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鮨

中文名称姬鮨
拉丁名称Tosana niwae Smith et Pop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姬鮨属

拉丁属名Tosan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南海、东海,日本。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被小栉鳞,口中大,前位,口裂稍斜。无辅上颌骨,两颌前端具犬齿,上颌两侧外行为锥状齿,内行为绒毛状齿。下颌为1行锥状齿。犁骨和腭骨具绒毛状齿。前鳃盖骨后缘具细齿。鳃盖骨具扁平棘。鳃盖骨7,鳃耙细长,背鳍鳍棘与鳍条相连,无缺刻,X-13-14;臀鳍Ⅲ-6-7,尾鳍凹形,呈丝状延长,胸鳍中部鳍条不分支。

生活习性
海水鱼类。

相关推荐

姬鳞鲀


中文名称 姬鳞鲀
拉丁名称 Balistes vetula Linnae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拟三刺鲀科
拉丁科名 Triacanthodidae
中文属名 妪鳞鲀属
拉丁属名 Balist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侧扁,椭圆形,上下颌齿大小不一致,中央2齿较强大,头和体上无棘状或小瘤状突起。

橙鮨


中文名称橙鮨


拉丁名称Sayonara satsumae Jordan et Seal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橙鮨属

拉丁属名Sayonar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南海、日本。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头中大,体长为头长的2.5倍左右。吻长大于眼径。颌齿细小,前端具犬齿。前鳃盖骨光滑,鳃盖骨具扁平棘。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基部相连,具深缺刻,具10鳍棘。胸鳍尖长。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海水鱼。

赤鮨


中文名称赤鮨

拉丁名称Chelidoperca pleurospilus Gunther

英文名称red small porg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赤鮨属

拉丁属名Chelidoperc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东海、黄海和渤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被弱栉鳞,鳞大而易脱落,眼大,眼径甚大于吻长,口大,口裂斜,下颌微突出,下颌缝合处有1突起嵌于上颌浅凹内,凹内无齿。两颌有较大犬齿。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在基部相连,具深凹刻。背鳍Ⅷ-Ⅰ-10,臀鳍Ⅲ-6-8。体红色,口腔黑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深100-200米海区,海(水)生、暖水性鱼类。

经济价值
食用鱼类。

浪花鮨


中文名称浪花鮨

拉丁名称Zalanthias azumanus (Jordan et Richard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浪花鮨

拉丁属名Zalanthia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分布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甚侧扁,头尖。眼中大,侧上位,上颌骨后端扩大,向后伸达瞳孔后部下方。具辅上颌骨。两颌、犁骨和腭骨均具细齿。两颌前端具犬齿。舌上无齿。前鳃盖骨后缘具细齿。鳃盖骨后缘具3枚扁平棘。鳃耙细长,体被中大弱栉鳞,颊部和上颌骨均被鳞。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具浅缺刻,X-15-16,第2-3枚鳍条有时呈丝状延长。臀鳍Ⅲ-7-8。尾鳍微凹,上部鳍条稍延长。椎骨10+16。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走向。体长为体高2.5倍,为头长的2.5-2.7倍,侧线鳞34-35,鳃耙6+14。

生活习性
海(水)生。

须鮨


中文名称须鮨


拉丁名称Pogonoperca punctata (Cuvier et Valer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须鮨属

拉丁属名Pogonoperc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北至日本。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圆形,侧扁而高,被甚细小圆鳞,埋于皮下,头密被细鳞。颏部具1较大的皮瓣,瓣长约等于眼径,前鳃盖骨后缘3-5棘,鳃盖骨3棘,背鳍Ⅶ-Ⅰ-11-14,臀鳍Ⅲ-8。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海(水)生。

异唇鮨


中文名称异唇鮨


拉丁名称Mirolabrichthys tuka Herr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异唇鮨属

拉丁属名Mirolabr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头较小,吻尖长,长于眼径。上唇前方形成1锥状乳突。眼后缘大多有肉质乳突。口大,上颌骨后端扩大,向后伸达眼后缘下方,无辅上颌骨。前鳃盖骨后缘具细齿,鳃盖骨具扁平棘。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Ⅹ-15-17。臀鳍Ⅲ-7-8。腹鳍第2枚鳍条呈丝状延长,尾鳍叉形,上下叶鳍条呈丝状延长。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珠斑鮨


[学名]: Sacura margaritacea
[资源名称]: 珠斑鮨
[别名]: 珠櫻鮨,珠斑花鱸,红鱼.
 
[形态特征]:
 
雄性最大体长:13.0 cm ,雌性最大体长:10 cm 體橢圓形,側扁而略高,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5倍。頭短於體高,後頭脊甚高,兩眼間隔區隆起而略窄於眼徑。眼大,長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舌上無齒。鰓耙數10-13+23-26。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26-30。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軟條16-18,第III硬棘及第3軟條延長如絲;臀鰭硬棘III枚,軟條7;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延長,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及後眼眶長;尾鰭深叉形,雄魚上下葉延長如絲。頭部及體側玫瑰紅色;體側散佈許多白斑點。雌魚背鰭第VII-X間具一黑斑。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南中国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西北太平洋,中国,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15 - 50 m具群游性,日间觅食於水层中,以浮游生物为食

美花鮨


中文名称美花鮨

拉丁名称Callanthias japonicus Franz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美花鮨属

拉丁属名Callanthia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东海、朝鲜、日本南部。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被中大栉鳞,头较小,除唇部和吻部外均被鳞。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向后伸达眼中部下方,颌齿1行,尖长,前端具犬齿,犁骨和腭骨具绒毛状齿。舌上无齿。前鳃盖骨边缘光滑,鳃盖骨具2扁平棘。鳃耙细长,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Ⅺ-10-11,臀鳍Ⅲ-10-11。侧线不完全,沿背鳍基部纵走,至尾柄背侧消失。尾鳍凹形,上下叶呈丝状延长。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经济价值
食用鱼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6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黑边角鳞鲀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