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种公鸡三个生长阶段的养殖管理?

养殖户在种公鸡养殖的过程中要注意分阶段做好种公鸡管理工作,这是因为每个阶段种公鸡的生长发育不同,侧重点也不相同,有针对性的分阶段进行种公鸡养殖管理是种公鸡成功养殖的关键,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做好种公鸡三个生长阶段养殖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育雏阶段

鸡只整个一生中最初的72小时尤为重要,这不仅能确定其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全身羽毛的生长状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最初的阶段决定着鸡只骨架的发育。只有育雏育成期种公鸡得到良好的骨架发育,它们才能在整个产蛋期进行有效地交配。

要使雏鸡获得良好的开端,应确保在7、14、21、28日龄的体重必须达标,如果公鸡体重在28日龄达标,鸡群均匀度则很理想。如在一周龄内实施断喙,应倍加小心,因为断喙不当仍是鸡群均匀度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4日龄后影响鸡群均匀度的最大因素是种公鸡能否获得和吃掉其所应得到的料量。种公鸡的均匀度十分关键,要保持良好的均匀度,饲喂系统必须在同一时间为所有的公鸡提供准确的料量。要密切观察鸡只行为,特别是从手工喂料转换到自动饲喂系统阶段,要确保供料均匀和鸡群均匀地生长。

二、育成阶段

在获得正确体重生长曲线的同时,种公鸡的均匀度从35日龄开始应一直保持在80%~85%之间,从而在混群和交配时,鸡只的性成熟基本相同。最迟到8周龄获得所规定的标准体重。

在5周龄的时候选择后备鸡用作种用很重要。第一次选种,着重考虑体重,选种前不必限饲,严格淘汰腿和骨架等有缺陷、羽毛覆盖不良的鸡只。保持鸡群大小均匀要求饲养过程中要有合理的饲养密度、饲喂空间以及饲料消耗量。如有必要可以在10周龄时将鸡群分栏。但是10周龄以后再进行分级却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这时鸡的骨骼已经长成85%,管理者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做任何努力进一步影响骨骼大小发育。

鸡群密度在3~3.5只/㎡比较合适。如果使用一个固定支架系统饲喂空间在10cm/只也是可以的,第10周时15cm/只,15周则18cm/只。

到8周龄时,鸡只85%的骨架发育基本结束。因而此阶段一定要达到,甚至要超过早期的体重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种公鸡已成熟要比最佳理想的体型要小些。没有一个良好的骨架,种公鸡就会趋于肥胖程度偏大,脂畴堆积,产蛋后期形体就会很差,这样会限制其交配的成功率。

在10~15周龄之间种公鸡的睾丸开始发育,尤为重要的是此阶段内要保证每周持续的周增重,否则此期间出现任何的体重下降都会影响睾丸发育。也会影响产蛋后期精子的产生。从15周龄起始,鸡只体内的繁殖系统将快速发育,所以至产蛋期开始务必要保证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特别是公母混群时更是如此。出于此原因,10周龄至混群这段时间饲养密度及饲料的均匀分配尤为重要。

三、产蛋阶段

在转到产蛋舍之前,必须对公鸡进行最后筛选。筛选的公鸡均匀度必须好,体态上扬,体形发育良好。有腿或者骨骼缺陷的公鸡不能选作种用,因为这种公鸡往往不能交配成功甚至可能对母鸡造成伤害。发育阶段应该与母鸡尽可能接近,所选中的种公鸡应眼睛明亮、脚趾笔直、胫骨长度良好、鸡冠颜色正常以及背部直挺、脚垫无异常状况、断喙无任何损伤。混群前后要注意公母鸡性成熟发育的一致性。

最好在母鸡移入前24小时将公鸡移到母鸡产蛋舍内。这有助于公鸡觅食和饮水,确保良好的周增重。混群前后如果周增重不理想将严重影响早期和后期的受精率。产蛋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继续控制种公鸡的体重,确保种公鸡具有良好的实施交配的生理条件。

