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猪传染病种类较多,常见的预防措施是保持猪舍环境干燥、清洁、通风、定期给猪舍消毒、定期给猪群注射疫苗,合理搭配饲料,增加猪的抵抗力等。

通常猪得了传染病,养殖户都是感到非常头疼的,而且猪的传染病种类多,平常如果预防猪肺疫这种疾病,是需要将环境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接疫苗;预防猪流感也需要做到环境卫生好,时常对猪圈进行通风,合理的搭配维生素,增加猪的抵抗力;预防猪白痢需要做的是,保证母猪健康,生下来的仔猪能够及时吃到母乳。

一、猪肺疫

1、特点:是一种呼吸道疾病,是由于气温不定、环境比较潮湿、运输路程比较长等原因造成的,这种急性病,能够很快速的死亡,有的前一天晚上还很健康,第二天就死亡,发病的时候多为拒绝进食,体温升高能够达到40到42度,心跳也有所加快,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2、预防对策: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能够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接疫苗,如果猪圈里面出现了一只有这样病症的猪,需及时隔离观察,并且对整个养殖场进行消毒,对其他的猪接种抗生素药物,如果已经死了的要进行深埋。

二、猪流感

1、特点:猪流感是一种急性的,并且带有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不管年龄和品种都会有可能感染这种疾病,这种病多发于秋天和春天,还有寒冷的冬天,通常人如果感染到了猪流感,有2到7天的潜伏期,然后就会伴随着体温升高,出现咳嗽、精神不佳、食欲减弱的情况,严重的时候会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咳嗽很严重的情况。

2、预防对策:防止猪与外界的接触,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然后就是做好环境卫生,保证猪圈里干净、清洁、通风,在多发的季节应该定时消毒,可以用氧乙酸对各个地方或者工具进行消毒,还需要在饲料里面搭配一些维生素,来提高猪的抵抗力,或者还可以喂食抗生素,还有头孢、氟苯尼考,并且在饮用水中加入利巴韦林、黄芪多糖,能够很好的控制病情,如果有病了的猪,可以注射500到1000毫升的葡萄糖。

三、猪白痢

1、特点:猪白痢是仔猪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原因在于饲养不当,环境卫生差,空气比较潮湿,气候多变所造成的,这种病是没有时间、季节限制,通常得了这种病都会出现腹泻的症状,拉出来的稀通常为灰白色或者黄白色,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治疗,若治疗不及时,会出现严重脱水有情况,最终死亡。

2、预防对策:对母猪进行饲养管理,保证好母猪的健康,让出生后的猪仔能够及时吃到母乳,出生后及时进行补钙,对环境卫生要及时消毒,需要保持干燥、清洁、温暖的环境,若已经出现有得猪白痢的猪仔,可以每天两次,每次1到2片的服用复方新诺明。还可以使用,甲砜霉素片,也是每天两次,每次1到2片,需要连续服用两天。

相关知识

预防鸡群发生传染病的基本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对餐桌文化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鸡蛋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深受追捧,所以鸡只的饲养量逐年上升,相应的会导致许多疾病产生,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鸡群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的饲养理念,重视传染病对鸡群的危害,根据鸡群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饲养者的经济损失。

传染性疾病是鸡群饲养过程中的常见多发病,对鸡群的危害很大,如果预防不到位,鸡群一旦发生传染病,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使许多饲养者丧失饲养信心。所以,生产中应该由专业的人员进行鸡群的饲养,一旦发生疾病,也可以沉着应对,降低损失。

1加强饲养管理措施

1.1强化饲养管理避免病原扩散

鸡只饲养场应该全方面的落实全进全出制度,有的饲养者从开始就连续不断的饲养,淘汰一栋鸡就会马上再引入一栋鸡,根本没有空舍的时候。所以导致鸡群如果发病,就会相互传染并且连续发病,对于疾病失去控制,造成损失。而正确的做法是采取相应的空舍措施,发病鸡群应该淘汰处理,不能在原发病舍进行连续的饲养。一定要避免外来人员进场进行参观等相关的活动,同时要禁止闲杂人员、车辆及各种动物进入鸡场;进场的人员及车辆都应该按照相关的制度展开严格并且彻底的消毒。

