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养鸡: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方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是呼吸困难、发出罗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如果病原不是肾病变型毒株或不发生并发病,死亡率一般很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症状和防治吧!

流行特点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鸡无明显的品种差异,各种日龄的鸡都易感,但5周龄内的鸡症状较明显,死亡率可到15~19%。发病季节多见于秋末至次年春末,但以冬季最为严重。环境因素主要是冷、热、拥挤、通风不良,特别是强烈的应激作用如疫苗接种、转群等可诱发该病发生。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此外人员、用具及饲料等也是传播媒介。本病传播迅速,常在1~2天内波及全群,一般认为本病不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发生症状

1、雏鸡症状:无前驱症状,全群几乎同时突然发病。最初表现呼吸道症状,流鼻涕、流泪、鼻肿胀、咳嗽、打喷嚏、伸颈张口喘气。夜间听到明显嘶哑的叫声。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加重,缩头闭目、垂翅挤堆、食欲不振、饮欲增加,如治疗不及时,有个别死亡现象。

2、产蛋鸡:表现轻微的呼吸困难、咳嗽、气管罗音,有呼噜声。精神不振、减食、拉黄色稀粪,症状不很严重,有极少数死亡。发病第2天产蛋开始下降,1~2周下降到最低点,有时产蛋率可降到一半,并产软蛋和畸形蛋,蛋清变稀,蛋清与蛋黄分离,种蛋的孵化率也降低。

3、肾病变型:多发于20~50日龄的幼鸡。在感染肾病变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时,由于肾脏功能的损害,病鸡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肾炎和肠炎。肾型支气管炎的症状呈二相性,第一阶段有几天呼吸道症状,随后又有几天症状消失的康复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排水样白色或绿色粪便,并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失水,表现虚弱嗜睡,鸡冠褪色或呈紫兰色。

防治方法

1、预防:预防应考虑减少诱发因素,提高鸡只的免疫力。清洗和消毒鸡舍后,引进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疫情鸡场的鸡苗,搞好雏鸡饲养管理,鸡舍注意通风换气,防止过于拥挤,注意保温,适当补充雏鸡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2、免疫: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项主要措施,目前用于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种类很多,可分为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类。

①灭活苗:采用本地分离的病毒株制备灭活苗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未被广泛应用。

②弱毒苗:单价弱毒苗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引进荷兰的H120、H52株。H120对14日龄雏鸡安全有效,免疫3周保护率达90%。H52对14日龄以下的鸡会引起严重反应,不宜使用,但对90~120日龄的鸡却安全,故目前常用的程序为H120于10日龄、H52于30~45日龄接种。

3、治疗: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常用中西医结合的对症疗法。由于实际生产中鸡群常并发细菌性疾病,故采用一些抗菌药物有时显得有效。对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人采用口服补液盐、0.5%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药物投喂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①发病时可用龙达三肽每套可注射1000羽成禽,2000羽初禽,一般注射一次即可。饮水每套500羽成禽、1000羽初禽集中3~4小时饮完,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者饮水两天、一天一次。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要进行消毒。病愈鸡不可与易感鸡混群饲养。

②咳喘康开水煎汁半小时后加入冷开水20~25公斤作饮水,连服5~7天。同时,每25公斤饲料或50公斤水中再加入盐酸吗啉胍原粉50克,效果更佳。每克强力霉素原粉加水10~20公斤任其自饮,连服3~5天。

③每公斤饲料拌入病毒灵1.5克、板蓝根冲剂30克,任雏鸡自由采食,少数病重鸡单独饲养,并辅以少量雪梨糖浆,连服3~5天,可收到良好效果。咳喘敏、阿奇喘定等有特效。

延伸阅读

养鸡知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防治方法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部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样的渗出物,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和糜烂,传播快,死亡率较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防治方法吧!

