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水貂养殖方法三大关键点

野生水貂一般生活在水流边上的山洞中,在市面上一般用于皮毛的生产,但是在野外一般不允许捕杀水貂,因此市面一般都是人工繁殖的产物,但这导致了水貂皮毛一直行情不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了解水貂养殖,下面小编就水貂养殖方法和大家说说。

一、 建设水貂养殖场

在养殖水貂的时候,事先打理建设好养殖场非常重要,对于水貂养殖场的建设首先要搭建一个棚舍为水貂进行防暑和防寒的准备,棚舍的规格可以采用长宽高30cmx30xcmx30cm的样子,为了充分的利用棚舍空间,小编建议大家可以采用双层规格的样子,这样能够更好的利用空间,等到这些完成之后,就是给棚舍进行彻底消毒,最后才能够放入水貂。

二、 挑选种貂

选择一些好的种貂非常影响后续的养殖,但不少养殖户对于水貂了解的并不多,因此有些养殖户就容易被坑,这也导致了后面损失不小,毕竟水貂的皮毛成色决定水貂价值,为此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一些挑选水貂的技巧:

1、观察水貂的皮毛成色,看是否毛发亮泽且摸起来比较的柔顺;

2、观察身型,一般水貂的身型是后躯宽而前躯窄,耳朵或者鼻子是否成粉红色,最后再摸摸大腿或者尾巴,一般正常水貂的大腿都是比较有力的,而摸尾巴是看能够正常活动,如果上述都正常那么就可以进行购买了。

三、 养殖管理

水貂的养殖管理一般分数饲养管理和日常管理两个部分。对于饲养管理来说,水貂的饲料还是以肉类、鱼类、蛋类以及乳类等等食物为主,日常也可以用一些辅助性的饲料结合饲养,比如说瓜果蔬菜,每个阶段的水貂的饲料可以进行调整增加一些瓜果蔬菜之类的减少成本,但是幼体阶段尽量还是以以肉类、鱼类、蛋类以及乳类食物为主,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食物的干净,这对于水貂来说非常重要。

其次是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主要是清理水貂的粪便和食物残渣等等,如果等到了水貂的换毛期一定要及时清理毛发,这样能够避免细菌的大量滋生,不然就有很多细菌,这也是各位养殖户需要注意到的。

相关阅读

泥鳅苗种快速培育三大关键技术要点


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二、肥、活、嫩、爽,以黄绿色为佳。
2、巡塘。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饲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4、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及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注重于治,内外用药相结合的原则。泥鳅苗种阶段常见的病害有:
1、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多引起。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症状为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用0.7毫升/公斤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期。

黄鳝养殖户放苗操作的五大关键技术点



黄鳝养殖放苗操作关键点

苗种决定成败!广大黄鳝养殖朋友在6月将进行放苗,能否做到科学规范的选苗、下塘、驯食等将直接决定我们今年的养殖效益!

一、选苗:

深黄大斑鳝是首先鳝种,背部和两侧分布不规则褐黄色大斑,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土红大斑鳝体色土红,属于优质鳝种,但数量较少;浅黄细斑鳝是当前主要养殖品种,生命能力强,生长速度居中;青灰、浅黑色鳝鱼适应能力弱,生长速度慢,尽量不要选用。

二、放苗前池塘准备:

1、水草处理:将水草放置到岸边,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水草消毒,清除螺蛳、鲫鱼卵等杂物;每个网箱水草覆盖面积50%。
2、稳定水质:放苗前7-10天,使用海联科3101(5亩*米/包)+3301(10亩*米/包)+磷肥(10斤/亩*米)。
3、解毒处理:放苗前1-2天,使用海联科3201(5亩*米/包)全塘泼洒。

三、放苗操作

1、带水运输,温度在10度以下操作,运输时每立方米水体用2瓶盖海联科3502,抗应激增加运输耐受性;
2、浸泡消毒每50斤黄鳝苗种使用1瓶盖聚维酮碘带水消毒,剔除病苗,消毒时间15分钟即可;
3、黄鳝有以大欺小的习性,为避免争夺食物、提高开口率,将不同规格的苗种分级处理,投放到不同的网箱;
4、放苗后泼洒海联科3502(2亩*米/瓶),抗应激。

四、投喂驯食:

1、驯食是为了提高黄鳝的开口率,在这期间需要通过刺激性较大的食物,达到诱食的目的,比如红虫、蚯蚓、白鲢。米/瓶。

海联科3502
功能:
有效增强对鱼的体质和免疫力,解除或减轻因气候突变、换水、捕捞、运输及药物刺激等引起的应激反应,特别在缺氧浮头时配合3201、3202使用,可迅速缓解浮头,降低缺氧浮头后鱼的死亡率及发生疾病的可能性。鱼带水运输时使用本品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用法用量:
兑50~100倍池塘水,混合均匀后,全池泼洒即可;因天气、换水或捕捞等引起的应激症状,用量2亩*米/瓶。



