花鸡养殖技术吧!

茶花鸡养殖特点

1、适应性强:茶花鸡不仅适应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饲养繁衍,而且对高寒地区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全年各个季节全国各地均可饲养。

2、饲养粗放:茶花鸡抗病能力强,病害少,对1月龄以上的原鸡即可散放在田边田角,让其自由觅食。对外界环境要求不高,各种粮食类作物均可饲喂,并可配以青绿植物。

3、采食量少:茶花鸡体重轻小,采食量少,从初生到2月龄,平均每只日采食量不足30克,肉料比为1:2.5。

4、成活率高:茶花鸡种蛋受精率为89~95%,受精蛋孵化率为90%,种蛋孵化期21天,育雏成活率在98%左右。

茶花鸡雏鸡管理

1、温度:第1~3天育雏室温度为33~34℃,以后逐日下降,每周下降1~2℃,以雏鸡均匀分布不堆迭为宜。温度过低,鸡则堆迭于热源边,造成压死,温度太高,鸡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出汗。保温热源可用红外线灯、电热管等。

2、饲喂:开食前先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饮水。2~3小时再投喂全价小鸡料,敞开投料,供足清水,让其自由采食饮水。

3、密度:按每平方米60只,随著日龄的增加逐步降低。如垫料潮湿,则要及时更换。

4、防病:主要预防白痢和球虫,可用千分之二的土霉素拌料或每只2000单位的青霉素和链霉素饮水,3天一交换。

茶花鸡中成鸡管理

1、圈养:圈养即利用鸡舍配以运动场饲养,喂以饲料并配以青绿植物。因原鸡仍保留野生原鸡喜欢上树的习惯,故应在鸡舍及运动场上搭建一些栖架供鸡只跳跃栖息。

2、散养:利用果园、树林地将鸡放养其中,适当搭建一些简易棚,供鸡只避风挡雨,遮荫避寒。采用这种方法,鸡只除适当补饲外,让其在内觅食昆虫、野草,将大大提高商品鸡的品质和销售价,同时可大大减少果林地的病虫病,鸡粪又成了林地很好的有机肥料。

茶花鸡种鸡管理

1、饲喂:种鸡必须选择个体健康、品种特别突出、体形强健的鸡只,并在百日龄后限量饲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鸡料只喂一次,至5月龄进入产蛋期时逐步改用种鸡料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每隔3天添加适量的蛋鸡多维,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胆碱、矿物质等,多喂青饲料。

2、密度:茶花鸡种鸡养殖管理时要调整密度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并逐步补充人工光照,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光照时数为16~18小时。

江西特色鸡:康乐鸡


早年就被当作贡品的康乐鸡是一种蛋肉兼用型的江西地方特色鸡品种,康乐鸡不仅肉质鲜嫩,抗病性好,且容易饲养,此外鸡饲料成本投入也低,非常适合农村养殖户大规模饲养,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康乐鸡这一低成本高产能的地方鸡品种。

一、康乐鸡的起源

康乐鸡又名万载三黄鸡,属蛋肉兼用型鸡种,产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据说万载三黄鸡早在西晋大康元年(公元280年)就被列为贡品,因当时万载名为康乐,故名康乐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康乐三黄鸡出口香港。康乐鸡又名万载三黄鸡,属蛋肉兼用型鸡种,产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该鸡适合农村各种规模饲养,可采用大棚养殖技术。1997至2000年是万载县历史上发展康乐黄鸡最快的时期,形成以罗城、康乐、黄茅等10个乡镇为主的康乐黄鸡养殖基地。

二、康乐鸡的主要产区

万载县位于江西省西北边陲,西与湖南省浏阳市毗邻。万载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为17℃,年均降水1700多毫米,呈北多南少的降水分布,4至6月降水最多,11月至翌年2月降水最少,年均日照1500多小时。境内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36座,大小河流被称为三江两河十八水,森林覆盖率63%。万载是江南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水稻、木姜、百合、竹笋、蜂蜜、山茶油等3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际有机认证,罗城扎粉、龙牙百合、辣椒驰名中外。

三、康乐鸡外形特征

康乐鸡喙黄、脚黄、皮毛黄为主要特征,体型中等,性情活泼,母鸡头清秀,虹彩橘黄色,单冠直立,颜色鲜红,肉垂中等大小,红色,耳叶红色,毛色橙黄,尾羽圆拱。康乐公鸡羽毛呈棕黄或红棕色,尾翘呈U形,有10至15根墨绿色尾羽。

