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尸体处理

疾病流行迅速,危害大,搞好死猪处理是防止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对死猪处理的原则是:①因烈性传染病(如炭疽、气肿疽)而死的病猪尸体,必须进行焚烧火化处理;②因猪瘟等虽然传染性强,但用常规消毒方法容易杀灭病原体的病猪和其他伤、病死亡的尸体,可用深埋法和高温分解法处理。

下面介绍几种死猪处理方法及有关设备。

1.焚化炉焚化法由油(或沼气)燃烧器焚化,这种设备处理死猪迅速卫生,臭味和残渣少,适合少量死猪的处理。

2.高温分解法

(1)湿化机湿化机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高温高压蒸汽分解消毒机,高温高压的蒸汽使猪尸中的脂肪溶化,蛋白质凝固,同时杀灭病菌、分离出的脂肪可作工业原料,其他可作肥料。湿化机设备复杂,投资大,适用于规模化猪场较集中的地区或大、中城市的卫生处理厂。

(2)干化机寸几化机是利用蒸汽(间接)或其他热风、红外线等热源使猪尸于热分解,分离出的脂肪可作工业原料,其他可作肥料,也可作饲料。干化机的优点是处理迅速产品含水少、易于保存和运输,缺点是不能化制大块原料,尸体要先解体切碎,这不仅麻烦,而且增加了病原体散布的机会,且消耗能源较多,干化机实际使用不多。

扩展阅读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及无害化处理


近年来畜牧业已经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突破口。猪旋毛虫作为猪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猪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寄生有旋毛虫而导致,幼虫通常在横纹肌内寄生,成虫在肠管内寄生。猪、野猪、鼠类、猫、犬、狼、狐狸以及人类等都能够感染该病。如果人们食入生的或者没有彻底煮熟的寄生有旋毛虫包囊的猪肉就会发病而死亡,因此在猪肉检疫时要加强防御。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旋毛虫病的危害猪旋毛虫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

1、危害

对猪的危害。猪对旋毛虫的耐受力较大,感染虫体后往往会导致肌肉出现病变,但临床上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主要是机体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如果症状严重,可能使病猪呼吸和吞咽困难,发出嘶哑叫声,往往卧地,拒绝走动,还会导致贫血和局部发生水肿。

对养殖业的危害。该病会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这是由于人们食入寄生有旋毛虫的猪肉后很大程度上可能发生感染,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强制将感染该病的猪销毁,发病死亡猪基本上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其积极性。

2、病原

形态特征。旋毛虫是毛形科、毛形属,多种动物和人都能够感染。成虫为白色,虫体细小,呈线形,肉眼往往很难发现。虫体前部较稀,食道部位于该处。虫体后部相对较粗,生殖器官和肠管位于该处,后部长度基本上占虫体的一多半。虫体前部(食道部)的中央即为阴门。虫体繁殖为胎生。肌肉内寄生的旋毛虫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在零下12℃的低温环境下能够生存57天左右。

发育过程。幼虫与成虫一般在同一宿主体内寄生,宿主先是作为终末宿主,之后作为中间宿主。宿主由于食入的动物肌肉内存在包囊幼虫而发生感染。包囊进入宿主的胃内会释放出幼虫,并在空肠和十二指肠内逐渐性成熟变成旋毛虫成虫。雌雄虫体交配后,雄虫会很快死亡。雌虫产出的幼虫通过肠系淋巴结侵入到胸导管,再进入到右心室,经由肺脏进入体循环,随着血液循环移动到全身各处,但只有进入横纹肌纤维内才能够继续发育。幼虫通常寄生在活动量较大的肌肉内,如嚼肌、膈肌、肋间肌。随着幼虫的不断发育,肌纤维感染虫体的第21天开始逐渐出现包囊,并将幼虫盘绕于其中。经过6个月左右,包囊壁明显增厚,囊内发生钙化。对于不同个体,包囊内幼虫的存活时间有所不同。

3、宰前症状

自然感染该病的猪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只有感染严重时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感染初期,病猪表现出食欲不振,发生腹泻,经过3-7天体温开始逐渐升高,并出现呕吐、下痢,机体进行性消瘦,之后肌肉出现疼痛、僵硬的现象,呼吸困难,发出嘶哑叫声,有时会导致面部发生浮肿。

