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孵化5天历程都有哪些

鸡的孵化时间藏鸡的孵化时间为2l天。但胚胎发育的确切时间受许多因素影响。小蛋比大蛋孵化期短;种蛋保存时间太长时孵化期延长;孵化温度高时,孵化期缩短。孵化期过长或过短对孵化率和雏鸡品质均有不良影响。胚胎发育的阶段和外胚胎发育的阶段和外形特征家禽属卵生动物,胚胎发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鸡的孵化5天历程

1.蛋在形成过程中的胚胎发育从卵巢上排出的卵子被输卵管漏斗部(伞部)接纳,后与精子相遇受精。由于母禽体温在40.6。41.7℃之间,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形成蛋的过程中(约24h左右)开始发育。受精卵到峡部时发生卵裂,进入子宫部45h后已达256个细胞期,到蛋产出时,胚胎发育已进入囊胚期或原肠早期。蛋产出体外后,由于外界气温低于胚胎发育所需的临界温度,胚胎发育处于停滞状态。

2.孵化期的胚胎发育过程胚胎发育过程相当复杂,以鸡的胚胎发育为例,其主要特征如下。

第1天,在入孵的最初7.4h,即出现若干胚胎发育过程。4h心脏和血管开始发育:12h心脏开始跳动,胚胎血管和卵黄囊血管连接,从而开始了血液循环;16h体节形成,有了胚胎的初步特征9体节是脊髓两侧形成的众多的块状结构,以后产生骨骼和肌肉;18h消化道开始形成;20h脊柱开始形成;21h神经系统开始形成;22h头开始形成;24h眼开始形成。中胚层进入暗区,在胎盘的边缘出现许多红点,称血岛。

第2天,25h耳、卵黄囊、羊膜、绒毛膜开始形成,胚胎头部开始从胎盘分离出来,照蛋时可见卵黄囊血管区形似樱桃,俗称樱桃珠。

第3天,60h鼻开始发育;62h腿开始发育;64h翅开始形成,胚胎开始转向成为左侧下卧,循环系统迅速增长。照蛋时可见胚和延伸的卵黄囊血管形似蚊子,俗称蚊虫珠。

第4天,舌开始形成,机体的器官都已出现,卵黄囊血管包围蛋黄达1/3,胚胎和蛋黄分离。由于中脑迅速增长,胚胎头部明显增大,胚体更为弯曲。胚胎与卵黄囊血管形似蜘蛛,俗称小蜘蛛。

第5天,生殖器官开始分化,出现了两性的区别,心脏完全形成,面部和鼻部也开始有了雏形。眼的黑色素大量沉积,照蛋时可明显看到黑色的眼点,俗称单珠或黑眼。

相关推荐

河蟹高温天死亡原因有哪些?


河蟹养殖进入后期,但是高温天的到来容易给河蟹养殖带来高风险,河蟹池塘死亡严重,也就意味着损失。高温期间河蟹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1.长期ph偏高,河蟹池塘高温期间水草光合作用旺盛,导致池塘酸碱度高,河蟹长期处于慢性中毒,河蟹引发死亡。水草生长旺盛建议各位朋友拉掉池塘部分水草,经常用水博士和黄金益菌素调水。
2.池塘缺氧,高温期间,蓝藻爆发,很多人选择盲目杀蓝藻,期间没有做好增氧解毒,导致河蟹缺氧泛塘。高温期间处理蓝藻一定要选择有风的天气,或者局部地区处理,处理蓝藻一定要做好增氧,千万不能马虎大意。
3.暴雨应激,高温期间,特别是下雨雷阵雨,容易导致池塘倒藻,池塘理化指标发生变化,河蟹死亡突然增加,然后死亡有所减少。在有雷阵雨的时候一定要用黄金多糖和抗激灵增强体质。傍晚的时候用原子氧和全效底改拌料,防止底部缺氧。
4.河蟹黑鳃黄鳃,最近河蟹好多发现黑鳃黄鳃的现象,伴随水肿。这个是河蟹前期消毒工作没有做好,导致河蟹引发细菌感染。有少量死亡可以用黄金多糖和弧菌天敌连用两次。
河蟹池塘中发生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各位朋友要重视起来

