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骨鸡雏鸡孵化率?大骨鸡育雏技术的三大关键点

养殖户无论饲养什么品种的鸡,育雏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十分关键,大骨鸡的成功养殖也离不开育雏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养殖户必须掌握好大骨鸡育雏技术,这是大骨鸡养殖技术的重要部分之一,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大骨鸡育雏技术的三大关键点,这是也是大骨鸡养殖技术的三大要点,有利于大大提高雏鸡孵化率。

一、大骨鸡种蛋孵化

1.种蛋选择:应选新鲜(产蛋7天之内)、清洁、正椭圆形,重55~65克蛋做种蛋。蛋皮过薄、过厚,沙皮裂纹蛋不能做种蛋。种蛋选好后要经过消毒,才可进行孵化。一般春季育雏,生长快发育好,成活率高,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孵化,公鸡8~9月上市。M.YZ023.COm

2.孵化方法:小规模饲养多采用火炕塑料袋孵化法。孵化盘制作:用3厘米原木板做成高25厘米左右方盘,盘底铺一层薄褥,将比较结实,不漏水的塑料袋放到盘内,袋的两端要比盘端长出6~10厘米,搭在盘沿上。塑料袋装入33℃~38.5℃温水,水袋高10厘米左右。水袋上铺一层薄被,把种蛋摆在上面,再盖一层厚棉被。将蛋盘放到火炕上保温,即可进行孵化。孵化期管理:孵化期间每两小时检查一次水温,水温降低要加热水,使水温保持在37.8℃左右。室内温度保持24℃~26℃为宜,相对湿度保持60%~65%。每天翻蛋4~6次,每隔3~7天照蛋一次,捡出无精蛋、破壳蛋。21天鸡雏出现后,把上层厚棉被支起来,使蛋与被之间有一定空间,便于破壳出雏。待初生雏绒毛松满,把雏放到育雏室。

二、雏鸡培育

1.温湿度与光照:雏鸡1周龄保温32℃~30℃,相对湿度60%~65%,2周龄30℃~29℃,相对湿度55%~60%,3周龄29℃~27℃,4周龄27℃~21℃,5周龄21℃~18℃。开闭门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出壳3天内,用40瓦白炽灯,每日3小时光照,使鸡雏尽快熟悉环境,觅食和饮水。2周龄用25瓦白炽灯,光照9小时。

2.喂食与防病:雏鸡出壳24小时,喂粉状料或水泡小米,每天喂5~6次,两周后每天喂4次,其间自由饮水。1日龄注射马立克氏疫苗,7~10日龄用P系鸡疫苗滴鼻,15~30日龄再进行一次。定期进行禽舍消毒,0.1%高锰酸钾液饮水。当雏鸡体重500~1000克,对外界气温、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时,于4月20日~5月10日,气温达15℃~17℃,山上青草、树木开始发芽,昆虫开始活动时,将雏鸡移到山上饲养,以节省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三、上山后管理

雏鸡上山前进行性别鉴别,选公雏上山。公雏上山前要多喂青饲料,以便适应山上环境,采食青草、树叶。山上按每平方米装8~10只鸡的标准建鸡舍。鸡舍要建在背风向阳,地势稍高,下边有灌木,上边有乔木,树林郁闭度在0.3以上,有充足水源的山坡上。最好建永久性砖石结构鸡舍,也可建简易大棚式鸡舍。大棚鸡舍夏季天热时加盖遮阴物。鸡群不宜过大,以每群500只左右为宜。刚上山时要限制雏鸡活动,以免因对环境不熟,造成走失,或遭天敌伤害。上山1周内每天仍要喂食3次,定点喂食不限量,3周后每天喂两次,早晚各一次,其它时间自由觅食,喂食主要用全价配合饲料,或用料精加玉米配制配合饲料。当公鸡120日龄时,注射新城疫苗,每只鸡1毫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防霍乱发生。当鸡体重达2~3公斤时,体型丰满,尾羽齐全,即可出栏上市。

文中的三大关键点不仅有助于养殖户成功饲养大骨鸡雏鸡,提高雏鸡孵化率及成活率,还将有助于大骨鸡养殖效益的实现,养殖户一定要谨记大骨鸡养殖技术的这个三大要点,从而保障大骨鸡养殖的成功。以上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的大骨鸡育雏技术三大关键点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延伸阅读

