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大菱鲆养殖过程中主要有哪些疾病

大菱鲆主要分布与英国附近的大西洋东侧欧洲海岸,属于名贵经济鱼类。大菱鲆身体扁平近似圆形,双眼位于身体左侧,有眼侧呈褐色,与比目鱼相似,**适生长温度为14℃-17℃。大菱鲆养殖的适宜盐度在20-32之间,25-30**为合适。

大菱鲆养殖技术水质要求,主要是水质无污染,抽取地下海水可直接入养殖池使用,用外海水要进行过滤、杀菌。通过对大菱鲆的养殖经验,以流水养殖为好。大菱鲆为底栖生鱼类,平时游动较少,觅饵时跃起捕食,所以,可以看出,饲料转化率还是较高的。

大菱鲆养殖技术在疾病防治方面,主要是要预防以下六种病的发生,这样大菱鲆的养殖才会更有保障。

一、弧菌病

弧菌病是大菱鲆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症状表现于鳍充血、体表有淤斑、皮肤和肌肉组织出血或肠道发炎等,建议投喂鲆参宝拌料进行预防控制,在配合饲料饵料中添加比例为4公斤/吨。

二、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常见的寄生原虫,寄生于鳃部和体表,可用杀菌药浸浴杀毒。

三、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是常见寄生虫病,由于大菱鲆喜底栖群集生活,其粗糙不平的表皮使其受小瓜虫感染的机率增高。同时,养殖密度大,投饵过量,水质过于富营养化等均会引起该病发生,本病一般多发生于夏季,以防为主,加大换水量改善水质,强化饲料营养,增强亲鱼体质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建议使用免疫增强剂鲆参宝,添加比例为每吨配合饲料添加3公斤,效果显著;同时建议使用渔必得浸泡控制,增强亲鱼体质,浓度为2ppm。

四、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由嗜水气单胞菌,或多种细菌混和感染引起(有些病鱼体表和鳃部有寄生虫)。症状比较复杂,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细菌感染导致的暴发型疾病。

临床表现:摄食下降,活动减弱,体色变黑,腹部膨胀,各鳍基部、口部鳃裂后部均有出血症,病鱼在水体中行动迟缓阵阵狂游;解剖检查可见肝脏变成土黄色、白色。心、脾颜色暗红;胃中无食、肠道有积水,肠壁变薄而透明,心、肝、脾细胞大量坏死,鳃盖凹陷,鳃丝发白呈贫血症,有的肛门微红,大量坏死,并出现色素沉淀。病因:营养失衡。鱼类正常生长及抗病免疫机能需各种营养物质作保障,某一种物质缺乏或过量均会造成相关机能紊乱失衡,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是诱发该病的首要内在因素。水质原因及盲目用药:高密度养殖中,饲料常常过量投喂,残料及排泄物增多,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水体中有害物质剧增,加上大量施用各种药物,使水体中致病物质残留严重,形成了防治-用药-残留-发病-再用药的恶性循环,从而严重污染了水质,造成了生态失衡,引起鱼病暴发流行。

五、链球菌病

病鱼眼球突出,眼周充血,鳃盖内侧充血发红或剧烈出血。

预防方法:建议每吨全价配合饲料中添加2公斤鲆参宝,对链球菌病预防控制效果较好。

六、假单胞菌病

病鱼鳃盖出血,鳍腐烂,体表形成含有脓血的疖疮或溃疡,易发于夏初到秋季。

防治方法:①保持适中养殖密度;②用鲆参宝与饲料混合,添加比例为2~3公斤/吨。

畜牧疾病

有关于蜜蜂养殖过程中常用哪几种药物?