发布特征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自然感染的潜伏期6~12天,人工气管接种后2~4天鸡只即可发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株的毒力有关。发病初期常有数只病鸡突然死亡,患鸡初期有鼻液,半透明状,眼流泪,伴有结膜炎,其后表现为特征的呼吸道症状,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咳嗽,有喘鸣音,病鸡蹲伏地面或栖架上,每次吸气时头和颈部向前向上、张口、尽力吸气的姿势,有喘鸣叫声。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可咳出带血的粘液,可污染喙角、颜面及头部羽毛。

发病过程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最急性病例可于24小时左右死亡,多数5~10天或更长,不死者多经8~10天恢复,有的可成为带毒鸡。有些毒力较弱的毒株引起发病时,流行比较缓和,发病率低,症状较轻,只是无精打采,生长缓慢,产蛋减少,有结膜炎、眶下窦炎、鼻炎及气管炎。病程较长,长的可达1个月。死亡率一般较低(2%),大部分病鸡可以耐过。若有细菌继发感染和应激因素存在时,死亡率则会增加。

现场诊断

1、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常突然发生,传播快,成年鸡发生最多,发病率高,死亡因条件不同而差别大。

2、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诊症状较为典型,张口呼吸、喘气、有罗音,咳嗽时可咳出带血的粘液,有头向前向上吸气姿势。

3、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剖检死鸡时可见气管呈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病变,以后者最为特征,气管内还可见到数量不等的血凝块。

防治方法

1、治疗方法:发病时可用龙达三肽每套可注射1000羽成禽,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要进行消毒,病愈鸡不可与易感鸡混群饲养。

2、消毒处理: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进行消毒,来历不明的鸡要隔离观察,可放数只易感鸡与其同养,观察2周,不发病,证明不带毒,这时方可混群饲养。

3、淘汰病鸡:病愈鸡不可和易感鸡混群饲养,耐过的康复鸡在一定时间内带毒、排毒,所以要严格控制易感鸡与康复鸡接触,最好将病愈鸡淘汰。

4、提高免疫:鸡自然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后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获得至少1年以上,甚至终生免疫。易感鸡接种疫苗后可获得保护力半年至1年不等。

5、疫苗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本病流行的地区,可考虑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滴鼻、点眼(也有用饮水)免疫,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疾病名称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检疫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二类传染病

发病历史此病在多数国家发生,尤其在美国,欧洲与澳大利亚等高密度养鸡地区广泛流行,中国已有发生,并且有发展的趋势。

病源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yirus)

流行病学特点鸡是ILT感染的主要自然宿主,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特征症状只有在成年鸡中才能观察到。野鸡、孔雀和幼火鸡也可感染。其他禽类有抵抗力。 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约有2%康复鸡可带毒,时间可长达2年),是主要传染,经上呼吸道和眼内感染,人工感染以气管内接种或喷雾方法,可使30日龄的雏鸡在3-10天内发病。使用被污染的设施与垫料能引起机械性传播,目前尚未证实蛋内或蛋壳上病毒能经蛋传递,在37℃条件下24小时内可灭活ILT。 本病在易感鸡群中传播迅速,通常在自然感染后6-12天出现症状,气管内感染的潜伏期为2-4天。感染率90%-100%,病死率5%-70%,平均在10%-20%,耐过本病的鸡具有长期免疫力。

症状病鸡的突出症状就是喘气和咳嗽,常呈伏卧姿势。病重者头颈卷缩,眼全闭,每次呼吸,突然向上向前伸头张口,呼吸时伴有罗音和喘呜声。常有痉挛性咳嗽,咳出带血的粘液或血凝块。检查喉部,可见粘膜上附着有黄色或带血的浓稠粘液或豆渣样物质。部分病例有鼻炎和眼结膜炎,重者眶下窦肿胀,持续性地呈现鼻腔分泌物增多和出血性眼结膜炎。体弱,产蛋下降。 病程随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一般为10-14天内康复,但有报道,康复期极限为1-4周。

致病原因喉部和气管粘膜充血和出血,部分或全部充满粘液,并混杂有凝血块,严重时可在气管内形成管柱状血凝块堵塞气管。有些病例渗出液出现于气管下部,使炎症扩散到支气管、肺和气囊,较轻的病例,只出现眼结膜和眶下窦上皮水肿和充血。 镜检可见喉头和气管粘膜下水肿,组织浸润,肿胀,由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细胞破坏引起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分离,继而引起出血。 ILT病毒的自然侵入门户是上呼吸道和眼。当病毒感染鸡的上呼吸道后,病毒进行大量的复制。病毒吸附于细胞表面并明显地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囊膜与衣壳被宿主酶破坏,释放出DNA,并迁移至细胞核。若完整的核衣壳迁移时要穿过细胞膜的核膜,核膜形成了病毒的囊膜。在胞浆中,带囊膜的病毒粒子聚集于空泡膜内,含病毒粒子的空泡移至胞浆膜,将此膜破坏后在细胞表面释放出病毒,天然宿主的气管中有较高浓度的ILT病毒。离开细胞的病毒通过直接传递再进入相邻的细胞,已至组织器官发生病变。

