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酵床对猪的重要性

发酵床能够使圈舍干净整洁,提高猪肉品质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发酵床来养殖了,这是无可厚非的。如金发酵床养猪的操作方法不但简单还能节省更多的人力成本,不用清理粪便,猪拉的粪便直接就被发酵床所分解吸收了,这样也就不是有出现脏乱差的猪圈了。

干净整洁的发酵床

有了这么干净整洁的环境,猪猪的心情也就很好,肉肉的品质也一定会很好。

但是相比下

脏乱差的猪圈

这样的猪圈看着就让人觉得很恶心,更不用说吃猪肉了。这样的猪圈养出来的猪也是很差的,肉质非常的不好,甚至还有很多的寄生虫。

这样的猪肉你敢吃吗???

延伸阅读

发酵床猪舍的改造与建设


我国南方多数地区属大陆性气候, 夏季气温在35 ℃ 以上。因此,猪舍结构应适合我国南方的发酵床养猪。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也可以用温室大棚。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

一、大棚发酵床猪舍

采用普通标准塑料大棚加热镀锌工艺制作的钢管作为塑料大棚支架。屋顶在塑料薄膜上再覆盖双层黑色遮阳网。我国南方地区可根据发酵床养猪需通风采光的特点,把塑料大棚技术和养猪结合起来,猪舍的投入成本可大幅下降(表1)。

1. 塑料大棚支架 采用较普通标准塑料大棚加高30 厘米,壁厚0.15 厘米以上的热镀锌工艺制作的钢管作为塑料大棚支架。这种设计的优点是支架牢固,舍内空间大;棚管既是猪舍的坚实骨架,又是热传导的有效通道。肩高1.6 米以上复0.8 毫米以上的农用无滴透明膜1 层,上覆遮光率达90% 以上的遮阳网2 层。

2. 农膜和遮阳网 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即使舍内湿度较大,农膜上有水,也不会滴在菌床和猪身上;炎热的夏天双层高遮光率的遮阳网可有效阻断太阳光的照射,冬天可起到保温的效果。到了冬天还可将朝南的遮阳网掀起,使发酵床的每个角落都能照射到阳光,达到增温消毒的目的。屋顶在塑料薄膜上再覆盖双层黑色遮阳网。黑色遮阳网既有效保护了塑料薄膜,使棚膜的使用寿命达6~8 年, 又可发挥很好的烟囱效应,成本仅是彩钢板的 1/5。据研究,黑色覆盖物比白色覆盖物吸收更多的辐射热,但反射掉的少(表2)。黑色覆盖物表面温度比白色覆盖物表面温度要高好几度。这样可造成棚内上部热空气上升并通过设置在棚顶的烟囱跑到棚外去,下面的气流进入棚内,这种气流的流动能使猪感到更舒服。种结构花钱不多,效果很好。据测定,安装排气烟囱比未安装排气烟囱的大棚温度要低2℃。人站在棚内,即能够明显感受到这种差异,有排气烟囱的大棚透气凉爽,无排气烟囱的大棚闷热难过。这种猪舍,通风、透光,床面干燥、清洁,无臭少蝇,这也是与现行封闭式养猪最大的不同之处。

二、猪舍通气筒(窗)的设置

发酵床猪舍通风非常重要。一是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分解猪的粪尿,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热量将垫料内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通过猪舍的气体交换,完成猪舍内的水汽和热量的移除;二是由于发酵床的发酵是一个耗氧过程,如果猪舍内通风不良,微生物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分解粪便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发酵床上大量的粪便蓄积,厌氧菌种的活动能力增强,氨气味道加重,猪舍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三是由于携带大量水汽的空气密度小,会不断向猪舍的上方运动,因此,猪舍的排气孔要在猪舍的屋顶。如果猪舍没有排气口,湿热的气体就会在屋顶遇冷凝结成水珠,水珠反滴会造成发酵床的水分二次蒸发;四是由于气体的交换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有舍外气体不断流入猪舍内。根据热空气轻、空气受热膨胀的原理,在大棚的顶端设计镀锌铁皮制作的通气筒,当太阳光照射在黑遮阳网及铁皮通气筒上时,由于黑遮阳网及铁皮导热性能强,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下面的冷空气即可补充成为气流,形成循环风。因此,即使在盛夏,也很凉爽。在空气循环流动的同时,气流也将水分带走,这样使发酵床上的湿度处于较佳状态。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研制成功了第三代带活动天窗的新型大棚,全天窗可以启闭,使用效果更好。

三、裙膜的设置

肩高1.6 米以下安装裙膜,裙膜的下沿安装摇膜装置。当温度高时可将裙膜摇起,达到最大的通风量;当温度低时,将裙膜放下,达到保温的目的。

四、母猪舍结构

母猪发酵床舍以双列式为宜,每头母猪饲养面积10 平方米左右。在正常发酵床猪舍的基础上增加隔栏设施。

生物发酵床猪舍的结构及设计


发酵床养猪是一种全新的养猪观念,与之相适应的养猪技术与现代养猪技术相比有很大区别。在发酵床养猪技术中,将原来重点对猪的饲养管理转移到对发酵床内的微生物菌群进行良好的调控,只有创造出适应微生物菌群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使微生物菌群充分发挥作用,快速分解粪便,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猪舍环境,节省人力物力,达到饲养优质猪、健康猪的目的。

发酵床的微生态环境是指微生物菌群所处的环境因素。由于发酵床内微生物菌群需要特定的温、湿度环境,一般情况下,发酵床内有机垫料的水分含量要求常年保持在55%~65% ,菌种在分解粪便有机物时产生大量的热量,这虽然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但是,这样的高温、高湿的环境对猪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只有加强通风换气,及时排除猪舍空气中的潮湿气体,降低猪舍湿度,为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猪舍的通风设计是发酵床养猪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发酵床养猪猪舍结构由发酵床、外围护结构、猪舍内部设施等三部分构成。

一、发酵床
1.发酵床的位置

按垫料位置划分,发酵床可分为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三种。地上式发酵床的垫料层位于地平面以上,适用于我国南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优点是猪栏高出地面,雨水不容易溅到垫料上,地面水不易流到垫料内,通风效果好。缺点是由于床面高于地面,过道有一定的坡度,运送饲料不方便。

地下式发酵床的垫料层位于地平面以下,床面与地面持平,适用于我国北方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优点是猪舍高度较低,造价相对低,各猪舍的间距相对较小,猪场土地利用率较高。由于床面与地面持平,猪转群以及运送饲料方便。由于发酵池位于地下,有利于发酵床的冬季保暖。缺点是土方量较大。

半地下式发酵床适用于地下水位线适中的大部分地区,此种方法可将地下部分取出的土作为猪舍走廊、过道、平台等需要填满垫起的地上部分用土,因而减少了运土的劳动,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由于发酵床面的提高,使得通风窗的底部也随之提高,避免了夏季雨水溅入发酵床的可能,同时也降低了进入猪舍过道的坡度,便于运送饲料。

2.发酵池的深度

发酵池的深度决定有机垫料的量,与猪的粪便产生量及饲养密度有关,根据猪饲养阶段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说,保育猪发酵池的深度约60~80 cm,中大猪发酵池的深度约80~100 cm。在发酵池内部四周用砖砌起,砖墙上用水泥抹面,发酵池底部为自然土地面。

