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引红:山西农家女养猪致富显身手

养猪 农家散养鸭

2020-10-05

她曾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8个春秋,是学生和同事们公认的好老师,多次获得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离开代课教师岗位以后,她自强不息,靠在集市上卖布头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她又虚心学习养殖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通过不断积累,拥有了一个年出栏近千头生猪的养猪场。
她就是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南柴村的罗引红。
1995年,23岁的罗引红应聘到本村小学校当了一名代课教师。那时候,她刚刚结婚,丈夫在镇邮政所工作,小两口都有固定的收入,日子过得很滋润。到了2002年,县教育部门出台政策,所有民办教师全部下岗,罗引红也在其中。
下岗后,罗引红并没有感到茫然,她说自己年轻,又有文化基础,很多事都可以干出名堂来。她先到集市调研,发现经济实用的布头是乡亲们喜爱的商品,特别畅销。接下来,她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从侯马批发市场进货,在本地集市上做起了卖布头的生意。凭着热情的服务,靠着低廉的价位,罗引红的买卖越做越红火。
到了2005年底,又有很多人涉足到这个行业,()卖布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竞争日趋激烈,罗引红经过思考后急流勇退,决定转行在养殖业上开辟新的天地。
罗引红是个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人。2006年开春,180平方米的猪舍建好了,7头母猪、60头仔猪也很快买了进来。为了掌握猪的生长规律和习性,她不怕脏不怕累,常常一整天在猪舍里仔细观察,并且买来了十多本养猪方面的的专业书籍认真学习。工夫不负有心人,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罗引红就成了养猪的行家里手,在防疫和诊治猪病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012年夏天,罗引红听说村里要在5公里外的地方建畜牧园区,坐不住了,对于每年只能出栏一百多头生猪的小打小闹,她已经不再满足。她把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跟丈夫一说,丈夫表示大力支持。因为罗引红丈夫上班没时间,扩大养殖的担子便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没有建筑材料,她自己到侯马等地购买,当地没有施工队,她去附近的新绛县联系,经过半年的筹建施工,占地3亩、投资21万元,年可出栏近千头生猪的高标准猪舍终于建成了,而罗引红因为终日操劳,身体瘦了十多斤。
猪场建好后,罗引红更忙了,除节假日丈夫给她帮一下忙外,30头母猪、几百头仔猪,从打料、接水,到喂食、清理猪舍,她都包了下来。不到一年时间,罗引红的猪场已出栏肥猪1100头,除收回投资外还赢利近二十万元。2014年初,虽然全国生猪养殖处于下滑的局面,但罗引红的养猪场依然办得红红火火,她养猪的诀窍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科学防疫。罗引红坚持自养种猪,这样减少了疫病传播机会,同时,她坚持定期注射防疫,并在每年春、秋两季对全场猪群进行驱虫。
二是常年自家加工饲料。这样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能根据所掌握的商品猪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配方,生产出更加适合的饲料。
三是搞好环境卫生。每天至少清扫猪舍内的灰尘、残料、粪便、垃圾两次,排粪沟经常保持畅通,无积粪。
四是训练仔猪饮水。仔猪3日龄开始训练饮水,以专设水槽的常流水引诱仔猪吮吸。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邮编:041000)