养殖致富网讯:

养殖蜜蜂过程中,双甲脒、氟氯苯氰菊酯条、盐酸金刚烷胺粉这三种为常用药物,具体用法如下:

一、双甲脒

双甲脒是一种长期以来普遍使用的杀螨剂。经过大多数的实验证明:双甲脒具有较好的落螨效果,经过正常施药基本可以满足控制蜂群大蜂螨基数的目的。

双甲脒残留物在蜂体内会对蜜蜂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很多国家禁止使用。但由于价格便宜,很多蜂农大量使用,造成蜂蜜中双甲脒残留量严重超标。所以我们要正确使用双甲脒。

用法与用量:悬挂于蜂群空隙处,每群1条,点燃密闭熏烟15分钟,每周1次,3周为一个疗程。一般在生产期前一个月停止用药。

二、氟氯苯氰菊酯条

氟氯苯氰菊酯条(每片条含有效成分3.6g)是一种对我国来说较新的防治蜂螨药,在国外已被安全使用一段时期,其抗蜂螨药效受到肯定。

该药物是通过与蜜蜂接触从而使附着在幼蜂身体上的大螨或小螨脱落,达到杀螨的效果。

用法与用量:悬挂于蜂群内,一般蜂群使用4条,幼龄蜂群用量减半。对于占据几个孵育室的较大蜂群,每箱用4条,以保证蜂箱足够的用量。6周为一个疗程,采蜜期禁用。

三、盐酸金刚烷胺粉

盐酸金刚烷胺,抗病毒药物。自1971年生产以来一直用于抗流感和抗病毒感染。白色晶体,无臭,易溶于水和乙醇,加热能升华。盐酸金刚烷胺能阻止流感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并能在动物脑中加快多巴胺的释放,有抗运动障碍的效果。在养蜂用药中常用于防治蜜蜂囊状幼虫病。

用法与用量:饲喂,每升50%糖水加该药物2g,每群250ml,3天1次,连用6次,采蜜期停止使用。

这三种药物对养蜜蜂不可少。蜂农们要合理使用,使药效达到**。

疾病及解决方法:鹅寄生虫病主要有哪些?小鹅驱虫用什么药


鹅寄生虫病主要有哪些?鹅寄生虫病常见的主要有鹅球虫病、鹅绦虫病、鹅裂口线虫病、鹅虱等,那么这些鹅寄生虫病有什么特征?如何防治呢?

鹅寄生虫病主要有哪些?

1鹅球虫病

寄生于鹅的球虫种类有很多,**为常见的是肠球虫,主要发生于15日龄以后的雏鹅,病鹅先排稀便,随后稀便中带血,病重时拉血便;病鹅食欲废绝,饮水增加,严重贫血,消瘦,出现痉挛等神经症状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成鹅多为隐性带虫者而症状不明显。

鹅球虫病主要通过病鹅排出带有球虫卵囊的粪便而传播,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多发。该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搞好卫生工作,在育雏阶段采用将雏鹅和鹅粪分离的方式,能比较有效地控制该病。当雏鹅下地后要注意经常更换和翻晒垫草,保持垫草的清洁干燥,污染的垫草和鹅粪应作为堆肥进行发酵处理。要坚持实行“全进全出”制,不要将多批次的小鹅或者与种鹅饲养在一起,以免互相传染。

药物防治可使用抗球虫药,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如球痢灵或球虫净以0.0125%浓度拌入饲料,从雏鹅10日龄开始连续饲喂到仔鹅60日龄停药;如雏鹅群暴发该病,可用0.025%的浓度拌入饲料中连喂3~5d。也可用氯苯胍或盐霉素以0.005%~0.006%的浓度拌入饲料中,从雏鹅10日龄到60日龄连续使用。

2鹅绦虫病

鹅是水禽很容易感染到由矛形剑带绦虫等多种绦虫所致的鹅肠道绦虫病,当虫体大量寄生在鹅小肠时,可阻塞肠道,破坏和影响鹅的消化,吸取鹅的营养,并能产生毒素使鹅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还常造成仔鹅较高的死亡率,甚至影响到填鹅肥肝的效果。

因此,在每年秋末种鹅产蛋前,要进行全群服药驱虫,保证越冬的种鹅体内无虫。采用吡喹酮驱虫安全有效,按10~20mg/kg(鹅活重)用药,拌入饲料中一次喂给。硫双二氯酚也具有较好的驱虫效果,可采用一次内服150~200mg/kg(鹅活重)的剂量。一般早晨喂药后12h即可排出虫体,因此,晚上要把鹅围在鹅舍中,经过一夜后基本排完虫体,次日早晨放出鹅群,将鹅舍中的鹅粪及排出的绦虫以及垫料一起清除,集中堆积成堆肥发酵处理。而雏鹅在40日龄左右时也要全群驱虫1次。直到仔鹅84日龄进入预饲期时,还须再驱虫1次。后备种鹅则在4~5月龄时要再次驱虫。

