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武加元:“土专家”带领村民养猪致富的故事

在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曹生村,只要一提起村委会主任武加元,村民们总会自豪地说:他是我们村有名的养殖户,也是我们走向富裕的领路人。
虽然是村委会主任,可村民们在称呼武加元时,更喜欢叫他专家。近日,笔者带着好奇心来到了武加元的家。
武加元今年49岁,初见笔者一脸的紧张,当说起村民送他专家称号时,这位管辖着一千多户村民的村委会主任满脸通红,笑呵呵地说:这是大家在跟我开玩笑,我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周到。
武加元是曹生村乃至广胜寺镇最大的肉猪养殖专业户,养殖规模近千头,他着重培育优良母猪,这意味着随时可以将自己的养殖规模扩大。
我养猪已经有十来年时间,2003年以前,我只是一个摩托车修理工,后来借钱开办养殖场,一开始就赔了个精光。武加元说。
他刚开始养猪时,先后遇上非典和畜禽病流行,血本无归,借的钱还不了,房子也差点抵押了。
初战失败,但武加元并没有放弃养殖。他重新考察市场,还跑到县城参加了科技养猪培训班,然后带着学到的新本领回到了曹生村,开始新一轮的征战。养猪不能乱养,喂猪、清便、选崽,这些都需要科学知识,很多养殖户只知道猪吃饱了就能长膘,却不知道一些微小的病菌可以在一夜之间将几十头猪全部置于死地。武加元说。
第二次创业,他在科技方面增加了投资,引进了新品种,盖了新猪舍,从十几头养起,慢慢发展,直到现在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户。
自己富裕了,武加元开始思考如何将大家带动起来,但要想让农民拿出几万、十几万块钱出来搞养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的猪后来卖到了河南,可每次河南的厂商都抱怨说我的猪太少,如果我们村能再多一些养殖户就好了。武加元说。
市场是现成的,有了厂商的保证,他开始说服村民养猪,但如同自己当初预料的,很多人都拒绝了。
我后来在村里开办了几期养殖学习班,邀请村里有能力搞养殖的人过来听课,()还将厂商领到他们中间,告诉村民们外面的市场很大,如果把养殖搞好,一定会有好的收益。武加元说。
经过耐心说服,村里终于站出来几个人愿意搞养殖,于是,武加元对这几个人进行了全方位地帮助:饲料无偿供给、指导疫苗注射、设计猪舍轮廓。一番辛苦过后,村民看到了希望,大家约定向武加元看齐,来年扩大养殖,一起致富。
武加元带领村民养猪致富的行动被曹生村村民看到眼里,记在心间,大家推选他担任村委会主任。他说:我不太爱说话,没有什么大魄力,可大家还是将我推到了村委会主任这个位置上。我知道村民的意思,是希望我继续带领大家致富。
在他的带动下,曹生村目前已经有了二十多个养殖专业户,武加元决心带领更多的养殖户进行科学养殖,把曹生村建成一个具有每年万头生猪出栏能力的规模养殖村。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邮编:041000)

相关知识

罗贵云养殖甲鱼带领村民致富


技术员在育苗房内挑选有问题的甲鱼卵

中午12时,笔者一行冒着似火的骄阳赶往双凤镇塘湾村,目的只为一睹甲鱼在塘边晒背的风景。

一到甲鱼基地,笔者便见到一位皮肤黝黑、面容干瘦、干事果敢的男主人,他就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罗贵云。当笔者一行说明来意,老罗便带大家来到了种鱼池。透过门缝我们惊喜的看见一大群甲鱼正在塘边悠闲的沐着阳光浴。大家迫不及待的叫老罗打开房门,呵,好家伙,一群刚还整齐划一排在岸边的鱼兵,一溜烟的潜入了水中。

老罗说:这些家伙警惕得很,没人的时候他们悠闲得很,只要一听见开门的声音就会立马跑入水中,你莫看它们警惕,但是它们却没有天敌哦!最怕的就是生病,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甲鱼就很好养。

