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鸭养殖中四种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

鸭是我们常见的家禽之一,由于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我国养殖范围极广,但是在养殖鸭时会出现很多疾病,这些疾病对养殖户造成很大的困扰,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鸭养殖中四种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吧:

一、流行性感冒

此病为突发性疾病,发病极为快速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一般在秋冬交际和温度变化之间发作,表现症状为不进食、体温有明显升高,鸭冠、头部以及眼睑水肿且精神沉郁,病鸭还伴随着腹泻拉出黄白色、乳白色和黄绿色的粪便,此病往往在发病后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染整个鸭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在在数天内造成大批量死亡,死亡率高达90%。

防治方法:体温升高可用绿豆熬汁喂食即可降温,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可治疗腹泻状况,喂食阿司匹林可治疗感冒,如果病情极为严重可肌肉注射青霉素。

二、鸭瘟

鸭瘟是一种急性、接触性和败血性的传染病,在发病时一般表现为头部肿大,所以又叫大头瘟,在鸭的各个生长阶段皆可感染发作,以传染性强和死亡率高而著名,发病时鸭精神萎靡、颈部收缩、食欲废绝、羽毛散乱且双翅下垂无力,眼部流泪,眼睑肿胀,鼻部有粘性分泌物导致鸭子呼吸困难,腹泻,粪便常常为绿或灰白色,最后鸭为败血症状死亡。

防治方法:做好鸭群分群工作,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鸭分开饲养,保持饲料饮水的清洁干净避免被病毒感染,在此病高发季节要提前给鸭群接种疫苗,发病时可用专业药物治疗。

三、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主要是有大肠杆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病情可分为多种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但雏鸭发病一般与种蛋被污染有关系,它的死亡率极高,一般在鸭在患病后表现为食欲废绝和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发热腹泻,粪便稀薄有恶臭还夹带血丝,呼吸困难最后衰竭窒息而死。

防治方法: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防止细菌滋生繁殖侵染,保证饲料和饮水的新鲜干净,喂食的饲料不宜为变质霉变,饮水要勤换尤其在夏季高温季节,发病后可用专用的防治药物按照使用说明治疗。

四、鸭霍乱

鸭霍乱是由巴氏杆菌为病原感染的一种传染病,根据它的发病周期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以及慢性三种,最急性发病时突然死亡多在流行季节发生,死亡前根本看不到任何症状,急性则变现为病鸭开始体温上升可高达44度,伴有腹泻粪便为黄绿或灰白色,口腔和鼻孔流出泡沫和黏液导致呼吸困难,初期还会出现食欲减弱或不进食、大量饮水的症状,在半天到三天内即可死亡,慢性是由急性转化而来,发病时病鸭表现为贫血、食欲减弱、机体逐渐消瘦,关节发炎肿胀导致病鸭不能正常行走,常常卧于低面,病程高达数周但死亡率不高。

防治方法:定期消毒杀死巴氏杆菌宿主或携带病菌的家禽,改善卫生状况及时接种疫苗能有效的防治鸭霍乱,发病时在饮水中加入甲砜霉素散可治疗效果显著。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鸭养殖中四种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的相关介绍了,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相关知识

甲鱼四种常见养殖模式介绍!


甲鱼又叫做中华鳖,由于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而且还是有良好滋补作用的药材,具有滋阴补阳的功效而深受人喜爱,市场需求量较大,因此很多养殖户也想养殖,但是甲鱼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很多,有的养殖户不知道怎么选择,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甲鱼四种常见养殖模式吧:

一、仿野生养殖甲鱼

仿野生甲鱼的养殖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甲鱼的口感能够更加的接近野生甲鱼,其实也就是施行放养的方式,但是唯一的区别的就是防野生养殖甲鱼并不是完全的放养,它需要在养殖地做好防护措施以防止甲鱼逃跑造成损失,其余的大部分时间甲鱼它都是自由的,只是不定时的给甲鱼投放一点精料,其余时间靠自己觅食水中的小鱼小虾和各种浮游生物之类的,所以仿野生的甲鱼成本很低但是销量最好,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放养的质量上面更加有保障更接近自然。

