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知识:防控非洲猪瘟,欧盟有哪些经验?——访全球非洲猪瘟联盟主任Sandra Blome博士

非洲猪瘟于1921年在肯尼亚**发现以来,一直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流行,直到1957年,非洲猪瘟传入欧盟。欧盟各国在与ASF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多个国家成功净化了该病。

2019年3月11日,畜牧大集网记者采访了全球非洲猪瘟联盟主任、德国非洲及经典猪瘟国家参考实验室首席专家SandraBlome博士,针对中国非洲猪瘟防控热点进行了深入沟通,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供同仁交流学习。

1、非洲猪瘟属于接触性传播,国外的经验传播速度缓慢,但在中国情况出现了变化,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SandraBlome博士:在欧洲,一般情况下非洲猪瘟的爆发跟野猪密切相关。除了接触之外,非洲猪瘟可以通过血制品、蚊虫、软蜱叮咬、肉制品等进行传播,这种情况下疫病传播较慢。然而,如果饲料(包括泔水、配合饲料)受到污染,非洲猪瘟的传播就会比较快。另外,若是欧洲国家发生非洲猪瘟,政府会要求全部扑杀,然后快速发放足额补偿给养猪户,这会有效抑制疫情的扩散。

2、中小散户的猪场比较简陋,请问他们该如何搞好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

SandraBlome博士:中国的养猪散户较多,猪场设备简陋,面对非洲猪瘟,防控难度更大。目前非洲猪瘟没有疫苗,做好生物安全是**的防控方法。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做好猪场内的消毒;二是准备充分的鞋、防护服等物资,做到及时更换、彻底清洗、消毒;三是对外源猪必须进行隔离检疫,一段时间后无问题再混群;四是泔水很危险,不要用来喂猪;五是重视饲料安全,散户没有能力监测饲料的安全性,建议自配料的要改成外购商品料;六是重视车辆消毒,散户基本没有自己的车辆,所以对运猪车、饲料车要严格消毒,避免进入猪场;七是重视精液质量,要求供应商对精液品质有未受非洲猪瘟感染的质量承诺。

其实对于散户来说,一家一户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的意义不大,在散户聚集的地方如果能进行区域防控,比如以村作为流行病学单位,效果会更好。

3、请您介绍下国外非洲猪瘟疫苗的**新研究进展,您对中国研发非洲猪瘟疫苗有什么建议?

SandraBlome博士:从欧洲的经验来看,疫苗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有一定作用。灭活疫苗对于同源毒株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但对异源毒株效果较差。此外,灭活疫苗在注射后会产生大量抗体,但不产生中和抗体,所以不能清除全部病毒,给猪做完疫苗后再用病毒攻击的话反而比不打疫苗的猪更容易死亡。

早在1970年,欧盟就已经研发出了非洲猪瘟弱毒活苗,对于猪的保护率在80%-90%。但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猪场应用时,人们发现这种疫苗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猪群慢性带毒、没有临床症状但持续性缓慢排毒等,这些现象与净化疫病的原则相背离,于是慢慢放弃了该疫苗的使用。

目前有机构在活苗基础上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敲掉一些特定基因,希望实现提高免疫力、减弱毒力的目标,目前有一些进展,但还不能实现商业化生产。另外,中国和欧洲有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合作,这会有助于优质疫苗的诞生,研发有两个方向:一是净化,二是控制死亡。如何选择还要取决于后来的决策。对于中国来说,研发出能有效控制非洲猪瘟在家猪中暴发的疫苗,可能性很大,相信不久就有产品问世。大家要注意的是,疫苗只是非洲猪瘟防控过程中的环节之一,虽然很重要,但不能全部依赖于它。当然,如果疫情恶化,可以通过临时批文的方式用疫苗解决一些问题,但非洲猪瘟的防控**终还是要落实在净化上。

4、您如何看待拔牙式扑杀?有什么建议?

