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泥鳅的成活率

泥鳅与黄鳝一样,在乡下的农田中随处可见,是一种非常美味的水产动物。在我国有各种不同的做法,可以炒着吃,炸着吃,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养殖泥鳅也成为了一种比较火热的养殖项目,但是很多朋友养殖的时候却发现泥鳅的成活率极低。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泥鳅的成活率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合理培育

在养殖的时候将产卵泥鳅放置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池的大小根据孵化数量而定,一般是长6米,宽4米左右。当孵化成功后不要着急将幼苗分塘,应该在孵化池将幼苗培育一段时间再将其下塘。在培育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投喂蛋黄,当幼苗长到1-2厘米的时候,抵抗能力与抗敌能力加强,这时便可分塘了。

2、清塘消毒

将放苗分塘之前,应该将池塘放干暴晒,然后使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清塘的工作。等待5-7天,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以及各种有害物质差不多被消灭后便可放苗。在放苗前应该分批放养,第一批试水,放养5小时左右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时全部下塘。池塘的水不宜过深,不可超过50厘米。

3、培育浮游生物

在放苗前可以在池塘中培育适量的浮游生物,因为泥鳅可以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投放前在根据池塘面积投放适量的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通常是300kg/亩。一般在4天左右,池塘中的浮游生物便繁殖到了很庞大的面积,这时我们就应该放苗了。浮游生长的培育可以降低大量的饲料成本。

4、饵料投喂yz023.com

虽然池塘中有足够的浮游生物供给泥鳅生长,但是却没有充足营养,不利于你去的肉质增长和提高重量。所以我们还要根据泥鳅的生长适当的投喂饵料,饵料可以使用专门的泥鳅粉料或者也可以自己制作,大多数养殖户都会投放豆浆。豆浆虽然能够满足泥鳅的营养,但是会导致水质容易变肥,水质的管理变得比较困难。

5、及时注氧

泥鳅幼苗的生长对水体中的溶氧量含量要求较高,如果水体中溶氧量过低会导致幼苗窒息而亡。定期观察水质,发现溶氧量不足要及时注氧,尽量使用洒水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动静小,对幼苗的伤害较低。有条件的也可以购买增氧设备,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50%左右,能够随时观察泥鳅生长情况。

以上就是提高泥鳅成活率的管理方法了,想要提高成活率就得从小管起。幼苗时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时期,并且大部分养殖死亡都是在幼苗期发生的,在幼苗期增强了抵抗能力,对于后期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阅读

肉鸽如何才能提高成活率?


鸽子养殖作为现如今比较热门的养殖项目之一,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广受人们的欢迎。在在养殖中能够得到理想的养殖效益,我们在饲养过程中必须仔细而耐心,其中鸽子的成活率对今后能否取得一个较好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那么,肉鸽如何才能提高成活率?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肉鸽如何才能提高成活率?

1、注意对鸽舍温度与湿度的调控:在寒冷的天气,要给鸽舍布置好防风保暖的设施;在多雨时节,要注意保持雏鸽巢盘垫料的干燥清爽;在炎热的夏天,要给鸽舍通风散热,防止雏鸽中暑。

2、避免相邻的雏鸽打斗,以免使其受伤或死亡。

3、要注意保持育雏巢盘与垫料的洁净,每天清除鸽子粪便,同时也要保持干燥。

4、注意肉鸽的卫生情况,如果发现鸽螨、鸽虱或鸽蝇幼虫的滋生,要及时消灭。

5、提供给肉鸽充足均衡的营养。雏鸽在8到24日龄的时候,生长发育很快,对于饲养的需求也加大。此时应该在饲料中增加绿豆和去壳小麦,饲料、保健砂与清洁饮水要不间断供应,晚上还要亮灯喂料喂水一次。细心观察雏鸽有无生病情况,对于疫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以上五点就是提高肉鸽成活率的主要措施,鸽子养殖户要得到好的收益,在平时的饲养中,除了选择良好的鸽种外,还应该注意饲养环境的干净卫生,另外要及时灭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肉鸽养殖:如何提高肉鸽的成活率


【常见问题】:如何提高肉鸽的成活率?

