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越来越快,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朋友们快速致富的一种选择。特别是禽类养殖,它相对来说成本较低,资金周转快,而且大部分农民都有家禽养殖的经验,可为什么我国农业发展远远比不上其他发达国家呢?那是因为我国养殖户虽然繁多,但大多是小规模养殖,而且大多都是缺乏专业知识,无科学养殖技术的支持,下面谈谈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刚开产的母鸡虽然性已成熟,开始产蛋,但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18周龄体重仍在继续增长,到40周龄时生长发育基本停止,体重增长极少,40周龄后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
产蛋鸡富于神经质,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产蛋期间饲料配方突然变化、饲喂设备改换、环境温度、通风、光照、密度的改变,饲养人员和日常管理程序等的变换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
产蛋规律:产蛋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特点,可分为3个时期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2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2.1做好转群工作
在转群的前3~5d,将产蛋鸡舍准备好并消毒完毕,并在转群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和修啄工作。关于转群时机,由于近年来选育的结果,鸡的开产日龄提前,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请进行,但注意此时体重必须达到标准。
2.2适时更换产蛋料
当鸡群在17~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马上更换产蛋料能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力。实践证明,根据体重和性发育,较早些时间更换产蛋料对将来产蛋有利,过晚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
2.3开产
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在这段时间内小母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青春期的体重仍需不断增长,大致要增重400~500g,蛋重逐渐增大,产蛋率迅速上升,消耗母鸡的大部分体力,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对鸡的进一步干扰,减轻各种应激,为鸡群提供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并保证满足鸡的营养需要。
2.4光照管理
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应与育成阶段光照具有连贯性。饲养于开放式鸡舍,如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增长的季节,且鸡群在育成期完全采用自然光照,转群时光照时数已达10h或10h以上,转入蛋鸡舍时不必补以人工照明,待到自然光照开始变短的时候再加入人工照明予以补充,人工光照补助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最多一小时,亦有每周只增加15min的,当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助光照共计16h,则不必再增加人工光照。
3产蛋期的日常管理
饲喂次数和次数每天饲喂2次,为了保持旺盛的食欲,每天12~14点必须有一定的空槽时间,以防止饲料长期在料槽存放,使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每次投料时应边投边匀,使投入的料均匀分布于料槽里,投入后约30min左右要匀1次料,并经常检查见到料不均匀的地方就要随手匀开。每次喂料时添加量不要超过槽深的1/3。
产蛋期蛋鸡的饮水量与体重、环境温度有关,饮水量随舍温和产蛋率的升高而增多。产蛋期蛋鸡不能断水。各种原因引起的饮水不足都会使饲料采食量显著降低,从而影响产蛋性能,甚至影响健康状况,因此必须重视饮水的管理用深层地下水供做饮用水最为理想。为减少蛋的破损及污染,要及时拣蛋,每天拣蛋3~4次,拣蛋次数越多越好。
注意观察鸡群加强管理:喂料时和喂完料后是观察鸡只精神健康状况的最好时机,发现采食不好的鸡时,要进一步仔细观察它的神态,冠髯颜色和被毛状况等,挑出来隔离饲养治疗或淘汰下笼。
饲养人员每天还应注意观察鸡只排粪情况,从中了解鸡的健康情况。例如黄曲霉毒素,食盐过量,副伤寒等疾病排水样粪便;急性新城疫、禽霍乱等疾病排绿色或黄绿色粪便等。
4产蛋高峰期管理
减少应激,尽可能维持鸡舍环境的稳定,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干扰。根据鸡群情况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投药或每隔1个月投3~5d的广谱抗菌药。
补充营养注意在营养上满足鸡的需要,给予优质的蛋鸡高峰料(根据季节变化和鸡群采食量、蛋重、体重以及产蛋率的变化,调整好饲料的营养水平)。产蛋高峰期必须喂给足够的饲料营养,产蛋高峰料的饲喂必须无限制地从产蛋开始到42周龄让鸡自由采食,要使高峰期维持时间长就要满足高峰期的营养需要,能量摄入量是影响产蛋量的最重要营养因素,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反应只有在能量摄入受到限制时才表现显著。对蛋重来说,蛋白质中蛋氨酸摄入量是关键,最近资料也有报道,日粮中的含硫氨基酸对产蛋率极为影响,产蛋高峰是有阶段性,产蛋量就少,促高峰的关键是促营养。
5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当鸡群产蛋率由高峰降至80%以下时,就转入了产蛋后期的管理阶段。鸡群产蛋性能逐渐下降,蛋壳逐渐变薄,破损率逐渐增加。鸡群产蛋所需的营养逐渐减少,多余的营养有可能变成脂肪使鸡变肥。此时应进行营养调整,调整饲料能量的营养水平,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但在调整日粮营养时要注意,当产蛋率刚下降时不要急于降低日粮营养水平,而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排除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鸡群异常时不调整日粮,在正常情况下,产蛋后期,鸡群产蛋率每周应下降0.5%~0.6%,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应在鸡群产蛋率持续低于80%的3~4周以后开始,而且要注意逐渐过渡换料,增加日粮中的钙。
6蛋鸡的用药禁忌
蛋鸡在产蛋期间,用药一定要小心,如果管理或用药不当,轻则会影响其产蛋量,重则将会影响到其终身的产蛋量,更严重的还会造成绝产甚至死亡。
接种疫苗,母鸡产蛋期间应停止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注射,以免引起产蛋量下降和产软壳蛋。
用抗球虫类药。这类药包括球痢灵、氯苯胍、盐霉素、可爱丹等,有抑制产蛋作用,而且有残留,会为害食用者健康。

