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教你任何提高“田螺”养殖产量!

田螺属于软体动物,夏季是它的捕捞高峰期,记得小时候,每次去叔叔家玩的时候,他都会到池塘边捡一些田螺回家,然后做成美食给我们吃。现在野生的田螺比较少,一般都是人工养殖的,市场价格在8-10元一斤左右。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三招教你任何提高田螺养殖产量!

一、田螺养殖知识介绍!

1.田螺养殖对水质有何要求?

田螺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它不喜欢在常年浑浊的水质中生长,会比较喜欢在清测见底的水质中生长。

2.田螺喜欢吃什么食物?

田螺吃的食物比较杂,主要喜欢吃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为主。人工饲料主要以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为主。

3.田螺适宜生长温度为多少度?

田螺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度,温度过低不利于生长,太热的话导致热死。

二、三招教你提高田螺养殖产量!

1.第一招选地

养殖田螺的朋友都以为只要选择土壤肥沃、底部柔软的地方就可以了,其实是不够的。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堆腐,农田直接埋入土地,池塘可以施洒一些碎草使其沉淀进池低。然后养殖基地选择一天照射时间不能太长,周围最好有遮阴的地方。最后在养殖时需要提前三个月养土,这样才能保证水分彻底深入土壤,且土壤处于最佳养殖状态。

2.第二招水源

很多新手养殖户推荐水质清澈见底的最好,其实并不全是这样。首先让阳光直射到田螺,其次浮游生物不够,田螺生长回首很大的影响。水源应该是缓慢进入养殖地,最好可以从多个口子流入,其次水质就应该是正常的天然流水,最好是从其它田里流入,这样的水富含微生物。

3.第三招饲养管理

为了保证田螺有充足的食物可以吃,养殖池周围一般会种植一些植物,这样既能提高水质还能遮阴、提供食物。田螺的食量较少,一般两天喂养一次就可以,喂养时间最好选择在早上。喂养的东西一般会以麦皮、豆腐渣等杂粮为主。偶尔可以投放一些细小鱼虾补充田螺生长所需。

正常情况下,田螺养殖四个月就可以出售了,养殖方法都差不多,如果想要达到增产的效果,一定要在养殖的各方面细节中下功夫才行。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有关于田螺养殖高产的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养殖户朋友。本文综合于相关专业知识。

相关知识

中蜂强群高产技术三招法


笔者与蜜蜂相伴已有四十余年了,蜂群由起初的5 群发展到最多时达到123群。由于蜂群强壮,使蜂蜜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蜂群单产由多年的15 kg提高到常年70 kg以上。虽然这一数量也不算太高,但在中蜂饲养中,自我感觉也是一大进步。为了不断总结经验,推进养蜂发展,现介绍强群高产的三种招法,让广大养蜂爱好者从中得到借鉴,实现养蜂致富的梦想。

一、认真观察蜜蜂生活。改进管理方法

为什么多年来蜂群小,产量总是上不去,在蜜蜂管理中有两个发现引起了我对弱群的新思索。一是无论春季还是秋季,蜂群发展到8脾左右,巢内就会产生王台,有了王台,蜂群就要产生分蜂热,即使毁掉王台,第二天又有台基,那就只好让王台成熟分蜂,分了蜂就难以上继箱,这就是中蜂发展的自然规律。因此,每年周而复始,油菜花期每年蜂群单产就只有10一15 kg左右;二是发现蜂王死后,不到1小时,全群工蜂乱飞。四处寻找死去的蜂王,第二天失王群内产生急造王台,大约 7~10天后,工蜂由黄色变为黑色,并且巢脾出现许多雄蜂卵,由此可见蜂王物质就是蜂群的生命,蜂群没有蜂王物质,整个蜂群就得灭亡。

通过上述两个发现认识到蜂王物质是散发出来的信息素。这种物质无论在空中还是箱内,蜜蜂在2 m以内能感知蜂王的存在。它团结着全体蜜蜂共同在一起生活和工作,蜂王与工蜂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当蜂脾达到7-8以上,蜂王物质变弱,蜂群有分蜂趋势,蜂脾在6以下,蜂王物质变强,蜂群处于上升发展趋势。

二、秋繁时利用蜂王物质的强弱培育强群

在操作上改变过去单箱培育强群的方法。蜂群达到8脾时,把蜂王提高到继箱上,实行继箱繁蜂,让继箱始终保持4个脾,剩余的巢脾放于巢箱,让巢箱里的蜂王物质变弱,让继箱里的蜂王物质变强,每4天进行一次调整。巢箱里以子脾为主,继箱里放2个蜜粉脾,1 个幼虫脾,1个产卵新脾,继箱里有封盖子脾时,把封盖子脾提到巢箱里。这种安排的目的是把65%的蜂王物质集中在继箱使用,让蜂群不断保持上升发展趋势。蜂群造新脾快,蜂王产卵积极性高。近几年来使用这种方法,标准蜂箱群均达到13脾以上不分蜂,实现了强群高产。

三、选好路线。进行小转地放蜂

只要掌握好每个蜜源的花开花落时间,进行小转地放蜂就可能夺取全年的高产。

2007年是养蜂产量较好的一年。有中蜂32群,实行继箱繁蜂后,其中29箱蜂群均达到13脾,3箱达到 14脾蜂,这年山花蜜源期间雨天多,与往年相比产量有所下降。但实行转地放蜂三处,年总产量没有受到影响。第一个大蜜源是油菜花,花期40天左右,每年到了清明节那天,本地10 km范围内基本无油菜花。因此,油菜花之前,也就是雨水节后两天,蜂群必须到达。