肉鸽如何才能提高成活率?为了我们在养殖中能够得到理想的养殖效益,我们在饲养过程中必须仔细而耐心,下面就由第一农经小编为你介绍如何提高肉鸽的成活率。

1、注意对鸽舍温度与湿度的调控:在寒冷的天气,要给鸽舍布置好防风保暖的设施;在多雨时节,要注意保持雏鸽巢盘垫料的干燥清爽;在炎热的夏天,要给鸽舍通风散热,防止雏鸽中暑。

2、避免相邻的雏鸽打斗,以免使其受伤或死亡。

3、要注意保持育雏巢盘与垫料的洁净,每天清除鸽子粪便,同时也要保持干燥。

4、注意肉鸽的卫生情况,如果发现鸽螨、鸽虱或鸽蝇幼虫的滋生,要及时消灭。

5、提供给肉鸽充足均衡的营养。雏鸽在8到24日龄的时候,生长发育很快,对于饲养的需求也加大。此时应该在饲料中增加绿豆和去壳小麦,饲料、保健砂与清洁饮水要不间断供应,晚上还要亮灯喂料喂水一次。

6、细心观察雏鸽有无生病情况,对于疫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小编总结】:以上就是提高肉鸽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了,鸽子养殖户要得到好的收益,在饲养管理雏鸽阶段就不能掉以轻心,要耐心喂养、悉心照料,确保雏鸽不仅能够成活,而且健健康康。

如何提高套养鳜鱼的成活率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只吃活鱼、活虾,单养鳜鱼需要配套养殖饲料鱼,技术要求高,若在成鱼池中套养鳜鱼,可充分利用水体,清除成鱼池中的野杂鱼。

近几年来,有养殖户反映,他们在成鱼池套养的鳜鱼成活率很低,有的几乎为0,对套养鳜鱼失去了信心。通过对套养鳜鱼池的调查分析,鳜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放养规格小,体长大多在3厘米以下,鱼种下塘后摄食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弱;二是放养量大,有的每亩放养80~100尾,加之适口饲料不足,容易引起自相残杀;三是池塘水质环境较差,经常缺氧;四是鱼病防治不及时和不注意用药方式等。

在养殖生产中采取以下措施可切实提高成鱼池套养鳜鱼的成活率:(1)提高鳜鱼放养规格,保证鳜鱼下塘时体长达到5厘米以上。(2)根据池塘饲料来源和数量放养鳜鱼苗,一般每亩放养20~30尾,并在鳜鱼苗下塘前适量投放抱卵青虾、鲫鱼或罗非鱼,让其自然繁殖,保证鳜鱼在体长5~10厘米时有充足的仔虾等鲜活饲料,当鳜鱼体长达到10厘米以上时应适当投喂饲料鱼,保证有足够的饲料鱼供应。(3)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新水,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底改剂改良水质、底质,合理使用增氧机,做到三开二不开,并移栽少量水花生净化水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4)加强防病,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要做好鱼池的清整消毒工作,其次在其他鱼类用药时,应考虑鳜鱼对药物的敏感性,注意用药剂量。

总之,在成鱼池中套养鳜鱼时,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科学饲养,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怎么有效提高仔兔的成活率?提高仔兔成活率的方法


从小兔子出生到断奶40天,这段时间被称为仔兔。这期间的仔兔身体非常抵抗力很差,容易出现各种疾病,死亡率也非常高,也养殖户带来很大损失。要避免损失就需要根据仔兔的生理特意进行针对性管理才能提高仔兔的成活率。

一、温度适宜

新出生的仔兔经历的第一大变化是温度的突然下降。胎儿在母体内生活在39.5℃左右的子宫环境中,出生时身体无毛,而环境温度一般比体温低20℃左右,农村室外养兔温度更低,但此时仔兔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温度过低会被迅速冻死。因此,一方面要维持产房温度在10℃左右,另一方面还需控制产箱的小气候,冬季应铺垫草,协助用兔毛遮盖仔兔,或将产箱移至温度理想的仔兔哺育间,定时送母兔笼哺乳。现代化兔场有专用的空调器控温,应设法使产箱小环境经常保持在20℃~25℃,适宜的温度环境是保证仔兔成活的关键。

二、哺乳充足

充足的供乳是仔兔成活、幼兔茁壮成长的保障。出生后的仔兔,由母体供给营养突然变成靠乳汁营养,半个月后跳出巢箱,逐渐采食草料。此时的仔兔肠胃机能较差,稍有不适(如母兔乳汁不足或患乳房炎乳质不良)便会造成消瘦、拉稀、甚至死亡。因此,确保母兔的健康,使它有充足的乳汁,才能满足仔兔迅速生长的需要。

