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鸡养殖技术重点:茶花鸡三个生长阶段科学饲养管理的技巧

成功进行富含营养价值且肉质细嫩的茶花鸡养殖十分讲究,为了高效进行茶花鸡饲养管理工作,养殖户需学习茶花鸡相关的养殖技术知识,这可以帮助养殖户少走弯路,从而提高养殖户成功养殖茶花鸡的几率,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茶花鸡养殖技术的重点知识,也就是茶花鸡三个生长阶段科学饲养管理的技巧。

一、茶花鸡雏鸡饲养管理

1、温度:第1~3天育雏室温度为33~34℃,以后逐日下降,每周下降1~2℃,以雏鸡均匀分布不堆迭为宜。温度过低,鸡则堆迭于热源边,造成压死,温度太高,鸡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出汗。保温热源可用红外线灯、电热管等。

2、饲喂:开食前先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饮水。2~3小时再投喂全价小鸡料,敞开投料,供足清水,让其自由采食饮水。

3、密度:按每平方米60只,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步降低。如垫料潮湿,则要及时更换。

4、防病:主要预防白痢和球虫,可用千分之二的土霉素拌料或每只2000单位的青霉素和链霉素饮水,3天一交换。

二、茶花鸡中成鸡饲养管理

1、圈养:圈养即利用鸡舍配以运动场饲养,喂以饲料并配以青绿植物。因原鸡仍保留野生原鸡喜欢上树的习惯,故应在鸡舍及运动场上搭建一些栖架供鸡只跳跃栖息。

2、散养:利用果园、树林地将鸡放养其中,适当搭建一些简易棚,供鸡只避风挡雨,遮荫避寒。采用这种方法,鸡只除适当补饲外,让其在内觅食昆虫、野草,将大大提高商品鸡的品质和销售价,同时可大大减少果林地的病虫病,鸡粪又成了林地很好的有机肥料。

三、茶花鸡种鸡饲养管理

1、饲喂:种鸡必须选择个体健康、品种特别突出、体形强健的鸡只,并在百日龄后限量饲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鸡料只喂一次,至5月龄进入产蛋期时逐步改用种鸡料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每隔3天添加适量的蛋鸡多维,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胆碱、矿物质等,多喂青饲料。

2、密度:茶花鸡种鸡养殖管理时要调整密度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并逐步补充人工光照,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光照时数为16~18小时。

养鸡原本就是一个技术活,而茶花鸡养殖更加讲究方法技巧,养殖户要把握好茶花鸡养殖技术知识,文中已经详细介绍了茶花鸡各个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技巧,这是茶花鸡养殖技术的关键点,养殖户要善于运用,从而高效进行茶花鸡的饲养管理工作,以便最终实现茶花鸡养殖效益

延伸阅读

茶花鸡怎么养?茶花鸡养殖技术介绍


茶花鸡也叫红原鸡、原鸡等。茶花鸡属于野鸡的一种,其主要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次生竹林中。茶花鸡的体型娇小,肉质鲜嫩,滋味鲜美。因此现在成为不少养鸡户的选择。那么,茶花鸡要怎么养比较好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茶花鸡养殖技术介绍

一、茶花鸡养殖特点

1、适应性强:茶花鸡不仅适应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饲养繁衍,而且对高寒地区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全年各个季节全国各地均可饲养。

2、饲养粗放:茶花鸡抗病能力强,病害少,对1月龄以上的原鸡即可散放在田边田角,让其自由觅食。对外界环境要求不高,各种粮食类作物均可饲喂,并可配以青绿植物。

3、采食量少:茶花鸡体重轻小,采食量少,从初生到2月龄,平均每只日采食量不足30克,肉料比为1:2.5。

4、成活率高:茶花鸡种蛋受精率为89~95%,受精蛋孵化率为90%,种蛋孵化期21天,育雏成活率在98%左右。

二、茶花鸡雏鸡管理

1、温度:第1~3天育雏室温度为33~34℃,以后逐日下降,每周下降1~2℃,以雏鸡均匀分布不堆迭为宜。温度过低,鸡则堆迭于热源边,造成压死,温度太高,鸡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出汗。保温热源可用红外线灯、电热管等。

