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防治技术 大棚草莓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草莓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因为草莓深受消费者的喜欢,因此很多人都选择它来种植。不过在种植草莓的时候,也会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草莓长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常见的有炭疽病病。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来防治呢?

草莓炭疽病防治技术

该病药剂防治很困难,预防是主要措施。应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如宝交早生、丰香、早红光等。避免苗圃地多年连作,尽可能实施轮作制。注意清园,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老叶等带病残体,并妥善处理。药剂可用25%咪鲜胺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25%溴菌腈600倍液2次,喷洒时期以匍匐茎抽生前最好。

大棚草莓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一、种植技术:

1、整地与品种的选择。首先我们要选择种植的场地,草莓种植的地势要选择比较平坦的地方,海拔可以高一点。对土壤的要求就是要疏松透气,排水性要好,在整地的时候可以在土壤中混合上细沙,这样可以提高土壤的排水性和透气性,对土地进行消毒可以使用辛硫磷乳油进行喷洒,还能防治蛴螬以及地老虎等一些害虫的侵害。

2、适时定植。扣棚为了能够在春节之前进行上市售卖,移栽的时间应该选择在每年的九月上旬,等到这个时间就可以将草莓移栽到大棚中了,移栽的时候要随移随栽,如果长时间没有栽的话会使苗出问题,确定好行距后就可以移栽了,一亩大概一万两千株左右,在定植后我们要天天给它进行浇水,浇定植水是很重要的,另外要保证移栽的时候外露的根系都埋入了图里面,扣棚时间为11月份。

二、管理方法:

1、温湿度管理。草莓的果子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为18-25度之间,所以对于温度在冬季和春季的控制是有点难度的,我们需要在大棚里面在嵌套棚中棚,然后铺上盖地膜,这样才能保证白天的温度在28-30度,保证晚上的最低温度在5度以上,如果温度高出了30度以上的话我们就要采取通风的措施来进行降温了,所以通风是很重要的。

2、中耕松土。中耕松土是很多作物都要走的一步,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中耕松土能够更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将一些长势不好以及老化的叶片都要剪掉,降低营养物质的消耗,这样更有利于草莓果实的发育。

草莓用什么肥料好

1、氮肥:氮肥能促进草莓苗茁壮成长,已霉蛀而不能食用的豆类、花生米、瓜子等都是很好的氮肥原料。

2、磷肥:磷肥能使草莓色艳、光亮、丰满,如鱼刺、鸡蛋壳、肉骨头等都含有非常丰富的磷质。

3、钾肥:钾肥可以提高草莓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淘米水、剩茶叶水、洗牛奶瓶子水等都是很好的钾肥原料。

草莓的水分管理

草莓喜欢较为凉爽湿润的环境,它特别的能受到干旱,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土壤的湿润程度,一般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是每隔三到五天就需要进行一次浇水,不然没有足够的水分让它生长,哟路器是在草莓开花结果的时候所需的水分是最多的,如果水分条件不满足,可能会导致落花落果,还有可能使正在生长的草莓变形,口味变差。

草莓炭疽病发病之后可以用一些药剂来防治,平时还需要加强管理。大棚种植草莓的时候,首先要做好选种的工作,然后在定植。定制之后需要做好温度、肥水等方面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草莓的长势更好。

相关推荐

柑桔炭疽病防治方法


炭疽病是柑桔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害,炭疽病的危害很大,一但发生炭疽病,对柑桔的叶、树枝、花、果实都影响很大,更甚至会造成树叶、花掉落,果实腐烂等。那么炭疽病要如何防治呢?

柑桔炭疽病防治方法

1、做好清园工作:冬季、早春,使用溃腐-灵200-300倍液+有机硅进行全园喷施,杀灭病菌,营养树体。

2、生长期定期喷雾:靓果-安300-400倍+适量内吸性药剂(如大蒜油等复配)+适量渗透剂如有机硅进行喷雾保护。(重点用药时期:嫩梢期、花期及幼果期,同时雨季连续喷药:遵循雨多多喷、雨少少喷、无雨定期喷施的原则)。

备注:在防病治病的同时添加适量叶面肥沃丰素,补充营养,强壮树体,增强植株免疫力。从事绿色有机生产的可将靚果安浓度提高到150倍液使用。

柑桔炭疽病的病状

叶片感病:

1、病斑多从叶尖开始,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变为淡黄色或黄褐色,以后小斑迅速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边缘不明显,似云纹状,其上产生大量朱红色带粘性的小液点,病叶易脱落;

2、叶尖或叶缘出现半圆或近圆形黄褐色病斑,以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病健组织分界明显。天气潮湿时,病部出现朱红色带粘性小液点,天气干旱时,干枯病部呈灰白色,表面密布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病叶脱落较慢。

枝梢感病:

1、病梢由上而下枯死,多发生在寒害后的枝梢上,初期病部为褐色,后呈灰白色,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

2、多从叶柄基部腑芽处或从受伤皮层开始发病。病斑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后变长梭形,当病斑环绕枝梢时,病梢由上而下枯死。花开后,病菌侵染雌蕊柱头,呈褐色腐烂,引起落花。幼果受害,初呈暗绿色油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展至全果。天气潮湿时,病果上长出白色霉状物及淡红色小液点,以后病果腐烂干缩成僵果,不脱落。长大后的果实受害,其症状表现有干疤、泪痕和腐烂3种类型,果梗受害,造成枯蒂,果实随之脱落。苗木多在离地6~10cm处或嫁接口处开始发病。病斑深褐色,形状不规则,严重时可引起上部枝梢死亡。

如何预防柑桔炭疽病

柑桔炭疽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为害较重的病害。可引起落叶、枝梢枯死,果实腐烂及落果。带病果实常在贮运期间发生腐烂,所以又是一种重要的采后病害。

柑桔炭疽病为害叶片有两种症状类型:急性型(叶枯型)症状常从叶尖开始,初为暗绿色,像被开水烫过的样子,病、健部边缘处很不明显,后变为淡黄或黄褐色,叶卷曲,叶片很快脱落。此病从开始到叶片脱落不过是3-5天。叶片已脱落的枝梢很快枯死,并且在病梢上产生许多朱红色而带粘性液点。慢性型(叶斑型)症状多出现在成长叶片或老叶的叶尖或近叶缘处,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病斑初为黄褐色,后期灰白色,边缘褐色或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在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许多朱红色而带粘性的小液点,在干燥条件下,则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散生或呈轮纹状排列。这是该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病叶脱落较慢。

枝梢受害后也有两种症状,一种是由梢顶向下枯死。多发生在受过伤的枝梢。初期病部褐色,以后逐渐扩展,终致病梢枯死。枯死部位呈灰白色,病、健部组织分界明显,病部上有许多黑色小粒点。另一种是发生在枝梢中部,从叶柄基部腋芽处或受伤皮层处开始发病,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后扩展成梭形,稍凹陷,当病斑环割枝梢一周时,其上部枝梢很快全部干枯死亡。

花开后,如果雌蕊的柱头受害,呈褐色腐烂,引起落花。果实受害,多从果蒂或其它部位出现褐色病斑。在比较干燥的条件下,果实上病斑病、健部分边缘明显,呈黄褐色至深褐色,稍凹陷,病部果皮革质,病组织只限于果皮层。在空气湿度较大时,果实上病斑呈深褐色,并逐渐扩大,终至全果腐烂,其内部瓤囊也变褐腐烂。幼果期发病,病果腐烂后,失水干枯变成僵果悬挂在树上。

柑桔的生长环境

柑桔果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日照、水分(湿度)、土壤以及风、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环境条件紧密相关,这些条件影响最大的数温度。即使差异0.5℃的气温有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柑橘生长发育要求12.5~37℃的温度。秋季花芽分化要求昼夜温度分别为20℃左右和10℃左右,根系生长的土温与地上部大致相同。过低的温度会使柑橘受冻,甜橙-4℃,温州蜜柑-5℃时会使枝叶受冻,甜橙-5℃以下,温州蜜柑-6℃以下会冻伤大枝和枝干,甜橙-6.5℃以下,温州蜜柑-9℃以下会使植株冻死。

如上所述,柑桔炭疽病比较常见,如果防治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出现炭疽病,所以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都需做好防治措施,让柑桔远离炭疽病,提高果实产量、质量,更提高柑桔树的寿命。

兰花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经常养花的人应该知道,养花三分栽七分养,兰花更是如此。想养好一株兰花的话,需要用心栽培,养得好,兰花枝繁叶茂开出的花更是漂亮芳香。没养好的话,很容易使兰花有炭疽病,使叶子枯黄、发黑,甚至开不出花。

兰花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1、盆土粘重高湿板结,排水不好,不利根部通风,会加重病害;浇水切勿当头向株丛喷浇,应从盆边缘缓缓浇入,并应避免叶面喷水,免使病害加重,扩大蔓延。

2、霉雨季节,发病较严重,应注意兰室必须通风透光,兰盆摆放切勿过密,露地摆放时要有遮荫棚,防止曝晒,也要防7至9月间的急风暴雨,以免兰叶受伤感染;在此期间,要增施磷钾肥,不宜施氮肥,注意加强管理,使兰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3、注意勿使兰叶受冻害、霜害,避免碰伤,以免因再现伤口而增加感染机会。