骨顶鸡驯养关键技术


1. 养殖环境

根据骨顶鸡习性,营造适宜养殖环境。第一,要有良好水源。骨顶鸡一天大部分时间在水中,人工驯养须有一定面积水域和良好的水源。为防养殖污染,养殖场宜在生产区建人工水塘,要求深1米左右,长、宽根据用地条件尽可能开阔,并有配套的灌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设备。第二,仿生态。在水塘外围建绿化带,搭小棚舍,水池内四周种植芦苇、水草,营造仿生态驯养环境。第三,防逃逸。在整个养殖区四周及上方要用钢丝网或尼龙网围住,一般网高2.5米左右,网眼22厘米。第四,遮阳。骨顶鸡对光线比较敏感,遇强光易噪动、惊逃,活动场所应有遮阳设施,特别是夏季,最好在围网上加盖遮阳网。2. 驯养要点(1)保证饲料的多样性和全价性骨顶鸡食性杂,驯养时除采食水生植物、昆虫和小鱼、虾等外,还须定时投喂多种原料配制的全价饲料,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骨顶鸡前期生长速度较快,一定要加强营养,使之保持良好的生长速度。(2)辅助开食经观察,骨顶鸡开食比较困难,出壳4~5天有一半以上雏鸡不会自行进食,需辅助开食。方法是:将食料捏成千湿适宜的小团,悬挂育雏室上方,让其自由晃动吸引雏鸡啄食;或将饲料拌成千湿料放在料盘里,然后用手指不停地敲打料盘,用发出的轻微砰、砰声音来吸引雏鸡啄食。(3)育雏骨顶鸡育雏期为21~28天,经过实践,1日龄育雏室温度保持30℃,每隔2天,下降1℃,具体视雏鸡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整,一般以雏鸡均匀散布,不压堆为宜,昼夜温差2℃,切忌忽冷忽热。(4)剪羽骨顶鸡一般在70日龄左右周身羽毛长齐,活动增强并开始飞翔,在驯养时,为防止飞逃,同时提高饲料转化率,除养殖场四周设置围网外,宜采用剪羽办法。在实践中也有采用1日龄断翅防飞逃的,即在雏鸡开饮前用160瓦的电烙铁在翅尖后的第一关节处烙断翅膀,断翅后再开饮,但断翅影响外观及价格,尽量少采用。(5)勤换水骨顶鸡大部分时间在水里,勤换水、提供清洁饮水,对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意义重大。育雏时,要求饮水每天换3~4次,1个月后转入自然温度下驯养,水塘水要求3天左右换1次。(6)搞好防疫一要强化消毒,选用高效、无毒和低腐蚀性的消毒剂,做好日常养殖环境和饲养器具消毒工作,做到棚舍内每周消毒1次,场周围每月消毒1~2次,喂料器、饮水器等饲养用具经常清洗、消毒,同时加强养殖场进出车辆和人员消毒。二要做好禽流感免疫工作。肉用骨顶鸡一般饲养至90日龄、体重达到600克左右出售,全期需进行二次禽流感免疫,第一次在10~15日龄,第二次在40~45日龄。三要防止其它动物传播疫病。定期清除水塘附近垃圾、杂草,定期杀虫灭鼠,防止鼠害,防止猫、狗、野鸟等其他动物传播疫病;场内最好只驯养单一动物,同一水塘禁止混养其它水禽;加强日常检查,发现病情及时采取隔离病鸡、水塘消毒等控制措施,对病死鸡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生态鸡育雏成功的四大关键步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绿色健康食品已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消费理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吃纯天然的食品,养殖户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为了获取好的经济效益,就选择了生态鸡养殖,生态鸡养殖的重点就是育雏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生态鸡育雏成功的四大关键步骤。

一、低温育雏:第一周龄时将育雏温度调在26~28度,此温度育雏不但可以让雏鸡提前适应常温,提高雏鸡的自然抗体,还可较大幅度降低养户的升温成本。

二、立体育雏:长期从事养殖者基本上都清楚,在育雏室内升温时,距地面二十厘米与距地面一百二十厘米比较,一般上下温差在4~5摄氏度,有的甚致更高。立体育雏也就是充分的利用了上部的高温部位育雏,达到了降低育雏成本的目地。

三、自身升温:专业人员都清楚,鸡的正常体温在41.5~42度。在实践中发现,雏鸡出壳十余个小时后,就能够逐步地起到自身调节温度的作用,此时将育雏温度设定在26~28度,利用雏鸡的高密度立体法育雏,在室外温度12~15度左右时,一般雏鸡在2日龄后就不用考虑升温费用。

四、饲料营养:育雏阶段合理降低饲料营养不但可降低饲料的成本,而且可减轻育雏阶段白痢与球虫病的易发性。采取1~3日龄时,饲料蛋白含量19~21%,3日龄后分阶段逐步递减,到25~27日龄时,饲料蛋白含量可递减至13~15%。

在育雏阶段,根据几种因素综合考虑改进育雏方法,可大大降低育雏成本,特别是升温成本,与设定32~35摄氏度高温平面育雏相比较,最少可降低育雏成本85~95%以上。

养殖户在进行生态鸡育雏时要考虑到生态鸡养鸡场的实际情况,从而把握好这四大关键步骤,以保障生态鸡育雏的成功。以上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鸡育雏成功四大关键步骤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骨顶鸡


骨顶鸡是什么鸡呢?全身以黑色为主的骨顶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鸡品种,骨顶鸡属于鸟类,并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科研价值等,了解骨顶鸡品种的生活习性等常识知识,是人工驯养骨顶鸡的关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骨顶鸡这一品种。

1.品种介绍和分布区域

骨顶鸡体长约40cm。全身黑色,仅嘴巴和额甲为白色。骨顶鸡为深圳常见的冬候鸟,经常成群聚集在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外的水面上,常潜入水中寻找水草食用。繁殖期雄鸟会相互争斗追打。起飞前必须在水面上长距离的助跑。骨顶鸡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该物种分布范围广,数量较丰富,是中国较常见的水鸟。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积静水或近海的水域。善游泳,能潜水捕食小鱼和水草,游泳时尾部下垂,头前后摆动,遇有敌害能较长时间潜水。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为食,其中以水生植物的嫩芽、叶、根、茎为主,也吃昆虫、蠕虫、软体动物等。

