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焦虫病的防治方法 水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5—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水牛焦虫病的防治方法水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1)水牛焦虫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犊牛发病率较高,成年牛发病率较低。但是发病后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容易造成患牛死亡。
(2)该病不会通过接触传染,必须通过中间宿主蜱的传播才能将病原散布开来。蜱的种类和分布有地区性,活动有季节性,夏秋时节为发病高峰期。
(3)该病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饥饿、产后体虚、使役过度、管理不善和长途运输等,在水牛抵抗力降低时,中间宿主蜱将病牛血液中的焦虫传播给健康牛体,牛受到侵袭而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7~15天。病牛通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高热不退,精神不振,心跳和呼吸速度加快,肌肉震颤,拱背收腹,行走摇摆。反刍迟缓或停止,食欲废绝。初期便秘,后转腹泻。一般在发病后3~4天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由浅红色至深红色,尿中蛋白质含量增高。贫血逐渐加重,黄疸,水肿,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粪便含有黏液及血液。可视黏膜苍白、黄染,体表淋巴结肿大。
3、病理变化
对病死水牛进行剖检,可见血液量少、色淡、稀薄不凝固,肺水肿;肠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时有溃疡面;前胸和腹部皮下呈胶冻样水肿,局限性黄染,特别是两前肢腋下较重;脾脏肿大,心脏外膜出血;瘤胃和重瓣胃黏膜局部脱落,瘤胃底呈黄色。
4、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具体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测。无菌采集患牛耳缘静脉血送往福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检测,经抹片和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内有环形、杆状形的虫体。

5、防治措施
(1)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贝尼尔,用蒸馏水配制成5%的浓度,按每公斤体重7.5毫克剂量分点肌肉深部注射,辅以安钠咖和安乃近治疗,通常一次见效,必要时可于24小时后重复注射一次。或皮下注射阿卡普林,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毫克,辅以安钠咖和安乃近。治疗过程中为减轻阿卡普林的副作用(注射数分钟后部分病牛会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及呼吸困难等反应),建议分两次注射,同时注射少量阿托品。中草药治疗时应以青蒿为主,辅以白术、车前、黄芪、生地、当归、栀子和知母等,根据水牛症状轻重和体重确定剂量,水煎候温灌服。每天一剂,连服3天,治疗效果显著。方解:青蒿具有清透虚热、截疟之功效;白术用于治疗倦怠乏力、泄泻;车前具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之功效;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之功效;生地、知母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和血、润燥滑肠之功效;栀子主治湿热黄疸、血痢尿血。采取以上措施治疗一周后,发病水牛基本恢复正常。
(2)预防措施。焦虫病主要通过蜱传播,当蜱吸食患有焦虫病牛的血液时,寄生在红细胞的焦虫裂殖子随之进入蜱体内,以配子生殖方式繁殖,发育成熟变为孢子。当蜱再吸食健康牛血液时,孢子被转移到牛体内,发育繁殖引起焦虫病。水牛焦虫病一般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但若诊断和治疗不及时,也会导致病牛死亡和疫情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应引起兽医防疫部门及养殖户的重视。预防该病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经常灭蜱。可对牛体、牛栏地面和墙壁喷洒1%~2%敌百虫溶液,能有效除蜱。同时,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可在该病的易发季节定期采用药物预防,使用三氮脒注射液深部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毫克。加强检疫,严禁引入病牛和带蜱牛,外引的水牛必须经过隔离观察和严格检查,确认健康无病后才可混群饲养。同时,對已发病的地区和养殖场要定期进行检疫,一旦发现病牛,要及时隔离治疗。对健康带虫水牛应定期进行药物防治,加强对传染源的杀灭。

相关阅读

牛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别克木拉提·毛吾肯

(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动物防疫监督站阔克尕什乡分站836401)

1流行病学

牛焦虫病一般在4月份开始发生,10月以后基本消失。牛焦虫病的发生需要借助传播媒介,一般来说,璃眼蜱属的各种蜱是牛环形泰勒焦虫的传播媒介,微小牛蜱是双芽巴贝斯焦虫的传播媒介,全沟硬蜱和蓖子硬蜱是牛巴贝斯焦虫的传播媒介。附有牛焦虫的蜱类对牛进行叮咬后,就会使其感染焦虫病。

