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罗非鱼

中文名称红罗非鱼

拉丁名称Oreochromis mossambicus X Oreochromis niloticus

异名福寿鱼、彩虹鲷、吴郭鱼、南洋鲫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丽鱼科

拉丁科名Cichlidae

中文属名罗非鱼属

拉丁属名Oreochrom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东、江苏、安徽、山东、江西、湖北、福建、上海等。

形态特征
红罗非鱼形似真鲷,体略侧扁,背短而高。体长为头长的3.0-3.1倍,为体高的2.4-2.5倍。口小,口裂不达眼前缘。背鳍硬棘15-17,软条12-14;臀鳍硬棘3,软条10-12;腹鳍硬棘1,软条5;胸鳍软条13-15。体被硬圆鳞,侧线分上、下两段,侧线鳞28-32枚。背鳍起点至侧线间有5列鳞片;臀鳍起点至侧线间有10-12枚鳞片。腹鳍较短,不达肛门。体呈橙红色,头部有许多黑色小点,鳃盖和体侧有几个大而不明显的斑块,奇鳍上有淡黄色斑点,尾鳍不分叉。体腔无黑色腹膜,肉白而结实,无过多肌间骨。

生活习性
耐受温度范围10-40℃,适应温度范围18-38℃,最适生长温度25-30℃,水温低于16℃时不能养殖。溶氧量须在3毫克/升以上,当水体中溶氧量下降至1.0-1.2毫克/升时,鱼呈现不适状况,1-2毫克/升为敏感区,1毫克/升以下为窒息区。pH适应范围较广,在6-8.5的池塘,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产卵。对硝酸盐态-N、亚硝酸盐态-N、铵态-N和磷酸盐态-P的适应范围分别为3.0-7.0毫克/千克、0.013-0.061毫克/千克、0.1-3.4毫克/千克和0.1-0.3毫克/千克。该鱼属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至少可达3.5%,最佳生长盐度范围为0.5%-1.0%。据资料报道,半咸水中生长的鱼的营养价值高于淡水中生长的鱼,且随盐度的升高,此鱼肌肉内蛋白质的含量也升高,因此该鱼适宜在淡水以及半咸水中饲养。此鱼一般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喜群居。

红罗非鱼杂食性,能摄食水蚯蚓、摇蚊幼虫、浮萍、有机碎屑等天然饵料,但偏植物食性。在重5.1-42.3克的红罗非鱼的肠道中,浮游植物占浮游生物的90%以上,其中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小型色球藻、微小色球藻、湖沼色球藻居多。浮游动物中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寡毛类和原生动物,但所占食物量较少。对人工饲料如大豆饼粕、玉米粉、大豆粉、米糠、麸皮、豆渣、鱼粉及虾饲料或上述有关原料配制成的颗粒饵料均能利用。

淡水生。

繁殖习性
红罗非鱼1+龄可达性成熟,200-500克个体产卵300-500粒,700-800克个体产卵1 000-2 000粒。一年多次产卵,且有营造产卵床(0.5-1米之间),口腔孵育习性。

在繁殖季节,产卵温度22-30℃,只要水温适合,四季都可繁殖。一般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或将水温提高至28-29℃,选择培育好、体质健壮无伤、色彩纯红、700-800克的亲鱼,按雌雄1∶1-3的比例放入面积约16平方米,深1米,装有加温、充氧、进排水、照明等设施的产卵池内。卵主要产在池底壁结合部。雌鱼护卵。在在一般产卵温度下,出苗时间需13-20天,水温28-29℃,经60小时,受精卵孵化出苗,自然孵化率约70%。卵黄囊消失前,由雌鱼护苗,一星期左右鱼苗浮出水面摄食。罗非鱼有吞食同类的习性,因此要做到同步繁殖,使鱼苗规格整齐,避免大苗吃小苗。同时应及时将鱼苗捞出,防止被雌鱼吃掉。

相关阅读

温棚开春培育红罗非鱼苗种技术介绍



红罗非,又称彩虹鲷,1973年引进国内。因其体色纯红,型似真鲷,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水温低于15℃,鱼活力下降,基本停止摄食;温度低于10℃,鱼开始死亡。广西南部地区,一般四月水温达到20℃以上,才适宜红罗非生长,养殖户一般在四月份放养罗非鱼种。海南红罗非苗,一般在开春三月份才有吐口苗。为满足养殖户要求,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自20xx年至今,每年三月初从海南运回鱼苗,使用温棚进行无公害健康培育,是目前高效养殖中的一个范本。

