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黄颡鱼用什么打窝

钓黄颡鱼比较方便的就是用蚯蚓打窝。在商店买三大盒或者5小盒蚯蚓能用两个晚上。傍晚的时候,在盒中用剪刀把蚯蚓剪成小节后(不剪成小节直接打窝也行),同蚯蚓土一起撒入窝中,不可太集中,在直径2米的范围内投撒即可。

一、钓黄颡鱼打窝方法介绍

1、一是打比较简易的窝点,准备五个鸡肝(当然最好是准备羊肝,只是羊肝不容易获得而已),戴上一次性手套将鸡肝捏得很碎,再用纱布将鸡肝包好,可直接抛于窝点。钓草时要注意往来鱼的方向抛投,钩饵抛至鲶鱼朝窝点游动的半路上,当然也可直接将钩饵抛至窝点(效果稍差),这种打窝方法不惊鱼也不坏窝。

2、二是将鸡肝与浓腥饵混合的打法,准备三四个鸡肝,捏碎后置入浓腥饵里并搅拌均匀,三四个鸡肝可以配制出二两左右的窝料。将窝料揉合完成后,静置一会儿,就可以团成小团抛入窝点。每次抛投不要太多,抛投得散开一点为好,只要离钓点不太远即可。

二、黄颡鱼钓鱼技巧大全

1、最佳钓时

关于天气,气温越高越好,低于15度,黄颡就不大爱咬钩了。最好是阴天和毛毛细雨的天气,晴天钓早晚,有太阳的时间难钓。主要是黄颡习性惧光亮。

2、最佳钓点

关于钓点钓位,最好是光泥沙底,多烂草或腐殖质的底黄颡不多;亦钓近钓边,过远效果反而不好。

3、最佳钓饵

关于饵料,动物性的活饵位居第一,如蚯蚓;鸡肝第二;鸡肠、猪肝第三;至于蝇蛆、面包虫等尚未测试。商品饵必须浓腥,多加虾粉或鱼粉或蚕蛹粉。蚯蚓粉未试。

4、钓具配置

关于钓具,黄颡个体不大,钓鲫的装备足已,唯毛巾、退勾器、水包必备,多带钓钩。黄颡贪吃,每每吞钩入肚,不用退勾器很难取钩,有时用了退勾器也难取出,俺的办法是剪断子线,钩留鱼腹,回家再取。黄颡的三根大刺很是厉害,一种办法用剪刀减去大刺,要不就放水包中,鱼护最好不用,不然取鱼时非得一头大汗。每次钓上黄颡后,一定擦净手上的黏液和鱼血水,再装饵。不然,你至少得等上十几二十分钟。

5、黄颡钓法

黄颡的钓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底钓加打窝。打窝用鸡肠、鸭肠、猪肝、鸡架、猪骨、羊骨。隔夜钓效果最好,或是早上打窝,傍晚垂钓。

6、注意事项

钓黄颡要小心意外事故,所谓意外就是万一不小心被黄颡的大刺给扎破了手,伤口会很痛,有时会发麻,且流血不止。处理伤口有两种方式,一是备好云南白药和创可贴,用法不必罗嗦。二是土办法,其一是用钓上的鲫鱼身上的黏液涂抹伤口,可止痛止血;其二就是冲着伤口撒泡尿(有糖尿等疾病万万不要用这个方法)。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钓黄颡鱼用什么打窝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相关推荐

钓黄刺鱼用什么饵料


黄刺鱼在湖南地区称之为黄鸭叫,又名黄骨鱼、黄昂、黄牙鱼、昂刺鱼。它是一种野生鱼类,通身呈现黄色,背上有单刺,容易扎手并带有麻痹作用。那么钓黄刺鱼用什么饵料最好呢?为大家介绍如下:

一、钓黄刺鱼用什么饵料?

钓黄刺鱼的时候一般都使用肉饵,比如蚯蚓、小虾、摇蚊幼虫等。如果想使用成品饵料进行垂钓,可以选用带有腥味的诱饵,诸如虾粉之类的。

二、黄刺鱼怎么钓?

