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鲍潮间带水池养殖

1.投苗。小苗成活率低,且生长周期长,故以投放大规格鲍苗为好,要求壳长在20毫米以上,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50~250粒。投放鲍苗后的前几天,由于鲍苗对新的环境不甚适应,往往要越过防逃网爬出养殖池,作为防范措施,可用聚乙烯网片蒙住养殖池的1/10~1/5的面积,把鲍苗放在里面,待5~7天后鲍苗基本稳定下来时,再揭去网片。
2.管理。经常巡视养殖池,观察鲍的活动情况;每隔10天左右放水检查鲍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检查防逃网是否破损,网上的杂藻、浮泥是否多,必要时加以处理;每4~5天投放一次鲍喜爱的新鲜海藻,上次投放前要称重,本次投放前再称残饵,计算出摄食量,以确定本次的投饵量;洪汛期要防止淡水进入养殖池,遇风浪太大、水变浑时,要适时排水,以防浮泥覆盖;高温期如遇中午低潮,要用水泵向池内加水降温;每年进行两次洗池,清除石头面上的沉积物和池内的敌害生物,必要时,可在池内放置捕蟹笼,诱捕蟹类。

相关推荐

杂色鲍人工催产技术


当亲鲍性腺已成熟、饵料板上已长出饵料,便可挑选亲鲍进行催产。发育良好的亲鲍软体部肥满,性腺颜色鲜明并覆盖大部分角状器官与内脏囊,角状器官肥大隆起。诱导亲鲍排精产卵的方法主要有变温刺激法、阴干诱导法、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法和阴干、变温、紫外线照射海水综合诱导法等。目前以紫外线照射海水法及过氧化氢海水法在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诱导的关键在于掌握亲鲍性腺充分成熟的时机。用于诱导的亲鲍一般雌雄分开处理,雌雄比为1:5~1:10。

(1) 变温刺激法
先把亲鲍放入催产槽中静养30分钟,然后开始升温(借加热棒)刺激,60分钟升温4℃(譬如原水温为26℃,则预定30℃为刺激上限),这时亲鲍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多数伏于槽底。停留30分钟后开始降温(借室内空调或在槽内置用塑料袋装冰块),随着温度下降,亲鲍逐渐恢复活动能力。在升降温过程中要进行充气。在开始降温的20分钟后,雄鲍来回爬行于水槽的底部和壁上,然后陆续停附下来,开始排精。雌鲍对变温刺激的反应比较迟钝,产前的活动也和雄鲍不同,一般爬至接近水面的槽壁上,把大量的卵产于水面附近,然后爬入水中,一段时间后再次爬回水面附近产卵。雌鲍经过3~4次产卵,性腺中的卵一般可产尽。如果在变温刺激2~3次后,亲鲍未反应,可用流水刺激1~2小时,这样也可促使亲鲍排精产卵。若雄鲍已先排出精液,即使加入少量的精液到雌鲍的产卵槽里,也能诱导雌鲍产卵。

(2) 阴干诱导法
把亲鲍露空刺激1~2小时后,置入过滤海水中,或者每隔30分钟把摧产槽内的海水排干,阴干15~20分钟。照上述方法反复进行几次,都可使亲鲍自行排精产卵。用这种方法诱导排出的精卵,质量好,受精率高,但所用亲鲍的成熟度要好。

(3) 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法
用市售紫外线饮水消毒昭照射处理海水,或者用市售石英管紫外线杀菌灯(波长253.7nm,功率20~40瓦)并在其两端接上导线再用环氧树脂密封绝缘后浸入水槽中照射处理海水。照射量在100~800毫瓦时/升海水间对卵及幼体发育无不良影响,并且随照射量增大诱导效果增强,生产性育苗的照射量大多采用200~400毫瓦时/升。有时,为了强化刺激效果,亲鲍在放入紫外线照射海水前先阴干0.5~1小时,紫外线照射海水再升温3~4℃。照射量的计算方法:照射量(毫瓦时/升)=紫外线灯总功率(毫瓦)照射时间(小时)照射水量(升)。同时应注意紫外线对眼睛及皮肤强烈刺激作用,操作时应配戴防护眼镜,并避免长时间直接照射皮肤。

(4) 过氧化氢海水处理诱导法
可用市售过氧化氢含量30%的试剂或医药消毒用过氧化氢含量3%的双氧水,每1升海水加入过氧化氢含量30%的试剂0.3这种毫升,配制成过氧化氢溶液,接着把雌雄亲鲍分开装入塑料网纱袋中,放进溶液里浸泡30~60分钟,然后取出,用海水冲洗,再把亲鲍逐个放入采卵盆中,加入砂滤海水。经处理后,一般在30分钟后亲鲍即大量排精产卵。