2、饲喂:开食前先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饮水。2~3小时再投喂全价小鸡料,敞开投料,供足清水,让其自由采食饮水。

3、密度:按每平方米60只,随著日龄的增加逐步降低。如垫料潮湿,则要及时更换。

4、防病:主要预防白痢和球虫,可用千分之二的土霉素拌料或每只2000单位的青霉素和链霉素饮水,3天一交换。

三、茶花鸡中成鸡管理

1、圈养:圈养即利用鸡舍配以运动场饲养,喂以饲料并配以青绿植物。因原鸡仍保留野生原鸡喜欢上树的习惯,故应在鸡舍及运动场上搭建一些栖架供鸡只跳跃栖息。

2、散养:利用果园、树林地将鸡放养其中,适当搭建一些简易棚,供鸡只避风挡雨,遮荫避寒。采用这种方法,鸡只除适当补饲外,让其在内觅食昆虫、野草,将大大提高商品鸡的品质和销售价,同时可大大减少果林地的病虫病,鸡粪又成了林地很好的有机肥料。

四、茶花鸡种鸡管理

1、饲喂:种鸡必须选择个体健康、品种特别突出、体形强健的鸡只,并在百日龄后限量饲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鸡料只喂一次,至5月龄进入产蛋期时逐步改用种鸡料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每隔3天添加适量的蛋鸡多维,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胆碱、矿物质等,多喂青饲料。

2、密度:茶花鸡种鸡养殖管理时要调整密度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并逐步补充人工光照,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光照时数为16~18小时。

以上就是关于茶花鸡养殖技术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茶花鸡的养殖还是比较容易的。其养殖方法和普通的肉鸡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对于想要进行茶花鸡养殖的朋友,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关于茶花鸡的生活习性、生长环境、饮食习惯等,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和养殖。

科学养鸡:茶花鸡养殖技术


茶花鸡是家鸡的野生祖先,别称红原鸡、原鸡等,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竹、树叶、各种野花瓣为食,也吃白蚁、白蚁卵、蠕虫、幼蛾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茶花鸡养殖技术吧!

茶花鸡养殖特点

1、适应性强:茶花鸡不仅适应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饲养繁衍,而且对高寒地区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全年各个季节全国各地均可饲养。

2、饲养粗放:茶花鸡抗病能力强,病害少,对1月龄以上的原鸡即可散放在田边田角,让其自由觅食。对外界环境要求不高,各种粮食类作物均可饲喂,并可配以青绿植物。

3、采食量少:茶花鸡体重轻小,采食量少,从初生到2月龄,平均每只日采食量不足30克,肉料比为1:2.5。

4、成活率高:茶花鸡种蛋受精率为89~95%,受精蛋孵化率为90%,种蛋孵化期21天,育雏成活率在98%左右。

茶花鸡雏鸡管理

1、温度:第1~3天育雏室温度为33~34℃,以后逐日下降,每周下降1~2℃,以雏鸡均匀分布不堆迭为宜。温度过低,鸡则堆迭于热源边,造成压死,温度太高,鸡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出汗。保温热源可用红外线灯、电热管等。

2、饲喂:开食前先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饮水。2~3小时再投喂全价小鸡料,敞开投料,供足清水,让其自由采食饮水。

3、密度:按每平方米60只,随著日龄的增加逐步降低。如垫料潮湿,则要及时更换。

4、防病:主要预防白痢和球虫,可用千分之二的土霉素拌料或每只2000单位的青霉素和链霉素饮水,3天一交换。

茶花鸡中成鸡管理

1、圈养:圈养即利用鸡舍配以运动场饲养,喂以饲料并配以青绿植物。因原鸡仍保留野生原鸡喜欢上树的习惯,故应在鸡舍及运动场上搭建一些栖架供鸡只跳跃栖息。

2、散养:利用果园、树林地将鸡放养其中,适当搭建一些简易棚,供鸡只避风挡雨,遮荫避寒。采用这种方法,鸡只除适当补饲外,让其在内觅食昆虫、野草,将大大提高商品鸡的品质和销售价,同时可大大减少果林地的病虫病,鸡粪又成了林地很好的有机肥料。

