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雏鸡的温度怎么控制?

之前小编和大家说鸡孵化温度控制,让大家了解和学会控制鸡孵化时所需的温度。鸡孵化出来之后就是雏鸡了。刚出生的小生灵总是特别脆弱的,雏鸡也是如此。而雏鸡存活的关键点就是自身的抵抗力,而温度和抵抗力滚西非常大那么培育雏鸡的温度怎么控制?

温度与采食量、饮水量、消化吸收、体内各种生理活动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有直接的关系。

小雏鸡经过长途运输进入鸡舍内的3小时内,舍温应该是38℃-39℃。这是因为运雏车上空间、密度、空气、温度、时间都不规范,大多是挤压在一起呈半睡状态,所以雏鸡卸下车进入舍内后,由于途中颠簸、脱水、应激、寒冷、缺氧等原因一时难以适应,提高舍温能迅速缓解这一问题,使幼雏均匀活动、休息。3小时后给小雏鸡饮水,以后的室温应在37℃,2-3天后舍温在35℃-36℃,4-7天应控制在33℃-34℃,以后才是每周降2℃,直至降为21℃。

值得注意的是因温度计的摆放位置不同,而导致误差很大,所以雏鸡的分布状况才是判断温度是否适宜的标志,温度合适则雏鸡分布均匀,运动自如;温度过低,雏鸡扎堆,靠近热源,鸣叫不休;温度高,雏鸡会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大量喝水。

相关知识

雏鸡培育的温度管理要点


【常见问题】雏鸡培育如何进行温度管理?

【专家解答】温度与采食量、饮水量、消化吸收、体内各种生理活动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有直接的关系,小雏鸡经过长途运输进入鸡舍内的3小时内,舍温应该是38℃~39℃。

这是因为运雏车上空间、密度、空气、温度、时间都不规范,大多是挤压在一起呈半睡状态,所以雏鸡卸下车进入舍内后,由于途中颠簸、脱水、应激、寒冷、缺氧等原因一时难以适应,提高舍温能迅速缓解这一问题,使幼雏均匀活动、休息。3小时后给小雏鸡饮水,以后的室温应在37℃,2~3天后舍温在35℃~36℃,4~7天应控制在33℃~34℃,以后才是每周降2℃,直至降为21℃。

值得注意的是因温度计的摆放位置不同,而导致误差很大,所以雏鸡的分布状况才是判断温度是否适宜的标志,温度合适则雏鸡分布均匀,运动自如;温度过低,雏鸡扎堆,靠近热源,鸣叫不休;温度高,雏鸡会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大量喝水。

【小编结语】雏鸡是鸡的一生中死亡率最高的一个阶段,养好雏鸡不容易,温度控制很重要,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雏鸡培育的几个温度管理要点,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种蛋孵化温度要怎么控制?种蛋孵化温度控制方法


鸡的孵化中养鸡人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的就是做好种蛋孵化的温度控制,特别是前期种蛋自己缺乏调节能力温度要求比较高而后期却需要散热很多养鸡人种蛋孵化做不好温度控制影响了孵化质量,那么种蛋孵化温度要怎么控制?种蛋孵化温度控制方法。

孵化初期,胚胎物喷代谢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调节能力,故需较高的温度。孵化中期,胚胎物质代谢逐渐加强,体温调节能力也逐渐加强,此时温度要保持平稳。孵化后期至出壳前,胚胎已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加上本身新陈代谢旺盛,产生大量的体热,此时孵化温度还应稍低,以利于散热。因此,孵化期应遵循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孵化温度偏高则胚胎发育快,雏鸡提前出壳;温度偏低则胚胎生长发育迟缓,出壳时间晚而拖延。

据试验,37.8℃孵化21天出雏,孵化率最高;38.5℃仅20天就出雏;39.5℃只需19天,且雏鸡体重轻,孵化率低;35.5℃要延迟到24天出壳,且大多数胚胎死于壳内孵化过程中。

