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畸形果的防治

(1)促进花芽充分分化草莓花芽是否充分分化是影响大棚草莓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花芽分化好,则花多、果大、畸形果少。一般在定植前2周开始断根、遮阳、控氮、去老叶,以促进花芽充分分化。

(2)合理调控温湿度草莓的花器对低温敏感,若遇上-2℃低温1小时,雌蕊就会变黑,因此应提高大棚保温性能,白天棚温应保持20~25℃,夜间8~10℃,地温保持在18~20℃。草莓花药开裂的最适湿度为30%~50%,柱头受精和花粉发芽的最适湿度为50%~60%。大棚内环境密闭,不及时通风换气,会让湿度过高,生产上可采用无滴膜、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中午短时间放风,以调节好温湿度。

(3)花期放蜂大棚草莓在第一批花蕾形成时即可在棚内放养蜜蜂,每标准棚内放蜂2~3箱,在棚内均匀放置,可使授粉率达95%以上,放蜂时间为上午8~9时,下午3~4时,利用蜜蜂辅助授粉,减少畸形果。

(4)花期严禁施药草莓开花期严禁用药,防止降低花粉发芽率而产生畸形果。因此,在草莓开花前应彻底防除病害,开花后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及花序,以控制病害蔓延。

(5)及时疏花疏果及时疏除次花和畸形小果、病叶、老叶、黄叶,利于增加光照,可减少畸形果率,利于养分集中供应,提高果重和果实品质。

(6)加强肥水管理棚内土壤过干、过湿,缺肥或施肥不当,会造成水分和养分供求失调,导致果实发育不良而产生畸形果。墒情不足,要及时浇小水,如果缺肥,应结合浇水追肥,应增加磷钾肥,不要追施碳铵,宜用三元素复合肥追施,每亩施用15千克左右,用水化开后打孔追施效果更好,施肥后墒情不足,及时浇水,以水促肥,满足草莓正常开花结果的需要,防止畸形果的产生。

精选阅读

大棚冬草莓田管方法


保湿北方地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扣膜保温,冬草莓除大棚、小拱棚双重覆盖保温外,还可采用叶面覆盖等保温措施。

温湿度管理定植后初期要求白天维持25℃~30℃,夜间以12℃~17℃为宜,有利于提早开花结果。结果期白天棚温不超过20℃~25℃,夜间不低于5℃(温度调控目标为10℃)。相对湿度以50%左右为宜,以换气透风来调节湿度。

追肥掌握薄肥勤施原则,一般用0.5%复合肥进行浇施,定植活棵后施一次轻肥,到采收20天左右再追肥1次,还可用0.2%磷酸二氢钾加0.4%尿素进行根外追肥。

人工授粉冬季棚内没有昆虫传粉,为了避免畸形果的发生,要进行人工授粉。每天上午8~9时,用毛笔或棉球涂抹花朵,对提高产量和好果率效果显著。

病虫害防治低温多湿天气易发生灰霉病,用50%速克灵粉剂1000~1500倍喷雾效果好,也可用一熏灵1号(百菌清烟剂),一熏灵2号(速克灵烟剂)烟熏,或用百菌清、多菌灵等防治,效果也很好。

喷赤霉素第一心叶展开,长出2~3片真叶和4~5片真叶时各喷一次10毫升/公斤赤霉素,可大幅度增产,提高果实质量。

补光处理开花结果时用灯泡补光,每天延长光照2小时,有利于早开花、早结果(大棚套小棚,在小棚内每隔1米左右设一个45~60瓦灯泡)。在补光的同时可使小棚内的最低气温维持在5℃左右,这样温度变化平缓,采收期也可提前20天左右。

种草莓革腐病的防治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莱州市草莓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由于连作种植,草莓的病害发生有加重趋势,尤其是草莓革腐病的出现,对草莓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严重地块甚至造成绝产,现就草莓革腐病的发生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症状。草莓革腐病主要发生在果实和根部,匍匐茎上也能发病。

1、根:根首先发病,切开病根可见从外向里变黑,革腐状。田间观察: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中期仅表现生长较差,略矮小,至开花结果期则地上部出现失水状,逐渐萎蔫直至整株死亡。

2、果实:被害果实呈淡褐色水烫状斑,并且能迅速蔓及全果,病部褪色失去光泽,用手轻捏有皮革状发硬的感觉,湿度大时果面长出白色菌丝。

3、小苗:繁育小苗期间也能发病,主要症状是匍匐茎发干萎蔫,最后干死。

二、病原菌。引起草莓革腐病的病原菌是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的恶疫霉,亦称苹果疫霉。菌丝无色,有分支,不分隔,孢子囊顶生,近球形或卵形,乳突较显著。孢子囊脱落有一短柄,菌丝生成温度范围在10-30℃,最适温度是25℃。

三、发病条件

1、土壤及种苗。本病是土壤传播的真菌性病害。采用无病苗栽在无病田里一般不会发病。所以,土壤中是否有菌源存在以及草莓繁殖材料是否带菌是本病发生与否的先决条件。

2、气候条件。该病属中温型病害,5月中下旬温度回升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3、栽培因素。病田连作或重茬,发病加重,排水不畅的地块及夜潮地易发病。

四、防治方法:⑴建立无病繁苗基地,实行统一供苗。⑵整平土地、沟渠相通、防止积水。灌水应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进行,争取傍晚时落干。⑶生长期间一旦发病,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可用64%杀毒矾、黄腐酸盐等进行灌根,用72.2%的普力克600倍药液、72%克露600倍药液等进行叶面喷布,都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大棚养鸭 大棚养鸭的技术


【常见问题】:大棚里怎么养鸭?

