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刀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28

中文名称赤刀鱼


拉丁名称Cepola schlegeli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赤刀鱼科

拉丁科名Cepolidae

中文属名赤刀鱼属

拉丁属名Cepol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大西洋西欧和西北非洲沿海、日本、中国,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体长为体高的10倍以上。口裂宽大而倾斜。颌齿细长而尖,尖端微向后弯,前鳃盖骨后缘无棘。前颌骨与上颌骨间膜具1黑斑。背鳍鳍条分节明显,鳍条一般分支。背鳍与臀鳍均甚长,向后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68-70,臀鳍60-74。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阅读

克氏棘赤刀鱼


[学名]: Acanthocepola krusensterni
[资源名称]: 克氏棘赤刀鱼
[外文名]: Yellowspotted bandfish、Krusenstern's bandfish、Bandfish
[别名]: Cepola krusensternii Temminck Schlegel, 1845
 
[形态特征]:
 
背鳍84;臀鳍82;胸鳍18;腹鳍I-5;尾鳍11;纵列鳞152。 体延长呈带状,甚侧扁;体长为体高10.1倍,为头长8.9倍;背腹缘近平直状,体高以背鳍起点处为最高,向尾部逐渐细尖;肛门位于胸鳍末端下方。头较短而钝,两侧平坦;头长为吻长5倍,为眼径2.9倍。吻钝而短。眼较大,侧前上位,眶上部达头背缘,距吻端较鳃盖上角为近;眼间隔狭,稍凹,其宽小于眼径。鼻孔2个,位于眼前上方,前鼻孔小具鼻瓣,后鼻孔大,紧位于眶前缘。口端位,向上倾斜,上下颌约等长,上颌骨后端宽大,裸露,末端达瞳孔后下方。两颌牙细尖,尖端向内弯曲,呈一行,排列较疏松,前端稍大,向后逐渐变小;上颌中央缝合部无牙;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前鳃盖骨隅角处及下缘具钝棘5个,鳃孔大,具假鳃,鳃盖条6,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长,排列紧密,最长鳃耙约为眼径1/2,15+28。 体被小圆鳞,排列规则,头上除吻部外余皆被鳞;侧綫自鳃孔上角上升至背鳍基底,沿背鳍基底向后逐渐不明显。 背鳍长,具84鳍条,起点于胸鳍基底前上方,鳍条柔软,前后鳍条约等长,向后与尾鳍连接。臀鳍与背鳍同形,具82鳍条,起点于胸鳍末端下方,向后亦与尾鳍相连接。胸鳍边缘近圆形,鳍条分枝。腹鳍较小,位于胸鳍基前下方,尾鳍中部鳍条稍延长,尖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南海及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南海及东海,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底层鱼类,多栖息于沙泥底质海区.

赤梢鱼


[学名]: Aspius aspius(Linnaeus)
[资源名称]: 赤梢鱼
[别名]: 白条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腹部圆,两侧强烈收缩。头锥形。口端上位,下颌稍突出,前端呈凹状突起,口裂大。眼较大,位于头侧上方。鼻孔一对,中间有一隔膜突起。鳃孔宽。鳞较小,排列紧密,颏部至肛门部覆鳞。侧线鳞较完整,位置较下。咽齿呈尖钩状。背鳍在腹鳍基部之后,背鳍缘略凹。腹鳍基部有腋鳞。腹鳍至肛门有腹棱。尾鳍正叉形,尾叉深。背部暗灰色,两侧呈银白色。背鳍、尾鳍灰白色,末端色暗;其余各鳍粉红色。
 
[气候带]:寒温带
[地理分布]:原分布于欧洲北海、波罗地海、黑海、里海和咸海等水域,主要栖息于平原河川中。1958年原苏联鱼类工作者,将赤稍鱼从乌拉尔河移植于巴尔喀什湖,1969年形成群体。我国境内在1973年发现赤稍鱼。1978年成为伊犁河三道河附近上下15公里河段中的捕捞对象。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两种类型,一种为半溯河性的赤稍鱼群,为了产卵进入河川;另一种为常年生活在河川的定居性的赤稍鱼群,后者群体小。