(5) 阴干、变温、紫外线照射海水 综合诱导法
首先,把选择好的亲鲍放在催产槽内,断饵、洁水、充气,并静养24小时,于第2天晚上6时左右取出,分散露空30~60分钟,然后雌雄分开放入预先用紫外线照射过的砂滤海水中,采用加热棒和空调(或冰块)进行升降温处理,升降的幅度一般为3℃~5℃,时间2小时左右,升温上限为30℃。经过这样的处理,雄鲍一般在第轼天晚上12时左右,升温上限为30℃。经过这样的处理,雄鲍一般在第2天晚上12时前开始排精,雌鲍在第3天凌晨2时左右产卵,至早晨6时前排尽卵子。

(6) 蓄电池养池自然产卵法
在鲍的生殖季节,常常发现亲鲍夜间在蓄养池里自行排放精卵的现象。因此在亲列产卵期间,每天傍晚可把蓄养池里的饵料清除干净,换上新鲜砂滤海水,然后放进腺充分成熟的亲鲍,翌日清晨检查,如发现亲鲍排精产卵,即可把卵子收集起来进行孵化。这些卵子大部分是正常卵,受精率高,胚体健壮。

杂色鲍亲鲍蓄养


用于蓄养的杂色鲍约于12月中旬进入蓄养池,先经15天左右的暂养,再经4个月左右的加温蓄养,于翌年4月底即可提供挑选,用于孵化。杂色鲍进入蓄养池后,先在池内用万分之0.02的呋喃西啉进行药浴8小时,再在常温下流水、充气暂养一段时间,待到12月下旬,自然海区的水温下降到20℃以下时,便可转入加温蓄养。每立方米水体放置20个左右的养殖笼,每个养殖笼放养亲鲍20~25粒。加温宜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前段时间每天升温0.5℃,升至23℃时,维持水温7天左右。后段时间每2天升温0.5℃,当水温升至26℃时,就长期恒定下来,一直到蓄养结束。开始蓄养时,喂养新鲜江蓠,每2天投饵1次。约1个月后,在鲍转入正常生活时,间投江蓠和海带,即每3次投饵为1个循环,每次循环中投江蓠1次,投海带2次。投喂海带时,最好使用新鲜的,如果没有新鲜海带,也可以使用干海带。干海带要先经过浸泡洗净,为了不让营养成分流失,浸泡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洗净后的海带在使用前要切成2厘米宽的带状,方便亲鲍摄食。每天换水量4~6倍,每2天排水清池1次,清池结合投饵进行。清池的排出水直接引入排水渠,不再回到加温池供循环使用。每7天用万分之0.02的呋喃西啉对亲鲍药浴1次,时间8小时,药浴在原池进行。

杂色鲍岩礁增殖


1.投苗。投苗期选择在投苗后海藻生长最量日趋增加、水温相对稳定的季节。投苗在小风潮期进行,因这时的风浪不大,有利于鲍苗的附着和及时转入正常的生活、生长。投放密度以增殖区的海藻资源量多少为依据,一般每平方米面积投放壳长20毫米以上的稚鲍10米左右。投苗方式以水下播放为佳,即通过潜水员,把鲍苗连同附片一起放到岩礁区,待一天后鲍苗自行爬入礁石间,这时再取回附片。岩礁增殖亦称人工放流,鲍苗规格越大,成活率越高。
2.管理。鲍的岩礁增殖,管理简便,省工省力,主要工作是清除敌害生物和增殖饵料资源。影响鲍成活率的要素是敌害,鲍的敌害生物有鱼类的鲷、鲼、鲨鱼、鲈鱼、河豚、鳗、鲽等,甲壳动物的蟹等,棘皮动物的海星、海胆、海盘车等,软体动物的章荔枝螺、红螺等。可派潜水员捕捉敌害,也可用诱捕器捕捉海星类敌害。