在老罗的陪同下,大家一起参观了他的甲鱼育苗房,只见几十只育种箱内,一枚枚甲鱼卵想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老罗告诉笔者,他现在养了500只种甲鱼,这种子甲鱼每年要产4次卵,每只每次产卵10多枚到30枚不等。目前,他的甲鱼已经进入第二季产卵期,第一批小甲鱼1000多只已经投放到养鱼池中,每只已经有3到4两重了。现正在产房中孵化的有7000多枚甲鱼卵,预计今年年底,甲鱼苗将达到10000只以上。

当笔者一行来到幼苗池,远远的看见一只只小黑点贴在岸边,饲养员告诉大家,那就是刚下塘才一个多月的幼甲鱼,大只的足足有4两了。

老罗说:我目前养甲鱼,主要是探索仿野生饲养,不喂任何饲料和添加剂,主食为鱼、猪血、猪肺及水中的微生物,这样养殖虽然成本高、见效慢,但甲鱼的品质好,一旦出产,价钱也高。因为,现在大家追求的就是一个健康生活的理念,只要我们的甲鱼品质好,就不怕没人来买。

当笔者询问他经后的打算时,罗贵云说:我目前有6个梯形的甲鱼池,总面积也不过200亩,要说三年内还没问题,但到了后年我的种苗将超过30000只,我一个人饲养起来就有点困难了。我是这么想的:三年之后,我的甲鱼也开始见效益了,周边的村民看到也有信心了,我准备动员他们一起来饲养,我给他们提供种苗和技术,他们养出来的甲鱼我负责收购,这样既降低了他们养殖的风险,也为大家增添了收入。我还准备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提高大家抗风险的能力,带领全村人致富,让我们这个山弯弯变成名副其实的甲鱼村、富裕村。

陈木珠创办养猪合作社,带领村民养殖水果野猪致富



1月10日一大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奎四村的陈贵珍就来到陈木珠的野猪养殖场。她加入了陈木珠组织的奎峰野猪养殖合作社,在这里看上了3只野猪仔,此行是来付钱的。

俺就是咱合作社的技术员,猪有个疫病的时候找我。陈贵珍临走时,陈木珠的话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陈木珠可不是说大话,今年67岁的他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野猪养殖户,有一手过硬的野猪养殖技术。

2009年参加完农民创业培训班,陈木珠便开始养殖野猪。这次培训,不光给他带来了野猪养殖技术,还带来了新的养殖理念。

他坚持有机养殖,不给猪打针、喂药,野猪除了正餐外,每天还加一顿以南瓜、大青叶为主的水果餐,使野猪精神气十足。这样的养殖模式,让陈木珠的水果野猪声名远播,野猪肉供不应求。

2010年,先富起来的陈木珠创办了合作社,带领附近农民养殖野猪。他为入社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营销支持,陈贵珍就是今年刚刚加入合作社中的一员。目前,合作社农户达到26户,野猪存栏量800余头,成为当地颇具规模的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陈木珠的事例在淄川区颇具代表性。目前,淄川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有249家,其中170余位合作社的带头人免费参加过区里的农民培训班,为1.6万余名合作社员提供技术、营销服务,把他们带上了致富路。

