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鹧鸪养殖必知的药物防治技术

鹧鸪养殖的药物防治技术(1)饮水给药法:行将药物消融于水,让鹧鸪自在饮水的还将药液饮入体内。对易溶于水的药物,可直接将药物参加水中夹杂平均即可。对难溶于水的药物,可将药物参加少数水中加热、搅拌或加助溶剂,待其到达必然水平的消融或全溶后,再混入全量饮水中,也可将其做悬液在混入饮水中。留意事项:①普通选择易溶于水或可溶于水的药物做饮水给药。②把握好用药量和给药工夫的长短。在水中不易毁坏的药物,则应核算好工夫和药量,让鹧鸪在规则工夫内将药水饮完。普通在用药前限制鹧鸪群饮水2~4小时,使之发生渴欲,以便尽快饮完饮水给药。③饮水给药的水要非常洁净,不含影响药效的铜、锌、铁等离子。④饮量的巨细与饲料情况、时节和天色等要素有关。在配药液核算饮水量时,要把这些要素思索进去,还饮水器要足够,以包管鹧鸪群的自用饮水。(2)混饲给药法:是鹧鸪疾病防治常常运用的办法。将药夹杂在饲估中搅拌平均即可。但少数药物很难和很多的饲料夹杂平均,可先将药物和一种饲料或必然量的共同饲料夹杂平均,然后再和较很多的饲料夹杂搅拌,逐级增大夹杂的饲料量,直至**终夹杂搅拌平均。留意事项:①药物与饲料的夹杂必然要做到平均,才干包管每只鹧鸪都能吃到规则量的药物。不然,因搅拌散布不平均,会形成药量不平均,有的则因食药量过大而中毒。②要依据药物的用量和鹧鸪的数目,准确核算好应该投放药物的总量。③留意饲估中其他添加成分同药物的拮抗关系,如饲估中的钙可与肠道的土霉素和金霉素连系构成不溶性盐,不克不及被接收进入血液。长时间使用磺胺类药物,则应补给维生素K和维生素B1。使用氨丙啉则应削减B1。(3)喷雾给药法:指经过呼吸道的给药办法。可拜见气雾免疫的操作办法及留意事项。(4)打针法:指将药液打针器直接注入鹧鸪的皮下肌肉、静脉和气管打针、嗉囊及食道膨大部打针给药的办法。①皮下打针、肌肉打针:拜见免疫预防的打针法局部。②静脉打针:将鹧鸪仰卧,摆开一翅,在同党中部羽毛较少的肱窝处,可见有一静脉在鹧鸪近身材较粗称翼根静脉,其延长段较细称翼下静脉,先将肱窝消毒,用左手压住静脉跟部,使血管充盈,然后右手将打针针头沿静脉偏向刺入,见有血回流,即摊开左手,将药液渐渐注入。(5)药浴法:经过药物附着于鹧鸪体表直接接触体外寄生虫或体外微生物,到达杀灭病原体防治疾病的用药办法,将药物用量和加水比例核算准确,配成溶液放置在必然巨细、便于操作的容器内,把需求医治的鹧鸪施行药浴或洗澡,要使鹧鸪头显露水面,重复提摆,务必使药液充沛侵透羽毛。别的,还可运用沙浴法。其操作是:在鹧鸪体育场中建筑一个浅池,池中拌入有药物的沙子,沙层厚为10~20厘米。让鹧鸪自行在沙池中趴卧、扑动,也可用木屑替代沙子。留意事项:①把握好药物的用量和浓度。②搅拌时要充沛搅拌平均,避免鹧鸪啄食药物而中毒。有些药物对鹧鸪特殊敏感,应留意药剂的选择。(6)口吃法:指经人工从口投药,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接收而效果于全身或逗留在胃、肠道发扬部分效果。对片剂、丸剂、粉剂,用左手食指伸入鹧鸪的舌基部将舌拉出并与拇指共同固定鄙人颚上,右手将药物投入。对液体药液,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冠和头部皮肤,使向后倒,当喙张开时,即用右手将药液滴入,令其咽下,重复进行,直到服完。也可用鹧鸪的输导管,套上玻璃打针器,将会拨开刺进导管,将打针器中的药液推入食道。留意事项:①应先将鹧鸪固定好,才干投药。投液体药物食时,药量宜小,插管时不宜过浅,以防梗塞而死。②因胃肠道接收较打针法给药迟缓的多,在紧要给药的医治中,可优先其他办法。③气管打针和嗉囊及食道膨大打针:多用于寄生虫医治时的用药。别的,当病鹧鸪张喙坚苦,而又急服用时,也可采用嗦囊打针。操作:左手抓住鹧鸪的双翅提取,使其头朝前方,右手持打针器,在鹧鸪的右侧颈部旁,接近右侧同党基部约1厘米处进针,针刺偏向可由上向下直刺,也可向前下方斜刺,进针0.5~1厘米,即可推入药液。特殊是当嗦囊有食物充塞时,则更便于操作。如嗦囊无任何内容物时,可恰当饲喂必然工夫后,再进行打针。

