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特色养殖

适合室内的特色养殖项目有竹鼠、食用昆虫、乌龟、仓鼠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项目。但要想养好赚钱,就需先熟悉掌握好养殖技术,同时要根据市场行情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项目。

农村适合养的特色项目有哪些?

一、黑水鸡

黑水鸡是一种野生保护动物,市场上的黑水鸡都来自于人工养殖,黑水鸡肉药食同源,具有滋补、开胃的功效。其市场价基本在百姓消费水平,并且养殖的人比较少,所以市场空缺较大。因为黑水鸡适应能力强,可以进行放养,所以饲养成本较低,综合鸡苗的投入,尚在一般养殖户的承担范围内。

二、花毛豚

1、花毛豚肉质鲜美、极富营养,并且可作为药材使用,它具有滋补、预防冠心病的功效。

2、花毛豚为杂食性动物,食量相对较少,吃的精料也少,所以饲料投入方面较少。并且花毛豚所需栏舍简便,饲养管理容易,抗病能力强,人工饲养生长速度快,综合以上优点,花毛豚是成为我国农村特色养殖的较好选择。

3、就目前的市场来看,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像花毛豚这种保健食品为人们所青睐,它在我国占有较大市场。

三、蝈蝈

玩赏蝈蝈不仅是少数人的爱好,蝈蝈还能食用,油炸蝈蝈味道十分鲜美,所以在许多地区供不应求。并且蝈蝈的养殖,投资不高,蝈蝈极易养大,并且养殖玩赏性蝈蝈收益高,食用蝈蝈养殖量大的前提下,收入也较为可观。加之如今野生蝈蝈的数量越来越少,养殖蝈蝈具有很大的潜力。

四、七彩山鸡

如今我国饲养的七彩山鸡体型大、生长发育快、抗逆性强、疾病发生率低,比较适合农村养殖。根据科学研究,七彩山鸡含有十几种氨基酸,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并且它肉质鲜美,鸡肉含有抗癌成分,还能预防高血压等疾病。据估算,一只七彩山鸡的利润可达到50元左右,具体价格,根据各地情况,略有差异。

以上就是室内特色养殖的相关介绍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推荐

黄姑鱼室内养殖技术


黄姑鱼Nibeaalbiflora,俗名铜罗鱼、黄婆鸡、黄姑子等,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朝鲜半岛及日本南部海域,其生存水温为6~34℃,适宜水温在20~28℃之间。近年来,资源量逐年减少,捕捞量急剧下降,海洋捕捞已经满足不了人们需求。开展黄姑鱼的养殖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且能够降低捕捞对现有自然资源的破坏。目前我国对黄姑鱼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在雌核发育、全人工繁育、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黄姑鱼室内养殖技术具体情况如下:

1苗种放养

1.1苗种放养前准备

鱼苗下池前,养殖池、进排水系统等要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以杀灭细菌等有害生物,使用浓度为20ml/L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20min后冲洗干净进行蓄水。或者使用浓度为1%~2%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全池泼洒,24h后冲洗干净进行蓄水。

1.2种苗的放养及密度

养殖池为6.7m×3m×1.2m。鱼苗放养时间为8月中旬,鱼苗规格为8~10cm,放养时水温为(24±1)℃,放养密度为150~180尾/m2,水位为1.0m。入池时鱼苗游动活泼,无畸形,无伤残。能够在池底集群游动,受刺激或惊吓时能够迅速游动。随着鱼苗生长而逐步降低放养密度,进行分池养殖。

2日常管理

2.1水质管理

养鱼池采用直接供水、排水。黄姑鱼为近底层鱼类,容易搅动池底的残饵与粪便,使水质变浑,水色发黄,需要及时进行清污换水,日换水量为200%,上午、下午各一次。换水时,水位不宜过低,应保持水位在0.15~0.2m以上以避免擦伤。黄姑鱼鱼苗体表脆弱,水位过低会造成体表擦伤,鱼鳞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死亡。排水水位至0.2m时,进排水同时进行,保证养殖池全部换水。

