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鲳

[学名]: Ephippus orbis(Bloch)
[资源名称]: 白鲳
[外文名]: Spade fish
[别名]: 燕子鲳、瓜核、铜盘、鲳仔
 
[形态特征]:
 
体侧扁而高,近圆形。吻短。口小,前位。两颌牙尖锐,呈刷毛状的宽带。背鳍第一与第二鳍棘短小,第三至第五鳍棘延长。胸鳍短。腹鳍第一鳍条长。背鳍鳍条部和臀鳍基底被细鳞。背侧灰白色,腹部白色。背鳍2个,分离,其中第一背鳍的1~2鳍棘短小,第3~5鳍棘突出延长且粗壮坚硬;胸鳍短;腹鳍第1鳍条长;尾柄短,尾鳍稍呈双凹形。体青褐色,腹部浅白色;体侧具6条黑褐色橫带;鳞片緣具黑纹。各鳍浅褐色。
 
[原产地区]: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自东非  
[气候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自东非洲,东至菲律宾,北起日本南部,南迄澳洲北部。我国只产于南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暖水性小型鱼类,体长一般70~150毫米。喜栖息于近海岩石或珊瑚礁间。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

相关推荐

淡水白鲳的繁殖习性


淡水白鳗为溯河性产卵鱼类,一般3龄性成熟,成熟个体重在 2. 5 kg以上,分批产卵11个月左右强化培育可产卵1次。在原产地,10-12月份为产卵期,产卵繁殖适宜水温25^28度,自然繁殖需有水位的变化、水流的刺激、天气降雨量等环境条件的协同刺激才能达到性成熟,在我国饲养,5-10月份为产卵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培育的亲鱼,必须经过人工催产。初产的雌鱼每干克体重 1次可产8-10万粒卵;第2年后,若培育得当,平均每千克雌鱼可产10-15万粒卵。成熟卵微青或黄褐色,外观晶莹圆润,直径 1.06-1.11mm,在静水中为沉性,流水中为半浮性,外表有粘液。在水温27.5-29.5度条件下,22 h破膜而出。刚破膜的仔鱼体长在3.6 mm左右,体透明无色。

箱培育淡水白鲳


(1)网箱结构和安置。网箱规格为2m3 m 1m,网目1 -1.3 cm,以竹片或木条做框箱底铺一层窗纱作食台,面积约为网箱面积的1/3,以避免饵料穿箱沉人水底、网箱应安置在水质清新且有一定流水的水体为宜,箱内溶氧应大于3 mg/L。

(2)放养密度。放入网箱的鱼种规格以3.5-4 cm为宜,如放养的水域为流水水体,放养密度每667m 100-1670 kg,若在静水湖泊或水库,放养密度应适当低些。

(3)投饵。饵料投喂采用人工手撒法,每次撒20min,尾重 0.5 - 5 kg的苗种日投饵3次。

(4)饲养管理。日常管理为经常检查食台上剩饵情况及水质变化以保持箱内水体有良好交换环境。

淡水白鲳的生活习性


淡水白鲳喜栖自于水的中下层,性情温顺,善集群,成鱼行动迟缓,易捕捞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其生长适宜的水温是 21~32度,最适水温是28-30度,当水温低于12度,失去平衡,低于8度,出现死亡。当水温高于16度,才开始摄食。淡水白鲳耐低氧能力较强,当水中溶氧降到0.5mg/L 也很少浮头,但溶氧高于4mg/l 生长佳。喜微酸性水(ph值5.6-7.4),耐盐能力很强,在盐度为0.5%一10%的水中生长良好.经驯化后,可在2.0%的海水中生活。应注意的是:淡水白鲳对敌百虫和孔雀石绿敏感,应在养殖中禁止使用这两种药物 淡水白鲳,刚孵出时,摄食单细胞藻和轮虫,当全长为16 时,主要以水蚤为食,以后逐渐摄食有机碎屑和人工饵料,成鱼食性很杂,各种农副产品、瓜果皮(特别是西瓜皮)、草种、底栖动物、有机碎屑及小鱼、小虾都是它的好饵料。由于淡水白鲳是底栖鱼类,投喂的饵料最好是沉性的。

淡水白鲳的箱养殖


淡水白鲳抗病力强,具有集群生活的特点,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饵料,适宜于网箱养殖。

1.网箱规格用单层钢丝网片制作成网箱,规格为4 m x 4 m x 2 m,网目为3 cm,无盖网,网箱设置要高出水面0.6 m.