当仔兔皮肤皱缩,在窝内乱爬,皮毛枯燥无光,用手触碰吱吱叫常是吃奶不足的表现,应查明原因,进行催奶或寄养代哺。有的母兔护仔性差,尤其是初产母兔,虽有奶,但不喂仔兔,此时应用手固定母兔,强迫喂乳,一般经3~5天训练即可生效。高产长毛兔一般以5~6仔为宜,若产仔数太多,应进行调整。对于过多的仔兔可找产期相近的母兔寄养代哺(将仔兔放其产箱中半小时左右,再与母兔接触;也可用巢箱内的垫草涂擦仔兔后再放入箱内,一般都能寄养成功)。

当母兔乳汁不足时,还可出现吊乳现象,即仔兔咬住母兔乳头不放(力图多吸一些乳汁),当母兔跳出巢箱时,容易将仔兔带到箱外;也会因受惊母兔突然离开产箱,或产箱设计不当而将仔兔带到箱外。母兔没有将仔兔叼回巢箱的本能,掉到箱外的仔兔容易受冻死亡,应及时送回巢箱;若发现仔兔体表已发凉,可用手固定头部使其身体泡在40℃热水中,待仔兔四肢乱蹬复苏后擦干水放回原箱。

三、加强管护

进行经常细致的观察检查,看仔兔膘情是否正常,及时更换湿的褥草,清除死兔。冬季注意防寒,夏季注意防暑及蚊蝇;平时还应注意及时修理兔舍墙壁及笼具的漏洞,以防黄鼬狼、老鼠、猫、狗等侵害。长毛兔在产前应保持短毛,既有利于产后仔兔哺乳,又可防止母兔拉毛做窝,污染浪费大量长毛,并可防止毛长形成毛绳而勒住仔兔颈、脚致死。

仔兔生后12天左右睁开眼睛,半月时出巢采食草料。由吃乳汁转为吃草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此时仔兔胃肠消化草料的能力依然很差,需喂给易消化的青嫩草料。仔兔生活到40天左右便可断奶,断奶时最好将母兔移走,将仔兔留在原处,以防因改变仔兔环境而造成不安和病亡现象。断乳后还应经常检查仔兔的精神、食欲、粪便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如何提高鱼苗下池后的成活率


内容提要: 鱼苗从购买过来到放入池塘这一段时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因为运输其会导致鱼苗比价虚弱,下塘的时候转换环境有可能让鱼苗不适应。一些鱼户在

鱼苗从购买过来到放入池塘这一段时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因为运输其会导致鱼苗比价虚弱,下塘的时候转换环境有可能让鱼苗不适应。一些鱼户在这方面吃过不少亏,搞的每次买鱼苗都要多买很多才能保证自己想要的养殖数量,那么该怎么提高鱼苗下池后的成活率呢?1、池塘消毒

初期鱼苗的各方面能力都很差,人工提高其体质的方法有限,那我们能做的就是为鱼苗打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来互补,提高其成活率。消毒则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一般都是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每个角落都要均匀地洒到位,沉浸一段时间后将水放出,再二次冲洗,然后闲置约一周左右。池塘消毒的时候对于池底的淤泥和周围一些较大的杂物都要清楚掉。2、控制水温

水温对于鱼苗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导致鱼苗批量出问题。一般来水鱼苗下池子的水温在20-22℃左右即可,且在放入在下池之前养殖池的水温和池塘的水温最好比较接近,上下温差一般不超过2℃。也就是说下池前的水温是21℃的话,那么水池的水温最好在19-23℃左右,不然那容易出现应激反应,也就是鱼苗不适应温度而出现死苗的情况。3、病害预防

鱼苗下池后要做好寄生虫的预防和气泡病的出现,这是下池后最容易碰到的两种情况。寄生虫有车轮虫、指环虫等,这个用对应的药剂治疗即可,一般消毒做到位的出现几率会小很多。而气泡病的话引发的因素较多,比如水中溶氧较多,鱼苗会增加气泡病发病几率,而氨氮之类的元素偏高的话,尾巴位置也有可能会引发气泡病。降氨灵之类的药物对于这个有一定的预防效果。4、养水分塘