4、宰后检疫

采样。猪开膛后先将内脏取出,分别在左右两侧膈肌各剪下一块膈肌,注意与肉尸编号保持一致,并对样品进行编号,确保每块肉样至少取20个,送到检验台检测,其中临近肝脏的横膈膜肌最容易很有虫体,近肋部的膈膜肌次之。

肉眼观察。先肉眼观察送来的肉样,按编号取下肉样,将肌膜撕去,并拉平肌肉,置于良好的光线下进行仔细观察,判断是否存在尘埃样的白色小点,观察过程中要多改变方向,可将肉样拉紧后斜看,也可左右摆动肉样,使其成斜方向再进行观察等。如果发现在可疑病灶的肌纤维间存在细针尖大小白点,且包囊没有发生钙化而呈半透明的露滴状,且颜色要比肌肉浅,随着病程的进展,会逐渐变成黄白色、灰白或者乳白色,接着对可疑肉粒在送样板上的编号进行核对,详细记录后上报总检,隔离疑似肉尸,经过镜检后才能够进行妥善判定,然后采取相应处理。

压片镜检。在检验台上放置1块清洁载玻片,经过肉眼观察的肉样,如果存在可疑小点,要沿着肌纤维方向用剪刀将其剪开,并挑取疑似病灶进行检验。如果没有发现疑似病灶,则要沿着肌纤维用剪刀均匀地在不同部位剪取12个肉粒,每个如同麦粒大小,即2块肉样一共剪取小肉粒24个,依次均匀地黏附在载玻片上呈两行排列,每行各有6块,接着取另一块清洁的载玻片盖在肉粒上,将玻片两端捏住后稍微加压,确保肉粒被压成薄肉片,以将肉片标本放在报纸上能够看清的字迹为准。对于另一块膈肌也按照以上方法制作,将两片压片标本作为一组,将压片标本置于50-70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检查时,要从压片一端的第一块肉片外缘开始,沿着肌纤维依次进行检查,并左右上下各移动一个视野,直到另外一端的最后一块肉片。检查肉片中是否存在包囊或者还没有形成包囊的幼虫,如果看到橄榄形或者卵圆形的包囊就能够确诊。

5、无害化处理

严格遵守肉品检疫制度,对24个肉片标本检查后,发现含有5个以内的包囊或者钙化的旋毛虫,肉品经过高温处理后依旧能够食用;含有多于5个时,其肉体、心脏、喉头以及食道等只能够用于工业或者直接销毁。以上两种情况的脂肪以及肌肉间脂肪可用于炼油,肠可继续制成肠衣,其他内脏和体腔内脂肪能够继续出厂。