1、选择钓位

黄颡鱼喜欢生活在水底乱石区,水底枯树或者纵横交错的树根处,有缓流的浑水区。如果找到这种地方,经常会钓到个体很大的黄颡鱼。

2、出钓时间

黄颡鱼白天藏在水底栖息地,有晚上出来觅食的习性,出钓的时间一般选在,太阳落山以后到第二天太阳出来以前。

3、鱼饵配方

蚯蚓可作为饵料使用。蚯蚓不仅味型黄颡鱼喜欢,而且在水里扭来扭去,能够动态诱鱼。

4、垂钓方法

精准调漂,实现铅坠悬浮、钩饵触底或躺底。冷天,空钩调两目,挂饵钓两目;热天,空钩调平水,挂饵钓两目。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钓黄刺鱼用什么饵料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颡鱼


中文名称黄颡鱼

拉丁名称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英文名称yellowheaded catfish

异名嘎牙子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鲿科

拉丁科名Bagridae

中文属名拟鲿属

拉丁属名Pseudobagrus Bleeker,185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全国各水系。

形态特征
体长11.2-15.8厘米时测定:背鳍6-7,臀鳍20-21,鳃耙13-16。

头长为体长的26%-29.5%,体高为体长的23%-27%,尾柄长为体长的9.5%-10.8%,尾柄高为体长的9.1%-11.5%,吻长为头长的29.5%-35.6%,眼径为头长的15%-19.6%。

体长,腹部平坦,后部稍侧扁。头大、宽平。眼小。口裂大,下位。触须四对,上颌须最长,超过胸鳍基部,鼻须只达眼后缘,颐须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长。裸露无鳞。

背鳍硬刺具有锯齿。胸鳍硬刺强大,两缘均有锯齿,前缘锯齿细密,后缘锯齿粗大。胸鳍大,呈扇状。背鳍后有一脂鳍,与臀鳍相对。尾鳍分叉较深。

背部和体侧黄色,有断续的黑色斑纹数条,腹部淡黄色或白色。鳍均灰黑。

生活习性
黄[鱼桑]是底层鱼类,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适应能力很强,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存。白天潜栖于河底,夜间活跃,上浮水面捕食。黄[鱼桑]虽为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里,它捕食鱼的出现率较低,大多数以摇蚊幼虫、蜻蜓幼虫、小蚌和螺等为食。有时出现植物碎屑。

淡水生。

繁殖习性
在生殖期间,雌雄鱼有区别,雄鱼肛门后有生殖突,雌鱼无此物。产卵虽与水位关系不大,但产卵期较晚,一般在6月底开始。怀卵量为4 000-9 000粒。成熟卵径1.7毫米左右,桔黄色。黄[鱼桑]具有筑巢产卵保护后嗣的习性。产卵时,亲鱼选择具有水草的沙泥质的浅滩,挖坑筑穴,穴径约为15厘米,深为10厘米,产卵受精于穴内。雄鱼于穴口保护鱼卵孵化。当其他鱼接近穴口时,雄鱼猛烈扑向入侵者,驱逐入侵之鱼。并经常用巨大的胸鳍拨动,使穴中水流通,利于鱼卵发育孵化。守护到仔鱼能自行游动为止。

黄颡鱼喜欢吃什么?