杂色鲍工厂化养殖技术


1.准备工作。在鲍苗投放之前,对养鲍场各项设施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对养殖池和养殖器材的消毒进行测试,要求其达到工厂化养鲍所要求的标准。供水、供气系统的配置。供水系统的日供水能力必须在养殖池水容量的3倍以上,水质应符合养殖用水要求,供气系统的气压选用,池水深1~1.5米,选用20~35千帕斯卡,池水深1.5~2.0米,选用35~50千帕斯卡。供气量按养殖面积计算,每40平方米约配1000瓦功率的鼓风机,其供气量因气压不同而不同,每分钟在0.6~1.2立方米间。供水、供气机械要留有三分之一的备用。养殖池、养殖笼的消毒。新建的养殖池要先用海水进行清刷,再用醋酸对池底及池壁擦洗一遍,最后灌满海水进行浸泡,浸泡池时间应不少于15天。新购置的养殖笼先用海水浸泡7天以上,然后用万分之0.2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已用过的养殖笼必须清洗一遍,尔后置于露天处暴晒数天,再移入已用过的养殖池,用万分之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一起进行浸泡。
2.种苗投放。苗种选择。主要看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其活力,优质苗的贝壳外表具有较强光泽,贝壳上生长纹、放射肋清晰,无其他附着物,若把其露空数分钟后放入海水中,能在短时间内伸出头部触角和上、下足角度角;二是观其外形,优质苗无畸形现象,贝壳呈长椭圆形。投放方法。鲍苗在进笼之前,必须先清除死鲍,并用低浓度的抗生素海水溶液(如呋喃西林或氯霉素、土霉素等溶液)进行药浴,然后再按计划好的密度投入养殖笼内。放苗后的前几个小时,一般不给饵,待鲍苗恢复活力后排干池水,边清除死鲍边投放饵料,在重新注入新水后,即可进入正常的养殖管理。投放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22个笼,每个笼放苗40~45粒,即每立方米水体放苗900~1000粒,规格大的少投些,规格小的多投些。
3.饵料投放。鲍的摄食量因其规格的不同、饵料种类的不同及水温和养殖地带的不同而有异投饵量依摄食量而定。投喂江蓠,日投放量约为鲍体重的10%~13%。在水温18℃~28范围内,一般4~8天投饵一次,一次投足相应天数的饵料量(水温低,每次的投放天数拉长,水温高则缩短)。当水温低于18℃或者28℃时,鲍的摄食量明显减少,这时饵料的投放量可随着减少。
4.管理方法。
(1)维持良好的水质。要实行全日值班制,控制适量的水、气进入养殖池,保持日换水量在3倍以上,水中溶氧量在5毫升/升以上,防止因断水、断气而引起水质变恶的事故发生。在高温期间,要增加换水量,以求降低池水温度及保证水质新鲜。
(2)控制水质因子的变化。要对养殖池的水质因子(水温、比重、溶氧量、pH值和重金属含量)和鲍的养殖情况(生长速度、摄食量和成活率等)进行测量及记录。池内的水质因子需与自然海区作比较,发现异常情况,如洪汛期海水比重下降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养殖情况的记录要注意保存,可作为今后改进生产工艺的科学依据。
(3)定期清理养殖池。排水后投饵前,要清除残饵和病鲍、死鲍,并用高速水流对养殖池及养殖笼进行冲洗,减少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等的附着量,防止这些生物堵塞笼孔,确保笼内外部水体充分交换。排水投饵的速度要快,尽量减少鲍的露空时间。
(4)适时调整放养密度。随着鲍的生长,各个养殖笼鲍的存活情况不同,成活率高的过于拥挤,成活率低的过于稀少,这时应适当调整放养密度,使每个笼的放养量控制在:壳长3~4厘米的为40~35粒,4~5厘米的为35~30粒,5~6厘米的为30~25粒。