4、兰叶交互重叠易感染,发现病叶应随时烧毁,盆中落叶亦应清除干净,以防扩散。

5、选用优良品种,如建兰中的铁梗素抗病性较强,而建兰中的大头素、春兰中的大富贵则易染病且较严重。

6、介壳虫的危害会促进病害的发生,应注意及时除虫。

7、病菌生长的适温为22至28℃,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土壤值在pH5.5至6均有利于病菌的萌发,孢子还能靠气流及降雨进行长距离传播,均应引起我们注意防范。

8、发病盛期,可喷施75%的百菌清500倍液3天喷一次,连喷3至4次,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兰花炭疽病主要症状

为害情况该病主要为害春兰、建兰、蕙兰等多种兰花。发病植株叶片出现大量病斑,影响生长和观赏。

1、发病症状:兰花炭疽病发生轻时,在叶片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使其观赏价值下降;发生严重时,叶片枯死,兰株不开花,失去观赏价值。国兰炭疽病发病初期,叶尖呈现红褐色病斑,病斑下延致使叶片成段枯死。叶片中部病斑呈椭圆形或圆形。叶缘病斑呈半圆形。叶脊染病,病斑连成一线,形成条斑。在叶基部发生,病斑连成一片,可致叶片枯断。后期病斑颜色变浅,中央偶有褐黄色轮纹,并散生小黑点,是病原菌分生孢子盘。

病斑可以相互愈合成大斑,有时纵向破裂,致使叶片形成穿孔,病斑大小不一,直径1~20mm均有。在果实上发病,病斑形状不一,一般成黑褐色、长条形。新叶、老叶在发病时间上有差异。上半年一般是老叶发病,下半年多为新叶发病。

2、发病规律:兰花炭疽病在蕙兰兰株上发病率为最高,大于90%,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残体和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分生孢子经越冬,其萌芽率大为降低,病菌借风雨和昆虫传播。次年春末、夏初天气潮湿多雨,病菌开始侵染,有伤口和急风暴雨更易感染,温度22~28℃,相对湿度90%以上,土壤PH为5.5~6时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老叶一般于4月份开始发病,新叶则从8月份开始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如果整株受害严重,幼芽刚萌发时亦受侵染发病。

兰花炭疽病的危害

兰花最常见最普遍的病害是炭疽病。该病为害兰花叶片,常发生在兰花叶片的尖端和边缘部位。叶片发病,初期呈圆形或椭圆形黑色小斑,后逐渐扩大,后期病斑中央呈淡褐色或边缘暗褐或黑褐色,病、健部界限清楚。病斑的扩展常受叶脉限制,叶尖上的病斑常呈三角形,从叶尖部位向下扩展蔓延。叶边缘病斑往往呈半圆形,病部质脆,有时纵向破裂。病斑的大小随兰花叶片宽度而不同。

兰花炭疽病的病原及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盘在病叶或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经淋雨和昆虫传播,从气孔和伤口侵入。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0至25℃,相对湿度高于80%以上。在广州地区越冬期不明显,初春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即可侵染,尤其是5至6月高温、多雨季节及连续阴雨的天气,或9至10月秋雨多或台风多的年份发病为盛。尤其高湿闷热、时晴时雨(或阵雨)天气,肥水管理不善,置盆过密、叶片交错擦伤、植株冻害等均可使其发病加重。在北方温室或家庭盆栽兰花也常年发生,植株过密、喷淋浇水、受到霜害、盆土过粘、排水不良等更易发病。

兰花炭疽病是常有的一种病状,一般没好好养护兰花的都会出现这样的炭疽病症状,不仅不美观还不能开出漂亮的花,久久不处理的话兰花直接会枯死。所以想要养兰花还是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的,当然兰花也有给你特别美的回报。

鸭病防治综合管理方法


近几年,肉鸭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数量急剧增加,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特别是鸭病的防控。例如2006年山东省的很多鸭场暴发鸭病毒性肝炎,给很多公司和养殖户带来了巨大损失。为此,笔者结合临床实践,简单谈谈鸭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鸭病的预防措施

1.1加强饲养管理,制定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

为了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减少疫病带来的损失,必须加强鸭的饲养和管理。首先必须保证鸭体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注意日粮的科学合理搭配,并根据不同品种鸭生产的需要调节日粮配方,有条件的鸭场应尽量供给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以保障鸭的生长需要,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在鸭病防疫方面,应重视对饲养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防疫知识,认真做好卫生、消毒等工作,并建立严格的隔离消毒、免疫预防、定期驱虫制度。鸭场的防疫消毒制度是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技术措施,养鸭场,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鸭场或种鸭场都必须建立防疫消毒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生产区内,严禁场外非工作人员及车辆的进入,一般情况下应谢绝参观。