1.2严格执行卫生和消毒制度

实际生产过程中,应针对鸡舍的具体条件情况,给鸡舍制定相应的定期清扫和消毒制度,并且安排指定的专人对其进行负责。鸡场一旦出现比较强的传染病时,应该遵循专业的兽医人员的指导,采取严格的隔离或封锁措施,同时针对鸡群的活动场所,以及鸡群排泄的粪便进行消毒,可以采用2%~3%火碱或10%~20%热石灰乳作为消毒剂。然后选取生产中常用高效、低毒消毒剂对鸡舍进行消毒,一般都是通过喷雾的方式进行。鸡群的饲料必须购买质量好的,发霉饲料坚决不能给鸡群饲喂,保证鸡群的饲料卫生制度,避免鸡群饲料中毒而继发其他疾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1.3从外场引入的鸡只必须严格控制

饲养场要尽量避免从外场引入鸡只,如果必须引入鸡只,首先得掌握种鸡场的疫情史、母源抗体的情况以及相关传染病鸡群的免疫情况,实地考查是比较好的方式,能够避免从疫情复杂、卫生条件差、种鸡母源抗体水平及相关疾病免疫接种不合格的种鸡场引进种蛋和鸡苗。与此同时还要避免犬、猫、鼠类等在鸡场乱串,将病菌带入鸡群后,导致鸡群发病并且不断的扩算,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强化免疫措施

2..1制订或选择最佳的免疫程序

饲养者应了解并且掌握白场鸡群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制订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争取采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收到比较理想的免疫效果,在各个方面提高鸡群的免疫水平,实现控制并且消灭鸡群常见传染病的目标,所以合适的免疫程序是鸡群免疫的首要工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2..2确保免疫效果,避免免疫失败

购买的疫苗应该从信誉保证的厂家选择,并且应该选择质量优秀的疫苗,以保证免疫效果,避免造成鸡群免疫失败。

饲养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鸡群选择正确的免疫方法。饮水免疫中不能使用含氯的自来水或酸碱度过高的水;使用金属饮水器在饮水器内不能有残留的消毒器;疫苗在饮水器内存放时间不能过长(不能超过半小时),以免造成疫苗效力下降。肌肉或皮下注射中稀释后的冻干苗在常温中存放时间不能过长(6h),以保证疫苗活性;佐剂灭苗用前必须摇均;注射剂量要准确。滴鼻、点眼、划痕时疫苗滴速不能过大或速度太快,疫苗必须进入眼、鼻内和划破了的皮肤内。

3药物防治措施

给鸡进行药物治疗之前,应该提前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检测,然后选择对症或针对某病原体敏感的药物,对鸡群展开治疗。如果鸡群感染细菌性疾病,在用药物治疗之前应该尽量进行药敏试验,从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对鸡群进行防治,这样能够节省防治费用并且能够收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如果几种药物对鸡群传染病的防治效果差别不大,应该选择药物毒性小、副作用弱的用于防治,这样对于鸡群的防治效果相对更加安全。

4小结

笔者主要阐述了鸡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从饲养管理、疫苗免疫和药物防治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除此之外,有条件的饲养场应该对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与诊断,以期更加准确的进行防治,得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要加强鸡群的营养,提高其对于疾病的抵抗力,以减少损失。对于感染烈性传染病的鸡群,应该坚决淘汰处理,采取深埋或者焚烧,禁止白行销售,流入市场而危害人类健康,所以,要求相关的检疫部门进行针对性的检疫丁作,全面落实防疫T作,提高鸡场的经济效益。

鳜鱼暴发性传染病


疾病名称鳜暴发性传染病

为害对象 鳜鱼
疾病概述
本病又名鳜传染性肝肾坏死病,系鳜鱼养殖中的重要疾病,主要流行于广东省。大多呈急性流行,发病率在50%左右,死亡率可达50%-90%,对鳜鱼养殖造成很大为害。