应根据胚胎的需温特点,人孵方式和孵化方法进行正确施温。例如巷道式孵化器的分批入孵,采用恒温孵化法,孵化器的温度控制在37.8℃,出雏器的温度为37.O~37.5℃。箱体式孵化器的整批入孵,采用变温孵化法,1~3天孵化温度38.0℃,4~12天为37.8℃,13~18天为37.6℃,19~21天为37.0℃,孵化室室温控制在22~26℃。这里说的温度均是指空气温度,但笔者所在孵化厂的孵化器具有测量蛋壳温度的功能,因此是将胚胎温度设定在37.8℃,通过监控蛋壳温度来设定孵化器内部环境的空气温度,从而保障胚胎发育有良好的温度环境。

温度对雏鸡的作用


:温度对鸡的生长、性成熟、受精、产蛋、孵化率、蛋壳质量等影响较大。对1周龄前的雏鸡提供合适而稳定的温度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适宜的温度一般在32~35℃,如温度过低,易发生球虫病,降低小鸡寻找食物的能力,受寒感冒,引起早期死亡;如温度过高,小鸡会因失水过多而导致脱水死,亡。对于成年蛋鸡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27℃,产蛋适温为16~20(2。经常处于29℃以上的环境中会导致产蛋量下降,

蛋壳变薄,公鸡精液品质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还可引起啄瘀.

除了育雏舍外,一般不供暖,靠鸡体散热和房舍隔热来保温。对温度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调节通风量来实现。为了达到准确的温度控制,风机的风量可以小一些,而台数要多一些。可以将风机分为几组,按不同气温,开动不同组数的风机。先进的通风装置是用热敏元件等控制的无级变速风机,通过感温的高低可以改变电压,使通风机随舍温的高低而改变转速。舍温愈高,转速愈快,通风量愈大。多等级的通风量对肉用仔

鸡舍更为必要。因季节与体重的不同,最大与最小通风量之间的差异相当悬殊,如冬季刚孵出的肉用仔鸡,每只每分钟的通风量仅需0.0014米3,待接近出场又适逢夏季,则需0.113米3,相差达80倍。用调节风量进行温度控制,不可能单一地控制温度,必然会同时引起舍内相对湿度与有害气体的浓度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在夏季是完全可以协调的,而在冬季容易产生矛盾。如何维持尽可能高的舍温,而又不致使舍内湿度过大或有害气体浓度偏高,这是进行通风所必须注意的问题。饲养员应密切关注舍内环境的变化,在冬季进行通风之前,一定要随时提高舍内温度。

【小编总结】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温度对雏鸡的作用,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冬季养鸡怎样做好温度控制?肉鸡冬季养殖温度控制方法有哪些?


肉鸡养殖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养鸡技术,有养过鸡的都知道,温度在养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冬季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会对养鸡带来不少的困扰。那么,冬季养鸡应该怎样做好温度控制呢?肉鸡冬季养殖温度控制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选无破损的并经过校对的温度计,挂在鸡舍的北墙上,以免太阳直射,远离火炉,温度计的下端略高于鸡背即可。及时观察度数,达不到标准温度的尽快调节,尤其是新饲养户冬季育雏,缺少经验,主要依靠温度计实施控温。

二、看鸡室温

有经验的老户,看鸡群分布状态就可调控温度,如鸡群均匀分布在整个网床,呈满天星状,休息时抻腿抻脖,非常舒适,表明温度合适;如鸡群远离火源,靠近南北墙溜边,表明温度较高,若是张口喘气说明温度太高;如鸡群靠近火源,挤在一起,并发出叽叽的尖叫声,表明温度过低;如大部分分布正常,个别网床处无鸡,表明有贼风,检查漏洞及时堵严。

以上就是关于冬季肉鸡养殖中温度控制的方法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冬季肉鸡养殖进行温度控制主要是两个方面出发,一是温度计、二是看鸡室温度。养鸡户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冬季养鸡的温度控制。此外要注意:进鸡前一定要检修鸡舍和取暖设备等,另外不要盲目为了保温而忽视了通风,一定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雏鸡人工育雏成败的因素