罗引红:山西农家女养猪致富显身手


她曾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8个春秋,是学生和同事们公认的好老师,多次获得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离开代课教师岗位以后,她自强不息,靠在集市上卖布头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她又虚心学习养殖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通过不断积累,拥有了一个年出栏近千头生猪的养猪场。
她就是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南柴村的罗引红。
1995年,23岁的罗引红应聘到本村小学校当了一名代课教师。那时候,她刚刚结婚,丈夫在镇邮政所工作,小两口都有固定的收入,日子过得很滋润。到了2002年,县教育部门出台政策,所有民办教师全部下岗,罗引红也在其中。
下岗后,罗引红并没有感到茫然,她说自己年轻,又有文化基础,很多事都可以干出名堂来。她先到集市调研,发现经济实用的布头是乡亲们喜爱的商品,特别畅销。接下来,她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从侯马批发市场进货,在本地集市上做起了卖布头的生意。凭着热情的服务,靠着低廉的价位,罗引红的买卖越做越红火。
到了2005年底,又有很多人涉足到这个行业,()卖布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竞争日趋激烈,罗引红经过思考后急流勇退,决定转行在养殖业上开辟新的天地。
罗引红是个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人。2006年开春,180平方米的猪舍建好了,7头母猪、60头仔猪也很快买了进来。为了掌握猪的生长规律和习性,她不怕脏不怕累,常常一整天在猪舍里仔细观察,并且买来了十多本养猪方面的的专业书籍认真学习。工夫不负有心人,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罗引红就成了养猪的行家里手,在防疫和诊治猪病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012年夏天,罗引红听说村里要在5公里外的地方建畜牧园区,坐不住了,对于每年只能出栏一百多头生猪的小打小闹,她已经不再满足。她把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跟丈夫一说,丈夫表示大力支持。因为罗引红丈夫上班没时间,扩大养殖的担子便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没有建筑材料,她自己到侯马等地购买,当地没有施工队,她去附近的新绛县联系,经过半年的筹建施工,占地3亩、投资21万元,年可出栏近千头生猪的高标准猪舍终于建成了,而罗引红因为终日操劳,身体瘦了十多斤。
猪场建好后,罗引红更忙了,除节假日丈夫给她帮一下忙外,30头母猪、几百头仔猪,从打料、接水,到喂食、清理猪舍,她都包了下来。不到一年时间,罗引红的猪场已出栏肥猪1100头,除收回投资外还赢利近二十万元。2014年初,虽然全国生猪养殖处于下滑的局面,但罗引红的养猪场依然办得红红火火,她养猪的诀窍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科学防疫。罗引红坚持自养种猪,这样减少了疫病传播机会,同时,她坚持定期注射防疫,并在每年春、秋两季对全场猪群进行驱虫。
二是常年自家加工饲料。这样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能根据所掌握的商品猪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配方,生产出更加适合的饲料。
三是搞好环境卫生。每天至少清扫猪舍内的灰尘、残料、粪便、垃圾两次,排粪沟经常保持畅通,无积粪。
四是训练仔猪饮水。仔猪3日龄开始训练饮水,以专设水槽的常流水引诱仔猪吮吸。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邮编:041000)

小小胚胎蛋年赚几百万 高唐农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鸡蛋,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提起鸡蛋我们首先想到食用,但是小小鸡蛋却蕴藏着大学问,家住高唐县姜店镇前屯村的杨海亮,通过与制药厂联姻,把胚胎蛋送进了制药厂生产疫苗,在为当地养鸡户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自己的鸡蛋生意也实现了凤凰涅槃。

小小胚胎蛋潜藏的巨大市场空间,是爱读书的杨海亮从书中汲取而来,2007年,他从部队退伍后,在读书时,偶然发现疫苗这个产业,以后通过多方考察,他了解到胚胎蛋可以用来提取禽流感疫苗,并且论个卖,发展前景非常好。于是,他认真钻研胚胎蛋受精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2008年,他与妻子从小做起,第一批5000枚种蛋发出,让他俩捞得人生第一桶金。

随着胚胎蛋鸡养殖户越来越多,杨海亮收购的胚胎蛋也越来越多,平均一枚给养殖户增值2毛,本着吃亏是福的他,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他一年平均出售1亿枚胚胎蛋。并且还自己上了36台孵化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40多名工人几乎都是周边村子的村民,普通擦蛋工的工资都达到两千多,极大的带动了村民致富。

杨海亮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养殖量比较多比较密集,所以说我们收蛋也比较方便,给药厂提供保质保量的种蛋,主要是做人用苗和流感苗、禽流感苗。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很广,以后能带动很多闲杂妇女,很多养鸡户也能致富,一年给养鸡户创造的收入也不少。”

定陶滨河:“养鸡大王”的致富故事


吴祥书是定陶县滨河街道办事处有名的“养鸡大王”,家住滨河街道办事处吴河行政村,今年46岁,他从2000年开始养鸡,到现在已有14个年头了。连续多年,吴祥书被评为“致富能手”。