3鹅裂口线虫病

鹅的裂口线虫主要寄生在鹅的肌胃角质层下,形成虫道,引起溃疡,雏鹅的感染率甚高,影响其食欲和生长,使病鹅消瘦、下痢、贫血,严重时衰竭死亡。解剖死鹅可见肌胃的角质层易碎、坏死并呈棕色,剥去角质层,黏膜面有溃疡,同时可以找到虫体。成鹅则为带虫者,症状不明显。

在防治该病时首先要将大、小鹅群分开放牧,若放牧地已经被污染,则应停止在该地放牧30~45d,让虫卵发育成的侵袭性幼虫自然死亡。同时,用驱虫净进行药物驱虫,可按0.01%的浓度溶于饮水中,连续饮用7d为1个疗程。在投药后的3d内,应彻底清除鹅粪,并连垫料一起作为堆肥发酵处理。

4鹅虱

鹅的羽虱是一种外寄生虫,寄生于鹅的羽毛和体表,在冬春季大量繁殖,啮食鹅的羽毛、皮屑及血液,使鹅骚动不安,影响鹅只的正常休息、生长、产蛋及育肥。

在防治方面可用胺丙畏配成0.02%的药液,于夜间喷洒在鹅的羽毛、产蛋箱及鹅舍地面。也可将鹅倒拎,用2%的除虫菊粉、3%~5%的硫磺粉或5%的氟化钠粉,撒布在鹅的羽毛中来杀灭鹅虱。此外,在仔鹅转入预饲车间时也应进行1次检查,若发现鹅虱要立即杀灭,以保证随后填鹅能安静地育肥。

鹅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和传染病相同,也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由于寄生虫常具有复杂生活史的特点,寄生虫的传播还与环境流行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寄生虫病的环境流行因素,可对掌握鹅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提供参考,以便采取有效的综合性措施,从而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并**后消灭寄生虫病。

小鹅驱虫用什么药

用什么驱虫药呢?常规性的驱药就可以的,主要的驱虫药有左旋咪唑和伊维菌素,左旋咪唑主要预防杀灭蛔虫和钩虫,伊维菌素主要预防杀灭线虫绦虫和体外寄生虫。

一是一次性驱虫法,即按体重驱虫法。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需要正确估算鹅的体重,否则会造成用药量不准的问题。正确的方法是合理的估算鹅的体重,采取随机称重法测量全群鹅的总重量,随机抽取的样本越多越准确,这一点学过统计学的都明白的。可以从鹅群中一次随机抓取10只鹅称重,计算平均重量,这样反复3次,然后,再把3次的平均重量再平均出**终的单只重量值,接下来乘以鹅的总只数就可以啦。估算出鹅的总重量后,按照驱虫药的说明一次将药加入到一顿的日粮中。

二是按料驱虫法。这个方法省去了测算鹅的总体重的工作量,直接按照日粮的重量,添加驱虫药即可,一般情况下,将药物添加到鹅的3-5天的日粮中均匀搅拌就可以啦。

三是正确的药拌料方法。介绍了两种驱虫的方法,下面再来说说怎么样采取正确的拌料方法,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驱虫药在日粮中所占的比例无论是重量还是体积都是微乎其乎的,将打虫药如何搅拌均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拌料时,先将所有的饲料都搅拌好后,**后余下50斤麸皮,将驱虫药与麸皮人工放在塑料布拌均匀,然后加入搅拌机中与其他料混合约10分钟左右即可。搅拌料的顺序和搅拌的时间这个是不能颠倒和减少,否则就会部分失去驱虫的效果。

畜牧疾病:阿莫西林在养猪过程中的巧用


在养猪生产中猪病对利润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通常在临床疾病爆发的时候影响更大。早期感染会对猪的断奶体重和保育结束时的体重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体重轻的猪在养殖后期易发生疾病。在养猪生产关键阶段(分娩期和保育期)里的一些重要病原菌是:猪葡萄球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