畜牧健康

有关于蜜蜂养殖过程中常用哪几种药物?


养殖致富网讯:

养殖蜜蜂过程中,双甲脒、氟氯苯氰菊酯条、盐酸金刚烷胺粉这三种为常用药物,具体用法如下:

一、双甲脒

双甲脒是一种长期以来普遍使用的杀螨剂。经过大多数的实验证明:双甲脒具有较好的落螨效果,经过正常施药基本可以满足控制蜂群大蜂螨基数的目的。

双甲脒残留物在蜂体内会对蜜蜂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很多国家禁止使用。但由于价格便宜,很多蜂农大量使用,造成蜂蜜中双甲脒残留量严重超标。所以我们要正确使用双甲脒。

用法与用量:悬挂于蜂群空隙处,每群1条,点燃密闭熏烟15分钟,每周1次,3周为一个疗程。一般在生产期前一个月停止用药。

二、氟氯苯氰菊酯条

氟氯苯氰菊酯条(每片条含有效成分3.6g)是一种对我国来说较新的防治蜂螨药,在国外已被安全使用一段时期,其抗蜂螨药效受到肯定。

该药物是通过与蜜蜂接触从而使附着在幼蜂身体上的大螨或小螨脱落,达到杀螨的效果。

用法与用量:悬挂于蜂群内,一般蜂群使用4条,幼龄蜂群用量减半。对于占据几个孵育室的较大蜂群,每箱用4条,以保证蜂箱足够的用量。6周为一个疗程,采蜜期禁用。

三、盐酸金刚烷胺粉

盐酸金刚烷胺,抗病毒药物。自1971年生产以来一直用于抗流感和抗病毒感染。白色晶体,无臭,易溶于水和乙醇,加热能升华。盐酸金刚烷胺能阻止流感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并能在动物脑中加快多巴胺的释放,有抗运动障碍的效果。在养蜂用药中常用于防治蜜蜂囊状幼虫病。

用法与用量:饲喂,每升50%糖水加该药物2g,每群250ml,3天1次,连用6次,采蜜期停止使用。

这三种药物对养蜜蜂不可少。蜂农们要合理使用,使药效达到**。

有关于鸡鼻炎病慎用磺胺类药物


鸡传染性鼻炎病的病原体为副嗜血杆菌,是具有高度接触传播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该病在潮湿季节易流行,混合感染居多,成年鸡发病率高。

症状:流鼻液,干燥后结痂,堵塞鼻孔。脸浮肿,一侧脸肿胀者居多,甩头,闭眼发呆,喜卧,采食量下降,产蛋下降,拉绿色稀粪。个别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打喷嚏等。

治疗:磺胺类药物有**,但会抑制产蛋,产蛋鸡慎用,若配合使用等量苏打(碳酸氢钠)可降低毒副作用。能治疗鸡鼻炎的药物较多,如高力米先、环丙沙星、鼻炎克等,但治愈后易复发,难以除根,且疗程太长。可采取中西药相结合疗法,剂量宜大,效果显著。例如使用中草药辛夷,每只成年鸡每日2克;苍耳,每只成年鸡每日1克,水煎后饮水,配合使用泰乐菌素,每克溶于10公斤水中,每日1次,连用5天。应注意的是:鸡群中若已经暴发了鼻炎病,发病率不到1%,此时尚可接种传染性鼻炎疫苗,如果发病率超过5%,切不可接种传染性鼻炎疫苗,以防疫情恶化,出现批量死鸡。