2.2饵料投喂

采用人工配合饵料进行饲喂,遵循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饵料中添加大蒜素和维生素C钠粉。大蒜素可以促进生长,提高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具有诱食和改良肉质的功能,用量为每千克饵料添加0.5g大蒜素。维生素C钠粉可以增加抵抗力,促进生长,用量为每千克饵料添加1.5g维生素C钠粉。鱼苗早期养殖时每日投喂3次,投喂时间为8点、12点、16点。投喂方式为定点投喂,经过长时间的多次定点投喂,在投喂时鱼苗会集群游过来摄食。投喂开始时少量投喂,当鱼苗集群过来摄食时大量并快速投喂,当鱼苗减慢摄食时,减少投喂量,并在停止摄食时继续投喂少量饵料,以保证体质瘦弱的鱼苗可以得到摄食。随着鱼种体重的增加和体长的增长逐渐增大饵料粒径,投喂次数可以减少到每日1~2次。投喂量以鱼苗体重计,按体重的5%~8%投喂,随着黄姑鱼体重的增长,摄食量逐渐降低。当水温低于14℃时,要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和投喂量。

每月测量鱼类的生长情况一次,具体生长情况见表1。

3越冬管理

在12月中旬,水温降至15℃时,对鱼苗进行越冬管理。越冬时间为12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

越冬池为9m×5m×1.5m。鱼苗搬入越冬池前一天停止进食,移入越冬池后,用8~10mg/L盐酸土霉素全池泼洒,盐酸土霉素具有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起抑制作用,对衣原体、立克氏次体、霉形体、螺旋体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体表受伤出现红肿的鱼,可使用红霉素软膏涂抹,以预防病菌感染。

越冬池水深1m,越冬期间,随着温度的降低,黄姑鱼摄食量逐渐减少,可适当降低投喂频率及投喂量。当水温降至12℃时,黄姑鱼摄食明显减少;水温降至9℃时,基本停止摄食。越冬期间黄姑鱼因摄食量减少,新陈代谢减慢,排泄物大量减少,可适当减少换水量,日换水量为50%~100%。当水温低于10℃时,使用加热棒(或其它加热方法)进行升温,维持鱼池水温10℃以上,以保证黄姑鱼安全过冬。

4疾病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黄姑鱼常见的疾病有双阴道虫病、淀粉卵甲藻病、车轮虫病和盾纤毛虫病。

为减少鱼病的发生,每隔15d进行一次倒池。因黄姑鱼体表脆弱容易擦伤,倒池时一定要小心。并且在倒池后进行8~10mg/L盐酸土霉素进行浸泡,连续进行3d。

4.1双阴道虫病

病状鉴别:病鱼严重贫血,鳃丝苍白色,头部往往左右摆动,鳃盖张开,呼吸困难。

病情分析:双阴道虫一般在冬、春季流行,虫体扁而细长,伸缩性很好,该虫吸食宿主血液,使鱼体失色,是养殖中危害最大的寄生虫之一。

治疗方法:(1)在淡水中浸泡3~5min。(2)使用0.5mg/L敌百虫进行全池泼洒浸泡,连续使用3d。

4.2淀粉卵甲藻病

病状鉴别:主要寄生于海水鱼类的鳃上,其次是皮肤、鳍等处,严重伤害上皮细胞,被寄生的细胞发生变性,周围的细胞混浊肿胀增生,组织发炎、出血,甚至坏死崩落,严重者组织崩坏、软骨外露,呼吸机能发生障碍,随即死亡。

病情分析:该病于3-9月,水温20~30℃时流行,是室内育苗主要病害之一。随着鱼苗的长大,一方面密度加大,另一方面随着投饵量加大,残饵与排泄物增加,使池水富营养化,给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适合的环境条件。21~23℃的水温也是该病原体繁殖的适宜温度。

治疗方法:(1)在淡水中浸泡3~5min。(2)使用1mg/L硫酸铜、硫酸亚铁混合溶液进行全池泼洒浸泡,硫酸铜、硫酸亚铁比率为7:3,连续使用3d。

4.3车轮虫病

病状鉴别:车轮虫病的病原体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鳍、头部和鳃上。车轮虫寄生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在密集的部位,如头部、鳍和体表等处出现一层白翳,俗称“白头”、“白嘴”。车轮虫寄生鱼眼睛上过多,会造成瞎眼病;寄生鱼鳃上,严重时出现烂鳃病。病情分析:一年四季都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初夏,水温在20~28℃时为流行盛期。