对于黄颡鱼不知道大家都了解多少,也许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这种鱼很好吃,肉质很鲜美,不管是干锅还是炖汤都是一道美味的菜肴,可是对于黄颡鱼本身了解的并不是很多,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黄颡鱼喜欢吃什么?,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黄颡鱼喜欢吃什么?
野生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
黄颡鱼的规格不同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厘米,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厘米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厘米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特别喜食蚯蚓)和小型鱼类等。
黄颡鱼的生活习性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低于1毫克/升时会窒息死亡。
黄颡鱼的养殖饲料与饲喂方法
人工养殖可用鲜活动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可将小鱼、小虾、螺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土面粉作粘合剂,搅匀成团状,放在饵料台投喂,也可用专门配合饲料。
投饲时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每天投喂占鱼体重5%左右,每天两次,上午占1/3,下午占2/3,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1、投喂原则:根据科学放养数量、水质情况和不同季节等情况灵活掌握,以均匀喂养、充足喂养为主,不能千篇一律地喂养,尽量按照科学养鱼的“四定”“四看”原则进行投喂。
2、投喂量:投放到池塘的黄颡鱼鱼种,在开始时摄食量较少,3~5天后才能出现集群摄食的场面。一般认为,若投放冬片鱼种,4月前的投喂量为体重的1%~3%,生长旺季为体重的5%~8%。
3、投喂次数: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下午各1次。若池塘在凌晨前出现浮头现象,在增氧情况下,投喂时间适当往后推,如原来8:00~8:30时投喂,改为9:00~9:30时投喂。

黄颡鱼如何节约饲料
1、严格的清塘消毒:清塘消毒既可杀灭野杂鱼,减少争食对象,又可杀灭水体致病因子,改善水质,使黄颡鱼有一个良好的摄食生长环境。池内野杂鱼、杂虾较多,会同黄颡鱼争夺饵料,凶猛性鱼类甚至会残食黄颡鱼,降低饲料利用率,因而应注意将其清除。
2、合理的放养密度:合理的放养马蜂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适宜的搭配品种,可充分利用饲料,互利共生,达到水体中的和谐,提高饲料使用效率。
3、科学的投喂饵料:饵料的投喂是否规范既影响着黄颡鱼的生长,又影响着水质的变化。天然水域的黄颡鱼食物主要是小虾、鱼及鱼卵和部分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因此进行人工养殖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如小鱼虾、畜禽加工下脚料等,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等。
4、定期的调节水质: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影响黄颡鱼生长的快慢及饵料系数,黄颡鱼喜清新的水质,水质好,生长迅速,疾病少,可充分利用饵料,降低饵料系数。

黄颡鱼吃什么?
野生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
黄颡鱼的规格不同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厘米,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厘米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厘米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特别喜食蚯蚓)和小型鱼类等。
黄颡鱼饲养方法
黄颡鱼的养殖饲料
人工养殖可用鲜活动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可将小鱼、小虾、螺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土面粉作粘合剂,搅匀成团状,放在饵料台投喂,也可用专门配合饲料。
投饲时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每天投喂占鱼体重5%左右,每天两次,上午占1/3,下午占2/3,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黄颡鱼的生活习性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低于1毫克/升时会窒息死亡。

吃黄颡鱼要注意什么?


黄颡鱼又叫做黄角丁、黄骨鱼、疙阿、黄辣丁、刺疙疤鱼、刺黄股等,属于鲿科黄颡鱼属鱼类,它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食用鱼,不但食用价值高,而且还有很高的养殖价值。那么吃黄颡鱼要注意什么?,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1、黄颡鱼的介绍
黄颡鱼,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4-5月产卵,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黄颡的种类较多,有瓦氏黄颡、岔尾黄颡、盎塘黄颡、中间黄颡、细黄颡、江黄颡、光泽黄颡等。
黄颡体长,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侧位,眼间隔稍隆起。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伸达胸鳍基部之后。颌须2对,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为长。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背鳍条6~7,臀鳍条19~23,鳃耙外侧14~16,脊椎骨36~38。背鳍不分支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较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硬刺较发达,且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具30~45枚细锯齿,后缘具7~17枚粗锯齿。胸鳍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鳍。脂鳍较臀鳍短,末端游离,起点约与臀鳍相对。
2、吃黄颡鱼要注意什么
1.结核病患者服药时要忌吃鱼。
2.出血性患者不宜多吃鱼。
3.痛风患者吃鱼不宜。
4.肝硬化病人应禁食鱼。
5.根据前人经验,黄颡鱼为“发物”食品,故有痼疾宿病之人,诸如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癌肿,红斑狼疮以及顽固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或谨慎食用。忌与中药荆芥同食。