如何控制育雏时间都有哪些办法


育雏时间主要是考虑鸡群的主要生产期与室外活动适宜时期的一致性。下面我就教大家如何控制育雏时间。

中原地区鸡群在室外放养的理想时间在每年的4~10月,这个期问放养场地内野生的饲料资源(如野草、草籽、昆虫等)比较丰富,环境温度适合鸡群在野外活动。11月至次年3月外界温度低,野生饲料资源匮乏,鸡群不适宜在室外放养。但是,如果能够提早贮备青干草、堆积秸秆进行发酵育虫、种植牧草、贮存蔬菜瓜果等,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生态养殖的要求。

1.蛋用鸡育雏时间的确定

蛋用鸡的性成熟期为20周龄前后,一般要求开始到野外放牧饲养的周龄为10~18周龄。把育雏时间安排在12月到2月比较合适。这个时期育雏,当到4月初的时候鸡群的日龄为70~120日龄,比较适宜到野外放牧。而且,4月后外界温度较高、野生饲料丰富,鸡群在产蛋期间可以充分运动、大量采食野生饲料、生活环境条件适宜,所生产的鸡蛋质量较好。育雏时间早于11月,鸡群在3月或更早时间就达到开产日龄,而在这个时间由于外界气温低、野生饲料资源稀少,放牧饲养的效果不理想。如果育雏时间推迟到3月或以后,那么在4月初外界条件适宜放牧的时候,鸡群的日龄仅有60天左右,鸡群开产的时候已经到了6月底以后,能够利用外界有利条件进行生态放养的有利时期比较短。

2.优质肉鸡育雏时间的确定

优质肉鸡的饲养时间一般为90~150天。为了保证其肉良好的风味和机体的健康,在室外放养的时间不应少于40天。为了使雏鸡能够较好地适应外界的放养条件,需要在舍内育雏的时间为30天以上。一般3月之前的雏鸡在舍内育雏的时间较长,进入4月以后的雏鸡在舍内的育雏时间较短。舍内育雏时间不宜少于30天,因为在这30天内雏鸡的适应性比较差,体质比较弱,各种疫苗的接种也主要在这期间完成。到室外放养时间过早鸡的觅食范围小,对野生饲料的消化利用效率低,容易感染疾病。例如,在2月初开始育雏的优质肉鸡,需要在鸡舍内饲养45天或更长的时问,到3月下旬开始到室外放养的时候,鸡群日龄达到45天以上,这个时候鸡的第一次换羽完成,体温调节能力明显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明显增强。同时,绝大部分疫苗的接种工作已经完成,有利于安全生产。而在3月底以后开始育雏的鸡群,在舍内育雏的时间有30天(进入4月初之后)就可以适应外界的放养条件了。

3.白羽肉鸡育雏时间的确定

白羽肉鸡的生长期很短,一般饲养6周即可出栏。目前,欧洲一些国家采用的白羽肉鸡生态养殖模式主要是在鸡舍内饲养3~4周,然后在室外草地或果园内放养2~3周。目的是让肉鸡在室外良好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为其健康和生长提供基本保证,生产出符合绿色或无公害标准的鸡肉。

4.室外放养的时间

室外放养时间长短对肉鸡的肉品质和风味影响很大,通常要求作为优质肉鸡上市前在室外放养的时间不少于45天,这样才有利于鸡体内风味物质的积累。放养时间短,风味物质积累少,缺乏土鸡的风味,影响肉的口感。白羽快大型肉鸡出栏前在室外放养的目的主要是让其生活在一个空气质量良好、阳光充足、相互不拥挤的环境中,让鸡群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减少或停止药物的使用以保证肉中没有药物残留;同时肉鸡能获得一定数量可以利用的野生饲料、能够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和运动量,也有助于提高肉的品质。蛋用鸡在产蛋期内都应该在室外放养,除非是在雨雪、大风、冰雹、严寒等严重的恶劣气候条件下才让鸡群在室内活动。在放养区域内,室外的空气质量好、鸡只运动多、接触阳光多、活动范围内有害微生物浓度低、鸡只之间相互拥挤少、其生物学习性能够最大限度得到满足,其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都会表现良好。蛋用鸡在室外活动范围大、时间长、运动量大,觅食的天然饲料多、与土壤接触多,产下的鸡蛋才更符合绿色或无公害鸡蛋的要求,才能有更好的口感。