二、猪舍的外围护结构
1.猪舍高度与宽度

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特殊性,因此要求猪舍有一定的跨度和有一定的举架高度,以便创造出较大的空间环境,有利于猪舍内气体充分的交换,避免潮湿环境对猪的不利影响。猪舍的跨度一般不低于8 m,通常设计成9~1 2 m。猪舍的举架高度以发酵池面计不低于2.5 m。猪舍长度因地制宜。一般来说,猪舍建筑面积不低于 200 m 。

2.屋顶

猪舍的屋顶采用半钟楼式屋顶设计,即在猪舍的顶端南向设计一排立式通风窗。由于阳光的照射以及发酵床的温度,使得猪舍内部空气受热膨胀,比重变小,上升,从屋顶部立式通风窗流出,猪舍底部南北两侧低开的通风口吹进凉爽的风上移。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舍内良好的空气对流现象,舍内空气得以有效交换。良好的通风使得发酵床内的水分不断蒸发,圈底则保持疏松柔软状态。发酵床面的上升气流带走了猪床表面的水分,使得与猪体接触的床面湿度降低,给猪创造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在冬季,虽然舍外的低温和寒风使得北墙底部的通风窗不能打开,但是,由于采取了屋顶通风立窗的设计和对发酵床湿度、菌种活性的有效调控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舍内湿度以及排除污浊气体,必要时可以打开北墙中层的通风窗,以确保通风换气质量。

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屋顶的材料应选择导热系数低的材料。目前一般选择10 cm厚的聚苯乙烯彩钢板为好。无论采用哪一种屋顶设计,一定要在屋顶顶部设计安装一定数量的通风口,以便达到有效的通风除湿效果。如果没有通风口或者通风口面积过小,夏季虽然由于南、北对开的窗户形成的扫地风也能达到舍内空气的有效交换,但是,如果遇到闷热无风天气,尤其是冬季舍外气温过低,气流过大,北侧通风窗不能开启,只开启南侧窗户的通风效果欠佳。开启时间过长,造成舍内温度急剧下降,冷风直吹猪体表面,不利于猪体健康;如果开启时间过短,潮湿的空气滞留在猪舍的项部,舍内空气不能得到有效地交换,势必造成湿度过大,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猪舍应有充足的阳光照射。由于阳光的照射,使得舍内的温度提高,空气受热后比重变小而上升,由顶部立式通风窗流出,有利于猪舍的通风换气: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小,阳光可以照射到绝大部分猪床,有利于猪舍的保温。一定的光线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可以将半钟楼式屋顶设计改为塑料大棚式设计。即将南侧屋顶和南墙改为塑料大棚,无滴塑料膜与防寒帘可随时根据环境调节温度、光照以及通风换气,猪舍内空间开阔,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但在炎热的夏季,由于阳光照射强烈,南侧无滴塑料膜部分要进行遮光处理。塑料大棚模式的猪舍应设计成七分阴三分阳的采光格局。

3.墙与窗

在北方地区,猪舍的南侧、北侧以及东西山墙墙厚应达到24~37 cm。北墙设计成低开与中开两层通风窗。低开通风窗的下檐距过道地面的高度与食槽的高度一致,每栏2个,呈低而宽的矩形。中开窗为每栏一个,呈窄而高的矩形。这种品字形北窗设计可以较好地解决北方地区猪舍通风与保温的问题。下面的低开窗在夏季可以表现出良好的通风效果,在冬季则封闭之以利保温。冬季必要时可打开中开窗进行通风换气,以避免冷风的大量涌入。

猪舍南侧墙上的窗户尽量设计成大窗户,以便通风和采光。窗户下檐高于发酵池面20 cm 左右,以发挥良好的通风作用。上檐尽量高举,以增大透光角度,利于采光。如果南侧设计成塑料大棚式,将下部的塑料膜卷起,则通风换气的效果更好。塑料大棚模式更加有利于猪舍的采光,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猪舍建设。

三、猪舍的内部设施
1.猪栏

可以设计成单列式猪栏。每间猪栏东西宽度约4 m,南北两侧去除约2 m 宽的过道后,猪栏南北长约6~8 m,每间猪栏面积约为24~32 m ,每栏饲养猪16-20头。猪栏高度在80cm左右。位于发酵池中间的南北向隔栏应深入床下一定深度,防止猪拱洞钻过,造成混圈。这种单列式猪栏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发酵床养猪的特点,从福利养猪的理念出发,给猪设计出一定的运动空间,让猪在自由自在地运动中,满足嬉戏、玩耍、躺卧、采食、饮水、排泄等生理需要。

2.食槽、饮水器

将水槽和食槽分设于猪栏的南、北两端,采食与饮水分开,利用环境设计营造出让猪在采食和饮水过程中不断往返于食槽与饮水器之间的环境条件,强化猪的运动,降低脂肪的沉积,既提高了猪的健康和猪肉的品质,又使得猪在不断运动过程中,将粪尿踩踏入发酵床内,利于猪粪的充分发酵。

猪栏北侧沿着栏杆下面建成东西走向的食槽供猪只采食,保证每头猪有一定的食槽长度。栏杆建在食槽上方偏向外侧,使得少部分食槽在猪栏外侧便于投料,大部分食槽建在猪栏内侧便于采食。下部横栏高度以方便饲料的投放以及猪只的采食为标准。

在南侧猪栏两栏接合部安装自动饮水器。每栏设2个,距床面高30~40cm,下设集水槽,将水向外引出,流入东西走向的水沟内,水沟应有一定的坡度,由东西两侧流向猪舍中间,此处有通向猪舍外部的排水管,使水排向舍外的渗水井。

严格防止猪饮水时漏下的水流进发酵池,引起发酵池腐烂,导致发酵失败。

3.过道及硬床面

猪舍北侧设计成通长的过道,宽约 12 m:过道内侧与发酵池之间留出12 m 左右的水泥硬床面,为猪创造一个在夏季炎热季节里可以躺卧散热的休息环境。发酵池南侧与南墙或塑料大棚之间留出0.5 m 左右过道,以方便排水沟的设计,同时还可避免夏季雨水由窗户或卷起的通风口直接流入发酵床。

总之,发酵床养猪的猪舍设计与建造,应当紧密结合发酵床生物养猪特点,从猪的生物学特点、生理习性出发,在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密度等环境因素方面,积极创造出既满足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又能增强猪的健康和抵抗力的环境条件,达到养猪增效之目的。

猪舍修建标准与发酵床制作技术


发酵床养猪就是在猪舍内充分采用以益生菌为优势菌群降解有机物,为猪生长繁育创造一个自然、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它是千百年草圈养猪的创新和发展,是养猪史上又一科技成果。它具有省工省水省料,提高抗病力和肉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益,保护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料等功效。笔者根据多家多地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宝贵经验,经多年实践总结出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供读者参考。

1 猪舍修建标准

以加强人性化管理、改善福利待遇、科学合理、经济实用为修建原则。发酵床猪舍应建成半开放窗式猪舍(即门窗面积占前后墙面积的30%以上,发酵池墙体面积除外),圈舍周围种花种草,栽植阔叶落叶树,南北朝向为佳。

2 主体结构要求
2.1 舍高与窗户

圈舍净高2.442.8 m,开问一般为3.6 m,跨度8-12 m。南窗宽2 m,高1.7-2.1 m;北窗宽2 m,高1.5 m。

2.2 过道与饲喂平台

单列式过道宽1.2 m,双列式过道宽1.5 m,过道两头设大门,在舍内门口建一消毒地;饲喂平台长度(跨度)断奶仔猪为1.2~1.5 m,生长猪为1.5~1.8 m,育肥猪为1.8~2。1 m,种猪为2.1~2.4埘。在每栏饲喂平台建一饮水区,饮水区长宽均为0.6 m,四周高中问低,在最低处设一地漏。地漏下接PVC暗管,能及时将饮用滴漏之水排入舍外雨水沟。伍产仔舍、断奶仔猪舍、生长育肥舍中每栏中安装一高一低2个饮水器,在公猪空怀妊娠舍中每栏安装1个饮水器,在饲喂平台上放置自动落料饲糟或修建限饲饲糟。饲喂平台坡度2%~ 3%,向发酵池倾斜。