治疗方法:(1)在淡水中浸泡3~5min。(2)使用1mg/L硫酸铜、硫酸亚铁混合溶液进行全池泼洒浸泡,硫酸铜、硫酸亚铁比率为7:3,连续使用3d。

4.4盾纤毛虫病

病状鉴别:感染初期病鱼皮肤颜色发白,病灶处外观表现为浮肿状;严重感染个体的病灶处皮肤发生溃烂、出血。解剖可观察到病鱼多有腹水;肝脏充血,部分病鱼肝脏内可观察到有虫体存在;胃及肠壁充血、发炎,肠内常见有白色粪便。镜检病灶处组织可见大量活动的盾纤虫。

病情分析:盾纤毛虫属兼性寄生虫,在苗期、养成期和亲鱼培育期均可发生,传染快,发病率高,可引起大规模海水养殖鱼死亡。全年均可发病,主要发生在4-8月。

治疗方法:(1)使用1mg/L硫酸铜、硫酸亚铁混合溶液进行全池泼洒浸泡,硫酸铜、硫酸亚铁比率为7:3,连续使用3天。

注意: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混合溶液具有灭杀盾纤毛虫的功效,但在黄姑鱼养殖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灭杀盾纤毛虫,只能起抑制作用,降低鱼病爆发和死亡。在浸泡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应马上换水。

5经验与小结

黄姑鱼能够在6~8℃的低温环境或30~32℃的高温环境中存活,在水温低于14℃时,摄食量减少,生长缓慢;水温高于16.5℃以上,生长开始明显加快,最适的生长条件为:水温20~28℃。

养殖过程中,黄姑鱼生长快速,但由于饵料并不是黄姑鱼特制饵料,解剖后发现鱼体内脂肪过多,建议开发黄姑鱼配合饵料;黄姑鱼在养殖中为近底层鱼类,是否可开发其他鱼类与黄姑鱼混养的养殖方式;在越冬过程中,是否可以开发新的养殖方式,比如使用南美白对虾大棚来进行越冬,充分利用闲置大棚,以降低养殖成本。

参考文献:

徐冬冬,李三磊,楼宝,等.黄姑鱼的生物学特征和养殖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及养殖前景.现代渔业信息,2011,25(10):23-26.

胡巍.大蒜素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猪业观察,2002(07):26-26.

艾庆辉,麦康森,王正丽,等.维生素C对鱼类营养生理和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水产学报,2005,29(6):857-861.

陈昌福,田甜,贺中华,等.盐酸土霉素对人工致病克氏原螯虾的治疗效果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5):600-603.

许斌福,林能锋,陈振海,等.淀粉卵甲藻的危害与诊治.福建畜牧兽医,1999,21(6):28.

梁明才,郝功邵,梁修铨.养殖鱼类寄生车轮虫的无公害防治.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81-84.

陈总会,肖宝华,黄志斌,等.海水养殖鱼类主要纤毛虫病及其防治方法.水产科技情报,2007,34(2):94-96.

崔青曼,袁春营,李春岭,等.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白点病和盾纤毛虫病防治技术.水利渔业,2012,27(6):85-87.

(收稿日期:2015-12-01)

林蛙室内水池越冬养殖技术


中国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蚌种。林蛙的越冬曾经是困扰养殖户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通过室内水池越冬的方式大大地提高林蛙越冬的成活率。中国林蛙不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冬季严寒时,需要寻找适宜的地点入蛰休眠,此时不食不动,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靠夏秋活动期蓄积的脂肪供给能量;肺呼吸基本停止,皮肤成为呼吸器官;并依靠皮肤的渗透,从土壤中或水中吸收水分,获取维持生命的最低水量。为了适应这种生存的状况,首先林蛙要有良好的体质,还要做好越冬准备,营造良好的越冬环境。林蛙越冬受多种外界环境条件制约,有些条件更为敏感和难以把握,水中越冬时必须遵循低温、富氧、微流、安静的原则。此外,水的pH值、水质、光线等因素对林蛙越冬也有较大影响,要力争做到水体中性、水质清澈、光线暗淡、远离噪声。只有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同时具备,林蛀才能安全越冬。