鱼苗下水前要先试水,看看目前的水质是否合适养殖,等确认可以后再全部下池。此时的鱼苗可以考水中是的浮游生物之类的生存,所以下池之前最好可以先养水,让水里面的微生物更多一点,让鱼苗有更好的食物。其次下池后不是说立马就鱼苗整个池塘放养了,这样会害死很多鱼苗的。一般下池后需要让在笼子里面生活一段时间,一是让其适应以后池塘的生活,另一个就是育肥,然后分塘,大一点的鱼苗生存能力还是要强一点的,一般在3-5厘米左右时就可以分塘了。

后面的步骤其实也是围绕的这些来进行了,这样鱼苗在生存的环境等各方面都比较好的时候,其存活率自然就上来了。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可以来关注我们。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养殖扇贝如何提高扇贝保苗成活率


适宜保苗的池塘池塘以东西走向长方形结构、沙底或硬质底为宜,储水深度在1.5米以上,盐度在35以下,外海水源无污染;池塘进水前,要彻底清除池底污层,并进行充分曝晒;禁止在保苗池塘放养大规格底栖鱼类或其他需要大量投饵的品种,防止池水污染。

重视搞好水质调控扇贝入池前10天-15天进水60厘米-80厘米,进行施肥肥水,每立方米水体施氮肥量3.5克,磷肥施用量视情况而定,一般为氮肥的1/10左右,饵料密度控制在5万-20万个/毫升。入苗前4天-5天逐渐将池水加至最高水位,透明度70厘米-80厘米为宜;若透明度过大,在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采用投量少的方法及时追施无机肥料;若透明度太小,饵料密度过大,在扇贝苗入池前数日,应适当加大换水量,使水质清而不瘦,肥而不老。放苗前,要对保苗池水质各理化指标进行严格监测,确保各项指标在规定范围内;布苗以后,日换水量应达到20%以上,水色若发生突变为水质老化,就是贝苗发生死亡的预兆,此时应彻底大换水或及时换池保苗。

挑选优质稚贝保苗出库时,要仔细选择规格均匀、附着牢固、密度适宜、投附着基时间在15天以内的稚贝保苗。育苗场的水质条件与保苗池要基本相同,一般池塘水温稳定在13℃,可入池保苗;幼虫培育水温不得高于规定水温。育苗中单胞藻饵料品种搭配要合理,而且供应充足,确保规格均匀、健康体壮。

适当提高稚贝出库规格一般稚贝出库规格为500微米,将规格提高到700微米-800微米,可极大提高保苗率。

严格装、运苗操作规程装袋人员要进行岗前技术培训,操作时动作要熟练,尽可能缩短装袋时间,用聚乙烯线将附着基吊到袋口,避免多层卷叠和积压摩擦,导致伤苗。适宜在凌晨或晚上运苗,运输途中要注意密封、保湿和降温,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合理确定保苗密度一般每亩可利用水面保500微米稚贝不超过1亿粒,每袋装苗不超过3万粒。随着稚贝出库规格的增大,适当减少装苗粒数。

使用双层网袋和圆形网袋保苗

双层网袋保苗出库时将稚贝装入规格20目-30目聚乙烯网袋中,外罩40目-60目网袋。入池10天左右,袋内贝苗已长大,将外袋去掉,并将内袋外侧的稚贝装入40目网袋中暂养,既起到了清除附着物的作用,并可疏散贝苗。双层网袋保苗率一般可达30%以上。

圆形网袋保苗圆形网袋系20目和40目聚乙烯网片缝制成圆柱形,底部直径200毫米、高280毫米-300毫米,内置一个圆柱形塑料框架,直径185毫米、高60毫米。圆形网袋优点很多,在塑料框架支撑下,拥有较大的保苗空间,水流畅通,使贝苗能自由移动,增加摄食机率,避免稚贝因堆积、摩擦、相互咬合等引起的死亡,圆形网袋保苗率可高达40%以上。

强化日常监管措施充分拉紧浮绠,适当增加苗袋坠石,减少网袋摇摆,坚持巡池,防止网袋绞缠及断架、断绳、掉石现象发生,只要网孔堵塞不严重,不必刷网。必要洗刷时,可在水中摆提即可,以减少贝苗损伤。

适时分苗下海育成池塘保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保苗20天-25天,稚贝规格达到3毫米左右,即可分苗下海,转入中间育成阶段,下海时间应选择在风平浪静的天气,避免干燥和阳光直射,以早晨和傍晚进行为好。

水产养殖:如何提高桂花鱼苗成活率


【常见问题】:如何让提高桂花鱼鱼苗成活率?