有关于猪毛孔出血的防治


很多养猪户会发现猪发病后会伴随着毛孔出血现象,常见于耳朵、眼周、背部、出现针尖到粟粒状出血点,尤其以颈部猪鬃处**为明显。很多人不解。其实这一现象都是用药不当惹的祸。

原因分析:

猪毛孔出血并非所用传染病的固有症状。只有当动物体内红细胞被破坏,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毛孔及内脏出血现象。当我们发现猪毛孔出血时往往都是经过几天治疗后情况,纵观现在有好些资料和杂志也把毛孔出血列为某些传染病的临床症状之一。人云亦云。并且只要一出现毛孔出血现象就认为病情很重或不治之症,其实不然。首先从传染病来看,猪瘟是皮下针尖状出血点或出血斑指压不褪色,猪丹毒是菱形或不规则形紫红色斑块高出皮肤指压退色。猪肺疫,败血型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都是呈现弥漫性出血斑。并且具有各自独特的临床症状。除猪附红细胞体因为红细胞被附紅体破坏有毛孔出血现象外,其他传染病很少有此现象。再者当猪出现高热时用退热药加抗生素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这一现象都是用药不当惹的祸。

退热药包括中药解表药,解热镇痛药(吡唑酮类及其衍生物)。尤其是吡唑酮类,虽然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较强,疗效较好,但是长期大剂量使用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减少。猪的汗腺不发达,不能像人类一样通过排汗降温,当猪一出现发热,在没有确定具体病症的情况下,胡乱用退热药且反复用药。殊不知发热是机体在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时,机体出现的一种免疫系统的保护性反应。这时我们应该通过临床症状,疫苗免疫情况、疾病流行季节、发病特点、实验室诊断、必要时通过剖检......等诊断方法和措施,确定病症对症下药。而不应该在没有确诊是什么病的情况下一味使用退热药进行治疗。

目前兽药厂生产的兽药多为复方制剂,差不多都含有退热药(有针对性的部分药除外),部分药注明含有诺瓦尔精或匹拉米洞,其实就是安乃近、氨基比林,竟有部分乡村兽医和养殖人员不知其为何物,当成退热的灵丹妙药。何况有些兽药只注明含有**退热成分。在治疗中为追求疗效,往往随便加大用药量,或在联合用药时A药含有解热镇痛药,B药也含有解热镇痛药。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解热药的用量。造成猪毛孔出血。

本人在治疗风湿症时,单纯使用解热镇痛药连续使用几天后也出现猪毛孔出血症状。并且进行过多次验证,如果加入VC或vk3则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没有出血症状。

解决措施:

1购药时向厂方问清楚复合制剂的有效成分及含量。2搞清楚自己用药的计量。3防止超剂量用药和重复用药。4如果必须使用解热药**好同时使用vc和vk3,即可增强猪的免疫力又可防止毛孔出血现象。5选用成分单一的药,自己根据具体症状病情配伍用药较好。

更多疾病预防知识请更多关注养殖致富网兽医在线栏目。

有关于家兔疥癣病的防治


疥鲜病是由疥螨寄生在家兔皮肤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不及时治疗,病兔就会很快消瘦,严重时会造成大批死亡。1.症状①体癣:起初从家兔的口、鼻、眼圈的四周开始,后蔓延到阴部、四肢及全身各处。患部皮肤发红,有丘疹或水泡,破裂后有浆液渗出,不久便结成硬痂,并脱毛,病兔随着患部的扩大而感到奇痒难熬。病兔食欲减退,消瘦,逐渐发展成为贫血,严重者会造成死亡。②耳癣:从家兔耳廓基部开始发病,以后逐渐向整个耳朵蔓延,患病部位先红肿,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部有小水泡出现,水泡破裂后流出分泌物,干后形成松香样的硬痂块。有时痂块会把整个耳朵塞满,造成病兔焦急不安,时常(搔)抓患部,食欲减退,逐渐消瘦,**后死亡。2.预防措施①对新购进的兔子要单独隔离饲养,并进行健康检查。如发现生有疥癣病,必须在治好并隔离20天后才能合群饲养。②兔群中发现疥癣病时要立即隔离病兔,凡病兔用过的笼、食盆等用具要用5G克辽林或用50kg水加10kg生石灰化浆进行涂刷消毒。3.治疗方法治疗前先把病兔患部四周的毛剪掉,刮除硬块物,然后用加温到50--60℃的3%--5%肥皂水清洗患部皮肤,隔半天时间再涂药治疗。其治疗药物及用药方法如下:①涂0.5%敌百虫溶液。②苦楝树根皮或积雪草捣汁涂患部。③千里光、水辣蓼捣汁涂患处。④食醋0.5kg、烟丝50g,盛于瓦罐内煎熬,煮沸后再继续煮10分钟,候温后即可使用。使用时以软牙刷沾取醋烟煎液遍涂患处。涂搽后,将病兔单独放在干燥、安静处,每天涂药1次。一般经过4次涂搽后患部便有新毛长出。这时仍需继续涂药3--4次,以巩固疗效。