3、夏钓黄颡鱼的三大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天气、钓时和水色的选择
由于黄颡鱼有较强的怕光**性,所以,夏季垂钓黄颡鱼,出行的天气最好选择在阴天、大雨过后的细雨靡靡的天气。如果遇到涨水时节,水色混浊的时候晴天也是可以出钓的,但在水质较清、阳光强烈的晴天垂钓黄颡鱼的效果是较差的。
选对合适的天气是垂钓黄颡鱼的前提,其次就是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出钓时间,通过多年的作钓总结认为钓黄颡的最佳时间是早晨、傍晚或夜晚,尤以傍晚后至上半夜这段时间,钓效最佳。因为,夜幕降临后,黄颡鱼才开始从隐蔽处游到近岸活动并进入觅食的小高峰。另外,钓黄颡鱼的时间并不是只能在早晚和夜晚,白天的浑水水域里也能钓出好效果,特别是夏季下大雨、暴雨后造成水位上涨水色浑浊并有一定的流速时,垂钓的效果往往也不错。
二、精配饵料,优选钓具
钓黄颡和钓其他鱼种一样,也需要打窝子诱鱼,我认为做窝钓鱼比不做窝钓鱼的效果要好。因为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食源范围较广,喜食小鱼虾、绿蚯蚓、蚌肉、红蚯蚓、红虫、鸡鸭肠等。根据这一特性,钓黄颡时我一般用鸡鸭鹅等家禽肉的下脚料剁碎打窝子,如:将杂鱼、鸡鸭内脏、绿蚯蚓捣碎抛入窝点做窝子。
垂钓黄颡鱼的钓组配置要根据垂钓的方法决定。
1)手竿传统钓时
根据水面和钓点的大小、远近配置钓竿,但一般鱼竿选择5-7米较轻便的软钓竿即可,以增强上鱼的手感,钓线可以用0.6-1.0号线。由于黄颡鱼嘴大,所以鱼钩可以用的偏大一些,用5-7号带倒刺长柄钩为好。
2)在明水区用台钓也可以
但由于饵料基本上用的都是荤腥饵料活食,所以,钩要换上带倒刺的,以防止饵料在抛竿时脱落。
3)在用抛竿垂钓时
最好选用串钩,相对爆炸钩而言,串钩在水底的分布范围要比爆炸钩大很多,这样也就使钓饵的分布范围变大,黄颡鱼中钩的几率也相应的得以提升。
4)在用延绳钓法时
主线可根据水面的大小配置,一般用100-200米长即可,太长操作不便也容易乱线。子线、鱼钩一般配100-150个左右都可以,前提是延绳钓法一般适宜有船或皮筏等工具。
总之,不论用什么钓法,垂钓黄颡鱼时摘钩器是不可缺少的,因为黄颡鱼吞钩猛,常常把鱼钩吞到喉咙里造成摘钩困难,有摘钩器可以很方便的将鱼钩取出来。另外,由于黄颡鱼出水后,身上的刺常是**的,用手直接摘钩容易被其硬刺给扎到,同时用一般的鱼护装鱼容易挂鱼护,最好带上如塑料桶、盆、折叠的帆布包装鱼较好。

