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的疾病防治

我国对肉鸡的养殖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养殖农户对肉鸡疾病的防治问题更加关注。笔者在本文中从肉鸡的养殖特点入手开始分析,对肉鸡疾病的防治工作展开了讨论,希望笔者的讨论能够应用到肉鸡养殖以及疾病防治中去,以此来提高农户的养殖经济效益和疾病的控制水平。

一、前言

肉鸡的生长周期短并且抗病的能力较差,做好肉鸡的疾病防治首先要选好养殖场地,做好通风以及疾病的防治工作,还要对不同的疾病进行预防,进行科学养殖,以此来提高肉鸡的成活率和养殖质量水平。

二、肉鸡仔鸡的生长发育特点

1.饲养周期较短、生长速度较快、饲料报酬较高

肉鸡仔鸡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般情况下仔鸡孵出时体重为0.04千克左右,但是现在市场上全价饲料的销售比较广泛,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使用,也就间接导致了肉鸡仔鸡的育雏期体重可达到0.6千克左右,6周过后,仔鸡一般可以出栏,那时体重会增加到3公斤左右。

2.各组织器官和鸡肉发育不健全、不均衡

由于肉鸡仔鸡生长速度非常快,因此肌肉的生长速度远远快于心脏等多方面器官的生产发育,尤其是心肺的发育速度非常缓慢,所以心肺提供的血氧不能满足仔鸡肌肉生长所需的量,也就间接导致了代偿性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腿骨和胸骨长时间受到挤压,容易发生病变,出现疾病。虽然这种疾病对仔鸡的生长影响不大,但是影响了经济效益,降低了等级。

3.个体的抗病和适应能力较差

相对于正常仔鸡育雏时间来说,肉鸡仔鸡从出壳到出栏所经过的45天是非常短暂的,对于正长的仔鸡这仅仅是育雏的时间,所以出栏后的肉鸡虽然个头很大,但是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非常差。因此,肉鸡养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日常的监管和护理工作,防治腿部疾病和胸部疾病的发生以及一些综合性的症状。

三、肉鸡养殖中免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免疫程序过于固定

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农户的养殖免疫程序一直一成不变,在任何养殖周期都采用一样的免疫程序,不断使用,没有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能灵活调整,为免疫工作带来了难题。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灵活多变的免疫程序可以帮助养殖农户增强肉鸡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适应自己养殖场的发展和规划。

2.接种程序存在问题

在保证免疫程序正确的情况下,还要重视肉鸡的接种问题。如果接种程序存在问题,也会对前期的免疫工作造成影响,造成免疫的失败。在免疫过程中,要重视肉鸡的呼吸道疾病、笑话逗啊疾病,不能随便改变接种途径,以防对免疫结果的改变。

针对这一问题,要明确肉鸡免疫途径有多种,对不同的疫苗应该使用合适的途径进行接种。点眼滴鼻适用于新城疫Ⅱ系、Ⅳ系疫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接种;翼下刺种适用于鸡痘疫苗;禽流感、禽霍乱等疫(菌)苗以肌肉注射为好;对肉鸡群体免疫,最常用最简便的就是饮水法;新城疫Ⅱ系、Ⅳ系苗、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疫苗、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等都可以使用饮水免疫法;气雾免疫省时省力,而且对某些与呼吸道有亲嗜性的疫苗效果最好,如鸡新城疫各系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等。

四、加强肉鸡疫病防治的措施方法

1.合理选择肉鸡规模养殖场的场地

首先,养殖场地的选择要合理,例如为了防治人畜共同患病的情况发生,要把养殖场所选在远离人口秘籍的地区,以干燥的地区为宜,地势要高,并且要和其它养殖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2.选择健康的肉鸡鸡苗

在养殖场确定地质后,要选择优质的健康的肉鸡鸡苗,为肉鸡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疫病的发生,确保肉鸡的质量和养殖农户的利益。

3.做好消毒工作

当气温产生变化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都养殖的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尤其是在夏天要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病毒在合适的气温条件下进行生长蔓延,从而威胁肉鸡的安全。当有肉鸡生病时,要及时用药或者进行隔离,当有肉鸡死亡时,要对用具、鸡舍进行彻底消毒,同时盆和其他工作一起进行,例如饮水和喷雾消毒等。