提到以上这些疾病,有一种养猪场**常用的药就是阿莫西林。养猪生产中阿莫西林因剂型多可肌注、可饮水可拌料,使用量大、副作用小、效果好价格便宜等众多优点深受广大养猪户的喜爱。但我们在一线猪场也发现猪场存在使用不当的地方,今天将阿莫西林的用量用法总结如下,相信对咱们的养猪生产有所帮助。

一、阿莫西林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猪链球菌、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猪葡萄球菌病(阿莫西林+地塞米松肌注)早期感染效果明显。

2、仔猪黄白痢、猪丹毒的治疗。

3、用于母猪全身感染,产后消炎。

二、阿莫西林粉拌料用量计算

假设阿莫西林口服剂量6毫克/千克体重,猪体重50千克,日采食量3千克,那么:阿莫西林用量=6X50=300毫克混饲比例=300毫克/3千克=100ppm,即每吨饲料添加纯品阿莫西林100克。

目前阿莫西林制剂一般为10%粉剂,则每吨饲料应使用10%阿莫西林1千克,以预防一般细菌性疾病。这也是很多兽药厂的推荐剂量。

上述计算是生长猪的用量计算,对于母猪应调高至2-3千克/吨饲料效果**好。

三、10%阿莫西林:1千克/吨饲料够不够?

实际上,猪场仅仅在预防疾病时使用这个剂量,实际治疗用量往往更大。由于人们对耐药性的担心(实际也是如此),阿莫西林制剂相对比较便宜,并且非常安全,因此在疾病控制中,添加10%阿莫西林2-3千克/吨饲料更为有效。

这里我们来介绍一下阿莫西林拌料给药和饮水给药的区别,便于养猪朋友朋友们操作。

拌料治疗

将阿莫西林添加到饲料中使用有两个主要的优点:

(1)可用较少的劳动力来治疗大量的猪。对大群动物使用药物治疗是非常消耗时间的,而在饲料中拌药是非常合适的一种方式。

(2)一致性。如果一项治疗需要持续几天,将药物添加在饲料中,就会降低漏掉一些猪的概率。

然而,拌料治疗也有一些缺点:

(1)作用时间。直到所有的动物都接受到药物治疗,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当疾病爆发时,添加药物的饲料就要开始预订、发送到猪场。**后一点,料罐在投药之前必须是空的。

(2)采食量。猪的健康状况将会影响采食量,有一定比例的猪可能没有采食足够的饲料,以至于没有获得足够的药物剂量。

(3)制造方面的问题。尽管市场上有不同的产品,阿莫西林分子的稳定性会受到饲料制粒的影响。还有,当饲料混合时通常会出现预混料偏析的现象,导致同一批次的饲料中药物的剂量不相同。

(4)肠道微生态失衡的风险。当口服阿莫西林(或其他抗生素)时可能出现肠道生态失调,导致仔猪肠道健康受损。

饮水使用

饮水使用的一些优势和拌料使用类似:

(1)治疗大量的猪。饮水治疗在使用较少劳动力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性治疗大量的猪,但是也要注意及时和更加精准的投药。

(2)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以一栋猪舍为单位,甚至是同一栋舍内不同的围栏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另外,治疗的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像拌料投药那样,动物用药期一直持续到料罐空了为止。

(3)后续性治疗。阿莫西林溶于水投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后续治疗措施,疾病爆发时尤为重要。及时的治疗剂量(使用注射剂量)溶于水投药可以维持猪体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并且可以持续好几天。

同时,饮水投药也有一些缺点,包括:

(1)剂量和治疗的一致性。一般来说饮水投药不如拌料投药的均一性好,但是可以通过改进设备和训练来改善。

(2)低pH值。有一些猪场的水源pH值比较低或者使用酸化剂。在酸性的水中阿莫西林的溶解度会受到影响,根据一项研究,它会和柠檬酸反应,形成白色沉淀或结晶。

(3)饮水量。猪的健康状况同样会影响饮水量。另外,有证据显示在饮水投药的**天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降低了阿莫西林的吸收。