鸡常用疫苗及给鸡打疫苗最常用的5种方法


鸡病防治除了采用药物治疗外,通常还应用疫苗进行防疫或紧急接种。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禽类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某些传染病防治措施中,免疫接种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鸡常用疫苗及给鸡打疫苗最常用的5种方法。

1、鸡马立克氏病疫苗

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适用于各品种的1日龄雏鸡。接种时按瓶签所标示的羽份数,用马立克氏疫苗稀液进行稀释,每羽颈部皮下注射0.2mL。接种后10-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5年。

鸡马立克氏病双价疫苗,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按标签注明的羽份注入到专用的稀释液稀释疫苗,每羽雏鸡颈部皮下或浅层肌内注射o.2mL。1日龄雏鸡接种1周后产生免疫力,可获终生免疫。

2、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中等毒力活疫苗,用于预防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本疫苗可用于各品种的雏鸡,按瓶签注明的羽份用灭菌生理盐水适当稀释,可采用点眼、饮水等途径进行免疫,也可采用颈部皮下或浅层肌内注射。对于母源抗体不明的鸡群,推荐首免时间10-14日龄,间隔2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对已知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鸡群,推荐首免时间15-20日龄,间隔2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

传染性法氏囊炎灭活油乳剂疫苗,雏鸡采用颈部皮下或胸部浅层肌内注射o.2mL,建议在使用灭活疫苗的同时配合使用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活疫苗,用于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3、鸡新城疫疫苗

鸡新城疫I系弱毒疫苗,用于预防鸡新城疫,专供已经用鸡新城疫弱毒疫苗(Ⅱ系或Ⅳ系苗)免疫过的2月龄以上的鸡免疫接种用。用前按瓶签注明的羽份用灭菌生理盐水适当稀释,采用皮下或胸部肌内注射O.lmL进行免疫,注射3-4天后,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鸡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可预防不同品种日龄的鸡新城疫及其他禽类的新城疫。使用时按瓶签注明的羽份用灭菌生理盐水适当稀释,幼鸡可采取饮水、滴鼻、点眼、气雾等方法进行免疫。通常免疫期为3个月。

4、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用于预防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其中H120疫苗用于初生雏鸡,H52疫苗专供1月龄以上的鸡使用,初生雏鸡不能使用。用前按瓶签注明羽份用灭菌生理盐水适当稀释,进行滴鼻或饮水免疫(最好采用滴鼻免疫)。免疫后5-8天开始产生免疫力,H120疫苗免疫期2个月,H52疫苗免疫期6个月。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疫苗,用于预防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用时充分摇匀,颈部皮下或胸部肌内注射,30日龄以内的雏鸡每只o.3mL,青年鸡、成年鸡每只注射0.5mL。免疫期可达4个月。

鸡肾性、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二价活疫苗,可用作预防呼吸型和肾性传染性支气有炎,供21日龄以上的鸡滴鼻或饮水免疫。

5、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用于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该苗一般用于35日龄以上的鸡,用前按瓶签说明用灭菌生理盐水适当稀释,采用点眼免疫,产蛋鸡在产蛋前2-4周加强免疫1次,免疫期约为6个月。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油乳剂灭活疫苗,用于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使用时充分摇匀,鸡颈部皮下或胸部肌内注射,30日龄以内的雏鸡每羽o.3mL,青年鸡、成年鸡每羽注射0.5mL。免疫期可达2-4个月。

6、其他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油乳剂灭活疫苗,用于预防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接种时充分摇匀,蛋鸡或种鸡在产蛋前2-4周胸部肌内注射,每羽o.5mL。免疫期约为6个月。

鸡痘鹌鹑化弱毒活疫苗,用于20日龄以上的鸡预防鸡痘,接种时按照瓶签说明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于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免疫;初次免疫后2个月再加强免疫刺种1次。接种后14天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2-5个月。

鸡病毒性关节炎油乳剂灭活疫苗,适用于2月龄以上各类型蛋用、肉用种鸡群,预防鸡病毒性关节炎。使用时充分摇匀,颈背部中下1/3处皮下注射或胸部肌内注射,鸡每羽0.5mL。免疫期为4-6个月。