皱纹盘鲍养殖技术


一. 筏式养成
筏架一般长60米,采用直径2.5厘米的化纤绳子,两端用决决橛梗和海底的木橛或大水泥砣相连,在浮梗上捆扎一定数量的直径为35厘米的塑料浮子。浮架靠海底的木橛或大水泥砣子固定位置,靠浮子的浮力托起养殖物的重量,使它们保持在海区中的某一稳定位置,悬浮在一定的水层中进行养殖。
(一) 养殖海区选择:
根据鲍的生态习性,要求低潮时水深在5~6米以上,透明度大,水流交换好,水质不被污染,海水盐度较高,附近无淡水流入或受淡水影响较小的海区。
(二) 多层养殖网笼:
目前使用的养殖网笼由四层聚乙烯方形或圆形盘所组成整个网笼高度为95厘米。盘为黑色,直径或边长约50厘米,盘的边高为6厘米,每个盘的底部有4个直径为7厘米的园孔用来交换海水。四只圆盘的中心有一根铁棍串联,中间均用聚乙烯管固定隔开。圆盘口朝下,在框架四周以网片包围,用塑料拉链开启以便投饵之用,网目的大小随所收养鲍的大小而定,可以随时更换。
(三) 养殖规格与密度:
根据我们多次试验证明:在低水温期,幼鲍个体越小,死亡率越高,壳长在8毫米以下,死亡率达90%以上。如果遇上特殊寒冷天气,平均壳长1.2~1.3厘米的个体也会大量死亡。据此,在北方以壳长2.0厘米左右的个体作为海上养殖的苗种为宜。
另外,在人工育苗中,人们很容易发现:当年培育的苗种入冬前部分能达到1~2厘米,而有些个体只有0.3~0.5厘米,生长非常缓慢。从长度上看仅差几倍,而体重上看却有几十倍的差距,个体间差异非常之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及时挑选生长快的,淘汰个体小和生长慢的个体,显得更有重要意义。
放养密度主要考虑养殖鲍占有的附着面积和一定的活动空间。一般每笼放养200只,每层50只比较适宜,到收获时存活率为60%以上,中间可不经疏散。
(四) 剥离和运输:
无论哪种养殖方式,鲍的剥离操作是不可缺少的作业环节。目前剥离的方法有许多,如温差剥离法、电击剥离法等等,但养殖中普遍采用的还是酒精剥离法。具体操作步骤是:在盛放药液(2%~3%的海水酒精溶液)的水槽内铺放一层粗网目的筛绢(以不漏掉鲍苗为准),将附着鲍苗的板浸入3~4分钟后,由于麻醉的作用,鲍足部肌肉麻痹收缩,使贝壳举起原地扭动,此时用海绵或毛刷轻轻一推就会离开,注意剥离后的鲍苗在药液中不可时间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剥离后的鲍苗要用新鲜海水反复冲洗干净。
如果养殖笼需倒换或疏散时,可用海绵沾上4%~5%浓度的酒精溶液处理鲍苗,也容易使其脱离附着基。
鲍的运输多采用湿运,如果是苗种运输,最好带附着板一块运。鲍先用海水浸湿的干净纱布包裹,外层包上经海水湿润的海绵或海带草,置于箱、筒或筐中,再用帆布遮盖,严防吹干。运输车辆最好在夜间气温低时行驶。每隔3~4小时用海水喷淋一次。采用这种湿运方法,10~12小时的运距中,成活率可达97%以上。
(五)管理
1.投饵
1-3月份水温低于7℃,并且此期气温低于水温,鲍摄食不明显,投饵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每月投喂一次即可,主要饵料种类为裙带菜和海带苗。
4-5月份水温持续回升,鲍在入冬前贮存的营养物质已经耗尽,此时海藻鲜嫩,摄食量会大增。可5~6天投喂一次,但不可停饵,投喂量应根据摄食情况而定。
6-9月份,在无海带的海区,可使用配合饵料,每3~4天投喂一次。此时水温多在18℃以上,并逐渐升至一年中最高水温,以后又逐渐下降,因此,生长速度会出现稍快――慢――最快的趋势。注意加强投饵,切不可错过快速生长期。
10-12月份,水温由18℃逐渐下降,摄食量也随水温下降而降低,但此时也不要停饵,因此期正处于鲍越冬准备期,需大量积累体内营养物质。
2.安全检查与洗刷笼子
检查笼子与网片有无破碎,以防鲍丢失或钻入敌害生物,防止网笼堵塞。越冬前要加固浮力以防吊绳绞缠和器材漂于水面,严禁气温1℃以下和30℃以上作业时把养殖笼提出水面操作。
3.换网
随着鲍的生长和附着物的增多,为了保持水流畅通,要及时更换大网目的干净网片,网目大小视笼内鲍大小而定,以鲍不能从网孔内钻出为宜。
4.调节水层
为保持比较稳定的水温环境,冬季和夏季来临之前,需适当延长吊绳,而春、秋季节可适当提升水层。
5.清除敌害与残饵
清除残饵工作可结合投饵进行,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要严防腐烂滞留笼内而影响水质。敌害生物主要是贻贝、牡蛎等附着生物,会因大量附着堵塞网笼,影响水质交换,与鲍争夺生存空间,还会磨断吊绳造成丢笼。防止办法:在敌害生物繁殖季节,通过调节水层避开敌害生物的附着,或经常进行人工刮除。
6.养殖周期与收获季节