拟赤梢鱼


[学名]: 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Pallas)
[资源名称]: 拟赤梢鱼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7,臀鳍条Ⅲ-8~9,胸鳍条I-16,腹鳍条I-9。鳃耙9~11,下咽齿2行,24-42(25-42)。侧线鳞91(14~17)/(11-Ⅴ)102。 体长为体高的4.3~5.5(4.9)倍,为头长的3.3~4.3(3.7)倍,为尾柄长的5.5~8.3(6.2)倍,为尾柄高的9.7~11.0(10.2)倍。头长为吻长的2.8~3.3(3.0)倍,为眼径的5.5~7.5(6.7)倍.为眼问距的4.2~4.8(4.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2.1(1.7)倍。 体长,侧扁,头细长且尖。吻部稍扁平,背部明显隆起。口小,半上位,向上倾斜,口裂后延至眼前缘下方,下颌向前突出,前端有微弱的突起,吻尖且长。无触须。眼小。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齿左右不对称,齿细长而尖,呈圆柱形,顶端弯曲。鳞细小,侧线完全。肛门近臀鳍。背鳍起点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较至吻端的距离为近。腹鳍起点至臀鳍的距离较至胸鳍的距离为近。尾鳍分叉较浅。 鳔二室,后室大。腹膜灰白色。 背部深灰色,腹部银白,背鳍呈深灰色,其它各鳍呈红色,尤以臀鳍和尾鳍红色鲜艳。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黑龙江  [原产地区]:黑龙江水系  
[气候带]:寒温带  
[地理分布]:黑龙江支流、镜泊湖,兴凯湖、五大连池。
[生活习性]:
喜栖息水流较急的河流中,主要生活在浅滩附近,冬季仍摄食。

刀鲚


中文名称 刀鲚
拉丁名称 Coilia nasus (Schlegel) [Coilia ectenes]
英文名称 estuarine tapertail anchovy
地方名称 毛鲚鱼、鲚鱼、古称[鱼篾]、鮤刀、鮆、鱽、望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鲱形目
拉丁目名 Clupeiformes
中文科名 鳀科
拉丁科名 Engraulidae
中文属名 鲚属
拉丁属名 Coilia Gray,1831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Ⅳ~10。臀鳍条Ⅲ~93~108。胸鳍6+11~12。纵列鳞66~79。胸棱鳞17~20,腹棱鳞24~34。鳃耙39~43。幽门盲囊16~19。脊椎骨75~77。
体长为体高的6.4~6.5倍,为头长的4.9~7.1倍,为尾柄高的34.7~43.63倍。头长为吻长的3.8~5.57倍,为眼径的5.43~8.17倍,为眼间距的3.0~4.17倍。上颌长为头长的0.92~1.26倍。

体长而侧扁,背部较平直,胸腹部具棱鳞。吻短,向前突出。口大,前下位,斜裂。上颌骨后端游离,向后仲达胸鳍基部。上下颌、腭骨,犁骨上具有细齿。鳃孔大,鳃耙细长、鲜红。体被薄的圆鳞。无测线。腹膜灰白色。鳔一室。有胃。肠长为体长的0.23~0.29倍。

背鳍起点位于体前部1/4处,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胸鳍上部6条鳍条延长,游离。臀鳍甚长,后端与尾鳍基相连。腹鳍小,位于背鳍下方稍前。尾鳍小,上叶长。

头及体背部呈灰黑色,侧部银白色,并带有蓝色光泽。


生活习性 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端午节前后湖入钱塘江中上游产卵,最远可溯至常山一带。有些个体在江中逗留一个时期,伺机产卵,产卵后返回沿海生活。幼鱼在江中生长到3~5厘米时入海生活。富春江大坝建成后,仍有少数个体沿船闸上溯进入富春江水库区。
刀鲚是肉食性鱼类。溯河洄游期间大部分个体继续摄食。一般以小鱼、小虾、鱼卵、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藻类、水草等为食物,以产卵后摄食量最大。

海刀鱼多少钱一斤


海刀是指洄游至长江口海水、淡水交接处被捕获的刀鱼,鱼种纯正,但由于身上盐分没有淡化,肉质稍硬,口味略逊。那么,海刀鱼价格一般多少钱一斤?如何辨别海刀鱼和江刀鱼呢?

一、海刀鱼多少钱一斤?