给鸡打疫苗最常用的5种方法
养鸡肯定少不了接种疫苗,雏鸡,育成鸡,蛋鸡在面对疾病时都需要进行免疫处理,疫苗接种的方法,可分饮水,注射,滴鼻滴眼,气雾和穿刺法。
1.饮水法
本法节省人力,方便快捷,但疫苗浪费较多。使用此法应注意,一是饮用水避免酸、碱以及化学物质的影响,免疫前后24消毒水不得饮用消毒水,最好使用蒸馏水免疫,同时在水中加入0.25%~0.5%脱脂奶粉,二是饮水免疫前,要给鸡断水2~4小时,根据季节,气候掌握,让鸡在1~2小时内将稀释的疫苗全部喝完,同时应避免强烈光照射疫苗溶液,三是饮水器用清水冲洗,擦洗干净,数量充足。由于雏鸡的强弱或密度关系也会造成饮水不均、有免疫程度不齐的缺点,所以需要放置充分的饮水器,使雏鸡都能充分地得到饮水。
2.注射法
对鸡进行保定,用连续注射器按照疫苗规定数量进行肌肉或皮下注射,免疫效果好,捉鸡费力且容易产生应激。注射时摇动疫苗液使其均匀,注射用具预先消毒,尤其注射针头要准备充分,每群每舍都要更换针头,健康鸡群先注,弱鸡最后注射。注射法有两种:
皮下注射:一般在鸡颈背中部或低下处远离头部,用大拇指和食物捏住颈中线的皮肤并向上提起,使其形成一个皮囊,注意一定捏住皮肤,而不能只捏住羽毛,确保针头插入皮下,以防疫苗注射到体外。
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以翅膀靠肩部无毛处胸部肌肉为好,应斜向前入针,以防插入肝脏或胸腔引起事故。也可腿部注射,以鸡大腿内侧无血管处为最佳。
3.滴鼻滴眼法
用滴瓶向眼内或鼻腔滴入1滴(0.03mL)活毒疫苗,滴鼻时,为了使疫苗很好地吸水,可用手将对侧的鼻孔堵住,让其吸进去。滴眼时,握住鸡的头部,面朝上,将1滴疫苗滴入面朝上的眼皮内,不能让其流掉。一只一只免疫,防止漏免。
4.气雾法
将疫苗按喷雾规定稀释,用粒度30~50μm的喷雾器在鸡群上方离鸡只0.5m处喷雾。在短时间内,可使大群鸡吸入疫苗获得免疫。在喷雾前,要关风机,门窗,免疫后大约15分钟,重新打开。本法由于刺激呼吸道黏膜,所以避免在初次免疫时使用。
5.穿刺法
此法为鸡痘疫苗接种时使用,展开鸡的翅膀,用接种针在鸡的翼膜无血管处穿刺,病毒在穿刺部位的皮肤增殖,使机体产生免疫力。

影响鸡种蛋孵化率的几个因素


禽蛋营养丰富,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食品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量和质上对禽蛋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我国蛋禽养殖水平不高,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蛋禽产蛋性能上,主要表现为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产蛋率低、产蛋量少等。通常产蛋率的高低是衡量蛋鸡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准,而蛋鸡的产蛋量又因非常错综复杂的因素所导致,所以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成了养殖户最关注的焦点。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鸡种蛋孵化率的几个因素。

1、营养

营养是决定家禽长期产蛋记录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产蛋禽群对不同营养的需要,特别是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水平和类型,已证明有遗传上的差异。产蛋禽类需要显著的高于维持需要以上的饲料能量才能持久产蛋。禽类对平均商品型日粮的代谢能的使用效率假定为75%,则体重为1.8kg、正在产蛋的白色来航鸡每天热能的需要量达到320kcal(lkcal约为4.186kJ)。家禽日粮的改善反映人们对产蛋母鸡能量收支间这一基本关系的日益重视,以及对母鸡生理上必要营养物质的需要的进一步了解。

2、光照时间

光照不仅作为导向性活动一系列生理过程的兴奋物,而且是一天之中生物学节律的调节者,如配子形成和排出的周期性等。各种家禽对光都有反应,不论是天然的或人工饲养的。家禽生长期中,光照时间和黑暗时间的比例以及这些比例的变化速率都会影响到后来产蛋的开始及其维持。在一天中,光照和黑暗两个阶段的分布决定了产蛋的时间,通常禽类只在光照阶段产蛋。