有关于如何防治猪脱肛


养殖致富网讯:

猪脱肛又称之直肠脱,是猪直肠后段粘膜或直肠的一部分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主要为便秘和反复腹泻造成的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发病。脱肛猪在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商品猪(5-100kg体重较为多见)。多以冬季出现,脱肛小可影响猪只生长发育,大可导致猪只死亡。

脱肛的主要表现为:猪的大肠末端,肛门里侧的部分直肠脱出到肛门外。轻度的病猪站立时可自行怀纳,但排粪时又可脱出。较重的脱出部分表现为水肿、溃烂、出血,严重的会出现大肠全部脱出。

防治措施:

1.饲喂营养较全面丰富的全价料,要保证饲料新鲜、无霉变等现象。

2.避免过度驱赶、惊吓、减少应激,秋冬季节做好保温通风工作。

3.治疗:

1.轻者用温热的10%明矾水或高锰酸钾水,洗净脱出的肠管再提起猪的后腿,慢慢的送回腹腔,并在肛门上下左右分四点注射95%酒精,每点2-3ml。然后用绳子将猪的两腿吊起,使猪的后驱离开地面。经过半小时左右,直肠的不良刺激逐渐减轻,努责消失。然后将猪放下,隔离饲养。

2.对脱肛严重的猪只要进行荷包式缝合,在缝合时首先用消毒药水把针、线、剪刀、手术用具和手臂以及肛门所脱出的部分进行清洗消毒,对水肿的要用手轻挤把水肿的地方挤消,如果溃烂应剥去烂肉清洗干净,然后轻轻送人肛门内,然后缝合,**主要的是手术完后用地米和青霉素进行后海穴注射,用量酌情连用23次,一般35天内即恢复正常。

4.脱肛非常容易复发,要注意对2次以上脱肛的猪只要进行淘汰处理,无饲养价值。

猪脱肛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病,及时治疗,以免给养殖场带来损失。

以上消息由品牌畜牧网为您报道,更多消息请您继续关注养殖致富网:

有关于鸡黑头病的防治方法


鸡黑头病又叫组织滴虫病或盲肠肝炎,是由寄生于消化道的组织滴虫引起的急性原虫病。主要危害火鸡,也感染鸡(8周到4月龄的鸡易感性高),特征是盲肠发炎和肝的坏死。

一、传播途径

本病通过消化道感染,主要通过异刺线虫和蚯蚓传播。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原虫,被易感性的鸡食到后也可感染。本病的季节性不明显,但在春夏温暖潮湿的季节较多见。此外,饲养管理不当也可诱发本病。

二、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7-15天,患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双翅下垂,羽毛松乱,嗜睡,下痢,粪便为黄绿或淡绿色,严重者可排出血便。冠及肉髯呈蓝紫色或黑色,故有黑头病之称。

三、剖检

主要病变在盲肠和肝脏,一侧或双侧盲肠粗硬,肠壁增厚,外观如香肠状,内有干酪样物质栓塞,其横切面呈同心圆状,盲肠粘膜发炎出血、溃疡,有时肠壁穿孔。肝脏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凹陷的溃疡病灶,溃疡常呈淡黄色或灰绿色,有时溃疡灶可连接起来,形成溃疡区。