检疫方法尽管ILT某些急性症状是特征的,但许多症状与禽的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单纯的观察症状与病变不能作出可靠的诊断,有待经实验室方法证实。 具有典型的咳嗽、咳血以及高死亡率的急性病例可迅速确诊为ILT。本病的其他类型,要作进一步的证实,鸡胚接种、易感鸡的气管与眶下窦接种以及细胞培养接种,均能从气管和肺部组织中分离到病毒。 经姬姆萨染色的气管和结合膜的刮下物,渗出物的涂片,证实有否核内包涵体存在,也是诊断ILT病毒的依据。只有在发病的早期(1-5天)才能经常观察到包涵体。使用低pH固定剂在证实包涵体的诊断中非常重要。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肾脏病变等为特征。自1988年以来,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相继流行,其发病率100%,死亡率10%~30%。国内每年由此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在规模化饲养条件下,IB感染率更高,病型更加复杂,防治难度更大,危害更加剧烈。因此,IB的诊断防治已成为禽病科研的热点和难点。 IB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代表种,病毒粒子直径85~130nm,有囊膜,属于RNA病毒;对动物的红细胞无凝集性,但经胰酶、I型磷酸酯酶C等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可适应于鸡胚、鸡胚气管环、鸡胚肾细胞等多种细胞培养物生长;能够刺激动物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IBV病毒易发生变异,至今全世界分离的毒株至少30个以上血清型和更多的变异型。国内外Gough等(1992)、Kwon等(1993)、王红宁等(1997)、Igniatovic等(1997) 对病毒的分型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型方法。不同血清型甚至不同毒株之间交叉免疫保护率低,给本病的诊断和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992-2000年王红宁、甘孟侯、王林川、刘兴友等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变型)综合防治进行了详细研究,在IB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新疫苗及综合防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我国王玉东、朱国强、江国托、李康然、杨汉春、廖明、陈福勇等也对IB进行了研究。目前建立并推广实用的诊断技术,研制完善IB疫苗,仍是本病的研究重点。本文就IB诊断防治技术的进展综述如下。

1 诊断技术进展

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和对鸡胚致病性等进行综合诊断,目前发展较快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血清学诊断方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1.1 血清学诊断技术 自1931年发现IB至90年代初,主要采用血清中和试验(鸡胚气管环培养观测纤毛运动情况)、琼脂扩散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等常规血清学技术对IB进行诊断。血清中和试验可用于检测IBV抗体、抗原及分型,虽然方法简易,但费时较长。琼脂扩散试验用于检测IBV抗体操作简便,但敏感度不高,不适用于免疫后抗体的检测。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检测IBV抗原及抗体,但用不同毒株制成的HI抗原检测抗体时,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可用于检测IBV抗原,但可靠性不及中和试验。 在以上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王红宁、刘兴友、王乐元等对IB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3种新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王红宁等(1996)在国内首先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技术对128份人工感染鸡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简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生产场可用此方法进行IB的免疫监测。刘兴友等(1997)建立了胰酶分散抗原间接荧光抗体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测程序简单,检测抗原的时间短,适合于制备大批量抗原用于临床检测或抗体监测。王乐元等(1993)首次成功地建立了检测IBV抗原的间接Dot-ELISA,对IBV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1.36 g/ml,可以作为疫病早期诊断的依据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陈福勇等(2002)将IBV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N蛋白作为ELISA诊断抗原,可用于IBV抗体检测。

1.2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1.2.1 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 RT-PCR技术用于IB诊断使诊断技术提高到基因水平。RT-PCR具有简便、快速和敏感性、特异性强的优点。Jackwook(1992)提取了分属于5个血清型的8株IBV的RNA,将其反转录成DNA后,用PCR扩增,然后用一生物素标记的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这8株病毒均被检出。王林川等(1992)率先在我国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了广东分离的IBV。黄勇、王红宁等对四川分离的多株IBV S1基因和N基因用RT-PCR进行了扩增,结果证明RT-PCR检测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特点,适用于不同来源及不同血清型IBV的检测。