②本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更衣消毒。

③鸭场内不得饲养与生产无关的禽类或其他动物,饲养人员及鸭场工作人员家庭内不能养禽,不能到集贸市场购买或接触禽类。

④从外地引进的种鸭、种蛋要严格检疫。

⑤种蛋孵化时应对孵化室、孵化器械、用具、育雏室反复消毒,雏鸭箱和饲料袋未经消毒不得重复使用。

⑥鸭场周围应筑防疫墙,鸭场大门口和鸭舍门口应设立消毒池,生产区大门处应设更衣室、紫外线消毒室等卫生防疫设施。

⑦采取有效措施灭鼠、杀虫,防止野生禽类进入场内。

⑧建立定期清扫消毒鸭舍、鸭棚的卫生制度,确保鸭舍内外环境的卫生。

⑨放养鸭群时应避免与场外禽类混群放养,防止传人疾病。

⑩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认真及时进行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预防疫病的发生。

1.2坚持自孵自养,实行全进全出

养鸭场除新建场或需要更换品种必须到外地购进种蛋和种雏外,一般应坚持自孵自养。确实须从场外引进种蛋、种雏时,为防止带入疫病必须对引进鸭场的疫情进行调查了解,并请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疫,必要时进行抽样检验,防止因引种带人疫病,引回种蛋时要单独孵化,孵出的雏鸭和引回的种雏要隔离饲养观察至少3周,确认无传染病时方可混群饲养。

鸭场特别是规模化养鸭场必须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即在一栋鸭舍内从雏鸭进舍到出售或淘汰,必须整批进整批出,不得将不同日龄的鸭混在一起饲养。如果人舍时,同一批雏鸭的数量不足,需用其他日龄雏鸭补充时,其日龄最多不得相差1周。当雏鸭育成后全部出栏时,应对所有用具及鸭舍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空置1~2周后再进第二批雏鸭。这种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可大大减少鸭病的发生。因为不同日龄的鸭有不同的易发病,如果同一栋鸭舍内饲养不同日龄的鸭,一些日龄较大的患病鸭或病愈鸭可能将病菌传给易感的雏鸭。

如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感染雏鸭,而病愈鸭或30日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但可能带毒、排毒,使饲养在同一栏舍的雏鸭感染鸭病毒性肝炎,长期下去场内的病毒性肝炎就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如果采取全进全出饲养,同时进行彻底消毒,空舍1~2周后再进雏,就减少了感染机会,有效防止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因此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是预防疫病、提高雏鸭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措施。

1.3搞好鸭场的环境卫生及消毒

鸭场的环境卫生情况直接影响疫病的发生,如果鸭场的卫生条件差,各种病原微生物有繁衍孳生的条件,鸭病发生的机会相对较多:相反卫生条件好,定期清扫消毒,病原微生物没有生存条件,鸭病发生的机会就少。因此鸭舍内粪便要每天清扫,鸭群全部转出后要先清扫后消毒,彻底洗刷笼架、饲槽、水槽以及各种辅助设备和用具,将垫草、垃圾、剩料和粪便一起清理出去,再用常用的消毒药喷洒消毒,如可用3%~5%的火碱溶液消毒地面,棚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杀灭鸭舍地面、顶棚和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鸭舍还要注意通风换气,由于鸭粪的含水量较高,其腐败发酵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刺鼻难受,若粪便不能及时清扫处理,对鸭群和饲养人员都有不良影响,因此要求定期清扫鸭舍内的粪便。另外,鸭舍内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饲养密度过大会阻碍鸭的生长发育,造成饲料报酬低、生产水平下降,同时易发生啄癖。一般鸭舍内的饲养密度为蛋鸭6~7只/平方米,肉鸭7~8只/平方米。

1.4防止鸭与野生水禽接触

野生水禽是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鸭流感、鸭瘟、鸭球虫病等)的宿主或传播媒介,如果经常与野生水禽在同一个水域放牧,或接触过野生水禽出没的水域,很容易感染疫病。因此,要防止鸭与野生水禽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加强饲养场地的消毒,应尽量到清洁无污染的水域放牧,有条件的鸭场应在固定水域放牧。

1.5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

规模化养鸭场,特别是种鸭场,要控制传染病的发生,除做好鸭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外,还要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定期驱虫的计划。免疫程序是指从雏鸭孵出开始到出售或淘汰为止,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危害鸭的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定出一个计划。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选择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法、剂量,根据疫苗之间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来制定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次数和间隔时间,来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制定免疫程序,一定从本场实际情况出发,不要硬搬他场制定的程序//致富经//。一旦确定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程序,就必须切实执行,不要随意变动,更改免疫程序。但免疫程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场内鸭群的变化和场周围疫病流行动态进行必要调整。鸭场还应定期药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减轻寄生虫病的危害,驱虫时应选择广谱、高效、低毒、价廉、使用方便的药物。选择合适的药物驱虫,但应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使用时一定要正确掌握剂量和投药次数,防止用药不当发生中毒死亡现象。