相关推荐

野猪饲养管理要点


一、注意猪种的来源
一些引种户因贪图方便与便宜,或被一些不法场家蒙骗,引进一些含纯种野猪血缘仅12.5%左右的特种野猪,其外观、品质已与家猪相差无几,其抗病力、耐粗饲、瘦肉率、营养成分等方面都较差,因此,引种要慎重,建议从正规野猪育种场引种。
二、注意不要断奶过早
许多农户在养殖野猪时,为使其早配种及让仔猪提早上市,人为地提前断乳。但野猪乳腺不发达,泌乳量小,放乳时间短,如过早断奶容易导致仔猪个体小、体质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胃肠功能较差,易出现鼻疾病。
三、注意饲料要合理
野猪天生耐粗饲,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绿饲料占70%,食量少,一天仅需喂两餐。而有些农户养野猪时喂全部饲料,使野猪长得太肥,导致不发情。虽然采取增加运动量、限饲等方法后可正常发情,但时间一般要推迟几个月,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饲料,增加成本。
四、注意安全防疫
许多养殖户不重视使用疫苗或者生搬硬套,操作不规范、不科学。科学的免疫应该是根据当地的疫情而制订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序。另外,一些养殖户卫生防疫观念淡薄,养殖场随意让人参观,且极少采取消毒措施。其实消毒是最简单最有效最根本的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建议每五天清洗、消毒一次,并在养殖场门口、生产区门口与猪舍门口设立三重消毒池,人员进出都必须消毒和换工作服。
五、科学配种与繁殖
1种公猪
种公猪的初配月龄应在10月龄以上,体重达到70千克以上为好,膘情应以八成膘为适。种公猪的使用年限能达7年以上,但必须要科学饲养。
(1)饲料:成年公猪每天投料量2-2.5千克,每天投料2-3次,用1:(1-1.5)料水比例拌料饲喂。饮水要充足供应。夏季更为重要,天气太热时应在圈舍内泼水降温。冬季要加强保温,有条件的要让种公猪经常活动,以便增强体质。
(2)配种:每天配种1次为宜,最多不能超过2次,中间应该间隔4小时以上,连续配种3-4天后应休息1天。在配种旺季,多饲喂青绿饲料,每天喂1-2个鸡蛋最好。
种公猪要单圈饲养,必须防止与其他公猪接触,以免打斗造成伤害。
2种母猪
母猪的妊娠期一般为115天,应在母猪产前7天左右转入产房或搞好产舍准备。
母猪产下小猪后,立即把仔猪口内的黏液清除,把身体上的胎膜擦干净,放入保温箱内,对呼吸微弱的仔猪用手提起后腿,轻轻拍打仔猪胸部,直到呼吸正常为止。
仔猪产下后,脐带有的很长,断脐时应把脐带内的血向体内挤压几次,然后在距离腹部10厘米左右断开即可。
母猪产仔后,及时喂给麸皮水,天冷时应喂温水,第二天开始喂料,喂料时第一天喂给平时饲喂量的1/3,第二天2/3,第三天可以正常饲喂,以后要喂饱为止。必须每天供给充足的饮水。母猪的圈舍一定要干燥卫生,这样可以减少仔猪黄白痢发生。
六、注意猪舍卫生和环境消毒
野猪的排泄物较多,容易造成细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能保持猪舍卫生,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杜绝疾病的传染。但目前大部分的养殖场卫生差、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多,据报道一只苍蝇即可携带600个细菌,极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影响养殖效益。
七、注意技术学习和技术培训
野猪虽然抗病力、生命力都比家猪强,但仍有许多基本知识必需掌握。目前一些养殖户在引种时没有经过正规场家的专业培训,导致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另外,在养殖时又不注重技术学习,不能及时观察野猪的精神状态,饲料量、饮水量、活动情况、大小便的变化,使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因技术、管理的差异,而影响其经济效益。

春季蛋鸡防疫要点 春季蛋鸡安全高产管理三要点


春季是动物疫病高发期,高密度养殖的蛋鸡更是进入疫病频发阶段。禽类体积小,免疫力低,患病的可能性比牲畜大得多。因此做好禽类的防疫工作至关重要。对于蛋鸡养殖来讲,目前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春季蛋鸡防疫要点春季蛋鸡安全高产管理三要点。

1.重视蛋鸡的体重变化
養殖户在饲养蛋鸡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蛋鸡体重下降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疾病影响蛋鸡食欲,也有可能是寄生虫作祟。调查显示,春季是蛋鸡寄生虫爆发的季节,寄生虫会严重影响蛋鸡的体质,会借助蛋鸡每日摄入的营养成分作为它的营养来源。这样的话,蛋鸡摄入的营养在很大程度上被寄生虫利用,那么就会在体质上对蛋鸡造成影响,严重的会导致蛋鸡营养不良,体质弱化,抵抗力低下,甚至引起死亡。
另外,在春天肠道菌群的失衡很容易导致蛋鸡腹泻。腹泻能够引发蛋鸡的营养流失,造成大量的营养物质不能够在肠道内进行消化吸收,致使蛋鸡营养不良,同时引发一系列的其他问题。对两者的解决办法,其实有章可循。对于寄生虫,养殖户一定要做好定期除虫的工作,同时加强鸡舍内部的卫生,消除寄生虫传播的条件。对于腹泻,可以从饲料的把控上入手,必须确保饲料的新鲜,切不可将变质过期的饲料投入使用。变质饲料中含有很多有毒的真菌,如果被食用将对蛋鸡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2.加强对蛋鸡生存环境的管理
鸡舍是蛋鸡生长发育的主要场所。在春季疾病爆发的季节,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蛋鸡的健康。所以保证鸡舍的干净卫生是春季蛋鸡防疫的重要环节。首先在选址上,应该注意养殖场要与外界大环境进行隔离。要求远离城市污染,远离流动人口,远离噪音和被污染的水源等。场区的日常消毒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的消毒工作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厂区内部的消毒,包括鸡舍内部与鸡舍外部。蛋鸡的食槽和水槽也要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坚决杜绝病从口入的机会。对鸡舍的粪便要及时清理。注意鸡舍的通风,不给致病微生物以生存的机会。对外部的车辆要进行程序性的消毒,这样可以避免其带入病原体,引起疾病蔓延。
3.加强免疫
疾病是影响养殖户最终效益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让蛋鸡健康生长,保证高的产蛋率呢?减少疾病的发生便成为关键。目前我国的疾病免疫体系已经逐渐成熟,其中在蛋鸡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会有科学的免疫程序,养殖户需要根据这些程序进行规范的免疫工作,这样通过及时全面的免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蛋鸡的患病率,进而有效增加养殖户收入,实现效益最大化。但是很多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地区性的疾病只是偶发,不会降临到自己的养殖场。也正是因为养殖户在免疫阶段存在这种心理,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蛋鸡患病的风险。对于地区性常见病的免疫,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在后续的养殖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一、关注鸡群产蛋率上升的规律,加强鸡群饲养管理
立春过后,外界气温逐渐回升,适合鸡群产蛋需要,当鸡舍温度上升至15℃时,产蛋高峰期(23~40周龄)、中期(41~55周龄)和后期(56~72周龄)鸡群产蛋均有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温度升高,鸡群的采食量会降低。因此,饲养管理者要认真做好鸡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必须保证供给鸡群优质、营养均衡、新鲜充足的饲料,尤其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保证水质、水源的绝对安全,并保障鸡群充足的饮水,以免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
蛋鸡在生产当中应尽量采取一些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应激反应对鸡群生产的影响;如管理程序规范化:定点喂料、定点捡蛋、定点清理鸡舍粪便等工作,不要随意更改作业时间等,以免鸡群发生应激导致发病而降低产蛋性能。
二、关注温度对鸡群产蛋的影响,正确处理保温和通风的矛盾,注意光照管理
由于绝大多数产蛋鸡舍没有供暖设施,鸡舍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鸡群自身所产生的热量。鸡舍要保持在13~18℃的产蛋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不可超过3℃。鸡笼上下层、鸡舍前中后的温差不超过l℃。鸡舍一般采取最小通风模式(采取间歇通风模式,风机开启时间为9.6小时)。特别注意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风机开关数量及通风口的大小,达到既满足换气的需要,又实现调节温度的目的。春季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倒春寒”现象,导致外界温度变化剧烈,极容易造成鸡群产蛋的不稳定,鸡群产蛋率一周波动范围达到2%~3%,此时管理上要以换气为主,通风为辅,保证温度平稳、适宜,减少温度波动造成的应激;遇到大风或沙尘天气时,进风量与风速是主要的控制点,应合理控制小窗开启的距离、数量,以减少进风量,减缓风速,防止贼风侵袭和减少粉尘。
同时要注意鸡舍光照时间及关照强度的管理,蛋鸡光照时间应稳定在16至16.5个小时,建议早上5:00至6:00开灯,晚上9:00至10:00关灯,光照强度以10勒克斯为宜;灯泡建议一至两周左右擦拭一次以保持光照强度;
三、关注产蛋鸡群抗体消长规律,做好免疫消毒工作
春季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繁殖速度加快,尤其是养鸡多年的场区,极易爆发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对产蛋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因此,春季应关注产蛋鸡群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病抗体的消长规律,进行适时补免,以维持产蛋的稳定。
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免疫程序,并且坚持保质地完成免疫,特别是禽流感和新城疫。由于春季是禽流感和新城疫的高发季节,要随时关注抗体变化。加大抗体监测频率,在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可以1个月监测1次,如果外界环境不稳定,并且本场自身免疫程序不是很完善,则有必要每半个月监测1次。新城疫、传支、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的抗体水平必须长期跟踪、时时关注。