1、猪旋毛虫的来源
旋毛虫分布广泛,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的粪便及其本身都会成为旋毛虫新的感染源,这是因为这些动物之间相互的捕食或排出的粪便污染食物造成猪旋毛虫越来越严重。研究表明,猪旋毛虫的幼虫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旋毛虫耐寒不耐热,在-12℃可存活57d,但当温度达到80℃,短时间内可以致死。在一般烹调加工条件下,受热并不完全均匀,肉内中心的温度可能无法达到80℃,因此旋毛虫的幼虫依然会存活。旋毛虫对盐腌、腌制、腐败的抵抗力也很强。由此可见,各种感染了旋毛虫的猪肉制作的腌肉及传统方法烹制的肉食,以及其他哺乳动物肉产品都可能成为本病的感染来源。
2、猪旋毛虫病的危害
2.1对养殖猪只的危害
猪对旋毛虫有较大的耐受力,感染后肌肉发生病变,主要是生长发育停滞,临床症状不明显,表现为营养不良,妨碍猪的生长发育。如果发病严重,可能导致呼吸和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不愿走动、喜卧,以及引起局部水肿和贫血。
2.2对人体的危害
旋毛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在感病后症状明显,表现为初期恶心、呕吐、体温升高、下痢、腹痛,严重的会引起死亡。感染旋毛虫病的原因,主要是食用了带旋毛虫猪肉或者其他动物肉,而且烹饪时没有彻底杀灭。人体感染后约15d,导致疼痛和肌肉炎症,呼吸肌、咽肌、咬肌尤其明显,患者呼吸、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还表现为厌食和消瘦,甚至带血性腹泻,引起脑膜炎、肺炎、心肌炎等,导致死亡。
2.3对养殖业的危害
该病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极大,这是因为人食用感染旋毛虫的猪肉后很可能也被感染,危害极大,因此政府对感染该病的猪都实行强制销毁,基本不能创造任何经济价值,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其积极性。
3、猪旋毛虫病的检验检疫
由于猪感染旋毛虫后症状不明显,无明显病理变化,加上旋毛虫幼虫为胎生,随血液侵入骨骼肌感染动物,在粪便中也很难发现幼虫。因此,在屠宰前要想对猪旋毛虫作出准确判断比较困难,目前常用的方法都是在屠宰后进行肉眼检查及压片镜检。
3.1肉眼检查
由于屠宰前检查困难,屠宰后对胴体的检查就显得非常重要。如观察到肠黏膜增厚水肿、黏液性卡他、出血斑等症状则应定位可疑病例,进行进一步检查。通常的做法是取左右膈肌角约30g,然后在良好的光线下将肌肉拉平、拉紧或将肉样左右摆动观察肌纤维表面有无凸出的灰白色或淡黄色、卵圆形、针头大小的白点,若有应进入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诊以作适当处理。
3.2压片镜检
对肉眼检查可疑病例都应做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以确诊,为作出合理妥当的处理提供依据。首先用弓形剪刀在可疑病例的病灶上顺肌纤维方向取样;若无可疑病灶则在顺肌纤维方向上挑取12个麦粒大小的肉粒,然后将样品贴入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再用力压扁,制片即完成。制片完成后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先在50~70倍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卵圆形或橄榄形包裹即可确诊;若镜检时发现比正常包囊大很多,但轮廓模糊,形体不定,这时应在肉粒上滴加50%甘油,几分钟后再盖上盖玻片观察;若在包囊内发现黑色钙化点,应在标本上加10%的盐酸进行脱钙,静置2~3h后再进行观察。一般处理后可见残缺不全的旋毛虫虫体。镜检时若包囊不清晰,不便观察,则可用美蓝溶液染色,染色后虫体不着色,肉和包囊呈淡蓝色。镜检时应仔细,上下左右移动,确保不漏检。
3.3其他方法
随着新的技术运用于疾病检疫,猪旋毛虫的检验也有了新的方法。消化法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方法,该法每次可检测50~100g样品。通过消化肌肉离心收集虫体,能明显提高猪旋毛虫的检出率;另外,我国研究人员在1993年成功研制出mcab快速诊断猪旋毛虫病的试剂盒,该法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好等优点。
4、防治措施
4.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对猪旋毛虫危害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充分认识该病的危害严重,促使养殖户加强对该病的防范,消费者不买检疫不合格的猪肉,改变吃生肉或半熟肉的饮食习惯。形成人人防病、注重细节的社会风气,必然能对该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4.2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卫生监督检查
实行定点、集中屠宰并进行检疫,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严禁个人进行屠宰以免造成该病蔓延。对屠宰后的猪肉进行仔细检查,确认无该病后方能进入市场;消灭传染源,无害化处理屠宰场的血液、废水、碎肉屑等;动物防疫执法部门搞好监督检查工作,配合协同有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进人流通环节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
4.3调整饲养方式
传统的散养、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容易造成猪误食虫卵,从而增大感染旋毛虫的机会。因此,应废弃原有饲养方式,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在饲料选择上,做到不使用碎肉、内脏、泔水等可能含有旋毛虫的物质;做好圈舍周围的消毒,每月用2%火碱溶液或生石灰消毒1次。4.4药物防治
为减少猪旋毛虫感染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应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进行防治。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达唑、氟苯达唑、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等。一般对确诊发病的猪群进行丙硫苯咪唑拌料,浓度为300mg/kg,连喂10d能彻底杀死旋毛虫。
4.5做好病猪肉处理根据照镜检结果,如在24个肉片标本内发现旋毛虫,应立即查找相对应的猪肉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在24粒肉片标本内,旋毛虫不超5个者,肌肉和内脏经高温处理后可出场;若超过5个,则只能用于工业用途或销毁,但皮下肌间脂肪可以炼油食用,体腔内脂肪、其他内脏均不受限制出厂。

