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知识:猪瘟的防治措施

养殖致富网讯

猪瘟俗称烂肠瘟,又称猪霍乱,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猪和野猪,对其他动物不发病。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雨季节为多。

猪瘟症状

大多数发病猪群主要表现先后或同时有几个或更多的病猪出现高热不退,体温可升至41℃,眼结膜炎并有脓性分泌物,鼻腔也常流出脓性黏液,间有呕吐,有时排泄物中带血液,甚至便血。发病初期,猪的耳根、腹部、股内侧皮肤常有许多点状出血或较大红点。病程1周~2周后,出现死亡病例,当病程延至2周~3周,大多数病猪转为慢性,经常拖延1个月~2个月,表现黏膜苍白,走路摇晃,腹泻,眼睑有出血点,皮肤出现紫斑,病猪逐渐消瘦,有的成年猪可以耐过,大部分耐过的病猪成为僵猪。

猪瘟的防控

猪瘟的防控主要以疫苗免疫为主,临床上使用的疫苗主要有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传代细胞苗。这两种疫苗优缺点明显,兔化弱毒疫苗产生抗体速度快,但注射应激反应大,适合紧急免疫;传代细胞苗产生抗体速度较慢,产生抗体滴度整齐,注射应激反应小,适合普免。

如在养殖场出现猪瘟病例,进行紧急治疗时,应选择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发病猪可注射阿莫西林粉针1克/50公斤+清开灵针10毫升/50公斤,控制病猪体温,每日一次,连续使用2天~3天,饲料中添加维力康1000克+70%阿莫西林500克/吨或热炎宁颗粒1000克+70%阿莫西林粉500克/吨,连续饲喂5天~7天,能有效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

在猪群中发现有猪瘟病例,应加强日常管理,注意圈舍卫生,减少其他致病菌或病毒继发感染,增加消毒的频次,必要时可进行带猪消毒。做好消毒工作可减少患猪治愈所需要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生产收益。

更多疾病预防知识请更多关注养殖致富网兽医在线栏目。

畜牧疾病

畜牧知识:猪瘟是什么症状图片?猪瘟的症状及治疗


猪瘟是什么症状图片?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其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高死亡率,及广泛性出血、梗塞、坏死等。猪瘟如何治疗?

非洲猪瘟和猪瘟的区别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

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猪瘟的症状

1、急性猪瘟。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精神沉郁、怕冷、嗜睡;病初便秘,随后出现糊状或水样并混有血液的腹泻,大便恶臭;结膜炎、口腔粘膜不洁、齿龈和唇内以及舌体上可见有溃疡或出血斑;后期鼻端、唇、耳、四脚、腹下及腹内侧等处皮肤上有出血点或斑。常继发细菌感染,以肺炎或坏死性肠炎多见。

2、慢性猪瘟。病猪体温升高不明显;贫血、消瘦和全身衰弱,一般病程超过一个月;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坏死或脱落。慢性猪瘟存活者严重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3、非典型猪瘟。又称亚临床猪瘟。临床症状与解剖病变不典型,发病率与死亡率显著降低,病程明显延长,新生仔猪感染死亡率较高,大猪一般能耐过;怀孕母猪感染出现流产,出现胎儿干尸,死胎及畸形胎。

4、迟发型猪瘟。是先天感染的后遗症,感染猪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不表现症状,数月后出现轻度厌食、不活泼、结膜炎、后躯麻痹,但体温正常,可存活半年左右后死亡。怀孕母猪感染低毒力猪瘟病毒可表现群发性流产、死产、胎儿干尸化、畸形和产出震颤的弱仔猪或外观健康实际已感染的仔猪。

猪瘟的治疗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定期预防接种,为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可加大疫苗接种剂量(2~4头份/头)。发生猪瘟时,在猪瘟疫区或受威胁区应用大剂量猪瘟疫苗10~15头剂/头,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加大疫苗接种剂量,是排除母源抗体的**好方法,也是防治非典型猪瘟发生的有效措施。

猪群发生猪瘟时,应迅速对病猪进行隔离,带猪消毒,同时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用美国瑞普斯的高免血清高热金针肌肉注射;发病前期每瓶20ml用于150kg体重、后期用于100kg体重;预防量减倍。同时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畜牧知识:鸡场五措施立体式防治鸡球虫病


1.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进行预防。我国允许在饲料中添加的抗球虫药有:马杜霉素、尼卡巴嗪、尼卡巴嗪与乙氧酰胺苯甲酯、甲基盐霉素与尼卡巴嗪、甲基盐霉素、盐酸氯苯胍、海南霉素、地克珠利、莫能菌素钠、盐霉素钠等15种单方或复方预混剂。治疗使用抗球虫药是目前应用**频繁,也是预防和治疗球虫病**有效的方法,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一般都要定期轮换。

2.药物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1%混入水中,连用2天;或按0.05%混入饮水,连用4天,休药期为10天。氨丙啉:按0.03%混入饮水,连用3天,休药期为5天。磺胺氯吡嗪:按0.012%-0.024%混入饮水,连用3天,无休药期。百球清(Baycox)2.5%溶液:按0.0025%混入饮水,即1L水中加百球清1ml。在后备母鸡群可用此剂量混饲或饮水3天。

3.疫苗预防,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活球虫卵囊制成的疫苗来预防鸡球虫病,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我们在大生产中使用的是佛山正典球虫疫苗,推行时间已有一两年了,效果还不错。