茶花鸡种鸡管理

1、饲喂:种鸡必须选择个体健康、品种特别突出、体形强健的鸡只,并在百日龄后限量饲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鸡料只喂一次,至5月龄进入产蛋期时逐步改用种鸡料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每隔3天添加适量的蛋鸡多维,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胆碱、矿物质等,多喂青饲料。

2、密度:茶花鸡种鸡养殖管理时要调整密度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并逐步补充人工光照,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光照时数为16~18小时。

茶花鸡有什么特色?茶花鸡的介绍


品种介绍:茶花鸡个体寻常略大,是家鸡的野生祖先。雄鸟上体具金属光泽的金黄、橙黄或橙红色,并具褐色羽干纹。脸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红色,且大而显著。雌鸟上体大部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胸部棕色,往后渐变为棕灰色。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竹、树叶、各种野花瓣为食,也吃白蚁、白蚁卵、蠕虫、幼蛾等。雄鸟独处,或与众雌鸟配偶,或其他雄鸟群栖。取食于地面但飞行能力强,夜栖树上。分布范围包括印度次大陆北部、东北部及东部,中国南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及爪哇。引种至其他地区。现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原鸡是喜欢结群生活的鸟类,除繁殖期外,大多结成7~8只以上的群体,最多可达20多只。性情机警,受惊后便迅速奔入树林、灌丛中,或飞到山坡之下。夜间栖息于树上,清晨即下到地面活动。杂食性,主要以植物叶、花、幼芽、嫩枝、幼嫩竹笋、草莓、榕果、草子、浆果和种子为食,有时也到耕地啄食谷粒,甚至到村落附近的耕地上与家鸡混群觅食。觅食方式也和家鸡相似,用爪刨和用嘴啄,常常边走边觅食,尤其早晨和傍晚觅食活动最为频繁。除植物性食物外,原鸡也吃各种昆虫和昆虫幼虫等动物性食物。

国内分布:分布于云南的潞西、永德、镇康、耿马、双江、西盟、景洪、勐海、勐腊、思茅、景东、绿春、金平、河口与富宁,广西的靖西、百色、那坡、巴马、崇左、龙州、宁明、凭祥、大新、天等、防城、上思、武鸣、邕宁、上林、膝县、岑溪、马山、田林以及博白、红水河等地,广东的徐闻,海南的霸王岭、吊罗山、文昌、琼海、白沙、万宁、乐东、琼中、鹦哥岭、尖峰岭、东方、保亭和陵水,均为留鸟。

国内分布:繁殖期2~5月。进入繁殖期后雄鸟叫声频繁,常常发出近似遏遏-遏遏的啼叫,其声有似茶花两朵,故中国云南许多地方称原鸡为茶花鸡。主要营巢于林下灌木发达、干扰较小的茂密森林中,也有在村落附近的小片树林内营巢的。巢多置于树脚旁边或灌丛与草丛中地上,巢甚简陋,通常为地面的一小凹坑,或由亲鸟在地面稍微挖掘一浅坑,内再垫以树叶和羽毛即成,有时直接产卵于灌丛中地上。每窝产卵6-8枚,偶尔少至4枚和多至12枚。卵浅棕白色或土黄色、光滑无斑,椭圆形,大小为42-48mm31-36mm。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卵化期19-21天。雏鸟早成性,孵出不久即能随雌鸟活动。

饲养建议:该鸡采食量较少,有着天生非常强厚的适应能力,能很快的适应我国各地的环境及季节气温,且种蛋受精率成活率高达90%-95%,回报利润相比一般的家鸡较为理想,缺点市场销价,对市场营销和批发要求较高,因而有销路条件的养鸡户可以考虑饲养。

种蛋饲养:种鸡必须选择个体健康、品种特别突出、体形强健的鸡只,并在百日龄后限量饲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鸡料只喂一次,至5月龄进入产蛋期时逐步改用种鸡料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每隔3天添加适量的多维,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胆硷、矿物质等,多喂青饲料。调整密度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并逐步补充人工光照,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光照时数为16~18小时。