我的路线是由名山城到建山乡止观村放蜂,第一次取蜜是惊蛰前5天,中间只有8天让蜜蜂熟悉环境,初次群产蜜7.5kg,惊蛰后6天群产蜜10.5 kg,春分后 7天群产蜜11.5kg,清明节前5天群产12.5 kg,油菜花期间总共产蜜37kg。通过采蜜,蜂群数量略有下降,休整10天后,即5月10日,由名山建山乡到邛崃市石头乡取第二个蜜源,柑橘蜜花期35天,5月16日取蜜群产5 kg,第二次5月23日群产10.5 kg,第三次5月29 日群产6 kg,三次共计产蜜21.5 kg,6月5日由邛崃市石头乡返回名山县建山乡止观村取第三个蜜源,五倍子花期。其间通过两个蜜源取蜜,蜂群又有下降,加之雨天多,产量不高,但总还是有点收入。8月15日至8 月25日仅取2次蜂蜜。第一次群产蜜6.5 kg,第二次群产9 kg,山花蜜期间产共计15.5kg。全年通过花期蜜源日记核算,油菜、柑橘、五倍子三个蜜源共计群产蜜74 kg。

总之,强群高产并不难,培育强群是关键,增产增收靠蜜源,花开花落心有数,别让弱群等来年,抓住晴天巧取蜜,实现高产才赚钱。

草鱼养殖池塘如何提高配养鱼的产量?


一、配养鱼产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1.配养鱼是直接的有效调控水质、稳定水质的有效方式;

2.提升鱼塘整体效益:大头、白鲢、鲮鱼等养殖成本低,提升产量即是直接提升鱼塘利润;

3.大头产量的提升及持续供应可保证鱼塘有效周转及价格稳定:尤其在开春或出鱼高峰期,如果没有大头搭配,草鱼可能就会比市面价格便宜0.2元/斤,而且鱼中还不一定过来拉鱼;

二、影响配养鱼产量的因素:

1.大头放苗规格小,养殖周期长,很多都是放3指大的(存在大塘养鱼苗的阶段),一年只能出一批半左右,产量为200-250斤/亩左右;

2.杀虫消毒频率高,而且杀虫消毒后没有及时进行培水,致使天然饵料“断节“:浮游动植物是大头白鲢的天然饵料,经常杀虫消毒不止杀虫菌还会杀灭大量的浮游动植物,导致大头白鲢的天然饵料少,阶段生长缓慢;

3.鲮鱼放养规格小(小于1000口/斤),成数得不到保证,而且养殖中后期没有再补苗,鲮鱼颗粒料投喂少或不合理,导致鲮鱼产量不高,一般只有400-600斤/亩;

三、提升配养鱼产量的建议(主要是大头和鲮鱼):

1.大头放大规格的苗种(标粗过塘),最好是3-7两/尾,可以自行标粗或购买,缩短单批养殖周期,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标粗也购买不到,可以在前一批大头达到6-8两时再补放一批小规格的苗种,形成两级的水面鱼,但注意密度可以适当降低一些(一般建议最高大头亩存塘低于200斤),保证大头一年可以出到2.5-3.5批,净产量达350斤/亩以上;

2.杀虫消毒后,及时进行培水,可选择海联科3300(育藻膏)+3105或3101,保证大头白鲢有充足的天然饵料;(具体根据池塘实际定方案)

3.养殖“桂花菜“客户,鲮鱼苗种建议选择400-500口/斤的规格,确保成数,在养殖中后期(出了部分草鱼后)可以适当补充部分麦鲮鱼粒(400-800口/斤),增加整体鲮鱼产量,达到800斤/亩以上;

4.鲮鱼颗粒料投喂方法:投喂草鱼时间隔投料机5米左右沿塘基泼洒投喂10-15米:确保草鱼不过来抢料以及足够大的食台空间给鲮鱼吃食;

5.大头投喂技术:建议把饲料与菌类(3103或3105)一起加水密封发酵24-48小时,后加入特制小网袋中进行投喂,放置点数视养殖密度而定。

如何提高蜂王浆产量的方法


目前全国各地有许多以生产蜂王浆为主的专业蜂场,他们已形成了一套蜂王浆高产技术的方法。

(1)选用蜂王浆高产蜂种

国内许多蜂场已经选育出蜂王浆高产的蜜蜂,引进蜂王浆高产种蜂王,用其幼虫人工培育的蜂王更换本场的蜂王,可以迅速提高全场蜂群的蜂王浆产量。

(2)延长蜂王浆生产期

早春饲喂花粉或花粉代用品,进行奖励饲喂,加强管理,促进蜂群增殖,早日恢复并发展壮大;秋季把蜂群移到有蜜粉源的地方,或者进行奖励饲喂,适当延长生产期。

(3)保证饲料充足

进行短途转地,在有蜜粉源的地方生产。蜂王浆生产群保持4千克以上的储蜜和一框花粉脾,缺少时应立刻补足。还要坚持进行奖励饲喂,喂1:2的稀糖浆,每次每框蜂喂50~100克。花粉不足的,喂花粉、糖饼。大流蜜期时生产蜂王浆和生产蜂蜜并重。

