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一白领辞职扎根深山创业 带村民养竹鼠致富

不当白领,养竹鼠。

“这是贝多芬的名曲,接下来是中国的古典音乐……”听着悠扬的轻音乐,数百只竹鼠见到陌生人,并未出现躁动,而是悠闲地啃着草、吃着粮食。

这些竹鼠的主人是吴建安,两年前,他是都市白领,辞职后扎根深山,靠养竹鼠致富。

不当白领回乡下创业

走进永春县苏坑镇嵩溪村洋田角落吴建安的竹鼠养殖场,你会发现,这边的竹鼠如此乖巧。

2003年大学毕业后,小吴一直在某大型公司做财务,月薪近万,后来他认识了妻子姜笑丽,作为白领,他们收入都不错。几年积累,他们已打算在厦门海沧区买房定居。然而,孩子出生后,吴建安却犹豫了起来。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事业和生活?

创业!小吴回了一趟家,看到家里山清水秀,生态条件非常优越,他小时候的梦想涌上心头。“我从小就想搞小农场,养的家畜吃青草,市场前景应该错不了。”小姜很支持丈夫的想法,也辞职跟他回老家。

养什么好?小吴到周围县市进调查,他发现养竹鼠很有前景:“我家里就有养竹鼠的历史,市场需求旺盛,但却还没有比较大养殖场。”小吴认为,养殖竹鼠投资小,入门较快,繁殖快,后续的投入较少。

父母不明白一月不跟他说话

说干就干,小吴从亲戚处接手了100多只竹鼠。

刚开始,他像以前那样拔杂草来喂,也不懂防疫,“虽然竹鼠繁殖很快,但经常会有竹鼠死去。”吴建安介绍。

这并非小吴遇到的最大挑战。刚回家,父母亲一听说他要辞掉高收入的工作回家养竹鼠,气得脸都绿了。在反复劝说无效后,父母一个多月不跟他说话。

顶住压力,小吴一心想着,如何把竹鼠养好。

防疫是关键,他经常戴上手套,向医生一样,解剖死去的竹鼠,寻找致死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年努力,他找出了一套成功的防疫方法。

经过努力,养殖慢慢上了正轨。一个远在江西的网友,通过网络,与吴建安联系,一口气找他买了300多只幼崽。他因此赚到1万多元。“想不到这种东西还可以赚钱,那就好好干!”父亲终于跟他说话。

放名曲给竹鼠听让它们长得更快

给竹鼠听轻音乐,是一次意外的发现。

原来,一次在喂竹鼠过程中,小吴的手机铃声响起来了,原本见到人后到处乱窜的竹鼠竟然安静了下来。他想,如果长期给竹鼠听轻音乐,有助于竹鼠缓解情绪及长膘。他于是把播放设备装到养殖场,给竹鼠播放。如今,有陌生人进入,这些竹鼠也不会躁动不安。

他开始开发利用养竹鼠的第二价值。“竹鼠粪便也是好东西。”吴建安介绍,苏坑是佛手茶种植大镇,竹鼠的粪便便是改良土壤的好肥料,单单一年的竹鼠粪便,他卖了2万多元。

带领村民致富想建生态农场

创业之初,拓展市场,吴建安也另辟蹊径。

他开着小货车,在永春、德化一家一家餐馆酒店寻找买家,有的老板刚开始不怎么搭理他,他就“强强”放5只竹鼠在那里,说好了如果顾客愿意吃再来收钱。

如今,当初不怎么搭理他的那些餐馆,隔三差五就找他拿货。

2013年,小吴的竹鼠总销售收入达到了60万元。今年前景更是喜人,他每个月能卖出4000只竹鼠,月纯利润2万多元。

“生意越来越好,一个人忙不过来。”小吴干脆把一些幼崽让乡亲带回家养,长成了再统一回收。这样,不少乡亲也在他的带动下,共同致富。

“最近我还挖了两口鱼池,打算把竹鼠的粪便弄成沼气池,再种些有机蔬菜,一座农场不久就会出现了。”他满怀豪情地说道。

相关知识

广东竹乡村民人工饲养竹鼠致富


广东人敢吃竹鼠肉不是新闻,但广东人工饲养竹鼠致富可谓别样。

竹鼠粗生易养,生长快,繁殖力强,利润丰厚,是致富的一条好路。竹乡广东怀集县中洲镇会龙村村竹鼠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梁敏清日前对记者表示。

梁敏清称自己这几年主要是让繁育生幼仔来扩大生产,每卖出一公一母的竹鼠种苗可赚400元。她说,一只母竹鼠一年可产3胎,每胎产崽3到5只,高产时年产20多只。

竹鼠又称竹狸,竹馏、芒狸、竹根鼠、冬毛老鼠等,属于脊椎动物亚门,以食竹为主,为亚洲所特有,是中国南方省区分布较广的珍贵野生动物。《本草纲目》称竹鼠肉补中益气,解毒。