:人工育雏成败受诸种因素的影响.但概括起来分为两大因素,即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1.先天因素的影响。

1.1种鸡群健康的影响

不健康的种鸡群所产的蛋孵出的雏鸡,不仅体弱多病,成活率低,生长发育慢,并且参差不齐,虽品种相同,但种鸡品质差异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鸡,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生长发育情况显然不同,以下是玉龙县养鸡场2003年初育雏两批蛋鸡记录表,此表足可说明。

1.2种鸡群缺乏营养的影响

种鸡群虽无疾病.但营养缺乏,尤其是维生素缺乏,这样的种蛋孵出的雏鸡,体质虚弱多病,成活率低。

1.3种蛋处理的影响

种蛋保存不妥,种蛋受污染,所孵雏鸡其成活率较低。

1.4孵化条件及技术的影响

种蛋品质虽好,但孵化条件不适宜.如孵化机内温差过大。温度不均匀,通风不良等,孵化技术欠佳,雏鸡出雏提早或延迟,卵黄吸收不全,脐部及腹部收缩不正常,雏鸡体质娇弱,生长发育受阻,其成活率也低。

1.5鸡种及年龄的影响

种鸡不同,年龄不同,育雏成效也种鸡比一般鸡种成活率高,在一定年限内,种鸡年龄越大,其孵化出雏鸡成活率越高。

1.6季节的影响

不同季节孵出的雏鸡.其体质相差也较悬殊,一般严寒酷暑季节,种鸡配种力差,种蛋品质比春秋季节差,其孵出的雏鸡体质较弱。生长发育慢且不均匀,成活率也明显较低。

1.7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

客观原因导致雏鸡先天性发育不足而影响育雏成活,诸如在孵化过程中.供电时断时续,尤其是在胎蛋转入出雏机后,供电不正常,可致使出雏时间推迟,雏鸡娇弱无力,成活率低。

2后天因素的影响

2.1饲养管理的重大影响

2.1.1全价饲料和合理的饲料是人工育雏成败的一个重大因素。因雏鸡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差,但生长快,新陈代谢强烈,如在育雏过程中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雏鸡生长发育受阻,残次病鸡增加,成活率大为下降,为此,要求调制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日粮配合应符合要求,饲料适口性应好新鲜无异味。

2.1.2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人工育雏成败之关键。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较弱,而温度又是直接影响到雏鸡的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饲料的消化,营养的吸收及腹中剩余卵黄利用等生理环节,因此.必须按雏鸡发育要求保持恒温.切忌温差过大的不恒定保温,尤其在夜间人工保温更为重要,如供温不当,往往发生雏鸡为取暖,互相挤压打堆,重则大批死亡,轻则造成呼吸道疾病。为此,在雏鸡二周龄内,加强夜间巡视查群很重要;再者,必须掌握合适的饲养密度,密度过大,生长慢,发育不整齐,容易感染疾病和产生恶癖,死亡率高;此外,温度、光照应适宜,空气必须新鲜,育雏室内应无贼风,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育雏效果。

2.2防疫和卫生的影响

雏鸡对各种疾病抵抗力不强。因此,经常性的消毒工作.因地制宜地接种各种疫苗.周期性驱虫,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包括预防性投药。是保证育雏成功的重要环节。

2.3兽害及意外事故发生的影响

雏鸡具有神经敏感,无自卫能力,怕惊吓等习性.对外来音响、光线、颜色、惊扰等应激反映强烈,往往引起炸群造成雏鸡死伤,为此,环境保持安静.防止兽害的侵袭破坏。

2.4饲养员的责任心问题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一项极为细致而艰巨的工作.俗称:育雏如育婴,要有婆母心。雏鸡的温度调节,饮水开食,喂食次数喂食量及饮水量控制,投药的量及方法,光照控制,密度调整.免疫接种,卫生消毒等等一系列工作都须人来完成。所以,饲养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对育雏成绩的影响事关重大,提高饲养员的思想觉悟及技术水平非常重要,对饲养员职业道德教育.技术培训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育雏的成败受诸种因素的影响,取得良好的育雏效果,必须面面俱到方能实现。