【专家解答】:

一、选苗

要选择健康、无损的育苗,目前比较常见的操作是选择池塘里面的标头其中公母在不同的池塘进行挑选,部分也会去挑选一些野生的种鱼,个别有实力的企业才会通过遗传基因检测,挑选出优良的品种进行保种和繁育工作。同时在亲本培育管理也是比较关键的,需要加强营养同时采用生态培育方式,这个决定鳜鱼的怀卵量和质量。

二、水质

放苗之前要进行消毒杀菌,我们都知道孵化用的水质要求是比较高的,没有一个好的水源条件,鱼苗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三、用药

目前我们所说的鳜鱼病毒病,跟这个苗期用药也有点关系,经常使用抗生素防病,会严重损伤鱼苗的免疫功能,容易出现白肝,如果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当爆发病毒病的概率就大大加大,并且这个用药情况我们一般人事不知道的,建议苗场写好用药记录同时装摄像头进行全程监控,也许很多人觉得不太现实,但我相信不久就会实现的,谁敢先做谁就是先驱者,收获也将是最大的。

四、管理

比如挑选卵成熟度较好的亲本、准确把握催产用药量、开口比较迟的鱼苗淘汰掉、不随便使用抗生素防病、鱼苗经常过筛淘汰小苗、卖苗操作。

【小编总结】:在春季要养殖水产的养殖户们,要注意鱼塘的卫生,水质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在放苗之后要注意观察鱼苗的生长活动。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


冬季气温较低,雏鸡因抗寒能力较差、日粮配备不合理、缺少育雏防卫设备、以及没有进行系统防疫等因素,造成成活率低下。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是:

1、做好育雏保温工作。雏鸡出壳后1周龄,育雏温度应为30-32℃,以小鸡均匀分布,不成堆为宜,注意保持空气新鲜,严防室内二氧化碳、氨气浓度上升,引起呼吸道疾病,同时育雏舍还应防潮湿。

2、加强育雏保护措施,杜绝鼠、狗等伤害。

3、合理配备育雏日粮,满足生长需求。蛋白质饲料(豆类、饼类、鱼粉)应占日粮的19%-20%。

4、严格实施计划免疫和药物预防:1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7-10日龄接种鸡新城疫和鸡痘疫苗;15日龄接种禽流感疫苗;10日龄以后可用磺胺类药物预防球虫病;3月龄预防禽霍乱。

养殖兔子如何提高幼兔成活率


幼兔是指从断乳至3个月龄的小兔。在养兔生产中,幼兔最难养,成活率最低,其主要原因有:

1、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幼兔阶段是家兔一生中增重最快的时期。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日增重可达3045克,高者可达50克以上。

2、对饲料和饲喂制度要求较高。由于幼兔生长发育快,必须采食大量的饲料。而此时,兔子的胃肠容积小,消化力较弱,但食欲旺盛,往往由于贪食而导致胃肠负担过重,造成消化不良。

3、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幼兔神经调节机能尚不健全,一旦受到惊吓,容易造成全群惊场,影响采食,消化及排泄,阻碍生长发育,严重时还能诱发疾病。

4、应激因素多。从仔兔到幼兔,环境要发生很大变化,如断乳、饲料改变、笼舍改变、伙伴改变、疫苗注射、药物预防、打刺耳号等,这些众多的应激因素,往往容易导致幼兔的抗病力下降。

5、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最为严重的是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兔瘟等。防疫工作一旦疏忽,传染病就容易爆发,有的还会造成全群覆灭,损失严重。

提高幼兔成活率应把好四关:

1、断乳关。断乳后3周内幼兔死亡率最高,而2周内的过渡期是关键。能否顺利断好乳,安全度过过渡期,哺乳期仔兔的发育是基础。实践中发现,断乳时体重越大,成活率越高。因此,增加断乳重至关重要。除了要加强母兔泌乳期的营养,提高泌乳量外,应及早补料,使其胃肠在早期得到锻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断乳重,而且为断乳后胃肠对植物性饲料的适应奠定了基础。