光照的真正持续时间并不是决定产蛋率的关键凶素,重要的是这种刺激的时间分布。凶此在24h内,定时用强光照射20min以上,其效果接近于连续8h的光照制度。在可见光谱中,光的波长居于次要地位,虽然较短的波长作用不及较长的波长。这是凶为短波对于组织穿透性较低。

火鸡比鸡对光照的效应更为敏感,火鸡和鹅必须得到充分的光照(无论是人T饲养的或是天然放养的)才能开始产蛋,这是蛋禽产蛋的先决条件。鸡、鸭和鹌鹑虽然能在黑暗中开始产蛋,但不能维持长久。通常母鸡在5~6个月、火鸡在7~8个月时性成熟。而养在几乎完全黑暗中的鸡,相比对照组的鸡晚开产6~8周。

光照时期对性成熟的作用直接与昼长变化比率有关,在北半球,12月或1月孵出的雏鸡,由于其在大部分或全部生长期的自然光照时数不断增加而发生光照过多的危险,为避免这种危险,在母鸡16周龄前分几步把光照减少至每天8h,以后每天光照增加到16~18h。这个增加可分阶段或一次性完成。

家禽与其他家畜一样,光通过视神经而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复合体。禽类在体质上易于感受光刺激的,这种刺激的引起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释放体液物质。这一物质经垂体门脉系统抵达垂体前叶而导致卵泡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卵泡刺激素刺激卵巢的活动,从而先导致排卵,继而约在25h后冉引起产蛋。排卵是由周期性地增强或释放黄体生成素而引起的。在其他激素中,由催产素和加压素所组成的垂体后叶激素与产蛋有关。

3、环境温度

在相当宽的范围内,环境温度并不是影响家禽产蛋率的主要凶素。只要鸡能维持其体温在/10.5~43℃的正常范围内,则环境温度对于蛋的生产根本不易显示其作用。虽然产蛋鸡的等热区范围是15~25℃,但鸡能够主要通过生理上的方法适应这个范围以上或以下的温度。在25~30℃之间,鸡为了维持其体内的热稳定,会减少身体的活动量和进食量,而对产蛋并无任何有害作用。鸡的低温耐受范围是很宽的,在15~1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时间不长,如1~2天,则增加能量摄取和身体活动,有助于克服其不利影响。当体温的物理调节发生困难时,则必须经过借助于增加基础代谢率进行化学调节,到这个程度,产蛋率会下降。另外,鸡对极端温度适应能力的遗传差别是明显的。

4、年龄和换羽

所有种类的家禽在其生命的第一年产蛋量最多,也就是在他们第一次年度换羽完成以前。鸡普遍的体羽更换通常发生在孵出后16个月,在产蛋持续10~11个月之后。如果母鸡超过这个时期还能继续被保留,则其产蛋量每年下降约20%。蛋的生产时期,最后因普遍换羽而终止,故称这段时期为“生物学年度”。生物学年度的长短可以测量一只母鸡产蛋的持久性,并受遗传型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所控制。其他禽类的换羽较少引人注意,凶为产蛋期较鸡短。火鸡、鹅甚至鸭,通常在秋季普遍换羽开始前就停止产蛋。

生物学年度的长短本身还不能保证一个满意的产蛋记录。在这个时期产蛋的强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变数。所有禽类连产的长度不同。所谓“连产”是指连续若干天的产蛋总数,平均连产率越大,则在一定时期内产蛋量也越多。连产数可以看作是一种遗传强度的表现。家禽中产蛋强度和持久性遗传变异是低的,这表明环境在决定其表现上的重要性。