【小编总结】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雏鸡人工育雏成败的因素,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雏鸡夏天怎么管理?肉鸡夏季育雏的管理技术


夏季天气闷热,鸡场通风不好潮湿,也非常容易滋生各种问题,特别是刚出生的雏鸡更需要管理,才能保证雏鸡存活率。不然雏鸡非常容易在夏季出现很高的至死率,其存活率会变的很低,那么雏鸡夏天怎么管理?肉鸡夏季育雏的管理技术。

1.育雏前的准备

为避免育雏期间出问题,在进雏前应做好周密的准备工作。一般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制订生产计划:根据鸡舍容量和自身经济条件进行生产定位,制订进雏计划和全年生产计划。

(2)育雏舍准备:育雏室要求干燥、保温性能好、光照和通风换气条件良,并便于操作和卫生防疫,且应在进雏前对育雏舍进行维修和电路安全检查维护,最后进行冲洗、消毒,干燥后关闭门窗备用。

对于育雏室及鸡场周围环境应做好灭鼠、除草工作,并保持排水畅通。

(3)设备与用具准备:保温设备的正常运转是育雏成功的关键之一,其他例如照明、通风设备是否正常,饮水器、料桶是否已准备就绪等。

(4)垫料准备:采用地面育雏时垫料应提前消毒、干燥后备用,一般垫料有刨花、锯木、短麦秕。垫料要求干燥、吸水性强、松软、无异味和无霉变等。有条件地区若在地面上先铺干细砂粒,上面再铺垫料则更好。

(5)进雏前准备工作。

①进雏前56天按每立方米鸡舍用高锰酸钾20克加福尔马林40毫升进行密闭薰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②饮水器、料桶可用现配制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新洁尔灭溶液浸泡、冲洗、晾干后备用。

③配备好育雏期饲料、药品、疫苗。

④落实好运雏用工具、周转箱、车辆等。

⑤进雏前一天加温、调试,保证育雏室温度符合育雏要求。

⑥其他设备准备:断喙器、注射器、喷雾器、滴管、温度计、水桶、记录表等。

(6)运雏和检雏。

运雏的车辆要保温、防风,以免冷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装鸡的容器要通风,防止雏鸡缺氧死亡,并且适当控制装箱密度,防止受热,最好使用雏鸡专用周转箱。

养鸡的关键是育雏,育雏的第一步是检雏,检雏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

①掌握种蛋来源:应选择生长发育良好、品种特征性显著、生产性能优良、抗病能力强、精神饱满、新陈代谢旺盛的适龄种鸡提供的种蛋。

②了解出壳时间:在正常时间内出壳的雏鸡质量比较好,出壳过早或过迟的鸡是因为孵化温度不当或种蛋质量不好所致,比较难饲养。

③本批次的种蛋若受精率、出雏率高说明种蛋质量好,则雏鸡质量也好;反之,则说明种蛋质量差,雏鸡质量也差。

④雏鸡的精神状态:健雏活泼爱动、眼大有神、反应灵敏,抓在手中挣扎有力;弱雏、病雏则表现呆立、低头、闭眼、反应迟钝,抓在手中挣扎无力。

⑤腹部情况:健雏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吸收良好,无毛区小并被周围绒毛覆盖;弱雏和助产雏则出现脐部吸收不良,周围有血迹,无毛区大,腹部膨大、水肿,颜色不正常。

⑥肛门区:健雏肛门区干净,绒毛干燥而稠密;弱、病雏肛门区沾有粪便,绒毛潮湿稀少。

⑦外形:残雏腿爪异常,跛行,眼睛有疾。

2.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休息:雏鸡进入调试好温度的育雏室后,严禁大声喧哗,让其休息半小时左右,等到一部分雏鸡开始活动时即可开水。