相关推荐

杨红英:农家女养黄粉虫获五项国家专利带领村民致富


前不久,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通报表彰了500名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重庆市潼南县古溪镇飞仙村农家妇女杨红英榜上有名,这在当地引起很大的轰动。熟悉杨红英的人都知道,这些年来,她大胆饲养黄粉虫,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2012年实现三百多万元的销售收入,带动一百多户村民走上了养虫致富的小康之路。
我是在电视上面看到这个创业项目的
杨红英今年33岁,笔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成都美博会上展销用虫子做成的各种食品、保健品、护肤品。
据杨红英介绍,这种虫子名叫黄粉虫,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在瓶子里用来养着玩的褐色虫子。黄粉虫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昆虫中的蛋白之王。
我是在电视上看到这个创业项目的!杨红英说。
养黄粉虫前,她一直在外地打工。2006年结婚之后,没有再出去干活,天天待在家里看电视。有一次,她在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中看到介绍山东有人养殖黄粉虫致富的节目,便产生了养殖黄粉虫的想法。
杨红英说干就干,一个人跑到山东考察,与一家黄粉虫养殖公司签订了回购协议,并花8000元现金买了3箱虫卵,满怀期待地回到家里,租用闲置的中学教室养起了黄粉虫。按照协议,公司将以2.8万元1吨的价格回购她的黄粉虫。
三次挫折没有把我击倒
然而,杨红英致富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黄粉虫孵出没多久,就大批大批地死掉了。
请教专家后,她才知道是养殖技术出了问题,山东都是用麦麸养殖黄粉虫,杨红英因在潼南买不到麦麸,就用米糠来替代,结果米糠里滋生了螨虫,螨虫寄生在黄粉虫身上,使其大量脱水而死。
2007年,杨红英找到麦麸购买渠道,成功养出了黄粉虫,但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那个与她签订回购协议的公司已经倒闭,这就意味着她好不容易养出来的黄粉虫失去了销路。
但是杨红英并没有放弃黄粉虫养殖,她买回几百只七彩山鸡,用虫子来喂鸡。她相信,吃虫子的七彩山鸡能卖上好价钱。但同样因为技术问题,她养殖的七彩山鸡最终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但固执的杨红英还在继续养虫、()喂鸡。2008年至2009年,潼南因养七彩山鸡的农民太多,造成滥市,杨红英总共亏损十多万元。
但这三次挫折并没有把我击倒。杨红英坚定地说。
一次培训让我扭亏为盈
2009年,正当杨红英心灰意冷、几欲放弃的时候,重庆市组织的一个微型企业培训班,让她重新看到了一线生机。
培训老师告诉她,创业初期,切忌多条腿走路,应把时间精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由此,杨红英决定放弃七彩山鸡养殖项目,专心养殖黄粉虫,开拓销售渠道。
她来到重庆,挨家挨户走访全市各处的花鸟市场,以及甲鱼、蝎子等特种养殖场,将黄粉虫作为动物饲料进行推销,这才逐渐打开市场。2010年,她的黄粉虫养殖项目终于首次实现盈利,赚了二十多万元,一下子就还清了欠款。
2010年,杨红英组建重庆涪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组织周边农民养殖黄粉虫,由她统一提供虫卵和技术,统一回购及销售。截至2012年,她已带动一百多个养殖户,年产黄粉虫150吨,实现销售收入三百多万元。
我有五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不过,我这还只是起步阶段!杨红英告诉笔者,黄粉虫不仅具有很高的动物饲用价值,还有很高的人的食用价值、保健价值,一旦把这些深加工产品做起来,就可大幅提高黄粉虫的附加值。
据她介绍,过去两年,她除了开拓黄粉虫市场,还与重庆工商大学生物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发出了黄粉虫精油、黄粉虫蛋白粉、黄粉虫护肤品,其中有4项深加工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由她亲手组织研制的黄粉虫分离机也获得了国家适用新型技术专利书,杨红英的黄粉虫深加工技术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
令人高兴的是,杨红英的黄粉虫深加工产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这次在成都美博会上,她3天就卖出了四万多元现钱的样品,另外还与西藏、安徽、新疆等地的客商签订了47宗意向性协议,合同金额高达120万元。就在笔者采访杨红英的时候,重庆解放碑一家医疗美容老板还打来电话,声称他们需要400万元的美容产品,杨红英目前正在对此进行考察。
谈起今后的发展,杨红英信心满怀: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5年之内,我完全有可能成为这个项目的领军人物,因为我有五项国家专利,有一个实力超群的科研团队,有一个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我相信我养殖的黄粉虫一定能从我们飞仙村飞向全国。
(作者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溪武陵路70号邮编:401147)