2.3 发酵池

断奶仔猪舍深0.6~0.8 m,其余各类猪0.8~1 m。发酵池建设要求一般以不积水为标准,池底不硬化。发酵池长度,空怀妊娠带仔母猪和公猪及断奶仔猪为 2.1~2.5 m,生长育肥猪4.9~6.5 m。

2.4 饲糟

种猪及刚断奶猪应采用限饲饲糟,其余各类猪可采用自动落料饲糟,空怀妊娠母猪应采用一猪一糟,单栏饲喂,大圈活动模式。

2.5 保温补饲发酵间

保温补饲发酵问1.2~1.4m2,宽1.1m,长1.2 m仔猪可自由进出,母猪不能进入。夏季在垫料上放置3层板或木板,在其上放置柔软干草或消毒棉布、麻袋等。

2.6 隔栏宽度(开间)

断奶仔猪2.4~3.6m,空怀妊娠猪为3.0m或3.6m,带仔母猪和公猪为2.4 m,生长育肥猪为3.6m。隔栏高度,断奶仔猪70 cm,生长育肥猪1 m,种猪1.2~1.4 m。栅栏间隔,哺乳仔猪5cm,断奶仔猪647 cm,生长猪 8~9 cm,育肥猪10 cm,种猪12~14 cm。纵隔栏可建成可拆卸活动隔栏。

2.7 密度

断奶仔猪0.4~0.8m /头,生长猪0.8~1.2m/头,育肥猪1.2~1.5 mz/头,妊娠母猪3~4 m2/头,带仔母猪和公猪9~11 m /头。

2.8 种猪运动场

运动场面积为圈舍面积的1.5~2.5倍。运动场不硬化,用联砂石、炉灰渣、珍珠岩铺垫,污液渗入地下自然净化处理,圆体污物及时清理。

2.9 其它事项要求

每栋圈舍应设垫料进出口1个,宽度143 m,发酵池砖墙高度比发酵地高度高0.3~0.4 m,砖柱建于舍外。每栏猪群大小为断奶仔猪25头,生长育肥猪20头, 怀妊娠母猪3~4头,带仔母猪和公猪每栏1头。种猪舍和断奶仔猪舍应建成双列式猪舍,生长育肥猪建成单列式猪舍。

3 发酵床制作技术
3.1 制作步骤
① 将谷壳和锯木末以5:5或6:4的比例充分混合。
② 将发酵微生态制剂200~300 g/m。垫料与米糠或麸皮、玉米面等按3 kg/m。充分混合。
③将①的混合物和②的混和物充分混合(也可同时再按每1m 垫料加入新鲜健康猪粪或菜枯5~30 kg)。
④将③的混合物加清水调节水分至45%~50%(手捏不出水,手松即散开),充分混合后堆积发酵,表面覆盖编织袋或麻袋及秸秆等。
⑤ 一般发酵第2天,垫料初始温度上升到40~ 50度,并且每天升高5℃,到第7~10天上升到60~70℃,说明发酵成功。待温度降到45~50℃(新垫料和夏季垫料温度趋于稳定的时间为10 d,旧垫料和冬季垫料趋于稳定的时间为15 d),即可辅开。在发酵垫料上辅垫5~10 cm厚预留干垫料,为防扬尘可用树叶或 3~5 cm长的秸秆作铺垫物,观察24 h后方可进猪。

3.2 发酵床的管理

3.2.1生猪入舍准备工作发酵床养猪一般采用自繁自养方式,凡引进种猪应隔离观察28 d以上,购进商品猪须隔离观察21 d以上,并做好防疫驱虫工作,经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入发酵舍饲养。

3.2.2 日常维护进猪l周后,每周调整垫料1~2 次,即将粪便均匀混入垫料中(30 cm以下),排泄区的垫料与非排汇区内垫料相调换。在夏季可将粪便原位堆积或向后堆积或埋入垫料下10 cm处。每50 d深翻垫料1次;饲料中添加相应微生态制剂;猪出栏后垫料放置干燥2~3 d,适当补充发酵益生菌,并与适当米糠充分混合,重新堆积发酵成熟后辅开,表面撒上稻壳或锯木面的混合物i0 cm,为防扬尘观察24 h后再次进猪饲养。

3.2.3 冬夏管理当室温高于25℃时,应降低垫料厚度10~20 cm,降低水分,补充垫料应以锯末为主。少翻垫料,减少发酵菌补充量,打开门窗,安装防虫网。当室温低于18~C时,垫料补充应以谷壳为主,保持适宜水分。及时补充适量发酵菌,关闭门窗,圈舍可安装顶棚或采取其它保温措施。适时打开窗户,确保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

4 注意事项

1)如锯末不够,可用粗糠、树枝、树叶、秸秆代替。
2)如果垫料温度不上升,首先应确定垫料原料是否新鲜,有无加入防腐剂、杀虫剂,水分是否适宜。
3)正常垫料发酵应无异味,有曲香味或酒糟味。温度45~50℃(20 cm以下),水分45%~50%左右,垫料没有大面积结块。
4)垫料发酵⋯段时问后,如出现异味,说明粪尿量超过了发酵的降解能力,应增加垫料厚度,翻耙垫料,减少饲养密度,补充麸皮、米糠、玉米面和发酵菌等。
5)猪舍喷雾消毒后应间隔1~2 d,适当补充发酵剂,以保持有益菌的活力。
6)如垫料变黑,手捏成粉,说明垫料使用期已到,应更换垫料。清出的旧垫料应堆积发酵2个月后用于农业生产。一般垫料使用期限为2~3年。
7)若猪皮肤出现淤血出血点,如果是垫料造成的,过几天会自然消失,下一批猪不会出现此现象。若发生疾病或疫情时,应按照兽医卫生防控程序或无害化处理程序从严处置。

发酵床+沼气池新型猪舍设计


近年来在国家生猪扶持政策的鼓励下,各地中小规模猪场逐渐增多,但这些猪场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猪舍设计存在缺陷,导致人工饲喂、清粪、排污等成本增加,再者是不能有效处理粪污,猪场疫病流行的形势严峻。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在发酵床下建造串联沼气池式猪舍,将部分猪粪便污水在舍内直接排入沼气池,实现发酵床和沼气池处理粪污的有机结合,不仅实现零排放,避免了环境污染,且能满足生猪福利需求的特点,还实现了节地、节水、节工等,是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低碳养殖的有力措施之一。

1 新型猪舍的设计原理

新型猪舍充分将两种粪污处理模式有机结合,对育肥猪产生的粪污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充分利用猪舍空间实现规模化养猪的最大存养量(图 1)。猪舍的部分粪便污水直接通过设在猪舍南侧的猪厕所上的进料口自动流入设在猪发酵床下面的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沼气,致使池内压力升高,把沼液、沼渣通过出料口储液池排出,沼气通过沼气输出管道排出;猪只在发酵床上排泄的粪尿被发酵床上的微生物菌种分解,猪的发酵床对设置在下方的沼气池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避免沼气池产气受季节影响。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祥顺农业示范场利用这种发酵床养殖+ 沼气+ 茶叶生产的新型猪舍,用发酵床养猪分解粪污问题,部分污水为沼气提供原料,沼气为生活(照明、取暖、做饭) 和茶叶加工提供能源,沼液沼渣用作茶园有机肥,形成无污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2 新型猪舍的设计