(2)饮水:通常把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开水。这既有利于采食、消化、剩余卵黄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又有利于防止雏鸡脱水,维持水的平衡,促进粪便排出和加强新陈代谢。在开水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第一周最好饮用与室温大致相同的温开水,并在饮水中添加5%10%的葡萄糖(蔗糖也可替代)、适宜的抗生素、复合维生素和电解质营养液,以保证雏鸡健康和促进生长。②保证供水,每100只鸡应有1只饮水器,位置与喂料处不宜相距太远。10日龄后饮水器应调整高度,以防弄湿垫料。育雏期间饮水器中不能断水,断水时间过长会引起暴饮,影响鸡群健康。③保持饮水器和饮用水的卫生,饮水器每天应清洗、消毒一次,饮水每天更换二次,确保饮用水的洁净。

(3)开食:

①抓好开食工作。出壳后第一次喂料叫做开食,一般在雏鸡出壳后1624小时开水为宜,即先开水后开食。开食用的饲料应该使用品质优良的肉仔鸡前期料,不提倡用食口性好的小米或其他饲料,可在开食的饲料中适当增加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②合理饲喂:为了训练雏鸡吃食,开食时和开食后应坚持勤添少喂的原则,以减少饲料的浪费。第一周一般每三小时喂一次,以后可不间断地供料。

③防止饲料污染:平养式育雏一般是将塑料布铺于垫料上,将饲料撒在塑料布上开食。由于粪便容易污染饲料而造成饲料浪费,且易诱发球虫及其他疾病,所以要少喂勤添,每次喂料应更换塑料布,用过的塑料布洗净晒干后可重复使用。

④及时检查开食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每次喂料以后,饲养员应轻轻随机捉十多只小鸡用姆指和食指触摸一下嗉囊部,检查雏鸡开食的比例和吃料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饲养方式。

(4)温度:

育雏的温度是育雏成功的关键,直接影响雏鸡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和健康,关系到今后的生长发育、饲料转化和成活率。育雏温度包括室温和离地面20厘米高区域内小气侯的温度两个方面。不同周龄对温度要求不同。

育雏期温度控制标准

周龄1-3日龄4-7周龄2周龄3周龄4周龄5周龄6周龄

热源下温度34-3233-3131-2929-2727-2525-2223-20

室温28282625242220

育雏前期,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因此,温度偏高,会出现饮水量增加、采食量减少、生长速度降低、羽毛生长不良等现象,严重时雏鸡受热出汗形成僵鸡或羽毛脱落成为光背没毛鸡。温度偏低对小鸡危险性更大,不仅吃料饮水减少、新陈代谢下降、生长速度降低,还会诱发白痢和呼吸道疾病,造成死亡率明显上升。怎样才能掌握好育雏温度呢?应该做到看雏给温。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调整好室温,仔细观察雏鸡的吃食,饮水和休息的行为。如果鸡群吃饱后一个挨着一个整齐平静地躺着,头颈向前伸,自然的歪向一侧,两翅微微张开,呼吸平稳呈悠闲自在的样子,说明温度最为适宜;如果雏鸡远离热源而打堆,尖叫,说明温度太高;如果雏鸡都挤向热源打堆尖叫,说明温度太低,应当尽快调整。必需注意,在短时间内温度变化幅度不宜过大,应该是逐渐平稳地改变为最好。

(5)光照

光照的目的主要是便于鸡群采食、饮水和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肉用仔鸡饲养光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长光照,即第一周为24小时光照,以后每天光照20小时左右,使鸡有充分时间采食。另一种是间歇性光照,即从第2周始除采食时照明12小时,其余时间段黑暗24小时,如此循环,使其采食饮水后充分休息。

对于光照用灯具,为了节约用电,可以使用节能灯。试验表明,采用节能灯不影响仔鸡的生长发育,且可节约大量电费,降低成本。

(6)相对湿度

鸡对相对湿度适应范围比较广,但第一周在65%左右为宜,以后维持在60%即可。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前期因温度高、蒸发量大、小鸡通过呼吸与排泄排出的水分少而易出现干燥;后期随着温度下降、仔鸡生长速度加快、饮水量增加、通过呼吸和排泄排出的水分增加而出现湿度增大。因此,前期因相对湿度小,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和鸡群脱水;后期因相对湿度大、温度较高、易诱发球虫病和霉菌中毒,所以要做好通风换气、调节湿度工作。