白手起家

14年前的吴祥书,家里一贫如洗,孩子嗷嗷待哺。有一天,孩子生病了,却没有钱看病,抱着孩子,他的泪刷刷往下流。擦干眼泪,他暗下决心,一定得想法富起来,这样穷下去,孩子没出路,家庭没出路。那一夜,吴祥书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了又想,干什么好呢?养鸡行不行?当他把想法告诉妻子时,得到了妻子的支持。

说干就干,吴祥书东拼西借了1260元钱,买了300只鸡苗,开始了自己的养鸡生涯,谁知这一养就是14年。

吃得苦中苦

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养鸡,没经验、没技术。但吴祥书不怕难,他想,别人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自己也是,只要自己努力,别人能干成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干成。没有经验,他就找高手请教,没有知识,他就节衣缩食省下钱来去书店买书。他白天喂鸡,晚上等孩子睡熟了,再一页一页地看那些养鸡方面的专业书,一点一点地琢磨养鸡技术。

最难的要数卖鸡蛋,那时吴祥书得到邻近的集上去卖,从村里通往附近集市的小路凹凸不平,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一天中午,天气晴朗,吴祥书装了满满两挎篓鸡蛋,骑着自行车带到集市上去卖。就在离集市还有2里地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下起了暴雨,由于没带雨具,浑身被浇个湿透,小路又湿又滑,车子不但没法骑,而且推都推不稳,吴祥书一个趔趄,滑倒在地,车子翻了,鸡蛋打了,吴祥书的泪水和着雨水哗哗流淌……

方得甜上甜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吴祥书始终把这句话当作人生的信条,这句话激励他走出困境,走出了一片艳阳天。通过学习和实践,吴祥书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蛋鸡养殖技术。他的养殖规模也开始从300到500,从500到1000,从1000到20000不断扩大。他卖鸡蛋的工具也由最初的自行车到脚蹬三轮车,由脚蹬三轮车到电动三轮车,由电动三轮车到四轮面包车。通讯工具也由电话到手机,由手机到电脑。吴祥书的生活就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最初的苦涩和泪水也在心底化成了甜蜜。

陶琳养殖蜥蜴赚钱致富的故事


近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理财在线》栏目组来到钟祥市郢中街办皇庄社区,采访女青年陶琳养殖蜥蜴致富的事迹。今年蜥蜴养殖产值应该有40多万,面对央视的镜头陶琳满脸喜悦。

现年29岁的女青年陶琳,出生在汉江航运家庭,2002年荆门大学毕业后,在外打工4年攒了一些钱。2006年决定回家自己创业,先投资8万元兴办了一个养兔场,由于养兔防病治病等过程复杂,投入人力物力较大,效益不明显。2008年,陶琳外出重新寻找致富项目,看到河北邢台一农户靠养殖麻蜥获得百万财富,而且全国仅此一家,于是决定转行养麻蜥。

麻蜥是蜥蜴中的一种,老百姓叫四脚蛇,体长约10厘米。在我国医学上有悠久的历史,药名麻蛇子,具有驱风湿、滋补、健身的功效,可以治脚疼、腰疼和骨疼,治疗和预防肿瘤等疾病。由于全国养殖极少,麻蜥有广阔的市场。目前,每公斤干蜥蜴价格为400元以上。活蜥蜴价值更高了,目前在南方很受欢迎,有许多人当宠物来养,每条批发价达8元。

看到蜥蜴养殖的广阔前景,陶琳在钟祥市城郊租赁一块农地搞起了蜥蜴养殖,先后投资6万元购买1万条麻蜥种苗,围建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大小的方池,开始养殖麻蜥。第一年,由于陶琳没有掌握麻蜥养殖技术,蜥蜴死了不少,损失很大。第二年她开始试着堆放了两个沙堆,在沙堆周围还摆放花盆和盆景,平时麻蜥在沙堆上吃食,在花盆中玩耍,晚上把身子钻进沙堆里过夜,麻蜥再也没出现死亡了。经过两年的发展,陶琳摸索出一套用黄粉虫养殖蜥蜴的方法,今年麻蜥数量达到十多万只,在越冬前已出售一批,卖了四十多万元。