此猪舍建设要求地下水位要低,最好是沙土层土质,并需在规划好猪舍的基础上先开挖建设沼气池,预设进料口、出料口和沼气输出管道,然后在沼气池的上方建设发酵床养猪舍。

2.1 地上建筑部分设计

猪舍坐北朝南,呈东西走向,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用玻璃窗,也可敞开,冬季采用塑料薄膜保温。每个猪舍内部设计一排猪栏,饲喂通道在猪舍的北边,猪栏全部采用发酵床,在猪舍南侧设计1 m 宽的猪厕所,并在猪舍和发酵床之间砌一道15 cm 高的隔墙。厕所上方设计吊装猪饮水器,饮水器有一定的活动幅度,并高出地面50 cm (图2、3)。其余部分设计与一般猪舍相似。

注: 过道和厕所宽为1 m; 矮墙高0.15 m, 发酵床深0.8 m

2.2 地下建筑部分设计

在猪舍南侧猪厕所中间处设计一个直径大约30 cm 的粪污进口,沼气池可以实现自流式进料,并可人工调控进料量及粪污浓度。粪污进口的下部连着容积50 m3 左右的厌氧发酵池,猪舍每65 m2 的发酵床下均设有50 m3 左右的沼气池1 座,所有地下沼气池的上部设置沼气输出管道,沼气输出管道为串联装置,沼气输出后需经过调节阀门,调压后方做燃料使用。每个沼气池底部设置沼肥输出管道,此管道通到设置在猪舍南侧的专用沼肥储存池,以便日后作肥料利用。

3 新型猪舍的优点
3.1 节约了土地

新型猪舍一是提高了单位面积猪只的饲养量,与传统的发酵床相比,新型猪舍取消了休息台,猪舍发酵床面积增加,传统发酵床1.5 m2 可饲养猪只1 头,新型猪舍同样的面积可饲养2 头。二是所有串联沼气池设置于发酵床下方,节省了单独建设沼气池的土地。

3.2 提高了沼气池的利用效率

一是提高了沼气池的产气效率。产甲烷菌是沼气发酵的主要成分,在35℃时,产甲烷菌的产气能力最强。我国北方冬季地表温度一般低于0℃,甚至更低,沼气池温度通常低于10℃,产甲烷菌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北方现有沼气池冬天几乎不产气,即使设计在室内也很少产气。而新型猪舍的沼气池建在发酵床下,发酵床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使得沼气池即使在严冬也能充分发酵猪粪尿生产沼气。二是沼气池出料口设置于猪舍前面,利于沼液水分自然蒸发和沉淀再发酵,沼液、沼渣分解得更彻底。

3.3 提高了发酵床的使用效率

新型猪舍一是饮水器与料槽分离,安装在厕所上方,与在墙上固定猪饮水器相比,减少了夏季猪玩耍饮水器造成水洒入发酵床的可能性。另外,吊装饮水器还可作为猪的玩具,提高了猪只的福利。二是在传统的发酵床,猪直接将所有粪尿直接排在发酵床上,随着育肥猪的生长,尤其是育肥后期,发酵床很难将猪只产生的粪污全部分解,造成发酵床死床、烂床和人工翻耙次数增多,劳动强度加大。而新型猪舍利用猪有定点排粪尿习惯的生物习性,建设专门的猪厕所,减少了发酵床上粪污的量,并用矮墙将发酵床和猪厕所隔开,避免了粪污进入发酵床,减少了发酵床死床、烂床的发生,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4 小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成为我国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大型规模猪场对粪污的处理不但投资巨大,而且处理后的粪污不能被周边土地消纳,浪费了大量能源和资源。新型猪舍设计采用循环再利用模式,在不增加猪舍面积的情况下,使舍内存栏量成倍增加,节约了土地,提高了沼气池的利用效率和发酵床的使用效率,处理后的粪污可完全作为有机肥料而被周边农田消纳,该模式非常适合家庭牧场的养殖生产,对增加农民增收、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各地生物发酵床猪舍的不同设计要求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近几年从13本、韩国引入的新型养猪技术。该技术以锯末、谷壳等有机物为垫料,加入内含高活性菌群和微量元素的多功能核心料,平铺在猪舍里,猪的排泄物直接排放在垫料里。由于猪的运动、翻拱和嚼食,猪的粪便与垫料充分混合,在有益菌群的作用下,猪粪便及时全部发酵、分解。其中,猪舍的建设是发酵床养猪技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发酵床猪舍设计并不相同,在发酵床猪舍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减少疾病的发生。

1华东及华北地区
冬季气候严寒、干燥,猪舍设计时,应注意猪舍保暖的同时,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1.1发酵床猪舍后窗设计

为了提高猪舍内的环境温度,猪舍后墙一般为二四式或三七式猪舍建筑。一般易忽略的地方为猪舍后窗的大小及隔热保暖问题。猪舍后窗通常为玻璃窗,并在窗上覆盖草帘或塑料布。冬季猪在发酵床上挤在一起,表明环境温度过低。此时应采取措施减少后窗的面积或增加后窗玻璃、草帘、塑料布隔热层的厚度,如使用双层塑料薄膜或覆盖棉被,以提高猪舍内的环境温度。

1.2安装风机

发酵床垫料含有50%左右的水分,并且底层温度保持在40~50℃。由于发酵床面与猪舍空气间的湿度差异大,发酵床垫料水分易蒸发,导致猪舍内相对湿度过高,有时相对湿度可达到100%。垫料水分蒸发,垫料表面干燥,垫料粉末进入猪呼吸道,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生。同时,因猪舍湿度过高,猪易得皮肤病,并且空气中病菌数量增加。因此,冬季保温时应适当增加猪舍的通风,降低猪舍的相对湿度,还可减少舍内空气中病菌数量。猪舍内安装无动力风机或轴流风机,可降低湿度。垫料表面干燥时,可喷洒水或500倍稀释的发酵床菌种溶液,减少灰尘产生,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应防止热应激及减少霉菌中毒病的发生。我国南方地区推广发酵床技术,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另外,在梅雨季节发酵床垫料易被霉菌污染,霉菌中毒病应时刻提防。合理设计发酵床猪舍,减缓热应激的不良影响。

2.1屋顶

屋顶设计时,注意材料的选择以及屋顶的高度。因隔热性能受材料类型、密度、空隙特征、材料粒度等影响,所以材料的选择很重要。一般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常用的建筑材料有石棉瓦、水泥板、塑料泡沫板等。石棉瓦的导热系数为0.12,水泥板为 1.5l,铸铁40,聚氨酯泡沫塑料为0.013,软木为 0.058,粘土砖1.58。目前屋顶常选择彩钢瓦一塑料泡沫板一PVC板结构、石棉瓦塑料泡沫板结构或瓦芦苇泥结构,不建议单独使用塑料布或石棉瓦。

2.2修建水泥饲喂台

水泥饲喂台要利于猪采食,并便于猪趴卧,减缓热应激不利影响。因夏季温度高低不同及高温期持续期长短不同,修建水泥饲喂台的宽度也不同。南方地区可调整水泥饲喂台宽度,使水泥台的宽度在1.5 米以上。另外,也可利用饲喂通道,让猪在饲喂通道上淋浴或躺卧,增加炎热季节时猪在水泥台上的活动区域面积。

