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疾病治疗: 旋毛虫病的疾病防治

旋毛虫病是旋毛线虫的幼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线虫病。除猪感染外,犬、猫、鼠、兔、狼、狐狸等也可感染,还可感染人。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那么旋毛虫病如何进行防治呢?

1、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阶段,都寄生在同一个体上。但是虫体的发育和继代,需要更换宿主。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里,也称为肠旋毛虫,雄虫长1.4~1.6毫米,雌虫长3.0~4.O毫米。虫体前细后粗,生殖器官为单管型。雄虫无交合刺,雌虫阴门位于食道部中央。雌虫于感染后第5~10天开始产出幼虫。

幼虫钻入肠壁,经血液和淋巴系统进入全身横纹肌中生长,逐渐蜷缩成螺旋状,称为肌旋毛虫。由肌旋毛虫的机械性的和代谢产物的刺激,周围形成包囊,约于感染后一个月内完全形成。包囊形成后6~7个月就开始钙化,但幼虫在钙化的包囊内仍能存活很久,可保持感染能力数年,甚至25年之久。

宿主吃了有肌旋毛虫的鼠类或其他宿主肉屑,包囊被消化,幼虫逸出,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发育成长,经48小时可变成性成熟的肠旋毛虫,雄虫交配后死亡,受精后的雌虫可生活25~45天,产完幼虫后死亡。

2、临床症状

猪自然感染本病,多不现症状,仅在宰后检验时发现。

3、病理变化

生前仅凭临床症状不易诊断。主要在屠宰时检查发现,才能确诊。常用的检验方法,取膈肌左右角各一块,先用肉眼观察肌纤维内是否有小白点样病灶,并剪下24个似米粒大小的肉块,并列夹在两片玻璃板中,将肉块压薄后,低倍显微镜检查,可见带包囊或尚未形成包囊的幼虫。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不能做出诊断,确诊需进行膈肌中的虫体检查或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目前生前诊断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防治

加强猪屠宰检疫工作。屠宰检疫发现本病时,应将肉尸及其内脏等一律销毁或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屠宰场地和一切工具、用具等。大力扑灭饲养场、屠宰场内的鼠类。提倡熟食,勿吃各种生肉或半生不熟的肉类。

畜牧疾病

畜牧知识:猪旋毛虫病病因与防治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此虫是引起猪旋毛虫病的寄生虫,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小肠和肌细胞内,多种动物可作为本虫的宿主。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的成虫寄生于肠管及其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所引起的,本病主要见于猪和家鼠,狗和猫也易感染,并对人有很大危害性。

病因

猪主要是由于吃了有肌肉旋毛虫的鼠类或肉屑而感染,感染后,由于幼虫进入肌肉引起肌肉急性发炎、疼痛和发热,有时吞咽、咀嚼、运步困难和眼睑水肿,1个月后症状消失,耐过猪成为长期带虫者。只有严重感染时,才能出现症状。在感染后3~7天体温升高,腹泻,有时有呕吐,患猪消瘦。其后肌肉僵硬和疼痛,呼吸困难,发音嘶哑。有时还出现面部浮肿、吞咽困难等症状。

解剖

幼虫侵入肌肉时,肌肉急性发炎,表现为心肌细胞变性,组织充血和出血。后期,采取肌肉做活组织检查或死后肌肉检查发现肌肉表现为苍白色,切面上有针尖大小的白色结节,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虫体包囊,包囊内有弯曲成折刀形的幼虫,外围有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成虫侵入小肠上皮时,引起肠黏膜发炎,表现黏膜肥厚、水肿,炎性细胞侵润,渗出增加,肠腔内容物充满黏液,黏膜有出血斑,偶见溃疡出现。

防治

猪旋毛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有:1、丙硫咪唑:每公斤体重10毫克,1次口服;2、噻苯咪唑:每公斤体重50毫克,口服,连用5~10天;3、氟苯咪唑:以125ppm的浓度拌料,连喂l0天。

