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棘赤刀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15

[学名]: Acanthocepola krusensterni
[资源名称]: 克氏棘赤刀鱼
[外文名]: Yellowspotted bandfish、Krusenstern's bandfish、Bandfish
[别名]: Cepola krusensternii Temminck Schlegel, 1845
 
[形态特征]:
 
背鳍84;臀鳍82;胸鳍18;腹鳍I-5;尾鳍11;纵列鳞152。 体延长呈带状,甚侧扁;体长为体高10.1倍,为头长8.9倍;背腹缘近平直状,体高以背鳍起点处为最高,向尾部逐渐细尖;肛门位于胸鳍末端下方。头较短而钝,两侧平坦;头长为吻长5倍,为眼径2.9倍。吻钝而短。眼较大,侧前上位,眶上部达头背缘,距吻端较鳃盖上角为近;眼间隔狭,稍凹,其宽小于眼径。鼻孔2个,位于眼前上方,前鼻孔小具鼻瓣,后鼻孔大,紧位于眶前缘。口端位,向上倾斜,上下颌约等长,上颌骨后端宽大,裸露,末端达瞳孔后下方。两颌牙细尖,尖端向内弯曲,呈一行,排列较疏松,前端稍大,向后逐渐变小;上颌中央缝合部无牙;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前鳃盖骨隅角处及下缘具钝棘5个,鳃孔大,具假鳃,鳃盖条6,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长,排列紧密,最长鳃耙约为眼径1/2,15+28。 体被小圆鳞,排列规则,头上除吻部外余皆被鳞;侧綫自鳃孔上角上升至背鳍基底,沿背鳍基底向后逐渐不明显。 背鳍长,具84鳍条,起点于胸鳍基底前上方,鳍条柔软,前后鳍条约等长,向后与尾鳍连接。臀鳍与背鳍同形,具82鳍条,起点于胸鳍末端下方,向后亦与尾鳍相连接。胸鳍边缘近圆形,鳍条分枝。腹鳍较小,位于胸鳍基前下方,尾鳍中部鳍条稍延长,尖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南海及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南海及东海,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底层鱼类,多栖息于沙泥底质海区.yz023.com

相关阅读

赤刀鱼


中文名称赤刀鱼


拉丁名称Cepola schlegeli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赤刀鱼科

拉丁科名Cepolidae

中文属名赤刀鱼属

拉丁属名Cepol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大西洋西欧和西北非洲沿海、日本、中国,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体长为体高的10倍以上。口裂宽大而倾斜。颌齿细长而尖,尖端微向后弯,前鳃盖骨后缘无棘。前颌骨与上颌骨间膜具1黑斑。背鳍鳍条分节明显,鳍条一般分支。背鳍与臀鳍均甚长,向后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68-70,臀鳍60-74。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克氏杜父鱼


中文名称克氏杜父鱼

拉丁名称Cottus czerskii Berg, 1913

英文名称Czerski's sculpin

异名燕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杜父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Cottoidei

中文科名杜父鱼科

拉丁科名Cottidae

中文属名杜父鱼属

拉丁属名Cottus Linnaeus,175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图门江、绥芬河。

形态特征
背鳍Ⅸ、20,臀鳍15。

头长为体长的32.5%-38.2%,体高为体长的17.7%-19.1%,尾柄长为体长的13.5%-15.5%,尾柄高为体长的5.5%-7.2%,吻长为头长的24%-25%,眼径为头长的12.9%-16.6%。

体长,头部扁平而宽大。眼出于头顶,两眼间隔窄。口端位,口裂大,下颌突出,长于上颌,上、下颌和锄骨生有绒毛状锐齿。前鳃盖骨后缘有一个刺状突起物。鳃膜与峡部相连。体无鳞,也无小刺,体表光滑。

背鳍两个,前为硬刺。胸鳍较大,鳍褶端呈锯齿状。腹鳍小,胸位。尾鳍呈扇圆状。

鱼体黄褐色,有不规则的黑斑点,体侧有4-5个大的黑斑块。

生活习性
为冷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山区具有石砾质的流水河流中。淡水生。

克氏唇鮈


中文名称克氏唇鮈


拉丁名称Gobio czerskii Berg

英文名称Cherskii's thicklip gudgeon

异名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 czerskii (Ber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鮈属

拉丁属名Gobio Cuvier,1817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黑龙江由贝尔湖起到下游的整个河流内。

生活习性
克氏唇鮈生活在河道中和湖泊中,底栖无脊椎动物,摇蚊蛹和成虫。

淡水生。

繁殖习性
克氏唇鮈在1+龄时性成熟,产卵数很少,卵为卵圆形,最大直径约为2毫米。分批产卵。雌鱼有相当长的输卵管,有时等于体长的15%。雄鱼在生殖期有婚烟色。产卵期很长。该鱼产卵期大约从6月半至7月末。

克氏鰕虎


中文名称克氏鰕虎

拉丁名称Rhinogobius cliffordpopei (Nichol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拉丁属名Rhinogob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长江中、下游。