广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中国分布甚广,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北至黑龙江、内蒙古,东至吉林长白山,西至新疆天山、西藏喜马拉雅山,南至云南、广西、广东、福建、香港、台湾和海南岛。中国国内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在北方自东北、河北北部、内蒙古、青海至新疆、西藏等地繁殖,迁徙时途经甘肃、山西、山东等地到黄河或长江以南越冬,在云南石屏、海南和台湾为留鸟。

2.品种的生活习性常识

骨顶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草地、甚至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各类水域中。其中尤以富有芦苇、三棱草等水边挺水植物的湖泊、水库、水塘、苇塘、水渠、河湾和深水沼泽地带最为常见。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成数十,甚致上百只的大群,偶尔也见单只和小群活动。有时也和其他鸟类混群牺息和活动。善游泳和潜水,一天的大部时间都游弋在水中。游泳时喜欢穿梭在稀疏的芦苇丛间或在紧靠芦苇和水草边的开阔水面上,并不时地晃劲着身子和不住地点头,尾下垂到水面。遇到危险时或是潜入水中,或是进入旁边的芦苇丛和水草丛中躲避,但不久即又出来,危急时则迅速起飞,起飞时需在水面助跑后才能飞起,两翅煽动迅速,并发出呼呼声响。通常飞不多远又落下,而且多贴着水面或苇丛低空飞行。鸣声短促而单调,似咔咔咔声,甚为嘈杂。

骨顶鸡主要吃小鱼、虾、水生昆虫、水生植物嫩叶、幼芽、果实、蔷薇果和其他各种灌木浆果与种子;也吃眼子菜、看麦娘、水棉、轮藻、黑藻、丝藻、茨藻和小茨藻等藻类。在软土中或枯叶中探食,主要寻找无脊椎动物;粗喙的种类能扯下植物,吃种子、核果、嫩枝、叶等;能频繁潜水寻食。也吃各种昆虫及其幼虫、蜘蛛、马陆、蠕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小鱼以及小鸟及其卵和雏鸟。

3.品种的外貌特征

骨顶鸡的嘴和额板白色,其余头顶、头侧、眼先、后颈辉黑色。上体余部灰黑褐色或暗橄榄褐色。飞羽灰褐色,羽轴黑褐色,富有光泽。内侧飞羽具灰白色羽端,形成明显的白色翼斑。飞翔时明显可见。翼缘和笫一枚初级飞羽外侧羽缘白色。颏、喉黑色,杂有白色。其余下体暗灰色,胸和腹杂有白色。虹膜红褐色,嘴和额甲白色。胫裸出部、跗跖、趾和瓣蹼绿黑色,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520~835克,雌性430~600克,体长雄性382~430毫米,雌性351~405毫米;嘴峰雄性28~37毫米,雌性28~37毫米;翅雄性195~225毫米,雌性190~227毫米;尾雄性55~80毫米,雌性47~72毫米;跗跖雄性50~75毫米,雌性51~72毫米。

全体灰黑色,具白色额甲,趾间具瓣蹼。嘴长度适中,高而侧扁。头具额甲,白色,端部钝圆。跗跖短,短于中趾不连爪。大多数潜水取食沉水植物,趾均具宽而分离的瓣蹼。体羽全黑或暗灰黑色,多数尾下覆羽有白色,上体有条纹,下体有横纹。两性相似。身体短而侧扁,以利于在浓密的植物丛中穿行。头小,颈短或适中,颈椎14-15节。翅很宽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为短。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与第5枚或第6枚初级飞羽等长。尾短,尾羽6-16枚,通常12枚,尾端方形或圆形,常摇摆或翘起尾羽以显示尾下覆羽的信号色。通常腿、趾均细长,有后趾,用来在漂浮的植物上行走,趾两侧延伸成瓣蹼用来游泳。

4.品种的繁殖性能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有开阔水面的水边芦苇丛和水草丛中。雌雄共同营巢,最早在4月中下旬即见有少数个体开始营巢,大量营巢在5月。巢系就地弯折芦苇或蒲草搭于周围的芦苇或蒲草上作基础,然后堆集一些截成小段的芦苇和蒲草即成,因此巢常常和周围的芦苇、水草搅缠在一起,而不是漂浮在水面,但它可随水面而升降。巢极为简陋,形状似一圆台状,大小据6个巢的测量为外径27~46cm,内径14~27cm,高17~35cm,深4~8cm,露出水面高度为6~16cm。1年繁殖1窝,产卵时间较为集中,最早的个体于5月初产卵,大批5月中下旬。1天产卵1枚,每窝产卵7~12枚,常为8~10枚。卵为尖卵圆形或梨形,青灰色、灰黄色或浅灰白色,略带绿色光泽、被有棕褐色斑点,大小据37枚卵的测量为46~58mm31~39mm,平均52mm35mm,重30~45g。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期24天。雏鸟早成性,刚出壳时体重22~25g,全身被有黑色绒羽,头部具橘黄色绒羽,头顶及眼后有稀疏毛状纤羽,上眼眶呈淡紫蓝色,跗跖黑色,嘴和额红色,出壳后当天即能游泳。

5.骨顶鸡栖息环境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草地、甚至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各类水域中,其中尤以富有芦苇、三棱草等水边挺水植物的湖泊、水库、水塘、苇塘、水渠、河湾和深水沼泽地带最为常见。常在稻田里的秧丛中和谷茬上筑巢栖息。主要栖息地是沼泽,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丛中筑巢。繁殖生活于北方,迁南方过冬。对栖息地的选择较广,有湿地、草地、森林和灌丛等生活型,在非繁殖季节通常单个栖息,繁殖季节为季节性配对或家庭栖息,但在结群物种中为群居,在秋、冬季最明显。

