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带[鱼翁]

中文名称斑马带[鱼翁]


拉丁名称Goniistius zebra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鹰[鱼翁]科

拉丁科名Aplodactylidae

中文属名鹰[鱼翁]属

拉丁属名Goniist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南日本,多半在南日本的温带海域。

生活习性
普通鱼种栖息于沿岸岩礁区。杂食性,主要摄食底栖动物,藻类。

相关推荐

斑马鱼


中文名称斑马鱼

拉丁名称Brachydanio rerio

英文名称Zebra danio

异名蓝条鱼、花条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短[鱼丹]属

拉丁属名Brachydanio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原产于印度、孟加拉国。

形态特征
体长4-6厘米,斑马鱼因体侧有像斑马样的纵向条纹而得名。斑马鱼体纺锤形,臀鳍较长,尾鳍呈叉形,均具斑纹。其背部橄榄色,条级为宝石蓝色与白色相间,从鳃盖后延伸到尾鳍基部。在臀鳍和尾鳍上也有与体侧相似的条纹。斑马鱼活泼玲珑,几乎终日在水中不停地游动,大有草原奔马的野性美,颇受人们喜欢。另外,斑马鱼还被培育成为科学研究上的水生实验动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生活习性
容易饲养,对水质要求不严,适合中性水,可在10℃以上的水中生活,但以22-26℃为佳。杂食性,各种商品饲料研碎均可饲喂斑马鱼。斑马鱼雌雄较容易鉴别,雌鱼身体比雄鱼丰满粗壮,各鳍均比雄鱼短小。繁殖比较容易,在水族箱底铺一层小卵石,成熟亲鱼按雌2雄l的比例放入水族箱,追逐产卵,产出的沉性卵散落在小卵石的空隙中。产卵结束后,立即把亲鱼取出,以免食卵。每尾雌鱼每次产卵数百粒,约经36小时孵化出仔鱼,2天后仔鱼卵黄囊消失,可游动摄食。幼鱼经4个月可达性成熟。每年可繁殖6-8次。

斑马鱼的近亲还有豹纹斑马鱼、大斑马鱼等。

单指[鱼翁]


中文名称单指[鱼翁]

拉丁名称Aplodactylus punctat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鹰[鱼翁]科

拉丁科名Aplodactylidae

中文属名单指[鱼翁]属

拉丁属名Aplodacty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南部、新西兰、秘鲁和智利,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颌齿侧扁,矛状或三峰状。犁骨和腭骨无齿,体被圆鳞,背鳍14-23鳍棘,16-21鳍条,臀鳍3鳍棘,6-8鳍条。腹鳍远后于胸鳍基部,1鳍棘5鳍条。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副[鱼翁]


中文名称副[鱼翁]

拉丁名称Paracirrhites acrat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鱼翁]科

拉丁科名Cirrhitidae

中文属名副[鱼翁]属

拉丁属名Paracirrhit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甚侧扁,被细小圆鳞,吻短钝,颊鳞5-6行,前鳃盖骨边缘或有锯齿。颌齿细小,有犬齿,犁骨具齿,腭骨无齿,侧线鳞45-51,侧线上鳞5-6行。背鳍10鳍棘11鳍条。臀鳍3鳍棘6鳍条,胸鳍14,最上面1-2枚和下部6-7枚鳍条不分支,背鳍每1鳍棘间膜尖端呈丝状延长。胸鳍第2枚鳍条不分支,吻端至鼻孔间无鳞,头侧无黑色斑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双斑钝[鱼翁]


中文名称双斑钝[鱼翁]

拉丁名称Amblycirrhitus bimacula (Jenkin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鱼翁]科

拉丁科名Cirrhitidae

中文属名钝[鱼翁]属

拉丁属名Amblycirrhit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吻短尖,颊部鳞片大,4-5行,眼间隔被鳞,腭骨具齿,前鳃盖骨具细齿,胸鳍最上面1枚和下部5枚鳍条不分支,尾鳍截形。背鳍10鳍棘12鳍条,臀鳍3鳍棘6鳍条,胸鳍14,侧线鳞40-42,侧线上鳞3行,背鳍每1鳍棘间膜尖端呈丝状分支延长,体侧约有10条不规则形黑色横带,横带断裂成斑点,鳃盖骨和背鳍鳍条部各具1大形眼状斑。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斑金[鱼翁]


中文名称斑金[鱼翁]

拉丁名称Cirrhitichthys aprin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鱼翁]科

拉丁科名Cirrhitidae

中文属名金[鱼翁]属

拉丁属名Cirrhit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西部和东部,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被大形圆鳞,吻钝尖,颊部被4行鳞,颌齿细小,外行齿较大,两侧有犬齿。犁骨和腭骨具齿,前鳃盖骨边缘具强锯齿,鳃盖骨有棘,背鳍10鳍棘12(13)鳍条,臀鳍3鳍棘6鳍条,胸鳍14,最上面1枚和下部6枚鳍条不分支。尾鳍平直或内凹。背鳍第1鳍条延长呈丝状,体长约为3.3倍。体侧有大小不同的褐色斑块,有时组成斑带,尾鳍微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素尾鹰[鱼翁]


中文名称素尾鹰[鱼翁]

拉丁名称Goniistius quadricornis (Gunth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鹰[鱼翁]科

拉丁科名Aplodactylidae

中文属名鹰[鱼翁]属

拉丁属名Goniist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日本,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被中大圆鳞,口小,低位,唇厚。颌齿细小,圆锥形,前端多行,向后渐成单行。犁骨、腭骨和舌上均无齿。眼前上方常有乳状突起,鳃盖骨后缘常有1圆状缺刻。背鳍17-20鳍棘。臀鳍3鳍棘。胸鳍下部有6-8枚肥厚的不分支鳍条。体侧有8条斜带,第3-5条伸达背鳍,第8条由尾鳍基部伸至尾鳍下叶,胸鳍下部肥厚鳍条末端超载肛门,背鳍17鳍棘27-28鳍条,臀鳍3鳍棘9鳍条。

生活习性
幼鱼多栖息于近岸岩礁处。

海(洋)生。

花尾鹰[鱼翁]


中文名称花尾鹰[鱼翁]


拉丁名称Goniistius zonat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1830)

异名花尾带[鱼翁]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鹰[鱼翁]科

拉丁科名Aplodactylidae

中文属名鹰[鱼翁]属

拉丁属名Goniist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南日本,中国东海。

生活习性
普通鱼种,见于沿岸礁区。杂食性,主要摄食底栖动物,藻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9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