病原 病原暂定为鳜鱼病毒(SCV)或鳜传染性肝、肾坏死病毒(SILRNV)。

症状
病鱼口腔周围、鳃盖、鳍条基部、尾柄处充血,有的病鱼眼球突出或有蛀鳍现象;大部分鱼鳃贫血,剖腹后,可见肝、脾、肾上有出血点,肝肿大,常可见坏死斑,胆囊肿大。

发病规律 本病发生于单养鳜鱼鱼池中,目前尚未见鱼池中套养鳜鱼发生此病,主要发生于鱼种和成鱼养殖阶段,发病季节在广东省为5-10月。

防治方法

由于单养鳜鱼是用活杂色做饵料,故除了要求做好常规的清塘消毒及活杂鱼消毒以外,目前尚无治疗方法。

奶牛常见的肺传染病及其诊疗措施


奶牛常见的肺传染病有犊牛地方流行性肺炎、慢性化脓性肺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结核病和牛肺丝虫。犊牛地方流行性肺炎病因不明,与室内和运动场的拥挤造成病毒和继发细菌感染有关,在改善饲养环境上预防。慢性肺炎通常是化脓性的,用抗生素治疗有时有效。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常见的肺传染病及其诊疗措施。

1.犊牛地方流行性肺炎
犊牛地方流行性肺炎是一大类病因不明的犊牛传染性肺病。最初症状通常是出现浆液性眼分泌物和轻微的结膜炎。其后,继发性感染(通常是巴氏杆菌)可导致双侧鼻分泌黏液脓性分泌物。在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后的几天内就可能发生死亡。尸检发现肺尤其是尖叶和心叶部位具有发生实变的粉色至灰色区域或略带紫色区域,通常不覆有纤维蛋白。肺橫断面的下部为水肿、实变的肺炎区域,而顶部则是正常的粉红色肺组织。继发感染可导致肺脓肿。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的肺出现气肿区域,有散在的实变区,肺实变通常出现在尾叶(膈叶)所有的肺叶都可能被侵害。
防治要点:适当舍饲和换气,新生幼畜需摄入足够的初乳,对于饲喂牛奶的犊牛要到2~3月龄时才能进行单独围栏饲养。要提供干燥的、无穿堂风但换气良好的牛舍,4~6周更换一次垫料。在确定病因后,进行幼畜期疫苗接种可有效控制病情。暴发该病时,对整个牛群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效。
2.慢性化脓性肺炎
慢性肺炎通常是化脓性的,可侵害许多器官。所有年龄段的牛都能感染,病牛精神沉郁,表现为典型的慢性化脓性肺炎的症状,掉膘、头颈伸长、严重的呼吸困难、口吐泡沫,大量的黏液脓性鼻分泌物也可见于慢性化脓性肺炎,同时伴有持久性咳嗽。尸体剖检可见黑色实变区域,气肿以及脓肿。
治疗要点:在疾病的早期阶段,长期(如1~2周)用抗生素治疗有时有效,但大多数病畜不能被治愈而淘汰。
3.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该病是由丝状支原体引起的。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肺病,通常并发胸膜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感染主要是由于易感牛吸入飞沫而引起的,偶尔是由于摄入被污染的尿或胎盘引起的。易感牛群的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约为50%,而50%的存活者成为带菌者。尸检,其主要特点为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纤维素性坏死性肺炎。患牛的肺小叶间隔因纤维素性渗出物而扩张,形成大理石样花纹。肺颜色较深的区域即实变和坏死。
治疗要点: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但目前仍应警惕从有该病的国家或地区再次传入。因此,加强国境检疫,禁止从该病疫区输入任何牛只;若在实践中发现该病,应及时采取扑杀销毁和彻底消毒等处理措施,防止疫情扩散。疫区和受威胁区牛群可进行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弱毒菌苗的免疫接种,其免疫效果可靠。

4.肺结核病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通常经污染的牛奶传染给人。牛感染结核病的常见器官有消化道、乳房和肺。大部分结核病病例都于临床症状出现前就被发现并淘汰。在疾病晚期,呼吸型结核病可导致慢性湿咳,然后发生呼吸困难且听诊出现异常声音。之后,出现淋巴结病,进行性消瘦和嗜睡。肺病变处有橘黄色脓汁,通常会变成干酪样坏死。结核性淋巴结剖面有许多干酪样坏死颗粒,在肠黏膜下形成大量的肉芽肿结节。
防控要点:对于不能进行试验和实行屠宰政策的地方,可以对病牛进行检验以及隔离阳性反应者。
5.肺丝虫感染
该病是由牛肺丝虫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可以引起幼年动物的支气管炎和肺炎,主要发生于初次放牧并接触侵袭性幼虫的幼年动物。该病直到夏末和秋天才发病。早期感染可见到呼吸急促、食欲减退和显著的体重减轻等症状。随后患牛表现持续性咳嗽、干咳、站立时头颈伸展,这是由于牛肺丝虫刺激支气管引起的。患畜体重大幅度下降,临床恢复期的病畜仍表现体重增加慢。对严重病例进行尸体剖检,发现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有大量成熟幼虫。成年奶牛也可发生原发性感染,引起体重显著减轻。
治疗要点:给感染牛服用适当的驱虫药,改为舍饲或移于干净牧场饲养。改善饲粮以恢复原来体重。驱虫药疗法(重复给药)在感染时可以很好地控制肺丝虫,但没有长期保护作用。最佳预防方法为使用口服幼虫疫苗(第一次使用2倍剂量,放牧前4~6周给药)。自然感染引起免疫力的增强可被驱虫药疗法减弱,因此要谨慎计划用药。