4.加强饲养管理,加强垫料的管理,垫料必须保持干爽,过湿的垫料要及时进行清理、更换,尤其是水槽周围的垫料。饲料和饮水也要保持清洁卫生,饲料不能存放过久,水槽或饮水器则需定期进行消毒清洗。在饲料或饮水中多补充多维,增强鸡群的抵抗力。同时,多放牧,避免高密度饲养。

5.改善空气质量,鸡舍内要保持通风,利用好鸡舍天窗或风机及时排出氨气和硫化氢气体,保持舍内空气质量,以减少球虫病的发生。

预防肉鸡球虫应采取防重于治的原则。用药预防球虫时间为9-11日龄和30-32日龄,疫苗预防球虫时间为5-7日龄左右,肉鸡球虫病根据发病症状和流行病学即可确诊,治疗时可采取中西药连用治疗,同时配合肠道修复剂效果会更好一些。

畜牧知识:产蛋鸡群卵黄性腹膜炎的防治措施


1加强对鸡场环境的监控、减少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应激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很多方面,生产中对鸡群健康和生产影响密切的环境因素有场区的外环境条件和鸡舍的小环境状况两方面。因此必须注重改善这两方面的环境条件,为维持鸡群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2改善鸡场外环境的措施:采取减量化和资源化等有效措施,加强对鸡场粪便的处理,减少相关病毒病的发生;设置排水净化设施,及时排除污水,注意水源的保护,防止大肠杆菌污染水质;做好灭鼠灭虫工作,防止相关疾病的传播;严格执行病死鸡只的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做到彻底隔离病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功效;搞好环境绿化工作,通过不断改善鸡场的饲养外环境来减少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诱因。

3改善鸡舍内环境的主要措施:控制好鸡舍内对鸡群影响较大的冷热环境、饲养密度、有害气体、灰尘、噪音等应激因素,同时在免疫各种疫苗时,要轻抓、轻放减少应激,这是控制应激性卵黄性腹膜炎的有效措施。另外,当在免疫工作中发现鸡群患有大肠杆菌等病时,应先治疗后免疫,否则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卵黄性腹膜炎,同时免疫效果也不能确保。

4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加强对鸡群的科学饲养管理,不断提高饲养水平,增强鸡只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危害,尤其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流感等病毒病的防控工作,严格防止继发大肠杆菌病,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和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5提供优质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来增加鸡体抗应激能力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调整日粮配方、科学设计加工工艺、适宜使用添加剂来保证营养全价性;同时要做好饲料的保管,防止霉变的发生,制定科学饲养规程,保证营养充足供应来增加鸡体抗应激能力,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6建立合理科学的用药及防疫制度

定期做好药物敏感试验,制定用药记录档案制度,避免不合理的用药,预防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通过选择疗效确实的药物、恰当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疗程等来控制细菌性卵黄性腹膜炎疾病的发生。同时要落实科学的防疫制度,根据鸡场所在地区、疫病发生情况、疫苗性质和其他情况等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同时,加强对鸡场的免疫抗体监测,也是作为制定免疫程序的主要依据;防治传染性病毒疾病的发生,是控制病毒性卵黄性腹膜炎的有效措施。

7通过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疗效确实、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有很多的致病菌株和耐药株,不同地区、不同鸡场差异很大,所以通过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疗效确实的药物时,要具有一定的争对性、灵活性、技巧性,不能千篇一律的选用某一种药或某一类药来治疗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目前,对石家庄地区较有效的药物有左氧沙星、硫酸新霉素、头孢类、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在不能作药物敏感试验的养鸡场技术人员可**此类药物。

畜牧知识:猪绦虫的防治技术


猪绦虫的防治技术有哪些?猪带绦虫病和猪囊尾蚴病是由链状带绦虫寄生人体引起。链状带绦虫又称猪带绦虫、猪肉绦虫或有钩绦虫,是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但也可成为中间宿,分别可引起猪带绦虫病和猪囊尾病。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分布较广,除因宗教教规而禁食猪肉的国家和民族外,世界各地均有散在病例,尤以发展中国家多见,主要分布于中非、南非、拉丁美洲和南亚地区。本病在我国分布也相当广泛。据了解绦虫病与囊虫病的传播与流行与居民食肉的方法、人粪的处理、猪的饲养方式等有关。

驱虫治疗方法与牛带绦虫病基本相同,且效果较好。吡喹酮5mg/kg体重,治疗猪带绦虫病即可获95%以上有效率。近年研究发现,吡喹酮治疗猪带绦虫病时,有激发患者并发猪囊尾蚴病出现症状的现象,如癫痫发作、剧烈头痛等。在流行区大规模治疗时,可能有少数猪带绦虫患者并发有脑囊尾蚴病,使用吡喹酮驱绦虫同时可引起脑内囊尾蚴蜕变死亡破裂,刺激脑组织水肿与炎性反应,导致危险的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故在以吡喹酮治疗个别确无囊尾蚴病并发的猪带绦虫患者时可采用5~10mg/kg体重疗法,但在神经系统猪囊尾蚴病高度流行区,特别在现场大规模治疗时,以采用2.5mg/kg体重小剂量疗法为宜,既可保持驱绦虫的高效,又可避免发生严重副作用。

驱治猪带绦虫病应防止恶心呕吐,以免妊娠节片反流入胃或十二指肠造成虫卵自体感染导致囊尾蚴病。驱虫前可先服小剂量氯丙12.5mg,服驱虫药后2小时应服泻药50%硫酸镁60ml。并发脑囊尾蚴病的猪带绦虫患者,驱虫治疗应住院,在严密观察下进行。一般在治疗囊尾蚴病的同时肠内绦虫亦可一并驱出,详细方法参见囊尾蚴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35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