三、选好钓点,用对钓法
垂钓黄颡鱼钓点选择很重要,因为黄颡鱼生性怕光且游速较慢,又喜好群居,很少做远距离觅食,所以,垂钓过程一旦选对钓点可连续钓取很多条。通过多年垂钓黄颡鱼,我感觉在以下地方选钓点较好:河道涨水时近岸水质较浑浊、有缓流的洄水湾处;水下有漩涡的边缘处;出水口、进水口两侧有水草、乱树枝、碎石堆的边缘;水面有水草、水下有障碍物或乱石堆附近;桥墩、涵洞、近岸有陡坎边。
1)钓黄颡鱼选用手竿钓时
近似于底钓鲫鱼、鲤鱼,但垂钓的技术要求没那么高,黄颡鱼吃钩都是吞钩,吃钩的漂相基本上是送漂或黑漂,不存在什么涮饵、轻口、滑口什么的。钓黄颡鱼也要打窝,但窝料要以腥为主。漂的调与钓要追求适度灵敏,因为黄颡鱼吃钩猛,在提钩时机的把握上以早为好,当发现漂有开始送漂、黑漂时就要提竿,提竿太迟它常把钩吞到肚子里,造成无法摘钩或过早死亡,特别是高温时不利于鱼的保鲜。黄颡鱼喜欢吞食活饵,所以,在垂钓的过程中饵料尽量保持新鲜,用蚯蚓或红虫时候要保持蠕动、摇摆状态,以增强诱鱼效果,要勤采取提、拉、拖、逗的方式,以引鱼追食。
2)在用抛竿钓的时候
钓线要略为粗一点,因为深水区碰到其他肉食性大鱼机会较多,以防线过细损坏钓组。在抛钩后,如长时间没动静,也要间隔一会向岸边拖、逗一下,但拖的距离不要太远,一般不要超过0.5米,既让饵料“活”起来,又让鱼能追的上饵,如一个人照看多把抛竿,竿稍上最好配小铃铛,以便及时发现鱼讯。
3)延绳钓时
当串上饵料后,在船或皮划上要沿近岸约一米深的水域依次下钩,边下钩船边后退,这样,在水底布出一道钩阵,以增加钓取的范围。这种钓法一般适宜晚间应用,傍晚下钩早晨收钩,这种方法钓获量大,鱼密度大的情况下,一次就能钓获几十条黄颡鱼,我常看到渔民使用此法但休闲钓者用的很少。
注意事项:
黄颡鱼身上的三根刺都有毒,这是它用来自卫的武器,所以,摘钩时要特别小心,一旦被它的刺刺中会马上发生痛、麻、出血、局部肿胀症状。但被黄颡鱼轻微刺伤也不要慌张,可用手指尽快挤出或用嘴吸出伤口的血,再在伤口附近吐一些自己的唾液做几次按摩,一般过一个小时左右就可消肿。如果被严重扎伤,应及时到就诊,以防感染。用延绳钓方法时,钓者要注意安全,不会游泳者不宜参与操作。

4、黄颡鱼的营养价值
黄颡鱼富含蛋白质,钙、磷、钾、钠、镁等矿物元素,营养含量丰富,药用价值高。
黄颡鱼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的功效,有利于生长发育。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调节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维持血压正常。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
每100克黄颡鱼中,含有蛋白质519克,尼克酸3.7毫克,碳水化合物7.1毫克,钙59毫克,磷166毫克,钾202毫克等。
5、黄颡鱼吃什么食物
野生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
黄颡鱼的规格不同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厘米,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厘米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厘米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特别喜食蚯蚓)和小型鱼类等。
黄颡鱼的养殖饲料
人工养殖可用鲜活动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可将小鱼、小虾、螺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土面粉作粘合剂,搅匀成团状,放在饵料台投喂,也可用专门配合饲料。
投饲时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每天投喂占鱼体重5%左右,每天两次,上午占1/3,下午占2/3,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中间黄颡鱼


中文名称中间黄颡鱼

拉丁名称Pelteobagrus intermedius (Nichols et Pope)

英文名称blotched catfish

异名黄牯、黄[鱼央]、大头黄[鱼央]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鲿科

拉丁科名Bagridae

中文属名黄颡鱼属

拉丁属名Pelteobaggrus Bleeker,186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淮河、珠江水系,及海南。