(4)保持强群

加一个继箱的生产群必须强壮,要有20框蜂以上,使蜂多于脾,蜜蜂密集,经常保持8个以上子脾,才能获得蜂王浆高产。生产群群势较弱时,从副群(补助群)提来不带蜂的封盖子脾,同时给副群加空脾。生产群达到标准以后,可以将副群的卵虫脾调给生产群,而将生产群里已有部分出房的封盖子脾调给副群。

(5)建立供虫群

副群或双王群可以作供虫群。将空脾加入供虫群第4天提出移虫,移完虫后仍放回原群;第5天再提出移虫,移完后把它加到生产群。供虫群提供的幼虫日龄一致,可以避免到各群去翻找适龄幼虫,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蜂王浆产量。

(6)按群势定王台数

蜂王浆的产量是由接受的王台数和每个王台的产浆量决定的。群势强、哺育蜂多的可酌情增加王台数量,并努力提高王台接受率。一个产浆框通常用4根王台条,共100个王台,也可以增加到5根王台条。一个蜂王浆生产群在生产旺季,可以加2~3个产浆框。平均每个王台产浆280毫克以上时,就可以增加王台条或者产浆框,15~25框蜂的生产群,每5框蜜蜂(1000克蜂)可接受饲喂30~50个王台幼虫。

(7)按劳力确定产浆周期

部分蜂场是在移虫后经过70~72小时取浆,移殖的幼虫虫龄以24小时以内的较好;按3日生产1批计,1个月生产10批,每批的蜂王浆产量都比较高。也有采用48小时取浆的,移植的幼虫以36小时左右为好;1个月可以生产15批,每批蜂王浆的产量比较低,但是1个月的总产量要高于72小时取浆的,适合劳力充足,技术熟练的蜂场采用。

为了弥补48小时取浆蜜蜂饲喂蜂王幼虫的时间太短,框产较低的缺点;有的蜂场采取56小时取浆,以2.5天为一个生产周期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为每群多准备一套产浆框,在取浆的当天早晨先向产浆群加入移虫的产浆框。傍晚提出到期的产浆框,取浆后这些产浆框留作下一批生产用。同时把早晨加入的产浆框移到提出的产浆框的位置。

田螺养殖怎样堆肥


在水中堆放有机肥、禽畜粪便、厩肥或稻草等有机肥料都可以使养殖田螺的池塘变肥,这有利于培育可供田螺摄食的浮游生物,对于田螺的生长也有好处。在养殖过程中要确保水质不受农药、化肥的污染,定期清扫池塘内的杂草和草根,根据田螺不同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投喂。

在投放田螺之前要在养殖池内投施粪便进行肥水,培育充足的浮游生物供田螺摄食,一般施肥的数量根据池底底质的肥瘦决定,田螺投放进池塘之后就可以投喂一些与米糠混合均匀的切碎了的青菜和鱼内脏,或是提前在水中泡软了的菜饼、豆饼等。

1、养殖水体要求

田螺的抵抗力强,对于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只要养殖场地没有农药、化肥毒害即可,一般农村平坦的河渠、稻田、池塘等水域都可以投放田螺。养殖田螺的池塘底部要有10-15cm的泥土,面积大小不限制,如果选择水面较宽阔池塘,可以在水面上种植一些水莲和红萍,池塘的周围可以种植一些能够遮阴的长藤瓜菜搭棚,在水里设置游戏诶树枝、石块或是草地供田螺隐蔽栖息,投放田螺前10天,按照50kg-100kg/1/15公顷的比例向池内泼洒生石灰消毒,4天后在水中堆放有机肥料,繁殖可以田螺摄食的饵料生物。

2、投放田螺种螺

投放种螺最好选择在田螺的繁殖前期进行,可以通过在市场收集和野外采集两种方式来引进种田螺,要选择色泽呈淡褐色、体型圆润顶部较钝且壳薄完整的鲜活田螺作为种田螺,养殖密度根据养殖池的不同有所区别,若是自然粗放水体养殖,投种量控制在0.1kg-0.5kg/㎡,如果是精养池养殖的话,投种数量可以增大2-3倍。田螺可以选择单独放养也可以与鲢鱼、鳙鱼、泥鳅混合喂养。

3、日常养殖管理

如果在自然水域中粗养,只需要定期往水中施撒适量的禽畜粪便、厩肥或稻草等有机肥料肥水即可,在精养池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则需要投喂人工饵料。

田螺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不高,一般按60%、25%、15%的比例将米糠、麦麸、豆粉混合配成即可投喂。当水温在20-28℃时,田螺的生长状态最好,会有很强的食欲,每天可以早晚个投喂一次,每次投喂田螺总重2-3%的饲料即可,当水温在15-20℃,28℃-30℃之间时,每周只需投喂2次,每次投喂量在田螺总重的1%左右即可,当温度在15℃一下或30℃以上时,可以少投或是不投饲料。

定期清除水中的杂草和草根,要确保水质不会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同时还要预防蛇、鸭、老鼠、鸟类等动物对田螺造成伤害,池中的水位保持在30cm左右,水流不需要太快,夏季温度较高时,为降低水温和确保水中含氧量充足,可以适当的加大水流速度,冬季寒冷时田螺会进入泥土内越冬,每周更换1-2次水即可,还可以在水中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保温,帮助田螺越冬。