牲畜传染病的防控


预防牲畜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环境卫生。经常清扫消毒,及时消灭病原体及蚊、蝇、鼠等传播媒介;

2、不引人传染源。从外地购人牲畜时,应在当地兽医站的指导下进行,先到牲畜来源地作详细的了解和必要的检疫,确证无病才可购人。买回后进行一个月以上的隔离观察、检疫,确认完全健康时方可混群饲养。

3、免疫接种使牲畜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抵抗力。病原体进人牲畜机体后不能生存和繁殖是不会发生传染病的,但决定的因素还在于动物机体是否对该病原体有足够的抵抗力。因此,只要提高了牲畜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就有可能避免发生传染病。而免疫接种是提高动物机体特异性抵抗力的有效措施,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就可防止发生与该接种疫苗相应的传染病。

蜜蜂传染病防治方法


蜜蜂是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过着同巢群体生活,它们之间是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的。所以,蜜蜂病害的发生有别于其他单独生活的昆虫或哺rǔ类动物,蜜蜂患病是指整个群体来说的。

蜜蜂若饲养管理不善,容易发生下列常见传染病: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孢子虫病等。如不及时防治,会造成蜜蜂大批死亡。

一、囊状幼虫病。

多发生在天气多变的春、秋季和蜜蜂繁殖期,发病死亡的是6日龄幼虫,死后挑尸成囊状,人们称它为尖头虫。对囊状幼虫病,主要采取以抗病选种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选择抗病力强的群蜂培育蜂王、雄蜂,替换病群的蜂王,逐步提高蜂群的抗病力。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加强保温,补充人工饲喂,做好换王断子清巢工作,减少病原体。发病时,可选用半枝莲(狭叶韩信草)、虎杖、贯众、华千金藤嗨南金不换)的其中一种,用干品50克,加水煎取浓液,按1∶1加入白糖,配成药糖浆饲喂10框蜂。

二、蜜蜂麻痹

蜜蜂麻痹病又称黑蜂病,是一种成年蜂病,一般发生在春、秋两季。症状有两种:一种(I型)症状是病蜂翅膀和体躯不正常抖动,飞不起来,常跌落在地:有时在箱内乱挤成一团;腹部膨胀,翅膀张开并脱落。腹部膨胀是由于蜜囊充水而引起的。病蜂在几天内死亡。另一种(II型)症状,是病蜂腹部不膨大,而是周身的绒毛脱光,身体油光发黑,病蜂的腹部有时反而缩小,它们在巢内常常遭到老龄工蜂的追咬。换王是治疗蜜蜂麻痹病的良好措施。异地引种,避免蜂群长期近亲繁殖是预防蜜蜂麻痹病的有效方法。药物治疗按NYS138-2002,使用酞丁胺粉(4%)饲喂,每升50%糖水加本品12g,每群250ml,隔1次,连用5次,采蜜期停止使用。

三、欧洲幼虫腐臭病。

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弱群、保温不良、饲料不足的蜂群最易发生。发病初期,幼虫身上无光泽,出现少量死亡;病情严重时,幼虫全部腐烂,散发酸臭味,导致蜂群弃巢而逃。对发病蜂群要加强管理,可用糖浆500克加1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或4片磺胺噻唑钠调匀喂蜂,每框约喂50克糖浆,每天1次,连喂6~7天。