尽管现在每年赚钱仅纯收入已经达到数十万元,养殖蜥蜴尝到甜头的陶琳仍然不满足,她说:明年,准备再兴建两个蜥蜴养殖区,争取达到30万只的规模。她还多次拜访武汉的一些高校教师,想引进一个医药深加工项目,把蜥蜴这个产业做精做强。

蜥蜴养殖小经验:

所有的蜥蜴是变温动物,在热带生活的蜥蜴,由于气候温暖,可终年进行活动。在温带及寒带生活的蜥蜴于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季节活动的变化,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也有夏眠的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养殖蜥蜴一定要注意温差不要太大,温度在10~30摄氏度为佳,否则蜥蜴极易死亡或生病。蜥蜴尾易断,不要用力拽其尾。

大多数蜥蜴是不会发声的。壁虎类是一个例外,不少种类都可以发出宏亮的声音。蛤蚧鸣声数米之外可闻。

“养猪组合”带领农葡京赌场民闯出致富路


“今年,我经手的种猪有320多头,现在这些种猪大部分都产仔了,每胎最少都产14个,每头母猪净效益都在1万元以上。我们这次是专程向芳辉公司表示感谢的。”日前,平泉县北五十家子镇的承德芳辉养殖有限公司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的种猪中介人吴桂兰和赤峰市的养猪大户,敲锣打鼓地给芳辉养殖有限公司送来了写有“精诚合作,实现双赢”的锦旗。

“我们和赤峰市的养猪大户合作有两年了,很多人买了我们的种猪都挣了钱。”芳辉公司负责人王志芳介绍说,“我们公司的猪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种猪质量好是一方面,县农牧局的技术支持是另一方面。”

“引来种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有好技术。这一方面,农牧局的肖建辉技术员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王志芳说,“技术上没得说,更主要的是他特别负责任。只要是涉及技术上的事,无论刮风下雨,天气好坏,肖技术员是随叫随到。”因为经常探讨技术问题,俩人经常粘在一起,所以现在当地人都亲切的称他俩是“养猪组合”。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承德芳辉养殖有限公司设备、技术日益完善,如今已有技术工人15人,拥有占地45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一处,厂房内设妊娠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每年可向赤峰、承德、唐山、遵化等地输送纯种公母猪3500头,商品猪6000多头,年创产值500多万元。由于该公司的猪品种好、质量好、服务优,深得各地客户青睐,好评如潮、口碑日盛。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该公司采取“公司+专家+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260户,优先给他们提供种猪、精液、技术等一系列配套服务。最重要的是,“养猪组合”还在周边养殖户中培养农民技术员200余名,带动了当地的生猪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如今,“养猪组合”的合作日趋紧密,他们在种猪的优质上做文章,在技术服务上下功夫,优化种源,提高养猪水平,带动农户多养猪,养好猪。目前,在肖建辉技术员指导下兴建的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工程已经完工。该工程采用国内先进的沼气技术和有机肥生产技术,使猪场每天4吨多的粪便、80多吨的冲洗污水经过三级过滤、生物沉降等无害化处理后,变害为宝,成为深受设施菜种植户喜爱的绿色有机肥。

“土专家”林柏炎独创对虾混养模式


10月11日上午,神湾镇逸岛水产生态养殖场老板林柏炎一边用容器从虾塘里取水样检测,一边捞起虾苗观察生长情况。

养虾最关键的功夫是要随时监控虾塘的水质,只有良好的水质,虾苗才少生病。我天天都到虾塘取水检测,对虾塘的水质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水质变化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很多养殖户根本不知道这么做。10月11日上午9点半,在中山市神湾镇逸岛水产生态养殖场的虾塘上,几台增氧机正在塘里隆隆作业,翻起一层层水花,养殖场老板林柏炎蹲在塘边,一边用容器从各个虾塘里取水样,一边对记者如是说。