二、网箱养殖甲鱼

网箱养殖甲鱼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养殖方法其实也就是经常说的立体养殖方法中的一种,网箱养殖主要就是要注意网箱的卫生处理,要不定期的将那个网箱刷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第一是未税养殖的环境,第二就是减少病菌的感染,而且网箱养殖的一个好处就是方便管理以及在打捞的时候也比较方便只要将网箱提起来即可。

三、池塘养殖甲鱼

池塘养殖甲鱼是最传统的一种养殖方式,基本上的水产养殖最开始都是采用池塘养殖的方法,池塘养殖甲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池塘的结构其中就包括池塘的面积、池塘的形状、池塘的水深、池塘四周及底部的建造和防逃跑措施,池塘一般最好是长方形的最好其次就是池塘的面积不能太大最多也就五亩左右,然后池塘中的水位不能超过1米最好就是50厘米左右最好,为了防止甲鱼逃跑池塘周围可以设立防护栏,当然如果用水泥建设也是可以的但是池塘中还需要倒入适量的泥浆不然甲鱼无法生存。

四、稻田套养甲鱼

现在稻田套养技术非常的流行,有很多的水产养殖都有采用稻田套养的技术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小龙虾和螃蟹等,而甲鱼常见的一种养殖模式也是稻田套养,但是甲鱼对稻田的要求有点高,就是要靠近水源并且田间的储水能力要较强且水质要比较干净,稻田的泥土至少要有15-20厘米左右的厚度,因为甲鱼它是需要长期有水的所以种植的水稻要比较耐湿且抗性较强,最后就是在稻田中养甲鱼就要做好防治甲鱼逃跑的准备那就是加高田埂,同时要在田外挖一条水沟用于排水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甲鱼逃跑。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甲鱼四种常见养殖模式的相关介绍了,大家可以好好的看看哪种方式比较适合自己,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泥鳅养殖过程中七种常见疾病介绍



泥鳅养殖过程会遇到几种泥鳅常见病,比如以下介绍的几种泥鳅疾病。

泥鳅患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水质恶化,二是外伤。现就其常见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赤鳍病:由池水恶化、营养不当及鱼体受伤引起。症状为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有充血现象。

2、肠炎病:亦叫烂肠瘟、乌头瘟。患病表现为:行动缓慢,停止摄食,鳅体发乌变青,头部显得特别,腹部出现红斑,肠管充血发炎,肛门红肿,轻者腹部有血和黄色黏液流出,重者发紫,很快死亡。

3、水霉病:该病多发生于气温较低时期,尤其是冬季蓄水期。症状为鱼体表面附着白色棉毛状水霉病。

4、发烧病: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泥鳅体内分泌出的黏液在池内聚积发酵,释放热量使水温聚升,溶氧量减少,泥鳅焦燥不安,互相纠缠而造成大量死亡。

5、气泡病:由氧气或其他气体过多所致。其症状是肠中充气而浮于水面。

6、寄生虫病:泥鳅在苗种培育阶段常见有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寄生而引起死亡。泥鳅患寄生虫病时,体表黏液增多,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7、白身红环病:此病系因捕捉后长地间流水蓄养所致。病泥鳅身体呈灰白色,同时出现红色环纹。

小龙虾四种常见养殖模式介绍!


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广受人们欢迎,市场需求量较大,因此很多养殖户也想养殖,但是小龙虾的养殖方式较多,有的养殖户不知道怎么选择,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小龙虾四种常见养殖模式吧:

一、虾池精细养殖

这是最科学化的一种养殖,养殖有专门的水池,无论饲养繁殖还是销售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主要是围绕自己搭建的池塘进行精细化管理从科学的角度来提高产量,属于我国目前大规模养殖最常见的一种方式,经济收益高、产量稳定且销售渠道也极其稳定,但是日常管理耗时对小龙虾的养殖技术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投资成本高。