畜牧疾病治疗:典型兔病防治:兔大肠杆菌病


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年龄兔都易感,主要对断乳至4月龄小兔的威胁**。(1)临床症状解剖特点以下痢为主要特征,排出黄棕色水样稀粪。急性病例一般1~2天死亡,亚急性1周左右死亡。体温正常或偏低,腹部膨胀,敲之有击鼓声,晃之有流水声。患兔四肢发冷、磨牙、流涎。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质脆;肺炎性水肿,有出血点;胃粘膜脱落,胃壁有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溃疡斑;结肠、盲肠的浆膜和粘膜充血或出血,肠内充满气体和胶胨样物。有的病例肝脏和心脏有局灶性坏死病灶。(2)预防本病与饲料和卫生有直接关系。应合理搭配饲料,保证一定的粗纤维,控制能量和蛋白水平不可太高;饲料不可突然改变,应有7天左右的适应期;加强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消除蚊子、苍蝇和老鼠对饲料和饮水的污染;对于断乳小兔,饲料中可加入一定的药物,如痢特灵、喹乙醇、氟哌酸或氯霉素等;饲料中加入0、5%~1%的微生态制剂,连用5~7天;对于经常发生该病的兔场,可用本场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制成氢氧化铝灭活苗进行预防,20~30日龄的小兔每只注射1毫升,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3)治疗螺旋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肉注射;多粘菌素E,每天每千克体重0、5~1毫克,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1、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3次(以上三者交替应用或合用效果更好);硫酸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3次;恩诺沙星,每千克体重0、25~0、5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3~5天。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应与补液同时进行。

畜牧知识:奶牛常见疾病有几种?奶牛4大常见疾病防治


奶牛常见疾病有几种?奶牛常见疾病主要有奶牛乳房炎、奶牛肢蹄病、奶牛不孕症还有犊牛腹泻、皱胃位移以及胎衣不下等。

一、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方案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乳房炎疾病**为常见。一般来说,临床型乳房炎往往会导致产奶量迅速下降,并且此期间患病奶牛所产牛奶不可食用。而一旦出现隐形乳房炎,不仅奶牛的产奶量以及产奶质量会急剧下滑,而且患病奶牛甚至还有可能逐渐无法泌乳。相关数据统计,乳房炎所造成的奶牛产业损失比重极高,因此被列为重点防治对象。

调查显示,奶牛乳房炎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因此这方面的预防管理也就显得相当重要。首先,牛身、牛舍的清洁必须落实到位,保证养殖区及时的通风换气、垫草常更换以及粪便及时清理等;其次,在日常挤奶工作上,机器挤乳和手工挤奶都必须做好乳房擦洗清洁工作,并且设备的清洁与维护都要同步落实到位;**后,日粮的配置必须保证营养均衡及饲喂标准,并尽量避免牛群打斗时造成乳房划伤,同时及时隔离患乳房炎的病牛,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传染。目前有很多的牛场都给奶牛进行药浴,定期浸泡奶牛的乳头,每次10~30秒,可有效防止细菌进入乳管内。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1.接种乳房炎疫苗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疫苗,能有效地预防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具体使用的方法为: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毫升,第1次在牛干奶时注射1针,30天后注射第2针,并于产后72小时内再注射第3针。能有效地预防乳房炎的发生。2.乳头药浴停乳或临产前10天开始,每日1-2次,泌乳牛每次挤乳后进行1次,主要药浴药品为4%次氨酸钠,0.30%-0.50%洗必泰,0.20%过氧乙酸和0.50%-1%碘附等。3.治疗在传统的抗生素疗法的同时结合中药疗法,效果明显。可内服云苔子,按牛体形给250-300克的剂量内服,隔日1剂,3剂为1疗程。也可内服几丁聚糖,日喂15克,每日2次,拌入精料中,待吃完后再加粗料,饲喂6-8天。