人工孵化鸡蛋十大关键


随着科学的进步,饲养技术的提高,鸡蛋的人工孵化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情了,只是鸡蛋的人工孵化特别有讲究你知道吗?特别是如果你希望孵化出健壮的小鸡,结合业内专家的观点还有养鸡大王的经验,有以下十点特别关键:

1、选择好孵化用的种蛋。首先要注意种蛋的来源,高产、优质无病的种蛋;其次要选择鸡蛋表面清洁、卵圆形、蛋重50-60克、蛋壳厚薄均匀、颜色正、无破损的种蛋。畸形蛋如长形蛋、扁形蛋、原型蛋、过大蛋、腰鼓蛋、砂皮蛋、裂纹蛋和用灯照检时蛋内部粘壳、散黄、蛋黄流动性大、蛋内有气泡、气室偏、气室流动、气室在中间或小头的蛋等都不能选做孵化用的种蛋。

2、按时照蛋,适时调温。头照看蛋第一步-起眼期。鸡蛋孵化到第5天进行头照看蛋。看胚前,先随机取蛋30枚平放5分钟,让胚胎上浮,照蛋时方可看清。发育正常的胚胎可看到明显的黑色眼点,若70%有眼点,表明温度适当,稍微降温0.2℃左右或维持到10-11天后再降。若看到胚胎有小蜘蛛相,应提供孵化温度0.2℃-0.5℃。头照看蛋第二步-合拢期。孵化到第10-11天,发育正常的,两侧尿囊血管在小头伸展并合拢。若10天末有70%合拢,说明温度正常;若10天末有90以上蛋合拢,说明温度偏高;若11天末仍有30%以上蛋未合拢,一般说明温度偏低。头照看蛋第三步-封门期。在孵化到17天时照蛋,以小头对准光源,再也看不到发亮的部分,称为封门,小头红屁股面积小于0.5平方米的也可认为封门,若17天末有70%封门,孵化温度可降0.2℃-0.5℃;第二次照蛋在孵化的第18天。这时发育正常的胚胎,除气室外全部都被胚胎占满,蛋的尖头呈黑色,气室边弯曲,有时可看见胎动;而死胚蛋的尖端颜色发淡、透明,有血管,胚胎不动。照蛋的目的是为了查出无精蛋和早期死胚蛋。无精蛋没有血丝,呈透明状,无眼点,照蛋时能看到淡淡的蛋黄阴影,气室界线模糊,看不到血管及胚胎。

3、、孵化用的种蛋在10℃-15℃温度下保存不要超过3天。保存时间越长,孵化效果越差。如保存在21℃-25℃的环境下,最多不能超过7天。

4、孵化时通风。胚胎发育时需要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尤其孵化后期,更需要氧气。氧气供给不足,雏鸡会闷死壳内。通风就是提供新鲜空气中的氧气,并能保证孵化器内的温度、湿度均匀,排除污浊气体。

5、做好种蛋的消毒。种蛋产出后,受粪便、灰尘等污染,蛋壳上面有大量的细菌,不但影响种蛋的孵化,而且污染孵化器和用具,传播各种疾病。种蛋入孵前,必须进行一次消毒。方法一是甲醛熏蒸法:先将种蛋装入孵化器内,尔后用药熏蒸。用药量按每平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1克、福尔马林42毫升的量计算。先将高锰酸钾放入瓷盆中,将盆放在孵化器底部,加入少量温水,再将福尔马林缓慢倒入盆中,立即关闭孵化器,熏蒸30分钟后,打开孵化器门或打开风机进行通风,排除剩余甲醛蒸气,待无气味后关闭孵箱门开机升温。操作的时候,化学反应剧烈,要注意安全。方法二是新洁尔灭消毒法:用0.1%新洁尔灭水溶液,对种蛋喷洒。方法三是高锰酸钾消毒法:将种蛋放在40℃的0.2%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浸泡2分钟,然后沥干孵化。方法四是紫外线照射消毒法:把种蛋放在离紫外线光源40厘米处照射1分钟,然后翻面再照射1分钟。以上四种方法在孵化中都有应用,但以甲醛熏蒸法用的普遍,消毒效果好,方法也简便。

6、定时翻蛋。长时间不翻蛋,胚胎容易与蛋壳膜粘连,影响胚胎发育。翻蛋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胚胎位置,防止胚胎与蛋壳膜粘连,并可适当增加胚胎运动,促进胚胎血液循环。1-10天:1次/小时,11-16天:1次/2小时,孵化到18天时,停止翻蛋。翻蛋是使整个蛋架向前或向后倾斜45度,翻蛋时要轻、稳、慢。

