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10种不良水质及其处理方案

1.酱油色水

藻相:以裸藻、鞭毛藻、褐藻为主。透明度较低,水质老化。

产生原因:投饵不当,水质老化,池底高度恶化,水中有机质较多。

不良影响:藻类不易消化,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容易滋生寄生虫,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偏高。

处理建议:排水后上午使用表面活性剂类药物解毒护水,下午使用改底药物,次日使用芽孢杆菌调节水质,并注意防止缺氧。

2.灰褐色水

藻相:水中以老化藻类为主,缺少新生藻类。

产生原因:老化藻类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增加,水体缺乏藻类必需有微量元素,叶绿素含量减少。

不良影响:在池塘表面形成泡沫或出现油膜。“倒藻”或“转水”时易产生这种水色,有机物含量高,容易引发疾病。

处理建议:排水后当天施用改底药物,次日使用复合芽孢杆菌和多糖类重金属络合物如商品药物鱼虾可乐来调节水质。

3.暗绿色水

藻相:以蓝藻门的微囊藻和绿藻门的纤维藻占优势,俗称“湖靛”。

产生原因:池底老化,气温和水温偏高,水体缺乏营养,过量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导致水体高氮和高碱度,微囊藻和纤维藻大量繁殖。

不良影响:在水面形成一层油漆状绿色油膜,有难闻气味,阻止了水体和空气的物质交换,水体PH值波动很大,藻类死亡后产生藻毒素,氨氮、亚硝酸盐偏高。

处理建议:排水后使用表面活性剂类药物解毒护水,注意防止缺氧。第二天上午施用底改药物,下午使用复合芽孢杆菌等调节水质和底质。

4.白浊水

藻相: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很少,泥沙等悬浮颗粒较多。

产生原因:轮虫、枝角类、纤毛虫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水中的藻类大部份被吞食。严重时水面泛红,成块状分布。

不良影响:水体中PH值和溶解氧偏低、亚硝酸盐较高,细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

处理建议:早晨6点左右使用纤虫净和表面活性剂类药物,次日施用氨基酸肥水素和EM菌,培肥水质。

5.黄色水

藻相:以双鞭毛金藻或三毛金藻为优势。

产生原因: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微生物分解后,池塘底部PH值下降,盐碱地新开塘容易出现这种水色。

不良影响:藻类含有毒素,易引起水产动物中毒。

处理建议:首先使用商品药物底居安等以四羟甲基硫酸磷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和表面活性剂解毒护水,次日施用生物底净王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6.土黄、白浊水

藻相:没有藻类,以细粘土为主。

产生原因:雨水冲刷,水体突变导致藻类死亡,上、下水层对流产生“浮底”。

不良影响:溶解氧低、透明度低,水体理化指标不稳定,波动大。

处理建议:首先澄清水体,上午使用商品药物净水王等吸附净水类药物,下午使用改底药物等,次日施用氨基酸肥水液和EM菌等,培肥水质。

7.红色水

藻相:以甲藻和裸甲藻为主。

产生原因:水体有机物过多,氮磷比例失调或微量元素缺乏。

不良影响:环境变化时,甲藻容易死亡。产生藻毒素,引起鱼虾中毒。

处理建议:首先施用表面活性剂解毒护水,第二天使用底居安类药物,第三天使用复合芽孢杆菌调水。

8.澄清水色

结构:水体中基本无藻类。

产生原因:水体受重金属离子污染或缺乏营养元素,藻类没有繁殖起来,。

不良影响:水体极不稳定,鱼虾产生强烈应激反应,幼苗缺乏适口饵料。

处理建议:首先使用表面活性剂解毒护水,严重时可用2-3次,次日再施用氨基酸肥水液和商品药物虾蟹可乐等复合营养物质肥水。

9.发光水

形成原因:水体发光的原因是发光细菌,发光甲藻和夜光虫大量繁殖所致。

不良影响:水体产生毒素,很难培肥,鱼虾高度应激、厌食,水中溶解氧降低,下风水面漂浮黑色油膜,有腥臭味。

处理建议:首先使用表面活性剂解毒护水1-3天并加大增氧,然后使用底改药物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10.土皮

形成原因:藻类死亡后的尸体、有机碎屑和多种原生动物组成。

不良影响:白天土皮浮在水面上面,晚上下沉,阻隔水体的物质交换,水中溶解氧降低,寄生虫和致病菌大量繁殖,对鱼虾产生毒素。

处理建议:使用表面活性剂解毒护水,第二天使用改底药物和氨基酸肥水液调节水质。

延伸阅读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总结)