一些养殖场户为避免春季不稳定因素给鸡群带来的疾病困扰,则选择了减少通风、注意保温的方法。恰恰由于这样,导致了鸡舍内有害气体超标以及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给鸡群带来了更大的危害。要养成白天勤开窗、夜间勤关窗、平时勤观察温度的习惯。同时做好舍内外环境以及饮水管线的消毒工作,尽可能降低有害物质含量。有条件的鸡场要定期对鸡群饮用水质及鸡舍环境的细菌含量进行监测,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调整消毒方案,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工作。
春季可根据鸡群状况采取预防性投药,特别是各种应激发生前后(如转群、免疫、天气发生急剧变化)应及时给予多种维生素和抗生素的补充。尤其鸡群人工输精以后应当根据其输卵管状况、产蛋情况,适时地对输卵管进行预防性投药,防止输卵管炎的发生。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进入冬季后,气温急剧下降,这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一些养殖户为了保证鸡舍温度而容易忽视鸡舍空气质量,从而引起疫病高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笔者对蛋鸡冬季饲养管理进行了调查和总结,认为蛋鸡冬季饲养管理应抓好4项关键技术。
1合理营养
能量是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进入冬季后,蛋鸡对能量的需求会更高,它既要满足产蛋需求和维持鸡的正常生理需要,又要增加鸡只抵御寒冷所需的能量,因此,冬季必须保证鸡只能量的有效供给。首先要保证饲料中玉米的质量,选择颗粒饱满、无霉变、含水量较低(12%~14)的玉米饲喂蛋鸡;其次,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供给。凡使用浓缩饲料的,应将玉米用量提高2~3个百分点,保持浓缩料配比不变,同时降低麸皮用量2~3个百分点;第三,在产蛋高峰期,适当增加浓缩料2~3个百分点,同时降低麸皮2~3个百分点,以满足粗蛋白需求;第四,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和多种维生素,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第五,适当增加维生素C和益生素的供给,降低冷应激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合理光照
2.1补充光照时间
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的最佳光照时间为14.5~15.5h/d,在冬季须人工补光5~6h/d。一般在早晨6:30~7:00和晚上5:30~10:00进行人工补光。。
2.2光照强度
关照强度以3W1m2为宜。
2.3灯光布置
补光灯宜选用普通照明灯泡,以功率25W为宜,()产蛋后期可用40W灯泡。灯泡架设高度应距地面2m左右,间距为2m。
2.4补光的注意事项
2.4.1光照强度不能太强或太弱
光照强度太强会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导致蛋色变浅和产蛋率下降。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开产和产蛋高峰期严禁使用40W以上的灯泡,否则会造成产蛋高峰期缩短、蛋变小和畸形蛋增多。光照强度太弱则会导致蛋鸡由于视线不清而减少采食量,造成营养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光线太弱还会影响卵泡的形成和发育,导致产蛋量下降。
2.4.2光照时间不能太长
蛋壳的形成一般在凌晨1:00~4:00之间,如果蛋鸡在这个时段内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出现产软壳蛋或者产蛋率严重下降的现象。
3合理保温通风
3.1保温
蛋鸡的最佳产蛋温度为13~26℃,最低临界温度为5℃,成年鸡的最低耐受温度是-5℃。温度在13~-5℃之间,随着温度下降,蛋鸡的生产性能也随之下降,因此,必须保证鸡舍温度不低于5℃。养殖户应在鸡舍内悬挂3~5个温度计,及时对温度做出正确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保温问题。
3.2通风
通风是降低鸡舍温度和净化空气的关键措施。鸡舍通风不良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传支病毒)在空气中聚积,从而直接威胁鸡群健康;另一方面,通风不良会使鸡舍湿度升高,鸡粪发酵产生的大量氨气和硫化氢气体易引起鸡只轻微中毒,刺激鸡上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病原微生物可从损伤黏膜侵入体内而引起发病。由此可见,通风是蛋鸡冬季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风和保温是一对难解的矛盾,要保证蛋鸡的生产性能,就必须解决好这对矛盾。对此,通常可采用定时通风法,每天进行3次通风,第一次在上午10:00,第二次在中午12:00,第三次在下午5:00,每次通风0.5h,然后关闭门窗,使鸡舍温度迅速回升。这样既可提高鸡舍的空气质量,又不会使鸡舍温度下降太低。在通风时,一定要形成空气对流,否则达不到通风效果。
4合理运动
运动是防止蛋鸡过肥和难产发生综合征、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有效措施。在冬季,每10d内连续2d采用2次间歇光照法来加强鸡只运动,一般在晚上6:00~10:00之间进行,采用开灯30min关灯30min开灯60min关灯30min开灯120min关灯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在料槽中添加足够的饲料,利用明暗光照间歇,使鸡只啄料加速,从而提高鸡只的活动量,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作者简介:
徐雅梅(1968-),女,陕西彬县人,大专,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蛋鸡四季管理要点