7、严格把握孵化温度。种蛋入孵前12小时要进行预热处理。方法是将种蛋大头朝上码在蛋盘里,放在22℃25℃环境下预热。上蛋时间最好在下午4点钟左右,这样能使出雏高峰出现时间在白天便于工作。孵化温度开始至18天的温度是37.8℃,19-21(出雏)天的温度是37.5℃37.3℃。温度过高,鸡胚胎死亡或增加跛腿鸡和畸形鸡;若温度低于24℃,经30小时胚胎就会大部或全部死亡。具体操作时是按70%胚胎的整体发育情况进行判断,如70%胚胎发育已符合照蛋(必须之八)标准,少数发育稍快或稍慢,温度是适当的;如胚胎发育数量不足70%,死胚蛋却很少,说明温度偏低,如胚胎发育数量超过70%,且死胚率较高,说明温度较高;如胚胎发育数量不足70%,胚胎血管严重充血,死胚率甚高,表明温度过高。因此,应正确掌握孵化的温度。

8、严格把握孵化湿度。种蛋孵化1-18天时需要的相对湿度为50%-60%,19-21天需要的相对湿度为60%-70%。种蛋孵化时湿度适当,可使胚胎受热均匀;在孵化后期,有利于胚胎散热;出雏时湿度较高,雏鸡容易破壳。

9、出壳种苗。雏鸡出壳后,应在24小时内接种马立克疫苗。

10、按时换盘。将胚胎蛋从孵化器的孵化盘移至出雏盘俗称换盘。种蛋孵化到18天时换盘,19天时雏鸡嘴已入气室内,开始啄壳,20天陆续出壳,21时出壳结束。由于孵化机中的温度不可能绝对均匀,胚胎的发育速度也有一定的差异。为调节胚胎发育速度,换盘时原在上层的胚蛋应换到下层出雏,原在下层的胚蛋应换到上层出雏,原在两侧的胚蛋应调到中间出雏,原在中间的胚蛋应调到两侧出雏。俗语称21天不出是坏蛋。

骨顶鸡人工养殖技术,骨顶鸡饲养管理技术


:骨项鸡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包括全价日粮、育雏期和育成期饲养管理、留种骨顶鸡的选择、免疫及保健等。育雏期应控制好禽舍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饮水、营养情况、骨顶鸡的饲喂和分群;育成期应:隹备育成舍,进行适时转群、限制饲喂,控制光照强度、鸡群密度、性成熟,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做好各日龄骨顶鸡的保健工作。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1温度

育雏舍应在接苗前提前升温,雏鸡的适宜温度为33~35℃,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鸡群状态调节温度。如果雏苗缩颈藏头,发出叫声,挤聚在热源处,说明舍温过低;如果张翅、喘气、张嘴,频繁喝水,不愿吃食,说明舍温过高,需采取措施,缓慢降温;温度正常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采食正常。随骨顶鸡日龄增大,温度应缓慢降低,2周龄时温度降到28。C,再用l周时间降到适宜温度,防止因温度突然变化而引起鸡群应激。

1.2湿度

骨顶鸡前期对湿度要求稍高,一般1周龄时湿度应控制在75%~80%,随日龄增大逐渐降低,育雏后期降低至50%~60%。

1.3光照

育雏期间,光照时间应逐渐减少。一般前3天采用24h光照,使雏鸡适应环境,学会饮水、采食。在2~4周龄内减少至每天20h光照;5~20周龄白天都采用自然光照,无需补光,晚上补光时,由之前的20h逐步减至晚上不补光,光照强度为3~4Lux。

育雏期间的光照原则是光照时间不能逐渐延长;光照制度宜恒定,光照时间不能忽长忽短,光照强度不可忽强忽弱,尽可能保持舍内照度均匀。

1.4通风

保持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对鸡群生长发育很重要,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重视通风,合理设计禽舍通风孔,加强通风换气,降低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概率。

1.5饮水

雏鸡应先开水再开食,这样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蛋黄、排除胎粪、增进食欲,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鸡,可有效补充运输途中损失的水分。

1.6营养需要

7~12周龄蛋白质不应超过16%,13周龄后每周降1%,直至10%~14%,维持至开产前,注意钙、磷平衡,防止软腿病的发生,降低饲料中钙的含量,以锻炼鸡消化吸收和保留钙的能力。6~8周龄用生长期料,8~45周龄用育成期料,45~50周龄用开产前期料,每次换料必须过渡饲喂。

1.7饲喂

育雏喂料原则是少喂勤添。雏鸡料要求高能高蛋白和易消化,蛋白质含量达到20%,能量达到12.IkJ,维生素加倍加量使用。在饲养过程中,可适量添加砂砾,增强消化能力。1~2周龄每只雏鸡每只喂19,粒径i~2mm;3~7周龄时每只雏鸡每周29,粒径2~3film左右。

1.8分群

根据骨顶鸡生长情况,每周末取5%左右的鸡称重,对照体重标准检查鸡群体重的均匀度,单独护理较小较弱的骨顶鸡,适当多喂一些饲料。在喂饲量、营养结构等方面区别对待,提高鸡群整体素质。

2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是指青年鸡在43~340El龄这一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成活率和整齐度,为产蛋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要求每周测体重1次,根据体重情况调节饲料配方和喂料量,不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免疫应激和常见病的发生。

2.1准备育成舍

对育成室周围进行全面的除草消毒,室内高压冲洗,并用消毒剂喷雾或浸泡地面,待干后,室内地面用清水清洗干净,干后待用。平养育成地面用粗糠作垫草,垫草厚5cm左右,冬季略厚一些。调节好饮水线高度,并检查饮水器乳头是否漏水,笼养把用具全部放人室内,关闭门窗,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15~40mL:7.5~209高锰酸钾熏蒸12h以上,再打开门窗通风。