养殖田螺的营养需要有哪些?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田螺是我国生长的一种淡水螺,属上等保健食品,田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要想在养殖田螺中获得自己想要的财富,首先就要先了解田螺的一些养殖技术,以及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它的方法,其次就是要分析田螺的市场行情,找准最佳时机。养殖田螺的营养需要有哪些?田螺人工养殖技术,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养殖田螺的营养需要有哪些
1、蛋白质。蛋白质是福寿螺生长及维持生命与构成机体组织所必需的营养素,不仅构成其体格,而且作为酶和激素的组成部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蛋白质分为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两大类。植物性蛋白质主要来自谷类、豆类等;动物性蛋白质主要来自畜肉类、禽肉类、鱼类、蛋类和奶类等。
2、脂肪。脂肪的主要功能:供给热量。脂肪组织起到调节体温,防止体温外散,保护内脏器官等作用。因此,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不断地从饲料中摄取一定量的脂肪以满足生理需要
3、碳水化合物。饵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能。所有的神经组织、细胞和体液中都有糖类。碳水化合物可辅助脂肪的氧化,促进生长发育。
4、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螺类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一类化合物,维生素种类很多,通常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维生索和维生素C。
5、能量。螺类为维持生命和代谢活动,必须每天从饵料中取得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饲料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它们在体内通过生物氧化过程,与鳃部吸人的氧化合释放出能量。
6、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虽不能供给机体能量,但却在正常生命活动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不仅构成组织的成分,也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所以满足螺类对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需要极其重要。除氨、氮、氢、碳以外的其他各种化学元素统称为无机盐,其中钙、镁、钾、钠、磷、硫、氯含量较多,其他如铁、碘、铜、锌、锰、钴等含量极少,但对于肌体的营养和功能却有很大影响。
养殖田螺的营养需要有哪些
田螺的营养价值
1、田螺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
2、田螺中的维生素A可以调试眼睛适应外界光线的能力,以降低夜盲症和视力减退的发生,同时有助于多种眼疾,如眼球干燥和结膜炎等的治疗。
3、田螺中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和缓冲贫血的作用,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
4、田螺含有丰富的钙。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响身高。
5、田螺含有丰富的铜,铜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免疫系统以及头发、皮肤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6、田螺富含铁,铁是造血的必要成分,适宜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7、田螺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堪称贝类中营养的翘楚,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

田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1、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长江以南3~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2、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3、繁殖管理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
4、捕捞收获
田螺在捕捞的时候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养田螺的市场前景
田螺为田螺科可食性水生动物总称,其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圆田螺、田螺、黄螺、蜗螺、香螺等。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
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1、生活习性
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喜欢栖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田螺在水温15摄氏度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摄氏度,30摄氏度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停止摄食,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摄氏度时田螺会死亡,水温低于8摄氏度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摄氏度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
2、繁殖习性
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3、种螺放养
一般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应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4、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5、水质调节
养殖池中的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之一。首先要保证水质优良,凡含有大量铁质和硫质的水,绝对不能使用。因为含铁量过高的水,放养种苗后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壳上也附着红锈,甚至螺肉也呈现红棕色。硫磺水质同样使用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养殖用水以稍混浊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体最佳,不要过于清澄透明,水体应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和充足的氧气。由于田螺对水中溶氧量非常敏感,当溶氧量在3.5毫克/升时,就不太摄食,降至1.5毫克/升时,就会死亡,所以养殖用水必须清新,能用半流水式养殖较为理想。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保持30厘米左右。

6、饲养管理
最初的三至四个月成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以至二年后则不再成长。因此,田螺在人工养殖期间要抓住时机,充分投饵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长成,这样螺肉大且柔软味美,为天然者所不及,产量也较高。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它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二、三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投饲不必定位,并要多设投饲点。水温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不需投饲。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摄氏度),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当水温在15-20摄氏度、28-30摄氏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则少投或不投。田螺在天然状态下,当年能长至6-8克的个体,而人工养殖的个体重可达12-15克。
7、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8、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摄氏度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田螺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注意事项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

