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钻心虫防治时间

水稻钻心虫是指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及大螟等以幼虫钻入水稻茎秆内取食茎秆组织的生长点或幼穗的一类害虫。这几种害虫的危害都能造成枯心、枯鞘和白穗,如果防治不当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选择一个恰当的防治时间十分必要。

水稻钻心虫的识别

水稻钻心虫是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和中国台湾稻螟等水稻钻蛀性害虫的总称。从昆虫学专业角度来说,二化螟、三化螟和中国台湾稻螟属于螟蛾科,而大螟则是属于夜蛾科;从其成虫的体型上来区分的话,大螟的体型比较粗壮,而二化螟、三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体型相对比较苗条一些;从其分布来说,全国主要稻区主要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最为常见。

三化螟和二化螟为害都是钻蛀水稻茎秆,在苗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在孕穗初期侵入,造成枯孕穗,在孕穗末期和抽穗初期侵入,咬断穗颈,造成白穗或虫伤株。三化螟为害的水稻,一般每株有一条幼虫,株内虫粪较少,粪粒清晰,蛀孔整齐、圆形。三化螟与其他螟虫相比有一显著不同特征幼虫钻入之后在茎节上部将心叶或稻茎维管组织环切、咬断,切口颇整齐,形似断环。

水稻钻心虫的防治难点

难以把握防治时期,世代重叠、大小龄虫混杂。虫体隐蔽,药液难以接触虫体。害虫抗药性增强。农户分散经营、分散管理,漏治田、桥梁田成为虫源地。亩用药量、用水量不足。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巧

1、正确选择农药,注意药剂的合理复配。对准水稻基部喷药。药后田间保持3~5厘米的水层。用水量要足:亩(667平方米)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

2、早晚施药:上午9点前,下午4点后用药。注意天气预报,用药8小时内遇雨需要重新施药。注意掌握在害虫钻心前用药。

水稻钻心虫的防治策略

目前,采取防、避、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掌握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发生程度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条件具备时,还可选用抗虫转基因水稻品种。

1、农业防治

主要采取消灭越冬虫源、灌水灭虫和避害、利用抗虫品种等措施。

2、化学防治

①化学防治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二化螟防治措施,为充分利用卵期天敌,应尽量避开卵孵盛期用药,一般在早、晚稻分蘖期或晚稻孕穗、抽穗期螟卵孵化高峰后5~7天,枯鞘丛率5%~8%或早稻每亩有中心为害株100株或丛害率1%~1.5%或晚稻为害团高于100个时用药。

②镖打螟虫杀虫剂60ml兑30斤水在害虫发生期均匀喷雾,对水稻钻心虫(二三化螟)以及稻纵卷叶螟有,杀卵杀虫,持效期可达40天以上。

水稻钻心虫防治时间

1、水稻二化螟多发生在距稻田池埂1m处,观察茎秆在水面上10cm左右位置,叶鞘有不规则变黄现象,重者伴有褐色条纹,这时扒开叶鞘会在里面发现二化螟幼虫,此时便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2、水稻三化螟的最佳防治时间要由虫情和苗情两方面确定,防治枯心苗时以虫情为主,即卵块孵化高峰期施药防治,在50%卵块底部变黑的第二天即为孵化高峰期,是防治枯心苗的最佳时期;防治白穗要以苗情为主,即在防治适期内,看水稻生育期,达到破口抽穗期,是防治白穗的最佳时期。由于各种农药的作用速度不同,生物农药要适当提前施用。

水稻钻心虫是水稻病虫害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类害虫,幼虫可以分散蛀入水稻茎内,造成枯心,严重威胁水稻产量,给农民带来惨重损失。对此广大农民朋友应当切实把握水稻钻心虫的病症做好及时的防治。

相关推荐

牛羊蜱虫的防治方法


蜱是一种叮咬在牛羊体表吸食血液及传播多种重要传染病的体外寄生虫,俗称草爬子。牛羊的体表寄生有蜱虫,可引起牛羊烦躁不安、骚痒,甚至引起蜱瘫。蜱吸血后可以传播多种传染病,引起牛羊消瘦、贫血,威胁牛羊健康,严重时会致病畜死亡。现从三个不同方面介绍防治方法。

1.消灭牛羊体表的蜱虫

(1)人工捕捉。如果饲养的牛羊数量不是很多,且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人工捕捉除蜱的方法。首先全面检查牛羊驱体,特别是颈部、腋下、腹部、脚踝下方,可用尖嘴镊子在紧靠皮肤的地方沿着与皮肤垂直的方向拔出蜱虫,拔出蜱虫后如果伤口出血,要进行止血,同时用酒精或碘酒消毒。