养殖周期的长短,与养殖苗种大小、质量、海区条件及管理水平有关。如一类苗种(当年苗中的大个体苗)生长快,养殖周期较短;养殖海区适温期长、附泥和附着生物少,也有利于生长;管理水平主要指投饵、换网是否及时、饵料质量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养殖鲍的生长速度。
在我国北方海区,春天选用壳长2.0厘米的鲍苗开始养殖,一周年可达5厘米左右;2周年可达7厘米左右;3周年可达8厘米;以冬季水温下降至10℃左右的12月份收获较好。
二.岩礁潮间带沉箱养鲍
(一)海区选择
宜选择岩礁带,临近不要有泥沙淤积,不宜受自然灾害袭击,海区未受污染,海水交换条件要好,易于采收、移植供鲍摄食的海藻。正常年份海区的最高水温在26~27℃,最低1℃,浅海带不结冰和无流冰出现,无淡水与工业污水流入。经筑坝稍微改造后最低潮时的水深可达1.0米以上,满潮时水深保持在3.0米以上。
(二)养成设施
1.网箱
网片可用无结网、聚乙烯网或尼龙网均可,网目对角线可根据收养的鲍苗大小而定,以鲍苗钻不出来为宜。网箱骨架一般采用直径14毫米的铁棍或罗纹钢焊接而成,为防铁锈蘑破网片,可缠上塑料薄膜,周围披覆上网片。网箱规格与布局可根据岩礁带地型和搬运操作是否方便以及抗风浪能力而定。网箱多为田字型,边长为2米,高0.5米左右,为了有利于固定,底部可多焊几根铁棍。每个网箱表面中央留一拉链口(长50~60厘米),供投饵和观察用。
2.网箱设置场地的改造
通常网箱设置在低潮时网箱干露不超过1/3的位置,但这样的场地实在太少。因此,可通过筑坝措施加以改造,使之在低潮时仍能存有大量海水,并盖过网箱的2/3以上,同时可以减小风浪对网箱的冲击力。网箱一端留有排污口,以便定期清理淤泥之用。
3.网箱内的附着物体
因为鲍在自然海区喜欢附着在岩礁石缝之间,因此,在网箱内投放些不规则的石块,以供鲍附着之用。石块大小可根据网箱大小和海区风浪强弱而定,一般30~40千克/块比较理想。投放石块的数量控制在所占网箱空间的1/3~1/2为宜。
4.网箱的固定及相互间的距离
网箱的固定主要靠石块压住网箱底部的田字型铁棍及网片,固定要牢。避免风浪冲击而破网。网箱间的距离,可根据此处低潮时存水量的多少而定。
(三)放苗时间
放苗可选在春天当海水温度升至12~13℃时进行。此时所用越冬苗种个体都在2.0 厘米以上,随着水温的回升,藻类茂盛,摄食量大增,生长速度加快。这时相对气温较低,利于鲍苗运输,提高成活率。
(四)放苗规格
春天不应小于2厘米,秋天不应小于3厘米。这是因为春天水温回升,秋天水温下降,摄食、生长受影响所致。
(五)放苗密度
通常根据养殖海区的水流交换、苗种规格、饵料提供是否方便以及管理技术水平等情况来决定。一般2.0~3.0厘米的鲍苗每平方米放养150~250只比较适宜。
(六)管理
基本上与海上筏式养殖相同,定期投喂饵料和清理残饵,经常检查网片是否磨碎,特别是大风过后应及时检查修复,并随着个体长大和网片附着物增多及时更换网片。根据生长规格和市场价格,及时收获销售,要做到收大留小,及时补充苗种放养。
三.底播放流增殖
如前所述,鲍具有移动性小,生长慢与植物食性的特点,是理想的放流增殖对象。我国的鲍产量1985年只有约100吨,到1995年已达1000吨以上,人工育苗与增殖放流功不可没。近几年所捕获的8厘米以上的育苗用种鲍,人工放流鲍占七成以上,放流增殖前景非常广阔。
(一)放流场地的选择
底质结构为岩礁,临近不要有泥沙淤积,无大量淡水与工业污水流入,海区风浪小,不易受灾害袭击,潮流畅通,海水能借波浪、潮汐、沿岸流等充分地交换,水质清澈,海底藻类品种繁多茂盛的海区。
(二)放流规格与密度
在底播放流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放流规格问题,壳长2厘米的幼鲍1年后的存活率低于10%;壳长3厘米为30%~60%;壳长4厘米以上可稳定在70%~80%,也就是放流规格越大,重捕率越高。一般人工育苗经室内越冬到翌年5月可长到2.5厘米左右,此时放流比较理想,因为这以后一段时间正是鲍生长旺盛季节,而且自然海藻茂盛。若在秋季水温逐渐降低,鲍生长缓慢,放流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
放流密度主要根据放流前对该海区进行的本底调查结果而定,如鲍的自然资源量如何?自然海藻种类、数量与季节变化、敌害生物等,一般放流壳长2.5~3.0厘米的苗种按每平方米10只为宜。
(三)放流方法与技术要求
放流作业选择风平浪静、晴朗适温天气,中潮或小潮死汛期,枯潮漫潮流为宜。带附着板一起出池,计量要准确,避免投放量过多和不足。
运输中避免挤压、强光曝晒、淋雨和干露时间长,运输器材要清洁。