观赏鸡:矮脚茶花鸡


矮脚茶花鸡,又叫珑玲鸡、年画鸡、矮脚鸡,是最可爱、体型最小的一种观赏鸡、宠物鸡。是西双版纯种野生矮脚茶花鸡品种最好看的一种。体型小,公鸡体重约在500至600克,母鸡体重约在350至500克,甚至更小,是一种适合在阳台以及庭院饲养的小型宠物鸡。矮脚茶花鸡体态优美,挺胸翘尾。颜色艳丽,有白色,黑色,灰麻,棕麻,黑银,三彩,桂种,大红,盖沙等等。矮脚茶花鸡不仅体型小,颜色艳丽,而且与人接触亲密,可以在手上肩上与人玩耍,深受各个年龄段人的喜爱。这种鸡因为纯野种,抗病力极强。是馈赠佳品。

重量:公鸡600克以下,母鸡500克以下

具体分数:体型25气质15尾巴20翅膀10体重5腿5羽毛质量5

矮脚鸡主要养殖分布:贵州兴义

养殖指数:43.65%

茶花鸡杂交:

体躯匀称,羽毛松软紧贴矮。公鸡为红黄色羽毛,主副翼羽和腹、尾羽为黑翠绿色。单冠,虹彩橘黄色,喙短,背宽平,尾翘。母鸡以黄麻色为主,白色、黑麻色次之。喙、胫、爪为黑色,少数杂有黄色。胫短,整个体躯似匍匐地面。公鸡胫长6。5cm,母鸡5。9cm。"招财鸡"原产于泰国和东南亚一带,是最可爱、体型最小的一种观赏鸡、宠物鸡。公鸡体重约在400至600克,母鸡体重约在300至500克,甚至更小。招财鸡体态优美,挺胸翘尾。后来被带人带进云南与云南本土的茶花鸡杂交,经过多年的发展型成了中国版的茶花观赏鸡,由于本地人不知"招财鸡"的叫法,只知杂交出来的鸡,相比云南茶花鸡,脚矮了很多就把它称之为"矮脚鸡"。有人又说是泰语的(译音)。目前"招财鸡"分为国内"招财鸡"和纯进口品种的"招财鸡"。

茶花鸡(非矮脚)

品种介绍:茶花鸡个体寻常略大,是家鸡的野生祖先。雄鸟上体具金属光泽的金黄、橙黄或橙红色,并具褐色羽干纹。脸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红色,且大而显着。雌鸟上体大部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胸部棕色,往后渐变为棕灰色。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竹、树叶、各种野花瓣为食,也吃白蚁、白蚁卵、蠕虫、幼蛾等。雄鸟独处,或与众雌鸟配偶,或其他雄鸟群栖。取食于地面但飞行能力强,夜栖树上。分布范围包括印度次大陆北部、东北部及东部,中国南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及爪哇。引种至其他地区。现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原鸡是喜欢结群生活的鸟类,除繁殖期外,大多结成7~8只以上的群体,最多可达20多只。性情机警,受惊后便迅速奔入树林、灌丛中,或飞到山坡之下。夜间栖息于树上,清晨即下到地面活动。杂食性,主要以植物叶、花、幼芽、嫩枝、幼嫩竹笋、草莓、榕果、草子、浆果和种子为食,有时也到耕地啄食谷粒,甚至到村落附近的耕地上与家鸡混群觅食。觅食方式也和家鸡相似,用爪刨和用嘴啄,常常边走边觅食,尤其早晨和傍晚觅食活动最为频繁。除植物性食物外,原鸡也吃各种昆虫和昆虫幼虫等动物性食物。

国内分布:分布于云南的潞西、永德、镇康、耿马、双江、西盟、景洪、勐海、勐腊、思茅、景东、绿春、金平、河口与富宁,广西的靖西、百色、那坡、巴马、崇左、龙州、宁明、凭祥、大新、天等、防城、上思、武鸣、邕宁、上林、膝县、岑溪、马山、田林以及博白、红水河等地,广东的徐闻,海南的霸王岭、吊罗山、文昌、琼海、白沙、万宁、乐东、琼中、鹦哥岭、尖峰岭、东方、保亭和陵水,均为留鸟。

