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母贝海底放养

海底放养是古老而又简易的养成方式,也称底播。海底放养的环境要求没有污泥,潮水畅通但又流速不大,底质多砾石而又不会搬运变迁的,水深约为3~5米的海底。预先把即将放养的大珠母贝,逐个清除去壳外附着生物,同时对有贝壳穿孔病的个体在壳外涂覆水泥沙浆,然后,由潜水员带到海底,按一定密度分散排列在海底上、并在海面上安放人工放养范围的标记,作为防护的根据。

在养成过程中,需要定期潜水检查、清理,发现附着生物和贝壳穿孔病影响贝体生活时,必须及时收回清除并再加水泥沙浆涂覆后重新放养。见有死贝时也要及时捡回。发现底质变动或有泥沙洄淤时,也得及时采取措施或搬迁母贝。

海底放养的大珠母贝一般生长缓慢,养殖周期较长,也很难及时撤底地驱除敌害死亡率较高,现代化养殖已不运用这种方式。

相关阅读

大珠母贝幼虫培育


幼虫培养是指从直线铰合幼虫(D型幼虫)投入育苗池开始至幼虫变态成苗为止的全生产过程。
1.大珠母贝幼虫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3.5~31℃,但一般只在25~3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其最适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7~29.5℃;适宜的比重范围为1.018~1.025,最适比重范围为1.020~1.024;同时,育苗池中的溶解氧含量不应低于6.25ppm。

2.加水和换水。大珠母贝的幼虫一般以2个/毫升的密度饲养在备有半池过滤海水的育苗池中,最初4天内饲养幼虫,每天要添加一部分新鲜的过滤海水,但不必换水。从第五天起为了保持水质新鲜,增加溶解含量,排除幼虫的代谢废物,每天进行换水。通常每天换水一次,排出一部分,等量补充,常在天气较凉爽时进行。换水量随幼虫生长而逐渐加多,壳顶期之前每次换水1/5,壳顶期为1/3,变态期开始流水饲养。如遇上气候炎热,各阶段换水量都得适当增加,甚至增加换水次数。为了增加溶解氧含量并且使幼虫和饲料均匀分布,可以断断续续地搅拌育苗池内海水,但搅拌动作不宜过猛,也不要向同一方向旋转,以免造成涡流。

3.投放饵料。大珠母贝幼虫从直线铰合期开始摄食,因此人工饲养中必须投喂饲料。通常在直线铰合期每天投喂200个/毫升的扁藻和0.3克/立方米的干酵母片。变态期投喂3000~5000个体/毫升的扁藻。每天的饲料量主要视单胞藻和干酵母粉在育苗池底部沉积的剩余数量而酌定增减。大珠母贝幼虫的摄食率整天都很高,平常以半夜后至中午之前食量最大,因此需要加强夜间的投喂。此外还可以投喂一些辅助营养剂、添加剂或高质量的人工合成饲料,用以促进幼虫加快发育,迅速生长,提前进入变态期而附着成苗。

4.充气。随着幼虫长大,生活的空间相对变小,耗氧量增多,特别是在变态期至成苗阶段,必须抽育苗池水中进行间断的微量充气,充气速度不宜过大,通常为2.5升/小时左右。每次充气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0.5~1小时。为了不致于缺氧,可以间歇3~5小时后继续充气。

大珠母贝垂下吊养


垂下吊养是一种立体养殖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利用不同的水层,为了各种养殖的目的,必要时进行水深的调节。能过吊养的水层深度,能灵活地防避底栖敌害,或减少表层波浪的冲击,也可以充分利用海洋初级生产力,使大珠母贝能够迅速生长,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垂下吊养又可分为若干类型。

(1)联桩吊养。在垂下吊养方式中,联桩吊养是一种简易的方法。通常用长度10米左右的木桩、钢筋混凝土桩、钢轨或钢管,在海底上按5米间距插立,前后左右均排列成行,然后用绳索或粗铁丝将每一支桩露出空中的顶部,成排地联结起来,这样在各段即每两支桩之间可吊养25个三角网笼的大珠母贝。三角网笼的底面铁圈直径约为30厘米,每笼可吊养2~4个母贝;方形铁笼体积为50厘米35厘米35厘米或80厘米35厘米35厘米,视母贝大小而定,每笼吊养5个母贝。

