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有真相:小龙虾每个养殖阶段的病害发生规律及对策

小龙虾是我国淡水水域重要的养殖品种,它适应力强、繁殖力高、食性杂、生长快、耐高温、耐低氧,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养殖经济效益高,前景广阔,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之一。但小龙虾病害较多,尤其是池塘精养病害易发为甚,往往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将2018年小龙虾全年12个月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以华中地区为例)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学习借鉴。广大养殖户可以根据此年规律总结出各种虾病发病时间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做好养殖池塘虾病管理工作。

一、小龙虾病害年规律图(以华中地区为例)

1、上年11到第二年的2月期间,小龙虾基本进洞冬眠,池塘里几乎没有小龙虾活动,此阶段无病害。

2、3月份,水温逐渐升高,小龙虾逐渐出洞并开始摄食,此阶段主要虾病为纤毛虫、黑壳和黑尾等寄生虫病,并伴发肠炎病。

3、4-5月期间,水温逐渐升高,小龙虾摄食量增加,肠炎病高发,但黑鳃等寄生虫病持续危害,并伴发弧菌病等细菌性疾病。

4、6月份,水温逐渐升高,小龙虾摄食量增加,残饵粪便排放增大,水质变差,白斑综合征高发。

5、7-10月期间,水温先逐渐升至最高值后逐渐降低,此阶段虾塘水温持续偏高,小龙虾活动减少,基本无病害。

二、常见小龙虾虾病判别特征和治疗建议如下

1、肠炎

判别特征:肠道无食,有空泡,充血(蓝血细胞)。

防治建议:改底、三黄+大蒜素+乳酸菌(预防,3-5天一疗程),恩诺沙星+三黄+Vc多维(治疗)。

2、纤毛虫、黑壳和黑尾(原生动物和真菌)

判别特征:龙虾头胸甲、尾部出现绿毛、黄毛以及黑色泥垢。

防治建议:改底+调水、纤毛净+脱壳素+补钙。

3、黑鳃

判别特征:打开龙虾头胸甲,出现鳃丝发黑、发黄。

防治建议:改底+调水+碘制剂消毒(无特效药)。

4、脱壳不遂

判别特征:头胸甲突出。

防治建议:补钙+加大饲料投喂量。

5、弧菌病

判别特征:断须、断爪,末端发黑、发黄,尾扇边缘组织积水,只死大虾,肝脏发白,黑鳃,活力低。

防治建议:消毒+调水+改底(无特效药)。

6、白斑综合征

判别特征:头观察头胸甲有花斑、虾体大面积死亡。

防治建议:Vc、免疫多糖增强免疫力(10天以上一疗程)+消毒+调水+改底(无特效药)。

编辑推荐

养殖老手解读:预防小龙虾的病害要点有哪些?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龙虾的病害防治的一些要点。我们都知道小龙虾的疾病一般多为感染导致的,还有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外界物理环境导致的,例如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温度的不稳定,水质的PH值等等都可能影响龙虾的生长情况。而一般很多养殖人都会忽略到外界的一些环境导致疾病出现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原因是因为营养不良所导致的。

小编建议大家在养殖过程中搞清楚龙虾的病害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一般来说,防治大于治疗,而我们常见的防病害的措施主要有消毒和清塘等工作,在龙虾放苗时用3-4%的食盐溶液浸泡10分钟,进行虾体消毒,浸泡时可以晃动容器以便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其次池水的管理也十分重要,要定期加注新水,然后进行水质的调节,如果有条件可用生石灰进行全塘泼洒。

此外,投喂的饵料一定要新鲜,不要投喂一些变质的饵料,并在饵料中加入一些免疫剂,并且在进排水口中要设立一些网片,防止一些敌害生物进入,如果在其中发现一些对龙虾有害的敌害生物如鲶鱼水蛇等,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消除。

生态健康的养殖技术也是小编一定倡导和推广的。我们常常说到,要保持水质的酸碱平衡,使得水体中的状态一直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一般在小龙虾养殖中后期每个月施用一次光合细菌,每次用量为使池水成每立方米水体5-6克的浓度。

小龙虾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小龙虾的养殖在我国非常普遍,虽然小龙虾是外来入侵物种,可是随着我们中国人吃货的力量,差点就将小龙虾吃到在中国灭绝。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市场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现在小龙虾在我国已经逐渐有了一定的人工养殖面积,养殖过程中自然会出现病害的现象。那小龙虾会出现什么病害呢?该如何防治呢?一起来看看把!