国内分布:繁殖期2~5月。进入繁殖期后雄鸟叫声频繁,常常发出近似遏遏-遏遏的啼叫,其声有似茶花两朵,故中国云南许多地方称原鸡为茶花鸡。主要营巢于林下灌木发达、干扰较小的茂密森林中,也有在村落附近的小片树林内营巢的。巢多置于树脚旁边或灌丛与草丛中地上,巢甚简陋,通常为地面的一小凹坑,或由亲鸟在地面稍微挖掘一浅坑,内再垫以树叶和羽毛即成,有时直接产卵于灌丛中地上。每窝产卵6-8枚,偶尔少至4枚和多至12枚。卵浅棕白色或土黄色、光滑无斑,椭圆形,大小为42-48mm31-36mm。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卵化期19-21天。雏鸟早成性,孵出不久即能随雌鸟活动。

饲养建议:该鸡采食量较少,有着天生非常强厚的适应能力,能很快的适应我国各地的环境及季节气温,且种蛋受精率成活率高达90%-95%,回报利润相比一般的家鸡较为理想,缺点市场销价,对市场营销和批发要求较高,因而有销路条件的养鸡户可以考虑饲养。

种蛋饲养:种鸡必须选择个体健康、品种特别突出、体形强健的鸡只,并在百日龄后限量饲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鸡料只喂一次,至5月龄进入产蛋期时逐步改用种鸡料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每隔3天添加适量的蛋鸡多维,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胆硷、矿物质等,多喂青饲料。调整密度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并逐步补充人工光照,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光照时数为16~18小时。

黑羽乌鸡养殖技术:黑羽乌鸡三个生长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


经济价值极高且富有药用价值的黑羽乌鸡在近些年成了许多养殖户的最爱,黑羽乌鸡养殖效益虽然十分可观,但其养殖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家鸡养殖,养殖户必须掌握好黑羽乌鸡养殖技术成功饲养黑羽乌鸡,从而保障黑羽乌鸡养殖效益的实现,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黑羽乌鸡三个生长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这是黑羽乌鸡养殖技术的重点。

1、雏鸡

从出壳到30日龄的鸡称为雏鸡。要养好黑凤乌鸡,育好雏鸡是关键。一是开食。出壳后的第2天即可开食。最初3天内,饲喂用开水浸泡过的碎米,其中加些芝麻和熟鸡蛋黄(每100只雏鸡喂3-5个)将饲料撒在塑料布上,诱鸡采食。从第4天开始喂给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放在小饲槽内干喂(饲槽高度与鸡背同高)。

从第7天开始,可加喂占饲料总量10-20%的青绿饲料。7日龄后,可在饲料中加2-3%的细沙,让其自由采食,以增强消化机能。21日龄以内,每天饲喂6-8次,每次30分钟;21日龄以后,每天饲喂4-5次即可。二是饮水。雏鸡出壳后20-30小时就可饮水,应先饮0.2%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饮水量一般为采食量的1.6倍。

2、中鸡

从脱温到165日龄的鸡称为中鸡,根据用途可分为膳用仔鸡和后备种鸡两类,在饲养管理上有所不同。种鸡的饲养方式分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三种。

3、种鸡

165日龄后即进入种鸡阶段。可选用家鸡种鸡全价颗粒饲料喂养,每天每只种鸡喂料60-65克,并放牧供足青绿饲料。一般小栏饲养公母比例为1:12,大群饲养时比例为1:10。公鸡利用年限一般为2年,优良者可用3年但每年要有计划地更换新鸡50%左右,淘汰的种鸡可作商品鸡处理。

母鸡产蛋最适宜的温度是18-25℃,在日平均气温30℃以上或15℃以下时,产蛋率显著下降,部分母鸡甚至停止产蛋。另外,产蛋母鸡所需要的光照时间是每天15-16小时,适宜的光照强度是15平方米40瓦。相对湿度要求50-55%,此外要有安静环境。

素有中国黑宝之称的黑羽乌鸡药用价值极高,养殖户在进行黑羽乌鸡养殖时一定要牢牢掌握黑羽乌鸡的养殖技术,从而有效进行黑羽乌鸡的饲养管理工作,以利于养殖户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黑羽乌鸡三个生长阶段科学饲养管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养鸡三个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关键点是什么?