(7)换气

育雏期鸡舍相对比较密闭,温度高、湿度大、饲养密度大、生长速度快、呼出的二氧化碳多、耗氧量大,再加上排粪多所产生的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易导致肉鸡腹水症的发生;并对眼结膜、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增加发病率、降低饲料报酬和生长速度,因此要适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洁净。

在育雏阶段通风和保温是一对矛盾。第一周以保温为主,以后在保温的前提下适当通风换气,可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增加通风次数,缩短通风时间,同时严防贼风直接吹入鸡舍,引起雏鸡感冒。以后随着雏鸡长大,抵抗力增强,育雏温度下降,可适当增加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但也应减少空气直接对流。一般来讲,当鸡舍内二氧化碳超过0.5%,氨气含量高达0.2毫升/立方米以上,即人进入鸡舍有明显刺鼻、刺眼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通风换气。

(8)密度

生产实践证明,肉用鸡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饲养密度成反比。但饲养密度太小,屋舍设备利用率低,会造成能源浪费,成本增加。因此,从这两方面考虑,应保持适当的密度。可参阅下表。

肉鸡平养密度推荐表

周龄1-23-45-67-8成年

体重(克)400110021002600

密度(只/平方米)28181088

(9)调群

为确保肉用仔鸡商品整齐度,应结合饲养密度适时调群,按个体大小分别组群。个体较小的密度也适当小些,以便加强管理,提高整群的生长速度。

(10)断喙

对于种用苗鸡,会因环境条件、饲料营养、密度过大等因素诱发鸡群发生啄癖,如啄羽、啄趾、啄肛等,给生产带来一定损失。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断喙,不仅可以防止啄癖,还可以节约饲料。试验证明,断喙育成的成年鸡,饲料消耗可以降低6%8%,产蛋期非疾病死亡率降低一半。

断喙应在715日龄进行,一般采用断喙器断喙。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在断喙的创面应烧烙2秒钟,断喙前后2天可在饲料中添加每公斤2毫克的维生素K,防止失血过多。

3.雏鸡日常饲养管理细则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三)产蛋期饲养管理技术

(四)肉种鸡的人工授精技术

由于种公鸡体形较大,体重较重,极易引起脚掌疾病,造成配种困难,淘汰率高。为了提高公鸡的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集约化养鸡场广泛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提高受精率10%-15%,留存公鸡减少2/3,并可以及时发现和淘汰低产母鸡,提高经济效益。养肉鸡需要多大成本

育雏鸡时需要注意什么?育雏鸡的注意事项


对于养鸡户来说,在养殖的过程中必不可免地会经历养殖雏鸡的情况。雏鸡是一种抵抗力比较弱的小鸡仔,在养殖雏鸡的过程中,由于雏鸡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因此常常会因环境变化而引发各种疾病。那么,育雏鸡时需要注意什么?雏鸡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育雏鸡时注意事项

一、防感冒气温突然降低或舍温不稳,寒风侵入,雏鸡最易感冒。病雏鸡羽毛蓬乱,畏寒,流泪和鼻液,呼吸困难,打喷嚏。防治:保持舍温稳定,避免贼风侵入;改善鸡群的饲养管理,用0.3%的金霉素拌料,连喂3天。

二、防炎症主要是防脐炎和卵黄囊炎。病雏鸡精神委顿,畏寒,腹部胀大,皮下胶样浸润。脐部发炎,呈紫红色;卵黄囊发炎、肿大,继发腹膜炎,卵黄囊和腹壁粘连,死亡率在50%~10%。平时应严格消毒,保持育雏室清洁卫生。治疗时要挑出病雏鸡单独饲养,并给其肌肉注射青、链霉素,每只用1万国际单位。其他鸡用0.3%的过氧乙酸溶液带鸡消毒,并在饮水中加禽用电解多维进行预防。中药用生姜(每只鸡用0.4克)与白酒(每只鸡用0.2毫克)混合后拌料,连用3天。