1.春季气温渐暖,注重防病

(1)加强管理春季天气逐渐转暖,日照时间增长,是一年中产蛋率最高的季节。蛋鸡最宜室温为12~20℃,尤以13~17℃时产蛋率最高。应注意鸡舍通风换气,保持合理密度;做好夜间的防寒保温工作。

(2)调整饲料产蛋率达50%时,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达到15.5%。此后,产蛋率每提高10%,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提高0.5%,直至达到18.5%为止。饲料缺钙,可导致软壳蛋或无壳蛋,饲料中的含钙量应达到3%~4%,含磷量由0.5%提高到0.6%。

(3)预防疾病早春气候多变,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天气转暖前,应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和消毒,要加强对鸡新城疫、禽流感等传染病的监测和免疫预防工作。

2.夏季高温高湿,防暑降温

(1)防暑降温夏季日照时间增长,气温上升,管理的重点应是防暑降温。鸡舍周围应种植遮荫作物,减少鸡舍热辐射和热反射;及时排除污水、积水,避免雨后高温高湿状况的出现。

(2)通风换气加强通风换气,改善鸡舍环境。有条件者可在进风口安装湿帘,排气口安装排气扇,鸡舍内的通风速度以1.8~2.4米/秒为宜。

(3)早晚喂料夏季气温高,鸡的采食量减少,可将喂料时间改在早、晚较凉爽时进行,做到少喂勤添。

(4)供足饮水供给充足、卫生、清凉饮水,保证鸡群健康和正常生产。一般可在饮水中加入欧福~SP等消毒剂,以净化饮水,防止呼吸道疾病。

3.秋季日照渐短,补充光照

(1)补充光照秋季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需按光照程序补充光照。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3瓦为宜。补充光照时间第1次可在早晨4~5时开灯至天亮关灯,第2次天黑时开灯至20~21时关灯。

(2)预防应激秋季,养鸡户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保持鸡舍及周围环境安静,尽量减少惊吓、转群、捉鸡等应激因素,防止猫、狗等进入鸡舍,减少通风与保温之间的矛盾。

(3)卫生防疫新母鸡开产前,可实施免疫接种或驱虫等卫生防疫措施。鸡舍墙壁、地面、用具等要定期用2%~3%烧碱水溶液、2%~4%来苏儿溶液、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

(4)防寒准备晚秋,对蛋鸡舍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与维修,预备好过冬使用的薄膜、草帘,做好供暖设施等防寒保暖准备,特别要防止贼风侵袭。

4.冬季气候严寒,防寒保暖

(1)防寒保暖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应加强防寒保暖工作。如设置挡风障,粉刷抹墙,增大饲养密度,加设门帘,或覆加草帘等。

(2)通风换气在保证舍温前提下,舍内湿度控制在50%~60%。定时进行通风换气,以减少舍内尘埃及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污染。

(3)喂饮温水禁止饮用冰水或任鸡啄食冰雪。有条件的鸡场可用温水拌料或喂饮温水。

(4)科学喂料冬季鸡体散热量加大,在饲粮中适当增加玉米数量,以使饲料能提供更多的能量,维持蛋鸡正常代谢消耗。

(5)补充光照鸡的产蛋需长日照,因此从19周龄起每日光照应达10小时,而后每周增加半小时,至31周龄达16小时。鸡舍天棚前后左右可每3米设60W白炽灯泡1个,灯高2米,灯泡要经常擦拭保证清洁。