2.临床表现

患有焦虫病的牛只开始时出现便秘,之后则变成腹泻,或者两者交替出现,排出的粪便中含有血丝或黏液。病牛初期心跳频率加快,血液稀薄,不容易凝固,频繁排尿,且尿液呈淡黄色或深黄,但不会出现血尿。病牛后期有扁豆大小深红色出血斑出现在眼睑、尾根等薄嫩皮肤处。同时,病牛体况明显消瘦,往往在发病后1~2星期出现死亡。如果不对病牛采取治疗,病程通常持续10天左右,个别病牛在发病后2~3天则会发生死亡。该病一般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且1~7月龄的犊牛更容易发生,大于8月龄的犊牛则较少发病。

3病理变化

病牛死后,可见尸僵明显,尸体明显消瘦,血清稀薄,血凝不良或凝固不全,皮下组织充血、水肿、黄染,可视黏膜贫血,发生黄疸;脾脏出现2~3倍的肿大,脾髓发生软化,质地较软,呈暗红色,有呈颗粒状的小突起出现在面部,并有少量出血点在可视黏膜上;心脏质地较软,有出血斑点出现在心室以及心房内外膜上;肝脏呈黄棕色,明显肿大,有时被膜上会出现少量的出血点;肺脏出现淤血,并明显水肿,通常呈现为肉样病变;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小肠黏膜和真胃有出血点,且发生水肿;膀胱黏膜有出血点,里面有大量积尿,尿液一般为淡红色,有时尿液中带有血,此时则呈红色;肌间结缔组织和浆膜水肿、黄染。

4实验室检验

焦虫检验:在病牛体表淋巴结发生肿大的前期,用淋巴穿刺液进行涂片染色,并置于显微镜下检查,能够看到“石榴体”。在病牛耳静脉处采血进行涂片,经果姬姆萨染色后放于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能够见到呈杆形、梨籽形、逗点、圆环等多形态虫体存在于红细胞内。其中大约40%~50%虫体为梨籽形,红细胞达到20%~30%的染虫率,甚至能够高达80%~90%;染虫强度是每个红细胞内含有0~5个虫体。

细菌检验:采集病牛的心血、肝、脾进行涂片,通过革兰氏染色检菌呈阴性。但是使用血液琼脂、普通琼脂进行培养时,没有生长菌落。

5防治

预防措施:牛只按时进行疫苗注射,由于疫苗注射后经过3星期才能产生免疫力,因此必须在发病季节到来前的21天注射牛焦虫病疫苗,也就是选择在3月份进行疫苗注射,这样在5~8月流行季节发生牛焦虫病的几率明显降低。及时消灭蜱类,将传播途径切断,即在发病季节之前和发病季节内,通过发动群众进行群防群控,认真彻底的杀灭牧地、圈舍及牛体表的蜱,彻底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发生牛焦虫病。对圈舍、牛体表进行灭蜱时,可喷洒适量的1%敌百虫溶液和浓度为每升70mg的溴氰菊酯,同时牛舍每天都要进行清扫、消毒,及时将存在于饲养环境中和牛体表的蜱杀灭。另外可采取注射预防,每只牛按照每千克体重肌内注射0.2mg伊维菌素针或者按照每70千克体重皮下注射1mL全虫灭针剂,从而对蜱、脑包虫、绦虫等牛的体内外寄生虫起到预防、杀灭作用。

药物防治:西医治疗一般是以杀虫为主,同时配合对症辅助治疗,如消炎、强心、补液及健脾胃等。治疗使用的杀虫药主要是贝尼尔、青蒿素系列等,通常配合使用清热解毒、消炎等药物,如长效土霉素、柴胡、青霉素等。病牛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的饲草、精料,从而使其抵抗力增强,同时要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放牧或者受到风吹雨淋,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病牛按照每千克体重在臀部深层肌肉注射3.5~7.Omg贝尼尔配制成5%~7%的溶液,每天注射1次,1个疗程为5天。如果牛只未发病,也可连续使用3天,用于预防。病牛按照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3~4mg黄色素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配制成0.5%~1.O%溶液,注意注射前注射器需要经过30min的煮沸消毒,且48h后再注射1次。临床治疗时,还可交叉使用贝尼尔和黄色素,并配合口服高锰酸钾溶液,即在2~3L温水中添加5~8g高锰酸钾。