散养鸡三个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关键点是什么?养殖户进行散养鸡养殖时,不需像圈养鸡那样耗费大量人力,但是依然不可以掉以轻心,也应该要依据科学养鸡技术知识,科学进行散养鸡的饲养管理,从而保障获取散养鸡可观效益,了解散养鸡三个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关键点,也是科学养鸡技术知识的重点。

散养鸡三个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关键点是什么?

1.育雏期:雏鸡抵抗力差,对外界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温度是育雏的首要和关键条件。如果是春夏季育雏,当外界温度达到18℃以上时,5周后可逐步转到室外放养;如果是秋冬季节育雏,则一般在7~8周以后才逐步过渡到舍外放养。放养鸡只白天在舍外活动,晚上回舍内休息,如果遇到恶劣和极端天气,如大风、雨雪等天气,则呆在舍内不进行户外活动。

2.育成期:放养的密度会影响到成活率、生长速度等。公母分群饲养,饲料逐步从雏鸡料过渡到青年鸡料。在野外青草茂盛季节,可适当减少补饲料量。观察鸡群情况,对弱鸡和体重小的鸡单独补饲。

3.产蛋期:产蛋鸡对钙的需要量比青年鸡要多3~4倍,开产前需提高饲料中钙的含量,逐步过渡到蛋鸡料,同时可提供贝壳、碳酸钙颗粒等供鸡自由采食。产蛋期光照应控制在16小时,光照强度为1平方米2瓦照度。舍内设置产蛋箱,训练蛋鸡回舍内产蛋,有利于减少窝外蛋、脏蛋、破蛋比例。每天上午、下午各捡一次蛋,夏季可增加捡蛋次数。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养鸡三个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关键点的相关内容,对于散养鸡的饲养管理,大家要格外细心用心,更要依据科学养鸡技术知识,高效进行散养鸡的饲养管理,从而保障养鸡场鸡群的健康养殖。

如何做好种公鸡三个生长阶段的养殖管理?


养殖户在种公鸡养殖的过程中要注意分阶段做好种公鸡管理工作,这是因为每个阶段种公鸡的生长发育不同,侧重点也不相同,有针对性的分阶段进行种公鸡养殖管理是种公鸡成功养殖的关键,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做好种公鸡三个生长阶段养殖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育雏阶段

鸡只整个一生中最初的72小时尤为重要,这不仅能确定其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全身羽毛的生长状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最初的阶段决定着鸡只骨架的发育。只有育雏育成期种公鸡得到良好的骨架发育,它们才能在整个产蛋期进行有效地交配。

要使雏鸡获得良好的开端,应确保在7、14、21、28日龄的体重必须达标,如果公鸡体重在28日龄达标,鸡群均匀度则很理想。如在一周龄内实施断喙,应倍加小心,因为断喙不当仍是鸡群均匀度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4日龄后影响鸡群均匀度的最大因素是种公鸡能否获得和吃掉其所应得到的料量。种公鸡的均匀度十分关键,要保持良好的均匀度,饲喂系统必须在同一时间为所有的公鸡提供准确的料量。要密切观察鸡只行为,特别是从手工喂料转换到自动饲喂系统阶段,要确保供料均匀和鸡群均匀地生长。

二、育成阶段

在获得正确体重生长曲线的同时,种公鸡的均匀度从35日龄开始应一直保持在80%~85%之间,从而在混群和交配时,鸡只的性成熟基本相同。最迟到8周龄获得所规定的标准体重。