2.3安装人工辅助降温设备

热的散失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蒸发4种方式。当环境温度达到28℃时,4种散热方式占总散热的8%、23%、32%和37%。当环境温度达到38cI=时,猪主要进行蒸发散热,蒸发散热占总散热量的9o%。当环境温度超过32℃时,应采取人工辅助降温。猪舍建筑时,应安装湿帘、风扇、喷雾装置或淋浴装置。安装淋浴装置时,建议将滴水或淋浴装置安装在水泥饲喂台或饲喂通道上方。不要安装在垫料区上方,如将淋浴装置安装在垫料上方,淋浴时易导致垫料泥泞化。当环境温度低于32度时,可利用穿堂风,进行自然降温,此时猪舍的后背部的高度。

发酵床养猪的猪舍设计、垫料制做与管理


1建筑设计

猪舍一般宽46米,长820米,立柱高1.82.0 米,顶高3米左右。座北朝南,屋顶要做好保温隔热设计,以利于冬季保温及夏季隔热,房顶设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的1/3,南北墙可设大窗或使用卷帘,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猪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适宜地生长繁殖。

如果用温室大棚模式,养猪大棚跨度一般为4~5 米,长度为2025米,四周围栏高1.01.2米,支撑大棚可用空心砖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米。材料可选用钢筋、水泥等,顶部覆盖塑料薄膜、编织布、草帘等。大棚四周不设围墙,夏天等于是凉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可成为1个暖圈,冬暖夏凉,为猪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通常每间圈舍净面积约25平方米,可饲养肉猪 1520头。一般每头猪占地1.2~1.5平方米。向地面以下深挖50-90厘米。每个猪栏都要开窗,一般来说要相对而开,便于空气流通,夏季打开,冬季太冷需要用东西盖起来。一般情况下,还是需要定期打开。屋顶需要设置透明亮瓦,让阳光照进来,这个对发酵床菌种营养搭档伴侣和粪便秸秆发酵剂非常重要,亮瓦的多少以阳光自东向西移动时可照到猪圈全部为最佳,尽量做到阳光普照。屋顶现在饲养户主要用的是水泥瓦。猪栏材料主要是用竹子,是因为考虑到价格比较便宜,家里种植,可就地取材。

2垫料制做

垫料一般选择秸秆、树叶杂草、稻谷壳粉、锯末屑、粪便,发酵床菌种之一粪便秸秆发酵剂等,有条件可加入少量米糠、酒糟等发酵效果更好。垫料配比为锯末屑50%,稻谷壳粉40%(若无,可用锯末屑全部代替),粪便10%,发酵床菌种粪便秸秆发酵剂0.2%,水60%~70%。如添加5% 10%米糠、酒糟等发酵效果更好,可代替等量稻谷壳粉。

将发酵垫料,发酵床菌种之一粪便秸秆发酵剂,水按配比准备待用;先将粪便秸秆发酵剂倒人准备使用的水中稀释搅拌均匀浸泡2~12小时以活化菌种,增强菌种活性,稀释用水最好为井水或河水,若为自来水请放置24小时后再用;搅拌发酵如有搅拌机,可以先将发酵原料混合2分钟后,再倒人菌种稀释液搅拌4分钟;没有搅拌机可在地面上铺上发酵垫料翻倒2次混合均匀,再将粪便秸秆发酵剂稀释液翻倒2次混合均匀。堆成高约0.6米、宽2米的长方形物料堆,并在堆顶打孔通气。最后用长方形塑料布将肥堆覆盖保温、保湿、保肥,塑料布与地面相接,隔1米压1个重物,使膜内既通风又避免被大风鼓起。发酵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翻堆进行通风换气,夏、秋季节的早晚要揭膜通风翻堆1次(1~2小时),天气晴朗时可在前1天傍晚揭膜,次日早上覆盖。堆沤 4~6天后,堆温可升至60~70℃。

3养猪管理

猪舍中的锯屑变少时,应适当补充缺少部分。为利于猪拱翻地面,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90%,平时发现猪粪便堆积得比较多时,向空地撒一撒,便于充分分解。另外,地面不能太干燥,既要保持很松散,但是又不能有灰尘扬起,否则猪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在特别湿的地方加入适量新的锯末屑、稻谷壳粉,锯末屑、稻谷壳粉各50%。用叉子或便携式犁耕机把比较结实的垫料翻松,把表面凹凸不平之处弄平,猪全部出栏后,最好将垫料放置干燥2~3天;将垫料从底部反复翻弄均匀1次,视情况可以适当补充发酵床菌种混合物,重新堆积发酵,问隔24/],n,-t 后即可再次进猪饲养。

发酵床养猪的饲养管理,与传统养猪模式无特殊的地方。与传统养猪一样,首先要做好疫苗免疫,控制疾病的发生;进入发酵舍前必须做好驱虫 作;进入发酵舍猪的大小必须比较均衡而且健康;保持适当的密度,若饲养密度过大,发酵床的发酵效果会降低。

种养结合型生态发酵床养猪舍建筑设计


随着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了大量的畜产品,但同时,集约化生产模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处理困难,污染环境,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一个社会问题。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作为新兴养猪技术,在维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解决环保压力等方面效果显著,受到欧、美、日、韩等国家养猪业的欢迎。基于生态发酵床养殖模式的优越性,唐山市也大力推广并研究改进这种生态化养猪模式,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猪群疾病、提高猪肉品质和生产效能。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部,东经117031 7~ 119019,北纬38055一40028。本设计项目所在地滦南县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京津冀都市圈交融地带,属于暖温带沿海半湿润区大陆性气候,是唐山市南部沿海四点一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县。本文以滦南县利民种猪繁育养殖场育肥栋舍设计为例,阐述该地区改进型发酵床养猪舍建筑选型和尺寸设计。

1 猪合的结构形式

由于各地区生产条件和气候的差异,生态养猪的猪舍结构也有不同的建筑形式。目前,唐山市的猪舍建筑形式大体有以下3种。

1.1无动力通风球双坡屋顶猪舍

屋顶采用三角形屋架,由桁架、水平拉杆、腹杆、斜撑、檩条等组成,各杆件制作采用的材料,有木材、钢材及钢木混用3种。屋顶的外围护由机制瓦、石棉瓦、彩钢板覆盖,南、北墙设窗户,通过墙体、窗户、屋顶等围护结构形成封闭式猪舍,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便于人工控制舍内环境条件。这是国内广泛采用的最基本猪舍形式。

1.2带高侧窗双坡面屋顶猪舍

在传统双坡面屋顶上增设单侧天窗的屋顶形式,加强通风和采光,高侧窗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这种屋顶多在大跨度猪舍采用,其屋架结构较为复杂,适用于气候炎热地区,唐山地区也有部分猪场采用这种建筑形式。

1.3暖棚式半开放单坡屋顶猪舍

猪舍北面有墙为单坡面屋顶,南面无墙为半开放式暖棚,外围覆盖无滴透光塑料薄膜。猪舍结构简单,造价低,采光充足,通风好。冬季白天透光增温,夜间加盖草帘增强保温;夏季在温室透光膜外加遮阳网,减少太阳辐射热,加强通风降温。这种猪舍结构形式可以结合大棚蔬菜种植,实现种养结合的生态化养殖模式。