蚂蟥养殖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


水蛭别名蚂蟥,很多人看到这种生物都是头皮发麻,因为这种生物具有强大的吸血性,并且很难发现和扯掉,在经过电影和小说的夸张,所以很多人都会害怕,但其实蚂蟥具有非常不错的药用价值,这也附带了非常好的经济价值,因此不少养殖户开始饲养蚂蟥,下面小编就蚂蟥养殖技巧和大家说说。

一、蚂蟥养殖场所以及放苗事项

蚂蟥养殖场所主要以网箱形式为主,规格常常为2cmx4cm的大小规格。其次,对于蚂蟥苗投放时间一般是集中在五月中旬的样子,并且在投放前期准备的时候需要对池子进行消毒,一般可以选择“超碘”作为消毒液。

再者,在购买蚂蟥幼体再运输过程,蚂蟥幼体会存在着一些应激反应,这行为会影响到蚂蟥的成活率,为此再运输过程前,可以先投放一些应激药物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蚂蟥的成活率。而投苗密度上也有着要求,太多了会因为食物和空间分布不均导致生长缓慢,太少了则是浪费空间,为此小编推荐800—900苗即可。

二、水池管理

养过蚂蟥的都知道,对于蚂蟥的投食一般会选择田螺此类螺类,但是这种生物长时间下来可能会导致水池水质变差,从而影响蚂蟥的生长,因此在养殖蚂蟥的时候应该做好定期管理水池水质非常有必要,对于水色尽量保持在嫩绿色和茶褐色的情况,透视度进行能在25cm左右。

三、饲养过程的注意事项

对于在投放过程到养殖中同样存在着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说投放一些解除应激的药物,解除运输中的药物,增加成活率;或者是在幼苗阶段中,养殖户投放的田螺可以事先用乳酸菌浸泡一下再去投放,这样可以提升蚂蟥的体抗力;再者就是现在是高温频发季节,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记得定时消毒和换水,并且投放一些药物来分解饲养过程的粪便,这样大大减少疾病爆发的几率!

七月份河蟹养殖六大关键技术要点



七月份,时值高温,外界气候及养殖环境变化较大,若不注意管理中对水质、饲料、病害、逃逸、敌害等不良因素控制,就直接影响到年终产量和收益,因此管理上要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现对七月份河蟹养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供养殖户参考:
1、加强巡塘
加强日常管理坚持1天至少3次巡塘,观察河蟹的蜕壳、摄食、活动情况,观察水质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2、加强水质调控
七月份应将蟹池内有草处水位控制在上旬30厘米,下旬50厘米以内,以有利于节节草、扁担草、伊乐藻正常生长。池塘周边深槽水位控制在1.0-1.2米。炎热夏天,水温较高,水质容易变浓,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有条件的池塘每隔5天左右可加注新鲜水一次,针对性的用好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EM菌、光合细菌、生石灰等充分降解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将池塘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左右,pH值控制在7.5~8.5之间,氨氮控制在0.1mg/L以内,亚硝酸盐、硫化氢控制在0.06mg/L以内,促进菌相、藻相的平衡。
3、加强水草管理
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容易出现“疯长”现象,从而影响河蟹活动,并且容易造成蟹池缺氧和大面积败草破坏水质。需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可在蟹池内间隔6~8米,整行拔去生长过密的伊乐藻,在池底留3~4米的通风沟,将伊乐藻覆盖面控制在40~50%,为河蟹的自由活动留有一定空间。同时对长出水面的伊乐藻用刀具及时做割梢处理,使草头没入水面30cm以下,防止遇到大的风浪,增加浮力,脱根死亡。同时,可以使用护草壮根颗粒全池泼洒1-2次,促进水草根部生长、茎株矮化、叶片粗壮,防止茎叶腐烂,破坏水质。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需适当移载水葫芦、水花生、雍菜等。
4、加强投喂 
七月份河蟹饵料开始以植物性为主,动物性为辅,不但要合理的投饵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饵原则,还要根据蟹的生长情况、残饵量、水环境、温度及气候的变化而改变,保证饵料的利用率,池中还须适量施肥,以繁殖天然饵料。如果河蟹池中青虾的密度大,还要增加人工饲料的投喂,人工饲料要选择营养全面、不变质、水中稳定性好的适口饲料。同时根据蟹池内螺蛳实际数量和池水透明度,在7—8月进行一次补放,以确保河蟹活体饵料充足。
5、加强防治病害
七月份应控制用药次数,尤其是刺激性强的消毒药(如强氯精等),重点通过微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将池塘水质调控到最佳状态,使蟹池内有害细菌降低到最少,并辅以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温和性杀菌药进行细菌性疾病的预防。针对寄生虫病,可使用0.8ppm60%硫酸锌进行杀灭。同时,还需定期内服维生素C、维生素E、大蒜素等,一般5~7天为一个过程,以增强河蟹体质,提高其免疫抗病能力。
6、加强防逃逸、防敌害
七月份是台风雷阵雨的突发多发季节,防止河蟹的逃跑,应落实到平时日常管理之中,勤检查防逃设施,勤检查进排水口,勤堵实池埂漏洞,是防止河蟹逃逸的最有效方法。
敌害侵袭河蟹的主要是在脱壳时造成伤亡,常见的有龙虾、水老鼠、水蛇、蛙类等,一经发现要及时清除,确保河蟹健康生长。