二、奶牛肢蹄病的防治方案

在奶牛易出现的几种疾病中,肢蹄病也是影响较大的。据报道,夏秋季节肢蹄病发病率较高,由于奶牛营养不均或饲养环境不当均易导致此病。而且当饲养人员在奶牛肢蹄保健方面出现疏忽时,肢蹄病也容易趁虚而入。发病时,奶牛的行走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若不加以治疗,疾病恶化还将导致奶牛出现严重的下肢瘫痪,进而逐渐影响到奶牛的生产性能,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肢蹄病的发生常与饲养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首先应从环境管理着手。一方面,牛床露头钉的检查必须详尽彻底,以防止牛在日常饲养中出现肢蹄划伤,同时奶牛出行通道的铺设也应做好防滑措施。另一方面,牛场的清理与清洁要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工作必须彻底。其次,在冬季进行采精时,应注意缰绳拉牛的方式,必须采取后拉法来防止肢蹄掰伤。**后,在奶牛肢蹄的护理方面,病情高发期必须定期进行修蹄,必要时还应对蹄部进行一定程度的药浴。饲养员要定期清理奶牛肢蹄趾缝间的脏物,并每隔一段时间向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以保证肢蹄生长营养均衡。

奶牛肢蹄病的预防

1.预防定期修剪和清洗牛蹄,用10%硫酸铜溶液倒入带喷嘴的喷雾器内,直接喷入蹄叉内隔日1次。

2.治疗固定患牛于六柱栏内,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患蹄清洗干净,整修蹄底,将腐烂的腔洞扩创成反漏斗形,让其流出鲜血,以高锰酸钾填塞创口止血。随后用3%-5%的高锰酸钾清洗擦干,将血竭研末倒入清创后的创腔内,再用烧红的斧形烙铁烙之,使血竭熔化与角质结合,若创腔深,**好分层烙熔,以绷带包扎固定,隔5-7天检查1次,如绷带未落无需处理,否则再补1次,一般1-3次可愈。如病变处脓血分泌物较多,则常规处理后,待病灶处脱水再生阶段,再用竭封闭。

三、奶牛不孕症的防治方案

奶牛的不孕症在我国奶牛产业中则更为常见,其在治愈方面难度相对较大。目前看来,不孕症对于奶牛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发病率基本在25%以上。从病症上来说,不孕症常以牛卵巢疾病、牛子宫疾病为主,其中牛子宫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也是近年来奶牛不孕症防治的重点及难点。

奶牛不孕症的防治工作要注意4个方面。首先,在即将进入发情阶段时,饲养员必须做好严密的发情期观察,要及时发现发情牛并确定其发情期时段。其次,在奶牛分娩阶段,落实产房护理也能有效防止不孕症的发生。同时,对于大多数临产期奶牛来说,自然分娩应是**,而且人工助产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后,在饲养管理方面,饲料喂养与环境控制更是不可疏忽大意,要在确保饲料全价、营养均衡的情况下保证奶牛进行足量的运动。

四、其他

除了以上几种疾病外,奶牛的常见疾病还有犊牛腹泻、皱胃位移以及胎衣不下等,尽管这些疾病相对其他几种较为普遍,但其对于奶牛养殖业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视的。而且,随着奶牛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疾病的影响可能还会增长,进而给工作带来麻烦。在当前高速发展的情势下,奶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显然离不开药物治疗。随着各类疾病对奶牛生产的影响愈加恶劣,对应的疾病防治疫苗也应运而生。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对奶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提高牛群的抵抗力。同时,在牛体出现炎症时,除了对饲养管理作出调整外,必要的药物注射与药物配合也必须合理运用。并且,通过在奶牛饲料中加入相应的药物来防治疾病也是可行可取的,不仅保证机体的营养均衡,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疾病防治的工作。

畜牧疾病:羊痘病发生原因,羊痘病防治措施!


羊痘病是由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在皮肤和粘膜上发生丘疹,水疱疹。绵羊为绵羊痘病毒,山羊为山羊痘病毒,各种动物的痘病毒各有其固定的宿主。绵羊比山羊易感。除造成死亡的捐赠失之外,还影羊品质、孕羊流产,羔羊死亡率高。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羊痘病发生原因,羊痘病防治措施!