春季羊群饲养管理要点


1.注意防寒保暖。春季天气变化不定,夜间气温仍然很低,而且羊只在晚上活动量小,特别是初春,一定要做好羊群的防寒工作,,设法提高羊舍温度。羊舍在晚上仍需遮掩好门窗,尽量少用消毒液消毒羊舍,保持羊舍干燥,避免潮湿。舍内的羊粪有良好的保暖作用,在天气不好时不要清除。初产羔羊要增铺垫草,羊只饮水要少量勤添,最好是添加温水,羊只白天饮足后,要把剩下的水倒掉,防止怀孕母羊和羔羊饮冰渣水,导致生病甚至流产。
2.合理放牧饲养。早春季节是母羊产羔和哺乳的重要时期,放牧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全年的生产。初春牧草枯黄且缺乏多汁饲料,营养价值较低,此时光靠放牧,很难满足羊的营养需要。此时放牧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运动,恢复膘情。
放牧时一般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水源较好的阳坡低凹处。春季风大。羊只瘦弱,应采取顶风出牧,顺风归牧的放牧方式,尽量缩短放牧距离,防止体力消耗。注意抓住晴天中午暖和的时间放牧,放牧时不要一次性让羊吃过量的草料,不要让山羊吃到霜冻的草和喝冰水。出牧前先给羊喂半饱的干草,经过15~20天的时间,待羊的胃肠功能适应了青草的消化特点后再转入全天放牧,全天放牧时也应在出牧前适当补料。一般对羊的饲喂顺序是:先饮水,然后喂草,待羊吃到5~6成饱后,喂给混合精料,然后给羊喂饮淡盐水,待羊休息15~20分钟后出牧。这样既能防止羊群因跑青掉膘,又能防止羊只采食过量嫩草引起瘤胃胀气或中毒,造成羊只死亡。
3.精心饲养管理。春季天气冷,牧草枯黄,羊体能消耗增大,育成羊进入瘦弱期,对营养需求量增大,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会造成大批死亡。首先要抓春膘,增强羊的抵抗能力。羊只放牧回舍后还应加喂一定量的野草和补料,并满足供给羊饮水。让羊吃饱喝足。每天每只羊补喂的精料为20~30克食盐和200~250克的大麦、玉米、蚕豆、黄豆、饼类等粉碎的混合料。
种公羊此时处于非配种期,要加强饲养,加强运动,合理放牧,为配种期奠定基础。要求保持中上等膘情。健壮的体质,充沛的精力,旺盛的精液品质,保证和提高种羊的利用率。
母羊处于哺乳期,要保证有充足的奶水供给羔羊。母羊产后20~30小时乳汁的多少,是早春羔羊成活的关键。为了提高母羊泌乳力,应给母羊喂充足的优质青干草、多汁饲料和精饲料,并注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供给。哺乳母羊在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保证圈舍温暖、清洁干燥,及时清扫烂草、粪尿、石块等,以免羔羊舔食而引起疾病。
②经常检查母羊乳房,看看是否有偏奶或咬伤的地方,以防发生乳房炎。
③对断奶前后的母羊注意减料,特别是要减精饲料和多汁饲料。
羔羊的管理要格外精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羔羊要注意保温。使产羔房的温度保持在8~10%,羔羊舍的温度在8℃以上。吃足初乳。羔羊出生后1~3日内,一定要使羔羊吃上初乳。初乳对羔羊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羔羊吃上3天初奶后,一直到断奶是哺喂常乳阶段。要照顾好羔羊吃好母乳,对一胎多羔羊要求均匀哺乳,防止强者吃得多,弱者吃得少。在羔羊10~15日龄后开始给予一些细软的优质干草、叶片,亦可将草打成小捆,挂在高处羔羊能够吃到的架上。供羔羊随时舔食。为了尽快能让羔羊吃料,最初可把玉米面和豆面混合煮稀粥或搅入水中让羔羊饮食,亦可将炒过的精料盛在盆内,使羔羊先闻其香,再舔食,或把精料涂在羔羊嘴上,让其反复磨食,等它嗅到味香尝到甜头,就会和大羊一样抢着吃料。
②适度放牧。羔羊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初生羔最初几天在圈内饲养,5~7天后可以将羔羊赶到日光充足的地方自由活动,初晒半小时至1小时,以后逐渐增加,3周后可随母羊放牧,开始走近些,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牧草好的地方放牧。以后逐渐增加放牧距离,母子同牧时羔羊走得要慢,而羔羊不恋群,应注意不要丢羔。30日龄后,羔羊可编群放牧,放牧时间可随羔羊日龄的增加逐渐增加。
③适时断乳。羔羊断奶时,应根据生长发育情况科学断奶。发育正常羔羊,到3~4月龄已能采食大量牧草和饲料,具备了独立生活能力,可以断乳转为育成羔。羔羊发育比较整齐一致,可采用一次性断奶。若发育有强有弱,可采用分次断奶法,即强壮的羔羊先断奶。弱瘦的羔羊仍继续哺乳,断奶时间可适当延长。断奶后的羔羊留在原圈舍里,母羊关人较远的羊舍,以免羔羊恋母,影响采食。
4.搞好环境卫生。场地圈舍要干燥,排水要方便,()圈舍要冬暖夏凉,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羊体洁净。春季雨水多,温、湿度适宜,细菌繁殖速度快,容易致羊发病。羊舍内应勤除粪、勤打扫、勤晒和勤换垫草,并不定期地用生石灰和草木灰对舍内吸潮消毒。另外,春季给羊补喂的草料一般都是上年储存的,由于储存时间长,到春季使用时都有不同程度的霉变,羊使用后常会引起慢性或急性中毒。因此,应特别注意翻晒去霉或水洗去霉,避免羊病发生。
5.防止疫病发生。春季忽冷忽热,天气多变,羊易感冒。感冒病羊精神不振,头低耳耷,咳嗽流涕,体温升高,不吃草,不反刍。对病羊可采用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5~10毫升,或30%安乃近5~10毫升,病情严重时可配以青霉素160万单位、链霉素50万单位。也可用生姜100克、大葱2根,切碎熬汤,加红糖100克混合趁热灌服,一日2剂,连服2天,效果很好。
预防注射是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春季羊群应做好以下几种免疫。
羊肺疫是由羊溶血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在冬春季节流行,二三月间的初春为高发期。在天气恶劣时,发病和死亡数量显著增加,病死率可达80%以上。预防本病要在每年初冬给羊只注射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苗。羊只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注射3毫升,在第一次注射后2~3周再注射一次,用量仍为3毫升。羊梭菌性疾病是羊只春季常发病,一般呈急性经过,发病急、死亡率高,而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目前最好的防止办法主要依靠菌苗。初春时候,可以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菌苗来预防。用前以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溶液溶解,充分摇匀后,不论羊只大小、均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
此外,养羊户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搞好羊痘、布氏杆菌病等疫病的免疫。春季免疫宜早不宜迟,最好在初春抢抓时机,将羊只全部免疫,免疫注射要特别注意避开青草返青时节。因为此时牧草返青但不充足,而且农作物秸秆奇缺和羊对秸秆的食欲下降,加之各种体内外寄生虫的再度滋生侵扰,导致羊体抗病力下降,此时注射疫苗可能会诱发部分疫病发生,引起羊只死亡现象。
春季,羊在放牧过程中饮塘水、吃脏草,易感染寄生虫病。所以,在3~4月应给羊群驱虫。驱体内寄生虫可用左旋咪唑、丙硫咪唑、虫克星等,驱体外寄生虫可用敌百虫片加温水洗浴羊身,或用虱蚤杀无敌粉灭虫。
尤其注重蜱和羊焦虫病的防治。羊焦虫病由蜱传播,所以搞好蜱的防治,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羊焦虫病的发生,而且可提高羊只的饲养质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两种病的高发期为春末夏初,但在实践中发现,最早于3月初即可发病。此时羊的体质虚弱,一旦发病死亡率相对较高。蜱寄生于羊的体表,机械性地损伤皮肤,造成寄生部位痛痒,使羊不安,继而引起皮肤或伤口蛔病,大量虫体寄生时,可引起羊贫血、消瘦、发育不良、产乳量下降,后肢麻痹等。更甚的是通过蜱可以传播大量传染病,如羊焦虫病、羊血袍子虫病、炭疽、布氏杆菌等,可以直接或间接造成羊只死亡。羊焦虫病一般呈良性经过,但有时死亡率高达46%~100%。不同年龄阶段的羊均可发病,1周岁以内羊多发。
对上述两病的预防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措施:术者可戴上双层线手套,浸蘸2%敌百虫溶液,在蜱寄生较多的耳部、尾内部等处涂抹,每15天一次;用纱布包裹六六粉剂撒于羊体,成羊50~70,克,羔羊20~30克,每月一次;天气转暖时,也可用0.03%~0.06%的六六粉悬液,1:150的40%敌敌畏水乳剂等喷洒羊体,每15天一次。
用六六粉水悬液或敌敌畏水乳剂定期洗刷地面、墙壁、饲槽、用具。一旦羊只发生焦虫病,可用贝尼尔(主要成分为阿卡扑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使用青霉素防止继发感染,体温偏高时要配合使用安乃近、安痛定等解热止痛药。