二、水田开放式养殖

这是一种混合养殖模式,在水田丰富的地区比较适用,优点在于双份收益,两者还可以进行互补彼此互相提供养分,一般都是大规模的水田连在一起的产量比较好,在种植水稻之类的作物后者在放养小龙虾,依靠自然的环境配合人工饲养达到育肥的效果使得龙虾健康活力,肉质鲜美,管理时间较少,饲料需求少但是产量不会很高,一般是质量占据市场优势,这种模式投资成本小适合多水域地区的朋友。

三、鱼虾混合养殖

鱼虾混合养殖是混养中收益较高的一种,类似于虾池精细养殖,但是小龙虾的养殖密度要小,中间可以混养一些温顺点的鱼种如罗非鱼等经济效益显著的品种,有点在于两者能互相刺激保证小龙虾的活力,去掉一些劣制种苗减少病害的威胁,投资成本偏高且管理时间中等,可以按市场的需求上市不用过于担心虾的存活率。

四、坑塘放养

这是一种天生天养的模式在很多乡村地区都适用,只要附近有池塘就好,一般就是自己购买一定量的虾苗投放进池塘,然后无需在进行管理等待收获的时候去就好了,无需管理时间和饲养成本仅仅自己投放虾苗即可,由于小龙虾的生命力比较顽强所以收获也会不错,如果大家附近空塘多大家又不想花时间管理,这个就是十分合适的一个选择。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小龙虾四种常见养殖模式的相关介绍了,大家可以好好的看看哪种方式比较适合自己,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河蟹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四种疾病防治方法



由于养殖集约化,和环境恶化,疾病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养殖过程中采取长期的预防措施才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水质好坏直接决定蟹是否能够健康快速生长,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适时调节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要定期使用一些底质水质改良剂,以减少河蟹疾病的发生。
水肿病
原因:该病是在养殖过程中腹部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所致。
病症: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明显肿胀,打开背壳后有大量积水流出,三角腺明显肿胀呈透明状,病蟹停止摄食,常常匍匐在池塘浅水边死亡。
防治:
1、河蟹脱壳时尽量减少惊扰,避免使其受伤。
2、全池泼洒土霉素0.5-1克每立方。
3、内服032,100公斤饵料拌1包,加免疫专用1包。
腐壳病
病因:运输或放养过程中使其机体表皮损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所侵害受伤导致细菌或真菌所感染。
症状: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胸部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
防治:
1、池塘清除敌害如老鼠·青蛙·小龙虾等
2、全池泼洒立安洁每瓶6亩。
黑腮病
病因:此病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主要由水环境恶化所引起。
症状:病蟹鳃部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防治:
1、保护水生植物正常生长,提高水体自净功能。
2、经常添加新水保持水体清新。
3、经常使用077或降解型改底,使用调水专用或em调水保持水体藻相菌相平衡。
纤毛虫
病因:该病是由于不经常换水,残饵不及时清除,池水过肥,使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
症状:病蟹体表长着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无敏感反应,食欲下降乃至停食,终因无力蜕壳而死亡。
防治:
1、彻底清塘消毒,经常加注新水。
2、定量投喂饵料,及时清除残饵。
3、经常使用调水专用或em调理水质,077或降解型改良底质保持水体菌相藻相平衡。
4、全池泼洒硫酸锌,严重隔天再泼洒一次。

野兔四种主流养殖模式介绍!


野兔顾名思义就是在野外生存的兔子,由于其体型较小、肉质紧且几乎全身没有脂肪,市场的需求量较大,具有很高的养殖前景和养殖价值,很多养殖户也想养殖,但随着野兔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各种养殖方式也层不出穷,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野兔四种主流养殖模式吧:

一、圈地养殖

圈地养殖是最先为了保持野兔的野性与活力想出来的解决方法,完全模仿野兔的生长环境,首先要选择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有一点土坡也没关系,这个地方类似于蛇之类的生物一定要少,随后按自己想要的面积开始建设围栏,这个是对于围栏的要求很高一定要牢固,最好搭建双层,里面用铁丝网外面加装一层木栏杆,木栏杆下层封死,最后在其中放置一些可供休息的兔窝遮风挡雨。