1、种禽自身因素
1.1遗传因素家禽孵化率的性状受遗传控制,遗传力约为0.10%~0.15%。种禽的遗传结构与孵化率有关,不同家禽种类、品种或品系,其孵化率不同。据王茂增等报道,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结果表明,白壳蛋种鸡、褐壳蛋种鸡、粉壳蛋种鸡种蛋的孵化率有一定的差异。并且,近亲繁殖会使种蛋孵化率降低和雏禽品质下降,杂交时孵化率和雏禽品质都可提高。据文献报道,近亲繁殖系数每增加10%,其孵化率降低4.4%。
1.2年龄因素
种禽年龄对孵化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母禽刚开产时孵化率较低。蛋种鸡在产蛋高峰期8~13月龄时所产的种蛋孵化率最高,之后随着种禽年龄增长,其孵化率又开始逐渐下降。另外据报道,种鸡在不同时间段所产的蛋孵化率也有一定的差异,在8∶00~14∶00时间段所产的种蛋,其孵化率较高。
1.3种禽健康状况
种禽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种蛋的孵化率。种鸡感染一些疾病如蛔虫病、球虫病、鸡白痢、副伤寒、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喉气管炎、马立克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禽脑脊髓炎、鸡霉形体病等均会影响种蛋孵化率。有些传染病还可以由种蛋垂直传播,如白痢、霉形体病等,鸡患有此类传染病所产的种蛋不宜留作种蛋用。潘贵毅等孵化试验表明,鸡白痢阳性鸡的种蛋的孵化率下降了14.6%。
2、饲料营养因素
种禽的日粮营养水平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缺乏或比例不当直接影响种禽的产蛋量、产蛋质量及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日粮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尤为敏感。生产中应饲喂营养水平均衡的饲料,以提高种蛋孵化率。
3、种蛋方面
3.1种蛋质量
主要包括种蛋来源、蛋重、蛋形、蛋壳结构外观及厚薄、蛋壳清洁度、蛋壳颜色、蛋的内部等方面的影响。
3.1.1种蛋来源。种蛋品质的优劣主要由基因遗传和日常饲养管理两方面因素决定。种蛋应来自遗传性状稳定、生产性能高且稳定、孵化率高、没有经蛋垂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日粮营养供应全面以及饲养管理完善的种禽群。种蛋最好通过自繁自养获取,不宜外购种蛋。
3.1.2蛋重。蛋重是影响种蛋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种蛋时,一般要求肉用鸡种蛋蛋重为52~68g,蛋用鸡种蛋蛋重为50~65g。种蛋蛋重应符合各自品种的要求,种鸡的最佳蛋重范围因品种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过大过小都会影响种蛋孵化率和雏鸡质量。蛋重过大,孵化率会降低;蛋重过小,孵出的雏鸡小,影响生产性能。珍珠鸡的种蛋蛋重为34.2~46.0g时其孵化率较高。三黄鸡种蛋的适宜蛋重为50.1~60.0g。康相涛等报道,豫州褐壳种蛋蛋重为53~56g时,其孵化率最高,为86.7%。
3.1.3蛋形。种蛋的形状要求正常,以卵圆形为最好。应及时剔除破壳蛋及畸形蛋,过圆、过长、腰凸、两头尖等形状均会影响孵化率,不宜留作种蛋使用。蛋形指数(长径/短径)因种禽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选择蛋形指数应符合本品种的标准。形状标准的种鸡蛋的蛋形指数为1.35左右,小于1.30的蛋形较圆,大于1.39者蛋形细长。杨俊奎等认为山鸡种蛋蛋形指数为1.20~1.30时的孵化率最高。
3.1.4蛋壳。种蛋蛋壳应致密均匀,结构正常,蛋壳表面正常,厚薄适中。蛋壳厚度在0.32~0.4mm为佳。蛋壳过厚、过硬影响啄壳,孵化时受热缓慢,水分不易蒸发,气体交换能力差,常导致胚雏闷死在壳内;蛋壳过薄,易破损,孵化时受热快,水分易蒸发,微生物易侵入胚雏,影响孵化率。厚壳蛋、薄壳蛋、裂缝蛋、沙壳蛋、破蛋、软蛋、过大及过小蛋均会影响种蛋的孵化率,不宜留作种蛋用。另据李广新等报道,用浆糊或胶水修补蛋清未流出的破损种蛋,可继续用于孵化,其孵化效果与完好种蛋差不多,孵化率稍低于完好种蛋,且差异不显著。
3.1.5清洁度。种蛋蛋壳表面应洁净、无粪便及泥土等污物痕迹,蛋壳粘有少许污物的可经清洗消毒后尽快入孵,受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种蛋容易堵塞气孔,影响气体交换,孵化时易导致种蛋胚胎死亡,降低孵化率。而且蛋壳被污染时,微生物易侵入蛋内引起变质腐败,因此不宜用于孵化。
3.1.6蛋壳颜色。种禽品种不同,种蛋颜色也有差异。种蛋颜色的选择应符合本品种要求,如北京白鸡种蛋为白色蛋壳;伊莎褐鸡、北京红鸡则为褐色蛋壳。
3.1.7蛋的内部。照蛋检查时有发现种蛋气室较大、系带松弛、有血斑及肉斑、蛋白稀、蛋黄不完整等,此类均不宜作种蛋用。
3.2种蛋的保存
3.2.1种蛋库的要求。种蛋库场地应远离鸡舍,库内要保持清洁并且做好定期消毒工作。蛋库的隔热性能需良好,库内应配备恒温控制设备以及制冷设备,需安装温度计和湿度计。库内通风良好。
3.2.2适宜的保存期。保存种蛋时间一般以1周内为佳。据报道,贮存3~5d的种蛋,其各项孵化指标最好。随着保存期的延长,种蛋孵化率逐渐下降。一般情况下,种蛋贮存时间超过4d,随后每多贮存一天,出雏时间就会推迟30min,孵化率会下降1%。
3.2.3适宜的温度。种蛋保存时间不同所需温度也有
一定的差异,贮存种蛋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情况下,贮存期在3d内,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贮存期在3~7d之内,温度为16℃~17℃;若贮存期在7d以上,应以12℃~13℃为宜。种蛋贮存温度过高,胚胎会开始发育,虽然其发育程度被限制,但由于细胞的代谢会导致胚胎的衰老和死亡,影响种蛋孵化率;贮存温度过低,胚胎易受冻而使其活力下降,从而影响种蛋孵化率,当贮存温度低于0℃时,会使胚胎受冻而导致死亡。
3.2.4适宜的湿度
种蛋贮存的适宜湿度为70%~80%。湿度过高,种蛋表面易回潮,增加种蛋霉变可能性,降低孵化率;湿度过低,蛋内水分易蒸发,导致胚胎脱水,影响孵化率。
3.2.5种蛋的放置
种蛋贮存时不能平放,应使种蛋钝端朝上或锐端朝上。种蛋贮存期在3d内,种蛋的钝端朝上为好;贮存3d以上,种蛋宜锐端朝上放置。入孵时,种蛋应钝端朝上放置,利于孵化。
3.2.6种蛋入孵前的升温
若需要长期贮存种蛋,为了提高孵化率,在贮存期间需对种蛋进行定期加温工作。据报道,种蛋贮存前的预热,胚胎早期死亡率会下降,受精蛋出雏率有所提高。另外,上机前对种蛋进行预热,也可以提高孵化率。