受体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胚胎移植是快速增加高产优质奶牛数量,促进奶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目前应用于奶牛生产中的一项高新技术。今年,胶南市启动了胚胎移植项目,一期工程于2003年开始实施,在项目具体操作工作中,我们发现影响受体牛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受体牛在进行胚胎移植前期的饲养管理对胚胎移植的影响很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受体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受体牛的选择
青年母牛作为受体牛准胎率高于经产母牛。青年母牛作为受体牛的具体标准为:应在15月龄以上,体高在125厘米以上,无传染病,中等膘情,体况良好,体重300公斤以上。
经产母牛作为受体牛应有两个以上正常的发情周期,应在产后70天以上,无繁殖系统疾病,无传染病(特别是布氏杆菌病),身体健康,膘情在七成以上(如按五级膘情分级,应在三至四级为宜);同时要求产犊性能和泌乳性能良好,无流产、难产史。屡配不孕或胚胎移植两次未孕者不能作为受体牛。
对于预选的受体牛应进行直肠检查,如果查出异性双胎的母牛,先天性无子宫角或子宫颈闭锁、阴道发育不全等的母牛,均不能作为受体牛。
对于新购进的受体牛或配种时间小于两个月的牛,无法确定是否怀孕,不应作为受体牛对其用药处理,应饲养两个月进行妊检后再决定是否使用,以免因使用药物导致流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且影响下一次的利用。
二、受体牛的饲养管理
1.引进受体牛后的饲养管理
(1)做好牛的驱虫工作。检查牛有无寄生虫病,同时对牛进行驱虫。可选择伊维菌素、伊维速克等可同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按说明书上的药量和用法用药,间隔7~10天进行第二次驱虫。
(2)做好免疫防疫。隔离观察15~20天后,按牛只的体重或年龄接种口蹄疫疫苗,肌肉注射,间隔4~6个月再接种一次。免疫接种疫苗时注意:严格按疫苗的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和剂量进行,严禁使用过期、失效的药物和超剂量用药;免疫注射过程中要做到一畜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3)创造良好的饲喂环境。由于长途运输、气候和环境等发生变化,牛只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引入后14天内是应激反应高峰期,若管理不当,牛只很容易出现不同方面的疾病,会延长牛只对新环境的适应期和空怀时间,浪费饲料,增加饲养成本。为此,要掌握牛的饲养管理规律,尽量减少应激反应,使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要让新引进的牛只有一个安静、清洁的环境,保证充足的饮水,但第一次饮水切忌暴饮,饮水量控制在15公斤以内,间隔3~4小时后改为自由饮水。6小时后开始在运动场补饲干草,第二天再上槽补饲青储饲料。
(4)抓好牛的膘情。在牛引进最初的15天内,饲料尽量与以前的相似,之后要按照牛本身营养需求制订饲喂方案,使牛尽快恢复膘情。同时,饲养人员要尽快摸清每一头牛的习性,提高人畜亲和力,搞好饲养管理。经过大约3个月的适应期,受体牛就可进行胚胎移植了。
2.移植前受体牛的饲养管理
受体牛应单独组群饲养,保持环境相对稳定,避免出现应激反应,设立具有足够空间的运动场,保证牛只必要的运动。合理配制日粮,保证受体牛的正常营养需要量。运动场要设饮水槽,保证足够的新鲜清洁饮水。严禁饲喂发霉变质、冰冻的饲料。受体牛在移植前6~8周开始补饲,保持日增重0.3~0.4公斤。此外,最好移植前15天开始每天补饲1公斤胡萝卜或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针剂,并补充硒、锌等微量元素。
3.移植前受体牛的准备
(1)做好受体牛的集中选择,受体牛按照胚胎移植数量的150%提供,提前60天以上进行检疫和防疫。
(2)受体牛应在15月龄以上,中等膘情,体况良好,体重300公斤以上。受体牛为经产牛应在产后70天以上,生殖系统良好,无繁殖和其他疾病。
(3)按照要求进行饲养、驱虫、免疫、抓膘、试情等工作,保证受体牛正常饲养,使受体牛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选中的受体牛须具备耳号、品种和颜色记录。建议每头受体牛打两个相同的耳标,以避免耳标丢失造成胚胎移植犊牛出生后无法查清胚胎系谱档案,给育种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在受体牛胚胎移植前后必须严格管理,避免受体牛生病、丢失、死亡等情况出现。
(5)做好日常受体牛的健康保健和发情观察、监测,并按照要求做好记录。
(6)在胚胎移植15日前,按照要求完善胚胎移植场地,包括照明、保温、消毒、操作台、保定架、工作室等相关设施和常规药品,保证胚胎生产和移植顺利进行。
(7)在胚胎移植工作60天前对受体牛做好各项防疫工作,从胚胎移植前60天开始算起,不得对受体牛进行任何(包括疫苗注射等)防疫措施。
三、牛胚胎移植的适宜季节
通过近12年移植数据分析,在石家庄区域的舍饲牛,胚胎移植准胎率与胚胎移植的季节没有更多的相关性,开展胚胎移植时间一般在1月、4月、5月、7月、9月、12月,移植准胎率不受季节的影响,年平均准胎率为45%~50%,最高准胎率达70%,最低为40%,与季节的相关性很小,但应尽量使胚胎移植犊牛在3月至6月、9月至10月出生。此时外界气温适宜,利于犊牛成长,提高初生犊牛的成活率,避免犊牛在春节期间、制作青储饲料期间、寒冷季节出生,以免因接产人员不足、温差过大,造成犊牛死亡数量多。放牧型牛移植季节宜选在8月至11月。

受体牛前期饲养管理对胚胎移植的影响
1牛场简介位于我市大村镇的奶牛胚胎移植工程示范推广中心是由胶南市畜牧服务中心、胶南市大村镇政府联合建立的集高产奶牛胚胎移植综合技术研究、开发、推广于一体的示范基地,现有牛场四处,主要进行以黄牛为受体牛的胚胎移植。2003年11月10号,A场、B场同时购入年龄为2---3岁,体重350公斤以上,检疫健康,符合受体牛条件的鲁西黄牛27头、21头,在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饲养,由于两场对受体牛饲养管理水平不同,直接影响两场受体牛的胚胎移植。
2胚胎移植前的饲养管理状况A场负责人根据畜牧专家的指导安排对牛群进行精心的饲养管理,牛的日粮为粗料与精料搭配而成,在胚胎移植前一个月加强对牛的营养供给,在同期发情处理前一周开始饲喂由畜牧专家配制的精料配方,饲喂时由0.5公斤/天逐渐添加,第6天加至3公斤/天,保持到胚胎移植时。粗料以玉米秸、干草、豆秸、高粱粒为主。牛的体况良好,牛群体膘评定平均达3.5分;B场负责人为了减少费用,牛日粮主要以干玉米秸为主,加入少量高粱、麸皮、玉米粉,牛的体况差,牛群体膘评定平均在2.5分。

奶牛饲养技术管理要点


一、产后饲养管理

1.产后母牛的饲养

母牛产犊后,异常疲劳、口渴,腹部有空虚之感。应喂给麸皮盐水粥,即用麸皮1.5~2公斤、食盐50~100克、红糖500~750克、益母草粉250克,用40~45℃温水15~20公斤,将其冲成粥状喂饲奶牛,以补充分娩体内水分的消耗和恢复体力,防止产后便秘。同时饮给适量羊水,促进胎衣顺利排出。