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焦虫病的实验室检验和防治方法


焦虫病是由焦虫引起的有季节性的寄生虫病。有的把焦虫叫梨形虫或血孢子虫。脾是本病的传播媒介,脾吸血时可将焦虫接种到牛的血液中。焦虫的种类较多,牌的种类也较多,而且随着地区的温度不同,出没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病也不一致。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肉牛焦虫病的实验室检验和防治方法。

1、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8-15天的潜伏期,一般分成两种类型,即轻型和重型。轻型,病牛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主要是体温升高达到39.8-41℃,呈稽留热,但经过3-5天就能够恢复正常。眼结膜充血,体表淋巴结发生轻微肿胀,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往往伴有便秘现象,但通常转归良好。重型,病牛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0.6-41.8℃,大部分呈稽留热。初期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经过2-5天症状加重,反刍缓慢或者完全停止,食欲废绝,泌乳量急剧降低,肩部淋巴结往往呈鸡蛋大小肿大,初期触感较硬,按压存在疼感,之后逐渐变软。贫血不断加重,交替发生便秘和腹泻,尿液呈黄色,但不会发生血尿。可视黏膜初期潮红,之后变得苍白。症状严重时,机体快速消瘦,缩腹弓腰,往往卧地不起,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另外,妊娠母牛患病后通常会发生流产。

2、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牛,发现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皮下、肌肉内存在如胶状水肿的黄色脂肪和结缔组织。胸腔积液和腹水呈淡黄色,小肠浆膜发生黄染,并含有大量血液,有时局部会存在淤血斑块;真胃和皱胃等部位存在不同大小的溃疡斑点。内脏被膜发生黄染。心包积液,心肌呈红色和黄色.质地柔软;心脏外膜存在出血斑点,并散布有出血斑;心脏冠状沟也散布有出血斑。肝脏呈黄棕色,胆囊发生扩张,含有大量浓稠的胆汁。脾脏明显肿大呈圆形,一般能够达到正常大小的3-4倍,脾髓为红色。肺脏发生充血、水肿。支气管含有大量淡红色的泡沫。

3、实验室检验

直接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牛耳静脉血制成抹片,经过姬姆萨染色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大小不均匀的红细胞,红血球内存在杆状形、逗点形、环形的虫体,一般一个红血球内含有1-4个虫体,染虫率超过70%。这是诊断该病最准确、最主要的方法。需要注意,诊断时必须鉴别病原体的形态,要注意虫体所处的位置、大小、排列,虫体中染色团块的数目和存在位置,以及不同形态虫体的数量比,尤其要注意某种虫体所特有的特殊性构造,也就是典型虫体,是诊断某种焦虫不可缺少的一个特征性依据。例如,牛瑟氏泰勒焦虫的特点是虫体呈竹芽状、杆状,且长度要比红细胞半径小。

血清学诊断。主要是采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反应等诊断该病,其中可供常规使用的方法是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主要对染虫率较低的带虫牛进行检疫,以及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补体结合反应主要用于环形泰勒焦虫病的诊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主要用于瑟氏泰勒焦虫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特异性、高敏感性,适宜在口岸检疫、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首先要使用1%马拉硫磷溶液来杀灭蜱虫,防止疫情蔓延。接着进行抗血液原虫,可选择使用市场有售的血虫净(主要成分是三氮眯),按体重使用5-7mgjkg,添加适量生理盐水配制成10%溶液后进行肌肉深部注射,间隔24小时1次,连续使用2-3次,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感染该病的妊娠母牛,还要配合使用黄体酮,每次注射100mg,可有效进行安胎,避免发生流产。另外,还可进行强心补液,可静脉注射由2000mL25%葡萄糖溶液、200mL维生素C注射液、20-30mL10%安钠咖注射液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次,连用3-5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输血疗法。如果病牛症状严重,且条件允许时可进行输血治疗。输血前要先采取生物试验,即取100mL供体牛血,经过10-15min后将血液给病牛进行静脉注射,观察其反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牛反应比较迟钝,要进行2次静脉注射。如果病牛输血后没有出现异常反应,则可取1500-2000mL供体牛血液,注意分成多次采集,每次适宜采集大约450mL血液,放在添加有10%氯化钙抗凝剂的贮血瓶中储存,且在采集过程中不断轻轻摇晃瓶体,防止发生凝血。采集血液结束后,就可给病牛进行输血。