用聚乙烯绳串联每张波纹板,并在每张波纹板绑上二吊坠石,沉入海底,由潜水员下海投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再用二吊坠石把波纹板压好,使其自然爬开。
放流3~4天后幼鲍便能全部离开波纹板,分散到藻丛岩礁缝隙中,此时,即可把波纹板收回。
(四)管理
1.清除敌害生物
对于放流幼鲍存活最主要的威胁是敌害生物。如肉食性鱼类、虾蟹类、棘皮类、软体动物中的头足类与腹足类等。
对敌害生物的防除,目前尚未见有效办法,主要靠潜水员定期捕捉和在海面向放流区投放网笼诱捕。
2.移植海藻
在缺少自然海藻饵料的增殖区,要进行海藻的人工移植。即使在原来生长海藻的海区,由于鲍等以海藻为食的动物大量啮食海藻的嫩芽,可造成藻类资源的迅速减少,其结果有碍鲍的生长,因此,必须设法移植适宜于该海区生活,且生长、繁殖速度较快的海藻品种,如海带、裙带菜等,可直接移植成体或在采苗期人工刺激放散孢子,以利扩大海藻的生长面积与增殖产量。
四.岩礁潮间带围池养鲍
围池养鲍是指在条件适宜的海岸边人工造池并投入苗种进行养殖,是集中了底播放流增殖与沉箱养鲍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也是当前最受欢迎的养殖方法之一。
(一)海区选择
基本上与底播放流增殖和沉箱养殖的海区大致相同。选在岩礁地带,临近不要有泥沙淤积、不易受灾害袭击、海水无污染、易于移植供饵料用的海藻。
(二)建池要求
海区确定后,在中潮区选择有利地形建造,池子要保持足够的水深,低潮不低于2.5米;池墙要牢固,尤其是受风浪冲击的一面,并在外墙的最低处留出排污孔,以便在最低潮时清理池底。池子大小、形状不限。池底可多投些人工鱼礁,增加鲍附着面积和提供栖息场所。必要时可在围墙上方盖上网片,以防鲍逃逸和敌害生物侵入。
(三)放养密度及投苗方法
围池养鲍的投苗量介于底播放流增殖与沉箱养殖之间,一般每平方米投放2~3厘米的苗种50~60只比较合适。投苗前要尽量清除敌害生物。以水下投苗为佳,即由潜水员将鲍苗和附着板一同放置在池底,待鲍苗离开附着板后再把附着板收回。
(四)管理
1.投饵
鲍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摄食种类与摄食量不同,因此,应制定出不同季节的投饵量计划。1-3月份,水温低于7℃时,投饵一次即可;4-6月份,每10~15天投喂一次;7-9月份,每4~5天投喂一次;10-12月份,每5~6天投喂一次,要经常潜水观察,根据残饵量来调整每次的投饵量。有条件时尽量多向池内移植一些鲍喜食的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即可减少投饵次数。
2.清除敌害生物
由潜水员捕捉和投网笼诱捕,也可配合排污大换水时拣出。
五.潮间带垒石蒙网养鲍
(一) 场地选择:
应选在海水无污染,附近无溪流,大雨时无淡水流入,水质清新,水流畅通,海区为正规往复流,无底泥和漂沙,风浪小的岩礁潮间带低潮区。
(二) 石垛的制作:
垒石要考虑结构造型,建垛前要看底部是否平坦,不平坦的地方要用碎石铺平,并在石床上铺一层较细的网片,一是防止敌害(如蟹子、海葵等)进入,二是防止鲍外逃,三是便于收获。在石垛的基部,应选用大块石头,留出较大空隙,减少水流阻力,保持水流畅通,并给鲍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石垛的外缘和顶部,要选用表面光滑的石头,这样即能减少水的阻力,又能减轻外围网片的摩擦破损。网目大小通常视鲍的大小而定,以鲍不能逃逸为准;外面一层用90股左右聚已烯网,网目为10厘米左右,其作用是保护内层网片不被过急的水流冲破。在石垛的外围底部,用直径40厘米左右的编织袋装上细砂子绕石垛一周压紧。围网上方要留有投饵袖口,投饵口的部位,大小及数量要从方便操作角度考虑,一般15平方米的石垛留3~5个投饵口。石垛的大小要根据地形确定,为了增强抗风浪能力,石垛要选好方向,尽量不要横流设置,并以顺流方向不规则的长带形为宜,且中心高度保持在70厘米以下。
(三) 苗种投放:
投放时间尽量在春天的海水温度回升到8~9℃时投放,因此期的苗种由于在育苗场经过越冬,多在2.0厘米左右,此时自然海区藻类丰富、柔嫩,随着水温的继续回升,鲍苗生长快。放苗密度若平均2厘米左右的鲍苗,可按每平方米500只左右投放,等长到5厘米左右时,可进行疏散,使密度减半。
(四) 日常管理:
根据不同季节摄食情况,定期投饵。饵料主要为鲜海带、裙带菜,在缺少海带、裙带菜的季节也可投喂些鼠尾藻、石花菜或干海带等。投饵前注意把饵料洗净、切成小块、投饵要均匀。伴随着每次投饵,要仔细检查围网是否破损,防止鲍逃逸。每周或每次大风天气过后(海水混浊)用喷灌机冲刷石垛一次。随时清除蟹类、海星、海胆、红螺等敌害生物及腐烂变质残饵。