(2)粉剂涂抹。可用3%马拉硫磷或5%西维因、2%害虫敌等粉剂涂抹在牛羊体表面,一般羊用剂量为30克,牛为100克。在蜱虫活动季节,每隔7~10天处理1次,可以预防蜱虫的发生。

(3)药液喷涂。可用0.2%杀螟松或0.25%倍硫磷、1%马拉硫磷、0.2%害虫敌、0.2%辛硫磷乳剂喷涂畜体,剂量羊为200毫升/次,牛为500毫升/次,每隔3周处理1次。也可用氟苯醚菊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毫克,一次背部浇注,2周后重复1次。

(4)药浴。选用0.05%双甲脒或0.1%马拉硫磷、0.1%辛硫磷、0.05%地亚农、1%西维因、0.0025%溴氰菊酯、0.003%氟苯醚菊酯、0.006%氯氰菊酯等乳剂,对羊进行药浴。此外,可皮下注射阿维菌素,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2毫克,一次注射或口服。

2.消灭圈舍内的蜱虫

残缘璃眼蜱多在圈舍内的墙壁、地面、饲槽等缝隙中栖生,可选用上述药物喷洒,或粉刷后再用水泥、石灰或黄泥堵塞缝隙。必要时也可隔离,停用圈舍10个月或1年,使蜱无法寄生而死亡。

3.消灭自然环境中的蜱

当环境中有大量蜱虫存在时,可采用轮牧的方式,相隔时间1~2年轮牧1次,使牧地上的成虫自然死亡,也可以进行烧荒(要防止火灾),破坏蜱的孳生地。

(黑龙江省富锦市畜牧局李广轩崔丽邮编:156100)

蜜蜂孢子虫病的防治措施


孢子虫病,是引起爬蜂病的一种成年蜂病,是西方蜜蜂的常见病,大多数蜂场都程度不同地患有此病,且很难根治。但由于各蜂场在四季管理,预防治疗等措施方面的差异,发病自有轻有重,重者削弱群势,影响生产。
根据专业养蜂者的观察与体会,场地常年少日照,地处低洼潮湿,周围环境肮脏,水源不洁,箱具、巢脾等缺乏应有的清洗消毒,群势弱小,秋后缺少花粉,以及箱内湿度过大,防治疏忽等,是导致孢子虫病暴发的诱因。尤以天气长期低温阴雨,蜂群不能爽身飞翔排泄,易引发孢子虫病。在季节上以初春、秋末、冬初发病较多。患病蜂群成年蜂不断爬出箱外,少数头尾稍黑,多数毛色无异,多为空腹,少数大肚,振翅抖动,欲飞不能,四处爬行,死蜂遍地,触目惊心,群势迅速下降,甚至弱不成群。在防治方面,应防重于治。现将防治孢子虫病的七条措施介绍如下:
1.场地应坐北朝南,避风向阳,地势宜高不宜低。蜂箱的摆放应高于地面20~30厘米,箱脚适当垫以砖块、凳架或木桩。蜂箱所盖防水油毛毡四周应突出2~3厘米,箱底脚应内缩2~3厘米。以防雨水上下浸湿箱内。并要保证蜂箱门前有充分的阳光照射,借助阳光的紫外线杀灭蜂群多种病菌。
2.蜂场周围环境应清洁卫生,附近要有清洁水源,供蜜蜂采用。对蜂场附近四周枯枝败叶、杂草、鸡鹅猪羊粪便垃圾要勤打扫:对死蜂病蜂要清扫远埋,防止病害反复传染。()并应于春夏秋三季定期在蜂场周围撒些石灰消毒灭菌。蜂箱上最好有绿树遮阴,但也不能浓荫覆盖。
3.蜂箱、巢脾、蜂具、摇蜜机及盛蜜容器等,应定期清洗消毒。每年春秋两季,刮除蜂箱的蜂胶、赘脾、蜡屑后,用喷灯火焰消毒:亦可倒扣蜂箱用稻草把、废报纸点燃熏烤一二分钟杀菌消毒(注意不要熏焦箱体)。巢脾在刮除蜂胶、割除下边角雄峰房并赘脾后,用3%碱水溶液浸泡6~8小时杀菌消毒,再用清水漂净晾干后使用。其他蜂机具等可用3%热碱水清洗消毒。
4.凡历年患有孢子虫病史的蜂场,在初春、晚秋及越冬前,均应预防孢子虫病的复发,喂以配药糖浆(白砂糖对水1/2),每千克糖浆柠檬酸0.5~1克、氯霉素5~10万单位或新洁尔灭2克(新洁尔灭应随配随用),每框蜂每次喂30~50克,每隔两天一次,连喂3次,可预防孢子虫病的复发。
5.选育抗病蜂种是防治孢子虫病的又一有效途径。当一个蜂场发生孢子虫病时,各群之间总是有轻有重,有的蜂群甚至一只爬蜂也无,这给选育抗种提供了条件,应及时做好记录,在春夏秋换王时,选择无病群育王,淘汰所有患病群蜂王,经过几代选育,孢子虫病便可控制。
6.要勤于翻晒蜂群的保温物,保持蜂箱内应有的干燥,减轻箱内的冷湿度,并促使蜂群飞翔排泄。
7.当蜂群发生少数爬蜂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认为偌大一个蜂群爬几只蜂无所谓。从而延误治疗时机.要知一旦暴发遍地爬蜂.便难以收拾。尤以秋末冬初,麻痹不得,更不要误认为甘露蜜中毒f甘露蜜中毒多为大肚型爬蜂1,应立即进行治疗,每千克糖浆或稀释的蜂蜜配柠檬酸1~2克、氯霉素10~20万单位,每框蜂每次喂50~100克,每隔2天喂一次,连喂5次,可基本治愈。
271500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