四、康乐鸡品种的产蛋性能

康乐鸡170日龄开产,开产蛋重38.5克,年产蛋180个,平均蛋重49克,蛋壳浅褐色。成年公鸡体重3斤7两,母鸡将近3斤。公鸡半净膛屠宰率84%,母鸡80%;公鸡全净膛屠宰率78%,母鸡67%。

五、康乐鸡品种的特性

康乐鸡生长快、肌肉丰满、抗病力强、耐粗饲、易管理,通体金黄,肉味鲜嫩,汤浓香甜,滋补强体。过去农户饲养康乐鸡习惯以抱母鸡孵化种蛋,在早春(2至3月)孵化为多。习俗认为春鸡耐病力强,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也有不少孵新米鸡(5至6月)、桂花鸡(8至9月)、冬鸡(10月)的习惯。每窝孵种蛋20个左右,孵化21天。因种蛋中混有未受精蛋,俗称寡子,故孵化率90%左右。仔鸡出壳后2至7天,由于绒毛稀薄畏寒,农户习惯将抱母鸡和仔鸡一起放在木盆或箩筐里育雏,里面垫上稻草,并用清水浸涨细米喂仔鸡,日喂5至6次。

为防治仔鸡拉稀,并拌些切碎的大蒜及辣椒等,半个多月后让小鸡随母鸡在室外自由觅食。在秋冬季,农户清早往往将康乐黄鸡赶逐到已收割了晚稻的稻田里寻食,做到颗粒归鸡。冬至前后是康乐黄鸡的催肥阶段,普遍增喂谷粒、生饭或熟红薯拌米糠养鸡,日喂1至2次。一个月后,康乐黄鸡的肥育效果十分明显,其胸部显示丰满。

地方特色鸡:鹿苑鸡


什么是鹿苑鸡?在清代年间,鹿苑鸡一直是被当作皇室贡品享用的,鹿苑鸡的体型高大并且结实,煮食后的鹿苑鸡肉质鲜嫩肥美口感好,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这种地方特色鸡品种的鹿苑鸡吧。

鹿苑鸡产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属蛋肉兼用型鸡。屠体美观,体型高大,体质结实,胸部较深,背部平直。头部冠小而薄,肉垂、耳叶亦小。眼中等大,瞳孔黑色,虹彩呈粉红色,喙中等长、黄色,有的喙基部呈褐黑色。全身羽毛黄色,紧贴体躯,且使腿羽显得比较丰满。颈羽、主翼羽和尾羽有黑色斑纹。公鸡羽毛色彩较浓,梳羽、蓑羽和小镰羽呈金黄色,大镰羽呈黑色,皆富有光泽、胫、趾黄色,两腿间距离较宽,无胫羽。雏鸡绒羽黄色。鹿苑鸡的毛、皮、喙、脚均为黄色。公鸡体重可达4公斤以上,有九斤王之称。母鸡180日龄开产,年产蛋140200枚,平均收重54克,蛋壳呈褐色。成年鸡体重:公鸡3.12公斤,母鸡2.37公斤。180日龄半净膛率公鸡81.3%,母鸡82.57%;全净膛率公鸡72.6%,母鸡73%。该鸡早期生长快,早熟,160日龄平均日增重13克,肉质肥美鲜嫩,产蛋性能较好,蛋肉品质较好。

不仅如此,鹿苑鸡的觅食能力还很强,非常适应放牧,而且对于粗饲料它们也不会挑剔,除此之外鹿苑鸡还有很强的抗病力。还有众所周知的叫花鸡,一直都是驰名海内外的,而叫花鸡的主要食材来源就是鹿苑鸡青年母鸡。鹿苑鸡这种地方特色鸡品种,是经过历史筛选改良最后得以保存下来的优良品种,因此它也是我们国家级的159个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

云南地方特色鸡品种——独龙鸡


什么是独龙鸡?独龙鸡是我国云南地方特色优质鸡品种,在云南有着悠久的饲养历史,独龙鸡属于蛋肉兼用型鸡品种,独龙鸡不仅肉质鲜美,容易饲养,还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因此近年来被人们广泛饲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云南地方特色鸡品种独龙鸡吧。