【专家解答】:在肉鸭养殖过程中要想让肉鸭吃的饲料更少,长的肉更多,就需要让肉鸭生长在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由于肉鸭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在12℃-24℃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可有效地利用饲料,但是在冬天,尤其是北方地区,很难达到肉鸭的生长温度,怎么办呢?其实也不难,可以使用温室大棚的模式来养殖肉鸭,那么在大棚里在呢么养鸭呢?接下来就由第一农经为你介绍看看大棚的养鸭技术。

大棚建设

1、选址及搭建:用于规模养鸭的大棚应建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地势较高且干燥的地方,为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其朝向最好沿东西方向。棚呈拱形,高度应在2米以上,长宽视养殖规模而定。选用直径25毫米,壁厚1.35毫米焊接管,弯曲成半圆状作支架,每两根为一组,使用直径30毫米、壁厚1.5毫米的套管套牢。建棚时按规格要求将支架装好后,用木棍或钢管将每根支架上的托架固定紧,再用竹竿和钢丝将支架网牢3~5行,每2~4米设立柱1个。棚架建成后先在上面铺设草帘,草帘上再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膜上再盖70%~80%防晒网。最好用缆绳顺棚封牢,便于卷起,接受阳光照射和通风。需要注意的是,大棚两端都要设立活动门。

2、棚架制作及安装:养殖肉鸭所用棚架以竹或竹片制成,每个长2米、宽0.5米,竹片分平放和扁放两种,可用小圆钢筋穿牢。制作时要削去棱角,修平节叉,以防伤鸭。饲养中如能在棚架上铺设塑料垫网以增加弹性,则效果更佳。棚架离地支起30~40厘米,安装时要求铺设平整、牢固。

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棚架饲养肉鸭,冬季向阳面自上午9时至下午4时,可卷起1/3草帘接受阳光照射,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8℃~20℃的适宜范围。早晚则将草帘盖好,达到提高舍温、节省燃料、节约饲料的目的。阴雪天则用草帘将大棚全部盖严,平常根据棚内温度、湿度及空气污浊度不定期开闭棚顶通风换气。由于棚内铺设棚架,既保持了适宜的生长温度,又实现了离地饲养,鸭群发病率显著减少。但需注意的是,大棚搭建中必须做到牢固耐用,养殖中要严密观察温度高低及空气浊度,随时通过开启棚顶等方式进行调节,切忌长时间密闭而闷死肉鸭。

管理技术

1、饲养准备:根据饲养规划准备育雏室、饲养棚(也可将肉鸡棚增设运动场改为肉鸭棚)、设备及工具等。应对育雏室(包括墙壁、地面、工具等)进行严格彻底消毒,鸭舍空间按每立方米用30毫升福尔马林加入到15克高锰酸钾中,密闭熏蒸24小时后打开门窗排出气体。检查供暖保温、通风换气设备,保证能够正常运转。进雏前一天应将育雏室加温,同时检查是否能达到育雏要求的温度条件。

2、育雏条件:第一天的育雏温度为30℃~32℃,以后每隔三天递减1℃,逐渐脱温,使雏鸭均匀分布,温湿度保持稳定。雏鸭舍加温,可用地下烟道、烧木屑炉、煤炉、红外线灯等办法,但要注意通风良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及火灾等。1~3日龄时可采用昼夜光照,4日龄后只需早晚开灯。设有运动场、水池的,还应对雏鸭训练调教。

3、饮水和开食:雏鸭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雏鸭出壳24小时内饮用0.02%的高锰酸钾水或5%的葡萄糖水。饮水后1小时左右就可以喂食,第一次喂食一般可用碎玉米、碎黑豆、碎糙米等,将以上饲料煮成半熟后放到清水中浸一下再捞起。初次喂食的饲料要求做到不生、不硬、不烫、不烂、不黏。撒在油布或塑料布上,要撒得均匀,边撒边吆喝,调教采食。第二次就可以转为小鸭全价颗粒饲料饲喂。

4、科学饲喂:开食应在开饮后进行,开食时把饲料放在饲料盘或麻布上,自由采食。垫料选用干燥无污染的稻草、谷壳或麻布。垫料应勤更换,以减少有害气体或污物。

①饲料选择:可用全价颗粒饲料或浓缩料(预混料)与玉米、豆饼、麸皮等按规定比例配合成自配全价料。要防止蛋白质、能量的失衡。自配全价料要合理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注意钙磷比例(2∶1)的适当,防止配料不合理导致苍毛、走路不稳、拉稀、啄羽等营养代谢病。笼养肉鸭由于得不到运动,阳光晒不到,还需要补充维生素AD、亚硒酸钠维生素E、鱼肝油等。另外,饲料配比、种类的改变,要循序渐进。

②饲喂方法:为提高饲料报酬,一般1周龄内每天昼夜喂料6次,每次喂料时盘内应没有剩料,做到次次喂新鲜料。2周龄后,昼夜喂料5次,以每次喂料前1小时盘内无剩料为宜,以尽量减少饲料的浪费。