清白招潮蟹


中文名称清白招潮蟹

拉丁名称Uca lactea (De Haan,1835)

中文门名节肢动物门

拉丁门名Arthropoda

中文纲名甲壳纲

拉丁纲名Crustacea

中文目名十足目

拉丁目名Decapoda

中文科名沙蟹科

拉丁科名Ocypodidae

中文属名招潮蟹属

拉丁属名Uca

品种描述

生活习性
白扇招潮蟹、夯白扇。全身以白色为主,背甲颜色会随着环境改变。经常一大群在砂质泥滩上活动,相当容易辨认。洞口边常会有它们觅食后遗留的粒状拟粪。挥螯的动作频繁,好象十字路口的交通警察在忙着指挥交通,是最不怕人的招潮蟹。只要你稍有耐性等上几分钟,它就会爬出动口在你的脚边觅食活动。

黄鳝的静水池养殖法



静水池养鳝法是指专门建池或利用废水池进行改选,用以饲养黄鳝的方法。其特点是水体交换量小,池底有泥土供黄鳝打洞或设有人工洞穴,多是专业化经营黄鳝饲养。

(1)鳝池的建造
就是一般的建池方法,前面已经介绍。

(2)幼鳝的放养
幼鳝入池前要做两项准备工作,一是幼鳝消毒,二是鳝池消毒。幼鳝入池前,要用药物制成的溶液中浸泡,以杀死体表的寄生虫和病菌,防止其在养鳝池中传染。每立方米水体放孔雀石绿10克,在水温24~26℃的情况下浸泡25~30分钟或用3%~4%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对于上一年曾养过黄鳝的池子,在鳝种入池前15天,要用生石灰清池消毒,每平方米用0.2千克。放养时间和密度前面已介绍。

(3)黄鳝的饲料
人工饲养时,其饵料因地制宜,多渠道筹集。在天然水域较丰富的地区应捕捉或收购低价的小鱼虾、蝌蚪、田螺、河蚌等;在农田比较集中的地区,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晚上在鳝池上安装黑光灯,诱捕飞虫。较大的养殖场,可安排专池人工培育活饵(这后面有专门链接)。

(4)饲养和管理
黄鳝的生长季节在4~6月,摄食旺盛季节在5~9月。在黄鳝的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投饵黄鳝投饵量应根据饵料的种类以及水温、水质等情况确定,一般前期为黄鳝总重量的3%~4%,中期为5%~7%,后期又降为3%~4%。黄鳝的忍饥能力很强,长期不进食也不会饿死,但会导致体力衰竭。因此,应坚持每日投饵1~2次。黄鳝每日的投饵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黄鳝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以第二天清晨基本没有剩余为原则。投饵少,会影响生长;投饵多,会造成浪费,也会污染水体。投饵时间宜选在天黑前,如果投喂两次,可在中午加投一次,但量要少,饵要鲜活,占日总投饵量的25%,每日清晨结合巡池捞出残饵。投饵顺序要先大后小,先粗后细。对于较大的饵料要切碎后投喂,以免黄鳝吞不下而拒绝摄食。

②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对饲养黄鳝很重要。因此,高温季节要增加换水次数,由3~4天换一次改为每天换一次,换水时注意温差并及时清除残饵。在池水中种植水生植物也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在池中放养红虫,不仅有很好的净水效果,而且可为仔鳝提供鲜活优质的饵料(成鳝不吃红虫)。在黄鳝池周围种上丝瓜等爬架植物,夏日可遮挡阳光,降低水温,也能改善水质。

③防逃成鳝个体大,逃跑能力强。因此,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上的塑料网或铁丝网是否完好,发现漏洞,及时修补。雨天,要及时排掉多余的水。既能防逃,又有利于黄鳝呼吸。

④防害黄鳝饲养池水浅,畜禽等很容易进入捕食,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5)起捕
饲养黄鳝的起捕时间一般是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水温在10~15℃时进行。此时,黄鳝已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活动少,捕捉时不易受伤,也便于运输。捕捉时间选在晚上,先用手抄网抄捕,捕到差不多时,把水放干再用手捕,必要时,可将底泥一块清除。捕到的黄鳝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暂养到水缸或水族箱中,每日换水1~2次,待黄鳝将肠内食物排泄干净,即可起运,如果要保留到春节时出售,可将池水放干,使黄鳝钻入泥中,然后在上面覆盖草包或稻草,以保湿保温,春节时翻土捕捉。