2.2转群

适时转群是饲养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般6~7周龄转入育成舍,45周龄转入产蛋舍。转群前2~3天,饲料中加维生素抗应激。饲料转换要过渡,第一天育雏料75%,生长期料25%,第二天育雏期料减至50%,第三天育雏期料减至25%,第四天全部用生长期料。转群前停水2~4h,冬天选晴天,夏天选在早晚凉爽的时间,尽量1天内转完,并把大小一致的鸡放在一起。体重轻的可留在育雏室内多养1周。小骨顶鸡转群后,由于环境的变化需要适应,注意观察鸡能否都喝上水,鸡熟悉环境以后,才能按育成鸡的管理技术进行正常操作。

2.3限制饲养

在育成阶段,为控制成鸡同步达到体成熟、性成熟、提高均匀度、降低死淘率而采取限制饲喂。多采用食量方面限制,比自由采食减少10%~20%,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方面控制,增加纤维素、降低能量、降低蛋白质和氨基酸量,吃料时间上的控制,每日定时喂食。每周末称取5oA左右的鸡称重,对照标准检查限制饲料的数量是否合适,以决定调整下周的给料量,并检查鸡群体重的均匀度。

2.4控制光照

转群第一天应每5m2用15W白炽灯整夜照明,目的是防止转群的惊吓导致扎堆死亡。灭灯前后1周要密切注意鸡群,防止炸群、扎堆。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8h恒定光照,直至开产日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用自然光照支配。

2.5调整鸡群密度

平养时每平方米鸡舍面积养10只,笼养每只骨顶鸡占270~280cm2。经常检查并匀料,防止有些骨顶鸡吃得过多,有些骨顶鸡采食不足,要使鸡群发育整齐。

2.6控制性成熟

在转群时选留生长正常、无残疾的鸡只,一般要求340日龄开产,过早或过迟开产对骨顶鸡的产蛋期和生产性能都有影响,可通过调节营养和光照时间进行控制,达到开产整齐、多产、高产目的。

2.7卫生防疫

注意通风换气,促进心、肺系统的发育,勤换垫料,保证室内清洁卫生,保证骨顶鸡健康生长发育。

3种用骨顶鸡的挑选

骨顶鸡留作种用的标准是:公骨顶鸡鸡声音洪亮、清脆,体重740~8009,嘴长4cm,线条明显、清晰,头大,毛厚黑,头顶红、白顶标记清晰,脖子长9~llcm,粗大,升缩比例大,腹部圆润、饱满,线条流畅,尾部平、圆、肥,与地面成45度,腿长7~8cm,粗壮有力,脚大厚实、无裂痕。母骨顶鸡声音浑厚、清脆,体重700~7509,嘴长3cm,线条明显、清晰,头毛黑,头顶红、白顶标记清晰,颈长8~10cm,细长,升缩比例大,腹部圆润、饱满,线条流畅,背平宽大,尾部平、圆、肥与地面成45度,腿长6~7cm,细长有力,脚小厚实、无裂痕。

4商品骨顶鸡免疫程序

商品骨顶鸡的免疫程序见表1。

5免疫接种的要点

免疫接种应于骨顶鸡状态良好时进行,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正在发病的骨顶鸡群,除了已证明的紧急预防接种有效的疫苗外,不应进行免疫接种。接种工作结束后,应把接触过活毒疫苗的器具及剩余的疫苗浸入消毒液中,疫苗容器最好烧毁处理,以防散毒。

为降低接种疫苗对骨顶鸡群的应激反应,可在接种前1天用万分之三的维生素C拌料或饮水。疫苗接种后应注意骨顶鸡群的反应,有的疫苗接种后会引起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对症处理。

6做好综合保健

1~4日龄,预防应激,排胎毒,促进卵黄吸收,提高成活率,全天饮水,把握好育雏舍温度,加强管理;10~12日龄,预防应激、支原体、大肠杆菌,用强力霉素、新霉素、替米考星饮水或中药类药物拌料,四环素饮水,连用3~5天;15~18日龄,预防球虫病,用妥曲珠利、鱼肝油、维生素K。饮水,连用3~5天,减少疫苗应激引起的法氏囊病,提高疫苗的效价,春夏季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用中药治疗量拌料,连用5~7天;22~24日龄,及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毒综合症用头孢噻呋钠或氟洛培南饮水,黄芩、黄莲、黄柏拌料,连用4天。支原体易继发大肠杆菌,应选用对混合感染特效的药物来进行预防。

球虫易产生耐药性,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应该交替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42日龄,预防大肠杆菌、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用氧氟沙星、双黄连、清瘟败毒散拌料。

102~104日龄,应保肝护肾.顽固性腹泻、慢性呼吸道病,用板蓝根、蟾酥、冰片、麻黄、黄芩等拌料,并加人增强机体免疫力药物;115~117日龄,预防大肠杆菌、迟发型白痢、禽霍乱,用清瘟败毒散和肠痢停;300日龄至开产前,用卵炎消进行预防性消炎,平时要注意保肝护肾,提高免疫力。免疫前后或有其他应激活动的时候要用多种维生素,免疫前后用黄芪多糖以填补免疫空白期。

【小编总结】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骨顶鸡饲养管理技术,骨顶鸡人工养殖技术,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怎么提高三黄鸡雏鸡成活率?提高三黄鸡成活率措施的几项措施