■分级养殖现零排放

逸岛水产生态养殖场靠近磨刀门水道出海口,自然生态环境和水质良好,是国家质监总局核批的国家级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林柏炎在这里探索实践南美白对虾养殖已经十几年,是中山有名的养虾土专家。他告诉记者,目前他的50多亩虾塘以高位池对虾循环水分级养殖模式,而且以鲃鱼和对虾混养为主,整个养殖过程已经基本达到不用农药、零污染排放,在国内独创出一条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道路。

■鲃鱼对虾混养实现零农药

鲃鱼和对虾混养的方法更有窍门。林柏炎按每亩虾塘投放4万尾虾苗,然后根据虾苗的不同生长阶段,引入生物天敌鲃鱼与虾苗一起混养。林柏炎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鲃鱼是中底层鱼,对虾是底栖动物,而且鲃鱼是虾苗的天敌--鲃鱼喜欢吃虾苗,但鲃鱼的嘴很小,很难捕捉到健康正常的虾苗,只能吃到那些发生病害的虾苗或死虾。引入鲃鱼混养,就是要利用鲃鱼吃掉体质弱或生病死亡的对虾,从而起到清洁虾塘水体、减少污染和控制病害的作用。鲃鱼就像是虾塘的清道夫,使对虾的成活率大幅提高,从而获得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传统对虾养殖都是虾苗在同一个池塘里从小养到大,1年最多养3造,亩产400公斤就不错了。而我的养殖模式单造亩产可达500公斤。林柏炎说。

林柏炎总结这种对虾养殖模式与传统方法的区别有三:高位池分级养殖模式的养成池底设置有2条生化处理沟,通过定期用泥浆泵抽走对虾排在池底的排泄物,这些排泄物可以晒干作为农作物种植肥料,实现对池塘养殖环境的零污染排放;养殖海水每天24小时循环流动,先入沉淀渠,经过蛋白分离器(高压水泵)进行脱氮处理再流入池塘,确保良好的养殖水质;引入鲃鱼天敌保护池塘生态环境和水质,增强对虾抗病能力,使养殖过程中不用任何药物,成品虾达到零药残。

■曾因病害赔光全部利润

2002年,林柏炎投身水产养殖业。由于高位池养殖模式提高了对虾的产量和质量,林柏炎与合伙人很快就尝到甜头。2002年到2005年,林柏炎通过对虾养殖赚到了近200万元,淘到水产养殖业第一桶金。但是,2006年,林柏炎养殖的大批对虾因为污染和病害无法成活,两年时间几乎将前几年的利润全部赔光。

虾苗为何如此脆弱?林柏炎在不断反思中注意到了虾苗的生态环境问题:虾池底的污染物、虾粪便等排泄物被直接排放出去,使养殖场的生态跟着受污染的河涌环境一起恶化,使对虾发生病害问题越来越多。

吃一堑长一智,2010年底,林柏炎投入160万元,用40亩虾塘试水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设置去污、沉淀、处理、蛋白分离系统,降低水池中的有害物质,从根本上提高对虾产量,渐渐摸索总结出自己水产养殖的独特经验。

■养虾经创出两个地方标准

前几年中山很多人养虾,但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为什么南美白对虾难养?许多养殖户都认为是虾的种苗越来越差、自然环境受污染导致养殖水质差,引发虾苗病害高发。这些都是养殖户无法改变的事实。养殖户能改变的只有转变观念、调整养殖措施,特别是要随时监控虾塘的水质变化,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虾塘水质的微生物指标,只要水质好,虾就不会得病,养殖才能成功。

林柏炎的成功探索也引起了神湾镇农社局以及中山市海洋渔业局专家领导的注意。中山市海洋渔业局渔业科相关专家告诉记者,经过与林柏炎多次沟通探讨,为了推动中山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发展,让中山市更多的水产养殖户掌握这些实用有效的养殖技术,中山市海洋渔业局提出创立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系列中山地方标准,由林柏炎等业内专家人士负责起草。于是,由林柏炎主笔的中山市农业地方标准《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规范》于2012年由中山市质监局发布实施;《南美白对虾生态混养技术规范》已于今年9月由中山市质监局发布,今年11月15日起正式实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59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