一、材料和方法

1、池塘条件与温棚
池塘为中心基地5#、6#池塘,隔年轮换使用培育。池塘东西走向,规格一样,长×宽=61米×31.71米,为2.9亩。塘底为土质,池底淤泥10公分左右,池壁四周使用水泥护坡。养殖期间,池塘配置1.5kM叶轮式增氧机。温棚是中心基地搭建已有的越冬框架,用热镀锌钢管架设“个”字形棚架,中间支点为5#、6#两口塘塘堤。先南北纵向拉间隔70厘米直径3.0毫米的钢丝绳,铺上塑料薄膜,再横向拉间隔1米直径2.5毫米的钢丝绳,使用细铁线固定薄膜,四边用砖压紧,防风保温。

2、水源条件
3月份为枯水期,基地中心水源西江水库干渠不供水,以基地内120米深井地下水为水源。井水长年保持在24℃左右,水质清新,溶氧充足,pH值为7.0-8.5。

3、放养前池塘处理
放养10天前,使用75kg/亩石灰干法清塘消毒。三天后,抽井水入池,水深0.8米。放100千克发酵过的猪粪,并泼洒微生物制剂或肥水素和一些绿藻藻种。几天后,塘水由清澈见底,变成绿色宜人,水质“活、嫩、清、爽”。

4、鱼种放养
每年三月初从海南引进红罗非吐口苗40万,袋装空运,鱼苗规格为0.6-0.8cm。为防止鱼苗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差异太大,将袋放于塘中浸泡,待内外测量温差不高于2℃,将鱼苗放于预先布好的100目吊池中,投喂蛋黄浆。蛋黄浆用200目筛间网揉搓煮熟的蛋黄取得。鱼苗下塘前,镜检鱼体。如少量鱼带有少量寄生虫,为防止杀虫药对小鱼苗产生损害,不需杀虫,只需把鱼聚集吊池一头按3%食盐浓度药浴。如寄生虫较多,直接在吊池中按吊池水体多少进行对症杀虫。放苗时,压低吊池一端于水中,使鱼自行游出。

5、饲养管理
A、饵料投喂:鱼花放塘第二天,投喂豆浆,沿池泼洒,池水不深,可穿水裤下水泼洒。三天后,减少豆浆量,加投粗蛋白含量47%的鳗鱼粉料,粉料直接撒在水面。十几天后,投喂粗蛋白含量38%花生麸和鳗料粉料,20天后鱼苗长到2公分左右,开始投喂粗蛋白含量28-30%的1#鱼苗膨化颗粒饲料。前期投喂饲料一天三次,早上9点,中午12点,下午17点。后期一天两次,分早晚投喂。投饵量,要根据天气变化和鱼活动情况来定,一般日投量8-10%。
B、水质管理:放苗后,每天要测量水温,保持水温在22℃左右。日注5cm的新水,10天后水位升到1.2米,半个月后水位保持在1.5米。在15天期间,追加泼洒微生物制剂肥水素类,活化水质,改良底质,使水体保持“鲜、活、嫩、爽”。晴天晌午开增养机2个小时,阴雨天,整夜开机,以保证充足溶氧。
C、管理:晴天时,注意开温棚两端,保证温棚内进入新鲜空气。雨天,检查温棚积水,及时排除积水,防止压跨温棚。寒流天气,封闭温棚两端,以防棚内降温过快。
D、鱼病防治:坚持“无病预防,有病早治”的原则。鱼苗种多发寄生虫病和肠炎病。鱼体在放塘初检,少量有寄生虫,未经杀虫的,几天后再次镜检数条鱼苗,若发现寄生虫增多,要全池泼洒药物杀虫。良好的培育池塘水质,水体池塘形成稳定的生态生物群落,利于鱼苗的生长,一般即使初放鱼花有少量寄生虫,也将剥落自愈。防止肠炎发生,每隔7-10天在每千克饲料里拌投0.2g大蒜素1次。整个培育过程,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来操作。