③喂料原则:如饲料喂下去只有2~3小时就已吃完,这时应适当增加饲料用量。反之则适当减少饲料用量。始终保持适当的断料时间,以确保雏鸭的采食高峰,促进雏鸭的生长。

5、日常管理:应经常观察鸭群活动情况,及时调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并按要求饲喂优质饲料,保持鸭舍及环境清洁卫生,同时做到垫料松软、不潮湿、饲料不结块,还应做到防疫工作到位。对病死鸭要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防疫病传播。

以上就是大棚养鸭的技术啦,在大棚内实行科学的养鸭,一定会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希望以上文章对于养殖户有所帮助。

种草莓测土配方的施肥经验


1、需肥特点:草莓生长需要氮磷钾及硼、镁、锌、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生长早期需磷,早中期大量需氮,整个生长期需钾。缺氮重,叶片会变成黄色,局部枯焦而且比正常叶略小。缺磷加重时,上部叶片外观呈现紫红的斑点,较老叶片也有这种特征,植株上的花和果比正常植株小。缺钾的症状常发生于新成熟的上部叶片,叶片边缘常出现黑色、褐色和干枯,继而为灼伤,老叶片受害严重,果实颜色浅,味道差。

2、施肥技术:中等肥力水平下全生育期亩施肥量为有机肥3000-35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450-500千克),氮肥14-16千克、磷肥6-8千克、钾肥8-10千克。有机肥做基肥,氮、钾分基肥和二次追施,磷肥全部基施,化肥和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混合施用。

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一般亩施农家肥3000-35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450-500千克,尿素5-6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硫酸钾5-6千克。追肥:开花期追肥:一般亩施尿素9-10千克、硫酸钾4-6千克。浆果膨大期追肥:一般亩施尿素11-13千克、硫酸钾7-8千克。根外追肥:花期前后叶面喷施0.3%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3-4次或0.3%硼砂,可提高坐果率,并增加单果重。初花期和盛花期喷0.2%硫酸钙加0.05%硫酸锰(体积1∶1),可提高产量及果实贮藏性能。

无公害草莓生产农药使用经验


一、严格选择农药和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无公害草莓生产,应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有选择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这些农药主要有:⑴杀虫剂类,如Bt系列,阿维菌素系列,除虫菊酯类,植物提取物类(如苦内脂、辣椒碱等),昆虫激素类(米满、卡死克、抑太保),少数有机磷农药(敌百虫、乐斯本、农地乐)及其他农药如吡虫啉等。⑵杀菌剂类,如波尔多液、多氧清、甲基托布津、世高、福星、可杀得、百菌清、特富灵、百可得、嘧霉胺等。⑶除草剂类,如禾草克、盖草能等。⑷烟雾剂类,如硫磺熏剂、速克灵、灭蚜烟剂等。在草莓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甲胺磷、呋喃丹、杀虫脒、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甲基1605、五氯酚钠、克线丹、氯化苦、除草醚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草莓鲜果农药残留量与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时间的长短关系密切。间隔期短,则农药残留量多,反之则少。因此,生产者一定要严格掌握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一般在草莓采收前或用药后间隔10天左右才能采收上市,对残效期长的农药如吡虫啉等,应在用药后15天以上才能采收鲜果上市。

二、讲究防治策略和准确把握防治适期

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防治应掌握治一压二的原则,即防治一代压低二代的害虫基数,同时应在傍晚防治。防治红蜘蛛应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草莓病毒病的发生与蚜虫关系密切,只要防治好蚜虫,病毒病的发生率就能明显降低。同时,根据病虫害在田间的发生情况,准确选择施药的方式十分重要。如能挑治的决不普治,能局部处理的决不要普遍用药。

三、适量、交替和科学用药

一些生产者存在着某些用药误区,他们认为用药量越大,杀虫或治病效果越好。其实这样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也易造成药害。因此,用什么药,用多少剂量,都应该严格掌握。另外,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两种以上的农药,而且要注意交替选择没有交互抗性的药剂使用,如需用混配农药的,应现配现用。

大棚养泥鳅:大棚养泥鳅的技术


近年来,泥鳅以营养价值高,被称为水中之参,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急剧上升,羝泥鳅一定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那么应该怎么养殖泥鳅呢?

鱼池建造

在大棚内开挖鱼池,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池边四周铺塑料薄膜,在池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在排水口处池底挖2米长、0.5米宽,0.3米深的鱼沟,以便泥鳅捕捞和避暑时用。鱼池建成后进水10厘米,每亩鱼池用生石灰80~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底。10天后,进水至50厘米,然后施尿素2公斤/亩培肥水质,3天后再追施一次,待池边可见大量褐色硅藻,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可以放苗。

鱼苗放养

泥鳅鱼苗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采用的方法其中之一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投喂饵料

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6月份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8月份为10%,9月份为5%,日投喂分早、中、晚三次。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饵时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附近。

水质调节

泥鳅养殖池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溶氧在2毫克/升以上。7~8月份水深保持在80厘米以上,发现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两厘米,高温季节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还要在池上搭盖荫棚遮凉。

大棚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及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