猪的配种


配种是提高繁殖力,实现高产,降低生,。成本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提高公猪的性欲,增加射精量,改进清液品质,提高配种能力,另一方面,要促使母猪正常发情和多排活力强的卵子,然
后实施先进的配种技术,做到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1.提高精液的质量

养公猪的目的就是为了配种,在本交的情况下1头公猪可繁殖仔猪近万头,可见,公猪在猪群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应当经常、持营养、运动、配种利用之间的平衡。三者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其间失去平衡,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假如在营养丰富,运动不足的情况下,公猪肥胖,影响配种利用:如在营养不足,运动或配种利用过度的情况下,公猪会消瘦,射精量减少,精子活力不强,影响配种效果。

2.母猪分娩后的发情规律

母猪分娩后通常在不长时间内出现3次发情:第一次出现在产后2-7天,发情征状不明显,不能正常排卵受胎,是一次不孕的发情期;第2次发情出现在产后22-32天,征状亦不很明显,但若配种可以受胎,也不会影响泌乳和产仔成绩,是一次应该利用的配种时机;第3次是断乳后3-7天。据统计,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大群母猪中,仔猪35日龄断乳后,7天发情的母猪占85%,是一次必须抓住的配种时机。

3.促进母猪正常发情排卵

仔猪的个体发生,起源于受精卵。要繁殖大量品质优良的仔猪,除获得量多质优的精液外,还必须使每头繁殖母猪正常发情和排出大量健壮的卵子。仔猪是发展养猪生产的物质基础,饲养母猪在于保持种用体况正常的性机能,达到繁殖力高,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的目的

猪是多胎高产的家畜.母猪卵巢中约有卵原细胞11万个,在它一生繁殖利用年限内只排卵400个左右。一般情况下,经产母猪在一个发情期排卵20个左右,将排卵数称为潜在繁殖力。但每胎实际产仔仅为10头左右,故将产仔数称为实际繁殖力。约有30%-40%的卵子中途死亡,可见实际繁殖力具有良好作用。

配种前应保持母猪的种用状况,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对排卵数量、卵子品质、排卵的一致性和正常受精均有良好效果。最初期的受精卵处于游离状态,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卵子本身的营养来维持,发育良好的卵子,各种营养齐全,不仅容易受精,而且受精后发育正常。对母猪实行10-14天配种前短期优饲催情,以利正常发情排卵,在生产中常用的促进母猪发情的办法有:试情、并圈、按摩乳房、运动、并窝和控制哺乳时间等。

猪痢疾的临床症状 猪痢疾的防治措施


猪痢疾又叫猪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为严重的粘液性出血性下痢,急性型以出血性下痢为主,亚急性和慢性以粘液性腹泻为期为主。剖检病理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通常是小于5月龄的仔猪容易发生,尤其是2~4月龄最容易出现发病,而哺乳仔猪基本不会发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痢疾的临床症状猪痢疾的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营养因素。仔猪由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消化机能,如果饲喂含有过多油脂的饲料,或者含有过高米糠、鱼粉、豆饼等高蛋白饲料,其消化机能容易发生紊乱,从而导致腹泻,造成机体抵抗力减弱,进而引起该病。另外,使用某些质量不合格的原料配制饲料,或者饲料没有进行妥善保管而发霉变质等,也都能够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从而诱发该病。

哺乳母猪带病。如果哺乳母猪感染疾病,会导致生理代谢发生紊乱,使后代仔猪往往会吮食变质的乳汁,从而使其沉积感染病原体,且在体内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机体发生消化不良而引发该病。另外,如果母猪代谢发生紊乱,导致泌乳量下降,使后代仔猪无法饱食,往往会出现采食污染病原体的粪尿,促使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从而引起痢疾。

应激反应。圈舍内没有及时铺设垫草或者未经常进行更换,同时在夏季温度过高时没有及时进行防暑降温,而秋冬季节为加强保暖而关闭所有门窗,导致舍内空气无法流通,从而容易发生应激反应,进而引起该病。另外,仔猪在进行长途运输时,也能够使其发生应激反应,从而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病原体而发生肠道炎症,最终引发该病。