形态特征
背鳍Ⅱ-7;臀鳍18-20;胸鳍Ⅰ-7;腹鳍6;尾鳍分枝鳍条15。鳃耙14-16。脊椎骨5+37-39。

体长为体高的3.0-4.4(3.9)倍,为头长的3.1-3.9(3.5)倍,为前背长的2.3-2.7(2.5)倍。头长为吻长的2.5-3.2(2.9)倍,为眼径的5.0-7.0(5.7)倍,为眼间距的2.0-3.3(2.6)倍,为上颌须长的1.3-1.9(1.5)倍,为尾柄长的1.6-2.3(1.9)倍,为尾柄高的2.4-3.7(2.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8(1.5)倍。

体长形,略粗壮,后部侧扁。头略大,尤以前部为平扁,背面大部裸露,枕突接于背鳍前板。吻部背视略圆截。口大,下位,新月形,颌齿与跨齿均细尖绒毛状,排状排列。眼较小,侧上位;眼间略平。须较细弱,鼻领几达眼后缘,上颌须多不达胸鳍基部。

背鳍位前,起点约在体前部五分之二处;硬刺强,后缘有弱锯齿。胸鳍位低;硬刺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着细小。脂鳍短小,位于臀鳍上方,后缘游离。腹鳍达臀鳍。尾鳍深叉形。

背部红褐或暗褐色,腹部淡色。项部有一淡色鞍状斑纹,体中部和后部各有淡色横带纹,体侧在背鳍下方和臀鳍上方各形成一个大的暗色斑块。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光泽黄颡鱼


中文名称 光泽黄颡鱼
拉丁名称 Pelteobaggrus nitidus(Sauvage et Dabry)
英文名称 shining catfishh
地方名称 于耳朵、白肚儿(四川)、尖嘴黄颡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鲇形目
拉丁目名 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 鲿科
拉丁科名 Bagridae
中文属名 黄颡鱼属
拉丁属名 Pelteobaggrus Bleeker,1865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Ⅱ, 7;臀鳍条22~25;鳃耙外侧9~11;脊椎骨38~39。体长为体高的4.9~5.7倍,为头长的4.0~4.5倍,为尾柄长的5.4~6.4倍,为见柄高的12.1~15.8倍,为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的2.8~2.9倍,为脂鳍基长的4.3~5.9倍。头长为吻长的2.7~3.3倍,为眼径的4.5~5.7倍,为眼间距的2.1~3.2倍,为胸鳍刺长的1.2~1.5倍,为背鳍刺长的1.2~1.4倍。体长,尾部侧扁,头顶后背部裸露,口下位,微弧形,上、下颌均具有绒毛状细齿。吻稍尖,上颌长于下颌。须4对,较短小。鼻孔末端只达眼的中点,上颌须末端在胸鳍基部之前,颐须较上颌须短,前后鼻孔分离,鳃孔大,鳃膜不与峡部相连,肩骨显著突出,位于胸鳍上方。背鳍刺长于胸鳍刺,其后缘锯齿细小。胸鳍刺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腹鳍末端超过臀鳍起点。脂鳍末端游离,较臀鳍短,并与其相对。尾鳍深叉形。肛门近臀鳍起点。鳔1室,腹腔膜灰色或灰褐色。体黄色,略带紫红色,体侧有明显的黑色斑块,各鳍为灰黑色。
生活习性 底栖性鱼类,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和小虾

江黄颡鱼


亲鱼有天然有养殖;2冬龄以上, 体质肥壮、鱼体无伤痕,各鳍鳍条完整,个体大,活动物能力强,体色呈黄褐色者为佳,饲料以动物性饲料为主; 采用蜂巢式孵化器, 筛绢网做鱼巢,
水温22--27℃, 孵化日常管理上可采取:勤巡视,勤洗刷过滤筛绢网; 抖除未受精卵,测算受精率; 分阶段控制流量; 在附着阶段要为仔鱼提供安静环境; 当鱼苗鳔充气,肠道通,鱼苗开始从单纯卵黄营养转为卵黄与摄食小型枝角类的混合营养阶段此时,可将鱼苗放出。仔、稚鱼从孵化出膜到器官分化完善,外形与成鱼体形相似。其食性分内源营养、混合营养和外源营养三个阶段。其食物组成依次为卵黄在吸收卵黄的同时,摄食小型枝角类(兼食轮虫、桡足类、无节幼虫、藻类等浮游生物)大型枝角类底栖动物(摇蚊幼虫、水蚯蚓、寡毛类)以底栖生物为主并开始摄食人工饲料。江黄颡鱼苗从内源营养到混合营养,从浮游动物到底栖动物这二食性转化,鱼苗最容易死亡;因此对这两个食性转化时期,根据其发育的生物学规律,投喂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还有池塘,放养密度,水质, 人工鱼窝, 分阶段精养细喂,日常管理工作, 经常检查有无鱼病,及时防治等条件。