1、烂壳病

发病特性:烂壳病主要是有细菌感染引起的,小龙虾发病后会出现溃烂的有颜色斑点,斑点轻轻按压会有凹陷的感觉,后期斑点出出现一个洞,导致小龙虾受到感染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在购种运输的时候要注意小心操作,防止龙虾出现伤口,造成机械损伤。然后在放苗的时候要对虾苗进行消毒,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伤到虾苗,保证池水的干净。

2、烂尾病

发病特性:烂尾病主要是因为虾之间打架或者是饲养人员不小心导致龙虾受伤,伤口被感染。染病后会在虾尾出现疮点,虾尾不完全,出现伤口腐烂的现象。后期随着病情加重,溃烂的部位会逐渐像身体发展,严重的时候整个虾尾部全部腐烂。

防治方法:与烂壳病一样,防止虾苗受到机械损伤出现伤口,在养殖过程中将饲料投足,防止饵料不足出现打架的现象。定期将池塘消毒,可使用生石灰,对于发病的龙虾可以喷洒强氯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3、软壳病

发病特性:软壳病主要是因为龙虾缺少钙元素,并且池塘中养殖过度导致光照不足。长时间不更换饲料,吃剩的饲料也没有及时捞出,使池塘水变肥,增大密度,光照不足导致。虾壳用手轻轻一捏就会凹陷进去,由于塑料一般,虾壳颜色加深,食欲不佳,其生长速度也在迅速下降。

防治方法:在准备越冬的时候做好清塘工作,将池塘多余的淤泥及时清除。清塘时配合生石灰进行喷洒进行消毒,将养殖密度控制在池塘负载之内,水草的面积不可超过池塘面积一般,不能长时间的投放单一饵料,根据生长情况适当的改变饵料,多增加含钙量高的饵料。

4、黑鳃病

发病特性:黑鳃病主要是因为虾鳃受到真菌的感染,感染后虾鳃处肉色会逐渐变深,最后完全黑化。导致虾完全丧失鳃部功能,游泳变得较为困难,停止进食。一般患病的虾会爬上池塘或者是潜伏在池底不愿动,几乎丧失了行动能力,最后窒息而亡。

防治方法:定期对池塘进行换水,提高水质,及时将未吃完的饵料捞出来,防止饵料变质污染池水。饵料需要多样化,不可只投放肉性饵料,适当的添加一些营养价值高的蔬菜。发现患病虾及时捞出,用食盐水浸泡治疗,然后用二氧化氯等药剂进行全池喷洒。

以上就是养殖小龙虾经常会出现的病害了,其实也远远不止这几种,例如还有出血病、水霉病等。这些病害都会严重威胁小龙虾的生长,主要也是需要我们做好池塘的管理,定期换水消毒,保证水质,及时将漂浮在水面上吃剩的饵料捞出。促进龙虾的生长,为其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池塘养殖淡水小龙虾产量低的原因及对策



一、苗种放养成活率低

苗种投放时,因长途运输,离水时间长。虾种鳃丝萎缩,放养时未经充分吸水处理,入池后虾种因吸水过多而“胀死”。有些苗种是通过药物诱捕的,放养后死亡率高。有的苗种是严寒的冬季投放,放养过程中直接被冻伤、冻死。

苗种宜就地收购就地放养,虾苗放养要做到沿池四周均匀放养,布点均匀。长途运输的虾苗,放养时先将虾苗放水中浸泡3~5分钟,再放池边2~3分钟,反复2~3次,让虾苗吸足水份后,再缓慢将虾放入池中,可提高放养成活率,严禁投放药物诱捕的苗种。

二、放养密度高

塘口放养密度高,同一塘口多批次放养,规格不一,造成生长速度不能同步,摄食能力有强有弱,养殖过程中小龙虾互相残杀,养殖产量低。池塘养殖龙虾,亩放养虾苗20~40千克,规格每公斤60~80尾,虾苗要求规格均匀,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并一次放足,避免分批放养。放养时虾苗要用3%~5%的食盐水浸洗消毒后入池。

三、敌害生物多

因清塘不彻底,注水时没有经严格过滤。虾池中有青蛙、水蛇、乌鳢等敌害生物,摄食幼虾,侵袭蜕壳过程的软壳虾,直接影响龙虾养殖产量。因此养殖龙虾的池塘,放苗前要用药物彻底清塘,杀灭敌害生物,常用药有生石灰、强氯精、巴豆等。

四、光照不足

许多低产虾池中水草过多,覆盖率过高,水体受光面少,水体流动量小,光照不足。导致养殖产量低,上市规格小。正常水草覆盖率一般为池塘水面的1/3左右,以利龙虾遮荫和滋生龙虾爱吃的浮游生物。水草过密,可每隔10~15米用刀割一条宽3~5米通道,以确保鱼池有足够的受光面。7~8月,水草腐烂后应及时补充水草,以满足龙虾生长和蜕壳的需要。