二、室内笼养

室内的笼养是为了方便管理想出来的方法,一切模仿家兔的养殖当时进行,这种方式能一定程度提高存活率但是发病率会有所增加,其野兔质量也会有所欠缺,将野兔放置于各个兔笼里面每天定时的喂养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最后养出来的野兔会有一种木讷的感觉缺乏灵动,批发的卖相会差一点,如果大家打算以数量来填补价格的差距或者当地没有比较合适的野外养殖环境,这个算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圈地兔舍结合

这种模式是结合上面两种模式而开发的且对地形要求中等,围绕兔舍周围的场地进行圈养以兔舍为核心,让兔子既有了活动场地又有了稳定的休息场所,在天气不好或者冬季又可以转换为室内养殖,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模式,但是这样需要管理的时间会相对较多,因为无论是兔舍还是圈养场地每天都要清理检查,每次喂食还要检查是否有野兔未出笼,劳动量也相对较大。

四、放养

这个是一些养殖户为了天然野兔而开发的方法和圈地养殖很接近,首先选地,选好后搭建围栏不能破坏其中的花草树木,反而还要自己栽种一些蔬菜或者野兔可食用的草类,中间可以根据树木生长位置搭建一些遮雨的地方,不需要特意搭建兔子窝,养殖时让其自然生存繁衍,除了出现问题时其它时间任其自然发展,只要偶尔投放一些食物即可,这个方式养殖数量不宜太大,多了这个环境无法维持太久。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野兔四种主流养殖模式的相关介绍了,大家可以好好的看看哪种方式比较适合自己,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鮸鱼人工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在海水鱼类养殖过程中,病虫害的威胁日益增大,这是水产养殖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遏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提高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增加渔业产量,必须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基于此,对鮸鱼人工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病案例进行分析,对鱼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综述水泥池内人工养殖娩鱼常见的疾病,分别为香鱼假单胞菌病、淀粉卵甲藻病、双阴道吸虫病、车轮虫病和盾纤毛虫病,分别描述各类疾病的病原、病症、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提出人工养殖鮸鱼时疾病预防的综合措施。

关键词:鮸鱼;人工养殖;疾病防治

鮸鱼(Miichthysmiiuy)俗称米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鮸属。体色发暗,灰褐带有紫绿色,腹部为白色。鮸鱼为近海暖温性底层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朝鲜和日本。鮸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脂量高,为名贵食用鱼类,其鳔俗称“鱼肚”,为高级滋补品,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鮸鱼作为海水增养殖的优良种类,纷纷被各地开发利用。

鮸鱼为肉食性鱼类,饵料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鮸鱼成体一般通常体长50cm,重2kg左右,大者可达5kg,体长80cm。鮸鱼栖息于水深15~75m,底质为泥或者泥沙区域,喜欢在夜间上浮,小股分散活动。鮸鱼为小区域性洄游鱼类,产卵季节临近,鱼群较为集中。主要产于东海舟山洋面。以农历6—8月为渔汛期,7月为旺汛,每逢大潮汛,渔船出海作业。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的严重恶化以及人为的过度捕捞,导致近海鮸鱼产量逐年下降。在2003年,提出鮸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并取得成功。

在鮸鱼的苗种繁育和养殖过程中,随之而来便是病害,增大养殖难度,严重者更是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鮸鱼室内人工养殖,主要发现以下5种病例较为频发,并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分别为香鱼假单胞菌病、淀粉卵甲藻病、双阴道吸虫病、车轮虫病、盾纤毛虫病,现将这些病例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1疾病及其防治

按病原种类,鱼病主要分为病毒性、细菌性、真菌类和寄生虫类四大类。其中病毒、细菌、真菌均为微生物病原,此类疾病发病速度快、来势猛、死亡率高。而寄生虫为侵袭生物,主要指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甲壳动物引起的疾病,此类疾病直接致死率较低,通常引起继发性感染,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对鱼苗及成鱼造成较大威胁。