4、孵化条件的影响
4.1温度
温度是种蛋孵化最重要的条件,只有保证孵化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使孵化率达到最优和获得优质的雏鸡。种蛋孵化的最适温度因种禽的类型、品系、种蛋大小、蛋壳厚薄、孵化季节和孵化机器类型等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种蛋孵化的最适温度为37.8℃,出雏期间略低,为37℃~37.5℃。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孵化率均有很大影响。孵化温度过高,种蛋胚胎的发育迅速,使孵化期缩短,导致胚胎死亡率上升,雏鸡质量变劣;孵化温度过低,种蛋胚胎的发育迟缓,使孵化期延长,导致死亡率增加。有实践证明,孵化种鸡蛋时,对于容蛋量在3000枚以下的小型孵化机,采用“变温孵化法”的效果比较好,具体为:孵化0~5d,38.5~38.3℃;6~12d,38.3~38.0℃;13~18d,37.8~37.5℃;19~21d,37.3~37.0℃。
4.2湿度
在孵化阶段,孵化湿度应遵循“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即孵化初期55%~60%的湿度,使胚蛋受温良好以及减少水分蒸发;孵化中期50%~55%的湿度,利于胚胎发育;孵化后期65%~70%的湿度,利于胚胎破壳出雏。孵化湿度的调整还需根据种禽的年龄做适当调整。
4.3通风换气
孵化机的通风换气设备需良好,安装有排气管道,结构符合要求。种蛋孵化过程中,随着种蛋胚龄的增加,应逐渐加大机内的通风换气量。尤其是孵化后期,需加大通风换气量,通气孔全部打开,风扇转速稳定正常,但需注意不能通风过度。孵化机内
的O2含量在21%,CO2含量在0.4%时的孵化率最好。据报道,当孵化机内的CO2含量超过1%时,每增加1%,种蛋孵化率会下降15%,当CO2含量上升至10%,种蛋胚胎会全部死亡。
4.4翻蛋
种蛋孵化过程中,为了定期改变蛋中的胚胎方位,防止胚胎与蛋壳膜粘连,促进胚胎的运动、保持胎位正常,同时使种蛋受热均匀,需对种蛋进行定期翻蛋。一般每1~2h翻蛋一次,孵化至18d时停止翻蛋。翻蛋需轻、慢、稳,以向前向后各转45°角为宜。
4.5照蛋
种蛋孵化过程中,定期照蛋1~2次,检查种蛋胚胎的发育情况,检出并剔除无精种蛋和胚胎死亡种蛋。
4.6调盘
为了减少温差对种蛋孵化的不良影响,可在种蛋孵化至第5、10、15d时进行调盘调车工作,以利于提高孵化率。
4.7凉蛋
孵化种蛋经常超温时,需要进行凉蛋工作。凉蛋有助于散热作用,促进气体代谢、血液循环,利于胚胎发育,并可提高种蛋孵化率、雏鸡成活率和平均日增重。据刘海斌(2001)报道,在种蛋孵化至第16d开始,每天进行2次凉蛋,孵化率得到提高。另外,水禽种蛋孵化至16~17d,需要进行凉蛋。