1.2.2 核酸探针技术 核酸探针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Kwon(1993)将此法同电镜(EM)观察病毒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此法敏感度比EM高。刘苹、王红宁等(1997)用地高辛标记IBV标准强毒株M41的S1基因,将标记的S1基因探针与12株IBV病毒的RNA提取物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该探针与12株已知IBV毒株均成阳性反应,而与NDV、IBDV、ILTV、正常胚液、蒸馏水对照均成阴性。该探针的检测灵敏度为9.77 fg,杂交灵敏度为24.41 pg,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1. 2.3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这是一种通过病毒基因限制性酶切图谱进行分型的方法,该法新颖,重复性好,可用于IBV从分子水平上进行了分型。Kwon等(1993)对IBV S1基因的RT-PCR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对25株IBV进行了分类,结果得到了与中和试验相一致的结论。黄勇等(1996)、王林川等(1997)、磨美兰等(2001)、Jackwood(1997)等人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IBV进行了分型研究。

1.2.4 寡核苷酸指纹图谱分析 主要用于IBV的流行病学调查,可区分新的变异株是由当地株突变而来,还是从外地传人的。尽管该法重复性好、灵敏,可以区分同一血清型不同突变株之间的差异。但该法只有用于基因序列同源率在95%以上时才有价值。Butcher等(1990)利用此法对DPI毒株10代、100代鸡胚传代物:T株、Mu株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4种图谱都有差别。该法一般应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来进行IBV的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快速、灵敏,克服了传统血清学诊断方法的许多不足之处。RFLP主要用于IBV的分型研究,寡核苷酸指纹图谱分析可用于IB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较成功的是RT-PCR诊断技术,与血清学方法相比,具有极其敏感、特异等特点,特别是选择保守的基因片段作为目的基因,很适合实验室的快速诊断。

2 防治技术进展

2.1 疫苗及其研究进展

2.1.1 弱毒疫苗 以呼吸型代表株Massachusette(M株)IBV致弱的弱毒疫苗,是50年代以来开发应用的血清型,该血清型的H52、H120和Ma5等弱毒疫苗已为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其次是Conn株强毒致弱的疫苗株。活疫苗能有效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活疫苗的不足之处一是多株、多种弱毒疫苗株的混合使用可能因基因重组而出现新的变异毒株甚至强毒株;二是在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毒力返强的问题。这使得致弱活毒疫苗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彻底控制IB的流行。

2.1.2 灭活疫苗 Gough等1977年就报道了用油乳剂灭活苗使IB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由于IB血清型的多样性,单价灭活苗并没能阻止IBV变异株引起IB的暴发。随后,Finney(1990)等研究表明IB二价苗能刺激良好的抗体反应;王红宁等(1999)对我国IB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Mass型占19.7%、T型占21.1%、Gray型占9.3%、Hotle型占3.9%,变异株占43.4%,提出了用不同类型多价灭活疫苗预防本病更为有效的科学依据。王红宁等(1993-2000)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了多种多价油乳剂灭活苗,经区域试验证明,该疫苗对鸡安全无副作用,并能有效地预防IB。灭活疫苗的不足之处是使用剂量大,需要配合佐剂,制备比较复杂,因而成本较高。

2.1.3 基因工程苗 采用核酸重组方法研制新型、高效、安全的IBV基因工程疫苗是近年来IB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宋延福等将IBV的主要免疫原基因Sl克隆到形成多角体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黄亚东等构建了含IBVGD6株S,基因的大肠杆菌重组表达载体pET-S1。已有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亚单位表达产物均出现N-糖基化不完全,S1亚单位疫苗必须经3-4次反复加强免疫方可形成确实的免疫保护,因此IB基因工程疫苗的实用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1.4 IB活载体疫苗 Binns等(1986)利用鸡痘病毒作载体研制出了IBV活载体疫苗;Tomley用Beaudette株纤突蛋白基因和痘苗病毒WR株重组,得到了能产生含有S1和S2亚基的糖基化的180KD的多肽前体的重组病毒。目前,包括我国在内,全球已有多个研究单位在致力于适合IB免疫的疫苗载体和活载体疫苗的研究。但考虑到IBV S1蛋白具有很高的突变率,因此活载体疫苗的保护范围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2.1.5 核酸疫苗 DNA疫苗能够同时激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具有突出的优点。步志高等(1998)以M4:地方流行株IBVS、基因构建了DNA免疫表达质粒,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表达质粒可同时诱导机体形成针对IBV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有希望取代普遍采用的弱毒苗应用于我国ID的免疫预防。陈洪岩等(1999)、刘思国等(2001)分别选用IBV的S1基因和N基因构建核酸疫苗,结果表明质粒DNA免疫鸡攻毒后的保护率均为40%。