在产蛋期,实施公母分饲仍是严格控制种公鸡体重的唯一方法。产蛋舍内不论哪种公鸡的饲喂系统都必须为所有的种公鸡提供均匀的料位高度,防止种母鸡和霸道的种公鸡偷吃其他公鸡的饲料。另外,因为整个产蛋过程中有些种公鸡要被淘汰,饲喂系统应允许公鸡快速采食,并且能够进行调节使每只公鸡都能够均衡地获得并维持其采食空间。

为防止种公鸡偷吃种母鸡的饲料,在母鸡料槽上安装隔栅是最广泛使用且最有效的系统。每天喂料时应检查隔鸡栅,确保所有的种公鸡都有效地被拒之从中采食,而种母鸡可轻而易举地采食。

无论种公鸡还是种母鸡,都必须能在整个鸡舍均匀地供料,在整个生产周期都要观察其实效性。另外要通过定期抽测公鸡的体重来正确评估饲喂程序的正确性,确保公鸡有良好的周增重,对料量的增减给出精确的调整。

在产蛋鸡舍使用棚架的地方,应仔细观察种母鸡的行为。如果种母鸡或藏身于产蛋箱下方,或滞留于棚架之上,而种公鸡却游荡于地面,很少见到交配行为。这样的状况会导致鸡群孵化率很差。应尽快每100只母鸡淘出1~2只公鸡,防止其形成一种规律并可防止母鸡的躲避行为。饲养人员应在下午晚些时候在地面上来回走动,撒些大颗粒的石灰石或破碎的玉米,鼓励母鸡从棚架下到地面来,提高交配活动机会。

分阶段进行种公鸡养殖管理是成功进行种公鸡养殖的关键,种公鸡的成功养殖有利于养殖户实现经济价值,获取更好收益,养殖户要参照文中内容做好种公鸡养殖管理,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好种公鸡三个生长阶段养殖管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知识

怎样做好肉鸡养殖三个阶段的观察和管理?


平常肉鸡养殖户就要做好肉鸡养殖场鸡群的观察和管理,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观察及管理的方式不是一样的,由于肉鸡各个生长阶段的生长发育特性的不同,肉鸡养殖户要有针对性的观察及管理肉鸡养殖的三个阶段,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肉鸡养殖三个阶段的观察和管理。

肉鸡养殖三个阶段的观察和管理:

一、肉鸡养殖三个阶段的观察

第一周:肉鸡育雏期最关键的,温度昼夜(前3天保持在33~35℃,后4天30~32℃),温度偏差大,雏鸡易感冒死亡,卵黄吸收不良,腹泻,导致后期雏鸡生长不均匀。

12~18天:肉鸡卵黄完全吸收完毕,靠接种产生抗病力。同时疫苗刺激呼吸道诱发慢呼、包心包肝、气囊炎,多数是呼吸道引起。

28~35天:病毒病的高发阶段,成败此阶段最关键。

二、肉鸡养殖的管理要求:

①每天早晨5点左右起床观察鸡群、采食情况、病鸡远离走廊,独处一地,观察集棚两侧鸡粪便,综合分析或请专业技术人员。

②下午观察鸡群的采食量(昨天下午四点加料今天该两点左右吃完),若时间推迟,采食量下降。

③晚上,鸡群休息状态,听鸡群的异音(尖叫、咳嗽等),异音说明鸡群感染疾病。

对肉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管理,可以及早发现鸡群的不正常状况,避免肉鸡养殖户经济上的损失,肉鸡养殖户要在平常要有针对性的做好肉鸡养殖三个阶段的观察和管理工作,这是实现肉鸡养殖效益的关键。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肉鸡养殖三个阶段观察和管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养鸡三个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关键点是什么?


散养鸡三个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关键点是什么?养殖户进行散养鸡养殖时,不需像圈养鸡那样耗费大量人力,但是依然不可以掉以轻心,也应该要依据科学养鸡技术知识,科学进行散养鸡的饲养管理,从而保障获取散养鸡可观效益,了解散养鸡三个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关键点,也是科学养鸡技术知识的重点。

散养鸡三个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关键点是什么?