产后2~3天,喂给优质干草2~3公斤,少量补给麸皮、玉米,进行催奶;产后4~5天,逐渐增加精料、多汁料、青贮和干草的喂量,精料每天增加0.5~1公斤,直到7~8天,使日采食干物质中精料逐渐达到50%~55%,一般日喂混合精料6~10公斤。至产后15天,青贮料可喂至20公斤以上,干草3~4公斤,多汁饲料3~4公斤。增加精料过程还需观察粪便和乳房情况,若消化不良或乳房水肿仍不消退,要适当减少精料和多汁饲料。产后1周内,坚持饮温水,水温至少20℃以上。

2.产后母牛的管理

为了使奶牛尽早恢复体质,特别是高产奶牛要预防产后瘫痪等疾病,在产后4天内,不能将奶全部挤净。产后1小时第1次挤奶2公斤左右,够喂犊牛便可以。第2天挤出全奶量的1/3,第3天挤出1/2,第4天挤出3/4,第5天全部挤出。每天挤奶前要认真消毒乳房。观察胎衣、恶露排出情况,若胎衣迟迟不下,应找兽医剥离。产后3天内,随时注意可能出现的瘫痪情况,一经出现立刻采取治疗措施。

二、泌乳盛期饲养技术

母牛产犊后10~100天为泌乳盛期。这个阶段奶牛代谢旺盛,呼吸、脉搏都高于正常范围,产奶量上升很快,一般40~70天是产奶高峰。此时,奶牛会动用自身体内的脂肪,营养出现负平衡状态。为此,在此期间应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的口粮,让奶牛吃进更多的干物质。干物质要求占体重的3.5%以上,每公斤干物质含2.4个奶牛能量单位,粗蛋白质16%~18%、钙0.7%、磷0.45%。粗精饲料比例为60∶40,粗纤维不少于17%。日粮组成:玉米青贮20公斤、块根块茎3~5公斤、干草4公斤(自由采食)、糟渣饲料4公斤。精料喂量除每天维持体况的4公斤外,按每产2.5公斤牛奶,增喂精料1公斤。1头体重600公斤的奶牛,日产奶40公斤左右生产水平,其饲料组成为混合精料12公斤,青贮饲料25公斤,干草4公斤。为了防止瘤胃内酸度太高,每天加喂120克小苏打,不仅泌乳高峰期显著延长,每个泌乳期每头牛产奶量可增加400~500公斤,而且对预防酮尿病和瘤胃酸中毒等也有显著效果。此外,矿物质钙、磷及食盐与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力n剂必须充分满足。

三、产奶中期饲养管理

产后101~200天为产奶中期。这阶段母牛产奶量每月以4%~6%的速度下降,有的更多一些。此时,母牛的采食量有很大的增加,体重也会有所上升。其饲养要点是精料喂量依产奶量下降而相应减少。应千方百计让母牛多采食干草,大量饲喂青绿多汁饲料,以减缓产奶量下降速度。精、粗饲料的比例(按干物质计算)为(40~45)∶(60~55)。日粮中干物质的采食量为其体重的3%~3.2%,每公斤干物质含2.13个奶牛能量单位,粗蛋白质13%,钙0.45%,磷0.4%。日粮组成:干草4公斤、青贮玉米20公斤、块根块茎多汁饲料4公斤、糟渣饲料4公斤;精饲料喂量是每生产2.5公斤奶,喂给1公斤。精料配方:玉米30%、大麦18%、麸皮18%、豆饼19%、棉仁饼6%、菜子饼6%、磷酸氢钙1.6%、碳酸钙0.4%、食盐0.9%、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添加剂0.1%。

四、产奶后期饲养管理

产奶后期是指产后201天至干奶前。此期产奶量下降幅度大,每月下降幅度达10%以上。随着精料喂量的减少,精粗饲料比例为(35~40∶65~60)。体质瘦弱、膘情差的奶牛,可在原来饲料标准的基础上,另外加15%~20%的喂量。此期奶牛妊娠已处中后期,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既要保持母牛有较高的产奶量,又要兼顾母牛增膘复壮,具有健康体质,同时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日粮应有较高营养水平,保持营养均衡。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占其体重的3%~3.2%,每公斤干物质应含2个奶牛能量单位,日粮粗蛋白质12%、钙0.45%、磷0.35%,粗纤维应在20%左右。日粮组成:干草4公斤、青贮玉米20公斤、混合精料6~8公斤。混合精料配方:玉米51%、麸皮25%、豆饼(粕)10%、棉仁饼6%、菜子饼5%、磷酸氢钙1.5%、磷酸钙0.5%、食盐0.9%、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添加剂0.1%。

五、干奶期饲养管理

1.干奶的重要性

泌乳母牛在妊娠后期停止挤奶至产犊这期间称为干奶期。千奶时间一般为45~75天,平均为60天左右。妊娠母牛经长时期泌乳和胎儿生长发育需要,体内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必须有一段停止挤奶时间,让母牛休养生息,恢复健康,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使乳腺组织充分休息,为下次分娩后再次泌乳创造条件。所以干奶与母牛健康和终生产奶量息息相关。

2.干奶方法

①逐渐干奶法,高产牛多采取此种方法,一般经10~15天完成千奶。在计划干奶前10~20天,逐渐减少精料和多汁饲料,限止饮水次数,加强运动,停止乳房按摩,减少挤奶次数,打乱正常挤奶时间,这样就育挞到逐渐干奶目的。②快速干奶法,即指4~6日内完成母牛干奶任务。这种方法已逐渐被养奶牛专业户所接受。这对母牛健康与胎儿生长发育均有益处。其方法是首先停止喂多汁饲料,适当减少精料,以优质千草作为主要饲料。控制饮水,加强运动。第一天由3次挤奶减为2次,第二、第三天改为每天挤奶1次。日粮不动,产奶量减至4公斤以下就停止挤奶。最后1次挤完奶以后,用3%碘酒浸乳头,封闭乳头孔,以防杂菌侵入乳房;或给每个乳头注入一支金霉素眼药膏;或用20万单位青霉素加一支磺胺,再加0.2毫升甘油,混合后分别注入4个乳头内,达到预防乳房炎的目的。若干奶后3~5天内,个别牛出现乳房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可再挤奶一次,然后按同样方法封闭处理,停止挤奶。在管理上随时注意奶牛健康和乳房变化情况。一切正常再开始恢复原来饲养方法。