2猪舍平面布置和发酵床形式

2.1 种养结合的平面布置形式

猪舍内的栏位布置分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单列式布置栏位位于栋舍一侧,沿长度方向布置,适用于猪舍跨度较小,结构简单的栋舍设计。双列式布置中央设走道,栏位位于走道两侧,走道使用率高,适用于跨度9~12 m的猪舍和产仔舍的布局。多列式布置中间走道公用,常为双走道四列式排布,适用于跨度较大的猪舍和机械化养殖场,对建筑结构要求较高。

本设计猪舍平面沿栋舍纵向南北分开,南向为牧草种植区,采用温室大棚的形式设计,北向为育肥猪饲养区,采用单坡式屋顶设计,如图1所示。这种平面布置方式不仅实现了种养结合的新型生态微循环养殖模式,而且在建筑上控制了建筑结构的复杂性,降低了栋舍建设成本。

种植区采用半岛式布局,充分提高空间利用率,靠近猪栏部分预留950 mm的纵向通风道兼走廊,便于种植操作和观察猪只健康状况,在山墙部分预留简易人口。养殖区猪栏采用单列式布置,靠北纵墙沿猪舍长轴预留走道,在栏位内,靠走道铺设1 200 mm 的水泥硬化床面,布置食槽和饮水系统。硬化床面和走道设置3%的排水坡度,随时将饮水、漏水、洒水和清洁水等引入中间的排水沟排到舍外,始终保持猪舍内无任何水进入发酵床。

2.2猪栏和喂食设备尺寸

猪栏是用来限制猪只活动范围,并起防护作用的设备,是猪场的基本生产单位。本设计采用栏栅式猪栏,单个猪栏面积14.04 m2,饲养育肥猪5头,栏位宽度3 000 mm,深度3 640 mm,栏高l 100 mm,栏栅间隔180 mm,采用镀锌钢管焊接而成。水泥自动落料食槽尺寸2 100 minx700 mill,用钢管分割成400 mm宽的进食栏位,设置自动饮水器1个,饮水器的下面设盛接水装置,将洒水、漏水通过走道和栏位间的排水沟引流到猪舍外的窨井中。

2.3发酵床形式和尺寸

发酵床按垫料投放位置分为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3种日弓J。地上式发酵床高出地面,垫料不易潮湿,通风效果较好,但猪舍较高,保温效果稍差。地下式发酵床猪舍整体高度较低,冬季保温较好,造价低,但通风效果较差。半地下式发酵床面较地下式提高,在控制造价的同时兼顾了保温和通风效果。本设计中采用地下式发酵床,发酵床面宽度3 380 mm,长度根据猪舍的长度来确定,深度900 mm,在发酵槽池内部四周用砖垒砌,再用水泥砂浆抹面,发酵床底部为自然土壤。

3栋舍的空间尺寸设计

本设计采用暖棚式半开放单坡屋顶猪舍形式,结合通风屋脊设计,形成种养结合的生态化农业养殖新模式。栋舍的平剖面形式如图2和图3所示。

3.1猪舍长度

本设计单栋猪舍的长度要满足建筑模数的要求,每个开间尺寸为3 000 mm,设置种植床、发酵床和走道,北向设置宽900 mm,高1 200 mm的窗户,靠近走道地面的墙上设置2个250 mmx250 mm通风口。南向种植床上部覆盖塑料薄膜,形成暖棚形式。猪舍在纵向可以按照饲养规模连续扩建,适应猪场整个场地的变化。唐山地区,根据生态化发酵床养猪的生产实践,猪舍长度以50~70 m为宜。

3.2猪舍跨度

本设计单栋猪舍采用种植床、发酵床综合布局,建筑跨度为12 m。北半部跨度6 m,南向设置猪栏,北向靠墙为1 100 mm走道;南半部采用暖棚模式,跨度6 m。整栋猪舍充分考虑冬季采光的可能性,按唐山市所在地理位置考虑,在冬至日正午,日光可以照满深度为5 000 mm的发酵床面。

3.3猪舍高度

根据唐山市冬季寒冷,气温低的气候特点,同时考虑猪舍的建造成本,猪舍剖面设计中,高度的确定在满足冬季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低一些,以便于保温。本设计猪舍北半部屋面为单坡屋顶,檐口标高南部为2 700 mm,北部为2 100 mm。南半部暖棚最高处标高2 250 mm,暖棚和北部屋面衔接处留100~ 200 mm的通长缝隙,缝隙通风口处于冬季主导风向背风一侧,主要作为冬季通风换气使用,夏季南半部暖棚下半部敞开,主要采用风压形成的穿堂风 来组织通风。

4栋舍环境设计

4.1通风设计

自然通风依靠舍外风力造成的风压或舍内外空气的温度差造成的热压为动力而使空气流动。自然通风不需要设备投资和消耗动力,因此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本设计中,在屋脊部位设计了南向通长的通风缝隙,猪舍北向设置的窗户和窗下的通风孔,进行热压通风。夏季使用过程中,猪舍南向种植床面上部覆盖薄膜揭开,形成半开敞式风压通风.大面积的通风口导人的大量气流,经过种植床面的降温,然后吹向发酵床,产生良好的通风效果。通风设计充分利用了唐山市冬季主导风向、暖棚对空气的热作用以及发酵床的散热量来增加综合通风效果。

4.2采光与保温

采光设计是猪舍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影响到猪舍内部的日照卫生条件,在一定情况下,还增加了冬季采睚保温的作用。本设计中的猪舍,南向采用暖棚式设计,南端坡度较陡,保证大量的日光能够投射进来,满足种植床面的采光要求,并提供了大量的太阳辐射热。北面的单坡式屋顶檐高和发酵床面深度尺寸,按照唐山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角设计,使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能够满床照射,从而提高发酵床面温度,增强发酵效果。此外,在发酵床猪舍内,由于垫料和猪排泄物的发酵产生大量的热量,再加上猪本身的散热,可以使舍内冬季保持一定的温度。夏季暖棚薄膜揭开,形成半开敞式通风口,暖棚上部覆盖遮荫网,形成良好的遮荫和通风环境,通过暖棚的运营管理实现冬暖夏凉的猪舍环境。

5结论

本设计在归纳总结传统发酵床养殖栋舍形态的基础上,以带保温的彩钢复合板为主要围护结构,结构形式上综合暖棚和传统养猪舍的形式,给出了经济适用、种养结合、制造舍内微循环的发酵床养猪新模式。栋舍暖棚部分、通风口、窗户和檐高等尺寸设计充分考虑地理条件,利用太阳高度角进行暖棚前坡角度和檐口高度的控制计算,满足冬季日照满窗,夏季窗口遮阳的要求,为栋舍提供较好的日照和保温条件。在通风设计上充分运用高塔通风效应,加大进气口和排气口的高差,并且利用缝隙通风减少冬季冷空气对发酵床面的影响。在冬季没有配置额外供暖设备的条件下,舍内温度基本达到了正常生产的要求。总体上来看,本设计节约了生产建设成本,种植蔬菜用于补充饲料,是适于推广的、生态环保的、经济实用的规模养猪场栋舍建造方案。

猪群的管理与发酵剂的选择


一、猪群的管理

发酵床养猪的饲养管理与传统养猪模式没有特殊的地方。与传统养猪一样,要按程序进行免疫,控制疾病的发生。

1进入发酵舍的猪大小应较为均衡、健康。

2.保证每头猪能正常自由采食和饮水,自由采食的猪群24 h不能断料,当猪饥饿时会吃垫料,过多采食垫料会导致胃溃疡,影响猪健康生长。

3.盛夏时可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的药物,如电解多维和赖氨酸等。应经常检查猪群生长情况,大小、强弱差异较大的猪需分开饲养。