及时灭蜱。加强灭蜱,一般可分成2次进行,第一次在每年12月份到第二年1月份进行,此时牛体上的若虫处于越冬时期;第二次在5-7月份进行。牛体灭蜱可选择使用1:400倍稀释的敌百虫溶液或者螨净水进行喷浴,连续进行2次,每次间隔15天,但要注意在夏季降雨后进行补喷,直到度过感染季。圈舍灭蜱一般选择在4-5月份和8-9月份进行,主要是用水泥或者泥土堵塞墙缝,以将雌蜱幼虫堵塞闷死,同时还要喷洒药物消灭幼虫。另外,也可按体重使用3mgjkg贝尼尔,配制成7%的溶液用于深部肌肉注射,每间隔20天用药1次,能够有效预防该病。

牛焦虫病防治措施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
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5—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本病多发生于1~3岁牛只,成年牛发病较少,有病区当地牛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为40%;由无病区运进有病区的牛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60%—92%。根据湖南天华实业有限公司三个牛场的经验,国外纯种安格斯牛比安本杂交牛发病率高60%以上,安本杂交牛比本地牛发病率高17%以上。感染过焦虫的牛可对同种虫体产生带虫免疫,但不同焦虫之间没有交叉免疫现象。
引起牛焦虫病的焦虫可分为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两种。
1、牛巴贝西焦虫病
该病潜伏期为9—15天,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可视黏膜黄染,有点状出血,初期拉稀,后期便秘,尿呈红色乃至酱油色。红细胞减少,血红素指数下降,急性病例可在2—6天内死亡。轻症病畜几天后体温下降,恢复较慢。
2、牛泰勒焦虫病
该病潜伏期14—20天,病初体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到40.5—41.7℃,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顿,结膜潮红。中期体表淋巴结显着肿大,为正常的2—5倍。反刍停止,先便秘后腹泻,粪中带血丝。可视黏膜有出血斑点。步态蹒跚,起立困难。后期结膜苍白,黄染,在眼睑和尾部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粟粒至扁豆大的深红色出血斑点,病牛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
焦虫病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
首先要作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当地气候环境、自然条件、饲养方式等;然后调查蜱的种类,通过蜱的种类调查可以推断出可能存在的病原。根据患畜的表现进行临床诊断,虽准确性不高,但在基层有其实用意义。必要时可用抗焦虫药物(如贝尼尔等)进行治疗性试验,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血涂片检查。
2、血液涂片检查
无菌采患牛耳缘静脉血抹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内有环形、逗点形、杆状形虫体,一个红细胞内有虫体1~4个,染虫率达70%以上,这是最主要且较准确的诊断方法。诊断时,病原体的形态鉴别非常重要,要仔细观察虫体的大小、所处位置、排列、染色团块在虫体中的位置和数目以及各种形态的虫体数量比,特别应注意某种虫体所具有特异性构造(典型虫体),这一特征是诊断某种焦虫必不可少的依据。如牛瑟氏泰勒焦虫特点:虫体呈杆状、竹芽状,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特点: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染色质有团块状、双梨子型虫体以其尖端相连呈锐角;牛巴贝斯焦虫特点: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多位于红细胞边缘或偏中部,双梨子型虫体以其尖端相连呈钝角;边虫镜检的特点:虫体80%以上位于红细胞边缘,圆形,边缘整齐。一个红细胞可以附着1~16个虫体,甚至更多,个体较小。当它在繁殖阶段时,虫体呈多样性,有圆形、三角形等,但在带虫阶段一般呈圆形;附红体镜检的特点:镜检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菜花状或星状,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紫红色虫体,折光性很强,除寄生在红细胞表面还可寄生在血浆中,且姬氏染色中环行体较多见。
如果焦虫处于感染的旺盛期,在细胞外也可能镜检到少量的虫体,应注意与边虫、附红体感染相区别。镜检时应逐个视野、逐个细胞地进行,如细胞染虫率不高,通常一个视野中只有很少几个染虫的细胞,还要正确的区分虫体和杂质,切不可操之过急,草率做出结论,以免漏诊或误诊。
患病牛要及早治疗,扑灭体表的蜱。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护理对愈后有良好的效果。防治方法如下:
1、治疗:
(1)咪唑苯脲,每公斤体重4毫克,配成10%溶液,分2次肌肉注射。可有效保护3--4个月。
(2)贝尼尔,每公斤体重用3.5-3.8毫克,配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轻症1次即可,必要时每天1次,连注2—3次。水牛对此药较敏感,一般用药1次较安全,连续使用,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死亡;黄牛偶尔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等副作用,可很快消失。
(3)黄色素,每公斤体重3—4毫克,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小时后再注射1次。病牛在治疗后的数日内须避免烈日照射。注射时,切忌将药液漏到血管外。
(4)阿卡普林,每公斤体重用0.6—1毫克,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有时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呼吸困难等副作用(孕牛可能流产),一般于1—4小时后自行消失。若不消失,可皮下注射阿托品,每公斤体重10毫克,能迅速解除副作用。
(5)在选用以上药物(一种或两种药物配合)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采用对症疗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用维生素B12治疗贫血,中等个体的牛1次皮下注射1—1.5毫升(80—120毫克),有条件的,可应用输血疗法,效果更好。
2、预防:
(1)有蜱的地区应定期灭蜱,牛舍内1米以下的墙壁,要用杀虫药涂抹,杀灭残留蜱。
(2)对牛体表的蜱要定期喷药或药浴,以便杀灭之。
(3)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于发病季节前,定期药物预防,以防发病。