防病捕捞

泥鳅养殖要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以上就是泥鳅的养殖技术了,供养殖户参考,如果按照科学的养殖的话,就一定能够回去更大的经济效益。

大棚养殖蚯蚓的技术


随着黄鳝、棘胸蛙(石蛙)等名特水产品养殖的发展,蚯蚓作为诱饵及鲜饵料日趋增多,养殖场配套养殖蚯蚓面积不断扩大,但有些养殖场由于养殖蚯蚓技术没有较好掌握,养殖情况不理想,特别是在没采用遮荫大棚及管理不当的条件下,往往会导致蚯蚓数量锐减,不能保证名特水产品养殖的需要。现将有关蚯蚓大棚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各地在养殖中参考。

生物学特性

①生活习性。蚯蚓正常活动的温度为5℃―35℃,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蚓床基料适宜含水量为30%―50%,适宜的PH值为6―8。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太平二号也属此品种,一般体长50―90毫米,体宽3―5毫米,成蚓体重0?45―1?12克,体色紫红,但也随饲料、水分、光照的不同体色有深浅变化。此类蚯蚓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易于高密度饲养,单位面积产量高等优点,是人工养殖首选品种。②蚯蚓繁殖。蚯蚓属雌雄同体,但须异体交配才能繁殖,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一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湿度、温度等有很大关系。当温度18℃―25℃,湿度30%―50%,通风条件好时,一般3―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于35℃或低于13℃时,产卵数量明显减少。卵茧孵化适宜温度为18℃―25℃,此时孵化时间短,约20天左右,孵化率高。每个卵茧内一般含幼蚓2―4条,少的1条,多的5―6条,刚孵出的幼蚓细白如线,经40―50天的饲养生长达到性成熟。蚯蚓繁殖的高峰期8个月左右,1―1.5年后开始衰老死亡。

蚯蚓场建造

蚯蚓养殖场址宜选择在畜禽粪便丰富、排水方便、有水源的地方,小规模饲养可充分利用一些空闲的场地。养殖面积大时要安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另外需建造1―2只贮粪池、蓄水池(或深井)以及堆粪场地。养殖蚯蚓的大棚类似于蔬菜大棚,棚宽一般为5米,棚长30―60米,中间走道0.7米左右,如用翻斗车送料,则宽度为1米。走道填高0.3米左右,两边两条蚓床宽2米,在两条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粪料发酵

牛粪经5―10天堆放发酵,其间进行1―2次的翻堆混匀就可使用,含水量要求30%―40%。猪粪需用5%―10%(湿重)碎稻草(或其它草料)均匀混合后堆高1米左右的料堆进行发酵(含水量同牛粪),注意防止堆料太实,7―10天后进行翻堆,继续发酵,一般进行2―3天翻堆后,可使猪粪发酵腐熟,呈松软状,此时就可用作饲养蚯蚓的粪料。粪料的发酵好坏,直接关系到饲养蚯蚓产量的高低,必须重视此项工作。

蚯蚓放养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猪牛粪放入蚓床内,料堆放高度20厘米左右,靠中间走道一侧留出20厘米空间留作放养蚓种。放养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带有粪料的蚓种侧放在蚓床内的猪牛粪边,至于蚓种放养没有一定的要求。但忌在蚓床上堆满猪牛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损失。

饲养管理

①适时添料。适时添料是指蚓床中还有20%―30%饲料时,采收蚯蚓后就要及时添加腐熟的粪料。添加粪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侧面添加法和上面条状添加法。夏季高温季节,猪粪可采用在贮粪池中加水成糊状发酵后,以条状形式直接浇在蚓床粪料上。如果久不添料又不浇水,会造成蚓体缩小,蚯蚓无法生存会自溶死亡。

②保湿通风。夏季高温天气尽量做到每天下午洒水一次,有条件的单位最好采用深井水或低温水,并结合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3―5天洒水一次,冬季视具体情况而定。洒水时要做到匀、细,洒出水的冲力要小。另外,夏季高温季节通过掀开大棚四周的薄膜以利通风换气和降温。

③粪料疏松。粪料疏松除结合蚯蚓采收时进行疏松外,还需粪料板结情况,每月松土一次。使用铁耙松土时动作要轻巧,尽量避免表层的卵茧翻入粪料底部,以免影响卵茧的孵化率。

④夏季降温。每年7―8月份夏季高温天气,应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力争把蚓床中的粪料温度降到30℃以内,以利蚯蚓正常生长和繁殖。采取的措施,一是搭棚遮荫,夏季用蓝色塑料薄膜,其上再覆盖稻草编织的帘子或遮阳网;二是在棚内蚓床上覆盖一层稻草;三是每天下午浇水降温,千万不能用晒得很热的稻田水。

⑤冬季保温。冬季到来前,做好大棚密封保暖工作,在棚内蚓床上覆盖稻草,有条件的单位再在稻草外覆盖一层薄膜,力争把粪料温度最低控制在10℃―15℃以上,以利蚯蚓正常生长和繁殖。

敌害防除

经过这几年蚯蚓的饲养,发现蚯蚓的病害较少,主要是一些敌害要防除,如蝼蛄对蚯蚓的危害较大,它先吃卵茧,后吃小蚯蚓,在松土及采收蚯蚓时,一旦发现要及时将它处死。在秋、冬季一些鸟类,野外没东西吃,常来吃卵茧,另外还有老鼠、蛇、蚂蚁等也是蚯蚓的敌害。