一、独龙鸡品种起源

独龙鸡是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独龙族祖祖辈辈养的鸡,体型小而紧凑,羽毛颜色较杂,主要分布在独龙江流域最北边,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藏入四川交界的接合部。独龙鸡具有觅食力强、善飞翔、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能适应高海拔、高湿度的恶劣条件,适合山区放养,但产蛋较少。2010年1月15日,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独龙鸡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独龙鸡在独龙语中称感并,意思为极小的鸡。据独龙族老人讲述独龙鸡是独龙江乡独龙族人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目前,此品种在我国境内仅在独龙江乡境内独龙族人居住地才有。由于产区两山并耸,一江纵贯,区位偏僻,地形陡峭,交通极为不便,加上每年有6个月的封山期,当地群众基本上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养鸡多采用自繁自养,由于产区群众生活较为贫困,对鸡羽色没有过高的要求,也没有条件对鸡进行有意识的选育,造成独龙鸡羽色较杂。由于产区交通不便,山高林深的天然屏障,长期无外来鸡种进入,经长期自然选择,逐渐形成体小、善飞,觅食力强,就巢性强,抗病力强的独龙鸡。据村民介绍目前居住在独龙江上游北部边界的缅甸独龙族是从迪政当村老向红组搬迁过去的,独龙鸡也是从这边带过去的。此说法与人类学家关于民族迁徒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引自独龙族历史研究)。属肉蛋兼用型品种。

二、独龙鸡品种特性

纯种的独龙鸡分布在独龙江流域最北边,缅甸北部和我国云南、西藏入四川交界的接合部,为南北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带,群山环抱,沟壑纵横,环境恶劣通行困难,历史上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而且独龙江每年会被封山半年以上,所以独龙鸡与外地鸡基因交流很少。独龙鸡与其他地方鸡种和新品种鸡相比,独龙鸡在肉质、营养、产蛋量上具有明显优势,更重要的是独龙鸡具有很强的抗病性,即使在其他新品鸡全部死亡的情况下独龙鸡也不会生病和死亡。

2010年1月15日,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独龙鸡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三、独龙鸡品种外貌特征

独龙鸡体型小而紧凑。羽毛颜色较杂,主要有白花、黄麻、黑麻,少数为瓦灰、芦花。喙多呈黑色或黑中带黄,少数浅黄色。单冠居多,冠齿7~9个,呈红色,少数豆冠、玫瑰冠。耳叶红色居多,部分白色。虹彩呈橘红色。皮肤呈白色。胫色以黑色、瓦灰色居多,粉色次之,少数黄色。大部分个体有胫羽。

公鸡羽色主要有红羽、白花、黑花。红羽公鸡颈羽呈金黄色,背、肩、鞍部羽毛呈红色,主翼羽、颈下部和胸部羽毛,以及尾羽为黑色,镰羽呈墨绿色;白花公鸡全身大多为白色,间有黑羽,颈羽和鞍羽的羽轴大多为黑色,尾羽黑色;黑花公鸡头颈部羽毛为白色,羽轴为黑色,背、肩部羽毛为红黑相间,胸腹部羽毛为黑色,间有白羽,尾羽为黑色。

母鸡部分倒冠,羽色主要有白花、黄麻、黑麻,少数瓦灰和芦花。白花母鸡全身大多为白色,间有黑羽,颈部羽毛为白色,羽轴为黑色,尾羽黑色。

雏鸡绒毛呈白色、黄色或黑色,部分黄羽鸡背部有黑线脊。

四、品种繁殖性能

独龙鸡开产日龄为210~240天,年产蛋数55~75个,每窝产12~15个,平均蛋重42.5克,种蛋受精率85~90%,受精蛋孵化率85~90%,就巢性较强,就巢率约80%。

五、独龙鸡饲养管理方法

独龙鸡无特殊饲养管理方法,一般早晚各喂一次玉米粒。雏鸡阶段喂碎玉米或熟米饭、荞米等。母鸡孵化时,一般一两天才出来一次,所以,喂料要注意一些。小鸡孵化后需与母鸡关两天左右才放出去。小鸡孵化前两三天母鸡一般很少出来,需抱出来单独喂食。

六、品种产地分布

独龙鸡原产地为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中心产区为独龙江乡独龙江上游的迪政当村老向红组、向红组和龙元村,下游的巴坡村和马库村、中缅边界也有少量分布。

独龙鸡由于生长的环境较为恶劣,处于半野生状态,适应于高海拔、高湿度的气候条件,对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抗病力强。

云南特色鸡品种:尼西鸡


你听说过尼西鸡吗?体态轻盈的尼西鸡是云南特色地方鸡品种,已被列入我国国家级保护品种名录当中,尼西鸡是一种高原蛋用型鸡品种,不仅抗病力强,且觅食力强,它的肉质更是鲜嫩美味,独具特色,作为藏鸡之中的一个鸡品种类型,尼西鸡被广大养殖户所饲养,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尼西鸡这一优良地方特色鸡品种。