三、防白痢鸡白痢是雏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经种蛋垂直传播。温度多变、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以及饲料营养缺乏等均易诱发此病。病鸡畏寒、群聚、昏睡、呼吸困难,肛周有白色糊样粪便,肛门频频伸缩。预防:尽量避免从白痢病严重的种鸡场引入种蛋,加强种蛋及孵化设备的消毒。治疗:降低鸡群密度,改善卫生条件,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带鸡消毒,用大蒜(每只鸡用0.3克)、马齿苋(每只鸡用2.5克)捣汁,混在饲料中,连喂2天。

四、防慢性呼吸道病4~8周龄鸡最易感染慢性呼吸道病。病鸡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流黏性至黄色脓样鼻汁,眼睑肿胀,眼角内有干酪样渗出物,呼吸困难,可听见气管呼噜声,渐渐消瘦,死亡率在30%左右。预防:尽量避免从感染本病的种鸡场引进雏鸡,加强饲养管理,用链霉素滴鼻,每只2000国际单位,或用0.2%的土霉素拌料,连喂5天。治疗:用0.05%的禽喘灵拌料,连喂5天,或用0.3%金荞麦制剂拌料,连喂7天。

五、防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初春繁育的雏鸡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病鸡精神萎靡,怕冷,流泪和鼻液,喘气,咳嗽,死亡率在30%左右。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7日龄雏鸡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饮水免疫;60日龄用H52弱毒疫苗加强免疫。治疗:应用倍量H120弱毒疫苗饮水,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也可用中药伸筋草(每只用0.5克)煎水饮用3~5天。

六、防脱水雏鸡因开水或开食时间过迟、体内水分得不到及时补给,轻则造成雏鸡精神不振,体重减轻;重则瘫软、衰竭而死,死亡率在10%左右。治疗:立即降低饲养密度,给病鸡滴服5%的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混合液,连服3天。

以上就是在育雏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养鸡户来说,养殖雏鸡是一门技术,在育雏鸡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由于雏鸡的身体状况比较差,因此一旦患病,就极有可能会因此失去生命。作为养殖户,如果遇到雏鸡养殖的情况的话,那么一定要有更多的细心和耐心来进行相应的管理,加强管理,避免雏鸡患病,同时加强雏鸡的抵抗力,保证营养需求,让其健康成长。

有效判断育雏舍温度的方法


雏鸡是养殖户培育健康鸡群的关键,雏鸡的健康状况是鸡只成活率的保障,在雏鸡培育过程中,温度对影响雏鸡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养殖户一定要做好育雏舍的温度控制工作,以保障雏鸡成活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做好雏鸡鸡舍温度控制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判断育雏室温度变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育雏舍温暖判断方法。

育雏舍温暖判断方法:

一、温度合适与否,可从雏鸡的状态观察出来,温度适宜,雏鸡在舍内分布均匀,精神食欲良好,饮水正常,温度过低,雏鸡拥挤成堆集于热源,并发出尖叫;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呆立,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

二、说完了温度再说说湿度,出壳雏鸡体内的水分含量在70%以上,从高湿的出雏器转入较干燥的育雏室,会影响雏鸡的正常生长。

三、一般育雏室湿度要求,1-10日龄在60-70%之间,10日龄以后,一般在50-60%之间,湿度过低,育雏室特别干燥,容易引起灰尘,这样就会引发雏鸡的呼吸道疾病,湿度过大会引起垫料发霉,引起鸡的肠道疾病。

由于刚孵化出的鸡雏生理机能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不能根据环境的的变化来调整体内的温湿度,因此进入育雏室后,合适的温湿度调控是雏鸡培育与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雏鸡抗病力较弱,自身温度调节能力差,因此育雏舍的温度控制极为关键,养殖户掌握好育雏舍温度判断就能做好育雏舍温度控制工作了,从而实现自身养殖效益。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判断育雏舍温度方法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6422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