(2)平台吊养。通常只用较为简易的竹木结构。以长约8~9米的木桩,在适当的场地按桩距约3~4米插立于海底,然后在空中顶部用横木将每支桩联结而构成有空格的平台。每个平台面积100~200平方米至300~500平方米不等,可吊养500~1000个大珠母贝。在这种平台上吊养大珠母贝,操作比较方便,适合在风浪平静的内湾应用,但易受到台风破坏,所以近年来在大量养殖中已不常用。

(3)浮球吊养。用每个浮力不小于5千克的浮球,每距离5米左右用绳索串联一个,成为一串延绳浮子,长度视需要而定,两端与其他相邻的延绳浮子并联,许多串联成一个方阵,整个方阵的四角用铁锚固定在海里。每两个浮球之间可吊养15笼左右的大珠母贝。这种吊养类型构造简单,造价成本低,抗风浪能力强,并能使贝笼与水面固定距离,但在海上进行管养操作时,需要向水中弯腰拉绳,不够方便,劳动强度较大。

(4)浮筏吊养。这种吊养类型也被称为排筏吊养。浮筒或其他浮力结构排列成行,浮置在水面上,上面用纵横梁木联结构成一个水上浮动的平台,类似网箱养鱼的浮排。其结构坚固,抗风浪能力强,并且可以在必要时用船只拖拉移动,一般面积为几百平方米,用四角抛锚固定位置在海面上。因构造材料和工艺不同,形式各有些差别,作用一样。

大珠母贝人工授精


1.诱导授精
可以用成熟度高并已进入排放阶段的亲贝,人为地改变生活的理化条件,促使生殖腺细胞排放,进行诱导产卵。在自然条件下,月相周期的变化,即在新月前后或满月期间,足够成熟的亲贝,一般都能排放生殖细胞。对蓄养中的大珠母贝亲贝,喂给充足的饲料,如含有高蛋白质的螺旋藻或蛋黄等。经过精心饲养后的大珠母贝亲贝,采取下列方法,在任何时候均可收到诱导受精的效果。

(1)物理方法。适当晒干或升高水温刺激亲贝,使雄性个体排精。在精液诱导下,雌性个体不久即可产卵。

(2)化学方法。可用氨水处理海水,刺激亲贝,使雄性个体排精,在精液诱导下,雌性个体很快便会排卵。

(3)生物方法。从大珠母贝或合浦珠母贝中吸取精液,注入亲贝蓄养池诱导大珠母贝雄性个体排精,然后用大珠母贝精液诱导雌性大珠母贝产卵。从诱导得到的精子和排出卵让它们在过滤海水中混合即能产生受精作用,过20分钟会出现第一极体,就可以开始洗卵。诱导授精的受精率极高,1个诱导受精的雌性亲贝,平常可培育出几千万个乃至2亿个以上的直线铰合幼虫。

2.解剖授精。
将挑选好的性成熟的亲贝,用开贝刀切断闭壳肌取出软体部,剪去外套膜、唇辨、足丝等,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用消毒棉花擦干,然后用消毒过的尖嘴吸管穿刺生殖腺表皮,细心抽取精、卵,分别置于盛有少量过滤海水的烧杯中。抽取精液时应避免在太阳光直接照射下操作,以免紫外线伤害精、卵。接着按1份精液、4份卵液的比例,先放卵后加精,在盛有2000毫升0.06~0.07%的氨海水容积为6升的玻璃缸中授精。随后以玻璃棒轻轻搅匀。受精适宜水温25~30℃,密度1.020~1.024克/立方厘米。

大珠母贝早期胚胎培育


解氧充足的海水,保证发育顺利进行。洗卵方法是当受精卵或胚体完全沉降水底后,用虹吸管缓慢地自上而下将旧海水排出,到吸出海水约为原水体的80~90%时,重新灌入同温同量的过滤海水。这样反复洗卵的操作,共需3~4次。洗卵过程胚体连续发育,适温范围24~30℃,在这一范围内水温越高发育速度越快。从原肠胚或担轮幼虫开始,对幼虫不断进行淘汰,是选育的过程。通常发育正常的担轮幼虫划直线铰合期幼虫,总是浮游在水体上层,可是发育不良或畸形的同期幼虫,多游动在水体下层。因此,选育幼虫时应用虹吸管只吸取表、上层的担轮幼虫和直线铰合期幼虫进行培育。如果在第二次选育时发现直线铰合期幼虫的畸形率还大于25%,最好放弃幼虫的培育。畸形的直线铰合期幼虫,常在形态上表现为铰合线不平直,第一原壳不完整或不整齐,面盘畸形,或闭壳肌功能差等,而且在5%碘液中软体部会很快被染上颜色。从胚体到达直线铰合期开始,进入幼虫培育阶段。