断乳后两周内,要先喂断乳前的仔兔料,以后逐渐过渡到幼兔料。否则,突然变料,容易患消化系统疾病。

断乳后最好采取移母留仔法,即原笼原窝养在一起。若需改变笼位,同窝幼兔不可分开。此时,决不可一兔一笼单养,否则会造成孤独感和恐惧感。

2、饲料关。幼兔死亡50%以上是因消化系统异常所致,因此,把好饲料关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

幼兔生长发育快,采食多,但其消化能力,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所以,幼兔的饲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体积较小、适口性好、能量和蛋白水平较高的饲料。但营养含量不是越高越好,用大量的精饲料(高能量、高蛋白、低纤维)饲喂容易造成腹泻及肠炎。一定的粗饲料对调节消化系统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幼兔日粮粗纤维含量为12%左右即可。为了促进幼兔生长发育,混合料中应补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酶制剂及抗生素。

幼兔食欲旺盛,易贪食。饲喂要定时定量,少喂勤添,每天饲喂45次为宜,一般每天喂混合精料2次,青绿饲料23次。饲料一定要清洁干净,青绿饲料要鲜嫩,带泥土的青草必须洗净晾干后再喂。喂量应随年龄的增长、体重增加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增加和变更饲料,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否则,幼兔极易患消化道疾病或引起死亡。也不可只喂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否则会影响幼兔的发育,容易形成草腹。

3、环境关。幼兔娇气,对环境变化很敏感,应该为其提供安静、卫生、干燥、通风、温暖、密度适中的生长环境。要防惊吓、防潮湿、防风寒、防炎热、防空气污浊。

4、防疫关。幼兔阶段容易引发多种传染病,抓好防疫至关重要。应将环境消毒、药物预防、疫苗注射及加强饲养管理相结合。除了注射兔瘟疫苗外,还应注射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和魏氏梭菌疫苗。春秋季还要预防口腔炎、肺炎及感冒,夏季重点预防球虫病,四季预防肠炎。饲料中经常加入洋葱、大蒜等对于防病和促进幼兔生长都是有好处的。

另外,在幼兔的饲养管理中还应保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一般情况下,冬天每天饮水1次,其它季节每日2次,气温较高时应做到清水不断,饮水常换;最好每天保持23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以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促进钙磷吸收,提高幼兔抗病力。

怎么提高小鸵鸟成活率


【常见问题】怎么提高小鸵鸟成活率?提高鸵鸟成活率有哪些方法和措施?

【专家解答】鸵鸟在育雏期时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会影响到整个鸵鸟养殖场的效益,因此要做好雏鸵鸟各方面的管理,有效提高雏鸵鸟的成活率,现将提高小鸵鸟成活率的五个措施和大家分享如下:

一、设计育雏场舍要科学

除达到常规设计要求外,育雏舍和给饲棚的地面都是用陶地板砖(别名楼板砖、防潮砖,用陶泥烧成)铺设的。陶地板砖具有优良的吸湿、防潮、隔热性能,能保持地面干爽,可有效地避免雏鸵鸟的内脏低热症,而且它又特别防滑,能减少因滑跌而导致的雏鸵鸟的腿部畸形,地面清扫、清洗、消毒也方便。运动场纵向长为20米~30米,宽4米~8米,纵向中部设计成一个低缓的斜坡,以锻炼雏鸟的腿力。运动场两头各1/4的部分铺以10厘米厚的细沙。沙是用网孔为0.2平方厘米的铁网筛呈40度~50度倾角筛过的。运动场中间的1/2的部分让草自然地从簿的细沙下面长出草皮,嫩草能满足雏鸵鸟好啄的嗜好。这样,可有效地克服雏鸟前胃的沙积。

二、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

消毒工作搞得好,就可以杜绝一切传染病源,是保证雏鸵鸟健康的重要条件。饲养人员必须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消毒双手,换鞋、更衣后,再脚踩消毒池进入饲养场内。

青料洗净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会,白天和晚上饲喂雏鸵鸟用的水盘、料盘要轮换,每次用后须进行清洗,并浸泡消毒。及时清扫粪便,对饲养舍和给饲棚每天早晨、中午、傍晚应各清扫一遍。

地面和1米高的墙壁每天要用0.1%的消毒灵喷雾消毒一遍。育雏箱内作垫床用的麻包,暑天每日应更换2次,水稻,冷天每日应更换1次,洗净的麻包要用0.l%~0.2%菌毒净浸泡消毒30分钟。

