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港养之敌害的清除

敌害的清除也是梭鱼港养过程中重要的技术管理环节。梭鱼在养殖过程中易于受到各种动物的侵 袭,尤其是幼鱼阶段的敌害更多。因此,应对这些危害性动物予以防除。其主要的敌害动物有以下几种 虫类:多毛虫幼体虽为浮游动物,也是虾类的饵料,但在夏季繁殖过多时会进入梭鱼的鳃腔,造 成梭鱼窒息。东方鱼 寄生于梭鱼体外会对其构成危害。一种环土线虫会钻人体长40~50毫米的梭鱼体 腔内,使鱼腹部积水、膨胀,上浮水面而难以下潜。吸虫及锚头蚤等也会对梭鱼构成危害。

鱼害:作为梭鱼与虾类的鱼害主要为凶猛性鱼类。

鸟害:有许多水鸟可捕食鱼、虾类,尤其是在纳苗时期,水鸟大量飞翔于水面上,伺机捕食鱼、虾苗。目前构成危害的有长翅燕鸥、西藏燕鸥、白额燕鸥、噪鸥、红嘴鸥、黄斑苇鸥等。

对于以上几种敌害生物可采用纳苗前清港消毒、纳水时密网过滤;养殖过程中捕捉及用枪驱散等办法予以防除,具体采用办法视种类及情况而定。

相关推荐

梭鱼


[学名]: Mugil soiuy Basilewsky
[资源名称]: 梭鱼
[外文名]: So-iuy mullet
[别名]: 肉棍子、红眼鱼、赤眼梭、红眼鲻、斋鱼。
 
[形态特征]:
  体细长呈梭形,前端略平扁,向后渐为侧扁。口下位,呈人字型。两颌上细小牙,呈绒毛状。上颌骨在嘴角后突然向下弯曲,后端外露,眼小橘红色,脂眼睑不发达。背鳍两个,分离。胸鳍基部无腋鳞。体被弱栉鳞,头部为园鳞,无侧线。鳃耙细长,排列密集。尾鳍凹形或浅凹形。头及体背呈青灰色,体侧浅黄色,腹部白色。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梭鱼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水域环境]:海水,半咸水  
[生活习性]:
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

北梭鱼


中文名称北梭鱼


拉丁名称Albula vulpes (Linnaeus)

英文名称ladyfish, bonefish, banana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海鲢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Elopomorpha

中文目名海鲢目

拉丁目名Elopiformes

中文亚目名北梭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lbuloidei

中文科名北梭鱼科

拉丁科名Albulidae

中文属名北棱鱼属

拉丁属名Albul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在南海和东海,亦见于各热带海洋,另一种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

形态特征
背鳍短,鳍条16-21,鳃盖条10-16。鳃耙15-17。侧线鳞66-84。有喉板。

生活习性
海(洋)生。

虾池青苔的清除方法


青苔亦称青泥苔,是水绵、双星藻、转板藻等几种丝状绿藻的通称。虾池中出现青苔多因肥水时浮游藻类未及时生长,而丝状藻类大量繁殖。青苔如不及时处理,养分被青苔消耗而使水体始终清澈见底,导致虾难以正常生长。

一、青苔的危害

1.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无机营养盐类,使虾池中有益藻类如硅藻、绿藻不能繁殖成优势种群,水质清瘦。

2.青苔大量繁殖覆盖池底,虾尤其是刚放养的虾苗易被缠住,影响其觅食,进而降低成活率。

3.随着水温、气温的升高,青苔在池中泛起死亡,被风吹到池角或沉底变黑,腐败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中溶解氧,造成虾缺氧死亡。

二、青苔的传统清除法

1.人工清除法。在少量青苔出现的情况下,可进行人工清除,缺点是比较费工,且清除不彻底,容易反复生长。

2.硫酸铜杀灭法。采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对青苔有一定的杀灭效果,但对池底的青苔杀灭效果较差,且影响虾的食欲,甚至会造成药害。

3.扑草净杀灭法。使用扑草净可通过抑制丝状藻类的光合作用达到杀灭青苔的效果。扑草净直接撒于青苔密集处或每亩每米水深用药100克,对水20千克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即可,缺点是安全剂量小、副作用大。

三、青苔的生物防控法

在整个养虾生产中,使用水漂亮(主要成分为多种兼性厌氧型高活性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控青苔。