大珠母贝亲贝的选择和蓄养


用于种苗生产的母贝要求外观体型端正,贝壳完整,生长线明显,鳞片生长突出,无病虫害的5-8龄个体,性腺丰满成熟、组织松软而表面呈斑纹状者。雌性生殖腺呈桔黄色,雄性呈乳白色。这样的亲贝可以立即进行蓄养并同时诱导产卵,也可以直接用于解剖采卵。为保证育苗工作能顺利进行,有条件的养殖场,可结合选育种工作,在每年7~8月份选择个体健壮,体态良好的大珠母贝置于潮水畅通,水质洁净,饲料生物丰富的海区,分开雌雄疏养。至翌年繁殖季节,这些贝经复查,符合要求者便可选用。
个体健壮但性腺发育较差的母贝,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养,即催熟蓄养才能使用。精养方法,通常中在蓄养池中投喂充足的单细胞藻类扁藻、球藻、金藻、螺旋藻等,同时饲以少量蛋黄或淀粉,每天换水2次,并补充饲料,控制水温和密度的变化 ,能使母贝促熟。

大珠母贝采苗和幼苗培育


丝网布、聚乙烯塑料薄板、瓦片和小石片等。但在投放使用之前都必须用过滤海水进行充分的浸泡、消毒并加以洗净,确保变态幼虫能顺利附着在采苗器上。大珠母贝经约半个月的饲养,在后腹部的足基根部出现棕红色的眼点,这时候幼虫进入变态期。当约有10%的幼虫出现眼点时,应及时向育苗池内投放第一批采苗器。随着眼点幼虫增多,需要不断向育苗池内投放采苗器。如条件适宜,一个星期左右幼虫即可基本上全部附着成苗,但在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附着的时间会有所延长。采苗结束后,便进入幼苗的培育阶段。

大珠母贝幼苗培育,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仍在育苗池内进行,关键是保持良好的水质和丰富的饲料,保证幼苗迅速生长。早期用过滤海水流水饲养,约20天后可以沉淀海水流水饲养。每天按水体计算饲给5000~8000个/毫升的扁藻。40天后,大珠母贝幼苗一般可生长到壳长3~5毫米左右。此时进入第二阶段的幼苗培育,即移到海上进行吊养。首先将幼苗从采苗器上小心刷落,以每笼1000~2000个体的数量分装到一级苗笼里,暂养在海水新鲜的静水池中1~2天,使幼苗在网笼里分泌足丝再次附着。然后移到水流通畅、比重适宜稳定、水深2~5米的海上水中吊养。幼苗下海后,要经常清洗苗笼上的污泥,每3~5天清洗一次,及时更换网目较大的即更高一级的苗笼,同时稀疏笼养的密度。

珠母贝


[学名]: Pinctada margaritifera (Linnaeus)
[资源名称]: 珠母贝
[外文名]: Pearl oyster
[别名]: 黑蝶贝
 
[形态特征]:
  贝壳略呈圆形。个体比前两种大,为珍珠贝中较大的种类,大者高度可达20厘米左右。壳质坚厚。壳顶向前弯,前耳小,后耳大。壳表棕褐色或绿褐色等;被有同心形鳞片,边缘有鳞片规则的向外延伸,呈棘状或锯齿状,中部鳞片常脱落,留有淡白色的放射条纹痕迹。
 
[原产国家]:中国、日本  [原产省份]:海南、广西  [原产地区]:印度洋和太平洋  
[气候带]: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除了红海、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夏威夷群岛外,在日本的鹿儿岛至东南亚一带南洋群岛等海域都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硇洲岛、涠州岛和海南岛(包括西、南沙群岛)以及台湾的澎湖群岛沿海一带。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黑蝶贝喜欢栖息于潮流畅通、水温盐分变化不大的海域,其生活水层一般在10一40米。在海底多数以发达的足丝附着在岩石的间隙中或珊瑚礁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43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墨西哥湾扇贝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