现阶段室内人工养殖鮸鱼共发现五种病例,其中香鱼假单胞菌病为细菌性疾病,另外四种均属于寄生虫类疾病,目前对这五种病例的高发季节及温度范围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并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1.1香鱼假单胞菌病

1.1.1病因该病病原为香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plecoglossicida)。腐烂变质、不新鲜的饵料是引发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1.1.2病症病鱼通常表现为食量减少,摄食不活跃或者停止进食,游动缓慢,体表并无明显病征,解剖可见脾脏、肾脏等器官有大量白点,白点大小1~2mm,因此也称之为“内脏白点病”。

1.1.3流行情况爆发该病一般集中在每年的3—5月份,水温15~20℃,自然状态下死亡率可达70%~80%。

1.1.4防治措施一般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如烂鳃肠炎宁,按每100kg饵料加100g药物拌料,投喂5~6d对控制病情有一定效果,注意施药5d后应停止施药,如病情并无好转,应在正常投喂3~5d后再重新施药。

使用抗生素投喂治疗时,辅佐添加免疫多糖及保肝护肝类药物,可以一定程度提升患病鱼免疫力。

1.2淀粉卵甲藻病

1.2.1病因该病病原为眼点淀粉卵涡鞭虫。之前归于植物界的甲藻门,现在将其分于原生动物门的鞭毛虫类,也叫淀粉卵涡鞭虫。

1.2.2病症该病原主要寄生于鱼鳃上,严重时也能在皮肤和鳍等处发现病原体。病鱼最初的症状表现为摄食减少,游动异常,呼吸加快,鳃盖开闭没有规律,鳃丝充血等。严重时,病鱼停止摄食,体表和鳍在水中可见有很多小白点,体表粘液增多。剪取鳃丝或从体表刮取粘液,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虫体即可确诊。

1.2.3流行情况一般流行于夏秋之间,水温范围在20~30℃。该病在亲鱼养殖及苗种繁育过程中多有发生,并逐渐有上升趋势。该病感染迅速,且传播快、死亡率高,往往造成较大伤害和经济损失,防治不及时,可导致50%~100%的死亡率,造成巨大损失。

1.2.4防控措施苗种放养、亲鱼人池前应当对其进行检疫操作,若发现病原,可用淡水浸泡法,浸2~5min(视当时病鱼状态而定),病鱼应及时捞出,对其隔离治疗,已无药可救的鱼及死鱼要立即捞出,防止传染。亲鱼暂养时发生此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7:3)合剂,浓度1mg/L,严重时可用1.2mg/L,待24h后换水,连续施药3~4次,即可见效。

1.3双阴道吸虫病

1.3.1病因病原为双阴道吸虫。该寄生虫虫体扁平,呈长柳叶形,通常大小为(3~7.9)mm×(0.2~0.54)mm,吸食血液为生。

1.3.2病症虫体吸食鱼血,大量寄生时,鱼体贫血,鳃丝发白,肝、肾色泽变淡,体表粘液增多,病鱼离群独游,头部左右摆动,时而会蹦出水面或间接性快速游动,食欲锐减,最终呼吸困难而死。显微镜下观察鳃丝,发现数条双阴道吸虫活体即可确诊。

1.3.3流行情况主要发病于春、冬两季,2—5月份较为常见,危害当年鱼种及成鱼。

1.3.4防控措施全池泼洒敌百虫溶液,浓度为0.3~0.5mg/L左右,重复用药2~3次,基本可以治愈。如鱼体外表有损伤,配合聚维酮碘液消毒使用。不同水温及不同鱼种大小对敌百虫耐受性不同,使用前注意进行药物耐受性试验。1.4车轮虫病

1.4.1病因病原体主要为车轮虫和小车轮虫,虫体呈帽子状,螺旋转动行进。

1.4.2病症病鱼体表及鳃部分泌大量粘液,鱼体消瘦,体色变黑,游动迟缓,呼吸困难最后导致死亡,死鱼鳃盖张开,刮取粘液或剪取鳃丝,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车轮虫活体,即可确诊。