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焦虫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焦虫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1、病原特点和流行病学

牛焦虫病是由多形性虫体引起的,常表现为圆形、梨形、环形、月牙形、点状、杆形等。生活期可见单个或多个虫体,以不同方式排列在血细胞内,通常寄生于红细胞内,以弯曲或滑行而运动,依靠体表渗透吸收营养。

牛焦虫病的发病特点是在放牧季节特别是夏秋多发,有时呈地方流行。犊牛的发病率高,症状轻微,死亡率低;成年牛发病率低,但症状严重,死亡率高;良种牛和新引进的牛比较敏感,病情也严重。

2、临床症状

患牛临床表现为发病急促,体温升高(40℃以上),有的呈稽留热,也有的呈间歇热,食欲减退或废绝,心跳加快,呼吸促迫,贫血、黄疸,有的可视黏膜呈苍白色,有的结膜黄染并有出血斑,有的出现血红蛋白尿,有的体表淋巴结肿大。病牛到了后期,血液稀薄如水,如不及时治疗,多因衰竭而死。死后剖检可见黏膜黄色或苍白,皮下组织发黄水肿,血凝不全,膀胱内有血尿,有的肝、脾和胆囊肿大,真胃黏膜出血,瓣胃充满干固碎草。

3、病理剖检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淋巴结肿大3-5倍,切面有暗红色病灶和灰白色结节;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肝脏肿大,呈现棕黄色或棕红色,有灰白色结节和暗红色病灶;脾肿大,被膜有出血点,髓质软化;肾肿大,有粟粒大暗红色病灶;真胃和十二指肠有出血点和大小不等的溃疡灶。

4、实验室检查

病牛耳尖血涂片,经姬姆萨氏染色、镜检,可在红细胞内发现有折光性强的蓝色焦虫虫体,有月牙形、环形、卵圆形、尖端以钝角相联的双梨籽形等不同形状。

5、鉴别与诊断

牛的焦虫病,开始很容易误诊为流感。要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特别注意血尿、体表淋巴结肿大和可视黏膜黄染等症状。血液涂片发现虫体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在体温升高的第1-2天,从耳尖采血,第一滴血的检出率最高。用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如果发现石榴体存在,可以确诊为牛的泰勒氏焦虫病。