2.鱼种放养当水温稳定在23度以上时,鱼种才能人箱。 一般越冬鱼种6月初或6月底入箱,当年鱼种6月底或7月初入箱。放养密度一般每667m8万-10万尾,规格为每尾重16- 25g较好,当年鱼种与罗非鱼混养,一般每667m放5.3万-6.7万尾,规格为每尾10 g}另搭配罗非鱼鱼种为每667m10-13尾。

3.饵料投喂人工配合饵料,蛋自质含量为25% -29%. 生产中要求抓住六、七、八3个月的最佳生长期,适当提高饵料 中粗蛋白含量,精细投喂,促进生长。进入9月份后,水温下 降,生长缓慢,可以降低饵料粗蛋白含量。

4.投饵鱼种进箱暂养2 - 3 d,待其适应新环境后开始投喂,开始投饵要量少次多,以驯养鱼上浮争食的习惯。投饵次数一般根据水温而定,当水温达25 度时,每天投喂4次,水温低于25度时,每天投喂两三次,每次每箱需投喂10-20min间隔时间均等。投饵应做到精细均匀。投饵方式采用人工手撒,投量以绝大部分鱼吃饱游走为止。以箱内15d鱼的平均重量和15d 平均投饵量来统计15d平均投饵率。

5.日常管理主要做到:①防病、防逃、防盗。鱼种进箱用3%-5%的食盐水消毒16-20 min,进箱后用漂白粉挂篓,每15d检查、清洗I次网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昼夜坚持专人值班;②定期检查生长,每隔15d进行I次抽样检查,即随机捞取10-20尾鱼称重,推算生长速度,推算产量;③做好各项日常记录。

淡水白鲳的套养


为了充分利用鱼种池水体,淡水自鲳与鲢、鳙等一起混养,既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又可相互促进生长,效果较好。由于淡水白鳍鱼种分越冬鱼种和当年夏花鱼种,故其套养技术也分2种。

1.越冬鱼种的套养

在四大家鱼鱼种池中套养5-8cm的淡水白鳍越冬鱼种 200^-300尾/亩。在不另增加饲料和劳力的情况下,经过100天左右,淡水白鲳即可达到上市规格,每亩可净增淡水白鳍商品鱼 200 kg左右,且不影响鱼种池中的家鱼鱼种产量。

2.当年夏花鱼种的套养

淡水白鳍提早繁殖的鱼苗,培育至每尾1g左右的规格时,套 养在规格相近的家鱼鱼种池中。经过3个月以上的饲养,当年可育成商品鱼,从而避过越冬这一关,降低养殖成本,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养殖效益。也可以在罗非鱼亲鱼繁殖池中套养,每亩可以套养规格为1g左右的淡水白鳍200-300尾。当年可以达到商品规格。

饲养管理与家鱼养殖相同。所投喂的人工配合颗粒词料,要求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若配方不当,其摄食下降,甚至不吃。研究表明,淡水白鳍最适粗蛋白量为23%。投喂方式可分为2种:

①在池塘设食台一般每亩1个.5亩池可设2-3个,10亩池设4-5个,食台应在水面50 cm以下.

②泼撒法当池塘水温在27-30度时.淡水11鱼昌摄食旺盛,此时将饲料遍撒池中,使绝大部分鱼均可摄食投饲量一般为鱼体重的5%-10%,分3-4次完成,每次投b,rl'Hl为20--40 min,以绝大部分鱼吃饱游走为度。并坚持早晚巡塘,及时调整水质、水位。每隔2-4天注水1次,每次交换20-30 cm池水。若鱼缺氧浮头时,及时开增氧机增氧。

淡水白鲳的越冬保种


淡水白鲳适温为12-35℃,水温低于12℃时会死亡,因此越冬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越冬场所可根据当地条件选用越冬池、温泉水深井水或电厂余热水越冬方法可采用专池饲养,也可与罗非鱼混养。

1.越冬长江流域约在10月中旬起捕越冬。越冬池水温应控制在23-24℃,鱼种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160-300尾。鱼种进池前要用浓度为0.2 x 10的亚甲基蓝药浴10一15 min,入池后2-3 d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以防因捕捞、运输过程中导致鱼体受伤所感染水霉病和斜管虫病。

越冬期鱼种饵料粗蛋白含量在28%-30%,鱼种人池4 -6 d 后,每天上、下午个投饵I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I %,并根据具体摄食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投喂一些新鲜的菜叶等。 越冬池放养密度较大,水质易败坏,要经常除去池底污物,及时捞除死鱼,适时换水或开增氧机,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此外,越冬池可混养部分罗非鱼,能起到调节水质和生物净化作用。也可将淡水白鲳混养于罗非鱼越冬池中,利用原有设施进行越冬也是切实可行的。

2.越冬出池

1)准备好储种塘。鱼种出池前要先准备好储种塘,面积大 小可视鱼种多少而定。同时要按一般育种塘的规范认真做好清 塘、施基肥、放试水鱼等一系列工作。水深保持1m左右,确信他水毒性已完全消失后,将试水鱼捞起才可以放鱼种。