四、防治

预防。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定时消毒和驱虫,(驱虫药可选用驱虫净或左旋咪)。

治疗:⑴痢特灵0.04%混饲(注意拌匀)连用一周。⑵甲硝哒唑0.05%混饲,连用一周。⑶抗敌灵每日每千克体重0.30克拌料喂服,连用5天,疗效佳。⑷人用护肝片,每只每日早晚各服一片(0.35克),连喂3-5天。

有关于肉鸡细菌病的防治措施


养殖致富网讯:

肉鸡细菌性疾病危害广泛,不仅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生产能力下降;还会引起肉鸡的死亡,导致食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病的蔓延等等危害。虽然肉鸡细菌性疾病难以控制,但亦有一些综合防控原则可以遵循。

一加强环境控制,不仅要合理选择鸡场建址、加强鸡舍的建设,更要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对鸡场粪便、死鸡等废弃物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是要慎重引种,防治蛋传细菌病;

三是提高鸡群健康水平;

四是合理使用药物;

五是对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进行监测;

六是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七是开发新型细菌类疫苗;

八是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在饲料选择、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方面下功夫;

九是加强监管力度;

十由于动物体内的常在菌,在特定条件变化下会转变为致病菌,所以需要适度使用微生态制剂。

更多疾病分析请更多关注养殖致富网兽医在线频道。

有关于猪蓝耳病的防治技术之仔猪篇


蓝耳病已经成为成为包括猪瘟和伪狂犬在内的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三大高危疫病之一,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向外排毒达112天,经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当前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仔猪发病多出现在5周龄~13周龄的猪群中,一般从5周龄~6周龄开始发病,8周龄~9周龄为发病与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减食、消瘦、皮肤发白、被毛粗乱、眼睑水肿,少数仔猪耳部和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为80%~100%,断奶后仔猪发病死亡率为20%~50%,如出现多重感染其死亡率更高。当前在临床上多见蓝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或猪流感发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猪肺疫、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仔猪副伤寒等,使症状复杂化,增大了防治的难度和死亡率,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的病例约占发病总数的83%。目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病毒株仍为美洲型,但近年来在全国不同的发病地区也分离到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中央管、中脑导水管、单核细胞胞质呈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强阳性反应,说明分离的变异毒株对脑组织有很强的亲嗜性。

防治措施

该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

疫苗接种:目前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疫苗可以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适合我国流行毒株的灭活苗,据报道免疫后20天抗体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6个月左右,可用于种猪的免疫预防,对发病的猪场应用后也能大大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对于弱毒苗的应用一定要谨慎,如果猪场经血清学检查确实已经感染了该病,可以考虑用弱毒苗接种以缓解仔猪的呼吸道症状,降低死亡率,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减少经济损失。弱毒苗的免疫程序是:后备母猪配种前2周~3周免疫一次,确保其高效价抗体水平以有效保护怀孕期不受病毒的侵害;仔猪23日龄~25日龄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作后备种猪使用时,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仔猪每头每次加入猪用转移因子0.25毫升,与疫苗分别肌注。可有效地促进抗体形成,提高抗体滴度和机体免疫力,减少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

接种疫苗并不能产生100%的保护,而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用了疫苗后还有发病的可能,尤其是弱毒苗的使用更应该慎重。

发病时的措施:一旦猪场发病,要对病猪和外观健康的猪尽快隔离饲养,料糟、水槽严格分开,猪只之间不能相互接触以防传染。

有关于如何防治肉鸡腺胃炎?


商品肉鸡腺胃炎指发生于商品肉鸡的以临床采食量降低、消化不良,剖检主要病变为肌胃角质层靡烂、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疾病。

一.临床表现

发病鸡群常常在7天后出现明显的症状,病鸡表现相同,但发病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如控制不当,随着日龄的增加,病情会越来越重;鸡群发病与鸡苗来源、饲料来源、摇种疫苗来源没有因果关系;一个鸡场可连续几批鸡发病;饲养管理不当,特别是高温高湿或低温均会加重病情。

二、剖检病变及谚断

典型病变是病鸡消瘦、腺胃肿大,腺胃壁增厚,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层靡烂、溃疡。临床明显发病时根据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可以做出诊断.临床发病不明显时可根据肌胃病变尽早判断。

三、发病原因分析

(一)是否具有传染性?