竹鼠寄生虫防治技术


竹鼠养殖技术中预防竹鼠寄生虫看似小事,预防不到位也会给竹鼠造成很大影响。寄生虫会掠夺竹鼠体内的营养物质,竹鼠身上一旦出现寄生虫病就不爱吃东西,毛色花黄、逐渐偏瘦、产仔减少、抗病力减弱,还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严重的可以引起竹鼠死亡,今天小编给各位鼠友分享一下竹鼠寄生虫防治技术吧!

常见寄生虫种类

1、肠胃寄生虫。

2、皮下、肌肉及体表寄生虫(蜱、螨和虱子最常见,肉眼就可发现)。

3、血液寄生虫。

寄生虫的来源

竹鼠感染寄生虫大部分原因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含有寄生虫虫卵污染的饲料,还有竹鼠栏的清洁不到位。

寄生虫防治技术

1、做好鼠栏清洁卫生,保证食物的洁净。

2、定期在竹鼠饲料种添加杀虫药物,最好用不易中毒的药物,在用药前,需详细了解用量和副作用。在喂药前,最好了解该药物假设出现中毒,应用什么药物来解毒,以免出现中毒的时候,不能采取及时的解救措施。

3、在用药后一定要随时注意竹鼠的表现,发现有不正常的反应时,要及时采取措施。

稻田养殖河蟹水稻栽培工艺



(1)水稻品种的选择:一般宜选择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状,抗病力强的高产水稻品种。如汕优63,南优6号,六优1号,武育梗3号等优质稻种。
(2)施足基肥:移栽秧苗前15天,进行稻田整耙,用20—25公斤/亩的生石灰,调成浆立即泼洒,杀灭致病菌和野杂鱼,两三天后施腐熟的农家肥,每亩100—150公斤,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农家肥和磷肥全部做基肥,氮肥的40%做基肥,60%做追肥。水稻返青见蘖时,要及时追施分蘖肥。投放蟹苗后原则上不许再施肥。如发现有脱肥现象,可追施少量尿素,每亩不得超过5公斤。
(3)秧苗的栽插:一般将秧苗田培育的秧苗往养蟹田移栽。在移栽前2—3天,秧苗普施一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移栽的秧苗要求健壮无病。通常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栽插。适当增加埂内侧和蟹沟旁的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提高水稻产量。

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牛焦虫也叫做血孢子虫病,是由于牛淋巴球、红血球等处寄生有多种无色素血孢子虫而引起,这类虫体体型非常小,需要借助蜱虫传播,因此也叫做蜱热。病牛的典型症状是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停止反当,往往卧地不起,且后期体温急剧升高,体质逐渐消瘦,呈现高热稽留,最终发生死亡,应加以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肉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体

肉牛焦虫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和牛巴贝斯焦虫导致,这两种虫体相比较,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具有更大的体型,且其呈现多种形态,如环形、有犁形、椭圆形等,且两个梨形虫体往往以尖端相连形成锐角,这也是虫体典型形态,通常处于红细胞的中部,且虫体直径要明显比红细胞半径大;牛巴贝斯焦虫也呈现多种形态,通常处于红细胞边缘,且两个虫体呈尖端或者锐角相连,个别处于红细胞中央。该病可通过多种蜱虫进行传播。焦虫通常寄生在牛、羊的红细胞内,有些猪、犬以及马属动物也能够感染焦虫,但主要是对牛、羊造成较大危害。红细胞内寄生的焦虫,能够经由血液循环侵入到牛体各处,并大量繁殖。在病牛体内,以虫卵的形式在唾液细胞中发育,并具有感染性。