1.育雏期:雏鸡抵抗力差,对外界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温度是育雏的首要和关键条件。如果是春夏季育雏,当外界温度达到18℃以上时,5周后可逐步转到室外放养;如果是秋冬季节育雏,则一般在7~8周以后才逐步过渡到舍外放养。放养鸡只白天在舍外活动,晚上回舍内休息,如果遇到恶劣和极端天气,如大风、雨雪等天气,则呆在舍内不进行户外活动。

2.育成期:放养的密度会影响到成活率、生长速度等。公母分群饲养,饲料逐步从雏鸡料过渡到青年鸡料。在野外青草茂盛季节,可适当减少补饲料量。观察鸡群情况,对弱鸡和体重小的鸡单独补饲。

3.产蛋期:产蛋鸡对钙的需要量比青年鸡要多3~4倍,开产前需提高饲料中钙的含量,逐步过渡到蛋鸡料,同时可提供贝壳、碳酸钙颗粒等供鸡自由采食。产蛋期光照应控制在16小时,光照强度为1平方米2瓦照度。舍内设置产蛋箱,训练蛋鸡回舍内产蛋,有利于减少窝外蛋、脏蛋、破蛋比例。每天上午、下午各捡一次蛋,夏季可增加捡蛋次数。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养鸡三个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关键点的相关内容,对于散养鸡的饲养管理,大家要格外细心用心,更要依据科学养鸡技术知识,高效进行散养鸡的饲养管理,从而保障养鸡场鸡群的健康养殖。

黑羽乌鸡养殖技术:黑羽乌鸡三个生长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


经济价值极高且富有药用价值的黑羽乌鸡在近些年成了许多养殖户的最爱,黑羽乌鸡养殖效益虽然十分可观,但其养殖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家鸡养殖,养殖户必须掌握好黑羽乌鸡养殖技术成功饲养黑羽乌鸡,从而保障黑羽乌鸡养殖效益的实现,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黑羽乌鸡三个生长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这是黑羽乌鸡养殖技术的重点。

1、雏鸡

从出壳到30日龄的鸡称为雏鸡。要养好黑凤乌鸡,育好雏鸡是关键。一是开食。出壳后的第2天即可开食。最初3天内,饲喂用开水浸泡过的碎米,其中加些芝麻和熟鸡蛋黄(每100只雏鸡喂3-5个)将饲料撒在塑料布上,诱鸡采食。从第4天开始喂给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放在小饲槽内干喂(饲槽高度与鸡背同高)。

从第7天开始,可加喂占饲料总量10-20%的青绿饲料。7日龄后,可在饲料中加2-3%的细沙,让其自由采食,以增强消化机能。21日龄以内,每天饲喂6-8次,每次30分钟;21日龄以后,每天饲喂4-5次即可。二是饮水。雏鸡出壳后20-30小时就可饮水,应先饮0.2%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饮水量一般为采食量的1.6倍。

2、中鸡

从脱温到165日龄的鸡称为中鸡,根据用途可分为膳用仔鸡和后备种鸡两类,在饲养管理上有所不同。种鸡的饲养方式分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三种。

3、种鸡

165日龄后即进入种鸡阶段。可选用家鸡种鸡全价颗粒饲料喂养,每天每只种鸡喂料60-65克,并放牧供足青绿饲料。一般小栏饲养公母比例为1:12,大群饲养时比例为1:10。公鸡利用年限一般为2年,优良者可用3年但每年要有计划地更换新鸡50%左右,淘汰的种鸡可作商品鸡处理。

母鸡产蛋最适宜的温度是18-25℃,在日平均气温30℃以上或15℃以下时,产蛋率显著下降,部分母鸡甚至停止产蛋。另外,产蛋母鸡所需要的光照时间是每天15-16小时,适宜的光照强度是15平方米40瓦。相对湿度要求50-55%,此外要有安静环境。

素有中国黑宝之称的黑羽乌鸡药用价值极高,养殖户在进行黑羽乌鸡养殖时一定要牢牢掌握黑羽乌鸡的养殖技术,从而有效进行黑羽乌鸡的饲养管理工作,以利于养殖户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黑羽乌鸡三个生长阶段科学饲养管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花鸡养殖技术重点:茶花鸡三个生长阶段科学饲养管理的技巧