小龙虾是我国淡水水域重要的养殖品种,它适应力强、繁殖力高、食性杂、生长快、耐高温、耐低氧,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养殖经济效益高,前景广阔,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之一。但小龙虾病害较多,尤其是池塘精养病害易发为甚,往往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现将2017年小龙虾全年12个月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以华中地区为例)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学习借鉴。广大养殖户可以根据此年规律总结出各种虾病发病时间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做好养殖池塘虾病管理工作。

一、小龙虾病害年规律图(以华中地区为例)(图1)说明

1、上年11到第二年的2月期间,小龙虾基本进洞冬眠,池塘里几乎没有小龙虾活动,此阶段无病害。

2、3月份,水温逐渐升高,小龙虾逐渐出洞并开始摄食,此阶段主要虾病为纤毛虫、黑壳和黑尾等寄生虫病,并伴发肠炎病。

3、4——5月期间,水温逐渐升高,小龙虾摄食量增加,肠炎病高发,但黑鳃等寄生虫病持续危害,并伴发弧菌病等细菌性疾病。

4、6月份,水温逐渐升高,小龙虾摄食量增加,残饵粪便排放增大,水质变差,白斑综合征高发。

5、7——10月期间,水温先逐渐升至最高值后逐渐降低,此阶段虾塘水温持续偏高,小龙虾活动减少,基本无病害。

二、常见小龙虾虾病判别特征和治疗建议如下

1、肠炎

判别特征:肠道无食,有空泡,充血(蓝血细胞)。

防治建议:改底、三黄+大蒜素+乳酸菌(预防,3——5天一疗程),恩诺沙星+三黄+Vc多维(治疗)。

2、纤毛虫、黑壳和黑尾(原生动物和真菌)

判别特征:龙虾头胸甲、尾部出现绿毛、黄毛以及黑色泥垢。

防治建议:改底+调水、纤毛净+脱壳素+补钙。

3、黑鳃

判别特征:打开龙虾头胸甲,出现鳃丝发黑、发黄。

防治建议:改底+调水+碘制剂消毒(无特效药)。

4、脱壳不遂

判别特征:头胸甲突出。

防治建议:补钙+加大饲料投喂量。

5、弧菌病

判别特征:断须、断爪,末端发黑、发黄,尾扇边缘组织积水,只死大虾,肝脏发白,黑鳃,活力低。

防治建议:消毒+调水+改底(无特效药)。

6、白斑综合征

判别特征:头观察头胸甲有花斑、虾体大面积死亡。

防治建议:Vc、免疫多糖增强免疫力(10天以上一疗程)+消毒+调水+改底(无特效药)。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预防


“管”的重要性经常被忽略,小龙虾发病了,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大气候”的问题。其实,也许是在平时管理、预防上出现了问题。

说到管理和预防,也许许多人认为管理和预防就是每天饵料的投喂与平时养殖塘水质的调节,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么你可能并不了解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

那么,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该怎样做好疾病的预防呢?

一、清整池塘

大家都知道,池塘是小龙虾生活的场所,一个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生产,池水及池塘底泥中潜藏有许多细菌、病毒等有害物体,只有通过清塘才可以消除。此外,经过整修,加固池埂,塘底经太阳暴晒和冰冻,不仅可改善池塘底泥的状况,同时也可以使池水得到改善,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样就更有利于小龙虾的生活。

小龙虾疾病的预防工作,必须贯穿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在养殖生产中,除了始终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外,还要不断地提高小龙虾的抗病能力,这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

二、加强饲养管理

1、做到合理放养。包括放养的时间、苗种的来源、品种的搭配和放养的数量等。

2、做好“四定”投饵和合理施肥。所谓“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3、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除了人工投饵外,使水中具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也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定期施肥以增加水中的营养成分,以促使天然饵料的迅速增长和维持一定的肥度。

由于养殖塘内小龙虾和各种生物的新陈代谢,以及人工投饵、施肥等活动,如果不及时调节水质,便会造成池水老化,溶氧不足,有害物质增多的后果,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必然下降,更容易引发疾病,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大量死亡现象。

三、掌握好池水的排灌、控制调节养殖塘水质

1、当养殖塘水位因蒸发渗漏而下降时,或随着小龙虾的长大需要加大水体时,需采取定期加水,每隔10天左右加水10~20厘米

2、池水过肥或成为“老水”,要及时加进新水或换掉部分老水后再加进新水。

3、在缺乏充足水源的情况下,平时可以定期向池塘补充微生物制剂,对改善水质和预防小龙虾疾病都有较好的效果。

小龙虾养殖,自然条件和人的活动不断影响着养殖塘环境和小龙虾的生活,因此,我们还应安排专人管理,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