四、蜜蜂白垩病

蜜蜂白垩病又名石灰蜂子,是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多发生于春季或初夏,特别是在阴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白垩病是通过被污染的幼虫饲料传染的。当蜜蜂幼虫吞进混在饲料中的蜜蜂子囊球菌的孢子后,孢子在肠腔中发芽,并且在肠腔,特别是在后肠末端长出菌丝,菌丝穿过肠壁,破坏后肠末端常常留下前端不受影响。等到幼虫出现病征时,蜜蜂子囊球菌的气生菌丝便出现在病虫体表。蜜蜂子囊球菌不在成年蜂体内繁殖。药物治疗:病蜂群经换箱换脾后,及时地按NY5138-2002的规定,使用制霉菌素饲喂,每升50%糖水加本品200mg。隔3天1次,连用5次。采蜜期停止使用。

五、孢子虫病。

常在春末夏初、秋末冬初季节发生。初发病区会出现短期内全群死亡。这种现象常被人误为农药中毒。患病蜂群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加重后,中肠浮肿,体色变黑,飞翔力减弱,不久就会死亡。防止孢子虫病,主要是搞好蜂具消毒,及时更换病群蜂王和以药物治疗,可采用5%~10%米醋糖浆(也可用酸果汁代替,如棠梨、山柠檬、青梅等),或500克糖浆加入依米丁60毫克(本药有毒,注意控制剂量),还可用糖浆500克,加入巴龙霉素10万国际单位拌成药糖浆,每群蜂喂药糖浆100~150克,1~2天喂1次,连喂8~10次。此外,患病蜂群的蜂蜜带有大量孢子虫孢子,不可用来喂蜜蜂。

蜜蜂病害在传播方式上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2种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

蜜蜂病害在蜂群内传播感染,主要是通过这种直接接触传播途径完成的。大家都知道,蜜蜂有一个特殊的生物学特性,那就是分食、口对口饲喂,在分食、饲喂过程中,通过口器的相互直接接触,患病蜜蜂就会将病原微生物传递给健康蜜蜂,一传十,十传百,病害很快传播至整个蜂群。再一个,蜜蜂是群居生活,几万只蜜蜂生活在有限空间内,蜜蜂通过体表的相互接触,有些病原微生物就可以通过伤口进入健康蜜蜂体内。

(2)间接接触传播

病原微生物借助于传播媒介让蜜蜂感染疾病,大部分传染病都是通过间接接触、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传播的,蜂群与蜂群之间的病害传播主要是通过这种间接接触传播途径完成的。例如:被病蜂的分泌物、排泄物所污染的蜜粉饲料、水源、土壤、巢脾、用具等,空气中漂浮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螨、寄生性昆虫的危害以及养蜂者本人,不规范的引种、合并蜂群、调换子脾等等,都会引起传染病在蜂群间传播,将病原微生物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

蜜蜂病害的预防和治疗:

根据蜜蜂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在预防和治疗上,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首先要注意蜂场的卫生,蜂箱内要经常清扫,保持蜂箱内的清洁卫生。其次,蜂箱蜂具要注意消毒。在每年春季蜂群陈列以后和晚秋蜂群进入越冬以前,对所有的蜂箱蜂具和场地都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处理。此外,还要经常注意蜂群的健康状况。若发现有蜂群患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以免传播蔓延。对其他蜂群也应普遍进行预防性给药治疗1次~2次。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由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常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就决定了在病害的防治上也必须采取综合的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综合措施的实施,首先就是要将药物防治与消毒措施结合起来;其次,就是要把药物防治与加强饲养管理措施结合起来;此外,还要注意选育抗病品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防治。

必须对症下药在蜂病防治上对症下药是提高药效的关键。否则,不但不会收到好的治疗效果,反而会产生副作用。因为不同药剂的药理作用是不相同的。例如磺胺和抗生素药物,在一般情况下只能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的治疗;而黄色素、依米丁以及灭滴灵,只适用于原生动物所引起的病害的治疗等。

此外,除了要注意对症下药以外,对于不同药物的作用方式的不同也应予以重视。如磺胺和抗生素类药物,主要是起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作用的;对于那些附着在蜂箱和巢脾上的微生物的芽孢或休眠体,只能用甲醛等消毒剂来杀灭它。