2鸭场发病后的扑灭措施

养鸭场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各种预防措施的同时,还应随时观察鸭群动态,注意鸭的采食、精神、运动、产蛋等情况,如发现鸭精神沉郁,缩颈,喜卧,离群,眼、鼻有分泌物,减食或不食,产蛋量急剧下降等异常情况时,立即请兽医进行诊断,并迅速将病鸭、可疑病鸭隔离观察,将症状明显或死亡鸭送兽医防检部门检验,及早做出诊断,一旦确诊为传染病应根据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

2.1严格隔离,强制封锁

当鸭场发生重大疫情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措施,停止场内鸭群流动,实行封闭式喂养,禁止饲养人员及工作人员串栏、串栋活动,非场内工作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停止售苗、售蛋。将病鸭和可疑病鸭隔离在较偏僻安全的地方单独喂养,专人看护,禁止向场外出售、转让病鸭或可疑病鸭,停止出售和引进活鸭。发生疫情的场应加强消毒,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离场,出入应严格消毒。

2.2扑灭病原,强制消毒

鸭场发生疫情后,应立即实施隔离封锁,并对鸭舍、地面、饲槽、水槽及饲养工具进行清洗后消毒,对地面可用2%~3%的烧碱等喷洒消毒,饲槽、水槽、用具可用0.2%的次氯酸钠洗涤,对鸭群可用0.2%~0.3%的过氧乙酸或0.2%的次氯酸钠带鸭喷雾消毒,每天1~2次。对生产区和鸭舍周围要加强消毒,除每天清扫外,还要用2%的烧碱或10%~20%的石灰乳喷洒、涂刷消毒,彻底消灭场区内外的病原体。

2.3紧急接种,强制免疫

除按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外,当发生疫情时,应迅速对受威胁的健康鸭进行紧急接种,也可以在发病初期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对健康鸭进行接种,特别是对于经济价值较高的种鸭优先注射,这样可起到预防的作用。一般紧急接种多用弱毒苗,用鸭瘟鸡胚弱化毒苗对受威胁的健康鸭进行紧急预防接种,1周后即可产生免疫应答作用,有效控制鸭群发病和死亡。所以,发生疫情后,强制性地采取紧急免疫接种是控制和扑灭疫病的重要手段。

2.4淘汰病鸭,强制无害化处理

鸭场发生重大疫情时应按照相关法规贯彻强制扑杀的原则,对于无治疗意义和经济价值不大的病鸭尽快淘汰,可采取集中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将发病鸭舍内的垫草焚烧或与粪便一起发酵后作肥料,严禁随意丢弃病死鸭。如果对有利用价值的病鸭进行加工处理,需经动物防疫监督检验部门检疫认可后,在不扩散病原的情况下方能加工处理,以减少损失。售前2周补足优质饲料,以达到快速育肥之目的。

雏鸡入舍后前2周要精心护理,夜间防止扎堆,避免雏鸡被压死、闷死,防止老鼠、野猫侵害。强弱分群,病弱鸡隔离饲养,待病弱鸡恢复正常后,归放大群。专人饲养,防止应激。以300只左右为1个饲养单元。雨雪天加大补饲量。开产前1~2周准备好产蛋窝,产蛋窝应建在暗处,保证每5只鸡1个产蛋窝,窝内铺垫干净、无异味、柔软的干草,并引导母鸡在窝内产蛋,及时收集鸡蛋,减少破壳蛋,所收鸡蛋要及时出售。经常检查饲料质量,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及时出售成熟的公鸡,淘汰停产、低产的母鸡。预防治疗球虫病、肠炎等相关疾病。

由于一年四季的环境条件不同,对生态放养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季节,应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

4.1春季管理

牧草复苏,野外食源量少,应及时补喂精饲料,保证鸡群营养需要。定期检查产蛋箱及箱内垫草。定期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防止疾病发生。加强对鸡新城疫的监测和补防。及时淘汰停产蛋鸡,减少饲料投入。

4.2夏季管理

鸡无汗腺,体温调节能力差,应做好降温防暑工作。室温超过30℃时要立即在饲料中添加抗热应激药物。在鸡舍四周栽树、搭凉棚,但不能影响通风,对屋顶喷水,减少反射热。打开鸡舍门窗,增设排气扇。料要少喂勤添,最好早、晚喂料。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增强饲料的适口性。尽可能增喂青绿块茎类饲料和多种维生素,供给清凉饮水,提高抗热应激能力。及时清粪,防止蚊蝇孳生,减少疾病传播。

4.3秋季管理

秋季日照时间逐渐变短,昼夜温差大,多数鸡开始换羽。应注意天气变化,减少外界环境温度对产蛋鸡的影响。补充光照,保证光照时间在14~16小时/天。及时淘汰低产和停产母鸡,做好鸡新城疫等病的防疫工作。