6、治疗方法

贝尼尔注射疗法。贝尼尔,又叫三氮脒,是一种注射用的黄色粉末,病牛按体重3.5-7mgjkg计算,用注射用水配成5%-7%的溶液,在50℃水浴10min以上,臀部深层肌肉注射。轻症可一次见效,重症隔48h后再注射第2次,一般不超过3次。注射后,动物有排粪,排尿、起卧等反应,经2-3h自行消失。

黄色素注射疗法。黄色素,又叫锥黄素或吖啶黄,是浅黄色结晶性粉末。用生理盐水配成0.5%-1.0%溶液做静脉注射。病牛按体重每次注射3-4mgjkg,最多注射2次,之间相隔24-48h,疗效很好。注射时速度要慢,并且不可漏于皮下。

台盼蓝注射疗法,台盼蓝是注射用的暗蓝色有光泽的粉末或片块。用o.4%盐水配成1%的溶液供静脉注射。用量为按体重每次5mgjkg,注射要慢,严重或衰弱的病牛,要将1次用量分为2次注射,两次之间相隔24-48h。

高锰酸钾内服疗法。300kg以上的成年牛用5g高锰酸钾(按体重15-17mgjkg)加水2000-3000mL,要充分溶解后,才能给牛罐服。每日2次,体温下降后再服1次。一般2-4次就能治愈。

对症疗法。贫血体弱的病牛要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C、维生素B.。心脏衰弱的可注射强心剂,食欲不振的病牛投服健胃剂,条件许可还可输血。

笔者运用以下方法治疗该病,效果良好,无药残、不影响牛奶发酵。上午深部肌肉注射“血虫绝杀”注射液,按体重0.05mLjkg,其主要成分为咪唑苯脲。下午口服“焦虫附红灵”,按体重o.3mLjkg,其主要成分为穿心莲、拳参、苦参。同时配以维生素C,连续用药3天,病牛即能痊愈。

7、预防措施

牛焦虫病要抓两个环节,即消灭牛蜱和药物预防。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轮牧、计划放牧。①消灭牛蜱。蜱是焦虫病的传播者,夏、秋季节用1%敌百虫水溶液喷洒牛体。在蜱大量活动期间每7天处理1次。还可用泥墙缝、烧牛粪、堆粪发酵、敌百虫喷圈、清除灌木丛和蒿草等方法,处理蜱的滋生环境。②药物预防。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于发病季节,每半月用贝尼尔预防注射1次,用药量为每千克体重每次2mg,做深层肌肉注射。用牛泰勒焦虫裂殖体胶胨细胞苗,对预防牛泰勒焦虫病安全有效,用这种疫苗对易感牛预防接种,每头牛肌肉注射2mL,可保护牛安全度过发病季节。

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
引起牛焦虫病的焦虫可分为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两种。
(一)牛巴贝西焦虫病该病潜伏期为9—15天,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可视黏膜黄染,有点状出血,初期拉稀,后期便秘,尿呈红色乃至酱油色。红细胞减少,血红素指数下降,急性病例可在2—6天内死亡。轻症病畜几天后体温下降,恢复较慢。
(二)牛泰勒焦虫病该病潜伏期14—20天,病初体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到40.5—41.7℃,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顿,结膜潮红。中期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为正常的2—5倍。反刍停止,先便秘后腹泻,粪中带血丝。可视黏膜有出血斑点。步态蹒跚,起立困难。后期结膜苍白,黄染,在眼睑和尾部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粟粒至扁豆大的深红色出血斑点,病牛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患病牛要及早治疗,扑灭体表的蜱。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护理对愈后有良好的效果。
防治方法如下
治疗
(1)贝尼尔,每公斤体重用3.5-3.8毫克,配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轻症1次即可,必要时每天1次,连注2—3次。水牛对此药较敏感,一般用药1次较安全,连续使用,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死亡;黄牛偶尔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等副作用,可很快消失。
(2)黄色素,每公斤体重3—4毫克,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小时后再注射1次。病牛在治疗后的数日内须避免烈日照射。注射时,切忌将药液漏到血管外。
(3)阿卡普林,每公斤体重用0.6—1毫克,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有时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呼吸困难等副作用(孕牛可能流产),一般于1—4小时后自行消失。若不消失,可皮下注射阿托品,每公斤体重10毫克,能迅速解除副作用。
(4)咪唑苯脲,每公斤体重2毫克,配成10%溶液,分2次肌肉注射。
(5)在选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采用对症疗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用维生素B12治疗贫血,中等个体的牛1次皮下注射1—1.5毫升(80—120毫克),有条件的,可应用输血疗法,效果更好。
预防
(1)有蜱的地区应定期灭蜱,牛舍内1米以下的墙壁,要用杀虫药涂抹,杀灭残留蜱。
(2)对牛体表的蜱要定期喷药或药浴,以便杀灭之。
(3)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于发病季节前,定期药物预防,以防发病。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是一种牛的寄生虫病,也称牛双芽焦虫病,多寄生在牛的血液中,由蜱作为中间寄主感染.该病在热带、亚热带普遍存在,是一种急性发作的季节性疾病,因感染双芽巴贝斯焦虫而发病。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各省,黄牛、水牛及瘤牛等都能感染。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临床症状和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体生活史