长毛兔养殖,提高兔毛质量和产量的技巧


兔毛的产量除了由品种因素决定外,还与饲养方式和养殖技术有直接关系。近年来我国在引进德系、法系和英系的安哥拉兔基础上进行杂交改良,已成功培育出哈白兔、唐行系和皖系等长毛兔品种。广大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要根据毛用兔的生长特点和生产性能,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根据剪毛周期和季节变化加强饲养管理
在饲养长毛兔时,须根据剪毛后的不同阶段和采食量的变化规律,细心调剂饲料。长毛兔的采食量随着剪毛周期和毛的生长情况而变化:剪毛后的第一个月,兔的采食量最大,因这时兔体表毛短或裸露,体热散失较多,需要补充大量的能量,每只成年兔应日喂190~210克全价料(按干物质折算);第二个月,进入兔毛生长较快阶段,必须保证兔吃饱吃好,日喂170~180克全价料;第三个月后,兔毛长到一定长度,生长速度相对变慢,此时兔的采食量相应减少,日喂140~150克全价饲料即可。
冬季是产毛旺季,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加强管理,促进长毛兔多产毛、产好毛。饲喂的饲料以草糠、麦麸、胡萝卜等为主,草糠发酵后适口性好。饲料要干拌,并增加饲喂次数,白天喂5次,晚上喂1次。当环境温度在0℃以下时,兔采食量虽然增加,但是由于维持体温消耗营养较多,将影响产毛量。因此,冬季要注意兔舍防寒保暖,破损处要及时修补以防漏风,且要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长毛兔白天要加强运动,每只每天早、中、晚各喂给2~4粒花生,可以增强其抗寒能力。
夏季是产毛淡季,兔毛生长缓慢且绒毛减少,环境温度升到30℃以后产毛量会降低30%~40%,热天优质毛的比例会降低15%~25%,因此,夏季也要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做好兔舍遮阴,须搭建凉棚以防阳光直接照射到兔笼上,兔舍门窗应敞开,并设天窗、通风窗或换气扇,使兔舍内空气流通,还要注意采光和防潮。二是降低饲养密度,疏散饲养可以减少单位空间的热源。多层兔笼,高层与低层温差大,离地面越近温度越低。因此,夏天种公兔与妊娠母兔应尽可能放在低层。兔舍内温度超过30℃时,可往地面泼些凉水或放置冰块降温。三是合理、适当缩短养毛期,在三伏天到来之前应当剪毛1次,夏季剪毛间隔以控制在50天左右为宜。宜剪不宜拔,且应把头毛、耳毛、脚毛全部剪净,以利机体散热。四是夏季中午炎热,长毛兔多食欲不振,因此,每天喂料一定要做到早餐早喂,()晚餐迟喂,中餐多喂青绿饲料,将80%的喂料量集中在早、晚喂给,以减少日间的采食和活动量。以外,不喂霉变、污染及带雨水和露水的饲料,多喂新鲜的青绿多汁饲料,还要保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用水。
二、合理剪毛并适当缩短养毛期
一是适时剪毛。仔兔50~60日龄应剪掉胎毛,若90日龄再剪毛虽毛长价高,但70日龄后兔毛生长速度极为缓慢,会造成饲料浪费。夏季为防暑可提前到50日龄剪毛,其他季节70日龄前剪毛,这样就能充分利用修剪后毛生长快的优势,增加产毛量,且每年剪毛次数可增加1次。二是加强特殊时期的管理。母兔在临近分娩时不要剪毛,以免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而影响胎儿发育。母兔剪毛时间可以安排在配种前,这样分娩时毛还较短,便于仔兔吮乳。三是在剪毛过程中要注意实行边剪边分级,禁止剪二刀毛。切忌紧贴皮肤剪毛,以防剪刀刮伤兔皮肤及剪毛后兔突然受冻而患病。平时要定期梳毛,及时清除草屑、粪便等污物。另外,要防止兔食入兔毛而引起毛球病,发现疥癣病要及时隔离和治疗。
为了增加兔毛总产量,饲养管理较好的养殖场和生长发育较好的长毛兔群体,可以尝试适当缩短养毛期。兔毛生长速度以剪毛后第一个月最快,第二个月次之,第三个月减慢。养毛期由90天改为75天,可使总产毛量提高10%~15%;由90天改为60天,可使总产毛量提高20%~25%。
三、提高兔毛质量和产量的技巧
1.肌注维生素。剪毛后第二天,每只兔肌内注射维生素B120.1克,产毛周期可缩短10天,或者用育肥灵(主要成分4-碘苯氧乙酸)1毫升、维生素B120.07克混合肌内注射。
2.加喂微量元素。每只成年兔每天添加10毫克微量元素添加剂,连续饲喂90天,毛量可提高27%。
3.饲喂中药。每天用土茯苓1克、蚕粪1克、硫磺0.5克,捣碎拌入饲料中,可提前10天左右剪毛。
4.添加促毛散。黄芪130克、白头翁10克、五味子10克、马齿苋30克、车前草30克、甘草10克,研为细末,每天每只添加6克,可提高产毛量20%。
5.添加血余素。血余素是头发水解后浓缩制成的产物,每天每只添加0.5克,连续60天,产毛量可提高15%以上,且品质优良。
6.添喂松针粉。在日粮中按1%~1.5%的比例添加松针粉,可提高产毛量10%;用新鲜松针叶代替15%~20%的青绿饲料,可提高产毛量10%~12%。
7.添加沸石。在每只兔日粮中添加沸石粉10克,连续饲喂90天,产毛量可增加30%。
8.喂蚯蚓。每天每只加喂7克蚯蚓粉,产毛量可提高10%,优质毛可提高17%。
9.喂韭菜。每天每只喂韭菜60~80克,产毛量可提高5%。
10.喂黄豆。每天每只喂泡好的黄豆8~10粒,可明显提高增重和毛产量。
11.喂鸡蛋。每天每5~10只长毛兔日粮中添喂1个鸡蛋,可提高兔毛的产量和质量。
12.喂啤酒糟。在兔日粮中加入40%鲜啤酒糟可明显提高产毛量,还可降低饲养成本。
13.喂青绿饲料。喂给紫云英、胡萝卜和禾本科牧草等维生素A含量高的饲料,可促兔多产毛、产好毛。
14.喂嫩姜。用嫩姜50克捣烂成汁,加白酒10克,调匀后涂抹兔体,可使新长出的兔毛又密又齐。

养殖田螺的日常管理经验 田螺高效养殖管理技术


田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15.9%,并富含钙,既是人们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畜、禽、鱼类喜食的动物性饲料。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过夜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的年轻人过夜生活,都是约上三五几个朋友,田螺在夜宵行业中是走的比较俏的,很多人都喜欢吃,而且它的味道极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殖田螺的日常管理经验田螺高效养殖管理技术。