在5周龄的时候选择后备鸡用作种用很重要。第一次选种,着重考虑体重,选种前不必限饲,严格淘汰腿和骨架等有缺陷、羽毛覆盖不良的鸡只。保持鸡群大小均匀要求饲养过程中要有合理的饲养密度、饲喂空间以及饲料消耗量。如有必要可以在10周龄时将鸡群分栏。但是10周龄以后再进行分级却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这时鸡的骨骼已经长成85%,管理者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做任何努力进一步影响骨骼大小发育。

鸡群密度在3~3.5只/㎡比较合适。如果使用一个固定支架系统饲喂空间在10cm/只也是可以的,第10周时15cm/只,15周则18cm/只。

到8周龄时,鸡只85%的骨架发育基本结束。因而此阶段一定要达到,甚至要超过早期的体重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种公鸡已成熟要比最佳理想的体型要小些。没有一个良好的骨架,种公鸡就会趋于肥胖程度偏大,脂畴堆积,产蛋后期形体就会很差,这样会限制其交配的成功率。

在10~15周龄之间种公鸡的睾丸开始发育,尤为重要的是此阶段内要保证每周持续的周增重,否则此期间出现任何的体重下降都会影响睾丸发育。也会影响产蛋后期精子的产生。从15周龄起始,鸡只体内的繁殖系统将快速发育,所以至产蛋期开始务必要保证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特别是公母混群时更是如此。出于此原因,10周龄至混群这段时间饲养密度及饲料的均匀分配尤为重要。

三、产蛋阶段

在转到产蛋舍之前,必须对公鸡进行最后筛选。筛选的公鸡均匀度必须好,体态上扬,体形发育良好。有腿或者骨骼缺陷的公鸡不能选作种用,因为这种公鸡往往不能交配成功甚至可能对母鸡造成伤害。发育阶段应该与母鸡尽可能接近,所选中的种公鸡应眼睛明亮、脚趾笔直、胫骨长度良好、鸡冠颜色正常以及背部直挺、脚垫无异常状况、断喙无任何损伤。混群前后要注意公母鸡性成熟发育的一致性。

最好在母鸡移入前24小时将公鸡移到母鸡产蛋舍内。这有助于公鸡觅食和饮水,确保良好的周增重。混群前后如果周增重不理想将严重影响早期和后期的受精率。产蛋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继续控制种公鸡的体重,确保种公鸡具有良好的实施交配的生理条件。

在产蛋期,实施公母分饲仍是严格控制种公鸡体重的唯一方法。产蛋舍内不论哪种公鸡的饲喂系统都必须为所有的种公鸡提供均匀的料位高度,防止种母鸡和霸道的种公鸡偷吃其他公鸡的饲料。另外,因为整个产蛋过程中有些种公鸡要被淘汰,饲喂系统应允许公鸡快速采食,并且能够进行调节使每只公鸡都能够均衡地获得并维持其采食空间。

为防止种公鸡偷吃种母鸡的饲料,在母鸡料槽上安装隔栅是最广泛使用且最有效的系统。每天喂料时应检查隔鸡栅,确保所有的种公鸡都有效地被拒之从中采食,而种母鸡可轻而易举地采食。

无论种公鸡还是种母鸡,都必须能在整个鸡舍均匀地供料,在整个生产周期都要观察其实效性。另外要通过定期抽测公鸡的体重来正确评估饲喂程序的正确性,确保公鸡有良好的周增重,对料量的增减给出精确的调整。

在产蛋鸡舍使用棚架的地方,应仔细观察种母鸡的行为。如果种母鸡或藏身于产蛋箱下方,或滞留于棚架之上,而种公鸡却游荡于地面,很少见到交配行为。这样的状况会导致鸡群孵化率很差。应尽快每100只母鸡淘出1~2只公鸡,防止其形成一种规律并可防止母鸡的躲避行为。饲养人员应在下午晚些时候在地面上来回走动,撒些大颗粒的石灰石或破碎的玉米,鼓励母鸡从棚架下到地面来,提高交配活动机会。

分阶段进行种公鸡养殖管理是成功进行种公鸡养殖的关键,种公鸡的成功养殖有利于养殖户实现经济价值,获取更好收益,养殖户要参照文中内容做好种公鸡养殖管理,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好种公鸡三个生长阶段养殖管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好蛋鸡各生长阶段的光照管理的三个要点