若放苗前期出现水肥不起来、水色较清,就预示着池底青苔会很快开始大量生长。此时应立即用水漂亮60~100克/亩米,以快速营造良好水色,降低池水透明度,避免青苔的生长(/),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

若放苗前期出现青苔,可用水漂亮60~100克/亩米分几处直接投入池塘,开启增氧机即可。水漂亮通过快速营造水色、降低水体透明度、避免阳光直射池底来抑制青苔的光合作用,使青苔死亡。水漂亮中的强力芽孢杆菌组合还能高效分解死亡青苔,加快虾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建立浮游藻类和天然有益菌的平衡来稳定水质和水色。

若养虾中后期出现青苔,由于此时大量投饵、水中有机质过多,在使用水漂亮60~100克/亩米的同时再使用净水分解菌(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冻干粉)40~50克/亩米,效果更佳。

稻田梭鱼螃蟹混养


一、方法
 
l.稻田面积为6-10亩。

2.田间工程
在每个田块一侧开设1个蟹苗暂养池,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2%,暂养池四周挖设0.8m深,1.5m宽的边沟。稻田四周挖设0.5m深、1m宽的边沟,并用边沟土加高加固田埂,外围田埂顶宽1.5m,高0.8米,田内小埂顶宽0.4m,高0.5米。
3.防逃设施
四周防逃设施采用0.6m宽的双层塑料薄膜,地上高0.5m,地下埋0.1m,间隔0.9m再设1道薄膜。上下水口设置带防逃网的陶瓷管。
4.苗种放养
5月下旬购入蟹苗放入暂养池,数量为0.25-0.4kg/亩。6月上旬栽稻,一周后放进0.5cm长的梭鱼乌仔放入稻田,数量为500尾/亩,6月中旬将仔蟹由暂养池放入稻田。
5.饲养管理
暂养池于放苗前10天用生石灰100kg/亩清塘。暂养期投喂海水丰年虫,投饵量为蟹苗体重的100-20xx10月中旬可收捕鱼蟹,梭鱼规格为25g/尾,扣蟹规格为平均20xx营口老边区水产局在2.69hm2水田进行了梭鱼和河蟹混养实验,具体情况如下:稻田面积为2.69hm2,共5个田块,其中1#田0.5hm2,2#田0.47hm2,3#田0.4hm2,4#田0.55hm2,5#田0.71hm2。5月23日购入大眼幼体蟹苗18kg放入暂养池。6月4-6日栽稻,12日购进0.5cm梭鱼乌仔20000尾直接放入稻田,6月15日将仔蟹由暂养放入稻田。10月10日收捕鱼蟹,共获梭鱼302.5kg(12100尾)、幼蟹2150kg,平均hm2产幼蟹806.25kg、梭鱼112.5kg(301尾)。幼蟹单价以200元/kg、梭鱼以30元/kg计,共创产值439075元。扣除成本215000元,可获利润224075元,平均获利5559元/666.7m2。
三、特点
梭鱼与河蟹在稻田中互利共生。一方面,梭鱼利用了田水中的浮游植物。净化了水质,为河蟹创造清新的水质环境,经淡化的梭鱼苗在稻田淡水中生长速度很快。另一方面河蟹分泌排便又为梭鱼培养了天然饵料,二者饵料上互相补充,在同一环境中兼收并蓄。
四、注意问题
1.蟹苗暂养期的给饵次数和给饵量。
大眼幼体蟹苗游泳能力强,互相残杀机会多,给饵要均匀,日给饵次数要在4次以上,最好6—8次,给饵率在80—160%之间。
2.成活率和回捕率。
由于河蟹属穴居动物,起捕时间不宜过晚,水温在12℃左右开始起捕。
3.梭鱼具趋光性,很少在水稻中活动,因此养梭鱼稻田必须挖设边沟。

螃蟹常见敌害防治


1、水蜈蚣的防治
水蜈蚣又叫水夹子,是龙虱的幼体,身体长锥形,有1对钳形大颚,主要危害土池育苗的溞状幼体,平均1尾水蜈蚣可吃掉7只第Ⅳ期溞状幼体或5只大眼幼体。
防治方法:
①在土池育苗前,彻底清塘消毒。
②夜间利用水蜈蚣的趋光性,用灯诱集,并用捞海网捕捉杀灭。
2、华镖蚤的防治
华镖蚤属桡足类,在土池育苗幼体培育池里,生长繁殖迅速,形成种群优势,扰乱溞状幼体及争饵,严重影响幼体发育。
防治方法:
①土池育苗前要彻底清塘消毒。
②进水时,海水要严格过滤。