1.4.3流行情况车轮虫适宜水温为20~28℃,主要流行于4—7月份,可侵害各种海水鱼类。

1.4.4防控措施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7:3)合剂,浓度1~1.2mg/L,完全溶解后,全池泼洒,用药前进行耐受性试验,注意安全用药。

1.5盾纤毛虫病

1.5.1病因病原通常是盾纤类纤毛虫,喙部凸出,虫体呈瓜子形,大小为20~50μm,内质不透明,虫体的前半部稍向内侧弯曲,体披纤毛,后端有一根较长的尾毛,大核位于身体的中央,小核一个,以横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1.5.2病症病鱼表现为摄食量减少,在养殖池中分布散乱,且常不安地狂动、狂游,体色发黑或发红,眼球凸出,多数病鱼鳃盖和吻端出血,严重者体表以及鳍的基部糜烂,鳃丝苍白。刮取腐烂处粘液,显微镜下可发现大量葵花籽状活泼游动,全身被覆纤毛的虫体,即能确诊。

1.5.3流行情况养殖过程中,腐败变质的饵料与恶劣水质为主要发病原因,一年均有发现病例,主要集中在5—9月份的高温季节。

1.5.4防控措施发现有明显病症的鱼,应及时捞出隔离。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溶液,浓度为0.3~0.5mg/L,可减缓病情。发病期间,发现表皮轻微擦伤出现血红色的鱼也应捞出隔离,外部伤口最容易感染。日常照料应勤换水,保持良好水质,对于投喂饵料严格把关,避免病原体通过饵料侵害鱼体。

2鮸鱼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2.1改善养殖环境

首先,要改良水质,因为水是养殖必不可少的资源,也是病原体侵入养殖鱼类的主要途径,因此水的理化指标必须要符合养殖鱼类的生存条件。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不断更换池内不动水,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尽量一天内更换两次水,并定期往池中投入水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其次,进行严格检疫。对养殖苗种的传染病原生物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阻断传染性病原的传播。

在养殖过程中,对池体、工具、苗种、饵料等各方面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定期进行消毒。在养殖室附近不可造成特别大的动静以惊吓鱼群,鱼体若应激反应长时间的持续或强度过大,会增加鱼体的能量消耗,降低鱼类免疫力,为传染性病原的侵入创造条件,不利鱼类健康生长。

2.2饵料安全

投喂优质的饵料可提高鱼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根据水温、水质与鱼的实际生长状况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投饵量要适宜,一般控制在七八分饱即可。在投饵中还要避免长时间单一投喂一种饵料,不然鱼会出现摄食不活跃等现象。在投喂配合饵料过程中,偶尔喂以活虾、小杂鱼等生物饵料,具体视鱼体大小而定。可定期往饵料中拌入维C或大蒜素等,对于提高鱼体免疫力有良好的效果,维C也可一定程度提高鱼体食欲以及缓解应激反应。

2.3针对性预防

除了对鱼池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外,还需投入辅助药物进行针对性的防护,使鱼病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对于传染性鱼病,一般可采用聚维酮碘液等消毒剂投入鱼池进行消毒。

对于侵蚀性病原体,可用低浓度(通常为O.7mg/L)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7:3),完全溶解后全池泼洒。对于非寄生物类鱼病,一般在养殖过程中,每1~2周对养殖鱼进行倒池,对用过的池子用次氯酸钠或高锰酸钾溶液等消毒液进行全池消毒,降低鱼病发病率。

3总结

鱼病的防治工作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部分,掌握各类鱼病,做好防治措施,对于水产养殖有不可估量的效益。

在日常照料中,应不断提高鱼病的防治技术,加强鱼病防治工作,掌握技术要点,改善水质;合理投喂,提高鱼的免疫力;严格控制养殖密度。以预防为主,做好防治工作,为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45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