环境卫生差。如果圈舍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尤其是夏秋阴雨时节,仔猪圈舍往往过于潮湿,容易滋生大量的病菌,再加上仔猪的消化道还没有发育健全,无法产生足够的游离盐酸,从而无法抑制病原菌。在仔猪消化道内侵入病原菌后,会使肠道黏膜受到刺激而发生肠道卡他性炎症,使其吸收功能减弱,最终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1~2周的潜伏期,长时能够达到2~3个月。根据病程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通常可分成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最急性型,流行初期,少数病猪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大多数病猪会发生严重下痢,食欲完全废绝,早期排出质地较软的灰黄色粪便,接着发生水泻,排出混杂黏液、血块,甚至是混杂脱落黏膜或者纤维素渗出物碎片的粪便,并散发腥臭味,最终肛门明显松弛,精神萎靡,眼球下陷,明显寒颤,往往在抽搐后发生死亡,病程一般只能够持续12~24h。急性型,是暴发该病时比较常见的类型,病猪初期排出质地较软的稀粪,之后则排出混杂大量半透明黏液的胶样粪便,且往往会混杂有凝血块及脱落的黑红色黏膜组织碎片,食欲不振,增加饮水,伴有腹痛,机体日渐消瘦,耐过会变成慢性型,病程一般持续7~10天。慢性型,通常在流行中后期出现,病猪食欲不振或者基本正常,贫血,机体消瘦,下痢时排出混杂黑红色黏液及血液的粪便,呈现里急后重,容易出现复发,病程至少能够持续4周,有些甚至在康复后出现复发,形成不容易净化的顽固性疾病。

3、类症鉴别

猪胃肠炎。二者相似之处是都具有传染性,病猪体温升高达到39.5~40.5℃,排出混杂血液的水样稀粪,并散发腥臭味,且渴欲增强等。区别是猪胃肠炎通常在每年12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最容易发生,而夏季基本不会发生,新疫区全部猪都会出现发病,小于10日龄的仔猪基本上全部发生死亡,而架子猪会发生喷水状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二者相似之处都具有传染性,病猪食欲废绝,发生腹泻,初期排出黄色粪便,后期变成水样。区别是猪流行性腹泻通常在冬季即12月份到第二年2月份发生,且通常是断奶猪容易发生,育成猪患病后症状较轻,持续4~7天腹泻,成年猪患病后会经常出现呕吐,食欲减退。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猪出现1天腹泻,可使用止泻药物进行治疗,一般选择使用四环素族抗生素,按每吨饲料添加100~200g,连续使用3~5天;也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300g呋喃唑酮或者硫酸新霉素,连续使用14天。此外,也可使用壮观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来防治该病。病猪病程持续超过2天时,可在使用止泻药物的同时,配合在饮水中添加氨基维他、电解多维,及时补充机体大量消耗的维生素,并配合使用消炎药物。病猪病程持续超过3天时,要先进行补水补盐,如果出现衰竭症状还要进行强心,在症状缓解后使用大剂量的止泻、消炎药物进行1~2天治疗,在止泻后还要使用健胃剂促使消化功能恢复。

加强饲养管理。禁止从疫区购买猪,到场后必须进行至少1个月的隔离检疫。猪场最好采取全进全出的单一饲养制度,尽可能避免各种能够引起应激因素的出现。猪舍、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良好,定期进行消毒,粪便要及时清除。对于没有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只要出现病猪最好及时采取淘汰处理,并对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清扫,并使用1%来苏儿进行严格消毒。

痢疾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它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中带脓血,俗称赤白痢。现代医学则把痢疾分为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和阿米巴痢疾两种。