三黄鸡位列我国名鸡第一名,久负盛名。三黄鸡养殖现在也是遍地开花。但很多养鸡人在三黄鸡的育雏上的养殖管理十分不到导致三黄鸡雏鸡的成活率一直不算高,给养鸡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那么怎么提高三黄鸡雏鸡成活率?提高三黄鸡成活率措施的几项措施。

做好幼雏运输工作幼雏的运输是育雏过程中重要一环,是育雏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初生雏毛干进行选择后,就可以运输了,可根据路程的远近选择交通工具,冬春寒冷季节最好用保温的笼子、箱子或保温车装进雏鸡进行运输,运输时间最好能尽量缩短,最好是48小时内到达目的地,时间过长对雏鸡的生长发育会有较大的影响。装雏宜稀不宜密,防止鸡苗压伤压死。运输途中除要防寒外,还要防热、防晒、防雨淋、防颠簸。保温笼(箱、车)的温度以28℃-30℃为宜。路途远、条件差的运输还应随时注意观察雏鸡的动态,以防止发生意外。

掌握好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和光照

掌握好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健康的关键,刚出壳的雏鸡体小娇嫩,羽毛少,抗病力弱,神经系统和生理机能还不够健全,蛋黄吸收慢,不活跃,对外界温度适应能力差,适当温度有助于雏鸡抵御寒冷,促进蛋黄尽快吸收。温度过低直接影响雏鸡生长发育,易得病,过高影响食欲甚至正常代谢。一般要求育雏舍内温度第一周为35℃-32℃,第二周起每周下降2℃,直至降低至27℃为止,晚上温度应比白天高1℃-2℃。观察鸡群的状况可以知道温度环境是否合适,如鸡群扎堆成团,则是温度过低,应加温;鸡张嘴呼吸则是过热,应降温;鸡群均匀分散,头颈伸直,贴地而睡,则属正常温度。保温期的长短也应随季节不同而不同。夏秋季气温高,保温时间可以缩短,3周龄可以脱温,冬春寒冷季节保温时间可适当长些,6周龄方可脱温。

保持适当的湿度育雏的湿度也不容忽视,一般1-10日龄育雏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11日龄以上50%-60%;如果湿度过高,室内过于潮湿,易引起消化不良、痢疾、大肠杆菌病、球虫、法氏囊病等。

注意饲养密度如果密度过大,会造成通风不良、室内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引起多种疾病感染及增加死亡率,密度过小则不能充分利用有效面积造成浪费。一般是0-3周龄每平方米30-40只,4-6周龄20-30只为宜。

掌握好光照光照能使小雏鸡身体中的维生素D源转变成维生素D,参与新陈代谢促进发育,对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是非常有利的。入雏前2周要昼夜光照,昼夜光照可增加育雏舍内的亮度,刺激雏鸡活力,增加摄食量。但为防止雏鸡过早性成熟,2周龄后要适当控制光照时间,视温度情况白天减少光照时间,以每天9小时光照即可。

注意对雏鸡及早喂水水是有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雏鸡进舍后应尽快供给饮水,最好在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能饮上水。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鸡,雏鸡本身贮存的营养物质已不能维持其正常代谢需要,靠消耗机体内的营养物质来满足,如不及早补水易造成雏鸡脚干,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生长受阻甚至死亡。经过长途运输或冬天的雏鸡,头一天要喂给5%的葡萄糖水,或开食补盐水,能迅速有效地补充体液消耗,提高抗应激力和抗病力。在寒冷季节,要提前把饮用水放入育雏室预热或饮温水,其温度要求与舍内温度基本一致。

要选择新鲜优质全价雏鸡颗粒料适时喂食

全价营养是保证雏鸡迅速生长的物质基础,雏鸡必须从饲料中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保持正常生长发育,雏鸡饲料所含营养成分其代谢能2.9-3.0兆卡/公斤、粗蛋白20%、钙1%,磷0.75%、食盐0.32%。雏鸡出壳后24小时开始喂食较适宜,雏鸡要先饮水半小时后方可喂料开食,如运输时间较长,需在饮水1-2小时后方投料开食。雏鸡胃肠容积小,消化力差,但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因而要增加喂餐次数,少放勤添,一般2周龄内喂8次/天,2周龄后6次/天。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雏鸡抗病能力弱,容易受到疾病威胁,尤其是白痢病、法氏囊病最为普遍,因此,必须搞好雏鸡的常见病防治,做到正确使用疫苗和严格环境卫生消毒,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很关键的一环。在雏鸡阶段,对育雏威胁最大的疫病是:鸡白痢、伤寒、大肠杆菌病、球虫、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和呼吸道病。主要防治措施是:

各种育雏具、饲槽可用1∶500百毒杀稀释液清洗消毒,并经常用该消毒药雾喷鸡舍、地面,注意更换垫草及雏舍通风换气。

第一周前2-3天用恩诺沙星、普杀平等喹诺酮类药物按比例混入饮用水饮水,可有效地防止鸡白痢杆菌、鸡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等。在4-6天喂给水溶性庆大霉素,如华北制药厂生产的菌必净等,每公斤水用药1克混水喂,7-10天可饮用水溶性氨苄青霉素,每40克药混水40-100公斤。11天以后以0.125%复方敌菌净拌料喂服。15天以后可选用抗球虫药如得方氨丙林、抗球王等按预防量使用,如发病则适当加重分量。