双芽巴贝斯焦虫在牛红细胞内以成对出芽生殖法繁殖。虫体进入蜱体后以何种方式繁殖还未得出结论,但已证实其在蜱体内经卵传递。我国由微小牛蜱传播。红细胞的同形配子体在吸饱血的雌蜱肠管内配合,形成能动的棒状动合子,通过肠壁到达子宫的卵子内,经过孢子生殖过程形成许多子孢子进入幼蜱的唾液腺内。幼蜱吸动物血时,子孢子进入红细胞,开始成对出芽的无性生殖。

2、流行病学

微小牛蜱主要寄生于牛,每年繁殖4-5代,每代需时2个月左右。一般情况下2岁以下的犊牛发病率高,但症状轻,易自愈。成年牛发病率低,症状重,死亡率高。当地牛感染性低,种牛和外地牛感受性高,死亡多。

3、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8-15天。①急性:体温40-41℃,呈稽留热,可持续1周或更长,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反刍停止,粪呈棕黄色,贫血明显,有75%红细胞受到破坏,出现血红蛋白尿,也有时没有。病牛瘦弱,晚期有明显黄疸。常在4-8天死亡,如不治疗,死亡率可达50%-90%。初期发热反应中,外周血液出现虫体,红细胞染病率一般10%-15%,个别可达65%,轻的低于2%-3%。②慢性:体温不高,常无血红蛋白尿,但有下痢或便秘。

4、病理变化

病畜死亡后尸体消瘦,尸僵明显,可视黏膜苍白、黄疸,血液稀薄,凝固不全,皮下组织充血、黄染、水肿。脾肿大2~3倍,软化,脾髓暗红色,被膜上有少数出血点。肝肿大,呈黄红色,被膜上有少数出血点,剖面呈黏土色。胆囊扩大,胆汁浓稠、色暗。皱胃、小肠黏膜水肿,有出血斑。膀胱黏膜充血,有时有点状溢血,尿液常为红色。浆膜和肌间结缔组织水肿、黄染。

5、类症鉴别

牛巴贝斯焦虫病。类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1℃),呈稽留热,食欲、反刍减退,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体表有蜱。不同处:在血红蛋白尿出现后体温下降,尿变清,病情逐渐好转,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

肝炎。类似处:体温高(39-40℃或以上),眼结膜黄疸,食欲、反刍减少或废绝,有前胃弛缓症状,粪便干稀不正常。不同处:眼结膜充血、黄染(不苍白),肝区叩诊疼痛,肝肿大时牛在右侧最后肋骨向里可摸到。无传染性,血液不稀,无血红蛋白尿。

前胃弛缓。类似处:瘤胃蠕动弱,吃草、反刍减少或废绝。不同处:无传染性,结膜不黄染,血不稀,无血红蛋白尿,红细胞内无焦虫。

6、防治措施

不在有蜱滋生的山区或丘陵地带放牧,畜舍和家畜活动场所也需灭蜱。如从有该病流行地区引进牛时,应彻底检查畜体并灭蜱(用灭蜱药喷洒或药浴),以免在牛群中传播。由无蜱地区引进的牛,应用药物预防,以免暴发急性焦虫病。发现病畜要早治,因病程中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病畜体质极易衰竭,多继发前胃弛缓和瓣胃阻塞,所以在治疗时要补糖、补液、强心、健胃和疏通胃肠,以加速病畜的康复。