一、越冬前的准备

1.越冬设施

室内人工水池越冬是在室内建造的人工越冬池内越冬的方式。用于建池的房舍必须保温、安静、有电源和水源。并设有水循环设备、增氧设备,有条件的可安装控温设备、溶氧监控设备。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即可建造林蛙越冬池。越冬池规模,可视越冬林蛙的数量而定,基本原则是宜大不宜小,林蛙宜疏不宜密。要注意的是新建池须确保无渗漏;水泵质量好,不漏油;新建的水泥池注满水浸泡一周后,再反复清洗脱碱,方可放入林蛙:砂石、鹅卵石等洁净无污染;所用水质要清澈,pH值要在6.5~7.5之间。

2.入越冬池时间

越冬入池时间因地而异。林蛙入池的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的大气及养殖设施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东北地区入池时间为10月15~25日。初步确定林蛙入池时间的选择需要考虑两个指标,即室内越冬池内的温度和室外温度。一般情况下,越冬池内的水温维持在5~6℃、室外白天温度一直处于0~2℃时,将林蛙从蛙圈多功能池中移入越冬池内。

3.捕捉和药浴

林蛙从蛙圈的多功能池移入越冬池时,可在圈内放置草帘子或蒿草,从草帘子或蒿草下边捕捉,尽量减少蛙体受伤,从而提高林蛙的越冬成活率。药浴一般为消毒剂浸泡,消毒剂要安全,无刺激。

二、越冬期间的管理

1.水的管理

(1)水深在入蛰活动期,林蛙由肺呼吸向皮肤呼吸转化,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这一时期,林蛙在水中生活是不稳定的。受气候变化影响,林蛙在不断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当水温低丁3℃时,林蛙入水;当水温高于3℃时,林蛙则爬出水面,在越冬池内的鹅卵石上活动。在林蛙适应期,要将室内温度降为2~3℃。越冬池内注水不宜太深,一般5~10厘米即可,要求越冬初期池内的鹅卵石大部分能露出水面,待林蛙随外界气温的降低全部入水、且不复出时封闭门窗,随气温的再度降低,再逐渐将越冬池内的水加深到50~70厘米。幼蛙入越冬池初期,室温在10℃以下,池内水温4℃以上。因此,若此时水太深,没有给林蛙留活动的陆地区域,而将其强行入水越冬,林蛙很难适应自身生理机能的转变,必然会因窒息而死亡。因此,在林蛙活动期,我们不应将水深直接加到冬眠期水位线。

(2)水温越冬最佳水温控制在3℃,如果冬季气温低、水池表层结冰时,采取窜水的方法,将水表层结的冰絮融化。

(3)水循环水循环时间每日不得少于8小时,当水溶氧低于下限值5毫克/升时,适当增加水泵工作时间,以保证水中溶解氧充足。越冬池内微流水是林蛙越冬的一个重要环节,微流可及时更换林蛙越冬区域的水体,冲洗沉积林蛙皮肤表面杂质,降低呼吸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水中溶氧,更好地维持林蛙的表皮呼吸。

(4)换水越冬期间净化水质主要是换水,尽量少用药物进行水体消毒。一般每7~10天换1次水,换水量不超过1/3;要注意水温的温差不能过大,防止应激的发生。

(5)水的酸碱度酸碱度是林蛙越冬的关键条件之一。水中的pH值和越冬林蛙的密度及水质有关。pH值偏低,会在林蛙皮肤表层形成一种酸性膜,制约林蛙的皮肤呼吸,甚至导致林蛙窒息死亡。林蛙越冬池中的pH值低于5.5时,林蚌有死亡现象,因此,越冬池水的pH值下限为5.5。根据生产实践,pH值为6.5~8.0,呈弱碱性较好。