2、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具有8~15天的潜伏期。成年肉牛通常呈急性经过,发病初期体温明显升高,达到40~42℃,呈现稽留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反刍减少或者彻底停止,呼吸加速,鼻镜过于干燥且发生出血,肌肉震颤。经过3~4天,病牛开始排出血红蛋白尿,尿液颜色从浅色逐渐变成深红色,且尿液中所含的蛋白质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该病的典型性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牛逐渐表现出更加严重的贫血,可视黏膜呈苍白色或者白色,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喘息。体质衰弱、消瘦,起卧和行走都比较困难,或者只能够卧地不起,并伴有黄疸、水肿,且先便秘后腹泻或者二者交替出现,往往排出混杂黏液及血液的粪便,部分甚至会排出覆盖有黑褐色黏液膜的粪便,并散发恶臭味,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病牛最终往往由于严重缺氧、缺乏营养或者肝脏功能障碍而发生死亡,妊娠母牛患病后通常会发生流产。

3、实验室检查

无菌条件下在病牛耳缘静脉处采血,制作血抹片,经过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发现红细胞大小不同,且细胞内存在呈逗点状、环状、杆状的虫体,一般同一个细胞中存在1~4个虫体,染虫率一般能够达到70%左右。

在诊断过程中,还要对虫体形态进行细致鉴别,并仔细观察虫体大小、数目、位置以及排列状态,尤其要注意查找典型虫体所具有的特异性构造,从而准确判断是由何种虫体引起发病。牛瑟氏泰勒焦虫,虫体呈竹芽状或者杆状,长度要比红细胞的半径小;牛双芽巴贝斯焦虫,虫体呈双梨子状,且其尖端相连形成锐角,长度要比红细胞的半径大,具有团块状的染色质;牛巴贝斯焦虫,虫体呈双梨子状,虫体尖端相连形成钝角,长度要比红细胞的半径小,往往处于红细胞的边缘,有时处于偏中部。另外,如果焦虫正处在感染高峰期,在镜检时也能够发现红细胞外存在少数的虫体,此时就需要对逐个视野、逐个细胞进行检查,并注意对其他虫体、杂质、边虫、附红体细胞等进行鉴别,禁止随意做出结论,防止发生漏诊、误诊。边虫,虫体呈圆形,边缘整齐,体型较小,通常处于红细胞的边缘,一个红细胞内能够同时附着有1~16个虫体,进入繁殖阶段,虫体则具有多种形状,如三角形或者圆形等,成虫通常呈圆形。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症状较轻或者发病初期,可按体重使用3.5~7mg/kg三氮脒,配制成5%~7%的注射液,并将其置于50℃温水中进行至少10min的水浴,待温度适宜后在臀部进行肌肉注射,通常用药1次就能够见效。如果病牛症状严重,也只能够采取少于3次用药治疗,且每次需要间隔48h,治疗效果较好。病牛也可使用锥黄素进行治疗,每次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配制成0.5%~1%的注射剂,按体重注射3~4mL/kg,通常用药1~2次就能够见效,每次具有24~48h间隔时间,治疗效果也较好。但要注意的是,注射锥黄素时,注射速度不能过快。病牛也可使用锥蓝素进行治疗,添加适量的0.4%的生理盐水配制成1%的注射剂,按体重肌肉注射5mL/kg,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要确保缓慢注射。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牛,可将1次用量分成2次注射,每次具有24~48h的间隔。在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根据临床病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如发生贫血等体弱症状时,可静脉注射由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B12、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如果心脏衰弱,可注射适量的强心剂;如果食欲减退,可投服适量的健胃剂。

灭蜱。牛体可使用按1∶(200~250)倍稀释的2.5%敌杀死油乳剂进行喷雾,每半个月进行1次。圈舍墙面、缝隙等要定期喷洒灭蜱药物。同时,可配合采取人工种草、深翻土地或者改良土壤改良等方式来破坏蜱虫的生存条件。另外,还可对肉牛配合注射大环内醋类抗生素,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以及多拉菌素等用于控制或者消灭蜱虫。