SandraBlome博士:这种拔牙式的捕杀很难有效控制非洲猪瘟,这种方式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一旦猪场中某头猪感染非洲猪瘟感染,其他更多的猪可能已经处于潜伏期,只是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但已成为病毒载体,而且会在猪群里继续传播。我们曾经在清洗消毒做得极好的实验室中,尝试攻毒一栏猪,但另外一栏未攻毒的猪,10天后也感染死亡。所以,不建议用“拔牙式”扑杀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因为弄不好会把“满口牙”都拔光。比如俄罗斯的某较大规模猪场,其中一栏猪出现问题,想用“拔牙式”,结果还是失控了。

另外,从政策上来说,这种拔牙扑杀方式是违法的,因为有规定,发现非洲猪瘟要及时上报和扑杀,以免发生更大面积的传播。

采访手记:

大牌驾到、干货满满。SandraBlome博士是现任全球非洲猪瘟联盟主任。在高传染性病毒研究领域,她有着超过15年的工作经验,**着欧盟“非洲猪瘟专项研究”等多个项目。虽然欧盟经验未必完全适合国内,然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感谢SandraBlome博士自远方而来的分享!

据悉,2019年的礼来动保“治道有方”系列大型互动直播讲座将陆续推出非洲猪瘟防控、猪呼吸道和肠道疾病防治等业界关切的专题。而本次“非洲猪瘟防控必备知识点”直播讲座将于3月18日晚7点半进行重播。

畜牧疾病

畜牧知识: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哪些?非洲猪瘟**好的消毒剂是什么?


猪瘟是一种早已被人们熟知的疾病,由于其对猪的危害大,国际兽疫局将本病列入A类传染病,属国际重要的检疫对象。那么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哪些?非洲猪瘟**好的消毒剂是什么?

非洲猪瘟不会出现跨种族传播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它作为一种致命的传染病在猪和野猪之间广泛传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病理周期短,发病死亡率高,导致整个养猪业损失巨大。但是它不会进行跨种族的传染给其他物种,这种病不属于人畜共患疾病。相应领域权威专家一直都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讲关于非洲猪瘟的一些常识,简单概括来说,就是非洲猪瘟不会感染人,请市民在经过高温彻底烹饪后放心食用!

非洲猪瘟既然不是人畜共患疾病,那为什么所有得病的猪都被扑杀

其实,实际情况是这样的,非洲猪瘟在其他国家已经传播很长时间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的被感染国家,同时也出现了完全消除这种传染病的国家。但是目前世界各地均没有研发出有效治疗这种瘟疫的疫苗,因这种瘟疫没有办法被有效治疗,所以目前,防疫和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因为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所以在生猪饲养的领域一旦发现感染病例,**好的控制手段就是在**时间进行全部扑杀,进一步做好感染区和非感染区之间的隔离措施,从而尽可能的在前期控制住疫情的扩散。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疫情的蔓延,所有得病的猪顺理成章的全部被扑杀。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哪些?

1、发生疑似非洲猪瘟时,一定要及时上报,不得隐瞒,更不要私自处理。

2、不可随意抛售病死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出售或抛弃病死猪是违法犯罪行为,是要被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的。

3、在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确认是非洲猪瘟的情况下,不可随意制造虚假信息,制造社会恐慌,否则也会受到相关法律制裁的。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目前尚无疫苗,更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一旦确诊是非洲猪瘟,感染和发病猪只都要进行扑杀,然后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常用的无害化处理一般包括:掩埋法,焚烧法,化制法、发酵法等。目前国内**常用,**简单,**实用,**容易操作的就是掩埋法。

非洲猪瘟**好的消毒剂是什么?

非洲猪瘟不是什么特别顽强的病毒,几乎日常的所有消毒剂都能将它杀死,碱性、酚类、戊二醛等消毒药对非洲猪瘟病毒都有效,只要坚持每天消毒就能够有效杀灭环境中残留的病毒,防止病毒扩散。

1、圈舍消毒

彻底将猪舍内的污物、粪便、垫草、垫料、剩料等各种污物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消毒,中午气温较高时,选用氯制剂,如强力消毒灵进行喷雾消毒,消毒每周进行2次。

2、环境消毒

环境消毒一般使用喷洒的方法进行。首先将环境清扫干净,然后可选择消毒药物有火碱,含量应不低于90%,使用浓度一般为2%(使用时要注意安全)。氯制剂消毒药(消毒灵)同圈舍消毒方法,一般每平方米不少于200ml。另外还可选用10%-20%的漂白粉溶液等定期对畜禽圈舍的顶棚、地面、墙壁等进行喷洒消毒。

3、粪便消毒

对生猪粪便的消毒一般**实用的方法是热消毒法,即将生猪粪便堆积后密封发酵。

4、人员、车辆消毒

场区门口必须设置消毒池,消毒池内保持有效浓度和数量的消毒药液(如2%火碱或消毒威1:400溶液、冬季寒冷季节消毒池内铺洒生石灰),人员要用碘制剂或氯制剂洗手消毒。

畜牧疾病:巴西如何防控非洲猪瘟?