成功进行富含营养价值且肉质细嫩的茶花鸡养殖十分讲究,为了高效进行茶花鸡饲养管理工作,养殖户需学习茶花鸡相关的养殖技术知识,这可以帮助养殖户少走弯路,从而提高养殖户成功养殖茶花鸡的几率,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茶花鸡养殖技术的重点知识,也就是茶花鸡三个生长阶段科学饲养管理的技巧。

一、茶花鸡雏鸡饲养管理

1、温度:第1~3天育雏室温度为33~34℃,以后逐日下降,每周下降1~2℃,以雏鸡均匀分布不堆迭为宜。温度过低,鸡则堆迭于热源边,造成压死,温度太高,鸡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出汗。保温热源可用红外线灯、电热管等。

2、饲喂:开食前先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饮水。2~3小时再投喂全价小鸡料,敞开投料,供足清水,让其自由采食饮水。

3、密度:按每平方米60只,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步降低。如垫料潮湿,则要及时更换。

4、防病:主要预防白痢和球虫,可用千分之二的土霉素拌料或每只2000单位的青霉素和链霉素饮水,3天一交换。

二、茶花鸡中成鸡饲养管理

1、圈养:圈养即利用鸡舍配以运动场饲养,喂以饲料并配以青绿植物。因原鸡仍保留野生原鸡喜欢上树的习惯,故应在鸡舍及运动场上搭建一些栖架供鸡只跳跃栖息。

2、散养:利用果园、树林地将鸡放养其中,适当搭建一些简易棚,供鸡只避风挡雨,遮荫避寒。采用这种方法,鸡只除适当补饲外,让其在内觅食昆虫、野草,将大大提高商品鸡的品质和销售价,同时可大大减少果林地的病虫病,鸡粪又成了林地很好的有机肥料。

三、茶花鸡种鸡饲养管理

1、饲喂:种鸡必须选择个体健康、品种特别突出、体形强健的鸡只,并在百日龄后限量饲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鸡料只喂一次,至5月龄进入产蛋期时逐步改用种鸡料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每隔3天添加适量的蛋鸡多维,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胆碱、矿物质等,多喂青饲料。

2、密度:茶花鸡种鸡养殖管理时要调整密度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并逐步补充人工光照,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光照时数为16~18小时。

养鸡原本就是一个技术活,而茶花鸡养殖更加讲究方法技巧,养殖户要把握好茶花鸡养殖技术知识,文中已经详细介绍了茶花鸡各个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技巧,这是茶花鸡养殖技术的关键点,养殖户要善于运用,从而高效进行茶花鸡的饲养管理工作,以便最终实现茶花鸡养殖效益

种公鸡怎么进行日常管理?种公鸡的日常管理措施


种公鸡群绝对是养鸡场中最最特殊的一部分。这个鸡群存在的一定就是提供优秀的受精率。而要保证优秀的受精率进行群体饲料让鸡群统一成长度,就需要在不同年龄段都给予足够饲养营养。那么种公鸡怎么进行日常管理?种公鸡的日常管理措施。

在全阶段饲养程序中,建议不要使用棚架,因为6~12周龄期间,正是鸡只肌肉、肌腱组织和韧带发育的关键时刻,棚架会对鸡只腿关节造成重大应激。

随着不断生长,种公鸡自然会需要更多的饲养面积。所以必须注意,要按照鸡群相应的年龄为其提供正确的饲养密度和采食空间。

早期育雏阶段饲养管理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要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鸡只整个一生中最初的72小时尤为重要,这不仅能确定其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全身羽毛的生长状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最初的阶段决定着鸡只骨架的发育。只有育雏育成期种公鸡得到良好的骨架发育,它们才能在整个产蛋期进行有效地交配。

要使雏鸡获得良好的开端,应确保在前14日龄内完全按照体重曲线生长。为达到此目标,许多种鸡场使用商品代肉鸡的育雏料(无球虫药)。

如在1日龄或1周龄内实施断喙,应倍加小心,否则断喙不当仍是鸡群均匀度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4日龄后影响鸡群均匀度的最大因素是种公鸡能否获得和吃掉其所应得到的料量。种公鸡的均匀度十分关键,要保持良好的均匀度,饲喂系统必须能够在同一时间为所有的公鸡提供准确的料量。要密切观察鸡只行为,特别是从手工喂料转换到自动饲喂系统喂料的阶段,确保供料均匀,确保鸡群均匀地生长。