3.干奶期饲养管理

在干奶前期,按日产奶量15公斤左右的奶牛所需饲料定额进行饲喂。日粮组成为优质青干草8~10公斤、青绿饲料15~20公斤、混合精料3~4公斤。在千奶后期,要在临产前保持中等膘度。产前4~7天,若乳房过度肿胀,要减少或停止精料与多汁饲料喂量;若乳房正常可以喂多汁饲料。在产前3~4天,日粮适当增加麸皮喂量,防止便秘的发生。

雏鹅的饲养管理要点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 周龄或1 月龄内的小鹅。由于雏鹅体质娇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必须精心管理,科学饲养,才能发挥其生长快,觅食强,耐粗饲,耗精料少和抗病力强等优势。雏鹅培育成功与否,不仅影响到幼鹅的生长发育与成活率的高低,而且关系到成鹅的生产能力。继而还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与鹅的生产性能。雏鹅的喂养管理是整个喂养管理的基础,为此,现将雏鹅的育雏喂养管理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育雏准备工作

育雏前应做好舍内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育雏舍要通风换气,保持清洁干燥,空气清新,备好火炉,做好保暖工作,做到舍内光线充足,保温良好,防止贼风,堵塞鼠洞,防止鼠害,门口设有消毒槽。备好优质的全价饲料,育雏室和饲养用具要清洁,用烧碱石灰氯制剂等消毒,做好保温设备育雏室要保持合适的温度,刚出壳的小鹅毛稀体娇,怕冷又怕热,头两周舍内温度应保持在28℃左右,以后每周降1 ~ 2℃。如舍温过低、小鹅易打堆,造成堆压伤害,所以,注意舍温,防止聚堆。2.育雏用具准备:育雏用具如圈栏板、食槽、水盆等要准备好,最好用5%热火碱水洗涤。围栏垫草要干燥、松软、无腐烂,最好用稻草。温度计挂在育雏舍墙上。

二、饮水和开食

雏鹅出壳24 小时后毛干能独立行走时应及时饮水开食。首先提早进行饮水,欲称潮口,饮水用温开水(25℃左右),要预防下痢。做到每只雏鹅都要喝到水,然后自由饮用,水盆水面水位以3cm为宜。在饮水中加适量葡萄糖或维生素C或万分之一高锰酸钾饮水。用饮水器,逐只将雏鹅嘴侵入水中,使其饮水,经几次调教便能自由饮水。供给雏鹅的饮水必须清洁卫生,第1 天饮用温度适宜(20℃左右)。5%浓度的白糖水,可提高雏鹅成活率。先饮水有利清理肠胃,排除胎粪。 及时进行开食;一般在出壳后2436 小时开食,即雏鹅进舍饮完潮口水后约1 小时左右即可开食饮水1 ~ 2 小时后即可开食,雏鹅开食的饲料可用2份切细的青草或菜叶加1 份碎米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好的饲料撒在浅食盘或塑料布上。第一次吃食,有些雏鹅不会吃,要敲击平面引起诱雏鹅吃食,经过几次调教多数雏鹅就学会吃食。三天后就可以喂配合饲料。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022%,代谢能为27002800 千卡/公斤。

三、保证营养需要

喂全价料能满足鹅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能满足雏鹅日粮中的蛋白质20 ~ 22%代谢能2800 ~ 3000 大卡/公斤,同时饲料中还有钙磷和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雏鹅消化道不健全要少喂勤添喂六七成饱,一周内要喂6 ~ 8 次加喂夜餐1 ~ 2 次以后逐渐减少餐数。 供给雏鹅的日粮,5 ~ 10 日龄可用20% ~ 30%的米饭或混合精料加70% ~ 80%的青草或菜叶,2% ~ 3%的谷粉、0.5%的贝壳粉和0.3%的食盐;11 ~ 20 日龄,精料与青料搭配比调整到1 :4 ~ 8 ;21 ~ 30 日龄可调整到1 :9 ~ 12。1 ~ 10日龄每天喂8 ~ 10 次,11 ~ 30 日龄每天喂5 ~ 6 次。雏鹅消化道短,生长发育快,夜间需加喂夜食。一般15 日龄前每天加喂2 顿夜食,15 日龄后每天加喂1 顿夜食。

四、注意雏鹅保温

温度是育雏鹅的主要技术措施,雏鹅在一日龄时,保温器下实际温度应保持在30 ~ 32℃,室温保持在22 ~ 24℃,以后随日龄增加每日降1℃,直至与环境温度一致后不再降温。 雏鹅1 周龄后可选风和日暖的天气开始短途放牧,放牧时间分2 次,分别安排在上午和下午。每次放牧时间开始不宜过长,约控制在0.5 ~ 1 小时,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适当延长放牧时间。

五、密度

雏鹅的饲养要有一定的空间,稀疏适宜有利于雏鹅的正常生长发育。第一周每平方米放养25 只,以后每周减少5 只,至10 只为止,密度过大浪费场地过小影响生长。要将强雏、弱雏、小雏、健雏、病雏分别饲养,使雏鹅生长均匀一致。分群最好以250 ~ 300 只一群为宜,雏鹅要进行放水活动。

六、放牧
鹅是水禽,它的生活生长环境离不开水。雏鹅的放水活动一般在出壳后2 ~ 3 天进行,每天放水2 ~ 3 次,每次10 ~ 15 分钟,夏秋季节,1 周龄内的雏鹅每天放水4 ~ 6 次,每次20 ~ 30分钟,一周龄以上的雏鹅不要在烈日高温下放水。雏鹅养到两周龄后就可以放牧。首先放牧要先选择晴天,在附近饲养场的草地上放牧,啄食青草、晒太阳、适应外界环境,每次放牧以一小时为宜,随着日龄增加以后逐渐延长放牧时间。

七、疫病防治

做好防疫工作,如果母鹅未经注射小鹅瘟疫苗,所产的雏鹅易患小鹅瘟病,因此必需进行防疫。首先,要适时地免疫接种小鹅瘟疫苗,预防时可在种鹅开产前30 天肌肉注射小鹅瘟疫苗,所产种蛋可获得母源抗体,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避免发生小鹅瘟。在雏鹅出壳后立即注射抗小鹅瘟血清,10 日龄后再接种疫苗1 次,可获终生免疫。其次,要注意预防禽霍乱,在饲料中添加0.3%的土霉素粉,连用3 ~ 5 天,每月1 次;也可采用禽霍乱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最后,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鹅群抗病能力,以有效防止疾病发生。圈舍每天至少清扫1 次,食槽、水槽每周用消毒液洗刷1 次,鹅群及运动场每半月用百毒杀、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全面消毒1 次。适时对鹅的寄生虫进行预防性投药,定期在饲料中投放一些广谱抗菌素。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对发生疾病的鹅,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注意搞好环境消毒与卫生,垫草要勤换、勤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76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大白猪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