红罗非鱼成鱼养殖的准备工作与鱼种放养



红罗非鱼,体色纯红,体腔无黑膜,肉厚刺少,因摄食水中的绿藻而使其肉富含叶绿素,肉味既鲜嫩爽口,又可养颜润肤,是一种观赏、食补兼具的热带鱼类。

1、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安静、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应为东西走向,长方形,面积2500平方米左右,水深1.5~2米,池塘底泥厚20~30厘米。每口池塘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同时,还要注意调控池塘水温。红罗非鱼的适温范围为20~35℃,最适25~34℃。

2、清塘施肥

4月上中旬,每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清塘,7天后加水1米深左右,然后每亩施腐熟的人畜粪肥300~400千克,池中还可放入少量绿萍或红萍。

3、合理放养

水深1.5米的池塘,每亩可放养体长4~5厘米的鱼种3000~5000尾。生产中常采用轮捕轮放的成鱼养殖方式,即在4月中旬前后(华南地区可以据天气情况适当提前),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放鱼种入池,每亩放养尾重50克左右的罗非鱼鱼种1000~1500尾,同时搭配体重150克左右的白鲢100尾、体重50克的淡水白鲳60尾。经4个月饲养,罗非鱼可达尾重400克左右,此时可通过垂钓或捕捞上市。至8月上中旬,可进行第2茬放养,每亩放尾重50克以上的罗非鱼鱼种1000~1500尾,饲养至越冬期,也可以使其长到商品鱼规格。


红罗非鱼成鱼养殖日常管理的四个主要工作



1、日夜巡塘

每天坚持测量水温、气温各3次,每星期测1次池水的pH值,测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1次并做好养殖日记。

2、调节水质

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30厘米。一般每星期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人畜粪肥150~200千克。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相反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高温季节,一般每星期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20%~30%。

3、防治鱼病

一是苗种消毒,苗种下池前用浓度为5%的食盐水或0.1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二是定期消毒,每10~15天按亩15~20千克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调节池水pH值至微碱性。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三是当溶氧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即开增氧机。

4、均衡上市

罗非鱼属热带鱼类,10~11月天气较冷时易死亡,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宜提早放养早繁苗或放养越冬苗,争取早上市。


红罗非鱼成鱼养殖过程中投饵需注意四个方面



投喂时要进行驯化,每次驯化时间1~1.5小时,连续驯化10天后,当鱼苗基本正常吃食后方可正常投喂。

罗非鱼的食性很广,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且贪食,食量大,多数饲料均可投喂,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

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为32%~35%,日投饵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重量长至200克左右时,投饵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个体重量达到300克左右时,日投饵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饲料可自配混合料,但最好加工成颗粒投喂,同时,每星期至少要加喂1次绿萍。罗非鱼在25~34℃时生长最快,应加大投喂量。

在阴雨、闷热等恶劣天气时要减少或停止投喂。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为上午8~9时和下午3~4时。每亩池塘还需搭2~3个饵料台,以便定点投喂。


红鲬


中文名称 红鲬
拉丁名称 Bembras japonicus Cuvier
英文名称 Red flathead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鲉形目
拉丁目名 Scorpaeniformes
中文科名 红鲬科
拉丁科名 Bembridae
中文属名 红鲬属
拉丁属名 Bembra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Ⅸ,Ⅰ-11;臀鳍14~15;胸鳍17;腹鳍I-5。侧线鳞54~55。
体延长,前部稍侧扁,后部亚圆筒形,向后渐细小;体长为体高7~8.3倍,为头长2.6~2.8倍。头大,稍平扁,棘和棱均发达,头长为吻长2.9~3倍,为眼径3.8~4.3倍。吻长而平扁,背视弧形,为眼径1.4~1.6倍。眼大,上侧位;眼间隔狭,稍凹入,约为眼径1/3。鼻骨无棘;额棱细低,不显着。眶上棱显着具7~8尖棘。顶颈棱具一棘。蝶耳骨具一棘;翼耳骨具2棘;后颞颥骨具一棘;肩胛棘一个。眶前骨前缘前方具一棘,后方具2棘,后棘较大。眶下棱显着,具4~5棘。前鳃盖骨4棘,最上一棘与眶下棘连续,上棘较大,下面3棘较小。鳃盖骨具3棘。鼻孔2个,位于眼前方;前鼻孔圆形,具短瓣;后鼻孔长圆形。口大,端位,口裂平行,两颌约等长,上颌骨后延达眼前缘下方。牙绒毛状,上下颌、犁骨、腭骨均具牙群,上颌中央凹入,无牙。舌长,圆形,前端游离,不伸达口腔前端。鳃孔宽大,鳃膜不连于峡部,前延伸达后鼻孔下方,鳃盖条7。假鳃发达。鳃耙细尖,2+7~10。