海参海水池塘养殖技术


大型藻类的控制一直是海参池塘养殖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和难题。结合2012~2013年中央财政农业推广项目《海水池塘海水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我们对这一技术进行了探索,现就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大型藻类的种类
目前我地区海参池塘养殖常见的大型藻类品种有:刚毛藻(钢丝藻)、水绵(海绵花)、浒苔(管菜)、石莼等。
2大型藻类的产生
由于海水池塘大型藻类种类较多,每种个体的产生条件各有不同,通过总结其共性发现,海水池塘大型藻类暴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春季气温较低或养殖池肥水不足,导致池水水质清瘦,阳光直射池底,造成各种大型藻类疯长,继而对池塘养殖海参造成危害。
3大型藻类的益处
在实际养殖中,大型藻类对池塘海参养殖也有益处:一是在高温季节可遮阴,使池底水温变化不大;二是有些种类还能作为海参的栖息隐蔽物,有利于海参安全度夏;三是池内生长的大型藻类可以吸收池中和池底有害物质,减少对海参的危害,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4大型藻类的危害
大型藻类的危害远大于它的益处。过多的大型藻类腐烂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给海参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期,其过量生长死亡之后,这一影响更为严重;另外大型藻类如刚毛藻、浒苔等由于过量繁殖生长,其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优势生物种,抑制了海参适口饵料底栖硅藻的繁殖生长,严重影响海参的摄食活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刚毛藻(俗称青苔)和海绵花的危害较大,生长旺盛时不易清除。
5大型藻类的防治方法
5.1物理方法控制
一是在发生初期泼洒小麦麸皮,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原因是小麦麸皮在干撒后10~20min内就沉入池底,覆盖在藻体表面,有效遮挡了阳光的射入,藻类因缺光而死,同时,小麦麸皮腐烂后可成为海参饵料,每667㎡池塘用小麦麸皮15~20kg。使用小麦麸皮时要选择无风的时候进行,有风时应选择在上风向泼洒。二是施放草木灰防控。()选晴天上午,在池塘上风头抛撒。每667㎡池塘用草木灰20~30kg,使其均匀覆盖在藻体表面,一般3d后藻体开始死亡。
5.2药物方法控制
除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除草剂杀灭,但除草剂不但会造成药物残留还会对海参造成伤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合我们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经过反复试验,我们总结开发出一种生物除草剂,它是利用芽孢杆菌抑制杂草生长,最终达到杀死杂草的目的,这样不仅抑制了杂草、改善了底质,同时还能去除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5.3通过肥水方法控制
(1)大型藻类的预防要从池塘认真清淤消毒开始,发生过大型藻类泛滥的池塘尤其要彻底清除干净往年遗留的大型藻类。一般在池塘清淤后,每667㎡用100~150kg生石灰进行消毒,施用时池塘留少许水,水深控制在10~30cm后用生石灰对水全池泼洒,既可有效防止大型藻类滋生和大量繁殖,又可起到改善池塘底质和增加钙质的作用。
(2)新池塘进水后要及时肥水,控制池水透明度在50~80cm。较低的透明度可抑制大型藻类的光合作用,控制其繁殖生长。
(3)老池塘及时肥水。老池塘要密切观测水色和透明度的变化,春季温度在13~14℃时开始使用适合硅藻的肥水产品进行低温肥水,此时是低栖硅藻繁殖的旺盛期,适时肥水可降低水体透明度,既可以抑制大型藻类的大量繁殖生长,又可以为海参提供优质天然饵料。
(4)适时加深水位,保持适宜透明度。春季降低水位肥水,在海参春季捕捞完毕后,逐渐加深水位,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cm,让阳光不能照射到池底,可有效防止和控制大型藻类的发生和繁殖生长。
(5)如果突然发生微藻死亡等透明度大幅增加的情况,应查找原因,并迅速大量换水和立即追肥。换水的作用一方面是更新水质,另一方面是重新引进海区微藻类,通过追肥使其快速繁殖以达平衡生态。
(6)春夏秋季保持池塘水色和透明度是预防的关键。池塘有较低的透明度是微藻类成为水体中优势群体的表现,能有效抑制大型藻类的繁殖生长。养殖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水色、透明度的变化,通过施肥、换水、施用EM菌等措施来保持水色、水质的稳定。
5.4人工捞除
当池塘内出现了较多的大型藻类时就必须使用工具直接捞出,尽管费力费时且无法根除,但它成本低、简单易行,而且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是其他方法的必要补充措施。
参考文献
毛玉泽,杨红生,王如才.大型藻类在综合海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修复作用.中国水产科学,2005(2).
葛长宇.大型藻类在海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净化作用.渔业现代化,2006(4).
潘双叶.水体藻类的危害及控制方法.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30(1).
刘学光,郑怀东,刘彤.浅议北方海水池塘养殖海参在透明度生产上的调控技术.农业与技术,2013,33(5).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12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皱纹蛤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