五、投饵量不足五、投饵量不足

由于放养密度高,投饵量不足,投饵方法不当,饵料营养不全面,大小规格不适口,造成部分龙虾摄食不到饵料。一是造成龙虾互相残杀;二是因营养不良,造成部分龙虾蜕壳不遂;三是造成部分龙虾因索饵而逃逸。日投喂量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准,一般中、小龙虾按体重的15%~20%投喂,成虾按体重的5%~10%投喂,具体可根据虾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

六、水质条件差

一是池水质过肥,pH值过低,或水质清瘦,水体透明度过大,都不利于龙虾蜕壳生长。二是夏季水位过浅,水温高于极限温度,会抑制龙虾生长,促使龙虾性早熟。冬季封冰,易造成龙虾因缺氧窒息死亡。三是水位忽高忽低,导致部分龙虾沿水位线附近打洞,以穴居为主。时间一长,就适应了洞穴生活,既不蜕壳,又不摄食生长,龙虾雌雄不分,规格小,懒于活动,养殖产量低。养殖过程应长期保持水位稳定,水质清新,严防水质受到工业污染、农药污染和化学污染。养殖过程中若发现龙虾反应迟钝,游集到岸边,浮头并向岸上爬时,说明缺氧严重,要及时注水或开增氧机增氧。

七、管理不善

一是池口面积过大或过小,坡比小,没有浅水层,不利于龙虾脱壳生长;二是防逃设施差,容易造成龙虾逃跑;三是捕捞不及时,造成部分龙虾伏塘穴居而捕不到。养殖小龙虾的池口面积以10~30亩为宜,坡比为1∶2~1∶3。龙虾爱打穴,要加固防逃设施,以防龙虾逃跑。龙虾隔年性成熟,9月离开母体的幼虾到第二年的7~8月性成熟。6月离开母体的幼虾到第二年的4~5月性成熟。龙虾性成熟交配后,雄性容易死亡。一般饲养2个月左右,当小龙虾个体重达40克以上时,可捕捞上市,提高养殖产量。

龙虾种苗:小龙虾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小龙虾的养殖在我国非常普遍,虽然小龙虾是外来入侵物种,可是随着我们中国人吃货的力量,差点就将小龙虾吃到在中国灭绝。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市场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现在小龙虾在我国已经逐渐有了一定的人工养殖面积,养殖过程中自然会出现病害的现象。那小龙虾会出现什么病害呢?该如何防治呢?一起来看看把!

1、烂壳病

发病特性:烂壳病主要是有细菌感染引起的,小龙虾发病后会出现溃烂的有颜色斑点,斑点轻轻按压会有凹陷的感觉,后期斑点出出现一个洞,导致小龙虾受到感染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在购种运输的时候要注意小心操作,防止龙虾出现伤口,造成机械损伤。然后在放苗的时候要对虾苗进行消毒,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伤到虾苗,保证池水的干净。

2、烂尾病

发病特性:烂尾病主要是因为虾之间打架或者是饲养人员不小心导致龙虾受伤,伤口被感染。染病后会在虾尾出现疮点,虾尾不完全,出现伤口腐烂的现象。后期随着病情加重,溃烂的部位会逐渐像身体发展,严重的时候整个虾尾部全部腐烂。

防治方法:与烂壳病一样,防止虾苗受到机械损伤出现伤口,在养殖过程中将饲料投足,防止饵料不足出现打架的现象。定期将池塘消毒,可使用生石灰,对于发病的龙虾可以喷洒强氯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3、软壳病

发病特性:软壳病主要是因为龙虾缺少钙元素,并且池塘中养殖过度导致光照不足。长时间不更换饲料,吃剩的饲料也没有及时捞出,使池塘水变肥,增大密度,光照不足导致。虾壳用手轻轻一捏就会凹陷进去,由于塑料一般,虾壳颜色加深,食欲不佳,其生长速度也在迅速下降。

防治方法:在准备越冬的时候做好清塘工作,将池塘多余的淤泥及时清除。清塘时配合生石灰进行喷洒进行消毒,将养殖密度控制在池塘负载之内,水草的面积不可超过池塘面积一般,不能长时间的投放单一饵料,根据生长情况适当的改变饵料,多增加含钙量高的饵料。

4、黑鳃病

发病特性:黑鳃病主要是因为虾鳃受到真菌的感染,感染后虾鳃处肉色会逐渐变深,最后完全黑化。导致虾完全丧失鳃部功能,游泳变得较为困难,停止进食。一般患病的虾会爬上池塘或者是潜伏在池底不愿动,几乎丧失了行动能力,最后窒息而亡。