形态特征
第1背鳍条Ⅵ-Ⅶ,第2背鳍条Ⅰ,8;臀鳍条Ⅰ,7-8;纵列鳞27-28。体长为体高的5.9-7.0倍,为头长的3.4-3.6倍,为尾柄长的3.5-3.7倍,为尾柄高的8.0-11.0倍。头长为吻长的2.8-3.4倍,为眼径的4.1-4.8倍,为眼间距的6.0-7.2倍。体略侧扁,头部平扁。口端位,口裂大,口角裂至眼前缘的垂直下方。上、下颌具数行细齿,排列呈带状,外面一行齿较大。鼻孔较近吻端。眼侧上位,眼间隔狭窄。前鳃盖上有发达的肌肉。全身被栉鳞,头背部及颈部裸露无鳞。无侧线。背鳍2个。胸鳍发达,略呈圆扇形。腹鳍胸位,左右两个腹鳍连合成吸盘。尾鳍圆形。体侧具7-8条横条纹。雌鱼的背鳍及尾鳍具数行黑色小斑点8雄鱼的第1背鳍前部有一碧蓝的斑点,各鳍呈棕褐色。雄鱼和雌鱼除了体色不同之外,各鳍的长度也有很大的区别。雄鱼的第1背鳍向后倾倒时,其末端远远超过第2背鳍的起点,雌鱼则不达或仅达。雄鱼第2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可达尾鳍基部。

生活习性
海水/淡水生。

赤梢鱼


[学名]: Aspius aspius(Linnaeus)
[资源名称]: 赤梢鱼
[别名]: 白条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腹部圆,两侧强烈收缩。头锥形。口端上位,下颌稍突出,前端呈凹状突起,口裂大。眼较大,位于头侧上方。鼻孔一对,中间有一隔膜突起。鳃孔宽。鳞较小,排列紧密,颏部至肛门部覆鳞。侧线鳞较完整,位置较下。咽齿呈尖钩状。背鳍在腹鳍基部之后,背鳍缘略凹。腹鳍基部有腋鳞。腹鳍至肛门有腹棱。尾鳍正叉形,尾叉深。背部暗灰色,两侧呈银白色。背鳍、尾鳍灰白色,末端色暗;其余各鳍粉红色。
 
[气候带]:寒温带
[地理分布]:原分布于欧洲北海、波罗地海、黑海、里海和咸海等水域,主要栖息于平原河川中。1958年原苏联鱼类工作者,将赤稍鱼从乌拉尔河移植于巴尔喀什湖,1969年形成群体。我国境内在1973年发现赤稍鱼。1978年成为伊犁河三道河附近上下15公里河段中的捕捞对象。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两种类型,一种为半溯河性的赤稍鱼群,为了产卵进入河川;另一种为常年生活在河川的定居性的赤稍鱼群,后者群体小。

克奈鱼


中文名称克奈鱼

拉丁名称Kneria auriculata

英文名称Kner 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栉鮷目

拉丁目名Ctenothrissiformes

中文科名克奈鱼科

拉丁科名Kneriidae

中文属名克奈鱼属(待定)

拉丁属名Kner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热带非洲和尼罗河流域。

形态特征
鳃盖条常为3,具鳔,有些种类鳔用以呼吸,口下位或亚端位。上颌突出;腹鳍条6-9。圆鳞,有1侧线。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拟赤梢鱼


[学名]: 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Pallas)
[资源名称]: 拟赤梢鱼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7,臀鳍条Ⅲ-8~9,胸鳍条I-16,腹鳍条I-9。鳃耙9~11,下咽齿2行,24-42(25-42)。侧线鳞91(14~17)/(11-Ⅴ)102。 体长为体高的4.3~5.5(4.9)倍,为头长的3.3~4.3(3.7)倍,为尾柄长的5.5~8.3(6.2)倍,为尾柄高的9.7~11.0(10.2)倍。头长为吻长的2.8~3.3(3.0)倍,为眼径的5.5~7.5(6.7)倍.为眼问距的4.2~4.8(4.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2.1(1.7)倍。 体长,侧扁,头细长且尖。吻部稍扁平,背部明显隆起。口小,半上位,向上倾斜,口裂后延至眼前缘下方,下颌向前突出,前端有微弱的突起,吻尖且长。无触须。眼小。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齿左右不对称,齿细长而尖,呈圆柱形,顶端弯曲。鳞细小,侧线完全。肛门近臀鳍。背鳍起点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较至吻端的距离为近。腹鳍起点至臀鳍的距离较至胸鳍的距离为近。尾鳍分叉较浅。 鳔二室,后室大。腹膜灰白色。 背部深灰色,腹部银白,背鳍呈深灰色,其它各鳍呈红色,尤以臀鳍和尾鳍红色鲜艳。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黑龙江  [原产地区]:黑龙江水系  
[气候带]:寒温带  
[地理分布]:黑龙江支流、镜泊湖,兴凯湖、五大连池。
[生活习性]:
喜栖息水流较急的河流中,主要生活在浅滩附近,冬季仍摄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51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尖海龙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