返乡创业农家女韩显英养出三条“绿色鱼”


“你好,你们店订的鱼到了。”5月21日一早,宜宾县高场镇送鱼师傅黄仲林像往常一样,将一袋袋刚打捞上来的鲜鱼送到宜宾市区各大餐饮连锁店。收获满满的好评,对于黄仲林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因为他所送出的鱼是宜宾县高场镇的返乡创业农家女韩显英所养殖的“绿色生态鱼”,在当地很受欢迎。

从煤炭产业转身到发展绿色渔业,韩显英拒绝了“短、平、快”的致富路。如今,她的“绿色生态鱼”获得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当地发展生态农业、绿色经济的试点。

变“黑”为“绿”生态转身

5月18日,岷江支流母猪河氤氲的雾气浸润着韩显英珍稀特种鱼类流水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库区,500余米的活水养殖场里共有大小28个品种的珍稀特种鱼类,270多亩生态养殖库区内,养殖了长江鲟、江团、大口鲢等10余种鱼。“这条河全长流域30多公里,两岸500米内均无居住人家、工业企业和养殖基地,生态环境十分优良。”眼前的养殖库区负责人韩显英,一身普通装束,让人很难把她和斥巨资创业两者联系起来。

十多年前就外出务工的韩显英从煤炭产业中掘到“第一桶金”,6年前,当别人纷纷羡慕其丰厚身家的时候,韩显英却瞅准家乡的青山绿水思索转型,“煤炭是资源消耗型的传统产业,难以持久发展,要找出一条长远发展的产业之路。

宜宾丰富的水资源和家乡的优质河水给了韩显英灵感,让她瞄准绿色水产养殖。“伴随大家生活品质日益提高,打造绿色生态食品大有可为。”说干就干。对家乡水生态环境的信心让韩显英果断告别了“黑金”,转身发展绿色渔业。

高标准养出“绿色鱼”

家乡优良的生态资源带给韩显英机遇的同时,也让她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大挑战:要打造生态渔业的品牌和保障长远发展效益,就要确保品质第一,“拿下绿色水产品认证的‘金字招牌’!”“绿色食品中,水产品认证颇为困难,因为其生产因素十分复杂,对地理环境、空气质量、养殖条件和养殖饲料都有着严格要求。”宜宾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有着丰富水产资源的宜宾一直没有水产绿色食品认证。”

怎么才能达到目标?韩显英的做法是:抓住每一个环节,从基地打造到养殖,全程实施高标准管理。

30亩标准条石养鱼池、270多亩生态养殖库区、母猪河500多米的活水养殖场里,韩显英斥资不下2000万元,其养鱼池设计还获得国家专利认证。

“要被批准为绿色水产品,从水质、环境、到鱼质保障,养殖基地都有一套十分严格的管理标准。”韩显英说,她通过航拍、抽样等手段组织了各项报批材料,但其中,保证鱼饲料质量却是认证过程中最难的关口。

为此,韩显英在一年内多次飞赴北京“取经”。“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全国唯一一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鱼饲料生产企业,在提前支付了20万元的饲料费用后,才和该企业签订原料供应订单,让其专门为养殖场生产饲料,从而解决了认证瓶颈。”

今年4月,韩显英的努力有了结果—她生产的松普镜鲤、南方鲇、长吻鮠3个水产品通过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这也是宜宾市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称号中,出现的第一组绿色水产品。

如今,已经创业成功的韩显英活跃在家乡的田间地头上,带动更多乡亲增收。“她赊鱼苗给乡亲,免费把养鱼知识传授给大家,帮助他们销售鱼产品。”高场镇大华村村主任雷秀锋说,“她还修建硬化4公里乡村公路,带动涂坝村、大华村、茶林村三个村的110户农户发展特色水产业达800余亩,使户均年增加收入10000元以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90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