5、日常管理
5.1种蛋的收集
每天产出的种蛋应及时收集,若鸡舍卫生条件好、无污染,可每天收集种蛋4次左右;但在鸡舍卫生条件差且有污染的情况下,应每2h收集1次种蛋。睡觉前最后收集一次种蛋,切忌种蛋留在产蛋箱过夜,因为过夜容易污染种蛋。一般情况下,产蛋率在60%以上后,每天应至少捡种蛋6次。
5.2种蛋的消毒
种蛋自母禽体内产出后,无污染的种蛋接触到粪便、垫料等即被污染,若不及时捡蛋和消毒,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种蛋内,对孵化率和雏禽品质造成影响。因此,做好种蛋消毒工作非常重要。捡蛋前后都需用消毒液清洗手,种蛋捡集后及时熏蒸。生产实践中常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即将种蛋放置于密封的消毒厨,(30mL40%的甲醛溶液+15g高锰酸钾)/m3空间,密闭熏蒸20~30min。潘琦等研究发现,采用甲醛熏蒸消毒,种蛋的孵化率高达92.2%。纪双清等试验结果表明,用1∶100的复合碘溶液或百毒杀对种蛋进行喷雾消毒,可以达到生产实践常用的甲醛熏蒸消毒法的同等效果,而且成本更低,对人员和孵化工具无不良影响。种蛋孵化时,需对种蛋进行第2次消毒。装运种蛋车辆要清洁卫生,做好定期对蛋库房清洗、消毒工作。
5.3种蛋的管理
种蛋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①加强蛋库的管理,合理安排蛋库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工作;②种蛋装卸需及时、快捷、轻、稳、准,尽量缩短种蛋入库前的暴露时间;③种蛋需较长时间贮存时,可用塑料薄膜盖住种蛋,不仅减少了蛋内水分的蒸发,也延缓了CO2的逸出,因而可减缓孵化率的下降;④蛋库应分期定点存放种蛋,不要混合贮存种蛋,做到先入库种蛋先入孵;⑤人员和物资工具都需进行严格的消毒方可进入蛋库,禁止闲杂人员等进入蛋库;⑥定期检查蛋库,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⑦加强种蛋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重视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尽量减少人为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影响种鸡孵化率的因素很多。在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种鸡的孵化率,必须做好种鸡繁育工作,确保种鸡质量,饲喂营养水平均衡日粮,注意卫生和消毒,严防种鸡疾病,保证种蛋质量,加强种蛋贮存和孵化过程的管理,重视人员的培训管理,控制好从种蛋的产出到种蛋孵化出雏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78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