三黄雏鸡的免疫接种程序是:24小时内接种马立克氏疫苗(进口液氮苗);7日龄时接种新城疫Ⅱ系弱毒苗+法氏囊疫苗;13-15日再接种新城疫Ⅱ系弱毒苗+法氏囊苗;25-26日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35-40日龄接种新城疫Ⅰ系苗。

蛋鸡开产前该如何科学饲养?四大关键点


许多养殖户都会有这么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蛋鸡开产期的饲养管理才是重要的,因此往往忽视了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然而一旦蛋鸡开产前没有的到精心饲养的话,容易使得蛋鸡开产期延后,不仅会影响蛋鸡产蛋率及产蛋高峰期的时长,还将大大影响蛋鸡的死淘率,影响养殖户的生产效益的实现,因此做好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十分关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的蛋鸡开产前科学饲养的四大关键点。

1.适时更换饲料

开产前2周骨骼中钙的沉积能力最强,为使母鸡高产,降低蛋的破损率,减少产蛋鸡疲劳症的发生,应从17周龄起把日粮中钙的含量由0.9%提高到2.5%;产蛋率达20~30%时换上含钙量为3.5%的产蛋鸡日粮。

2.保证采食量

开产前应恢复自由采食,让鸡吃饱,保证营养均衡,促进产蛋率上升。每100只鸡每周补喂砂粒500~1000克。

3.保证饮水

开产时,鸡体代谢旺盛,需水量大,要保证充足饮水。饮水不足,会影响产蛋率上升,并会出现较多的脱肛。早晨应先饮水后喂料,秋初饮凉水,秋末饮温水。

4.密度适度

不论笼养或平养,密度都不宜过高,每只鸡应占有10厘米左右的槽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蛋鸡开产前科学饲养四大关键点的相关内容,蛋鸡养殖户一定要重视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工作,这四大关键点是蛋鸡养殖技术的重点,做好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蛋鸡产蛋率以及产蛋品质,从而增大蛋鸡养殖效益。

散养笨鸡养殖技术:笨鸡雏鸡养殖技术关键点


笨鸡养殖户养殖笨鸡时可以发现,笨鸡不会挑拣喂食的饲料,即使是粗饲料,它们也会乖乖的吃完,这就说明笨鸡耐粗饲,养殖户喜欢养殖笨鸡的原因还因为笨鸡它的抗病能力比较强,而且肉质美味,产蛋的品质也很好,在市场上有很大的需求前景,还有就是笨鸡养殖需投入的成本比较低,因此很多家庭也会考虑养殖笨鸡,笨鸡是比较适合散养或者放养,这种方式养殖笨鸡是最好的,那么散养笨鸡要怎么做呢?散养笨鸡最首要的一步是要做好笨鸡雏鸡的养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散养笨鸡中笨鸡雏鸡的养殖技术关键点。

一、雏鸡培育

购入雏鸡后先在鸡舍内常规育雏。育雏室温度:第1周32~34℃,以后每周降2~3℃,30日龄后当室温达到18~21℃时即可脱温;相对湿度:第1周为65%~70%,以后保持在50%~60%。饲料可购入全价料,也可自配全价料。

二、放牧地选择

各种林地、灌木草场、草山草坡、山坡果园等都可作为放牧地。

三、鸡舍建造

要因地制宜,建永久式、简易式均可。一般以建造塑膜暖棚鸡舍更为经济实用。要求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和保温,每平方米养鸡8~10只。

四、放养与管理

1、放养前免疫:7~10日龄时进行新城疫滴鼻免疫,30日龄进行第2次。

2、雏鸡放养:出生后1个月左右、体重达0.25~0.3公斤、在天气温暖时可将雏鸡按体质强弱分批移至山上放养。放牧地点要由远到近,放牧时间逐渐延长。放牧的最初几天,可在补饲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以防应激。

3、调教方法:调教时人在前面用饲料诱导鸡上山,吹响哨子,使鸡逐渐对哨声形成条件反射,形成上山采食的习惯;傍晚也通过哨声让鸡回鸡舍补饲和饮水。

4、补饲和饮水:注意观察鸡群,根据不同季节和鸡的觅食情况确定补饲次数,一般每天补1~2次,饮水2~3次。遇到恶劣天气或冬季不能外出觅食时,要进行舍饲。舍饲日粮可参考以下配方:玉米68%、豆饼18%、鱼粉8.5%、稻糠4%、贝粉0.75%、骨粉0.5%、食盐0.25%,每只鸡日喂量100克。

5、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天气不好时,不要运动,下暴雨、冰雹时及时将鸡赶回舍内,以防发生意外。

6、预防兽害:注意防范野兽、老鼠、黄鼠狼和蛇的侵袭,要及时灭鼠。

五、饲养批次和出栏

每年可出栏笨鸡2~3批,一般3~5月份开始孵化,4~6月份开始育雏,5~7月份开始上山饲养,在8~11月份分期分批出栏。为保证市场均衡供应,可常年孵化,采用家养和散养相结合的办法增加饲养批次。

笨鸡养殖户在散养笨鸡的过程中一定要参考上面所说的养殖技术关键点去养殖笨鸡,由于刚开始养殖笨鸡,因此大家会在养殖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大家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先把散养笨鸡雏鸡的养殖技术掌握了。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散养笨鸡养殖技术中笨鸡雏鸡养殖技术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8000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