三、疾病防治要仔细

日龄~3日龄的雏鸵鸟要用碘酒作脐部消毒,每天不得少于3次,对脐部收缩不良的雏鸟还应给脐部涂抹利福平软膏,以防脐炎。对雏鸵鸟畸形脚趾的纠正,在2日龄~3日龄就应开始,常用捆绑纠正法。为不影响雏鸟脚部血液流通和腿部发育,更换和放大脚环标记要及时。针对雏鸵鸟对新城疫易感。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细心观察雏鸵的活动情况、精神状况、饮食和粪尿情况,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使疫病尽快得到控制,病雏得到及时治疗。

四、提供生活条件要适宜

适宜的生活条件是育雏成功的保障。

1、温度:由于雏鸵鸟的保温能力和体温调节能力差,保育箱中的温度,在雏鸵鸟的头5日龄控制在35℃~32℃,以后每周递降2℃~3℃,到9周龄时大致降到18℃~20℃,保育室可以低保育箱6℃。

2、湿度:刚孵出的雏鸟肌体中含有大量水分,适宜的湿度有利于消肿,又不至于造成脱水,一般湿度控制在60%~70%。在高温多雨时节要勤换麻包垫。

3、通风:大量的排泄物可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体,对雏鸵鸟的眼睛、呼吸道都有危害。

4、光照:为保证6周龄以下的雏鸵鸟在夜间采食活跃,照明灯泡最好用100瓦的白炽灯。2月龄后,如果雏鸵鸟发育正常,夜晚可不开照明灯。

五、饲养方法要恰当

1、开水开食:雏鸵鸟出壳后的头3天~5天可由卵黄提供营养,一般在雏鸵鸟3日龄开始供给饮水和饲料。如果同一批出壳的雏鸟有几只的话,一般其中会有雏鸟带头饮水采食。对某批只孵出一只的情况,有时需诱导采食。到5日龄时,新生雏鸵鸟可放出保育箱,采食饮水由大点的雏鸟来引导,开食的青料一定要细切,青料太干时,可用水润湿后再拌入精料中。最初的3天~5天给新生雏鸵鸟饮用3%~5%的多维葡萄糖水。

2、饲喂:饲料要少喂勤添,特别是高温潮湿季节,胡萝卜,更应勤添换。雏鸵喜吃青绿饲料,一般采用往精料中多次拌入青料的方式来提高雏鸵鸟的采食量。雏鸵鸟利用粗纤维的能力差,给2月龄以下的雏鸵鸟饲用苦荬菜、小白菜等;而不用禾本科牧草,怕引起消化不良。饲用雏鸵鸟的青料最好不用红薯叶,因红薯叶生风止气,对体质欠佳的个体不利。

【小编结语】上文第一农经小编从鸵鸟的育雏场地到饲养方法和鸡病防范等,为您介绍了提高鸵鸟成活率的五个措施,想了解更多如《鸵鸟的寿命是多长?》《养鸵鸟如何选购良种?》的,可以关注我们网站的养殖技术和动物医学两个频道。

提高幼兔成活率的技术


幼兔断乳2周内,要从喂断乳前的仔兔料逐渐过渡到幼兔料。幼兔生长发育快,采食多,但其消化能力,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所以,幼兔的饲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体积较小、适口性好、能量和蛋白水平较高的饲料。但应注意营养含量不是越高越好,用大量的精饲料(高能量、高蛋白、低纤维)饲喂容易造成腹泻及肠炎。一定的粗饲料对调节消化系统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幼兔日粮粗纤维含量为12%左右即可。为了促进幼兔生长发育,混合料中应补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酶制剂及抗生素。

幼兔食欲旺盛,易贪食。饲喂要定时定量,少喂勤添,每天饲喂4~5次为宜,一般每天喂混合精料2次,青绿饲料2~3次。饲料一定要清洁干净,青绿饲料要鲜嫩,带泥土的青草必须洗净晾干后再喂。喂量应随年龄的增长、体重增加逐渐增加。

同时,还应保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一般冬天每天饮水1次,其他季节每日2次,气温较高时应做到清水不断,饮水常换;最好每天保持2~3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以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促进钙磷吸收,提高幼兔抗病力。