选择**好的方法

在养猪生产的早期阶段,一些重要的病原是细菌,可以用阿莫西林治疗。像大多数的抗生素治疗一样,当决定采用哪种用药方式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每一个猪场、每一种情况都必须考虑哪一种投药方式更加合适。

四、药物的相互作用

阿莫西林与卡巴匹林钙合用,则可延缓吸收和从肾脏的排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但在胃内存留时间长,胃酸可能破坏一部分药物。综合起来,使用优质稳定的阿莫西林制剂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合用能提高药效,增强效果。

五、注意事项

阿莫西林虽然是好药,但使用的时候还是需要非常注意,根据猪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使用方法**好的发挥阿莫西林的药效。

阿莫西林饮水给药一般以不超过3小时为好,给药时间会过长造成药效降低或者无效!在养猪生产中使用阿莫西林的实践经验表明,无论哪种使用方式都需要注意细节才能获得成功。

有关于鱼类常见疾病有哪些? 如何防治?


鱼类常见疾病有哪些?养鱼一定要注意疾病防治,鱼类常见疾病主要有烂鳃病、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病等等,那么如何防治呢?

草鱼常见的疾病与防治方法

一、出血病

病症: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由于内脏器官受到损害,导致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流行特点:在草鱼养殖中广泛流行,水温在9-36℃之间均有可能发生,尤以28℃时发病**为严重,往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是流行地区**广、季节**长、危害**的一种流行病。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消毒,实行“四消”、“四定”,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内服10%恩诺沙星100克+三黄散200克拌饲40千克,连喂5-7天。

二、细菌性烂鳃病

病症:患病鱼游动异常,独游或散游,食欲减退,易到水上层游动,张口呼吸,严重时呼吸困难,开增氧机后仍在水面游动。体色发黑,头部**明显,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发炎、糜烂,呈现“开天窗”状。鳃丝肿胀,末端腐烂,呈白鳃或花鳃状,有较多粘液,易附着污物。

流行特点:该病流行于4-10月份,鱼种至成鱼均可感染。该病常与赤皮病、肠炎病并发,俗称“老三病”。

防治方法:用1次20%二氧化氯,按每亩水深1米100-125克的用量全池泼洒,内服药使用10%氟苯尼考粉,按每千克鱼体重0.1-0.15克的用量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4-6天。

三、赤皮病

病症:病鱼体表鳞片、鳍条等部位充血发炎,鳞片易脱落,鱼体两侧及腹部**为明显,皮肤充血、出血、发炎,鳍条末端腐烂,成“蛀鳍”,病变处易感染水霉病。

流行特点:赤皮病是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鱼类一种常见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流行水温20-28℃,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防治方法:使用1次10%戊二醛溶液,按每亩水深1米200毫升全池泼洒,饲料中添加10%的诺氟沙星粉,按每千克鱼体重添加0.2克,拌入饲料中连续投喂3天。

四、细菌性肠炎病

病症:病鱼食欲下降,散游,腹胀,肛门红肿,剖检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肠壁弹性差,肠腔内没有食物,粘液较多。

流行特点:细菌性肠炎病可危害多种淡水鱼类,流行水温18-30℃,常与赤皮病、烂鳃病并发。

防治方法:对发病水体用10%聚维酮碘溶液,按水体60毫升/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按每千克鱼体重添加0.25克三黄散,与饲料拌匀后内服连续投喂3-5天。

五、竖鳞病

流行特点:竖鳞病主要发生在春季,流行水温17-22℃。

病症:病鱼鳞片局部或全身竖立,鳞囊内有积液,轻压鳞片,有积液射出,鳞片易脱落,病灶处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苯扎溴铵溶液,按每立方米水体1毫升浓度全池泼洒。

六、打印病

病症: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以后的躯干部,以及腹部两侧,病变处呈圆形、椭圆形的红斑,似在鱼体上加盖红色印章,病灶处皮肤充血、出血发炎,形成溃疡,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严重时露出骨骼或内脏。

流行特点:打印病是由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腐烂、溃疡为主的细菌性皮肤性疾病。该病原体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只有当鱼体有损伤时,才会感染发病。以夏秋季节常见。

防治方法:聚维酮碘,按水体0.15毫升/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拌料内服诺氟沙星,30毫克/千克体重,一天一次,连用3-5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24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