在获得正确体重生长曲线的同时,种公鸡的均匀度从35日龄开始应一直保持在80%~85%之间,从而在混群和交配时,鸡只的性成熟基本相同。

到8周龄时,鸡只85%的骨架发育基本结束。因而此阶段一定要达到,甚至要超过早期的体重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种公鸡已成熟的体形要比最佳理想的体形要小些。没有一个良好的骨架,种公鸡就会趋于肥胖程度偏大,脂肪堆积,产蛋后期形体就会很差,这样会限制其交配的成功率。

有助于种公鸡获得正确骨架的主要重点如下:

7日龄时要达到目标体重140克(必要时可饲喂高蛋白能量的开食料)。4周龄时进行全群称重分栏,此时要淘汰特别小的鸡只。对本品种而言,最迟到8周龄获得所规定的标准体重。10周龄时做最后一次选种工作,必要时重新制定体重生长曲线,此后至交配开始不要再对种公鸡做任何工作。

要确保种公鸡的饲养密度不要拥挤(应3~4只公鸡/平方米),要为其提供充裕的采食空间(15厘米/只),饲喂器的运转速度要足够快(最快2~3分钟/栏)。

睾丸发育在10~15周龄之间种公鸡的睾丸开始发育,尤为重要的是此阶段内要保证每周持续的周增重,否则此期间出现任何的体重下降都会影响睾丸发育,也会影响产蛋后期精子的产生。从15周龄起,鸡只体内的繁殖系统将快速发育,所以至产蛋期开始务必要保证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特别是公母混群时更是如此。出于此原因,10周龄至混群这段时间饲养密度及饲料的均匀分配尤为重要。

如何做好蛋鸡养殖的日常大小事管理?


对于蛋鸡养殖户来说,蛋鸡养殖的日常大小事管理是十分繁琐的,但是做好蛋鸡养殖日常大小事管理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蛋鸡养殖户做好了养殖场蛋鸡的日常大小事管理,将有利于蛋鸡健康成长,从而利于蛋鸡产蛋率及蛋品质的提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做好蛋鸡养殖日常大小事管理。

1、经常观察鸡群

观察鸡群的目的在于掌握鸡群的健康与食欲状况,检出病、死、淘汰鸡,检查饲养条件是否合适。观察鸡群最好在清晨或夜间进行。夜间鸡群平静,有利于检出呼吸器官疾病,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鸡的粪便可以反映鸡的健康状况,要认真观察,然后对症处理,如巧克力色粪便,则是盲肠消化后的正常排泄物,绿色下痢可能是消化不良、中毒或鸡新城疫引起,红色或白色可能是蛔虫或绦虫病引起。

2、及时淘汰病鸡与停产鸡

通过经常观察,及时淘汰病鸡与停产鸡,既可以减少浪费饲料,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及时发现与防治鸡病。淘汰停产母鸡,可参考下列情况:

①淘汰7月龄仍未开产鸡,这些母鸡一般表现是耻骨未开张,喙、胫黄色没褪,全身羽毛完整有光泽,腹部有硬快脂肪;

②淘汰开产后换羽早的母鸡。

3、防止应激,保持环境稳定

良好而稳定的环境条件,对正在产蛋的母鸡十分重要。特别是现代优良品种,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都能引起应激反应,如抓鸡、注射、断喙、换料、停水、光照改变、灯影晃动、新奇颜色、飞鸟窜人等,都可能引起鸡群惊乱而发生应激反应。产蛋母鸡应激反应表现各不相同,突出的表现是产蛋量下降、产软蛋、精神紧张、不吃食、乱撞引起内脏出血而死亡,这些表现常需要数天才能恢复正常。防止应激反应除采取针对性措施外,应制定鸡舍管理程序,包括光照、供水、供料、清洁卫生、集蛋等,并严格实施。鸡舍应固定饲养员,操作时动作要轻要稳,尽量减少进出鸡舍次数,保持鸡舍环境安静。要注意鸡舍外部的环境变化,减少突然发生的事故。调整词料要应逐步过渡,切忌突然改变。

蛋鸡养殖户要在蛋鸡养殖场营造良好的蛋鸡养殖环境,做好蛋鸡日常大小事管理,虽然蛋鸡养殖场有些工作相对是比较麻烦繁琐,但是蛋鸡养殖户也要一一做好,从而增大自己蛋鸡养殖效益。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做好蛋鸡养殖日常大小事管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做好黄羽肉鸡的饲养管理?