养鸡怎样提高雏鸡成活率


鸡育雏是养鸡业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中大鸡阶段的健康状况、成活率、料肉比例。大部分的农村养殖专业户对鸡育雏阶段的成败不够重视。栏舍消毒进雏前育雏舍要全面切底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门窗用洗衣粉水洗刷干净,然后打开门窗让自然风吹干,用0.5%的百毒杀溶液进行全面的喷洒消毒,最后用10%左右的烧碱液进行喷洒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生石灰水进行喷洒消毒)。消毒完成后将那些饮水器,采食盆和其他用具用消毒水洗刷干净放进育雏舍里面,封闭好门窗,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30毫升加高锰酸钾15克进行熏蒸24小时左右。以防早期感染马立克氏病。雏鸡挑选由于养鸡业不断的发展,同一类型的鸡种的品牌也进入多样化,每种品牌的雏鸡价格也不一样,所以在选择雏鸡时要认准雏鸡的品牌与价格,以防以次充好或冒充品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进雏时热天选择早晚,冷天选择中午,运雏鸡的车要空气流通。接雏时应选择毛光亮、活泼、欢叫、眼有神、反应灵敏、肛门干净、脐带吸收良好、啄、眼、腿、爪不畸形的健康雏鸡。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又容易带来病毒,最好是把弱雏分开饲养,对那些没有饲养价值的弱雏早点淘汰。

饮水与开食买回的雏鸡连盒一起散放在育雏室内休息5至10分钟,再放在地面或网上。及时用温开水加适量的广谱抗菌药的药水做雏鸡的首次饮水,以便进行胃肠道的消毒和清理胃肠道里面的细菌。后改饮10%至15%的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当2/5的雏鸡有寻食表现时就可开食,把饲料平撒在垫板上,由于雏鸡消化道容积小,消化机能差,故不可过量,过量会造成消化不良,容易发生消化道疾病,要求少给勤添,要有足够的空间让雏鸡自由采食(防止雏鸡相互挤压致死)。饲料要求营养丰富,颗粒要求细小(破碎料),粗蛋白不应低于20%。雏鸡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所以要保证充足的自由饮水和采食。由于雏鸡处于高温环境中,间断饮水会使雏鸡干渴而造成抢水、引起雏鸡暴饮而导致死亡,缺水也容易发生脱水而死亡。温湿度控制要提高雏鸡成活率,就要调控好温湿度。温度低易患感冒、拉稀、沙门氏菌、腹水症、鸡白痢。温度高易造成毛焦,生长发育停滞、脱水而死亡。湿度:第一周保持在75%左右、第二周保持在60%左右。

温度:第一周保持在35℃左右(可根据环境温度来调控)。以后每周下降2℃至3℃,直至雏鸡可以适应自然环境温度为止。温度也可以根据雏鸡的状态来调控:温度过高,雏鸡会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食欲减少,饮水增加。温度过低,常常拥挤在一起,相互扎堆,扎堆的时间过长就会造成大批雏鸡被压死。在温度正常的状况下雏鸡饮食正常、活泼而有精神。光照、密度与通风第一至十天雏鸡光照要求24小时,以便熟悉环境和采食,每15平方米用一个40瓦的灯泡挂在离地面2米高的位置上,以后用25瓦的灯泡和自然光照就可以了。光照不宜过强,第一可以减少啄癖的形成,第二可以让雏鸡养成有规律的运动、采食和睡眠的时间,有利于育成和育肥阶段的鸡采食后对营养的吸收与转化。光照过强易造成互相啄肛、啄羽和啄趾。密度要适中,密度大浪费劳动力,密度小雏鸡采食和饮水时容易造成相互挤压,弱雏喝不上水吃不上食。又没有合适的运动空间。雏鸡在高温的生长环境中要注意通风换气,以免过早引发呼吸道病和其他疾病。

经验总结雏鸡饲养5至6天时,把弱雏选出来,精心护理,温度可以增加2℃至3℃(直到弱雏合适的温度)。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广谱抗菌药和维生素C,连用3天,然后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多种维生素预混剂,连用3至5天,待弱雏健壮后混群。适时接种疫苗,出壳雏鸡要在24小时内做好马立克氏病疫苗注射,以防感染马立克氏病。3至5日龄首免肾传支苗。同时做好法氏囊、新城疫、禽流感、霉型体和喉气管疫苗的注射。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如何提高泥鳅的成活率》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养殖青蛙的成活率”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24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无土养殖泥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