蚯蚓采收

依据蚯蚓饲养密度大小和生产需要合理安排采收蚯蚓,原则上抓大留小。采收方法主要是用特制铁质扁刺小钉耙,把蚓床粪料铲出疏松,再用手拣出含蚯蚓较多的粪料堆放在塑料膜上,因蚯蚓怕光过15―20分钟后蚯蚓逐渐向下移动直到塑料薄膜,然后将表层粪料逐渐括掉放回蚓床,最后剩下的就是干净蚯蚓,此法比较简单实用。

百香果什么时候开花


百香果一般在每年的6月份开花。作为秋季水果,它的花期是5-7月,果期为7-9月。根据气温差异性,可能会存在提前或推后一些时间开花的可能。

百香果栽培技术

1、温度

鸡蛋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一般在不低于0℃的气温下生长良好,到-2℃时植株会严重受害甚至死亡,年平均气温18℃以上的地区最为适宜种植,易获得丰产。因此,在中国南方温暖湿润地区尤其海南地区分布较广。

2、水分

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2000毫米之间且分布均匀的条件下鸡蛋果生长最好,而商品性发展种植地区则不宜少于1000毫米。鸡蛋果较耐旱,但如遇干旱,仍需灌溉。土壤过于干燥,会影响藤蔓及果实发育,严重时枝条呈现枯萎状,果实不发育并会发生落果现象。雨季时,注意排水。

3、光照

作为热带水果,鸡蛋果喜欢充足阳光,以促进枝蔓生长和营养积累。长日照条件有利于鸡蛋果的开花,在年日照时数2300~2800小时的地区,鸡蛋果营养生长好,养分积累多,枝蔓生长快,早结,丰产。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一般在不低于0℃的气温下生长良好,到-2℃时植株会严重受害,甚至死亡。

4、土壤

鸡蛋果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大面积生产的士壤土层至少有0.5米,且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壤pH值为5.5~6.5为宜。

鸽子的大棚养殖管理


鸽子是大家都不会陌生的一种动物,在平时,我们常见的鸽子主要是肉鸽品种,除了肉鸽以外,还存在着赛鸽,信鸽等其他鸽子品种。现在在农村,肉鸽养殖是这几十年来比较热门的养殖项目之一,但是近来有一种很新奇的养鸽方法,那就是大棚养鸽。说起大棚养鸽,可能大家还是很陌生,听过大棚养蛙,大棚养鱼,但是大棚养鸽还是比较少见。那么,鸽子的大棚养殖管理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鸽子的大棚养殖管理

1、饲料的配制:鸽有挑食的习惯,对于多种饲料混合在一起的日粮,其吃饲料的顺序为:绿豆豌豆小麦玉米黄豆大米高粱等,因此,最好配成颗粒料,以免挑食造成某些营养成分不足。同时,应根据季节和生产周期的变化,增减饲料原料的某些成分。夏季炎热,增添绿豆以清热降火。冬季寒冷,增加火麻仁提高饲料的能值。换羽期添加油菜籽,以缩短换羽时间。在配制饲料时,要注意动物性蛋白质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平衡。动物性蛋白质对鸽的产蛋量、受精率和孵化率以及28日龄仔鸽重十分重要。

2、饲喂方式:日喂3次,定时定量。喂饲时间,多采取早上7:30,中午2:00,晚上6:00。饲喂量为:非哺育期每对鸽40克左右。哺育期最好不断料,如果不是喂颗粒料,在喂之前,先将饲料用温水(40℃左右)浸泡30分钟,稍晾干再饲喂,有利于乳鸽的消化。

3、保健砂的配制和投放:保健砂的质量和采食量,直接影响到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繁殖期,保健砂的配方(%):河沙35、黄泥20、贝壳粉15、食盐5、石灰2、禽用多维2、龙胆草0.5、石膏粉2、蛋壳粉2、骨粉2、木炭粉6、鱼粉5、甘草1、生长素1.5、土霉素钙盐0.6、酵母片0.4。鸽喜欢吃新鲜、干燥的保健砂,因此,保健砂的投放最好每天1次。

其实,鸽子的大棚养殖管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饲料喂养方面的相关内容,在大棚养鸽子中,要注意饲料的配制、饲喂方式、以及保健砂的配制和投放等。内容虽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想要做好还是需要养殖户的耐心与细心才可以。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棚养蚕技术


大棚养蚕是蚕桑生产的一项新技术,山东、江苏已推广应用10多年。我省在桐乡、秀洲、湖州、德清、上虞等市县开展的试验饲养,获得了初步成功。所有大棚养蚕的技术已经渐渐的被推广开来。

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

一是建棚容易,有利于规模经营。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可解决经营大户养蚕面积不足的矛盾。

二是投入少,经济效益高。一般3-5亩桑园建1只200-300平方米的大棚,一次可养5-7张蚕种,其投资约6000多元,简易大棚仅需2000元左右。冬季可利用大棚种蔬菜、食用菌或养鸡等增加收入。

三是节约劳力工效高。大棚养蚕实行小蚕共育,大蚕条桑育,自动上蔟。据调查,1个劳力常规养蚕只能养1张左右5龄蚕,而大棚内可养2-3张,大大提高了工效。四是人蚕分离,适应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也有利村镇现代化建设。