4.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进行接种工作时,卫生部门应该做好监管和指导工作,选择合理的免疫程序,尤其是在禽流感高发的季节,要格外注重免疫工作。选择疫苗时要充分考虑到肉鸡的具体情况,采取滴鼻、注射等疫苗接种等方法。疫苗的接种工作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展开,疫苗的保管工作也不容忽视,要在冰箱中保管,并且取出后至合适温度再使用。

5.科学管理肉鸡规模养殖场

5.1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工作,并且要对日照、温度等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不同的季节要预防不同的疾病。在夏天要防止热病的产生,因此要做好降温工作,在冬季要做好保温工作,确保鸡群有足够的抵抗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5.2养殖人员要加强消毒意识,当有外来人员进入养鸡场时,要及时做好彻底的消毒工作,一般在养鸡场内可以设置消毒池,为消毒工作提供便利,并且针对鸡舍内部,也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5.3在肉鸡患病时,用要也要确保其合理性。当肉鸡出现病症时,用药要根据病情和鸡龄等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尽量选择无毒的药物,严防胡乱用药,药不对症,过度用药等。用药要确保高效性,以此来为肉鸡合理治疗,并且要节约用药治疗的成本。

五、结束语

肉鸡的疾病诊疗工作是肉鸡养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肉鸡的疾病预防涉及到多个环节,在养殖中就应该做好相关工作,减少疫病防治的投资。结合笔者的论述,养殖户要做好选种、消毒、疫苗接种等工作,科学合理的管理养殖场,以此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提供健康的肉鸡。

相关推荐

鹧鸪的疾病防治技术


新城疫鹧鸪出壳后9~12天,用鸡新城疫Ⅱ系苗饮水,35天后再饮一次,两个月后用新城疫Ⅰ系苗肌肉注射,每年防疫两次。同时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球虫病有盲肠球虫病和大肠球虫病两种。患盲肠球虫病,鹧鸪排血便。患大肠球虫病,病鸪不拉血便,只拉黄白稀便。用克球粉、氨丙林等抗球虫药物预防。治疗可在饲料中加入0.02%的磺胺二甲嘧啶或复方新诺明,在饮水中加青霉素,每只1万单位,连饮3~5天。

白痢病鸪排白色水样粪便。主要因卫生条件差,饮水污染造成。预防措施,搞好饲养场地的卫生消毒,保持饮水清洁,对种鸪进行防疫,孵化前对种蛋消毒。雏鸪患白痢,在饲料中拌入0.01%痢特灵,喂3天。成鸪患白痢,饲料中拌入0.04%土霉素喂3~5天,饮水中加青霉素连饮3天。

蜈蚣养殖的疾病防治方法


蜈蚣人工饲养历史较短,在人工饲养情况下,有些疾病还没有表现出来,有些疾病已经发现了还没有根治的有效措施。现将目前已掌握的几种疾病介绍如下。

1.绿霉病

(1)发病原因

多为饲料发霉变质,或饮用了不洁净的饮水,或饲养池湿度较大,或健康的蜈蚣吃食绿霉病致死的蜈蚣等,都能引起绿霉病的发生。

(2)症状

早期患病蜈蚣头部、腹部、关节处,表现出黑绿色斑点,随着病菌的扩散和浸润,继而食欲减退,活动失调、爬行缓慢,全身肿胀,不久将出现灰绿色孢子而死在瓦片上。解剖后轻挤虫体,有绿色菌丝状物出现。本病病程较短,传染面广,死亡率高,是蜈蚣的主要疾病。

(3)防治方法

1)预防

保持饲料的清洁卫生和新鲜。经常刷洗饲料槽和饮水槽(盘),掌握室内相对湿度和饲养土的湿度,即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2)消除病因

如果发现饲养池中有病死的蜈蚣,应立即将患病个体清理出来,置于干燥处饲养让其自愈或淘汰。把饲养池内的饲养土和瓦片清出,放在太阳光下暴晒,池内用3%福尔马林或3%来苏儿喷洒消毒,待其池内干燥、药味散尽后,方能再放入蜈蚣饲养。同时把食槽、水槽(水盘)也进行刷洗消毒。