在蛋鸡各个生长阶段,光照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光照在蛋鸡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必要的作用,因此蛋鸡养殖户要做好蛋鸡各生长阶段的光照管理,那么蛋鸡养殖户应该怎样做好蛋鸡各生长阶段的光照管理呢,可以从下文是三个要点着手。

一、光照强度

过强的光照可使鸡烦躁不安,造成啄癖、脱肛和神经质。产蛋禽光照突然增强,可是蛋壳质量下降,破损蛋、畸形蛋增加,猝死率提高。鸡觅食所需光照度一般是低的,鸡能在不到2.7勒克司的照度下觅到食槽并吃食。但是要达到刺激垂体和增加产蛋,则需要4倍于此的光照度,也就是每平方米给3瓦的光照强度为宜。

二、各生长阶段的光照管理

1.育雏期:雏鸡及育成鸡均处于生长时期,这个阶段光照管理应是促进雏鸡健康成长,成活率高,但要防止母鸡过早达到性成熟。雏鸡在强度低的弱光下可以很好的生长,但为了使其尽早和较多采食和饮水,第一周每天光照时间可达12小时,光照强度可大些,宜用20勒克司,即每平方米有光源5瓦,随着日龄的增加,光照强度逐渐减弱至5勒克司即可。这样既省电,雏鸡也比较安静,又可防止啄癖的发生。

2.育成期(7--20周):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原则是:光照时间宜短,不宜逐渐延长,光照强度宜弱。光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生长发育,在适当日龄达到性成熟。过早性成熟,不仅开产时蛋重量小,而且因体成熟不够,开产后不久又停产,其后不能稳产、高产。幼雏阶段至10周龄,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性成熟无太大影响,而10--18周龄却是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光照时间要短,绝不可延长。养于密闭式鸡舍的鸡群完全用人工光照,光照时间和强度可以控制。因此可按照规定的制度准确执行。雏鸡1周龄内,每天光照23小时;2周龄至18--20周龄,每天保持8小时光照时间。开放式鸡舍控制光照比较困难,由于光照的影响主要在生长后期,而春季孵化出的雏鸡生长后期正处在日照逐渐缩短的阶段,所以即使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也不会使小母鸡过早成熟,重要的是在育成阶段不要补加人工光照。如果秋季育雏,前10周可采用自然光照,10周龄后采用10--20周龄阶段最长的自然光照时间,如这阶段的自然光照时间为12小时,则不足12小时自然光照的其它各周,采用灯光补充照明,补足12小时。这样可以避免在生长后期遇到逐渐延长光照的时间,也可以避免小母鸡过早性成熟和过早产蛋。

3.产蛋期:产蛋期光照管理的原则是:使母鸡适时开产并达到高峰,充分发挥其产蛋潜力。因此光照时间宜长,不宜逐渐缩短。光照强度也不可减弱。产蛋一般是用渐增或不变的光照,但是每日不得小于14--17小时的光照。产蛋鸡对光照时非常敏感,只能增加或维持,不能减少。一般从21周龄开产开始,每天给鸡光照13--14小时,以后每周递增30分钟,一直增加到17小时为止,以维持产蛋高峰,光照照度以10勒克司为宜。

三、补光方法:补充光照时,电源要合理稳定,灯泡设置要分布要均匀,不能有暗区。灯泡之间距离为3m,灯离地面2m,靠墙的灯泡灯墙距离为1.5m。两排灯泡交错排列,舍内每平方米地面以3瓦左右为宜。需要补充的人工光照时间可全部在天亮前和日落后各补一半,可安装光照计时器,或自动光控仪控制每天开关灯时间。

光照是影响鸡的重要环境因素。适宜的光照能刺激母鸡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使卵巢和输卵管的活动增强,加快卵子的形成、排出和输卵管的发育,从而提高母鸡的生产能力。

蛋鸡生长阶段里蛋鸡光照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光照是保障蛋鸡产蛋率及鸡蛋品质的关键之一。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蛋鸡各个生长阶段光照管理三个要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7966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