4.4冬季管理

鸡舍内注意保温,避免穿堂风,开放型鸡舍要及时用草帘或塑料膜封堵窗户,还可在舍内增设取暖煤炉,但应防止煤气中毒。保证光熙时间为14~16小时/天,增加日粮中代谢能水平。

5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始终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鸡舍要经常打扫,及时清理粪便,保证舍内干净卫生。定期消毒,每周用百毒杀或其他消毒药对鸡舍内外进行1次消毒。定期(每2~3周)用0.02~0.04%高锰酸钾饮水1次,在饲料中拌入大蒜等药物预防疾病。入舍后每2个月用左旋咪唑(20~30mg/kg体重)喂服1次,间隔2天再用丙硫苯咪唑(25~30mg/kg体重)喂服1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天气异常时要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素或抗应激药物预防疾病。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冬天要做好保暖工作,夏天要防止鸡舍温度过高造成鸡群中暑。

卢氏绿壳蛋鸡参考免疫程序:

1日龄马立克氏疫苗(2倍量)颈部皮下注射;7~10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120+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或新~支~肾三联疫苗)滴鼻点眼;14~35日龄禽流感病毒H5N1疫苗每只0.3ml肌肉或皮下注射;14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2倍量饮水或滴口;21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52株)疫苗滴鼻点眼,同时用新城疫+多价传染性支气管炎+流感油苗0.5ml皮下或肌肉注射,鸡痘苗刺种;28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2倍量饮水或滴口;35日龄新城疫IV系苗+传染性支气管炎(H52株)+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或新~支~肾三联疫苗)饮水;60日龄新城疫Ⅰ系疫苗注射,同时肌注流感疫苗0.5ml:90日龄新城疫Ⅳ系苗+传染性支气管炎(H52株)疫苗饮水;110~120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禽流感四联苗1ml,胸部肌肉注射,新城疫Ⅰ系疫苗肌肉注射,鸡痘疫苗刺种(两下)。

蓝狐的饲养技术管理方法及疫病防治技术


蓝狐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毛皮动物,具有御寒能力超强、适应性强等优点。我们国家地域广阔,特别是北方地区饲料来源广,劳动力也非常的充足,这样大大降低了养殖蓝狐的成本,给发展蓝狐业带来巨大潜力。但是蓝狐的养殖不要盲目引种,蓝狐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水平的限制,会发生很多的疾病,影响了蓝狐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皮张的质量,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对蓝狐疾病的防治是控制和减少蓝狐发生疾病的关键。

1.蓝狐的饲养技术

狐场的建设要点。蓝狐既可室养也可笼养,狐笼的制作一般可用12~14号的铁丝网来编制,网眼一般为3.5cm×3.5cm,种狐笼子的长宽高分别为85cm×55cm×60cm,笼腿高65cm,成狐笼的长宽高分别为75cm×55cm×60cm。狐室的规格是:种狐室长宽高分别为85cm×55cm×60cm,室门长宽为30cm×25cm。

春季是蓝狐的繁殖季节,加强蓝狐的饲养管理,更加有利于获取良好的经济回报,最好选择毛长、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好、产仔多、抗病能力强的留作种用。为了确保选留的种狐种纯质高,每年的年底要对种用公狐和母狐进行精心的选种。对近亲种、劣种及时淘汰。每年都要选育性状好的种狐做补充,逐歩淘汰体弱多病、哺育能力差、产仔率低的劣质种狐,通过连续多年的选育能有效改善种群的结构,大大提高整体存活率和产仔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饲料是人工饲养蓝狐的基础,饲粮的营养价值直接影响到蓝狐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目前,我国蓝狐饲料的营养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国家蓝狐常用饲料的营养价值为充分利用饲料资源、合理调配日粮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蓝狐饲料主要有: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副产品、鱼粉等,植物性饲料,如蔬菜、粮食、水果等,添加剂饲料主要是用来调节蓝狐的生理平衡,如骨粉、食盐、酵母、鱼肝油、维生素等。蓝狐的日粮必需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一般应占75%左右,饲喂量要适当,保证蓝狐在半小时内吃完为佳。每天饲喂2次,早晨饲喂量占日粮的的40%,晚上饲喂量占日粮的60%,特别注意必需饲喂新鲜的饲料,不能饲喂霉败的饲粮。在繁殖期间,严格禁止饲喂激素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的气管、胎盘、子宫、睾丸等。谷物饲料包括玉米面、豆粕、大豆面、小麦麦片;蔬菜饲料主要成分为萝卜、白菜、土豆等。