大棚型式及主要特点

目前我省养蚕大棚按结构分主要有简易蚕室、大棚和活动蚕室等3种,在嵊州市还有地坑育。

1、简易蚕室大小一般为35米8米,四周墙体为水泥砖,顶为石棉瓦,搭2层蚕台,造价约35元/平方米。主要特点是,使用时间长,便于养蚕操作,温湿度易控制,温差小。但一次性投资大,在综合利用上只能与养殖相结合。

2、大棚按大棚用料与结构又可细分为塑料大棚、稻草大棚和简易大棚3种。

①塑料大棚大小根据场地和饲养量,一般为20-25米7-8米,用直径22毫米左右的装配式镀锌薄壁大棚钢管作拱架,0.1毫米厚的塑料膜作棚顶覆盖材料,再覆1-2层遮阳网作隔热层。一般搭建2层蚕台,造价约30元/平方米。主要特点是,成本低,便于综合利用,但防高温性能较差,昼夜温差也较大。

②稻草大棚在养鸭比较集中的地方,利用鸭棚养蚕。大小一般为12米8米6米,周围砌1.2米高的砖墙,搭2层蚕台,农村搭建约20元/平方米左右。主要特点是,取材容易,成本较低,防高温效果较好,温度受外界影响较小;但消毒难以彻底,稻草使用时间短,一般3-4年需调换一次。

③简易大棚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根据场地和饲养量,用木料或毛竹依房屋墙壁搭建临时棚架,上覆编织布即成,蚕期结束后,即拆除。主要特点是,搭建方便,投本省;但温度受外界影响明显,温差大。

3、活动蚕室大小为8.1米7.2米3.8米,用膨胀珍珠岩板围成,以角铁作平梁,上盖石棉瓦,搭2层蚕台,造价约120元/平方米。主要特点是,拆卸容易,大小可灵活掌握,但造价高。

4、地坑在地势高的稻田挖地坑,大小为13米1.3米2米,用竹片作棚架,上覆稻草,一般每只坑可养2张蚕种。主要特点是,挖坑方便,成本低廉,但操作不便。

大棚养蚕实用技术

1、棚址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通畅,远离稻田、菜地、果园,距桑园较近处建造大棚。

2、进棚时间保持棚内干燥,新建大棚白天揭膜晒棚,晚上盖膜避免棚内受潮。放蚕前,先在地上铺1层薄膜,再在膜上铺1层稻草,蚕放在稻草上。1-3龄共育,4龄第4天或5龄第2天进棚均可。

3、温度调节大棚一般较室内蚕室温度偏高,且昼夜温差较大。大棚温度调节重点是在做好降温的基础上,加强通风。

可通过以下措施缓解高温

①覆盖遮阳物棚顶覆盖遮阳物,有利降低棚内温度,常用的遮阳物有遮阳网与草帘。棚顶覆盖遮阳网降温效果2层优于1层,内层紧贴塑料薄膜,外层约离棚顶15-20厘米,并挂出大棚两侧1.5-2米左右,形成外走廊,更有利防止两侧阳光直射。据调查,此法可降低棚内温度3-4℃。若棚顶覆盖草帘,不宜过厚,以减轻雨天棚顶重量。此外,在大棚四周栽种藤蔓植物,利用绿色遮阳,可有效降低棚内温度。

②棚顶喷水在高温期间,从上午9时起,每隔1小时喷水1次,至下午3时左右。据调查,棚顶喷水能降低棚内温度1-2℃。

③加强通风晴天日出后,揭开大棚两侧薄膜通风换气,于傍晚当棚内温度降至饲育适温以下时,放下两侧薄膜保温。在温度较高时,昼夜通风。雨天放下大棚两侧遮阳网,掀起大棚两侧薄膜,以利通气。

④适饲湿叶棚内温度高且通风后易引起桑叶萎凋,可在晴天中午喂饲湿叶,同时用0.3%有效氯浓度漂白粉液空中喷雾,以补湿防病。

4、条桑饲育大棚饲养强调通风,片叶育易造成桑叶干瘪,因此以条桑育为宜。蚕进棚给第2次桑叶后,即可采用条桑育。每日给桑3回。给桑量要根据大棚饲养温度高、发育快的特点,超前给足桑叶,一般掌握有10%左右残桑时,给下1回桑。但还应根据蚕的发育及天气变化,合理调节给桑量和给桑次数。

5、防病防害按常规方法搞好养蚕前消毒,大棚连续使用的,在使用药剂前,应先削除10厘米左右表土。消毒后,养蚕前,在地面先撒1层氯丹粉,再撒1层新鲜石灰粉。蚕期中多撒干燥材料。在阴雨、闷热天气,早、晚各用1次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4龄进棚饲养的,应在5龄饷食后及时除去蚕沙,清洁蚕座。

6、适时上蔟棚内温度高,蚕老熟快,应提早做好准备工作。在见熟前1天改喂片叶,并用短稻草填平蚕座,同时用灭蚕蝇体喷1次。见熟5%左右时开始放蚕蔟。在摆放蚕蔟前撒1层新鲜石灰粉消毒,再喂1次片叶。要注意避免过熟上蔟,否则,将造成大量熟蚕在蚕座中营茧而遭受损失;还要注意遮光,以避免光线过强而增加蚕座中营茧的损失。