一、发生原因分析:

1、饲养管理不善:患病或病愈的羊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等,如果不注意隔离病羊与健羊,在一起放牧,互相接触,共同饮食,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健羊很易被传染。羊舍狭窄,羊只过多,拥挤,通风不良,不及时清除粪便,一些有害气体就会升高。另外,饲料不足,营养价值不全,以致羊只的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侵袭羊只机体,使其发病。

2、季节因素:我国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羊痘病的发病率不同。羊痘病对寒冷和干燥抵抗力很强,因此在寒冷的冬末春初季节多发。而本病毒对热耐受力差,夏季阳光充足,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可杀死病毒,因而少发。

3、病苗因素:生物制品贮存有一定的要求,本疫苗要求0℃以下保存,如果保存温度过高,很易失效,达不到免疫效果。在疫苗运输途中,不采取相应措施,同样降低保护力,使用时不当,也达不到免疫目的。体外寄生虫传播:寄生虫也是本病毒的携带者,如果不及时驱虫和搞好灭虫工作,将使羊只发病。

羊痘病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舍的清洁卫生,定期严格消毒,尽量减少羊饲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一旦发病,迅速将病羊隔离。建筑羊舍应宽敞,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做好防暑保温工作,增强羊只机体的抵抗力。

2、加强疫苗管理:疫苗保管必须按说明书温度保存,不得随意乱放。运输途中必须防止日光曝晒,采取降温设备。使用时按说明书及瓶签上各项规定使用。

3、定期驱虫:寄生虫传播途径须予以重视,必须搞好体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切断这一传播途径。

4、免疫防治:每年对羊只注射接种一次羊痘疫苗。

5、药物防治:

(1)对患部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然后涂上碘甘油、紫药水;

(2)为防止继发感染,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高热混感康。

畜牧疾病治疗:鸡白痢病的诊断与防治


易县石门店村村民郭某进来6000只肉鸡苗,在4日龄时一小部分雏鸡开始发病。

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低头缩颈,羽毛蓬松,扎堆、寒战,食欲下降,少食或不吃,下痢,排出灰白色粘稠粪便,肛门周围羽毛有石灰样粪便粘污,甚至堵塞肛门,有的被病鸡泄殖腔被干燥粪便糊住,病雏排便困难。还有的出现喘气、呼吸困难。

病理变化:病死鸡明显有脱水现象,眼睛下陷,脚趾干枯肿大、充血,剖检见雏鸡的肝脏,充血,表面有黄白色小坏死点。腹腔卵黄吸收不全。肺脏有充血、水肿和炎症,有黄白色大小不等的坏死灶。盲肠膨大,肠内有奶酪样凝结物,心肌有小出血点,心包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流行病学调查,本村及邻村没有发生鸡的传染病疫情,且本村蛋鸡饲养场没有发现此种病症。

实验室检查,取病鸡全血做平板凝集反应为阳性。

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雏鸡白痢。

治疗:对病雏用盐酸洛美沙星可溶性粉(新乡市各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产品,100g/代))饮水治疗,按每代加水150㎏计算,每日用2次,连用了六天,同时对健康雏鸡用同样药品按每代加水250㎏水进行预防。经过治疗病雏症状基本消失,逐渐恢复健康,后来整个鸡群生长良好,没有再发生此病。

预防措施

平时可在饲料、水中添加一些预防性药物,如氟派酸(0。01一0。02%拌料)、庆大霉素(2000一3000IU/只饮水)、此外还有兽用新霉素防止雏鸡下痢也有很好的效果。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的种类很多,而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可以说几乎无效。

小结;

1、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的一种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雏鸡白痢是鸡场常见病之一。雏鸡当5一6日龄时开始发病,第2一3周龄是雏鸡白痢发病和死亡高峰,可造成雏鸡20%一30%的死亡,在雏鸡时如果防治不当,此病可以贯穿整个养殖周期,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在肉鸡饲养过程中,平时做好疾病预防,降低死亡率、降低养殖成本是**关键的方面,用药物预防时应防止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更不要一味加大剂量达到防治目的,防止药物产生搞药性。应该考虑到有效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交换使用,药物剂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