蓝狐毛皮成熟的标志是毛长绒厚被毛丰满,全身毛锋长齐,尤其臀部和尾部,具有光泽灵活,尾毛蓬松。

2.蓝狐的疾病防治

蓝狐在养殖过程中会因为饲养管理技术等因素,发生多种疾病,对蓝狐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皮张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会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降低。因此控制和减少蓝狐发生疾病的关键是对蓝狐疾病的防治。实践证明蓝狐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蓝狐蚧螨病。病变主要发生在蓝狐的腹部和腿部,患部皮肤脱毛、剧痒。病狐不停地用舌舔舐患部或在狐笼地板上来回摩擦,损伤皮肤露出鲜红创面,常伴有红色或黄色渗出液流出,干燥后形成痂皮,导致皮肤逐渐失去弹性,大大降低了毛皮的质量。治疗方法:首先把病狐隔离出来进行治疗,由于螨病传染性极强,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来传染其他健康狐,造成大批感染,害获灭是治疗螨病的首选药物,一次性注射0.3mL就可以完全治愈。

犬瘟热。病狐精神不振,卧于笼内一角不愿活动,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1.5℃,持续几天后逐渐降至正常,随即又升高,呈现典型的复相热,发出一种特殊的臭味,身体消瘦,鼻镜干燥,病初狐眼睛半闭半睁,眼睑肿胀,眼结膜潮红,有眼眵,开始为浆液性分泌物,后转为黏性到脓性的分泌物。发病初期使用免疫血清和抗菌药有一定效果,但是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以预防为主,采用犬瘟热弱毒疫苗预防接种,每年1月、7月分别免疫1次,皮下注射各3~4mL。同时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抗病力。

黄疸型肝炎。病狐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沉郁,每天蜷缩在狐笼的一角,食欲降低或干脆不食,饮欲增加,眼视膜呈现蜡黄色。发现病孤立刻隔离,用维生素E1mL、维生素B122mL、庆大霉素8万U,肌肉注射,每日2次。同时用菌陈黄疸冲剂调拌在精饲料中口服。也可用猪苓多糖2mL,肌肉注射,每日1次。

3.小结与讨论

预防蓝狐传染病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狐狸的抗病力,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定期清舍消毒,粪便、污物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病狐及时隔离饲养。引种必须加强检疫工作,隔离观察1个月,无病才能运回。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病,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刘海明(1981-),男,黑龙江克山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家畜繁育和动物疾病诊疗工作。

刘海明

(黑龙江省克山县家畜繁育指导站,黑龙江齐齐哈尔161600)

草莓猿头蛤


中文名称草莓猿头蛤

拉丁名称Chama fragum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双壳纲

拉丁纲名Bivalvia

中文亚纲名瓣鳃纲

拉丁亚纲名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帘蛤目

拉丁目名Veneroida

中文科名猿头蛤科

拉丁科名Chamidae

中文属名猿头蛤属

拉丁属名Cha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在潮间带下部至水深54米的岩石或沙质海底,大多不固着。本种在我国分布于厦门以南,并广泛分布于热带印度太平洋区,如日本、菲律宾、柬埔寨、泰国湾和澳大利亚。

形态特征
贝壳小,形同草莓。壳高16-29毫米,壳长12-25毫米,壳宽7-16毫米。左壳较大,膨胀,有许多覆瓦状的鳞状棘;右壳平如盖,壳面丛生不规则、低而略翘起、半管状的棘。壳顶部高高隆起,瘤状。前、后腹缘均圆。壳内面白色,左壳中央部桔红色,壳顶部深凹;右壳壳缘部紫褐色。铰合部的主齿强大,上有极细的齿突。左右两壳的边缘部都有细的齿突。前、后闭壳肌痕长梨形,外套痕明显,无外套窦。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牛炭疽病的病因 牛炭疽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理变化的特点是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需氧芽孢杆菌属包括200多种芽孢菌,其中可对人类致病的为炭疽芽孢杆菌和蜡状杆菌,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牛炭疽病的病因和牛炭疽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病原

牛炭疽病是由于动物体内携带炭疽杆菌引起的,是一种不运动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也是体型最大的致病菌。在动物体内多呈短链状,但在培养基中能形成数个或数十个的长链。该致病菌繁殖体抵抗力不强,置于培养皿中煮沸3~6min即会死亡。夏季高温腐烂的情况下,24~96h内死亡。但该菌芽胞的抵抗力却非常强,阳光直接照射下可生存4天,干燥环境下可保存10年,在土壤里能存活30年。

2、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牛炭疽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病畜、带菌动物处于菌血症阶段时,其分泌物、排泄物、破溃部位的渗出液等都含有致病菌。病死的动物尸体内也含有大量的炭疽杆菌,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因此,对病死尸体要处理得当,避免污染环境,从源头减少传染源。

病菌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呼吸道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空气感染。人类也可感染炭疽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而感染,如接触了被污染的皮毛、病畜产品等。另外被吸血性昆虫叮咬后也可传染;被污染的土壤、水源及牧场会成为长久的疫源地。