四、巡塘内容

1、有无爬坡、上草现象。

2、观察小龙虾吃食情况。

3、观察水质变化。

4、观察有无疾病和敌害。

我们知道水体环境中都存在有病原体,如果小龙虾体表受损伤,就会给病原生物创造一个侵袭小龙虾的机会。

五、避免病原体产生

捕捞时地笼的放置时间、地点要灵活摆放,进地笼的小龙虾尽量不要再放入池塘,以避免一些病原体的产生。

六、消毒

当发现小龙虾发病时,除了要及时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还要注意对发病池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消毒,同时对病虾和死虾要及时捞出并进行深埋,不能乱扔,以免被来往于养殖塘间的动物带走,或被雨水冲入养殖塘内,造成病原体的传播。总之就是杜绝病原体传播,减少疾病的来源。

关于小龙虾疾病的预防,我们从清整池塘和其他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管理措施,在小龙虾疾病流行季节里,我们还常常采取药物预防小龙虾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关于药物预防的方法,下一次继续和大家分享!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自从人类发现了小龙虾这一美味后,小龙虾是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火的一塌糊涂。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在烧烤摊上点上一份麻辣小龙虾美美的吃一顿!该是夏日里最爽的一件事情了。但是,你知道吗?小龙虾的养殖并不那么简单,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真是愁坏了养殖户朋友。为了让大家继续有美味的小龙虾吃,宝来利来特为养殖户朋友奉上小龙虾养殖问题解决技术: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一)

1、每年4月中旬前后开始,小龙虾常出现大量死亡是什么原因?

每年4月中旬开始,很多池塘开始出现小龙虾上草、打怏、死亡等现象,死亡量大,一直持续到6月底。死亡的小龙虾主要症状有:空肠,头胸甲内积水,内膜易脱落或已脱落。

主要原因有:

(1)小龙虾密度大,投喂量大,残饵粪便累积多,污染重;再加上本地区养殖早期几乎不增氧,池塘容易缺氧或长期低氧,容易发病。

(2)气温变化大,环境不稳定,应激大,小龙虾易发病。

(3)连续几年采样检测发病的小龙虾,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阳性检出率都非常高。本地区每年4月中旬前后的天气、池塘环境等因素,更易诱发发病死亡。

(4)小龙虾有相互残食的习性,池塘在出现小龙虾发病死亡后,相互残食,诱发或加重病情。

(5)起捕小龙虾时,捕大留小,反复挑选,影响小龙虾体质。

(6)此时期水草生长旺盛,青苔易大量爆发,天气晴好时,池塘极易因溶氧过高而发生气泡病,进而诱发发病;又极易在阴雨天加重耗氧,诱发发病。

建议:

(1)池塘小龙虾密度特别大的,无论大小及时起捕,降低密度。

(2)多开增氧机,改善环境,降低死亡;定期投“底生氧”增氧改底。

(3)定期使用“底黑安”或“爽底安”改底、消毒、除黑除臭;使用“绿水解毒安”解毒,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病害的诱发因素。

(4)内服“强力整肠生”“低聚糖863”保健,增强体质,提高小龙虾自身免疫力。

2、感染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小龙虾有哪些典型症状?如何预防?

小龙虾易感染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水温多在20-30℃。病虾典型症状有:趴边、上草、打怏及无力,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空肠、空胃,头胸甲易剥落,头胸甲内膜易脱落,头胸甲及胃内有透明积液等。

主要危害:肝胰腺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主要靶器官,危害小龙虾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感染,虾抗应激能力下降,影响生长,进而发病、死亡,极易造成大量损失,甚至全军覆没。

预防措施:

(1)加大增氧力度,足够的增氧能力是降低病虾损失的前提。晴天中午多开增氧机(12时至下午3时),阴雨、闷热天气晚上早开增氧机,防缺氧加重死亡。

(2)定期打理水草,以不影响水体循环流动为最低标准,勤打头、开宽沟、抽循环水。

(3)科学投喂。少量多餐,阴雨闷热天气时,应及时减料或停料,防消化负担过重加重死亡。

(4)定期使用“绿水解毒安”解毒,“爽底安”改底,稳定水质,防水质突变诱发、加重死亡。

(5)及时捞出死亡的病虾,深挖掩埋。天气晴好时,可外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特力灭”,控制传染。

(6)及时捕捞,降低密度,地笼迟放早收,尽可能减少地笼里小龙虾的存放密度及存放时间,防缺氧诱发、加重死亡。

3、小龙虾出现黄鳃、黑鳃是什么原因,怎么预防?