2.1.6 转基因植物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是Mason;于1992年提出的,该技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把重组的疫苗基因导人植物,并使植物能够大量表达重组蛋白的一类生物技术。由于其应用前景可观,已引起免疫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的极大兴趣与关注。利用该技术国外至今已获得成功的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流感病毒血凝素、艾滋病病毒抗原、口蹄疫病毒抗原等10多种疫苗。王红宁、李春等(2003)通过对RT-PCR取得IBV S1基因片段,已将其导人玉米表达载体进行表达工作。

2.2 免疫接种

2.2.1 疫苗的选择和配合 对于已经有IB发生的地点,国内外主要采用疫苗接种的方法来预防IB。多数学者认为应用弱毒苗比灭活苗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也有学者认为弱毒疫苗株在鸡群中的周期性感染有毒力返强的潜在危险。实际生产中,由于IB的血清型众多,单一的疫苗只能对同型毒株产生保护作用,对不同型毒株往往只能产生部分保护或不保护,所以在H52、H120等弱毒疫苗免疫后,也可能发生即使抗体水平很高却因流行毒株的感染而导致发病的现象。J.K.Cook等(1984)、王秀清等(1993)通过系列试验研究证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抵抗IBV感染中几乎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王红宁等(1996)认为采用弱毒疫苗H120滴鼻同时与IB多价灭活苗注射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呼吸道细胞免疫和抗体水平,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2.2.2 免疫程序 王红宁等(1997)结合我国目前蛋用种鸡场IB发生的现状,经过区域试验,建议IB免疫程序如下:3-4或7-12日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滴鼻,同时用IB多价油苗注射;32-35日龄,传支H120滴鼻同时用多价油苗1头份注射;100-140日龄,商品蛋鸡用ND-IB(多价)二联苗加强免疫,种鸡用ND-IBD-IB(多价)三联苗加强免疫;220-280日龄种鸡加强免疫,用ND-IB(多价)-IBD三联苗。当IB呈暴发流行时,要采取紧急接种时选用相应血清型的多价油乳剂灭活苗紧急接种效果较好,而不宜采用毒力较强的弱毒疫苗如Hs2等。 联苗免疫对于IB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IBV与NDV毒株在细胞培养及鸡胚培养中表现出相互干扰作用,在应用IBV和NDV弱毒活苗的联苗方面一直存在争议。王红宁等(1994)研究证实IBV与NDV弱毒活苗之间有干扰作用,而将IBV和NDV分别灭活再制成二价联苗可消除干扰作用,因此建议:在发病严重的鸡场不用lB-ND二联弱毒苗而采用IB单苗或NDV单苗与IB多价灭活单苗配合;在安全地区及对种鸡加强免疫时用IB-ND二联灭活苗或三联灭活疫苗,并研制了IB-ND二联油乳剂灭活苗以及IB-IBD-ND三联油乳剂灭活苗。

2.3 综合措施

对IB的防制主要采取疫苗接种、免疫监测、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毒、发病后淘汰病鸡及对症治疗等综合防制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给予优质全价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改善饲养环境,控制饲养密度,保持通风换气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健全消毒制度,坚持作好预防性消毒,对鸡只实行全进全出,空场不少于14天,并对全场进行彻底清洗、消毒。IBV对常规的消毒药如来苏尔、氢氧化钠、过氧乙酸、新洁而灭、季胺盐类等均敏感。 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用于IB的临床治疗,使用抗生素可以控制继发感染。汪德刚等(2000)运用中草药制剂治疗鸡肾型IB,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中药制剂,可以加速尿酸盐的排泄并阻止其进一步生成,从而缓解症状减少鸡只的死亡。给予复方口服补液盐或碳酸氢盐,可以补充钾、钠的损失和消除肾脏炎症。 由于病毒变异快,血清型多样化,给IB的诊断和预防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在禽IB的诊断和防治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并在生产中对IB的控制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养鸡生产仍然面临着IB的巨大威胁。