一、细菌性痢疾

有的人突然发冷发热,有时还恶心,呕吐、头痛、周身乏力,而最主要的是腹坠痛,腹泻次数增多,有的一天拉上30~40次。大便起初是稀粪水,很快转变为脓和血,然而每次只拉一点点,刚拉过又想拉。后面这种现象就叫“里急后重”或“下坠”。具有这些症状,十之六七是得上了菌痢。
轻型菌痢就有上述主要表现,但大便次数不太多,便中仅含粘液,无脓血,有的可能不治“自愈”。
急性中毒型菌痢大多发生在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通常突然高烧谵语,浑身出冷汗,往往病儿还未拉稀,只听肚里咕咕作响,就已出现紧急情况,病死率较高。因此,夏秋季遇到类似情况,要立即送医院。只要抢救及时,绝大多数可转危为安。
粪便是痢疾传播的主要来源。首先是急性病人的粪便;其次,慢性病人的粪便中也有这种细菌;第三,恢复期病人,表面上看病已经好了,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细菌还随着粪便排出;最被人忽视的是健康的带菌者。这种人看起来挺健康,但他的大便中却带有痢疾杆菌。
当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了人的手、通过手又传染了各种生熟食品,或者是苍蝇把细菌直接带到饭菜,瓜果上,或者是粪便污染了饮水,这时,不讲究卫生,好喝生水和不洁的冷饮,好吃凉菜或瓜果的人,就很容易传染上菌痢。
急性菌痢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按照肠道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消毒、隔离,粪便也要消毒处理。病人需多喝开水(多次少量的喝),还要注意饮食;初发病的几天只能吃流质,如豆浆、牛奶、藕粉等,稍好后再改吃挂面、稀粥、鸡蛋;有渣和粗纤维的食物,必须等痊愈后一段时间才能吃。
治疗菌痢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叫复方新诺明片(它是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和甲氧苄氨嘧啶TMP的联合制剂),成人每次两片,小儿按SMZ计算为50~75毫克/公斤/日,均每天服两次;也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SM2或磺胺嘧啶SD或磺胺噻唑ST代替SMZ,但都需加服等量碳酸氢钠,如用磺胺眯SG、肽磺胺嘧唑PST等代替则不必服碳酸氢钠片。对磺胺过敏或严重肝病、肾病、出血性紫癜、白细胞减少者忌用。服药一般5~7天,要一直服到症状消失,大便正常之后一两天,才能停药。有些人吃一两天药后就轻易停药,这样最容易变为慢性菌痢。如服用磺胺类药一两天效果不显著,则应改服痢特灵(0.1克,每天4次),无效则选用氯霉素(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四环素、土霉素等。中药黄连(黄连粉或黄连素片,成人100~300毫克/次,小儿10~20毫克/公斤/日,分8~4次服)有很好效果,香连丸也不错(每次服6~9克,一天2次)。此外,大蒜,马齿苋、茶叶、辣蓼、地锦等单方,对轻型菌痢也有作用。针灸疗法(主要穴位是天枢、足三里)也有一定效果。
要预防菌痢一是不喝生水,不吃腐烂的瓜果,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吃瓜果要洗净消毒(用高锰酸钾水);二是要坚决消灭苍蝇;三要用凉开水洗净凉菜(韭可多放一点醋,半小时后食用能杀菌);四是最好每天吃一两瓣大蒜;五是要彻底治疗慢性菌痢患者和健康带菌者(特别是炊事人员)。

二、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是由痢疾变形虫,而不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它的传播方式和菌痢完全一样。它的症状比菌痢来得缓和,大便次数也较少(一般每天10次以下),大便颜色多为暗褐色,脓比较少,臭味较重,而且大便时总有一些粪质,不全是脓和血,下坠的感觉也不明显,这些可以和菌痢相鉴别。
由于阿米巴原虫有溶解组织的能力,它还能到处游走,因此,阿米巴痢疾有时能并发其他的严重疾病如腹膜炎、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等,所以也不能忽视。另一方面,它如不被彻底治疗,也会变成慢性带包囊的患者,所以需注意彻底治疗。药物可选用吐根素注射(病人必须住医院进行);也可用灭滴灵(每次0.4~0.6克,小儿50毫克/公斤/日,均连服5~10日,每日3次)、药特灵,巴龙霉素等口服。中药鸦胆子仁,每次服10~20粒,每天3次,连服10天,效果很好(但这种药对口腔刺激大,需装在胶囊里或裹在馒头皮或桂元肉内吞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04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塑料棚舍养猪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