牛焦虫病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简介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有病区当地牛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为40%;由无病区运进有病区的牛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60%—92%。
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
引起牛焦虫病的焦虫可分为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两种。
(一)牛巴贝西焦虫病该病潜伏期为9—15天,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可视黏膜黄染,有点状出血,初期拉稀,后期便秘,尿呈红色乃至酱油色。红细胞减少,血红素指数下降,急性病例可在2—6天内死亡。轻症病畜几天后体温下降,恢复较慢。
(二)牛泰勒焦虫病该病潜伏期14—20天,病初体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到40.5—41.7℃,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顿,结膜潮红。中期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为正常的2—5倍。反刍停止,先便秘后腹泻,粪中带血丝。可视黏膜有出血斑点。步态蹒跚,起立困难。后期结膜苍白,黄染,在眼睑和尾部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粟粒至扁豆大的深红色出血斑点,病牛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患病牛要及早治疗,扑灭体表的蜱。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护理对愈后有良好的效果。

防治方法如下
治疗
(1)贝尼尔,每公斤体重用3.5-3.8毫克,配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轻症1次即可,必要时每天1次,连注2—3次。水牛对此药较敏感,一般用药1次较安全,连续使用,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死亡;黄牛偶尔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等副作用,可很快消失。
(2)黄色素,每公斤体重3—4毫克,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小时后再注射1次。病牛在治疗后的数日内须避免烈日照射。注射时,切忌将药液漏到血管外。
(3)阿卡普林,每公斤体重用0.6—1毫克,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有时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呼吸困难等副作用(孕牛可能流产),一般于1—4小时后自行消失。若不消失,可皮下注射阿托品,每公斤体重10毫克,能迅速解除副作用。
(4)咪唑苯脲,每公斤体重2毫克,配成10%溶液,分2次肌肉注射。
(5)在选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采用对症疗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用维生素B12治疗贫血,中等个体的牛1次皮下注射1—1.5毫升(80—120毫克),有条件的,可应用输血疗法,效果更好。
预防
(1)有蜱的地区应定期灭蜱,牛舍内1米以下的墙壁,要用杀虫药涂抹,杀灭残留蜱。
(2)对牛体表的蜱要定期喷药或药浴,以便杀灭之。
(3)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于发病季节前,定期药物预防,以防发病。

牛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别克木拉提·毛吾肯

(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动物防疫监督站阔克尕什乡分站836401)

1流行病学

牛焦虫病一般在4月份开始发生,10月以后基本消失。牛焦虫病的发生需要借助传播媒介,一般来说,璃眼蜱属的各种蜱是牛环形泰勒焦虫的传播媒介,微小牛蜱是双芽巴贝斯焦虫的传播媒介,全沟硬蜱和蓖子硬蜱是牛巴贝斯焦虫的传播媒介。附有牛焦虫的蜱类对牛进行叮咬后,就会使其感染焦虫病。

2.临床表现

患有焦虫病的牛只开始时出现便秘,之后则变成腹泻,或者两者交替出现,排出的粪便中含有血丝或黏液。病牛初期心跳频率加快,血液稀薄,不容易凝固,频繁排尿,且尿液呈淡黄色或深黄,但不会出现血尿。病牛后期有扁豆大小深红色出血斑出现在眼睑、尾根等薄嫩皮肤处。同时,病牛体况明显消瘦,往往在发病后1~2星期出现死亡。如果不对病牛采取治疗,病程通常持续10天左右,个别病牛在发病后2~3天则会发生死亡。该病一般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且1~7月龄的犊牛更容易发生,大于8月龄的犊牛则较少发病。

3病理变化

病牛死后,可见尸僵明显,尸体明显消瘦,血清稀薄,血凝不良或凝固不全,皮下组织充血、水肿、黄染,可视黏膜贫血,发生黄疸;脾脏出现2~3倍的肿大,脾髓发生软化,质地较软,呈暗红色,有呈颗粒状的小突起出现在面部,并有少量出血点在可视黏膜上;心脏质地较软,有出血斑点出现在心室以及心房内外膜上;肝脏呈黄棕色,明显肿大,有时被膜上会出现少量的出血点;肺脏出现淤血,并明显水肿,通常呈现为肉样病变;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小肠黏膜和真胃有出血点,且发生水肿;膀胱黏膜有出血点,里面有大量积尿,尿液一般为淡红色,有时尿液中带有血,此时则呈红色;肌间结缔组织和浆膜水肿、黄染。

4实验室检验

焦虫检验:在病牛体表淋巴结发生肿大的前期,用淋巴穿刺液进行涂片染色,并置于显微镜下检查,能够看到“石榴体”。在病牛耳静脉处采血进行涂片,经果姬姆萨染色后放于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能够见到呈杆形、梨籽形、逗点、圆环等多形态虫体存在于红细胞内。其中大约40%~50%虫体为梨籽形,红细胞达到20%~30%的染虫率,甚至能够高达80%~90%;染虫强度是每个红细胞内含有0~5个虫体。