养鸡知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方法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波罗病,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由于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仍然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方法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肉鸡较蛋鸡敏感,仅发生于2周至开产前的小鸡,3~7周龄为发病高峰期。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各种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病毒、扩散传播,还可经蛋传递。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

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天内可波及60%~70%的鸡,发病后3~4天死亡达到高峰,7~8天后死亡停止。病初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有些自啄肛门,排白色水样稀粪,重者脱水,卧地不起,极度虚弱、最后死亡。剖检可见法氏囊呈黄色胶胨样水肿、质硬、粘膜上覆盖有奶油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法氏囊粘膜严重发炎、出血、坏死、萎缩。另外,病死鸡表现脱水,腿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颜色暗红。肾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脾脏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措施

1、环境消毒:加强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从外边把病带入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及时处理病鸡,进行彻底消毒。进鸡前鸡舍用烟客烟熏消毒门前消毒池宜用复合酚溶液,每2~3周换一次,也可用清净农场癸甲溴铵,每周换一次。

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进口有中等毒力活苗派斯德D78等。

①低毒力株弱毒活疫苗:用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早期免疫,对有母源抗体的鸡免疫效果较差,可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或饮水免疫。

②中等毒力株弱毒活疫苗:供各种有母源抗体的鸡使用,可点眼、口服、注射。饮水免疫,D78苗剂量不需要加倍。

③灭活疫苗:使用时应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苗配套,免疫效果受免疫方法、免疫时间、疫苗选择、母源抗体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母源抗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条件的鸡场应依测定母源抗体水平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方法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3~7周龄鸡,每只肌注0.4毫升,大鸡酌加剂量,成鸡注射0.6毫升,注射一次即可,疗效显著。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复方炔酮:0.5公斤鸡每天1片,1公斤的鸡每天2片,口服,连用2~3天。

4、丙酸睾丸酮:3~7周龄的鸡每只肌注5毫克,只注射1次。

5、速效管囊散:每公斤体重0.25克,混于饲料中或直接口服,服药后8小时即可见效,连喂3天。治愈率较高。

6、盐酸吗琳胍:盐酸吗琳胍8片(每片0.1克),拌料1公斤,板蓝根冲剂15克,溶于饮水中。供半日饮用,以上为20~25羽鸡一日量,3天为一疗程。

7、中药治疗:蒲公英200克、大青叶200克、板蓝根200克、双花100克、黄芩100克、黄柏100克、甘草100克、藿香50克、生石膏50克。水煎2次,合并药汁得3000~5000毫升,为300~500羽鸡一天用量,每日一剂,每鸡每天5~10毫升,分4次灌服,连用3~4天。

怎样防治鸡传染性鼻炎


症状:病情较轻的鸡仅表现鼻腔流出稀薄的液体;在严重的病例中,最明显的症状是病鸡鼻窦发炎,先是流出稀薄的水样液体,以后逐渐成为浓稠的粘液并有难闻的臭味。这种鼻分泌物干燥后,就在鼻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的结痂。病鸡由于鼻孔;内有异物感,常摇头或以脚爪搔鼻部。眼结膜发炎,流泪,继而出现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一眼皮及其周围的颜面部肿胀。有时上呼吸道的炎症可
以蔓延到气管和肺部,发病鸡呼吸困难并有啰音。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有的排稀便。其病程较长,常延续数周,冬季发病比较严重。

预防措施:①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增强鸡的体质,并防止病原菌传人。②本病发生后,要加强消毒、隔离和检疫工作。淘汰病愈鸡,更新鸡群。③接种疫苗。应用鸡嗜血杆菌灭活菌苗效果良好,第一次给8周龄以上的鸡,在颈背皮下注射0.5毫升,间隔3,4周后重复注射一次。