海刀鱼每年的市场行情都不一样,比如有可能今年的价格要高一点,明年的价格可能就没这么高了。而且海刀鱼越大,价格越贵,大的价格能值200元一斤左右,小的海刀鱼价格在10-20元一斤左右,地区不同价格也是有所差异的。

二、海刀鱼和江刀鱼的辨别方法

根据捕捞的时机不同,刀鱼还分江刀、湖刀和海刀三个品类,其中江刀味最鲜、价最高,湖刀与海刀远次之。

1、看鱼身

要能够站得笔笔直的才是新鲜的江刀;海刀出水4到5个小时之后身子就软掉了。

2、看鼻子

长江刀鱼的鼻子一定是透明的,透过鼻头,还能看到一点红,而海刀的整个鼻子都是通红的。

3、看眼睛

正宗江刀的眼睛应该是黑白分明不充血,或者少量充血点,如果眼睛里布满血点,则很可能是海刀。

4、看鱼鳍

细长的鱼鳍一定要呈现上黄下白的渐变色,到顶尖变成全白、近乎透明,与金黄色的脊背颜色相衬。

赤魟


中文名称 赤魟
拉丁名称 Dasyatis akajei(Muller et Henle)
英文名称 whip ray, red sting ray, Japanese sting ray, red s
地方名称 赤鱼、鯆鱼、草帽鱼、盘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鲼形目
拉丁目名 Myliobatiformes
中文科名 魟科
拉丁科名 Dasyatidae
中文属名 魟属
拉丁属名 Dasyatis Rafinsque,1910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盘亚圆形,前缘斜直,与吻端成60度;体盘宽比体盘长1.2倍,最宽处约在体盘的前部2/5区域。吻端呈短圆锥状突出;吻长约等于体盘长1/4,为眼间隔的1.8~2.0倍。眼颇小,稍突起,与喷水孔几同大;眼间隔宽平,比眼球约大2倍,前囟楔形,前宽后狭。前鼻瓣连合为口盖,伸达口比缘,后缘细裂。口小,波曲;口前吻长为口宽的2.3~2.5倍;腭膜中部凹入,后缘细裂;口底具显著乳突3个,外侧各具细小乳突1个。牙细小,平扁,铺石排列。
腹鳍后缘平切,前角和后角圆钝;里缘分明。

尾细长如鞭,约为体盘长的2.0~2.7倍;在尾刺后、尾有上方具一低的皮膜,约与吻长相等;下方的皮膜较延长,为上方皮膜的一倍余。

幼体完全光滑,或头后正中前肩带上具一平扁结刺。成体背面中央尾刺前具结刺一纵行;肩膀区两侧具结刺1~2行短行;眼后具小齿一小群;尾上几个结刺较大,平扁延长尖利。体赤褐色,大者较深,体盘边缘浅淡;眼前和眼下、喷水孔上侧和后部以及尾的两侧赤黄色。腹面近边缘区赤黄色

采制全年可捕捉,捕捉后取尾,洗净晒干备用,用时研细外用。

性能 味甘、咸,有毒。清热消肿,化结除毒。

《浙江民间兽医草药集》:治母猪乳房肿痛。

《中国药用海洋鱼类》:治乳腺炎,咽喉炎,虐疾,胃癌,食道癌等。

附方
1、治母猪乳房肿痛单方:取魟鱼(赤魟)尾1条。焙干研末,黄酒冲服或掺入饲料内喂服(《浙江民间兽医草药集》)。
2、治皮肤疮疖溃烂方:用甫鱼胆适量,醋磨外敷患处(《北海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文献记载
①《南海海洋药用生物》中有治乳腺炎、咽喉炎等单方:赤魟尾刺焙干研末,黄酒或米醋冲服的记载。

②同书还有试治胃癌、食道癌单方:赤魟尾刺1支。焙干研末,麻油或米醋冲服的记载。

③同书更有试治肺癌单方:赤魟大尾刺1根(小尾刺2根)。焙黄磨粉,温水冲服的记载。仅供兽医参考。

备注
本品尾刺有大毒,如被刺伤剧痛。可用盐酸吐根素皮下注射或用明矾泡汤蒸洗伤口,有较好疗效。

赤鮨


中文名称赤鮨

拉丁名称Chelidoperca pleurospilus Gunther

英文名称red small porg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赤鮨属

拉丁属名Chelidoperc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东海、黄海和渤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被弱栉鳞,鳞大而易脱落,眼大,眼径甚大于吻长,口大,口裂斜,下颌微突出,下颌缝合处有1突起嵌于上颌浅凹内,凹内无齿。两颌有较大犬齿。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在基部相连,具深凹刻。背鳍Ⅷ-Ⅰ-10,臀鳍Ⅲ-6-8。体红色,口腔黑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深100-200米海区,海(水)生、暖水性鱼类。

经济价值
食用鱼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89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