防治方法:定期对池塘进行换水,提高水质,及时将未吃完的饵料捞出来,防止饵料变质污染池水。饵料需要多样化,不可只投放肉性饵料,适当的添加一些营养价值高的蔬菜。发现患病虾及时捞出,用食盐水浸泡治疗,然后用二氧化氯等药剂进行全池喷洒。

以上就是养殖小龙虾经常会出现的病害了,其实也远远不止这几种,例如还有出血病、水霉病等。这些病害都会严重威胁小龙虾的生长,主要也是需要我们做好池塘的管理,定期换水消毒,保证水质,及时将漂浮在水面上吃剩的饵料捞出。促进龙虾的生长,为其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养殖小龙虾,每个月都做什么?


小龙虾养殖热潮目前还在持续,从网上看到不少人都想着回家养小龙虾,也有不少人在水稻收割后就开始挖田改造,搞成小龙虾养殖田。

小龙虾目前最普遍的养殖模式一是池塘精养,二是稻虾共作。而二者之中虾稻共作又是占据绝大多数的。

小龙虾养殖周期短,回报时间快,一般投放虾苗后人工养殖一个多月就可以开始捕捞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也是一边捕捞一边投放虾苗,以获取更大的养殖产量。

通常,小龙虾养殖投放虾苗时间在2-3月份,当然这个需要看当地天气情况如何。选择合适的时间投放虾苗可以说对虾苗成活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进入4月份,主要工作就是投喂饵料并且捕大留小,以降低小龙虾养殖密度,应对黑色5月。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底改换水工作。

5月份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月份,因为5月素有“5月魔咒”说法。在这个月不要投放虾苗,同时密切关注小龙虾摄食情况,捕捉成虾出售,搞好换水底改工作。

6-7月份可以根据自己养殖情况投放虾苗准备第二批养殖,而且在这样的热天一定要注意慢慢提升水位,以降低塘底的温度。同时搞好池塘饵料投喂、换水、消毒等工作。同样的捕捉大虾出售。

8-9月份是投放亲虾的时候,可以准备育苗池投放亲虾。如果用原有养殖池塘育苗的,可以在9月投放亲虾。对养殖池塘还要做好清塘、晒塘工作。在投放亲虾前捕捉大虾卖掉,留取一部分成虾作为种虾繁殖后代。

10月份后气温逐渐降低,小龙虾产卵正是高峰期,这个时候注意水稻收割后晒干稻草、田块就可以上水淹洞,促使小龙虾出洞摄食,饵料以高蛋白质饵料为主。

11月份气温进一步降低,这个时候大多数小龙虾进洞越冬。但还是要注意饵料的适当投喂。同时预防低温倒藻,搞好肥水工作,预防青苔滋生。如果水草不足的在11月份要补种伊乐藻。

12月份到1月份,气温很低,小龙虾基本不吃食。这个时候也多巡塘,搞好避寒工作。如果温度持续0度以下,要用在路埂和水交界地方覆盖稻草或者覆盖地膜等方法给小龙虾保温。

以上是小龙虾养殖每个月份的基本工作,不足之处请大家补充。

小龙虾病害的预防


小龙虾的疾病主要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引起的两大类。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疾病是指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龙虾养殖水体的pH值过高或者过低、农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引起的疾病。生物因子引起的疾病是指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有害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及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投喂不足而引起的营养不良和操作不当引起的应激性反应等疾病。疾病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很多疾病都是上述两类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追求最大的养殖效益,放养密度可能会比较大,因此需注意加强疾病的预防。


在小龙虾养殖生产的过程中,防病防害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放养龙虾种苗前,池塘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就是我们常说的清塘;


二、放养虾苗时用3-4%的食盐溶液浸泡10分钟,进行虾体消毒,浸泡时可以晃动容器以便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三、加强池水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池水水质。有条件的可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或定期泼洒光合细菌,消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保持池水的酸碱度和溶氧水平的平衡,使水体中的物质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解决池水老化等问题。一般在小龙虾养殖中后期每个月施用一次光合细菌,每次用量为使池水成每立方米水体5-6克的浓度;


四、投喂的饲料要新鲜,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在配合饲料中可添加光合细菌及免疫剂;


五、进排水口和池埂上要设网片,严防敌害生物进入,如发现虾池中有鲶鱼、蛙、蟾蜍、水蛇、泥鳅、黄鳝、水鼠等敌害生物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消除。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有图有真相:小龙虾每个养殖阶段的病害发生规律及对策》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小龙虾养殖病害”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681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