该病的发病区域性强,有明显的季节性,说明可能是传染病;

该病与鸡苗来源没有明显关系,说明非垂直传播疾病,但存在孵化场感染的可能;

该病与饲料来源没有明显关系,说明不能确认发病由饲料品质引起,但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含有某些致病微生物可能引起发病;

在接种疫苗来源相同的情况下,仅部分鸡群发病,说明与疫苗无关;

肌胃内容物浑浊,说明可能存在大量细菌;

采用肌胃、腺胃组织处理后接种商品肉鸡可复制出病例,说明发病鸡的肌胃、腺胃及内容物中含有致病因子。

1将腺胃、肌胃内容物饲喂1天商品肉鸡

病料:15天病鸡的肌胃及腺胃。

病料处理方法:将病鸡的肌胃、腺胃(含内容物)用研磨器研摩后,按l.8加自来水,然后纱布过滤取滤液。

验方法及结果:试验组使用肌胃、腺胃内容物的滤液0.5毫升滴口,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

7天称重,试验组的平均体重足88克(65%),对照组平均体重为l35克(100%)。

7天剖检可见,试验组8/12肌胃角质屠糜烂,其中2只严重糜烂,对照组1/13腺胃黏膜肿胀、出血。

7天胃触片镜检,3/3大量G短小杆菌,对照组细菌数量显著少于试验组。

病料接种1日龄的商品雏鸡,可以复制出比现场发病更为严重的病例。

2病料加抗菌药物复制病例试验

l组为病料组.将病料研磨后用上清液滴口饮水,不使用药物,2组(病料+药物)病料研磨上清+氨苄西林、链霉素处理,滴口,使用杀菌先锋饮水4天;3组(召回

CT1饲料组),喂召回的CT1饲料,不使用药物;4组(CT2饲料组)为CT2饲料,不使用药物。

7天后平均体重(与对照组比).1组为60克(48%).2组为110克(89%).3组为117克(94%),4组为124克;11天的平均体重(与对照组比)1组为81(46%),2组为159克(91%),3组为134克(77%).4组为175克(100%)。

腺胃溃疡比例.1组为9/11.2组为12/7,3组为14/14,4组为4/15。

由上述试验可见,抗菌药物对该病有效果,而且该病具有传染性。

(二)致病原是什么?

大量的病鸡胃触片细菌镜检.视野中均可见大帚的G+短小杆菌.与直接接种病荆柑比,病料经加抗菌药物处理后接种雏鸡町显著改善雏鸡的增重速度,说明细菌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并且可以排除霉菌毒素为该病的主要致病原。

由于尚未采用分离到的单一细菌复制出病例.因此,还不能确定细菌为该病的主要致病原。

临床上,采用抗菌药物预防发病早期(一般加健胃中药)治疗具有明显效果.进步说明细菌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通过ELIsA方法检测发现,鸡群与正常鸡群出栏前血清REo病毒抗体无显著差异。

四、预防与控制

本地区刚有发病时,主要采用健胃消食的中药治疗(选用数个厂冢的药物,筛选出了1-2种临床疗效明显的药物)。实验室相关试验结束后.主要采取了以下综合

预防控制措施:

空舍期做好冲洗消毒工作,尽量减少舍内及场区潜在的病原;

日常做好隔离消毒等生物安全工作;

抗菌药物预防.1~4天.7~10天两次使用对G+菌敏感性好的药物.如上批鸡自发病,雏鸡到场后,先引用抗菌药,再供料,

平时注意剖检淘汰鸡.如发现发病征兆,马上投抗菌药+健胃中药治疗.

因饲养管理不当可加重病情,要尽量按饲养管理规范给鸡群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青岛正大商品肉鸡(自养与合同养鸡)2009年大规模发病后,经采取以上措施,近两年没有严重病例发生.

由上述内容可见,做好做细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保证鸡群健康的首要工作。肉鸡生产上,对于商品肉鸡的腺胃炎或肌胃角质膜炎,在当前发病原因尚未明了的情况下,采用以控制细菌感染为主的预防控制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发病或降低发病引起的损失。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59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