(6)溶氧溶氧是林蛙水中越冬的关键,冬眠状态的林蛙,活动微弱,生理代谢不停地进行,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低于5毫克/升时,林蛙开始出现游动,低于1毫克/升时出现死亡,越冬期水中最佳溶解氧为7~9毫克/升。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水质因素外,越冬池水中的铁、碳酸钙、二氧化碳、硫化氢、氨等的含量也影响林蛀的越冬。含铁量不应超过0.2~0.3毫克/升。过多的铁盐氧化耗氧易粘附在林蛙皮肤上,影响其皮肤呼吸;铁还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缺氧,同时使水质呈偏酸性。

2.密度

对于林蛙的室内水池越冬,1000只/平方米是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比较合理的密度。林蛙越冬密度是越冬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越冬密度要合理,过密会影响林蛙安全越冬,死亡率高;密度过稀,虽然成活率高,但既浪费水面又浪费人工,经济效益差,尤其对规模化养殖更是如此。林蛙密度过大,没有空隙可钻,没有越冬栖息地,八能爬在池底的砂上,缺乏稳定的越冬环境,集堆的林蛙个体数过多,影响了林蛙的皮肤呼吸。林蛙单位面积内数量过多,产生了过多的代谢物,而循环水朋;能完全将其冲走,从而影响林蛙呼吸且污染水质。

3.噪音

在林蛙入蛰活动期,噪音对于林蛙有较强的影响。在这一时期,除了越冬管理人员外,其他人不能随便进入越冬房内。进入深眠期后,一般的噪音对其没有较大影响。但是,刷烈的震动或长期的噪音对其也有一定的聊虬有时会一致其提前活动,从而影响越冬成活率。

4.光照

林蛙越冬需要较暗的散射光线,较强的直射光线会导致林蛙活动,从而影响林蛙越冬。此外,过强的光照还会造成水温的升高,从而引起林蛙活动。对于室内越冬池,在白天关闭越冬房四周的窗户,防止光线进入,维持低温I佝越冬环境。

5.房舍内的温度

越冬用的房舍要能够保温和降温。在出河和入河期间要能够降温,仅水温比外界要低。一般可以在出河和入河期间封闭门窗,有条件的可以加设制冷装置,春季可以用冰块降温。

在越冬深眠期间要注意室内的温度变化,注意观察越冬池表面结冰情况,若发现有大片结冰现象,立即在房舍内用火炉加温,当冰面消融后,停止加熟。也可通过窜水或注入井水控制冰层的形成。

6.越冬期间每天要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越冬期间要每天进行检查,要及时记录林蛙的死亡状况、水的温度、深度、溶氧等。经常观察林蛙越冬状态是否安定平稳,溶氧监控仪的数字指数是否灵敏准确,发现异常及时调整;越冬池要定期测水中溶氧量,越冬池水溶氧量要达到了毫克/升以上,溶氧量低于5毫克/升以下,越冬蚌会患病或缺氧窒息死亡。同时还要防止鼠害发生。

三、出蛰和繁殖孵化

1.出蛰活动期

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也开始升高,当气温高于5℃、水温高于3℃时,林蛙开始活动。这一时期是林蛙从解除休眠至陆地生活的适应过程。随着春季气温回升,昼夜温差较大,林蛙出蛰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适应温度变化。低温时,会找隐蔽遮盖物或进入水中保持体能高温时,若爬出隐蔽物不方便,会造成林蛙大量死亡。这时,应立即降低水位,使大鹅卵石等露出水面,从而使林蛙有活动的陆地区域。但是,水位也不宜太低,防止水温变化过大。在此期间,水温尽可能控制到最低,此外,尽量使水温缓慢变化,防止其急剧变化。

2.繁殖和孵化的准备

从3月末到4月初,气温逐渐转暖,冬眠的林蛙开始苏醒并开始分散,在水池短距离游动。这一时期,雌蛙处于跌卵期,卵细胞从卵巢跌入体腔,经输孵管进入子宫。雄蛙精巢发育,大量成熟精子形成,为繁殖期做好准备。林蛙在产卵前7~10天即开始跌卵,当水温低于1℃时雌蛙不能跌卵;林蛙抱对的适宜气温在5℃以上,水温在3℃以上。此时要适时控温跌卵、抱对和孵化蝌蚪。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05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