巴西于1978年4月30日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1978年~1979年巴西南部暴发224起非洲猪瘟疫情,巴西政府即启动非洲猪瘟紧急状态,立即采取扑杀、限制生猪调运等一系列措施,共扑杀约70万头生猪。为了有效控制和根除非洲猪瘟,1980年11月25日,巴西农业部通过总统令发布了非洲猪瘟根除计划。1981年11月~1984年9月期间未发生新疫情,1984年12月巴西政府正式宣布已彻底根除非洲猪瘟。与西班牙和葡萄牙非洲猪瘟疫情持续40多年的历程相比,巴西的根除计划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次根除决策。

疫情传播进程

从巴西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快速传播阶段(1978年~1979年):巴西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于里约热内卢机场周边的养殖场,时间为1978年4月30日。在首例疫情发生后,虽然政府马上进行了扑杀处理,但由于前期带病猪已经出栏销售,非洲猪瘟疫情随即快速扩散到里约热内卢州内的其他11个地区,1978年6月~7月间巴西共有24起疫情暴发,其中18起为非洲猪瘟阳性。197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传播到其他10个州,主要分布在巴西南部和中部。在1978年~1979年期间,巴西一共发生224起非洲猪瘟疫情,共扑杀和焚烧6.7万只猪;

疫情有效控制期(1980年~1984年):在疫情发生后,巴西政府即于1978年6月15日以总统令启动了非洲猪瘟紧急状态,有效控制住了非洲猪瘟疫情的进一步扩散。1979年时ASF血清检验的阳性率即从40.5%下降至8.2%;1980年~1981年更是下降至0.2%和0.1%,自1981年11月起已无非洲猪瘟疫情报导,1983年9月9日,巴西南方宣布ASF无疫。1984年12月,巴西重新获得OIE无疫验证。

积极迅速的防控手段

巴西政府的防控手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阶段(1978年~1980年)为非洲猪瘟紧急措施应对阶段,第二阶段(1980年~1987年)为非洲猪瘟根除阶段。具体来说:

**阶段(1978年~1980年):非洲猪瘟紧急措施应对阶段。

在**病例的实验室确诊后的15天,巴西政府即通过总统令启动非洲猪瘟紧急状态,对应非洲猪瘟的防控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禁止感染区和风险区内的猪只调运、感染区内的猪只扑杀以及对污染物品彻底清洗和消毒等。此紧急状态一直持续至1980年ASF根除计划前。在此阶段,巴西政府在疫情方面的财政投入达1300万美元,也使得巴西非洲猪瘟的扩散得到有效控制,1979年巴西国内实验室检测的非洲猪瘟阳性案例仅为17例,1980年更是降低到0例。

第二阶段(1980年~1987年):非洲猪瘟根除阶段。

通过非洲猪瘟紧急措施实现了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后,巴西政府于1980年11月25进一步提出了非洲猪瘟根除计划。该根除计划又进一步细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攻坚阶段(1980年~1984年)和巩固阶段(1984年~1986年)以及维护阶段(1987年)。并根据国内养殖分布特点,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动方向,猪肉出口企业密集程度和散播该病的风险程度,又分地域,分区域进行先后根除。首先开始的是南方地区,其次东南地区,**后为其他地区。根除计划具体来说:1.攻坚阶段(1980年~1984年):此阶段政府主要措施为控制国际航运、控制国内生猪移动、积极检测以及对古典非洲猪瘟疫苗免疫等,此外政府也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完善疫情通报系统以方便接收所有兽医的疫情报告,此阶段使得巴西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基本得到消除,1981年后再无新增疫情出现。2.巩固阶段(1984年~1986年):政府在攻坚阶段取得的成果之上继续推进和改进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继续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加强鉴别诊断,改善动物疫病统计分析,继续对暴发疫情进行扑杀和移动控制。3.维护阶段(1987年):政府继续运行猪病监测系统,防范非洲猪瘟的复发。由于该根除计划设计科学且执行坚决,巴西境内暴发的所有疫情都被扑灭,自1981年11月已无ASF疫情报道且血清学监测也全部为阴性。1983年9月9日,巴西南方区域首先宣布ASF无疫。1984年12月5日,巴西重新获得OIE无疫认证。