岔尾黄颡鱼(长须黄颡鱼)


中文名称 岔尾黄颡鱼(长须黄颡鱼)
拉丁名称 Pelteobaggrus eupogon(Boulenger)
英文名称 shortfead catfish
地方名称 长须黄颡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鲇形目
拉丁目名 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 鲿科
拉丁科名 Bagridae
中文属名 黄颡鱼属
拉丁属名 Pelteobaggrus Bleeker,1865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Ⅱ,6;臀鳍条21~23;鳃耙外侧13~17;脊椎骨40~41。体长为体高的4.6一6.8倍,为头长的4.0~5.6倍,为尾柄长的5.5~6.8倍,为尾柄高的11.1~11.2倍,为脂鳍基长的7.1~8.6倍。头长为吻长的4.0~4.7倍,为眼径的3.8~4.5倍,为眼间距的1.9~2.3倍,为背鳍起点至吻端间距的3.1~3.8倍,为胸鳍刺长的1.1~1.2倍。体延长,尾部厕扁。头顶后部裸露。口下位,微弧形,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上颌长于下颌。吻钝圆。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隔宽平。须4对,鼻须黑色,其末端超过眼后缘。上颌须长,其末端超过背鳍起点的垂直下方。颐须较上颌须短,外侧1对的末端到鳃孔附近。肩骨显著突出,位于胸鳍之上方。背鳍起点至吻端较距脂鳍起点为近,背鳍刺后缘锯齿细小。胸鳍前后缘均有锯齿,外缘锯齿细小,齿数26~41,后缘锯齿发达,齿数11~15。腹鳍末端超过臀鳍起点。脂鳍小,末端游离,远较臀鳍为短,其起点位于臀鳍起点的后上方。尾鳍深叉。肛门约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的中点。侧线平直,体裸露。体黄褐色,沿体侧有宽而长的黑色纵纹,延至尾柄处则分叉。各鳍灰黑色。
生活习性 营底栖生活的小型鱼类,成鱼主要食物为昆虫、小虾、螺蛳和小鱼。

钓生鱼用什么鱼饵


生鱼的学名叫做乌鳢,俗称黑鱼。它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那么在垂钓生鱼的时候用什么鱼饵好呢?

一、钓生鱼用什么鱼饵

钓生鱼的时候比较好用的鱼饵有小青蛙、泥鳅、大黑蚯蚓、小虾、仔鱼、幼虫。如果是用小青蛙,装钩的时候,保持小青蛙腹部朝上,将鱼钩从肛门处刺入,再从上萼嘴尖处钩出。钩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不要钩到青蛙的脊骨,以免导致其死亡。钩好的青蛙要保持其四肢平伸,然后用细黑线将它的两条后腿并拢扎在钩柄的上部即可。如果钓饵选用的是泥鳅,装钩的时候将钩从泥鳅的背部横穿过即可。

二、钓生鱼用什么钓具?

传统钓生鱼的钓竿最好选用传统钓7~8米的长竿,坚固且比较粗的,因为黑鱼的动作迅猛,冲劲儿很大,一般的鱼竿是承受不了它的力道的。同理,在选择钓线的时候,要考虑那种能够承受得了10千克以上拉力的,一般可用多根的锦纶线来搓成,3~5米长即可。钓黑鱼的时候,不用浮漂就行。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钓生鱼用什么钓具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0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