大棚养蚕的主要技术

大棚养蚕技术与室内常规饲养技术由于环境的改变而有不同,在室内常规饲养技术的基础上,应着重掌握以下技术措施:严格消毒防病,进棚后每天最好撒一次新鲜石灰,以保持蚕座干燥,同时做好灭蝇工作;移蚕处理,在地面上撒一层新鲜石灰,铺一层稻草或垫一层薄膜,移蚕时把发育程度相同的蚕放在一起,以便今后管理,蚕头密度适当要稀;适时进棚,一般是小蚕(1-3)龄实行共育,4龄或5龄第2天进棚,如饷食即进棚,由于起蚕对环境抵抗力差会影响蚕的体质,4龄进棚的,也可先放蚕台或蚕匾内饲养;温湿度调控,大棚养蚕温度调节的重点是在做好降温的基础上,加强通风换气,覆盖遮阳网,巧吃湿叶,采用棚顶降温,雨季排湿;灵活给桑,白天间隔时间短给桑量可适当减少,夜间间隔时间长可适当增加,让蚕充分吃饱食好;上簇遮光,熟蚕上簇时要注意遮光,防止不结茧的情况发生等。

大棚养蚕是推进蚕业规模经营,实现蚕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措施。在山东、江苏可以说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我省才刚刚起步,缺乏成熟、完整的技术经验。因此,各地在应用大棚养蚕技术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肉鸭养殖大棚建设方案 肉鸭大棚养殖的管理技术


肉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鸭子品种,它的主要价值就是食用,营养价值很高,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现在养殖肉鸭的人也是非常多的,关于它的养殖方法以大棚养殖最为常见。那么在大棚养殖的时候,建设大棚是重要的一步,其具体方案是怎样的呢?

肉鸭养殖大棚建设方案

1、圈舍规格:一般采用双列式,宽度9.2米,长度可因势而定,一般为30-50米为宜,中间为1.2米的通道,屋檐高2.0-2.2米。

2、地面建设:要求有一定坡度(0.6-1.0%),最好为水泥或砖砌地面,内设排水沟,外设积污池(沼气池)。

3、网床建设:离地40-50厘米安置横架(或10-15厘米铺设塑料网),行距2-3米,在横架上铺设长方形竹块或水竹条,长为横架行距的倍数,竹块宽2-3厘米,竹块(水竹条)间距5-10厘米,在网床上铺设塑料网,一般育雏后的鸭舍铺垫2525毫米规格网眼的塑料网。

4、屋顶建设:屋顶用小青瓦或草帘+石棉瓦。

5、饲槽设置:水槽可利用直径为25厘米的塑料积水管从中分开设制而成,距网床5-10厘米前,靠墙安置或用直径为40-50厘米的的塑料盆加盖防污水桶,放置在网床上即可。饲槽一般采用斗型饲槽,上口长50-60厘米,宽30-40厘米。下口长50-60厘米,宽10-20厘米,底座规格同上口,深40-50厘米。

肉鸭大棚养殖的管理技术

1、饲养准备:根据饲养规划准备育雏室、饲养棚(也可将肉鸡棚增设运动场改为肉鸭棚)、设备及工具等。应对育雏室(包括墙壁、地面、工具等)进行严格彻底消毒,鸭舍空间按每立方米用30毫升福尔马林加入到15克高锰酸钾中,密闭熏蒸24小时后打开门窗排出气体。检查供暖保温、通风换气设备,保证能够正常运转。进雏前一天应将育雏室加温,同时检查是否能达到育雏要求的温度条件。

2、育雏条件:第一天的育雏温度为30℃~32℃,以后每隔三天递减1℃,逐渐脱温,使雏鸭均匀分布,温湿度保持稳定。雏鸭舍加温,可用地下烟道、烧木屑炉、煤炉、红外线灯等办法,但要注意通风良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及火灾等。1~3日龄时可采用昼夜光照,4日龄后只需早晚开灯。设有运动场、水池的,还应对雏鸭训练调教。

3、饮水和开食:雏鸭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雏鸭出壳24小时内饮用0.02%的高锰酸钾水或5%的葡萄糖水。饮水后1小时左右就可以喂食,第一次喂食一般可用碎玉米、碎黑豆、碎糙米等,将以上饲料煮成半熟后放到清水中浸一下再捞起。初次喂食的饲料要求做到不生、不硬、不烫、不烂、不黏。撒在油布或塑料布上,要撒得均匀,边撒边吆喝,调教采食。第二次就可以转为小鸭全价颗粒饲料饲喂。

肉鸭的饲养配方

肉鸭(1-25)饲料配方:玉米50%、菜籽饼20%、碎米10%、麸皮10%、鱼粉7.5%、骨粉1%、食盐0.5%。中期鸭(26-45日龄):玉米50%、菜籽饼5%、碎米10%、小麦17%、麸皮12%、鱼粉4.5%、贝壳粉2%、骨粉1%、食盐0.5%,后期去掉大豆,减5%米糠,增加玉米10%。