根除非洲猪瘟的经验

巴西从1978年暴发非洲猪瘟到1984年获得OIE无疫认证,耗时7年时间彻底根除非洲猪瘟,相较西班牙历经10年时间才能控制疫情蔓延,巴西的非洲猪瘟防控和根除计划可以说是有效决策。巴西能够快速防控和非洲猪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政府反映迅速。在非洲猪瘟疫情实验室确认15天后政府即启动非洲猪瘟应对紧急预案,严格限制生猪调运及扑杀带病生猪,将非洲猪瘟疫情的扩散范围主要控制在中南部。

二是政府对于非洲猪瘟防控财政投入较大。1978年~1979年间巴西政府对于非洲猪瘟投入的财政支出即达1300万美元,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政府累计支出超过2300万美元。充足的财政支持使得巴西专业的技术人员得到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有效培训;同时对养殖户被屠宰的生猪给予补偿也使得农场主愿意主动上报疫情。

三是巴西政府对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宣传和信息交流充分,农户上报疫情积极性较高。由于财政补贴充分,养殖农场主愿意主动上报疫情。根据统计在主要疫情区圣卡塔琳娜州,75%疫点在发病后10天上报疫情,82%疫点在14天内上报。及时的通报疫情有效防控了非洲猪瘟疾病的进一步扩散。

巴西根除非洲猪瘟的历史经验如下:政府积极引导:非洲猪瘟暴发时巴西正在经历一个政治自由化阶段,在如此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巴西政府仍充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果断、积极严格执行根除计划,并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对民间团体进行引导。

媒体对疫情的高度关注:非洲猪瘟危机期间所有巴西报纸上对疫情给予重点报道,这导致社会公众对关于动物健康常识有很好的认知。

通畅的疫情通报机制:鼓励农民上报疫情,养殖户和兽医可以拨打免费电话,以便他们尽快通知政府。若通知延迟,疫情可能会在当地政府采用根除措施前进一步扩散。

民主、自由地制定政策:养殖户通过协会和社区代表参与政策制定,协会和社区**人对根除非洲猪瘟直接提出有效的建议,如培训巴西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非洲猪瘟实验室诊断,对养殖户被屠宰的动物给予补偿。

政府财政给予大力支持:对发生疫情中生猪被扑杀和屠宰的养殖户给予补偿,1978年~1979年期间对屠宰猪的农场补偿约212万美元(按照1978年汇率),这两年疫情暴发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达到1300万美元(按照1978年汇率)。

官方机构的有效配合:官方机构,特别是巴西兽医协会,在ASF暴发期间,在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制作诊断、紧急处理非洲猪瘟疫情的标准化流程,制定官方宣传手册、在国家媒体上积极宣传疾病的演变,并定期对兽医进行专业化操作的培训,以便兽医更专业应对紧急疫情。

国际组织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派遣专家帮助巴西建立诊断非洲猪瘟实验室;1978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向巴西提供15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2022关于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有哪些?非洲猪瘟临床症状及图片?母猪得非洲猪瘟的症状?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绀、内脏器官严重出血及高死亡率为特征。非洲猪瘟临床症状及图片?母猪得非洲猪瘟的症状?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有哪些?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及图片

主要临床症状

□无症状突然死亡;□发病率、病死率高;□高热,体温升高40.5至42℃;□耳、四肢、腹背部皮肤有出血点、发绀;□呕吐,腹泻或便秘,粪便带血;□虚弱、步态僵直,不愿站立等;□偶见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

其他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湿咳;□关节疼痛、肿胀;□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弱仔。

剖检变化

**明显的剖检病变

□脾脏显著肿大,一般情况下是正常脾的3-6倍,颜色变暗,质地变脆;□淋巴结(特别是胃肠和肾)增大、水肿以及整个淋巴结出血,形态类似于血块;