4.控制猪的饲养密度。养猪的头数过多,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就会降低,一般以每头猪占1 2~1 5 m 为宜,小猪可适当增加密度。

5.定期驱虫。入圈生猪应提前彻底清除体内寄生虫,避免感染。

6.饮水管避免太阳直射过高,导致猪的采食量下降。

二、发酵剂的选择

发酵剂的主要作用:一是降解猪粪尿,产生菌体蛋白,减少厌气性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臭味 二是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

猪粪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脂肪类、有机酸和各种无机盐,以及较多的氨化微生物。猪尿的成分多属水溶性,主要有尿素、尿酸、马尿酸及含磷、钾、钠、钙、镁等元素的无机盐类。猪粪尿臭味的主要成分为厌气性微生物分解猪粪尿所释放出的挥发性气体物质,如氨气、硫化氢、硫醇、三甲基胺、硫化甲基以及粪臭素等各种含氨或含硫的有机成分。

发酵剂的好坏。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1.看垫料中的微生物菌对猪粪尿的降解速度。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以不同品牌的发酵剂对垫料进行发酵,取同样体积的不同发酵垫料放入编织袋,然后将5%猪粪装入袋中,比较哪一种让猪粪尿的臭味最先消失。好的发酵剂在1个多小时就可以去除臭味,说明能够将猪粪尿中的物质快速降解。

2.猪只健康状况、料肉比,能否达到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作用,这需要靠生产实践来检验。

3.选择正规的、有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厂家产品。正规厂家的产品通过标准化生产,可以保证菌种功能明确,质量稳定,生物安全。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冶


(一)综述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等,病原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胸膜肺炎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粘膜的严格寄生菌,通常情况下,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中。本菌目前已经发现12个血清型,我国主要流行血清7型。

是一种接触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性坏死性胸膜肺炎,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养猪业颇具危害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急性病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慢性常可耐过。

感染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季节,以3月龄左右(6周~6月龄)的仔猪最易感,4、5月份和9、10月份最易发。

诱因为运输、气候骤变、通风不良、拥挤、环境突变及其他应激或加重病情。

(二)临症

高热,41.5℃以上;咳嗽,张口呼吸,后期呼吸困难,犬坐;有时见口鼻流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紫;临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样泡沫样分泌物;个别猪呕吐,少数猪伴有下痢;有的关节肿胀、跛行。

(三)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

气管、支气管内充满血性泡沫样分泌物;胸腔内有浅红色渗出物。

肺炎,肺间质充满血色胶样液体,明显的纤维素性胸膜炎有时见肺与胸膜粘连(充血、水肿,开始肺炎区有纤维素性附着物,并有黄色渗出液渗出,后期肺脏实变区较大,表面有结缔组织机化的粘连物附着,再后来肺炎病变区的病灶硬结或成为坏死灶)。

有时见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

(四)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

氨苄:4~15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卡那:10~20mg/kg体重,肌注,2次/日,3~5天;

磺胺: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复方新诺明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

氟甲砜:0.1ml/kg体重,肌注,2次/日;

支原净:100~150mg/kg拌料

(个别症状严重的猪注射、大群采取拌料给药)

免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剂灭活苗,母猪产前1个月注射2ml;种公猪2次/年,每次注射2ml;仔猪4~5周龄注射0.5~1.0ml,间隔7~14天加强一次。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一种重要呼吸道疾病,在许多养猪国家流行,已成为世界性工业化养猪的五大疫病之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抗生素对本病无明显疗效。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1、发病机理

引起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荚膜。目前,已经明确该菌有12个血清型,其中第5型又分成2个亚型。病菌血清型不同所具有的毒力有所不同,且主要血清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交叉免疫性。

通常来说,健康猪经由呼吸污浊的空气感染放线杆菌,并通过呼吸道侵入到肺脏,在肺泡上皮附着,然后肺泡的巨噬细胞会快速将病菌吸附或者吞噬,由于病菌生成大量的毒素而导致肺部发生病变,如肺泡壁水肿、淋巴管扩张、毛细血管堵塞等,最终造成毛细血管壁发生坏死以及破裂,从而导致存在于血浆中的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引起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2、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超过41.5℃,精神沉郁,采食量急剧减少或者停止采食,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往往呈犬坐姿势;有混杂血液的泡沫样分泌物从口鼻流出,且耳部、鼻端以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通常从开始出现症状到死亡只需要不到48h,耐过后转变为亚急性型或者慢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的病程持续较长时间,一般在15-20天左右,病猪表现出轻度发热或者不出现发热,呈现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者间歇性咳嗽,食欲不振,肉料比下降。病猪拒绝活动,人为驱赶猪群时往往独自掉队,只有在采食时才会勉强爬起。慢性型病猪一般会发生继发性肺炎,生长发育缓慢,形成僵猪。

3、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可见耳鼻以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胸水较多,心包积液明显;肺部发生充血、出血,肺泡间质明显水肿,肺表面存在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部分肺部与胸膜会发生粘连,隔叶上存在呈暗红色的坏死灶,尖叶和心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胰样病变;支气管和气管含有大量的血色泡沫样的黏液性分泌物;肝脏形成瘀血,颈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以及腹股沟淋巴结发生肿大、出血。个别病猪死后皮肤苍白,表面存在出血点,严重消瘦,全身淋巴结都发生肿大,且腹股沟淋巴结切面存在灰白色坏死灶,肝脏发生萎缩,呈暗红,肠道黏膜发生出血。

4、实验室检查

病原分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肺脏、肝脏组织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涂布,在37℃进行24h培养,会长出针尖大小的圆形菌落,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心隆起,周围形成明显的β—溶血环;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涂布也能够生长良好。挑取单个菌落经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两极着色较深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或者小纤细杆菌。

小白鼠接种。取自然感染病死猪病料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在37℃进行24h培养,然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取菌苔进行数秒钟的电动振荡,在其完全分散后采取麦氏比浊管法制成每毫升含有40亿活菌的接种液。取4只体重为20-30g的健康小白鼠,其中2只腹腔注射o.2mL接种液,另2只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小白鼠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而注射接种的2只小白鼠在40-48h内发生死亡,对其进行剖检发现肺脏变成暗红色,且前叶和心叶存在不同大小的紫红色斑点。在无菌添加下取死亡小白鼠的病变肺脏组织,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涂布,置于37℃下进行24h培养,挑取长出的单个菌落进行染色镜检,能够看到两极染色较深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或者纤维杆菌,且体型小。