雏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一、鸭瘟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鸭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高致死率的传染病,是养鸭业的一大危害。
1主要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至43%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羽毛松乱,两翅下垂,两腿麻痹无力,行动缓慢,甚至伏卧不起。与此同时,病鸭发生顽固性下痢,粪便呈绿色。泄殖腔呈现水肿、充血和出血变化,严重黏膜外翻。病晚期,常在泄殖腔黏膜表面形成黄绿色伪膜。病鸭头部黏膜的症状的特征:病初眼内流出澄清透明的浆液性分泌物,逐渐变为黏稠脓性,经常发生眼脸肿胀,结膜充血,并常有散在的点状出血和小块溃疡;从鼻腔流出稀薄或黏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粗厉;某些病鸭的头部严重浮肿,俗称大头瘟。单侧角膜浑浊也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病的末期,体温下降,很快死亡。急性病程一般为2~5天,亚急性为6~10天。死亡率甚高,平均在90%以上,死前常出现神经症状。
2防治措施。①在鸭病发生高峰期(7~10月)之前注射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1次,肉鸭接种2次,第一次在7日龄接种1羽份,2周后用双倍量接种第2次。种鸭在开产前用4倍量加强免疫,以后每年产蛋低产期加强接种1次。②以抗病毒药聚肌孢(干扰素诱生剂)效果最好。用量:每只成年鸭每次肌注1毫克,每隔三天1次,连续用药2~3次。③试用中草药验方:黄连、黄柏、玄明粉、茯苓各75克,大青叶150克,天丁75克,淡竹叶、甘草各100克。上述药方均为100只鸭1天的药量。各种药用纱布包紧后与稻谷一起煮,用药谷饲喂,或用药液拌硬米饭饲喂,饲喂一小时后才放牧或供饮水。④用本病康复鸭的新鲜血液(因其血液含有抗体)加2.5%的柠檬酸钠,其量占采血量10%,以防凝固,每只鸭可加入2000~3000单位庆大霉素混合肌注,早晚各1升,第二天以后再连注2~3天庆大霉素或恩诺沙星针,或喂服氟哌酸粉15毫克/千克体重等。⑤紧急注射疫苗。在流行区对染上疫病而症状表现尚轻的鸭群及可疑鸭群,可采用倍量疫苗(正常预防量2倍)进行紧急注射。注射时一只鸭换一个针头,并与患病明显鸭群隔离开来,做好消毒等工作。
二、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鸭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5~15日龄雏鸭,特别是10日龄内的雏鸭致死率很高,1月龄以上的鸭和其他家禽不发病。
1主要症状。该病发病急骤,病程短促,病鸭昏睡,眼半闭呈昏迷状,不久出现神经症状,两脚发生痉挛,作游泳状运动,头向后仰,扭曲于背上,腿伸直向后张开,呈角弓反张状态。
2防治措施。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出壳雏鸭背部皮下注射免疫卵黄注射液是预防该病最有效办法,每羽0.5毫升。发病时每羽1毫升,加复方恩氟沙星混悬注射液,按体重每千克0.2毫升,或复方板蓝根注射液,按体重每千克0.2毫升,混合皮下注射。未发病雏鸭每6只用病毒灵、肝泰乐、维生素C、维生素B,各1片拌料喂服,每日2次,连用3~5天,并用电解多维饮水。
三、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即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禽类的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鸭场一旦发生疫情,病原就会长期存在,持续引起鸭感染发病,很难扑灭,给养鸭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严重危害鸭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1主要症状。病鸭精神沉郁,缩颈嗜睡,食欲减退或不食,喜卧,不愿走动,咳嗽,昏睡,眼鼻流浆性分泌物,眼眶周围羽毛黏湿形成眼圈。脚软,排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味恶臭。有的鼻窦肿胀,跗关节肿大。有的出现摇头、点头及前仰后翻等神经症状。
2防治措施。对1周龄雏鸭进行疫苗接种是防治该病的最有效办法。发病时,可用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每只0.5毫升,加庆大霉素按体重2万单位/千克,氟笨尼考注射液20毫克/千克,黄芪多糖注射液2毫克/千克,颈背中下部皮下注射,用连续注射器注射时,油剂苗要边摇匀药液边注射;并用10%氟笨尼考粉每千克饲料1克,阿莫西林粉每千克饲料0.1克拌料,连用3天。病鸭可用庆大或头孢氨苄,氟苯尼考、地塞米松、氨基比林混合肌注,每日2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