□肾脏表面瘀点(斑点状出血)

剖检变化还可能包括

□皮下出血;□心包积液和体腔积水、腹水;□心脏表面(心外膜)、膀胱和肾脏(皮质和肾盂)的出血点;□肺可能出现充血和瘀点,气管和支气管有泡沫,严重肺泡和间质性肺水肿;□瘀点、瘀斑(较大的出血),胃、小肠和大肠中过量的凝血;□肝充血和胆囊出血。

认识非洲猪瘟请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发病猪体温升高达41℃,持续4天,感染后3-6天死亡,死前48小时体温下降;

2、病猪白细胞减少,特別是以淋巴细胞减少为主;

3、病猪耳、鼻、会阴、尾、脚等处呈现界线明显的紫色斑;

4、喉、会厌有瘀血或出血;

5、尸检出现脾肿大、呈黑色、质脆。淋巴结肿大、质脆、易碎、出血、形如黑色血瘤。出现这样的病变应疑为非洲猪瘟;

6、胸腹腔及心內有较多黄色积液,偶尔混有血液,心外膜、心内膜出血。

7、肺间质水肿,胆囊壁水肿,膀胱黏膜出血,盲肠和结肠出血或溃疡。

8、非洲猪瘟通常是先出现体温升高,后出现其它症状,而猪瘟则是隨着体温升高,几乎同时出现其它症状,此点可作为二者鉴别诊断。

9、研究非洲猪时,必须忘记经典猪瘟。

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风险分析

(1)贸易往来

随着中国同非洲、欧洲各国的经贸往来也日益密切,增加了传入ASF的风险因素。近几年有严重疫情暴发的报道、ASF一直呈散发流行的国家,同中国的经贸往来比较密切,可以通过人员或产品将疫情带入。

(2)养猪现状

在中国,很多猪场规模小,饲养密度高,饲养管理不规范,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这为非洲猪瘟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之中国边境线长,接壤国家多,防控难度一直居高不下。

(3)边境生猪贸易

近些年边境贸易活跃,生猪交易也已经成为边贸的一项内容,这使得各种动物疫病从一个国家传入另一个国家的可能性加大。加强边境地区疫病的防控工作仍然刻不容缓。

(4)野猪接触

我国边境与接壤国家多种品系的野猪相互接触。尽管尚无报道称这些野猪对ASF易感,但野猪的存在与相互接触仍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因素。一旦ASF在野猪中传播,疫情的控制就会难上加难。ASF在全球流行复杂多变,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因此要从全球范围内防控ASF难度较大。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有哪些?

生物安全是抵御ASF的**道防线。防止家猪跟与野猪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措施。ASF是列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的一种疾病,一旦确认即需要上报。运输限制在控制疾病在国家之间的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措施通常适用于猪肉产品以及活体动物运输。例如,立陶宛**的生猪养殖场之一暴发疫情后,设置了3公里的防控区和10公里的监控区。控制野生动物的储主是另一个重要措施——野猪或家猪发生疫情附近地区的野猪都被扑杀。

所有成功的清除方案都包括快速地诊断、扑杀和对受感染场地动物的处置、彻底清洁及消毒、灭虫、运输控制和监控。这些方法已在意大利撒丁岛得到有效地验证。据统计,非洲猪瘟已在撒丁岛流行数十年,但从未扩散到欧洲大陆。

(1)风险分析和进出口程序:无ASF国家预防引进ASF主要依据严格的安全进口活猪、猪肉及猪肉产品、精液、猪皮等风险产品政策。OIE陆生动物卫生法为此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方针。防控检疫局应该在国际机场、港口和边界有效地拦截食品和其它危险原料。没收的危险原料应该处理销毁,不能丢在动物或人可接近的地方。

(2)泔脚(俗称泔水)饲喂:泔水饲喂是将疾病引进健康猪群种的一种高风险途径。不该给猪饲喂泔水料,这些泔水料可能含有带病猪肉;如果饲喂,泔水料应该煮沸30分钟。

(3)清洗和消毒:猪舍和设备都应定期清洗消毒。消毒前先清洗舍内、设备及运输工具上的有机物。运输工具和员工在进出猪场时都应消毒。有效的消毒剂包括洗涤剂、次氯酸盐、碱和戊二醛。不易被感染的设备应在太阳下暴晒。