梁敏清的竹鼠养殖场设在二楼,40多平方米的场地用砖砌隔成20多个大小不一的单元,干净清洁,无粪臭味,一窝窝百余只肥胖的竹鼠正发出鼠声。梁敏清说,目前鼠每市斤80元,按每只4市斤计算,一只可卖到300多元。村民因养殖竹鼠还弄了个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该县养殖致富的一乡一品。

肇庆市的广宁县亦是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境内竹多鼠多。该县螺岗镇大塘村村民余文泽说,他是靠捕获野生母体人工繁殖,称自己在山洼的竹林间先后捕获20多只野生竹鼠训养。他称,从事竹鼠养殖的村民越来越多,不少养殖规模都超过1000余只,发了财。

该县螺岗镇大塘村是典型的贫困村,村里23户人家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被纳入扶贫对象。2009下半年,肇庆市科技局挂钩扶持该村,为当地量身定制竹鼠特色养殖脱贫计划。

该县官员称,竹鼠养殖在当地有资源优势,是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品牌之一,更是村民致富的途径。

怀集县的梁敏清说,在她夫妇牵头成立的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中,目前已发展会员30多户,仅本村就有15户,誉为该县新兴特色农业养殖产业之一。(完)

王正明老兵辞职回乡 创业养香猪谋致富


近日,记者来到王正明的巴马香猪养殖场,就像到了一处农家乐,有水塘、长廊、凉亭、运动场。2011年12月,不顾家人的激烈反对,王正明回到老家梓里荷香村,利用本地环境和地理优势,着手养殖基地选址和品种选择考察。

在海拔700米高的涪陵区荔枝街道金竺村干田坳山上,时常都能见到一名身穿迷彩服的中年男人。他个子不高,却干事利落。他是这片占地30多亩、存栏数百头香猪的养殖场主人王正明。

他曾在武警部队当防暴武警,多次立功受奖,现在是山里一名普通而又孤独的创业者,支撑他的是经多年磨砺的军人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硬汉精神。

近日,记者来到王正明的巴马香猪养殖场,就像到了一处农家乐,有水塘、长廊、凉亭、运动场。

但要找到王正明本人却有些费事,要大声喊,到处找,因为他实在太忙了,不是在坡上割草,就是在饲料间给猪准备食料,要不就是在猪舍喂猪,在饭点时间,他要为八旬母亲做饭。

辞去外企高管回乡创业当农夫

王正明今年43岁,住涪陵区荔枝街道荷香村1组,曾在广西武警部队服役8年。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干部、优秀标兵、射击能手,获嘉奖十余次,荣立三等功二次。

1996年,王正明退伍回到涪陵,被安排在一家企业工作。没几年,企业倒闭,王正明下了岗。此后,他外出打工,凭着过去防暴武警的身份和技能,来到深圳一家外企应聘当保安。由于表现突出,三个月后,他便被企业提升为保卫部长。一年后,又晋升为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年收入12万元。

王正明这一干就是十余年,他也攒下了人生第一桶金。工作期间,他也时常在思考今后的出路问题,想结束在外漂泊的生活。每次回到老家,他都注意观察家乡的生产生活情况,地理环境变化,到市场了解信息,寻找适宜的产业。

2011年,王正明决定回乡创业,上山发展养殖业。

独自建养殖场两脚趾被砸断

我是农民出身,就该回乡发挥家乡优势搞发展,瞄准市场搞特色养殖。王正明说。

2011年12月,不顾家人的激烈反对,王正明回到老家梓里荷香村,利用本地环境和地理优势,着手养殖基地选址和品种选择考察。

为了选择优良生猪品种,王正明过完当年的春节,就出发辗转到多省市考察,在广西巴马县考察后,确定饲养巴马香猪。

为了学好养殖技术和养殖场管理,他不要工资,在一个较好的养殖场里打工学习了3个月,掌握了巴马香猪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2012年10月,王正明回到了老家,马不停蹄地修建养殖场。

为了节省开支,他一个人在山上施工,饿了啃个冷馒头,渴了喝几口山泉水,疲劳了就在工地上打个盹。身心疲惫,人也瘦了一圈。在一次施工中,一根100余斤的木头从3米高的屋顶滚下来,正好砸中他的右脚掌,砸断了两根脚趾。休息二十多天后,王正明拖着受伤未愈的身体,又投入到建设中。2013年8月,他的巴马香猪养殖场终于建成。