3、摇蚊幼虫的防治
摇蚊幼虫又叫血红虫,呈蠕虫状,体色深红。幼虫头部甲壳质化,其两侧有1~2对眼,触角短,多为5节,有的触角伸长呈管状。在河蟹幼体培育土池中,摇蚊幼虫的密度有时可高达每平方米120xx终,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5厘米)。
③在池中栽植聚草、水花生来净化水质。
④一旦出现病症,马上更换新水。

7、养蟹池除蛙
青蛙素有庄稼卫士之称,深受人们的保护,但在养蟹池中,青蛙又成为敌害,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数量多,分布广,对养蟹业危害极大。不管是白天黑夜,水里岸上,随时都能迅速敏捷地捕捉到幼蟹和蟹苗,经解剖青蛙,1只40克的青蛙,一夜可捕食1克重的幼蟹4~7只。
青蛙是养蟹的大敌,清除杀灭的方法是:
①投放蟹前,每亩水面用10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消灭病菌,赶走蛙等敌害。
②清池后,用鱼网或竹帘将池塘拦起来,以防青蛙入池。
③人工捕捉青蛙,最有效的方法是夜间用灯光捕捉。

8、稻田养蟹施农药的安全浓度
为了进一步发展稻田养蟹,创造稻蟹共生的优良环境,选用敌百虫、氧化乐果、硫酸铜等农药,如何掌握它的使用浓度。
(1)90%晶体敌百虫:用于防治水稻粘虫和纵卷叶虫,其水体安全浓度在0.7ppm,对河蟹没有影响。
(2)40%氧化乐果乳剂:用于防治水稻黑尾叶蝉、稻飞虱、稻蓟马,其水体安全浓度在9ppm,对河蟹没有影响。
(3)硫酸铜安全浓度在0.8ppm。
(4)生石灰不仅可以增加田中钙肥,而且能促进河蟹生长蜕壳,其安全浓度在14ppm。
(5)漂白粉使用安全浓度在20ppm

长白山中蜂的敌害


长白山中蜂是一个保持着野生状态的蜂种。它们大多数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即使是人工饲养也大多释放在山坡、地头或树林内,时刻受到动物敌害的威胁。

1 敌害的种类

长白山中蜂的主要敌害有空中飞行动物和地面行走动物两类,空中飞行的有胡蜂、燕子、麻雀和啄木鸟等;地面活动的敌害比较多,主要有熊、蜜鼠、蟾蜍和蛇。这些敌害有的对蜂群为害较轻,有的会给蜂群带来灭顶之灾。

2 对中蜂群的危害
2.1 蜜鼠

蜜鼠又称蜜狗,属杂食性小动物,因喜欢吃蜂蜜而得名。蜜鼠靠敏锐的嗅觉寻找蜂巢。它们不怕蜂蜇,找到蜂巢后利用锋利的牙齿扩大巢门,钻进巢内抢食蜂蜜。蜜鼠只吃蜂蜜和蜂蛹,对成年蜂不感兴趣。蜜鼠抢食蜂蜜不是一扫而光,而是零食,虽然不会一次性毁灭蜂巢,但是给蜂群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2.2 黑熊

黑熊又称熊瞎子,喜欢吃蜂蜜、蜂蛹和成年蜂。长白山中蜂受黑熊为害的历史比较长。黑熊体壮力大,发现蜂巢后,拼力打开蜂巢,伸人前掌挖出带蜂、蜜、子的巢脾一同吃掉。黑熊体大、能吃,一次能毁掉整个蜂巢。如果是春、夏季节,蜂群还可以重新筑巢,如果在非繁殖期,受害的蜂群就会整群被毁灭。

2.3 胡蜂

胡蜂对蜂群的危害主要是攻击工蜂。它们常常攻击一个蜂群,有时钻人巢内咬食工蜂。受胡蜂为害的蜂群巢门1:3有大量被咬死的工蜂,致使蜂群群势很快变弱,有的蜂群被全部毁灭,有的被迫弃巢飞逃。