3)药物治疗

捡出的病蜈蚣隔离出来单独饲养后,在其身上喷洒1:3000的硫酸铜溶液。药物治疗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拌入400克的饲料中连续饲喂直到痊愈。

2.铁丝虫病

铁丝虫寄生在蜈蚣体内,曾发现其成体从蜈蚣肛门排出,使蜈蚣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瘦弱。据解剖分析,大多因饲喂大青蝗等昆虫所致。只要注意饲料种类的选择与搭配,铁丝虫的感染可以防止或减少。

3.消化道疾病

(1)发病原因

由于湿度偏高,饲料腐烂变质,造成消化道病变引起消化不良。本病多发生在秋后阴雨连绵、低温的一段时期。

(2)症状

发病蜈蚣早期呈紫红色,行动缓慢,毒钩全张,不食不饮,身体瘦弱。一般在发病5~7天后死在瓦片下面。解剖后发现蜈蚣腹内有少量淡黄色粉状物,是蜈蚣主要疾病之一。

(3)防治方法

在秋后阴雨、低温季节,应在池内加灯泡,一方面增加温度,另一方面降低湿度。具体做法是在饲养池内,10米2的面积设4个15瓦的灯泡。或在晴天的中午晒池。同时保持饲料新鲜和清洁的饮水。湿度降低80%左右,可以防止本病发生。一旦发现本病,除及时调节温度、湿度外,还要采取如下措施:

1)清除病原

采取清池的办法,把饲养池中蜈蚣的尸体捡出,对病蜈蚣隔离治疗。病情严重时,把饲养池中的瓦片彻底清理出来,用3%的福尔马林或0.2%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瓦片,晒后重新放入饲养池。

2)药物治疗

用磺胺嘧啶0.5克,饲料300克;酵母片0.6克、土霉素0.4克,饲料200克;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分别拌匀,交叉使用,今天喂这个配方,明天喂那个配方直到病愈。

4.脱壳病

(1)发病原因

由于蜈蚣栖息环境过于潮湿,空气湿度亦大,加之蜈蚣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矿物质饲料缺乏,造成蜈蚣体质弱,使脱壳时问延长,真菌在体内寄生,也会引起本病发生。

(2)症状

蜈蚣患病初期表现极度不安,来回爬动,或几条蜈蚣咬集在一起。后期活动无力,表现呆滞,不食不饮,死在饲养池四周。//致富经//

(3)防治方法

1)隔离措施清除病死的尸体,隔离有病的个体进行治疗。转移健康个体,对原来的饲养池进行消毒。

2)药物治疗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拌在400克的饲料中,连喂10天病可治愈。

5.蜈蚣虱螨病

虱是小螨虫,螨就是大螨虫。

(1)发病原因

主要是饲养室、饲养池空气不流通,闷湿、臭味难除,地面和墙壁不卫生所致;有的螨虫是随蜈蚣的食物带人,即主要是虱螨寄生在蜈蚣饲料虫身上,随饲料虫带人饲养池。

(2)症状

患虱螨病的蜈蚣,节与节之间的缝隙中寄生着大量虱螨,当条件适宜时,这些虱螨大量生长、繁殖,消耗吸收蜈蚣身体的营养,使蜈蚣体质消耗较大,逐渐消瘦,体质衰弱、食量减少,活动量逐渐减小。节与节之间的缝隙里有黄色粉状物存在。引起蜈蚣身体不舒适,逐渐衰弱而死亡。

(3)防治方法

1)预防方法

饲养房要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干燥(相对)。一旦发现有虱螨发生,首先要把患病的个体捡出,使患体和健康的个体分开饲养,并对患体用消毒液清洗消毒,如用50毫克/千克水的戊酸氰菊酯(速灭菊酯、速灭杀丁),向患体身上喷洒效果很明显。

2)药物治疗

虱螨发生后,把患病蜈蚣挑出,用小型喷雾器盛装杀虫脒溶液,喷洒患体表面。每3天喷1次。药液配制为25%的杀虫脒3毫升,用酒精1毫升,再加水96毫升。

对大群的治疗,首先应换房换土。对原来的饲养池应进行消毒,消除留在地面的寄生虫虫体。对大群用25毫克/千克的杀虫脒喷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0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