专注养殖业让香猪香起来

王正明的养殖场,他一个人打理,但猪舍卫生整洁,管理有条不紊。猪舍里还经常放着一部收音机,他坚持每天上午和下午给香猪放两个小时的音乐。

采访当天,恰缝养殖场一头母猪下崽,王正明一直守在猪舍,给猪宝宝接生,他细心地用干净毛巾给猪宝宝做床铺,还不时给母猪按摩,让其放松。

王正明的养殖场,现有母猪40头、小猪300头,即将出栏商品猪150余头。他为这养殖场已投入了100万元,卖掉了自己在涪陵城的一套住房,钱不够还借债几十万元。

创业路上虽然很艰苦,但王正明已经学会了苦中作乐。他的办公室和卧室都在用简易木板搭成的吊脚楼上,衣物书籍,堆放整齐,处处彰显军人作风;他每天很早就起来打篮球锻炼身体,忙完了白天,晚上还要练习写字,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有时,还有不少学生来找他学习硬笔字书法。

当兵人很执着,我选择了的路就要走下去。他说,虽然目前面临着销售、资金等难题,但他有面对任何困难和问题的勇气,也有应对的办法。

我的愿望就是把巴马香猪养殖产业做大做强,依托养殖场+种猪寄养户的发展新思路,带动村民共同发展香猪养殖业,提高香猪的知晓率,扩大消费群体,让香猪香起来。王正明说。

澄迈一大学生不当白领当“牛倌” 回乡带动村民致富


黄照标戴着草帽在放牛,他很感恩目前这份职业

25日上午,澄迈县老城镇艳阳高照。返乡大学生黄照标戴着草帽,和工人一起将100多头牛赶出牛栏吃草,脸蛋很快被晒得通红。“回来后晒黑了不少。”黄照标脸上洋溢着纯朴的笑容,去年他放弃月薪5000元的都市生活,回到海南的农村老家做大父亲的“养牛事业”,家里原有的10多头牛很快增长到100多头。

回老家当“牛倌”

今年24岁的海南小伙子黄照标是澄迈县永发镇永丰村委会人,去年从广西一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在当地找到了一份助理工程师的工作,月薪5000元以上。然而,他最终选择了回老家的农村创业做“牛倌”。

“想趁着年轻多闯一下。”回忆起刚当“牛倌”的情景,黄照标感慨地对记者说,一开始时觉得很累,毕竟自己大学时从来没有学过这些,也曾经想放弃。但最后还是在父亲和亲友们的帮助下坚持了下来。去年8月份,他们在澄迈县白莲镇富豪村委会找到了一片空闲地,从当地老乡手中租了下来,办起了小黄牛养殖场。经过近半年的打拼,黄照标慢慢站稳了脚跟,一心一意当起了“牛倌”。

“开始缺乏经验,例如小牛犊出生,我一开始以为它自己会吃奶,但出生一周后,我发现小牛犊体力不支了,才发现自身养殖技术还是有一些欠缺。”黄照标说,于是他不断地向一些专家请教和学习,同时考察那些做得好的养牛户。经过一家人的努力,如今黄照标的养殖场已有180头黄牛,也吸引了不少人过来参观和学习。

创业前,他对市场进行了一个初步调查。发现不仅是在澄迈,还包括在整个海南省,目前澄迈小黄牛的口碑较好,但很多养殖户都是单打独斗,养殖规模较小。“小型的跟着大型的干,大型的带着小型的干,这样的养殖模式,才能形成品牌效益。”黄照标说,只有大家共同打造出了澄迈小黄牛的品牌,才能让养殖户获得更高的效益。他愿意把自己获得新的养殖户技术,无条件传授给其他养殖户。

目前,黄照标着手收购散户的小黄牛。他告诉记者,有养殖户这样算了一笔账,在家门口买到牛,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不用担心牛有其他问题。以前养殖一头成年小黄牛需要2年的时间,现在有了高科技的支撑,1年半就可以了。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从一名城市白领,到一个整天和牛屎牛粪打交道的“牛倌”,心理上是否会有落差?黄照标向记者坦言,一开始还真有点不适应,不过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了,他很喜欢、也很感恩自己目前的这份职业。

“你看,这些小黄牛大都是我们从当地村民手中收购过来的,一般每头可以给村民增加5000元的收入,现在已经养了半年,再过1年就可以出栏了。”黄照标告诉记者,现在他正在和当地一些村民商量,由养殖场出资金免费帮助当地村民种植玉米,玉米收获后由当地村民自己拿去卖钱,剩下的玉米秆则用来当纯天然的饲料养牛。

“我们还有一个打算,就是等这些小黄牛上市后,能填补澄迈以及海南的市场空白,能够让更多的海南市民吃上便宜的牛肉。”黄照标说,他也希望,在他的带动下,当地能有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者一起回来养牛,大家一起来致富。

对于此举,澄迈县畜牧兽医局邓副局长表示赞同。大学生有知识,能带来很多信息,与之前其父亲小规模散养相比,养殖场将会有很大的变化。对于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据介绍,澄迈县还专门出台了返乡大学生扶持政策,从2013年开始,对返乡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各类的帮助,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黄照标等返乡大学生的创业之路会越走越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15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