方案一:用黄色素(锥黄素)1%溶液100-200mL、10%葡萄糖500mL静脉注射。病重时可在48h后再注1次。

方案二:用台酚蓝按体重o.005gjkg(牛、马一般用量为1-1.5gjkg)以蒸馏水配成1%溶液静脉注射。如病畜体弱可将1次剂量分2次静脉注射(间隔12-24h,通常1次有效)。如用药后体温仍未下降,第二天可再注1次。注射时勿漏于皮下,以免发生坏死。在出现不安、跺脚、摇头、频频排粪、全身出汗等症状及体躯摇晃时,可暂停用药,待稳定后再继续用药。

方案三:用贝尼尔(血虫净、三氮咪),水牛按体重计算7mgjkg、黄牛5-7mgjkg,用蒸馏水配成1%溶液臀部深部肌肉注射。轻症病牛1次即可,必要时每天1次,连用2-3次。

方案四:用硫酸喹啉脲按体重计1mgjkg,以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配成1%-2%溶液皮下注射于吸收较为缓慢的垂皮或尾根皱襞。若为5%溶液6mL装的安瓿,按每lOOkg注射2mL,必要时2-3天后再注射1次。有时注射后数分钟即产生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卧地,痉挛性腹痛,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一般1-2h自行消失。若反应较重,用硫酸阿托品1000.1mgjkg皮注,能很快解除这种反应。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病牛表现为发热,体温高达40~41.8℃,呈稽留热型;食欲下降,反刍停止,粪便呈黄棕色或黑红色。早期病牛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个别病牛将舌体伸出口外不能收回,并伴有流涎的症状。发病中后期,病牛明显消瘦,可视粘漠黄染,有75%左右的病牛出现血红蛋白尿。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患牛脾肿大,肝肿大、易碎、呈黄棕色,颌下淋巴结轻微水肿,尿液红色,血液稀薄、凝固不全,全身实质器官广泛性出血。
实验诊断
采集30头发病牛的耳尖静脉血制成血片,经甲醇固定5分钟,用巩姬姆萨染色30分钟,冲洗,干燥,采用400~1000倍显微镜镜检。可见红细胞内有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呈香蕉状、指环状、卵圆形、逗点状惮个或成对)和不定形虫体。在1000倍光镜下可见大量粘附在红细胞内外的原生质小体,少则1~3个,多则达10个;受害红细胞边缘不整,呈齿轮状、星芒状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大部分红细胞有破裂现象。确诊为双芽巴贝斯焦虫病。
药敏试验
用12头病牛进行药敏试验,共分3组,每组4头号。分别采用0.9%锥虫净,每30kg体重3ml;磺胺嘧啶钠,每次用量为30~50ml;三氮脒(强力血虫挣),用量为1g/300kg体重。缓慢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3天后采血制片镜检,结果:采用锥虫净治疗的病牛,死亡4头;采用磺胺嘧啶钠治疗组,病牛症状有所缓解,但镜检仍见虫体和异物;采用三氮脒治疗的病牛症状消失,镜检未见红细胞内的虫体和异物。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治疗未发病牛全群采用三氮脒预防,用量为3mg/kg体重;发病牛用1g/300kg体重治疗。均用生理盐水配成7%的溶液,静脉缓慢推注,每日1次,连用3日。同时,采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2000ml、25%葡萄糖500ml、Vc40~60ml静脉输液,每日1次,连用3日。全群治疗后,采集12头牛的耳静脉血制片,再次染色镜检,未见红细胞内的虫体和异物,病牛全部治愈。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讨论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是对牛危害较大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该病在我省普遍存在,因此,预防和治疗该病是广大基层兽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在该病的预防上,关键是灭蜱,应用杀蜱药物(喷洒或药浴)消灭牛体上所有的蜱,做到一头不漏。作好环境保洁,消灭蜱的滋生环境,要作为制度坚持进行。
在治疗上,首选药为三氮脒,其治愈率达100%,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对病牛进行能量补充,可采用葡萄糖和Vc进行补液,以更好的促进病牛康复,提高疗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1295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