“三伏天”蟹塘保平安的管理关键点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持续高温,越来越多的塘口开始出现水体发浓、水草腐烂、河蟹损伤的现象。水体过浓(藻类过度繁殖)其实是水草净化能力下降的一种体现,水浓的塘口一般水草都不太好。很多养殖朋友可能第一反应是杀藻来获得暂时的安慰,然而杀蓝藻的池塘水体极易发黑,水草腐烂严重,河蟹损伤也普遍较大!三伏天,蟹塘防伤亡、促规格、提品质,才是我们管理的重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图1水体蓝藻暴发
1、多增氧,勤改底,确保溶氧有增氧机的池塘坚持开动增氧机;多增氧,可随时使用“氧速保”;勤改底,5-7天使用一次“底居安”。看似普通的管理,其实是最有效的工作。底层是否缺氧直接决定了河蟹生长情况的好坏,吃料、发病、伤亡等情况都与溶解氧有很大的关系。此外,底层溶解氧偏低,又会造成水草烂根,进而导致水质恶化。
2、使用光合细菌提高净水能力,防控蓝藻光合细菌是一种能生活在“污水”中“不耗氧”的有益细菌,生命力顽强。“利生多”富含糊状光合细菌,可直达水体底层,净化底层的水质,减少硫化氢、甲烷、胺类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此外,光合细菌可与蓝藻竞争水体营养,减少蓝藻暴发。每7天使用1次“利生多”改善底层环境,不仅护草,还能防控蓝藻,关键是不耗氧,尤其适合高温天使用!
3、解毒改善水质,内服保健提高品质“清水大闸蟹”正是因为水干净,所以品质才好、规格才大。水浓的池塘由于藻类会释放大量的藻毒素,所以会影响河蟹的正常生长,比如肝胰腺萎缩发白、吃料差、消化力弱等都是由于水体有毒有害物质过多引起,定期(每10天1次)的解毒,可以最大程度的消除水体的有毒有害物质,避免侵害河蟹肝脏,影响体质。在饲料中添加保肝保健产品“LY-生命素”,可以增强河蟹免疫力,预防抓脚病,改善品质。

新手蝎子养殖技巧:日常蝎子养殖管理关键点


蝎子因为其药用价值和其可食用价值,在市场逐渐开始出现,后因为野生蝎子不足以供给市面上的需求,也就导致了蝎子的价格逐渐上升,同时也就有着不少蝎子养殖户的出现,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养殖蝎子,下面小编就蝎子养殖管理和大家说说,让我们来看看吧。

一、温度管理

蝎子属于耐寒和耐热的生物,但同样存在着温度上限和下限,就蝎子而言,蝎子生长最高温度是40°,生在最低温度是15°,高于或者低于这个温度就会可能出现死亡的情况,而蝎子最适合生长温度大约是在25°至30°左右,这个温度阶段非常适合蝎子的生长,因此各位养殖户一定要做好蝎子的温度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蝎子正常生长。

二、湿度管理

除却控制温度外,蝎子对于空气湿度和沙土湿度上来说同样有着一定的要求,例如就空气湿度来说大约45%—50%的湿度比最好,而对于沙土湿度来说大约需要控制在15%—20%之间适宜,这两者之间一定要格外的注重沙土湿度比,因为过于潮湿会导致蝎子出现螨虫病而死亡。

三、供水管理

供水对于养殖蝎子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如果蝎子群中出现了水缺乏的情况,那么蝎子群会因为缺水的缘故导致互相残杀的情况,所以对于供水一定要充足,并且要时常的更新水质保障水质的干净,其中在供水的过程中,养殖户还可以喂养一些抗菌素药类,来增加蝎子的抵抗力,比如土霉素、磺胺就不错,每片药大概可以兑水4kg左右,然后均匀的吸到海绵上即可。

四、繁殖管理

在自养自足的养殖模式中,繁殖管理非常重要,这关于着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对于在繁殖当中,小编建议大家对于雌雄配比控制在2:1的情况当中,交配需要进行隔离饲养,如果出现孕蝎可以放置在一起组合饲养,一般在交配之后40天左右便会出现产仔情况,一旦出现产仔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单独饲养,等到40天后仔蝎离开母体后在一起饲养,这是饲主格外要注意到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6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