养殖田螺的日常管理经验
1、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保持底泥厚度10cm-15cm,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1/15公顷50kg-100kg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kg-0.5kg,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4、日常管理工作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cm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田螺养殖前景
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
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
田螺养殖成本
由于田螺养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饵料,其饵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基本不需要多少成本,只要你家里有田,那剩下的就是田螺苗了。
养殖田螺效益比较显着。专养田螺,667m2可产400kg,目前市场价格为3~4元/kg,以3.5元/kg计,667m2产值可达1400元。另外田螺池还可混养少量草鱼,增加螺池单位面积效益。由于田螺养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饵料,其饵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田螺养殖的纯利润大约有1000元/667m2左右,效益较为可观。
田螺的营养价值
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有利于生长发育。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响身高;调节酶的活性;参与神经、肌肉的活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激素的分泌;调节心律、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症和水肿;维持酸碱平衡等。
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富含铁,铁是造血的必要成分,适宜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食疗价值
1、清热:田螺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能治热结小便不利、黄疸、脚气、痔疮、便血。
2、利尿: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能治水肿、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3、止渴:润喉去燥,使人清爽舒适。能治消渴。
4、解酒:田螺能解乙醇毒性,并能解酒后迅速排泄。

田螺高效养殖管理技术
1.养殖水体。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保持底泥厚度10~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千克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0.5千克,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2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30℃时,每周投喂2次,每次投给量为鱼体重的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4.日常管理工作。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5.收获与运输。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放置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鲤鱼的养殖方法 提高鲤鱼产量的复养技术方法


鲤鱼复养技术是利用鲤鱼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耐低温和低氧等特点,采取一年两茬的技术,第一年是商品鱼的养殖,第二年是鱼种的培育,与传统的鲤鱼养殖方式相比,可显著的提高产量,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鲤鱼的养殖方法提高鲤鱼产量的复养技术方法。

1、鲤鱼复养技术的优点

目前在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广泛推广的鲤鱼复养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技术利用了鲤鱼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每年进行两次养殖,第一年养殖商品鱼,第二年进行鱼种培育,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可以增加养殖产量,还可以获得更多的鱼苗,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可将产量提高2倍,每亩(1亩约为667m2)产量高达1000kg。另外,采用此项技术还可以使鲤鱼提前上市,避开了秋季集中上市的时间,增加鲤鱼的销售量,从而可大幅度的增加鲤鱼养殖的经济效益,达到每亩2000元左右,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为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了推进的作用。

2、第一茬商品鱼的养殖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在养殖第一茬商品鱼前要准备好适宜的池塘,要求池塘大小合适,水深2~3m,面积要求达到2亩以上,保水性要求良好,无漏水点,并且注水要方便,池底要求平坦,不应有过多的淤泥,一般要求淤泥的厚度不宜超过20cm,并且要根据水面的大小配备合适的叶轮式增氧机。在放养前要选择好鲤鱼的品种,要选择生长繁殖能力强、肉质鲜美、抗病能力强的鱼苗,一般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常养殖的品种有黑龙江野鲤、松浦镜鲤、德国镜鲤(三道鳞)等。在鱼苗放入池塘前要进行清塘消毒的工作,先抽出池中的水,使用生石灰可漂白粉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一般每亩使用80kg的生石灰,在清塘消毒处理3天后施粪肥,然后注1m深的水。

鱼苗放养。选择好品种后还要选择鱼苗,鱼苗要求是经过驯化的,大小基本一致,为250g左右,没有病害,也没有受伤,并且要求体质健壮,这样的鱼苗在养殖时便于控制整体的长势,以达到高产的目的。在选择好品种和选择好鱼苗后即可进入放养的工作。鱼苗放养的时间一般为每年春季的4月末到5月初,放养密度为每亩450尾左右。一般在养殖鲤鱼时,可在塘内按照3∶1的比例养殖鲢鱼和鳙鱼,可以提高池塘的利用率。

投喂饲料。选择适口性良好,营养丰富的饲料,鲤鱼喜食的饲料,饲喂鲤鱼的饲料一般要求粉碎细度为40目以上的硬颗粒料,料径大小为4~5mm,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为30%~35%。养殖面积较大的池塘最好选择使用自动投饵机投喂,使用机器投料的范围大,并且均匀,不但节省时间,还节省劳动力,而且对鲤鱼有良好的驯化作用,其投喂效果要比人工投喂好。鱼苗在放入池内2~3天即可开始喂料,投喂次数要求,5月份前每天3次,6月份后每天4次,每次以鲤鱼吃到八成饱即可,标准为大部分鱼吃饱后游走即可。

调节水质。鱼苗在放养后要逐渐加深池塘的水位,每7~10天加1次水,每次加15cm左右的深度,要求在6月份水的深度达到2m左右。同时要每隔半个月向池塘内泼洒1次生石灰水。虽然鲤鱼耐低氧,但在6月初温度开始升高时也要坚持每天使用增氧机,要求晴天在中午使用1~2h,阴雨天使用2~3h。

防治鱼病要在鱼苗放着前进行,鱼苗在使用3%~5%的食盐水浸浴10~20min后才可以放入池中,并且要求在养殖过程中每隔20天就要全池使用消毒药物消毒1次,同时要做好日常鱼体的检查工作,以便能及时的发现鱼病,及时的治疗。