近些年来许多养殖户选择了黄羽肉鸡养殖,成功的黄羽肉鸡养殖的关键就在于黄羽肉鸡的饲养管理上,饲养管理是养殖技术的重点内容之一,肉鸡养殖户要做好黄羽肉鸡饲养管理工作才能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做好黄羽肉鸡的饲养管理。

1、饲养方式可以采用笼养:优质黄羽肉鸡生长速度慢、体重小,因此胸囊肿现象基本不会发生。可以采用笼养,特别是后期肥育阶段,采用笼养更有明显效果。在广东一些大型优质黄羽肉鸡饲养场,0~6周龄育雏阶段采用火坑育雏,7~11周龄采用竹竿或金属网上饲养,12~15周龄上笼育肥。

2、适当控制营养水平:如果按照肉用仔鸡的营养水平去饲喂优质黄羽肉鸡,那是一种浪费。应该适当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可采用在爱拔益加肉鸡营养需要量的基础上,蛋白水平降低5%~8%,能量水平降低2%~3%。氨基酸水平、维生素水平和微量元素水平,可与蛋白质水平同步下降。在阶段划分上应该延长,前期为0~6周龄,后期为12~15周龄。

3、增加免疫内容:由于优质黄羽肉鸡饲养周期较长,与肉用仔鸡相比,应增加些免疫内容。譬如,马立克疫苗必须在出壳后及时接种,否则在出场时正是马立克发病的高峰期。鸡痘疫苗,肉用仔鸡多数情况下可以不必免疫,而优质黄羽肉鸡一般情况下则应该刺种免疫,除非北方地区生长后期处于冬季可以不进行。其它免疫项目根据发病特点,加以考虑。

黄羽肉鸡饲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三个方面内容,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会有利于黄羽肉鸡的健康生长,更将有利于肉鸡养殖户实现经济效益,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做好黄羽肉鸡饲养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公鸡的特殊饲养管理


种公鸡的管理与母鸡的管理有所不同。种公鸡要求有健壮的体质、较大的体形,精力旺盛,羽毛丰满,直而壮的脚部和趾部,宽长而直的背,广而深的体躯和胸围,龙骨直而长,健壮的头。管理上要注意下面几点:

首先是满足公鸡的运动需要。在育雏与育成期间是公鸡长体格的阶段。这时公雏最好设有运动场,而且饲养密度要适当减少,育雏阶段每平方米15只以内,育成阶段每平方米3. 5只,以便有
运动的余地。运动有利于公鸡体格的生长、骨骼的坚实和肌肉的发达,精力旺盛。

其次是注意保护公鸡的脚。公鸡的体形较大,脚部的负担重,易得脚部疾病。公鸡脚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利用价值。脚部有毛病,就无法配种。在育雏、育成和配种期,如果饲养在地面的话,一定要保持有良好的垫草。另外,公鸡不适宜在铁丝网上饲养,因为铁丝网易生锈,而公鸡好动好斗,生锈的铁丝网很容易损伤脚趾。

再次是必须截冠和断趾。种公鸡的冠较发达,成年时,常因公鸡间的争斗,使冠损伤流血亦会因冠大影响公鸡的采食和饮水,鉴此,种用小公鸡最好在1日龄截去冠。此外,种公鸡体形大、体重
大,在成年配种时常出现内侧趾爪抓伤母鸡,使母鸡害怕配种,影响受精率。因此,对种用的小公鸡宜在1日龄时断趾。断趾是将两个内侧的趾(第一趾和第一趾)在第一个趾关节处切断。公鸡长大以后,它的距便长出来,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长。距和第一二脚趾一样对母鸡都有影响,常在配种前18周左右进行切距工作。

此外,如果育雏与育成是公母分开饲养的话,在18周龄便要按1:8的公母比例,将公鸡与母鸡合群饲养,以便能有时间互相熟识,减少争斗.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836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