(2)不需拉网锻炼。淡水白鲳由于鳞片细小,容易受伤,因此不需拉网锻炼,最好在各项运输器具准备就绪后才围捕,围捕 需歇息1-2 h便可运输。如围捕时间过早、吊水时间过长, 体容易受伤。

(3)选择适当的天气。鱼种出池必须是在气温、水温稳定的季节,同时还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而避免闷热、阴雨或久阴不见太阳的日子。

(4)运输用水。为提高鱼种运输成活率,运输时尽量不用泪泉水,应就地采用水质清新,含有机质少,溶氧量高的江河湖库或清洁的池塘水。

(5)运输器具。运输器具可选用帆布桶或水桶,如人工挑的可用竹箩,运输密度不宜过大一般底径1.1M,高Im、口径 90cm的帆布桶,每桶装10 cm左右鱼种3000尾为宜。运输时人工增氧动作要轻,不要用力拍击,以免击伤鱼体。

似鲳脂鲤(淡水白鲳、短盖巨脂鲤)


中文名称 似鲳脂鲤(淡水白鲳、短盖巨脂鲤)
拉丁名称 Colossoma brachypomum(Cuvier)
英文名称 freshwater spade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脂鲤科
拉丁科名 Characidae
中文属名 脂鲤属(待定)
拉丁属名 Colossoma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例扁,盘状,形似海产银捐。背部较厚,头较小,口端位,眼中大。背部有脂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尾鳍上叶稍长于下叶,边缘呈黑色。体呈银灰色,胸、腹、臀鳍呈红色,体被细小圆鳞,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略呈锯齿状的棱鳞。
生活习性 该鱼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喜群居和群游。生长温度为21~32C,最适温度为28~30C。低温临界温度为10C,当水温降至12C时,大部分鱼失去平衡。在16C,才能正常摄食。水中溶解氧在4~6mg/L时生长最好。当溶氧量低于3mg/L时,摄食受到影响;溶氧量在1.8mg/L时,还能少量摄食。它比尼罗罗非鱼能耐低氧,在水中溶氧降到1.5mg/L时,还很活泼;当水中溶氧降到0.5mg/L以下时,四大家鱼出现缺氧浮头,但它仍不浮头。该鱼喜生活在微酸性水中,对酸碱度有较大的适应性,可栖息在PH为5.6~7.4的各种水体中。能耐较高的盐度,在盐度为5~10的水中,能正常生长,在15盐度水中也能生活10h,在上述盐度水中能提高抗寒能力,且起到防病的作用。由于该鱼的群聚性,极易起捕。池塘饲养的鱼种或成鱼,第一网的起捕率都在90%以上。该鱼对敌百虫十分敏感,当敌百虫浓度仅为0.2mg/L时,鱼立即死亡;若浓度达到1mg/L时,边施药边死亡,无法抢救。它对孔雀石绿也很敏感,当浓度达到0.3mg/L时,出现中毒症状。但它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漂白粉和硝酸亚汞以及痢特灵等均有较大的忍耐力,可作为鱼病的防治药物。
短盖巨脂鲤属杂食性鱼类。仔鱼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幼鱼时以大型浮游动物为食,也吃有机碎屑和各种人工饲料。成鱼时食性更杂,各种农副产品、各种人工配合饲料、各种瓜果、菜皮,特别是西瓜皮,禾本科植物种子、水生植物及陆生植物、池底有机碎屑、腐殖质以及蚯蚓、水生昆虫、螺蛳、水蚤、小虾等都可以吃,食物广泛,且吞食极快。由于该鱼生活于水的中、下层,以投喂沉性颗粒饵料较好。


繁殖习性 5龄亲鱼进入生殖盛期,亲鱼用到12~15龄繁殖能力、产卵质量仍很好。

淡水白鲳的成鱼养殖


淡水白鲳的成鱼养殖,目前主要有4种模式,即单养、混养、淡水白鱼昌主养和套养。

任何成鱼养殖池均适宜于养殖淡水白鳍。面积从1亩到数十亩均可,以5-10亩为好,水深1.52.5 m,应靠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湖泊、水库、河流渠道,有利于排灌加注新水。池底要平坦,池塘四周阳光充足,有地热水或工厂余热水供应的更佳。鱼种放养前,排干池塘水,清整消毒。鱼种要求行动活泼,溯水性强,色泽鲜艳,无病,规格均匀。鱼种下池前用0.2mg/kg亚甲基蓝溶液洗浴10-15 min,或用5%食盐水浸泡10-30 min。越冬鱼种在北方一般于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放养,在南方一般于4月中下旬放养;早繁春片鱼种一般比越冬鱼种迟1个月左右放养。总之,池塘水温必须在18c以上时,鱼种才能下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34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