3、第二茬鱼种的培育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商品鱼在每年6月末7月初全部的出池上市,之后在放养前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先清理塘内的垃圾后再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每亩用量为8kg,然后再注水1m深,同时还要根据注入水的肥瘦情况酌情的使用尿素、二氨等肥料。

夏花鱼种的放养殖。执照需求量在6月上旬购买大小为1.6~2cm的乌仔进行高密度暂养,密度为每亩2~3万尾,到6月下旬至7月初可养成大小为3~5cm的夏花鱼种,这时即可以分池饲养。池塘在消毒4~5天后每亩放养4000~5000尾,其中鲤鱼3200~4000尾,鲢鱼和鳙鱼800~1000尾。

投喂饲料。使用的饲料与每一茬相似,可使用人工投喂或自动投喂机,投喂次数为7~8月份每天4次,9月份后每天3次,保持鱼吃八成饱即可。注意在傍晚投喂时要控制投喂量,不可投喂过多,否则易造成夜间浮头泛塘的现象发生。

调节水质。夏花钱种放养后,要每隔7天加注1次新水,每次加15cm左右,在7月末要求水深达到1.5m左右,8月中旬达到2m左右。以后保持这一深度。每隔半个月到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鱼种入池10天后使用增氧机。

防治鱼病。做好日常的巡塘工作,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并且要每隔1周对料台附近的水域进行1次消毒,如发现鱼病要及时进行治疗。

复养技术亩产量提高鲤鱼两倍的养殖方法
1、鲤鱼复养技术的优点
目前在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广泛推广的鲤鱼复养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技术利用了鲤鱼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每年进行两次养殖,第一年养殖商品鱼,第二年进行鱼种培育,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可以增加养殖产量,还可以获得更多的鱼苗,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可将产量提高2倍,每亩(1亩约为667m2)产量高达1000kg。另外,采用此项技术还可以使鲤鱼提前上市,避开了秋季集中上市的时间,增加鲤鱼的销售量,从而可大幅度的增加鲤鱼养殖的经济效益,达到每亩2000元左右,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为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了推进的作用。

2、第一茬商品鱼的养殖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在养殖第一茬商品鱼前要准备好适宜的池塘,要求池塘大小合适,水深2~3m,面积要求达到2亩以上,保水性要求良好,无漏水点,并且注水要方便,池底要求平坦,不应有过多的淤泥,一般要求淤泥的厚度不宜超过20cm,并且要根据水面的大小配备合适的叶轮式增氧机。
在放养前要选择好鲤鱼的品种,要选择生长繁殖能力强、肉质鲜美、抗病能力强的鱼苗,一般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常养殖的品种有黑龙江野鲤、松浦镜鲤、德国镜鲤(三道鳞)等。在鱼苗放入池塘前要进行清塘消毒的工作,先抽出池中的水,使用生石灰可漂白粉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一般每亩使用80kg的生石灰,在清塘消毒处理3天后施粪肥,然后注1m深的水。
鱼苗放养。选择好品种后还要选择鱼苗,鱼苗要求是经过驯化的,大小基本一致,为250g左右,没有病害,也没有受伤,并且要求体质健壮,这样的鱼苗在养殖时便于控制整体的长势,以达到高产的目的。在选择好品种和选择好鱼苗后即可进入放养的工作。鱼苗放养的时间一般为每年春季的4月末到5月初,放养密度为每亩450尾左右。一般在养殖鲤鱼时,可在塘内按照3∶1的比例养殖鲢鱼和鳙鱼,可以提高池塘的利用率。
投喂饲料。选择适口性良好,营养丰富的饲料,鲤鱼喜食的饲料,饲喂鲤鱼的饲料一般要求粉碎细度为40目以上的硬颗粒料,料径大小为4~5mm,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为30%~35%。养殖面积较大的池塘最好选择使用自动投饵机投喂,使用机器投料的范围大,并且均匀,不但节省时间,还节省劳动力,而且对鲤鱼有良好的驯化作用,其投喂效果要比人工投喂好。鱼苗在放入池内2~3天即可开始喂料,投喂次数要求,5月份前每天3次,6月份后每天4次,每次以鲤鱼吃到八成饱即可,标准为大部分鱼吃饱后游走即可。
调节水质。鱼苗在放养后要逐渐加深池塘的水位,每7~10天加1次水,每次加15cm左右的深度,要求在6月份水的深度达到2m左右。同时要每隔半个月向池塘内泼洒1次生石灰水。虽然鲤鱼耐低氧,但在6月初温度开始升高时也要坚持每天使用增氧机,要求晴天在中午使用1~2h,阴雨天使用2~3h。
防治鱼病。在鱼苗放着前进行,鱼苗在使用3%~5%的食盐水浸浴10~20min后才可以放入池中,并且要求在养殖过程中每隔20天就要全池使用消毒药物消毒1次,同时要做好日常鱼体的检查工作,以便能及时的发现鱼病,及时的治疗。