治疗方法:治疗药物可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但目前的药物尚不能根治本病,停药后可能复发,而且也不能消除带菌状态。为缓解病情,可选用下列药物。①在饲料中添加0.5%磺胺噻唑或磺胺二甲基嘧啶,连喂5- 7天。②用磺胺甲基异恶唑按0.05%浓度混水,连用6天。③本病菌对链霉素高度敏感。可用链霉素混水,6周龄以内的雏鸡每千克饮水中加70万单位,连用5天。对重症鸡,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链霉素8万-10万单位,每天两次,连用2-3天。④用土霉素按0.2%浓度混料,连用5-7天:用五霉素按0.1%浓度混水,连用3一5天。⑥用复方泰乐霉素按0.2%浓度混水,连用5天。

科学养鸡:鸡传染性鼻炎治疗方法


众所周知,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本病自然感染潜伏期为1~3天。临床以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病鸡精神沉郁,缩头呆立,鼻腔初期流稀薄鼻液,中后期为黏稠鼻液,致使鸡呼吸困难、打喷嚏和频繁甩头。随后一侧或两侧颜面浮肿,眼结膜发炎、流泪,严重的整个头部肿大,有的眼角膜浑浊、失明。

鸡传染性鼻炎的症状

鸡群出现采食量下降,并且跳跃式出现精神沉郁的鸡只,精神沉郁的鸡多数不表现肿脸肿头,少数鸡鼻腔流出黏液,有的则鼻腔没有黏液。鸡群出现打喷嚏症状,排翠绿色粪便。治疗疗程长,耐药性强,易反复,康复的鸡只也会重复感染。

鸡传染性鼻炎的治疗

建议已发生本病的疫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治疗可选用汇丰达的呼支宁治疗,100g兑水300斤,不用加量,4天治愈。如果预防,加倍用水量。

养鸡知识:鸡气囊炎的防治方法


鸡在饲养过程中危害最大且最难控制的疾病就是气囊炎,特别是当年的十月份到次年六月份,严重的可延续到七月份,引起气囊炎的病原十分复杂,临床治疗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判断不准病原,选不准有效药物,很难奏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鸡气囊炎的防治方法吧!

鸡气囊炎的病因

1、病毒性感染:特别是当年的十月份到次年六月份,温差较大,加之小鸡生理发育不完全,前期对温差不敏感,在现有饲管条件下一些弱鸡首先感染进而全群发病。

2、净化不彻底或者早期感染支原体:对于目前纷繁复杂的种蛋来源,加之没有科学的孵化极易造成本病的传播。往往进雏3-4天便开始出现甩鼻、咳嗽,一经免疫便发病,特别是首免法氏囊或二免新城疫,造成混感后极难控制。

3、饲养管理不当:鸡舍长期不消毒、不定期清粪、通风不良极易造成舍内湿度偏小、粉尘过多、氨味过重诱发或加重本病的发生。饮用水源不注意控制、器具不注意消毒是诱发拉稀及肠道病的根源。

鸡气囊炎的症状

1、发病初期鸡群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吭哧、甩鼻),眼睑拉长,眼角冒泡沫,鸡群采食量基本不受影响,粪便偏干、基本无死亡率。

2、发病中期鸡群出现闭眼、低头呆立状况,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咳嗽甩鼻,大群不增料,出现黄绿色稀粪、死亡率达到0.5-1%。

3、发病鸡只病程较长者冠肉髯呈红紫色,怪叫,发出呼噜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无食欲、聚堆或呆立一侧、排白色便或黄绿色稀便,生长发育不良,采食下降严重,有的重症鸡只趴在地上嘴微张喘气。较多死亡鸡只外观精神挺好,剖检支气管被炎性分泌物堵塞。

4、因为气囊炎激发支气管堵塞的死亡的鸡,肚皮朝上。

鸡气囊炎的剖检

1、喉头、腭裂、眼睑有针尖状的出血点,气管充血、出血、有粘液。

2、胸气囊混浊、增厚、有黄色或黄白色炎性渗出液,病程较长者形成块状干酪样物附着。

3、腹气囊也会出现混浊、增厚,腹腔常有大量小气泡(前期为白色粘液状),病程较长者形成块状干酪样物附着。

4、病情严重鸡只剖检症状为气囊炎、肺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

5、法氏囊肿胀或萎缩有脓性渗出物、胸腺出血萎缩。

6、严重者肺、支气管内有栓塞物。

鸡气囊炎的防治

1、预防措施

①进雏时及时注射ND-AI二联油苗,特别是控制好H5的发生。同时饮水中除添加净化支原体和白痢的药物外,必须添加痢菌康,一袋拌料300斤。

②防IBD之后用金蟾毒败+阿奇喘定,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防治疫苗应激反应。连用3天,可有效减少呼吸道及大肠杆菌的发病率。