3、流行特点

牛炭疽病在炎热的夏季发病率较高,盛夏季节吸血昆虫多、雨水较多、江河泛滥时易发生传播。牛、羊等家畜感染后,呈现出发病急、病程短的发病特点。杂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受感染的几率虽然较小,但也是病菌的主要携带者、传播者。牛炭疽病可呈地方流行,在老疫区一般呈散发。

4、发病症状

牛染病后多为急性型,病程1~2天。病牛体温升高至41~42℃,并伴有精神沉郁、食欲不佳、呼吸困难,可视黏膜有出血点,瘤胃臌气,腹疼,全身战栗等症状,严重时昏迷,1~2天死亡,死前鼻口耳孔等出血。病程较长时可持续2~5天。颈、胸、腹部的皮肤呈浮肿状。解剖死牛可见脾肿大、血液凝固不良、脾髓及血如煤焦油状等病理状态。

5、诊断

因牛染病后多为急性型,给诊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初步诊断法:①细菌检查。将血液、病变组织和淋巴结做成涂片,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炭疽杆菌。②外观症状。细心观察牛体,有无鼻、口腔、肛门等处有凝固状态不良或色如煤焦油状的黑色血液。③体查。检查牛体有无淋巴结炎、败血脾等症状,出现出血的部位是否位于黏膜、浆膜处。经过初步诊断后再通过实验室诊断、镜检、动物接种、串珠实验等进行确诊。

6、防治方法

疫苗免疫。在常发该病的疫区及受威胁的区域,必须要每年进行疫苗免疫1次,无毒炭疽芽胞苗、Ⅱ号炭疽芽胞苗。用量都为1mL,但注意无毒炭疽芽胞苗1岁以下用量减半,Ⅱ号炭疽芽胞苗注射用量则不分年龄。接种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管理方法。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增强牛群自身抗病能力。寒冷的冬季,既要保证舍内温度,更要保证空气质量,避免牛群在空气污浊、卫生不佳的环境里生长。精心饲养,细心观察,一旦发现有初始症状的牛要立即隔离、进行初诊,再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

防治方法。确诊病情后立即上报相关单位。第一时间封锁现场,加强消毒并紧急预防接种,用10%氢氧化钠消毒疫区。将用具、饲料、垫草、粪便等进行焚烧。养殖人员的服装、鞋帽也要彻底消毒,并控制人员流动。工具、服装可煮沸消毒,或用0.1%升汞液浸泡消毒。严禁将死牛尸体随意堆放或丢弃,不能图一己方便将其抛人江河、田间等处,造成菌体污染水源及环境。必须要将其深埋或焚烧处理,从源头减少疫病的传播流行。对种牛可用抗炭疽血清和磺胺、青霉素治疗。

牛炭疽病症状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急性、烈性传染病。各种动物均可感染,其中以草食动物最易感。病死畜的血液、内脏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菌体,如果处理不当即可污染环境、水源,造成疫病传播。健康动物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皮肤和呼吸道感染。猫、狗、野生动物易感性虽差,但可带菌,从而扩大传播;另外,被污染的骨粉、皮毛也是传染源。炭疽病可呈地方流行,一般为散发。

牛多为急性型,病畜发烧42℃,呼吸困难,可视粘膜蓝紫色、有出血点,瘤胃臌气,腹疼,全身战栗,昏迷,1~2天死亡。死前有天然孔出血。病程较长时(2~5天),可见颈,胸、腹部皮肤浮肿。

诊治方法剖检

羊由于急性死亡多无明显变化。牛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天然孔出血,脾肿大几倍,血不凝固,脾髓及血如煤焦油样(这是由于脾髓极度充血、出血、淋巴组织萎缩和脾小梁平滑肌麻痹所致),切片小有大量炭疽杆菌;内脏浆膜有出血斑点;皮下胶样浸润;肺充血、水肿;心肌松软,心内外膜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水肿等。

诊断

根据症状、病变可疑炭疽时,应慎重剖检。取耳血一滴作涂片,用美蓝和瑞氏染色、镜检,若见多量单个或成对的有荚膜、两端平直的粗大杆菌,可初步诊断。确诊应做细菌分离,接种小白鼠和做炭疽沉淀试验(Ascoli反应)。

防治

确认炭疽后立即上报有关单位;封锁现场,彻底消毒污染的环境、用具(用20%漂白粉),毛皮饲料、垫草、粪便焚烧;人员、牲畜、车辆控制流动,严格消毒;工具、衣服煮沸或干热灭菌(工具也可用0.1%升汞液浸泡)。种畜用抗炭疽血清和磺胺、青霉素治疗。易感群应每年接种炭疽芽胞苗一次。尸体深埋或焚烧。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2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