(4)其它生物安全措施:降低到访者的次数,在围栏周边装载和卸载猪,卸载猪后对运输卡车进行清洗消毒。设有猪自由活动区的村庄被感染的危险更大,但采用的生物安全原则相同。不提倡设备在未清洗消毒之前就在猪场或村庄之间共享。应该避免该猪群的饲养员与其它猪群接触。应该提倡多使用专用工服和鞋子。要确保后备种猪群的来源可靠。应该合理地处理废水及屠宰猪的废弃部分应,以便预防野猪接近他们。

(5)意识:场长、兽医和所有养猪相关人员都应有预防ASF的意识,能够认识ASF,如果有疑似ASF病例知道应该怎么做。应该多注意泔水饲喂和其它破坏生物安全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小猪。一旦某个国家发生ASF,应该全面通报疾病暴发情况,在每个环节都加强生物安全,定期检查猪,如果有疑似病变或死亡,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

(6)监测:通过对ASF的认识,鼓励养猪户和猎人等向兽医当局报告调查的疑似病例(这属于被动监测)。通过临床检测、尸检和血清学检测,系统地追踪所有疑似病例。并全面调查疾病的可能来源和传播途径。一旦该病在这个国家出现,同时进行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

畜牧疾病:非洲猪瘟对人的危害有哪些?非洲猪瘟传染人吗?非洲猪瘟人吃了会怎样?


这几日,朋友圈的“非洲猪瘟”被传的特别火爆,一说起“猪瘟”,总是会吓大家一跳;再加上网上有传言说“猪瘟会传染给人”,好像所有人一下子就进入了紧张状态。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猪肉还能放心吃吗?非洲猪瘟传染人吗?非洲猪瘟对人的危害有哪些?非洲猪瘟人吃了会怎样?

非洲猪瘟传染人吗?

非洲猪瘟对人不致病,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就是说该病毒不会感染人,属于典型的传猪不传人型病毒。

说起非洲猪瘟的传染,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进行传播。

直接接触,一般指的是接触感染猪的粪便、血液、体液以及肉等方面传播;通过实验发现,这种猪瘟病毒的存活能力较强,所以还可以进行远距离传播。对于此次我国境内发生的猪瘟疫情,很可能就是随着国外疫区被感染的产品然后进入国内的。举一个例子,被感染的猪肉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烹饪加工,那么病毒也可以存活很长一段时间。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病毒仅感染家猪和野猪,并不会感染其他动物,所以,对于人体同样是这样,并不会直接感染人类。

非洲猪瘟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非洲猪瘟对生猪生产危害重大。据了解,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间,在幼年动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间。

我国是生猪养殖和产品消费大国,生猪的养殖量和存栏量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同时猪肉是居民主要肉品蛋白质来源,猪肉消费占到总肉类消费的60%以上,加之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生猪调运频次高、数量多,若在国内扩散蔓延,将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非洲猪瘟人吃了会怎样?

面对非洲猪瘟,我们大可放心,虽然发病的生猪致死率为100%,但是这种病毒不会传染人。

据有关资料显示,非洲猪瘟病毒在低温的血液中可存活6年左右,而在正常的室温可以存活大概数周,但是这种病毒没有耐热性。被感染猪瘟病毒的血液被加热到60摄氏度10分钟,或者加热到55设置度30分钟,病毒就会失去活性死亡。这代表着猪肉正常的蒸煮炒都可以消灭病毒的活性,不会对我们的食用产生影响。

猪被瘟疫感染之后,猪的免疫力降低,从而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对于“病猪肉”,根本不应该流入市场,也根本不应该进入各位的口中。

猪肉,还可以放心吃吗?

非洲猪瘟,的确是一种恶性传染疾病,但是,请各位注意的是:它只是传染给猪、野猪以及它们的家族成员,根本不会传染给其他动物和人。

而且,对于猪瘟病毒而言,完全可以通过高温、高酸或者高碱性环境来进行杀灭;对于被感染的猪肉,经过70℃的高温30分钟就可以将其杀灭;对于我们日常家庭的烹饪加工,其实完全比这个彻底,所以,只要是合理烹调,完全加热,对于身体是不会存在危害因素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46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