体被中大栉鳞,侧线鳞54~55。除吻及眼间隔后部光滑外,头部均被小栉鳞。侧线平直,沿体侧中部,伸达尾基。

背鳍2个,相距很近。第一背鳍具11鳍棘,始于胸鳍基底上方,第三鳍棘最长,大于眼后头长;第二背鳍具1鳍棘,11鳍条,始于臀鳍第二或第三鳍条上方,基底长大于第一背鳍基底长,鳍条后端不伸达尾基。臀鳍具14~15鳍条,始于第一背鳍最后鳍棘下方,基底长大于第二背鳍,鳍条后端不伸达尾基。胸鳍宽大,小于吻后头长,后端伸达肛门上方。腹鳍位于胸鳍基底稍前方,短于胸鳍。尾鳍截形,上部鳍条稍长。

体腔大,腹膜黑色。 胃囊状;幽门盲囊细长,6个;肠短,约为体长l/2,盘曲2次;无鳔。

体红色,体侧及背鳍上有黑色斑点,尾鳍后端下方具一暗色大斑。胸鳍下方灰黑色。

五六月份红罗非鱼养殖池塘改底肥水方案



基本信息:
1、时间:20xx年6月17日---20xx年6月21日
2、地点:福建漳州市芗城区后房农场
3、案例跟进技术人员:福建海大-甘传益

客户郑*水属海大示范户,主养红罗非鱼,2口鱼塘,面积共6亩,已于5月5日清塘,上一批合计总出鱼350担,客户对海大料海大服务表示很满意。
目前一池塘苗已放,平均规格在0.1斤/尾,水深2米,当前水体面积4亩,5月12日放苗后,陆续出现雷阵雨天气,池塘几次面临决堤的危险。几次的水位调整以及杀菌后,有出现大面积的藻类死亡现象。藻相变差,鱼吃料缓慢,且进食量大不如前。6月17日通过与小甘沟通,池塘检测后,决定通过改底和肥水来改善水质。

池塘现状:
1、水色呈黄白色,无良性藻相,鱼吃料缓慢,日投喂量减少。
2、氨氮0.2ppm,亚硝酸盐0.25ppm,偏高,PH6.5,偏酸;

本质分析:
持续雨水天气,同时池塘地势较低洼,是雨水以及被雨水冲刷的有机质的集中贮存地。雨后经常性的杀菌工作,导致池塘藻类出现死亡现象,由于缺少必要的活菌分解改善,水温一上升,亚硝酸盐也随之上升。

解决思路:改底--培藻

具体方案如下:
1、5月18日使用海联科池底安(1瓶/亩)+海联科108(1袋/6亩*米)进行全塘泼洒。
2、5月19日使用前一天提前活化好的海联科101(1包/3亩*米)+肥水素(1袋/6亩*米)进行全塘泼洒。

回访效果:
1、水色变绿,藻类呈蓬勃生长之势;
2、水质指标明显好转,和之前形成明显对比,客户满意度高;
3、鱼抢食凶,活跃性强,进食量相比之前提高了20斤。

建议:方案后2-3天使用海联科102进行稳水,效果更佳;

方案前后效果图对照如下:

未使用方案前,池塘水质情况:浑浊
使用方案后,池塘水质情况如下图:嫩绿、清爽
未使用方案前,指标如下图:池塘氨氮、亚硝酸指标高
使用方案后,水质指标如下图:氨氮、亚盐下降

附件1:底改组合产品简介

附件2:肥水组合方案产品简介(强调:藻源素与肥水素属同一系列肥水产品,可以交替使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旗月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