肉鸭鸭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对雏鸭采取严格的隔离饲养,尤其是5周龄以内的雏鸭,应供给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露天水池的水。孵化、育雏、育成、肥育均应严格划分,饲管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流行初期或孵坊被污染后出壳的雏鸭,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或康复鸭的血清,每只0.3~0.5毫升,可以预防感染或减少病死。

肉鸭的大棚建设方案要注意规格,然后各个环节的布局也是很重要的,建设好之后就可以养殖了。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喂食和准备工作。鸭舍需要定期的进行清理消毒,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保证它的长势更好。

水貂养殖大棚


水貂我想很多人对它并不是特别的熟悉,其实水貂在我国的市场用途是非常广泛的,它的皮毛特别的珍贵。水貂的皮毛可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衣服等等,但是尤其水貂的养殖成本比较高,因此养殖的并不是特别的广泛。

水貂养殖大棚

棚舍是供水貂防寒、避暑的设备,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规格一般为长25~50米,宽3.5~4米,棚檐高为1.1~1.2米。有的增加单栋棚舍跨度(8米左右),两边养种貂,中间养皮貂,可提高单栋棚舍的利用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毛皮质量。

笼舍是水貂活动,采食、排泄和繁殖的场所。笼是铁丝网编制的,小室多用1.5~2厘米木板制成,其规格有多种。

单层笼舍:笼栏为703040立方厘米(长宽高)。小室为303030立方厘米或453545立方厘米。双层笼舍:下层为种貂,上层为皮貂或幼貂。种貂笼为656045立方厘米,小室为454040立方厘米,皮貂笼舍为504540立方厘米,小室563023立方厘米,一个小室连成两间。

养水貂挣钱吗

1、水貂皮是国际珍贵毛皮市场的主要产品之一。

从国际市场裘皮贸易历史上看,水貂皮始终是支柱产品之一,国内外珍贵毛皮动物饲养,必然要形成以水貂为主的态势和格局。

2、貂皮的市场前景优于狐、貉等大毛细皮产品。

从水貂皮的品质和价值看,其利用率也高于狐、貉皮等大毛细皮,尤其是国内市场潜力很大。水貂皮以其毛绒齐短、光亮华贵而著称,是制作衣服、衣领、帽子、袖口和饰口的主要原料皮,利用较广,需求量亦大。

3、水貂皮的市场稳定,价格稳中有升。

水貂皮的市场秩序良好,市场行情一直较狐、貉稳定,近年来又呈出稳中有升的趋势。水貂皮市场所体现的优质优价规律使彩色水貂皮价格大幅度攀升,也给水貂皮养殖者创造了加速种群品种改良,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毛皮,提高经济效益的契机。

4、水貂生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国内水貂饲养量少于狐狸,更说明了水貂养殖所具有的发展潜力。国内养狐尤其是北极狐的养殖数量高于水貂饲养量,这是受目前市场行情短期效益驱动的结果。随着狐、貉皮市场行情变化,不久的将来,养殖重点肯定要向水貂转移,这将进一步增强水貂养殖的发展潜力。

5、水貂养殖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

水貂养殖技术成熟,饲料来源广泛,水貂对环境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农民朋友可根据资金、场地等情况来确定饲养规模,只要加强饲养管理,都可以收到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养蝎、娱蚣、野猪、水蛭等特种养殖项目相比,市场稳定、经营风险小、经济效益好。

6、抓住机遇,加快水貂养殖业发展。

为把握机遇,加快水貂养殖业的发展,转变观念,提高产品质量是关键。

水貂的饲养繁殖技术

为了科学地进行饲料调配和饲养管理,一般将水貂一年的生活周期分为准备配种期、配种期、妊娠期、产仔泌乳期、育成期等几个饲养时期,每一个饲养时期,既有其特点,又是密切联系的。

无论那一个时期饲养管理不当,对全年生产都有直接影响,例如准备配种期饲养管理不当,就直接影响配种,配种工作做的不好就不可能高产,忽视了妊娠期的饲养必将影响产仔,使全年生产受到损失。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每个时期,每个环节的饲养和管理。要不断地创造有利于水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条件,学习与掌握水貂的养殖技术,才能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毛皮。

养水貂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养好种貂。种貂要求皮毛要光亮,并且被腹部的毛色要一致、针毛短、毛柔软、弹性较好,这样的水貂皮毛的质量比较好。

其次,在种貂进入配种期的时候,要保证种公貂的优质精饲料供给,同时要防止近亲交配,避免水貂的品种退化。而在种母貂的妊娠后期,应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并且宰杀动物喂养的时候,要摘除动物的肾上腺、脑垂体等,防止种母貂流产。

第三,在仔貂出生之后,要注意仔貂的保温,提高仔貂的成活率。

第四,在水貂进入换毛期的时候,除了保证优质精饲料的供给之外,饲料中还应当适当的添加植物油和维生素B2。

最后,在七八月份的时候,气温比较高,并且空气的湿度较大,饲料容易腐败变质,水貂很容易患上消化道疾病,因此饲料中应适当的添加马齿苋、车前子等中草药,这样可以降低饲料的成本,也能够预防肠炎、立即等疾病。而在六七月份的时候,也需要对水貂进行免疫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在养殖水貂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技术和技巧的,而且水貂的养殖投资成本比较高,因此养殖者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养殖项目。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大棚草莓畸形果的防治》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土鸡的防治与饲养”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77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