细菌检验:采集病牛的心血、肝、脾进行涂片,通过革兰氏染色检菌呈阴性。但是使用血液琼脂、普通琼脂进行培养时,没有生长菌落。

5防治

预防措施:牛只按时进行疫苗注射,由于疫苗注射后经过3星期才能产生免疫力,因此必须在发病季节到来前的21天注射牛焦虫病疫苗,也就是选择在3月份进行疫苗注射,这样在5~8月流行季节发生牛焦虫病的几率明显降低。及时消灭蜱类,将传播途径切断,即在发病季节之前和发病季节内,通过发动群众进行群防群控,认真彻底的杀灭牧地、圈舍及牛体表的蜱,彻底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发生牛焦虫病。对圈舍、牛体表进行灭蜱时,可喷洒适量的1%敌百虫溶液和浓度为每升70mg的溴氰菊酯,同时牛舍每天都要进行清扫、消毒,及时将存在于饲养环境中和牛体表的蜱杀灭。另外可采取注射预防,每只牛按照每千克体重肌内注射0.2mg伊维菌素针或者按照每70千克体重皮下注射1mL全虫灭针剂,从而对蜱、脑包虫、绦虫等牛的体内外寄生虫起到预防、杀灭作用。

药物防治:西医治疗一般是以杀虫为主,同时配合对症辅助治疗,如消炎、强心、补液及健脾胃等。治疗使用的杀虫药主要是贝尼尔、青蒿素系列等,通常配合使用清热解毒、消炎等药物,如长效土霉素、柴胡、青霉素等。病牛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的饲草、精料,从而使其抵抗力增强,同时要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放牧或者受到风吹雨淋,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病牛按照每千克体重在臀部深层肌肉注射3.5~7.Omg贝尼尔配制成5%~7%的溶液,每天注射1次,1个疗程为5天。如果牛只未发病,也可连续使用3天,用于预防。病牛按照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3~4mg黄色素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配制成0.5%~1.O%溶液,注意注射前注射器需要经过30min的煮沸消毒,且48h后再注射1次。临床治疗时,还可交叉使用贝尼尔和黄色素,并配合口服高锰酸钾溶液,即在2~3L温水中添加5~8g高锰酸钾。

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


寄生虫病是在目前生猪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治不但可以降低死亡率,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为养猪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简单谈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养殖户有一定的帮助。

一、制定合理的驱虫计划

猪的寄生虫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生理结构不同,在临床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再加上每个猪场的地域上的差异、饲养条件的差异、饲养方法的差异以及管理的差异等等,对每个猪场的感染危害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结合自己猪场所在地的寄生虫发病种类及实际情况,才能制订出合理适用的防治计划。

1.只有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加强了,才能提高猪体自身的抵抗能力。因此要创造一个不适合寄生虫繁殖暴发的环境条件,尽可能切断它们的传播途径。例如在湿度较大的环境条件下,球虫容易迅速繁殖,我们就就应该给猪群创造一个即干净又干燥的环境,这样就能抑制球虫繁殖的速度,减少对猪场的危害。总之,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应加大环境控制的手段,尽量减少药物控制的防治方法。况且杀灭寄生虫一类的药物对寄主的毒性比一般比抗菌抗病毒药物更大。

2.养殖模式不同,寄生虫的发病情况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一种寄生虫病原都有不同的传播途径。按感染的方式来说,寄生虫有的通过母子体之间的垂直传播,有的通过猪群内部接触感染传播,有的通过中间宿主传播。按传播的方式来说,可分为食源性传播、环境传播、个体横向传播等。

3.在临床的寄生虫疾病中,除了原虫病中的弓形体病能直接引起猪的大量死亡,球虫病引起仔猪较严重的腹泻后导致的死亡外,其它类寄生虫在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大多数猪体患消耗性疾病,主要是影响猪的生长,造成饲料利用效率降低。由于各类寄生虫对药物的敏感度不一致,因此在制订猪场驱虫计划时,必须要检测出危害本场的主要寄生虫种类,按照害大为先的原则,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对危害大的寄生虫要选用优先敏感的药物,而对不是主要危害的寄生虫,可以合并一起进行防治。

二、驱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猪场一定要定期全面驱虫,按照制定的驱虫计划,不同生长阶段的猪,使用不同的驱虫方案。母猪产前728天使用伊维菌素驱虫,能够有效的预防仔猪螨虫病的发生,用左旋咪唑或阿苯达唑只能驱除体内寄生虫。种公猪一年春秋驱虫两次,而且驱虫要在上半月进行,因为上半月虫体的头是朝上的,尾巴朝下。春季驱虫重点是体外寄生虫,可使用伊维菌素。仔猪断奶转群前驱虫一次。新购猪只驱虫两次,隔离30日以后才能并群。首次给猪驱虫最好选在4560日龄(猪体重30公斤左右)时进行效果比较好,这样能一举多得,把多种寄生虫一齐打下。第一次用药以后,隔6090天再驱虫1次。驱虫宜在晚上进行。