养殖过程中,小龙虾出现黄鳃、黑鳃,有以下常见原因:

(1)受水质影响:小龙虾鳃丝容易粘附水中有机质,导致鳃丝发黄、发黑。

(2)烂鳃:黄鳃为烂鳃早期症状之一,随着病情的加重,鳃丝由黄变黑,甚至溃烂脱落。

建议:

(1)多增氧、勤改底,养殖过程中每7-10天使用“底黑安”、“底生氧”底、增氧,改善底层环境。

(2)合理投喂,防因过量投喂而产生大量残饵粪便污染底质。

(3)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底改”“利生素”改底、调水,使用“特力灭”消毒防病,减少烂鳃。

4、小龙虾蜕壳时出现大量伤亡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常见原因:

(1)蜕壳时缺氧,造成大量死亡。

(2)蜕壳期间水中毒素残留过大,导致小龙虾中毒,蜕壳时易造成死亡。

(3)蜕壳期间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或操作不当(拉草、大量进排水等),易引起软壳虾死亡。

(4)蜕壳期遇上天气突变,导致软壳虾应激死亡。

建议:

(1)养殖过程中坚持定期改底、解毒。定期使用“底黑安”或“臭氧水安”改底,“绿水解毒安”解毒,改善水体环境,减少蜕壳损失。

(2)蜕壳期间加强增氧,保证水体溶氧,多开增氧机,使用“氧力源”或“底生氧”增氧改底,防缺氧造成蜕壳死亡。

(3)蜕壳期以稳定环境为主,避免人为操作干扰小龙虾蜕壳。

(4)天气突变时,及时增氧、抗应激,全池泼洒“氧力源”“低聚糖863”,降低天气变化对蜕壳的影响。

5、怎样提高小龙虾蜕壳的成活率?

小龙虾蜕壳,需要良好的水体环境,进行吸水膨胀。因此,只有在低毒、高氧且营养全面的条件下小龙虾才能完成正常蜕壳。

导致小龙虾蜕壳成活率低的原因:

(1)水体环境差,有毒物质过多,蜕壳时吸水膨胀受影响。

(2)发病,造成虾体质弱,不能完全蜕壳。

(3)没有水草附着物,蜕壳环境不能满足其要求。

(4)凶猛性鱼类或底栖性鱼类过多。

(5)池塘周边噪音过大,不能使其在安静的情况下蜕壳。

处理方法:

(1)减少水体毒素,使用“绿水解毒安”解除水里有毒物质。

(2)内服保健产品,增强体质,补充营养,减少发病,内服“强力整肠生”+“营养快线”+“低聚糖863”。

(3)补钙,甲壳动物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补充大量的钙元素,尤其是蜕壳期间。使用“钙加加”,促使小龙虾快速硬壳,提高蜕壳成活率。

(4)做好池塘管理,多增氧,勤改底。使用“氧力源”、“臭氧水安”。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技术


小龙虾由于其生理特性和生态环境与鱼类不同,所以在疾病防治方面也有许多不同点,目前的防治原则还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具体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主要是做好消毒处理,采用生石灰等消毒剂,另外在平时的管理中应重点加强活动区域的消毒处理,适当投喂药饵。以上药物的泼洒时间应遵守以下原则:缺氧时不用,一般在晴天上午9-10点用;连续用药时间不宜太长,不能超过3天;如用其他药物治疗疾病,最好10天后再用。

二、非药物预防

小龙虾与其他虾类一样,对鱼药的抗耐性较差,所以生态防治方法尤为重要,尤其是池塘鱼虾蟹混养,平时运用有益的预防方法,不仅能减少开支,而且能提高产量。

(1)改善栖息环境,加强水质管理

主要是清除过厚淤泥,勤换水,种植水生植物,使水体中物质始终处于循环状态,不投腐败变质的饲料,解决池塘老化等问题。

(2)施用生物改良制剂

在水温25℃以上时,可以选择的使用一些生物改良剂,使用方法可参照说明书。现在的生物改良剂有许多,一般不会对虾类产生危害。另外也可以投放一些蚌或螺调节水质,或者是花白鲢鱼苗。

三、防治白斑综合症病毒

在4月下旬左右,如发现养殖的小龙虾出现不摄食,反应迟钝,应激能力较弱;螯及附肢无力;血淋巴不易凝固,肝胰腺颜色淡黄,腹节肌肉苍白;头胸甲部位出现白斑等症状,极有可能已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需要及时加以控制,进行必要隔离,及时清除病死虾,并深埋处理,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全池泼洒,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大蒜素拌饲料连续投喂5天,大蒜素和饲料比例为1:50。同时在发病期间饲料一定要投足,可防止小龙虾相互残杀,降低小龙虾发病率。一般到7月份出梅以后,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病会自动好转。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10种不良水质及其处理方案》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小龙虾养殖水质”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414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