5、防治措施

病猪能够采食时,可采取在饲料中加入药物进行治疗。例如,按每吨饲料添加130g支原净、100910%氟苯尼考混饲,连续使用3天;之后添加量减半,再连续饲喂2周。也可按每吨饲料添加800g磺胺二甲嘧啶、300g北里霉素、200gTMP混饲,连续使用7天;之后添加量减半,再连续饲喂2周。也可按每吨饲料添加200-400g地米考星混饲,连续使用7天。也可按每吨饲料添加250g阿莫西林、180g强力霉素、150980%支原净混饲,连续使用7天。还可按每吨饲料添加120g强力霉素、80980%支原净,同时按每千克料添加250mg增效磺胺甲基异唑,连续使用10天。如果病猪无法采食,要采取注射给药的方式治疗。病猪可按体重肌肉注射5mgjkg头孢噻呋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配合按每10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2.5mL咳喘1号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均易感,但由于初乳中母源抗体的存在,本病最常发生于育成猪和成年猪(出栏猪)。急性期死亡率很高,与毒力及环境因素有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还与其他疾病的存在有关,如伪狂犬病及PRRS。另外,转群频繁的大猪群比单独饲养的小猪群更易发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污染排泄物或人员传播。猪群的转移或混养,拥挤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如气温突然改变、潮湿以及通风不畅)均会加速该病的传播和增加发病的危险。急性:突然发病,个别病猪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病猪体温达到41.5℃,倦怠、厌食,并可能出现短期腹泻或呕吐,早期无明显的呼吸症状,只是脉搏增加,后期则出现心衰和循环障碍,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体温下降,临死前血性泡沫从嘴、鼻孔流出。病猪于临床症状出现后24~36小时内死亡。急性:病猪体温可上升到40.5~41℃,皮肤发红,精神沉郁,不愿站立,厌食,不爱饮水。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有时张口呼吸,呈犬坐姿势,极度痛苦,上述症状在发病初的24小时内表现明显。如果不及时治疗,l~2天内因窒息死亡。亚急性和慢性:亚急性和慢性多在急性期后出现。病程长约15~20天,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食欲减退,肉料比降低。病猪不爱活动,驱赶猪群时常常掉队,仅在喂食时勉强爬起。慢性期的猪群症状表现不明显,若无其他疾病并发,一般能自行恢复。同一猪群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猪。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猪的潜伏期约为1~7天或更长。由于动物的年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以及病原的感染数量的差异,临诊上发病猪的病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心率增加,精神沉郁,废食,出现短期的腹泻和呕吐症状,早期病猪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心衰,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呼吸极度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坐式,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临死前体温下降,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病猪于出现临诊症状后24~36h内死亡。有的病例见不到任何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此型的病死率高达80%~100%。
2.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1℃,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心衰。皮肤发红,精神沉郁。由于饲养管理及其他应激条件的差异,病程长短不定,所以在同一猪群中可能会出现病程不同的病猪,如亚急性或慢性型。
3.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于急性期后期出现。。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体温在39.5~40℃之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呼吸异常,生长迟缓。病程几天至1周不等,或治愈或当有应激条件出现时,症状加重,猪全身肌肉苍白,心跳加快而突然死亡。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存在于肺和呼吸道内,肺呈紫红色,肺炎多是双侧性的,并多在肺的心叶、尖叶和隔叶出现病灶,其与正常组织界线分明。最急性死亡的病猪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粘液及粘膜渗出物,无纤维素性胸膜炎出现。发病24小时以上的病猪。肺炎区出现纤维素性物质附于表面,肺出血、间质增宽、有肝变。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粘液及粘膜渗出物,喉头充满血性液体,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炎蔓延至整个肺脏,使肺和胸膜粘连。常伴发心包炎,肝、脾肿大,色变暗。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可见硬实肺炎区,病灶硬化或坏死。发病的后期,病猪的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出现发绀,呈紫斑。
1.最急性型病死猪剖检可见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带血的分泌物。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形成。肺泡与间质水肿。肺的前下部有炎症出现。
2.急性型急性期死亡的猪可见到明显的剖检病变。喉头充满血样液体,双侧性肺炎,常在心叶、尖叶和膈叶出现病灶,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肺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蔓延至整个肺脏。
3.亚急性型肺脏可能出现大的干酪样病灶或空洞,空洞内可见坏死碎屑。如继发细菌感染,则肺炎病灶转变为脓肿,致使肺脏与胸膜发生纤维素性粘连。
4.慢性型肺脏上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常发生于膈叶),结节周围包裹有较厚的结缔组织,结节有的在肺内部,有的突出于肺表面,并在其上有纤维素附着而与胸壁或心包粘连,或与肺之间粘连。心包内可见到出血点。
在发病早期可见肺脏坏死、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激活,血管内有血栓形成等组织病理学变化。肺脏大面积水肿并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急性期后则主要以巨噬细胞浸润、坏死灶周围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及纤维素性胸膜炎为特征。

诊断
根据本病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架子猪以及天气变化等诱因的存在,比较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特点,可做出初诊。确诊要对可疑的病例进行细菌检查。鉴别诊断在病的最急性期和急性期,应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及猪链球菌病做鉴别诊断。慢性病例应与猪喘气病区别。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1.流行病学特点各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发生,但以6周龄至6月龄的猪较多发。多呈最急性型或急性型病程,突然死亡,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通常在50%以上,最急性型的死亡率可高达80%~100%。常发生于4~5月和9~11月。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拥挤或长途运输、气候骤变等应激因素可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2.临诊症状和病理学诊断急性病猪出现高热、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拒食、死亡突然,死亡率高。死后剖检病变主要局限于胸腔,可见肺脏和胸膜有特征性的纤维素性和坏死性出血性肺炎、纤维素性胸膜炎。
3.实验室诊断包括直接镜检、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
(1)直接镜检从鼻、支气管分泌物和肺脏病变部位采取病料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如见到多形态的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或纤细杆菌,可进一步鉴定。
(2)病原的分离鉴定将无菌采集的病料接种在7%马血巧克力琼脂、划有表皮葡萄球菌十字线的5%绵羊血琼脂平板或加人生长因子和灭活马血清的牛心浸汁琼脂平板上,于37℃含5%~10%CO2条件下培养。如分离到的可疑细菌,可进行生化特性、CAMP试验、溶血性测定以及血清定型等检查。
(3)血清学诊断包括补体结合试验、2-巯基乙醇试管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国际上公认的方法是改良补体结合试验,该方法可于感染后10天检查血清抗体,可靠性比较强,但操作烦琐,河南天行健认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较为实用。
本病应注意与猪肺疫、猪气喘病进行鉴别诊断。猪肺疫常见咽喉部肿胀,皮肤、皮下组织、浆膜以及淋巴结有出血点;而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变常局限于肺和胸腔。猪肺疫的病原体为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为小球杆状的放线杆菌。猪气喘病患猪的体温不升高,病程长,肺部病变对称,呈胰样或肉样病变,病灶周围无结缔组织包裹。
治疗
虽然报道许多抗生素有效,但由于细菌的耐药性,本病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实践中选用氟甲砜霉素肌肉注射或胸腔注射,连用3天以上;饲料中拌支原净、强力霉素、氟甲砜霉素或北里霉素,连续用药5~7天,有较好的疗效。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的治疗尽管在临床上取得一定成功,但并不能在猪群中消灭感染。
猪群发病时,应以解除呼吸困难和抗菌为原则进行治疗,并要使用足够剂量的抗生素和保持足够长的疗程。本病早期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而选择抗菌药物。
预防
(1)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保持猪群足够均衡的营养水平。
(2)应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从无病猪场引进公猪或后备母猪,防止引进带菌猪;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出猪后栏舍彻底清洁消毒,空栏1周才重新使用。新引进猪或公猪混入一群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猪群时,应该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并口服抗菌药物,到达目的地后隔离一段时间再逐渐混入较好。
(3)对已污染本病的猪场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清除血清学阳性带菌猪,并制定药物防治计划,逐步建立健康猪群。在混群、疫苗注射或长途运输前1~2天,应投喂敏感的抗菌药物,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磺胺类药物或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新霉素、林肯霉素和壮观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药物预防,可控制猪群发病。
(4)疫苗免疫接种国内外均已有商品化的灭活疫苗用于本病的免疫接种。一般在5~8周龄时首免,2~3周后二免。母猪在产前4周进行免疫接种。可应用包括国内主要流行菌株和本场分离株制成的灭活疫苗预防本病,效果更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52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