2.选药要恰当,确保驱虫达到理想效果,并且要选用价廉、广谱、高效、安全的驱虫药物。驱虫时体内寄生虫一般选择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左旋咪唑;体外寄生虫主要是使用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在选择药物的时候都是寻找比较大、比较正规的生产企业,大企业的产品含量比较足,而且质量比较稳定,再加上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也比较多,所以在选择药物的时候更应该和正规的大企业合作。在选择驱虫药时可考虑体内外寄生虫均能驱杀而且副作用小的药物,目前西药方面用得较多的是伊维菌素或阿维素与芬苯达唑的复方制剂。

3.为了保证猪体药物的摄入量,在驱虫给药之前,给猪停喂一顿。晚上68时把药物和少量精料拌匀进行饲喂,让猪一次吃完。如果猪不愿意吃或不吃,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盐水或糖精等,使适口性增加。猪场用药时,一定要计算好药物使用量,把药研碎,拌入饲料中搅拌均匀。

4.对猪只进行驱虫时,要准确掌握用药剂量,以防药物中毒,产前十五天之后和哺乳期严禁使用驱虫的药物。

5.驱虫后及时清理粪便,将其堆积发酵、焚烧或深埋;地面、墙壁、饲槽应用5%的石灰水消毒,以防排出的虫体和虫卵又被猪吃而重新感染。

甲鱼养殖之吊钟虫病防治技术



[病原]鳖吊钟虫病的病原为钟形虫。
[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鳖食欲减退,消瘦,生长发育缓慢。在病鳖的四肢凹处、颈部、腹甲及尾部,肉眼可见附着的吊钟虫,腹甲部像生锈似的洗不净。吊钟虫侵害严重时,稚、幼鳖全身呈灰白色。
[流行情况]吊钟虫病危害各种规格的鳖。常温养殖池流行季节为6~9月,加温池一年四季均可患此病。该病流行面广,鳖常因并发其他传染病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
全池定期遍洒浓度为4毫克/千克的硫酸铜与浓度为1.5毫克/千克的硫酸亚铁合剂,浸泡24小时后,排去1/2含药水,然后再补加足量新水。治疗
1.清塘放养时,若水温在10~30℃之间,用浓度为0.35%的食盐水浸洗病鳖10~20分钟,每天1次,连用2天,可杀灭虫体。
2.患病鳖池遍洒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药物浓度随水温而定,水温高时,药物浓度为0.8毫克/千克;水温低时,浓度为1毫克/千克;连续泼洒2天,能有效杀灭钟形虫。
3.若病鳖体重为3~4克,全池遍洒浓度为0.6毫克/千克的硫酸铜,连用2天,再泼洒浓度为0.3毫克/千克的三氯异氰脲酸,钟形虫3天死亡;若病鳖体重为200克,连续2天全池遍洒浓度为0.6毫克/千克的硫酸铜,同时连续3天投喂“鳖肤康”,可治愈。
4.用浓度为10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涂抹患病鳖,经30~40分钟放隔离池,连续涂抹2次,可杀死虫体。

水稻与水蛭套养


水稻和水蛭套养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成本,还能提高水稻的产量,能够增加收益。在稻田中养殖水蛭,它们日常在泥土中的活动利于水稻生长,水蛭的排泄物和它们的饵料残渣能够滋肥土壤,节省化肥费用,水稻的秸秆可为水蛭提供遮阴栖息的场所。稻田混合养殖水稻和水蛭能够互惠互利,还能节约成本。

在稻田内中种水稻的同时养殖水蛭,能够节省成本,水蛭可以将稻田中的一部分害虫消灭,很大程度的节省了施撒农药的成本,水蛭的排泄物和它们未吃完的饲料还能使稻田更肥,可以减少使用化肥,水蛭在稻田内钻洞能够是稻田内土质疏松,有利于水稻生长,将水稻和水蛭进行混养可以很大程度上的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一、稻田选择与建设

最好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无污染、排灌水方便而且交通方便的稻田,面积控制在5-10亩左右即可,稻田以回字型结构挖建,田中需要有4-5m宽、1m深的沟,使用挖建沟的土壤堆建2-3m宽且比稻田高出1m的田埂,为防止水蛭逃跑,要在稻田的周围用聚乙烯网片围建防逃网,要求将网片插入土中20-30cm,比土面高1m。