一、尼西鸡的起源

尼西鸡主产于云南省中甸县尼西区,以藏鸡录入(1989年)《中国家禽品种志》,在2000年和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名录。尼西鸡属高原小型蛋用地方特色良种鸡。具有体型轻小、耐粗饲、觅食力强、采食范围广、抱性较弱、产蛋较多等优点,尤其是抗寒耐缺氧能适应当地高海拔、气候寒冷的自然环境,更加让尼西鸡肉质鲜嫩、风味独特。

二、尼西鸡的产地分布

尼西鸡属高原蛋用型品种。是藏鸡的一个类型,藏语称龙巴下。主产于云南省中甸县尼西区,故称尼西鸡。适应区域:云南省中甸县尼西区。分布于大中甸、小中甸、中心镇、格咱乡等地区。尼西鸡是当地群众在自然生态条件下经长期闭锁选育,逐渐形成的具有体轻、翅和尾羽发达、善飞等特点的优良地方品种。尼西鸡中心产区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东旺、德钦县奔子栏乡,在迪庆州中北部高寒山区及干热河谷农区等地。截止2005年全州存笼尼西鸡48790余只(纯血缘尼西鸡存笼为23700多只),出笼尼西鸡25000余只,产蛋187吨。

三、品种外貌特征

体型轻小,体质健壮,胸深突出,背腰平直,举动灵活,羽毛紧凑,尾羽发达而上翘。头大而适中,平头。喙短粗,有黄、青、铁灰等色。单冠,红色,公鸡冠大,厚而直立,母鸡冠薄、质细致、柔润光滑。肉髯、睑红色,虹彩金黄、橘红色。颈较细小。公鸡羽色多为大红、纯白、黑白花3种。大红公鸡主翼羽、尾羽和镰羽黑色镶边,颈羽、鞍羽金黄色或红褐色。母鸡羽色较杂,羽色有黑色、白色、黄麻色、灰色和杂花色。皮肤白色,少数乌黑色。胫黑色、青色、黄色或石板色,无胫羽。四趾。

四、品种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初生32克;30日龄170克;60日龄公鸡290克,母鸡230克;90日龄公鸡550克,母鸡490克;120日龄公鸡900克,母鸡730克;成年公鸡1400克,母鸡1230克。成年公鸡平均半净膛屠宰率76.39%,母鸡70.58%;成年公鸡平均全净膛屠宰率69.94%,母鸡64.30%。

五、品种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鸡平均开产日龄195天。平均年产蛋165枚,高者可达201枚,平均蛋重48克。平均蛋形指数1.34。蛋壳白色,少数浅褐色。公鸡性成熟期180-210天。公母鸡配种比例1:(6-9)。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0%。母鸡就巢性较弱,1-4月份就巢2次,每次平均就巢持续期15天。5-12月份一般就巢1-2次,每次平均就巢持续期4天。公母鸡利用年限2-3年。

六、尼西鸡的饲养方式管理

鸡场的场址要求选择在地势干燥、平坦、通风性好、交通方便、排水良好和背风向阳的地方,要避开坡底和谷地以及风口,以免受山洪和暴风雪的袭击。地形应开阔,场地面积宽敞,养殖种鸡要有放养场地。场址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公共卫生准则,使鸡场不致成为周围环境的污染源,同时也要注意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鸡场与居民点、主要公路间的距离至少要在500米以上。养鸡场一般设有管理区、生产区、病鸡饲养与污物管理等功能区。鸡舍主要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全封闭式三种,尼西鸡的养殖主要是半舍饲的养殖方式,占地多、卫生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主要以放牧,早、晚补饲,晚上关进较封闭鸡舍,以免被其他动物伤害。

七、品种主要特性:

属高原蛋用型鸡种,属于藏鸡一个类型。体型轻小,羽毛紧凑,平头,单冠直立,冠、髯、脸为红色。公鸡羽毛多为大红、纯白、黑白花三种。大红公鸡主翼羽、尾羽和镰羽黑色镶边;颈羽、鞍羽金黄色或红褐色。母鸡羽色较杂,纯黑占45%,纯白占24%,黄麻花占19%,杂花占8%。皮肤白色,少数乌黑色。喙有黄、青、铁灰等色。胫黑、青、黄、石板色,无胫羽,虹彩金黄、橘红色。初生重为31.7克,成年鸡体重:公1400克,母1230克。屠宰率:半净膛,公76.4%,母70.6%;全净膛,公69.9%,母64.4%。开产日龄180~210天,年产蛋150~180个,蛋重48克,蛋壳呈白色,少数米黄色,蛋形指数1.34。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3578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