3、定期消毒,养殖场必须坚持消毒制度,消毒药品要交替使用,对杀灭病原菌起到高效作用。

4、对健康鸡群进行饮水预防或治疗疾病时,一定注意水槽要清洗干净,不能用消毒药品,饮水前停水停料23个小时,效果显著。

5、经过询问养殖户,进鸡苗前对鸡舍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发病的原因可能与进苗的种鸡场有关,此病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由于今年禽流感的影响,养禽业不景气,所有的禽场出现亏损,种鸡场更是亏损惨重,管理上的掉以轻心和消毒不严给此病的垂直传播以可乘之机,建议养殖户购苗时要从正规信誉好的种鸡场购买。

畜牧疾病治疗:优质土鸡黑头病的防治措施


优质土鸡就是利用草山草坡、果园林地、荒滩等地方的天然青饲料和昆虫等动物性饲料,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优质家鸡。它具有投资少、饲养成本低、又增加野味的特点,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鸡黑头病也称组织滴虫病或盲肠肝炎,本病病原为组织滴虫,主要侵害鸡和火鸡,呈世界性分布,特征是病鸡便血、贫血,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多发于雏鸡和雏火鸡,成鸡虽然能感染,但症状不明显。此病在夏季多发,如治疗不及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病愈鸡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给养鸡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本病多发在春末至初秋的暖热季节,2周龄到4月龄的鸡易感性很高,潜伏期7~12天,成鸡也会发生,但呈隐性感染,并成为带虫者。鸡群的管理条件不良、鸡舍潮湿、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光线不足、饲料质量差、营养不全等,都是本病的诱因。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鸡群拥挤,保证鸡舍通风良好,饲料配合齐全,充分饮水。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及时清除鸡舍内潮湿垫草和粪便,经常保持鸡舍内干爽整洁,空气新鲜。

畜牧疾病治疗:蛋鸡绦虫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一、症状

1、临床症状

青年鸡,采食下降、饮水增加,体重增加减缓,鸡群发育迟缓,均匀度差。病鸡表现呆滞、羽毛蓬乱,冠髯苍白,消瘦死亡。

产蛋鸡,呈现消化障碍,消瘦贫血,鸡群互喙和啄肛现象增多。蛋壳颜色、硬度以及蛋黄颜色都变差,蛋也变小。产蛋量停止增长或明显下降。

出血性肠炎,绦虫头节深入到肠黏膜下层,破坏肠黏膜形成结节样病变,引起出血性肠炎,粪便稀薄呈淡黄白色血样黏液,粪便成型呈高粱样红褐相间粪便。

粪便检查,粪便中发现孕节,节片芝麻粒至大米粒大小,乳白色,有时可见节片蠕动。

神经症状,虫体的代谢产物可引起病鸡自体中毒,呈现神经症状如痉挛等。

2、剖检症状

小肠粘膜肥厚,充血,可发现成虫。寄生部位呈针尖大结节样病变,中央凹陷。大量虫体聚集时,引起肠堵塞,可造成肠破裂和腹膜炎。严重时导致死亡。

二、鸡绦虫病的防治现状与用药误区

近年来家禽绦虫病多以苯并咪唑类驱虫药: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作为定期预防驱虫药物。治疗时需要一周后重再复用药一次,而且不能彻底驱除虫体头节,这与绦虫产生耐药性有关。

还有一部分养殖场使用大环内酯双糖类驱虫药:阿维菌素、伊维菌素作为定期驱虫或治疗驱虫药物,但这一类药物对绦虫无驱虫作用,所以预防性驱虫后,忽视绦虫问题,不注意观察而引起绦虫发病。

吡喹酮在部分地区已使用多年,加大用量和耐药性现象多见。驱虫效果不确实。选用驱虫药物要考虑能否完全驱除虫体头节及幼虫,药物对成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三、鸡绦虫防控措施

定期驱虫:60日龄青年鸡,120日龄初产蛋鸡,各驱虫一次。成年产蛋鸡,5月、8月各预防驱虫一次。由于夏秋季节是中间宿主苍蝇和甲虫大量繁殖季节,是蛋鸡感染绦虫的阶段,所以8月份驱虫尤为重要。

生物安全:经常清除鸡粪,进行发酵处理,以杀死孕卵节片中的虫卵。苍蝇开始繁殖季节,鸡舍外定期杀灭蚂蚁、金龟子等甲虫。减少中间宿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36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