3、第二茬鱼种的培育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商品鱼在每年6月末7月初全部的出池上市,之后在放养前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先清理塘内的垃圾后再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每亩用量为8kg,然后再注水1m深,同时还要根据注入水的肥瘦情况酌情的使用尿素、二氨等肥料。
夏花鱼种的放养殖。执照需求量在6月上旬购买大小为1.6~2cm的乌仔进行高密度暂养,密度为每亩2~3万尾,到6月下旬至7月初可养成大小为3~5cm的夏花鱼种,这时即可以分池饲养。池塘在消毒4~5天后每亩放养4000~5000尾,其中鲤鱼3200~4000尾,鲢鱼和鳙鱼800~1000
尾。
投喂饲料。使用的饲料与每一茬相似,可使用人工投喂或自动投喂机,投喂次数为7~8月份每天4次,9月份后每天3次,保持鱼吃八成饱即可。注意在傍晚投喂时要控制投喂量,不可投喂过多,否则易造成夜间浮头泛塘的现象发生。

调节水质。夏花钱种放养后,要每隔7天加注1次新水,每次加15cm左右,在7月末要求水深达到1.5m左右,8月中旬达到2m左右。以后保持这一深度。每隔半个月到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鱼种入池10天后使用增氧机。
防治鱼病。做好日常的巡塘工作,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并且要每隔1周对料台附近的水域进行1次消毒,如发现鱼病要及时进行治疗。

田螺养殖成本和利润


以一亩稻田为例,田螺的养殖成本约在1000元左右,包含种螺、培育水生饵料、投喂活体饲料、医疗水电及其他费用。而一亩可以产出500kg左右田螺,市场售价约为6元/kg,可获得3000元收益,减去成本,至少可获得1500元收益,因此养殖田螺的利润较可观。

田螺属于自然繁殖,它们一般在每年的1月份进行配种,一年之后会产蛋,一只母螺一次可以产600多只仔,繁殖能力较强,第一年引进后便可一直生产繁殖,利润收益较为可观。

一、养殖田螺的成本

1、种螺引进费用:以一亩稻田为例,需投放约100kg的幼螺,目前幼螺市场价为5元/公斤,需要500元;还需放养21kg公母比例为3:8的大螺,目前大螺市场价格为7元/kg,需要147元,总计:幼螺500元+大螺147元=647元。

2、池内水生饵料费用:为培育足够的水生饵料,一般投放前需要施撒基肥1000kg,后期追肥4次,每次100kg,共需1400kg,价格约在150元左右。

3、活体饲料费用:除去书中的水生饵料,还需要根据情况投喂一些蚯蚓等活体饲料,约需100元左右。

4、医疗及其他费用:约需100元左右。

5、水电费用:50元左右。

总计:种螺647元+培育水生饵料150元+活体饲料100元+医疗及其他费用100元+水电费50元=1047元。

二、经济利润

养殖田螺,一般早稻插秧之后一周左右就可以投放121kg田螺苗,等到收割晚稻时就可以上市售卖,按照90%的成活率计算,约克产出500kg,自然饲养的田螺市场售价约在6元/kg左右,可获得3千元收益。

一亩田里的稻谷按10%的增产率计算,一年可以增产160kg,目前市场售价在22元/公斤左右,除去成本,收入可达到2400元左右。

第一年将21kg大螺放养在鱼钩或是鱼坑内,可以节省第二年的种苗费用,收益会更高,田螺池内还可以放入少量草鱼混养,利润会更高,综合以上,一亩稻田专养田螺的纯利润可以达到1500元左右。

黄鳝繁殖技术难度极高 提高黄鳝产卵量有六招



养黄鳝要得到较好的效益,必须自己养殖种黄鳝,黄鳝繁殖技术难度极高,提高黄鳝产卵量有六招。

1.选好场地:在黄鳝池里种植水草,如水稻莲、水花生等,并在池底放些石块、砖头,模拟自然生态形式利于亲黄鳝产卵。

2.调好水质水位:亲黄鳝养殖池水,必须是无毒的河水、湖水或地下水,水的酸碱度PH值应在6.2~7.8,水位深20~30厘米,新鲜的水池还要进行脱碱处理。

3.放养密度要适当:新黄鳝个体要适中,最好选择100~150克的黄鳝作产卵亲鳝,此时的黄鳝雌雄比例为1:3~4,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放亲黄鳝10条左右,太多影响产卵量。

4.投喂饲料要合理:4~6月份是亲黄鳝繁殖季节,要投喂蛋白质较高的饲料,如蚯蚓等,同时搭配亲黄鳝全价配合饲料,性成熟的亲黄鳝经过高蛋白饲料投喂后一般5~7天就会产卵,卵产在草或石头边,只要有白色泡沫就是亲黄鳝的产卵巢。

5.掌握好水温:黄鳝产卵季节,每天早上要在亲黄鳝池边巡池,如发现有白色泡沫的卵巢,应轻轻地移入孵化池中,采用微流水孵化。受精卵吸入后膨胀到4毫米左右,孵化时间随时随水的温度高低有1~7天,水温25℃时,6天就全部完成。幼苗卵出后,水温28℃经10天左右,体长达26毫米,卵黄囊还没完全消失;再经过7~10天卵黄囊就会完全收完,开始摄食水中浮游生物,可适当少量投喂小水蚯蚓。经过35天左右,幼鳝生长到5~6厘米,就可放入饲养池饲养,必须大小分开投放。

6.定时定量投喂:不论是产卵亲黄鳝还是刚孵出的小苗,都要定时定量投喂。产卵亲黄鳝每天投喂2次,早上8时左右、下午6时左右各投喂1次,喂量每次按亲黄鳝总体重的2%~3%。幼苗每天下午5~7时投喂1次,有利于亲黄鳝多产卵。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63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