③二免新城疫一定要先侧抗体后再做冻干苗,以免出现抗体中和出现免疫空白期,疾病趁虚而入。

2、治疗方法

①双黄连200斤水/瓶+安乃近8斤水/克+泰乐菌素8斤水/克混合上午饮水,杆净(300斤水/袋)下午饮水,用于刚开始发现精神沉郁、大群伤亡率不大时,连用三天可明显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②上午卡炎(白包,400斤水/袋),按全天饮水量计算,每天一次集中饮水,连用35天。晚上卡炎(黑包,400斤水/袋),按全天饮水量计算,每天一次集中饮水。同时,金蟾毒败(100斤料/袋)开水浸泡30分钟后集中拌料。连用3-5天,用于死亡高峰时,连用四天可有效控制病情。

3、综合防治

①鸡苗的源头要做好控制,特别是种鸡场的净化、种蛋的消毒一定要按科学完善的流程和制度。

②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苗的预防,按科学的饲养管理要求进行环境、饮水消毒,卫生、湿度、温度控制,疫苗的免疫给家禽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消除发病诱因。

③选用好的纯中药进行相应的预防,减少西药对家禽胃肠道的损害和大肠杆菌及支原体的感染。总之防重于治,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科学的饲养管理观念才是控制这类疫病高发的根本。

专业养鸡:鸡新城疫的防治方法


鸡新城疫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鸡瘟,也被称之为亚洲鸡瘟。一般多发于冬季寒冷的天气或者天气多变或突变的季节。鸡新城疫的传染性极高,死亡率也很高,对养殖户来说损失非常的惨重,那么今天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下鸡新城疫以及它的防治方法吧。

1、鸡新城疫的危害

鸡新城疫的危害极大,对各种鸡类都有传染性,而且感染的速度极快,发病率、死亡率极高,对家禽养殖的影响重大。鸡新城疫它主要是在鸡类中进行传播,但是对鸽子、鸭子等家禽以及鸟类特种养殖来说也有一定的影响。尽管现在已经研制出了疫苗,基本上被控制,但还是有发病的可能性,同时还有可能衍生出更具危害性的疾病。

2、病发的原因

鸡新城疫病毒它是副粘病毒科的一种,传染性极大。它能凝集人、鸡、豚鼠和小白鼠的红细胞,然后通过吸附、穿入、脱衣壳、生物合成、装配及释出导致病毒传播。它主要是由病鸡以及带病毒的鸡的粪便、尸体、唾液以及被污染的饲料、水等,经过呼吸道或口腔等进行入体内,导致病发。

3、病发症状

鸡新城疫病毒它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一般潜伏期为一周,这一周基本上正常。而病毒爆发之后,就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偶尔还会出现头颈伸直、张开口呼吸。同时还会伴随食欲减弱、出现拉稀、日渐消瘦,最后死亡。而还有一些口腔会流出酸臭液体、出现发烧、打呼、扭脖以及跛行等症状,这些都是鸡新城疫病的病发症状表现。

4、防治方法

鸡新城疫的防治方法是需要按照流程走的。其中主要分为六个流程,分别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鸡舍消毒、疫苗注射、隔离治疗、监管检测。我们不能单独依靠疫苗来防治,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卫生清洁、防疫消毒,来提高鸡群的免疫力。在病发之后,立即进行隔离,并且注射疫苗,及时的淘汰病鸡。疫苗的注射我们需要分不同年龄来进行,具体的疫苗药剂可咨询。比如7日龄使用弱毒苗、4~26日龄使用Ⅰ系苗等。

5、防控措施

鸡新城疫的防控措施主要是两个方面,分别是加强饲养管理和科学的疫苗免疫。我们在饲养的时候,养殖地要选在比较僻静的地方,降低应激反应。其次就是加强营养饲喂,保持营养平衡,提高健康水平。最后就是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规范的饲养管理制度,随时监测鸡群的身体状况。疫苗防治则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来进行,定期的检验抗体,了解免疫效果,及时掌控病情。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鸡新城疫的危害、病发的原因、病发时的症状、防治方法以及它的防控措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喜欢的话,记得关注我们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39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