二、选择水稻和农药

1、水稻的品种

水蛭与水稻混养时,稻田内的水稻最好选择秸秆较高、能抗病害和倒伏的早熟水稻,容易倒伏的水稻会影响水蛭的生长,水稻的秸秆在夏季高温时可供水蛭遮阴栖息,为防止水稻受到病害使用农药对水蛭产生影响,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少农药的使用,早熟水稻收割时间较早,收割之后可以加强对水蛭养殖投喂,促进生长,提高产量。

2、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水蛭对农药比较敏感,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使用农药,使用农药要注意,禁止使用毒性很高且残留性强的农药,喷洒农药前把稻田中的水排放出去露出泥土,迫使水蛭们进入泥土中后再进行喷洒,喷洒完之后马上往稻田内加注新水,排水和注水同时进行,让稻田中的水交换2-3次左右。

三、投放水蛭种苗

水稻与水蛭混合养殖,要更加注意,为保证水蛭的成活率较高,一般投放水蛭种苗是在种植水稻一周后进行,水蛭种苗的规格选择3-5g,投放密度控制在20-30条/㎡左右。

四、饵料投喂与日常管理

移栽水稻之前,提前10天往稻田内注入20cm水,然后按照50kg/亩的比例朝稻田内施撒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7天后按500kg/亩的比例在稻田内施撒发酵好的农家肥。

水蛭主要摄食螺蛳,第一次投喂的螺蛳数量要在水蛭总数的5倍,然后每隔7天往稻田内投喂一次螺蛳,确保水中的螺蛳数量充足,足够水蛭摄食。

定期更换稻田中的水,一般半个月更换一次,每次换1/5的水,以确保稻田水质,要经常观察水蛭的情况,预防水中有龙虾、黄鳝等对水蛭造成危害,还要多检查稻田四周的防逃围栏是否完整,以防水蛭逃跑。

五、养殖水蛭的收益

一般一亩稻田养殖水蛭的成本为水蛭种苗5000元+塘租600元+投喂螺蛳3500元+人工管理费500元=9600元。

一般每亩可产100kg水蛭,目前市场售价约为160元/kg,收益为100kg160元/kg=16000元,减去成本9600元,纯利润可达6400元,所以养殖水蛭的利润还是很不错的。

鹅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鹅剑带绦虫病该病由矛形剑带绦虫等多种绦虫所致的鹅肠道寄生虫病,鹅群放牧下水容易被感染发病。该病主要危害数周至5月龄鹅,因此必须有计划用药物驱虫。患病鹅表现为消瘦、精神萎靡、离群静坐、翅膀下垂、脚软、走路摇晃、甩头、运动失调,两脚作划水动作,麻痹由两脚开始,发展到全身,向后坐或倒向一侧而死亡,排出灰白色稀粪中常见乳白色绦虫节片。

防治商品鹅群应在1~1.5月龄时驱虫1次。留种种鹅群除了1~1.5月龄时驱虫1次外,在4~5月龄时应再驱虫1次。吡喹酮,每公斤体重用药30~40毫克,1次拌料投喂;灭绦灵片,每公斤体重用药50~60毫克,1次拌料投喂;丙硫咪唑,每公斤体重用药10~25毫克,1次拌料投喂;硫双二氯酚,每公斤体重150~200毫克,1次喂服;氯硝柳胺,每公斤体重50~60毫克,1次喂服。

鹅球虫病寄生于鹅的球虫有16种,最常见的为肠球虫。各种年龄鹅都可感染,幼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症状为摇头,口流白沫,伏地,颈下垂,排血水样粪便。青年鹅、成年鹅常为带虫者,而雏鹅和仔鹅对球虫易感,因此必须分开饲养防止被感染。5~8月份为球虫多发季节,有该病流行区域或鹅群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

防治做好养殖场严格消毒工作,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一旦发生该病,应立即用磺胺药、氯苯胍、氨丙啉、青霉素等防治。每公斤体重用250毫克氨丙林拌料,连喂3天;每公斤体重用氯苯胍10毫克拌料,连喂3天;每公斤体重用球虫宁30毫克拌料,连喂3天。

鹅裂口线虫病该病对雏鹅和仔鹅危害大,与青、成年鹅分开饲养,不到低洼潮湿地带或死水塘放牧,可大大减少发病。放牧的鹅群应定期驱虫,商品鹅进行1~2次,留种种鹅群须进行2~3次。病鹅应隔离治疗,可用左咪唑或丙硫咪唑,每公斤体重25毫克,1次口服;甲苯咪唑,每公斤体重用30毫克,1次口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4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