2.4 啄木鸟

啄木鸟常常被人们称作森林卫士,但它们给中蜂带来的却是危害。中蜂在越冬期受啄木鸟的危害比较严重,一方面这个时期树木上的害虫进入冬眠,活动少,啄木鸟食物来源少;另一方面人们对蜂群的管理少,啄木鸟增加了探寻巢内动静的机会。啄木鸟为了能够获得食物,常常把蜂箱啄几个洞,啄食工蜂和蜂蜜,有的甚至凿开大洞钻入蜂巢内。有时对露天放置的装脾的蜂箱也不放过,严重影响了蜂群越冬。

2.5 蟾蜍和蛇

蟾蜍和蛇的活动期为4~9月,我们常常在中蜂的场地发现它们的身影,它们等候在蜂巢门口吞食工蜂。1只蟾蜍1昼夜可吞食数十只工蜂,给蜂群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2.6 燕子和麻雀

燕子和麻雀主要是在空中拦截飞行中的工蜂,很少到巢前捕食,因此不易被人发觉,但是它们对工蜂的危害却是存在的,尤其在春、秋两个季节,其他昆虫活动减少的时候,这种危害尤为突出。

3 预防敌害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这些动物对中蜂有害,在其它方面却是有益的,因此要了解敌害的活动规律,以驱赶为主。

3.1 尽可能把中蜂群放在离人居住地较近的地方,养蜂者经常到蜂场巡查驱赶敌害,发现蟾蜍和蛇,把它们带离蜂场。清除蜂巢周围的杂草,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把蜂巢用铁丝网围上,让敌害不能靠近蜂巢。在蜂群周围设置稻草人或深颜色的物体恐吓鸟类。

3.2 越冬期把蜂巢周围用保温物围上,巢门用铁网隔离让啄木鸟难以接近。经常到蜂巢前查看,根据蜂巢附近雪地上的足印和蜂巢是否受到损害,采取相应措施。

3.3 胡蜂是最难防治的敌害。它们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要坚决捕杀。在蜂场内发现有胡蜂后,缩小巢门防止胡蜂钻进巢内。在蜂场周围寻找胡蜂巢穴进行剿灭。胡蜂是杂食动物,可以在蜂场周围用小鱼等肉类设置毒饵,毒杀胡蜂。

鳖的敌害及防治方法



鳖的敌害主要有老鼠、蛇类、鸟类、蚂蚁、蚊子等,主要危害鳖卵及1龄以下的稚、幼鳖,1龄以上体质健壮的鳖危害甚少。其中老鼠对鳖卵危害最大。
夜深人静是鳖产卵之良辰,老鼠也会趁此出洞,频繁活动于产卵场所,一方面干扰鳖正常产卵,另一方面老鼠在沙床上到处挖穴,引起鳖卵震动而导致胚胎死亡。
稚、幼鳖也容易被老鼠围攻和捕食,一些体质差、反应较迟钝的成鳖,在伏岸休息时,也常是老鼠袭击的目标。老鼠食鳖时,首先咬住鳖的颈部,继而将喉管咬断,掏出内脏吸取鲜血,取食鳖肉,然后逃之夭夭。
一旦遭鼠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一个晚上少则咬死3~4只鳖,多则几十只,尤其对稚、幼鳖危害更大。其次是蛇类,因其会挖掘泥沙,吞食鳖卵及刚孵化脱壳的稚鳖,危害甚大。

鸬鹚、翠鸟等鸟类,主要捕食稚鳖,有的鸟类还可携带病原体,从而传播疾病。所以在养鳖过程中,要加强这些敌害的防治,其防治方法如下:

1、鳖卵孵化室壁和稚鳖池最好用水泥砖结构,不留洞穴,堵塞鼠、蛇过往通道和藏身之所;
2、孵化室周围建造防蚁沟,沟深宽约10厘米,沟内注水,防止蚂蚁进入室内;
3、产卵场、孵化场及稚鳖池周围,经常用药饵毒杀老鼠、蛇,或设置诱捕器捕捉;
4、经常用药喷杀蚊子;

5、鸟类可张网防止,也可用弹弓等工具驱赶。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22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黑鳃兔头鲀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